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
国土资源部印发“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2016年12月地质装备3国土资源部印发“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国土资源部不久前印发了《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未来 五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要以深 地、深海、深空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构建向地球深 部进军、向深海空间拓展和深空对地观测的国土资 源战略科技新格局。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胜阶段。
国土资源工作必须深刻认识战略机遇期内 涵变化,把握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新要 求,以科技创新强化耕地资源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高 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土地退化治理和 地质环境保护、提升国土资源监管和服务效能。
作为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 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规划》强 调,“十三五”期间,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全局 的核心位置,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需求引领、前瞻部署、自主创新和高效协同,集中力量开展国土资源重点 领域科技攻关,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建设创 新型人才队伍,为“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 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提供坚实 支撑,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规划》明确,“十三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总 体目标是: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战略 科技领域创新能力挤身先进国家行列,土地科技水 平显著提升,科技综合管理迈出实质步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成为引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 力,有力支撑“十三五”国土资源发展目标实现。
《规 划》还确立了“十三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主 要指标,涉及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三方面共17项预期性 指标。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原文(5)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原文(5)五、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创新方法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
强化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支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加强实验动物品种培育、模型创制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全面推进实验动物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国产科研用试剂研发、应用与示范,研发一批填补国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用试剂,不断满足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端检测领域的需求;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数字化保存、信息挖掘、语义揭示、知识计算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第十章加快培育集聚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优化人才结构,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制度优势,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建设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一、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科技创业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等协调发展,形成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分布的格局。
深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打造国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的梯队合理配备。
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资助力度,建立适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用人制度,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力量。
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加大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2017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文
2017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文(4)推荐文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热度:•2017十三五国家创新规划解读热度:•2016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热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基础软件的影响发展热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2016 热度:2017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文第七章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围绕国家和人类长远发展需求,加强海洋、空天以及深地极地空间拓展的关键技术突破,提升战略空间探测、开发和利用能力,为促进人类共同资源有效利用和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一、发展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技术按照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强化近海、拓展远海、探查深海、引领发展为原则,重点发展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开发海洋资源、保障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关键技术。
开展全球海洋变化、深渊海洋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突破深海运载作业、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海上核动力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海洋标准研制,集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航运保障等应用系统。
通过创新链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为深入认知海洋、合理开发海洋、科学管理海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自主海洋仪器设备企业和知名品牌,显著提升海洋产业和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发展空天探测、开发和利用技术发展新一代空天系统技术和临近空间技术,提升卫星平台和载荷能力以及临近空间持久信息保障能力,强化空天技术对国防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战略力量部署的综合服务和支撑作用。
增强空天综合信息应用水平与技术支撑能力,拓展我国地球信息产业链。
加强空间科学新技术新理论研究,开展空间探测活动。
开展新机理新体制遥感载荷与平台、空间辐射基准与传递定标、超敏捷卫星与空天地智能组网、全球空间信息精准获取与定量化应用、高精度全物理场定位与智能导航、泛在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量子导航、多源多尺度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地球系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在线可视化服务、空间核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原文(6)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原文(6)第十七章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创新对创新创业的重要助推作用,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
一、壮大科技创业投资规模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壮大创业投资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强化对种子期、初创期创业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
全面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吸引优秀创业投资管理团队联合设立一批创业投资子基金。
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研究制定天使投资相关法规,鼓励和规范天使投资发展。
引导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外资创业投资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境外资本投向创新领域。
二、发展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并购融资。
深化创业板市场改革,健全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
强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并购、交易等功能。
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增强服务小微企业能力。
打通各类资本市场,加强不同层次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创业融资上的有机衔接。
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发挥沪深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项目收益债,募集资金用于加大创新投入。
加快发展支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绿色金融。
三、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创新特点的结构性、复合性金融产品开发,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5.31•【文号】国科发基〔2017〕162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学技术部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5月31日“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积极谋求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作用。
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211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
十三五 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文将阐述该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三五"规划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方式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加强财政金融监管等。
在科技创新方面,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具体措施包括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在社会治理方面,规划纲要强调了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防治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在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教育医疗条件等。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体来说,"十三五"规划纲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的重视。
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规划纲要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执行过程中,需注重平衡发展,解决各方面发展的矛盾问题,并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以确保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的通知(3)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的通知(3)第六章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大资源环境、人口健康、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的力度,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一、发展生态环保技术以提供重大环境问题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和发展环保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为目标,形成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技术。
加强大气污染形成机理、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技术水平;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体系建设;突破饮用水质健康风险控制、地下水污染防治、污废水资源化能源化与安全利用、垃圾处理及清洁焚烧发电、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关键技术;开展土壤污染机制和风险评估等基础性研究,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与污染预警关键技术;加强环境基准研究;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突破生态评估、产品生态设计和实现生态安全的过程控制与绿色替代关键技术。
开发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高风险化学品的环境友好替代技术,开展重大工程生态评价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开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技术,建立智慧环保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
在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应用试点示范,促进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加强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形成区域环境治理协同创新共同体。
开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技术,建立智慧环保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
力争实现生态环保技术的跨越发展,为我国环境污染控制、质量改善和环保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二、发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以保障资源安全供给和促进资源型行业绿色转型为目标,大力发展水资源、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和节约利用技术。
最新 国家十三五科技计划介绍
国家科技计划一、国家科学自然基金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6个二级专项,目前出了13个)1)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专项2)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专项3)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专项4)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专项5)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6)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7)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8)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9)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0)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1)大型飞机专项1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1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专项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个二级专项)“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全球变化”重点专项“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大科学装置”重点专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量子调控”重点专项“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四、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型企业培育专项(“智团”创业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代偿补偿资金)产学研合作专项专项(国际科技合作、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项目、技术成果交易补助)科技富民惠民专项(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资金、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与应用计划)五、基地与人才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筑科技强国之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战略研究对于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节点。
为科学制定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自2014年年初即根据党组关于开展科学基金“十三五”宏观发展战略研究的要求部署了系列课题,旨在通过系统深入研究基础研究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和科学基金发展状况,进而提出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要成果编辑形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期为读者理解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关注基础研究和科学基金发展的读者提供信息。
《筑科技强国之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四章,第一章重点关注基础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国外基础研究和科学基金组织的新战略;第二章着重分析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三章主要分析科学基金“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总结经验与不足;第四章主要就科学基金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战略举措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近代科学革命以来,基础研究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知识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代社会,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基础研究是推动新科技革命的直接动力;第二,基础研究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第三,基础研究是涵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第四,基础研究是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基础研究保持高速发展,呈现出一些显著的新态势。
基础研究前沿突破涌现,交叉特征凸显;基础研究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工程加速渗透与融合;科学的全球竞争与合作呈现新格局;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程度不断增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基础研究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制定了基础研究发展战略。
《筑科技强国之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选择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基础研究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10.24•【文号】国科发基〔2017〕322号•【施行日期】2017.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3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部署要求,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
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7年10月24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各项任务,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现状与成效“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基础研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科研条件发展、科技基础性工作等专项规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为推动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领域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领域第十一章优先发展领域(十六)各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
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促进主要学科在重要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带动整个学科或多个分支学科迅速发展;(2)鼓励探索和综合运用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做贡献;(3)充分利用我国科研优势与资源特色,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各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将成为未来五年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群立项的主要来源。
1.数理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1)数论与代数几何中的朗兰兹(Langlands)纲领主要研究方向:几何p-adic Galois表示的Fontaine-Mazur猜想;亚辛群的稳定迹公式;Shimura簇的上同调;特征p上的代数群的不可约特征标问题;简约群的表示和它们的扭结Jacquet模的关系;BSD猜想及相关问题。
(2)微分方程中的分析、几何与代数方法主要研究方向:几何方程奇点问题与流形分类;Morse理论和指标理论及应用;高亏格的Lagrangian Floer同调理论;Hamilton系统的动力学不稳定性;动力系统的遍历论;Navier-Stokes方程的整体适定性;广义相对论中Einstein方程的宇宙监督猜想,以及相关的反问题数学理论与方法。
(3)随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期望下的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偏微分方程与正则结构;随机微分几何、狄氏型及应用;马氏过程遍历论;离散马氏过程的精细刻画;随机矩阵、极限理论与大偏差,以及在金融、网络、监测、生物、医学和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4)高维/非光滑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含非线性、非光滑性、时滞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高维约束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与控制,及学科交叉中的新概念和新理论;相关的大规模计算和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doc(2)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doc(2)第三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围绕增加创新的源头供给,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壮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方向,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第八章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坚持鼓励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补好基础研究短板,增强创新驱动源头供给,显著提升我国的科学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一、加强自由探索与学科体系建设面向基础前沿,遵循科学规律,进一步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科学家将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鼓励科学家面向重大科学研究方向,勇于攻克最前沿的科学难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
切实加大对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质疑传统、挑战权威,重视可能重塑重要科学或工程概念、催生新范式或新学科新领域的研究。
加强学科体系建设。
重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推动学科持续发展;加强信息、生物、纳米等新兴学科建设,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重视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所需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推进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应用学科发展。
各学科论文总量和论文被引用数进一步增长,部分学科学术影响力达到世界领先。
二、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国际科学研究发展前沿领域以及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科学基础,统筹优势科研队伍、国家科研基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前投入、强化部署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部署基础研究。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针对事关国计民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凝练现代农业、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促进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头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领域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相关部署,结合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为统筹谋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战略资源。
国家长远可持续创新发展对基础研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基础研究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培育高新技术的重要源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构建创新文化的重要基石。
作为基础研究的核心目标,原始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显著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筑牢我国科学技术大厦,必须对基础研究实行长期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
科学筹划基础研究“十三五”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原始创新、蓄积长远发展原动力、支撑和引领创新驱动的新经济、打造未来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是党和政府应对世界科学技术变革趋势、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抉择,是改革国家科技体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是尊重科学家主体地位、推进科学民主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30年来,科学基金不断探索科技管理改革,创新资助管理机制,完善同行评议体系,提升资助管理水平。
通过长期持续支持,培育和稳定了高水平人才队伍,涌现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
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稳步提高,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从点的突破到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
“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应加强超前部署,全面推进基础研究繁荣发展,促进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和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第一篇发展形势第一章形势与需求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总体上面临“六期叠加”的形势,即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经济和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全面转型期、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突围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决胜期、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的深度调整期、基础研究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跃升期。
筹划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必须目光远大、统观全局,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
(一)全球基础研究发展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酝酿突破,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广泛渗透,科技创新链条更为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为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速。
基础研究前沿突破精彩纷呈,学科交叉特征突出。
需求牵引更为凸显,科学、技术、工程相互渗透,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一代技术群和新产业增长点。
基础研究日益成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原动力。
为更有力地促进基础研究发展,各国科学资助机构纷纷加强战略部署,推进科学与工程前沿,应对新挑战。
坚持将培养和凝聚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和高端人才作为构筑卓越科学的持续保障。
实施科学中心等先进支持机制,强化资助工具的高效组合以鼓励学科交叉与原创突破。
加强智库建设和科学传播,致力于提高科学服务决策的能力,提升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力。
全球创新网络格局不断演变,科学资助机构成为全球科学界最活跃和富有生命力的公共组织,在世界科学合作与交流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671亿元。
研究产出质量与数量同步攀升,科技论文总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2位,2005年至2015年(截至2015年9月),我国论文共被引用1287万余次,高被引论文(引用次数居世界前1%)15011 篇,均居世界第4位。
学科繁荣发展,逐步从“仰视”向“平视”演进,部分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显著并取得重要进展。
重大成果呈“星星之火”,蓄积“燎原之势”,取得了一批诸如铁基超导、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鸟类起源研究等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在量子调控、纳米科学、蛋白质科学、干细胞、发育与生殖、全球变化等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虽然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实力仍有差距。
一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偏少,缺乏开创重要新兴学科和方向的能力。
二是引领科学潮流的世界级科学家匮乏,青年人才成长环境尚需改善。
三是基础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有待提升。
四是创新文化氛围有待改善,科研诚信状况不佳、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伦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应着眼上述问题与挑战,开拓进取,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基础研究健康发展。
(三)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成效“十二五”期间,科学基金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在支持学科均衡协调发展、培育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产出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服务国家决策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为科学基金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布局中赢得了发展空间。
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科学基金事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科学基金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约888亿元,吸引其他渠道资金17.5亿元,资助各类项目近20万项,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
资助体系更加完善,设立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联合资助工作进一步拓展。
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成功实施,助力完善资助管理,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推行多项重要改革措施,评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建立。
国际合作、信息化、科研诚信建设、法治工作、资金管理、管理队伍建设等成效显著。
科学基金工作坚持尊重科学规律,大力营造鼓励自由探索的宽松环境,推动资助管理升级发展。
(四)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明确了科学基金承担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培养人才和团队、推动学科交叉等重要职责,成为全面培育源头创新能力的主要战略支撑。
面对新的形势与需求,科学基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应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前瞻思考资助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谋划我国基础研究未来发展。
引导和鼓励科学家增强使命感和创新自信,推进科学前沿,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发挥导向作用,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源头支撑,解决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重要国计民生和行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第二篇总体战略第二章发展目标(五)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实现“三个并行”“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科学基金要推进科学和工程前沿,催生更多科学突破,培育科学英才,助推我国基础研究实现与科技发达国家的“三个并行”,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形成学科繁荣发展、原创成果充盈、高端人才集聚、创新文化浓郁的局面,奠定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基础。
“三个并行”的总体目标:2020年达到总量并行,即学术产出和资源投入的总体量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学科体系更加健全,奠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学基础。
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即力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可与诸科技强国相媲美的众多里程碑式贡献,形成若干引领全球学术发展的中国学派,助推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2050年达到源头并行,即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有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源头创新工作,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供源头支撑。
“三个并行”是对我国基础研究数量和质量水平提升的整体表征,在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各项“并行”的实现程度有所不同,是一个积叠、渐进的循序发展过程。
到2020年,“三个并行”的参考指标包括:“总量并行”:(1)经费投入方面,基础研究经费占R&D投入比例显著提高;国际合作交流经费达到与合作对象大范围等同体量。
(2)论文总量方面,与美国差距进一步缩小。
(3)论文影响力方面,论文总被引用次数全球第二;高被引科学家占全球10%;篇均被引用次数接近世界均值。
“贡献并行”:(1)热点研究方面,每年涌现10项左右里程碑式的学科前沿工作;主导5%以上的学科前沿热点形成。
(2)学科发展方面,在全球学科地貌图上形成若干“隆起”区域。
(3)人才队伍方面,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学科全球前50位科学家占比进入前4名;更多科学家进入世界主要学术组织的核心领导层。
“源头并行”:(1)原创成果方面,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每年涌现3-5项具有原创意义的重大成果。
(2)创新高地建设方面,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高地。
(3)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产出一批从原创到应用、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成果。
(六)建设卓越科学基金管理机构不断完善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机制,建设评审制度公正、绩效回报丰富、全球视野开阔、管理服务高效、资源总量宏大、资助谱系多样的卓越科学基金管理机构,促进科学基金成为学术探索的灯塔、创新思想的熔炉、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驱动的引擎、科学文化的沃土、专业管理的典范。
评审制度公正:建设具有持久公信力的评审制度平台,发挥国家科技计划专业化管理示范作用。
制度设计更加科学,评审程序更加公正,信息支撑更加有力,评审结果更加可信,激励科学突破更加有效。
到2020年构建较为完善的同行评议质量监测体系。
绩效回报丰富:不断提高科学基金资助绩效,激励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不断拓展科学家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空间,实现更多的原创突破,占据科学制高点,培养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发挥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作用。
全球视野开阔:统筹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推进实质性合作研究,营造有利于科学家更好参与国际(地区)科学合作的开放创新环境。
研究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积极参与大型国际科学合作计划,与各国科学家共同应对重大全球性科学挑战。
管理服务高效:完善咨询、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资助管理体系,弘扬科学基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资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