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篇章教材巩固主题六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六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考点梳理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创办新式学堂,同时派留学生出国留学(詹天佑等),建立了三支海军;后期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发展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先后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企业。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但它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仅学西方技术,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决定了其必然失败。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1893年唐胥铁路通车,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1 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电报沟通了中国各重要城市间的联系。
3.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华设厂。中国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状元实业家”张謇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4.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中国人自主设计第一条铁路)。
5.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序幕: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 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公车上书”。
严复译述《天演论》,认为中国只有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影响: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开始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内容:①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②政治上:精简机构,裁撤冗官;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③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④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如京师大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影响:百日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6.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活动:建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2.1.1);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等。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它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意义:①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它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剪发辫、改称呼、穿中山装等〕。
注: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说它最终失败了。
民国纪年+ 1911=公元纪年,如民国38年就是1949年。
7.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影响: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成就: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8.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9.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剪发辫:1912年3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
改称呼: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易服饰:男式——西服(正式场合)、中山装(特色服装);女士服饰——高领服装,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10.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申报》: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商务印书馆: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1.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照相:照相术于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线索导引
直击中考
1.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