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后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总用地面积5534平米,拟建两栋118.15m高商业、办公和公寓一体的综合塔楼,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米。项目拟建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14.4m,基坑开挖面积约6284平米(含西侧四号路部分区域)。根据深度、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基坑安全等级一级。本工程支护桩采用钻孔咬合桩,咬合桩分为素桩和荤桩,素桩231根,荤桩229根,共计460根;共分为9个剖面,1-1剖面长度为53.3m,2-2剖面长度为29.1m,3-3剖面长度为21.15m,4-4剖面长度为26.35m,5-5剖面长度为27.8m,6-6剖面长度为27.1m,7-7剖面长度为27.0m,8-8剖面长度为34.3m,9-9剖面长度124.3m(位于四号路),基坑周长370m;根据地质勘查报告中显示2-2至6-6剖面存在砂层,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支护结构采用咬合形式使基坑四周形成止水帷幕,从而有效的防止地下水进入基坑内;支撑体系采用混凝土支撑结合钢立柱结构,与支护桩结合,有效的阻挡基坑外土体的侧向压力,确保基坑的安全。

(二)、设计概况

本基坑深度约14.4m,根据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的敏感性,确定本基坑支护形式采用咬合桩+两道内支撑的支护结构,明挖法顺筑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兼地下室挡土墙采用直径1000mm咬合桩,设计布置两道钢筋砼支撑。北侧下沉广场周边基坑围护桩设计考虑永久悬臂挡土作用,支护桩为永久结构,在满足基坑施工各工况和使用期的最大荷载作用条件下,通过钢筋直径增加2.0mm作为围护桩配筋长期腐蚀设防措施。

二、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后常见的问题

1、混凝土低于设计桩顶标高:土方开挖后支护桩混凝土浇筑不到位现象,支护桩混凝土面低于设计桩顶标高。

2、基坑渗水:土方开挖后基坑边出现渗水现象,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支护桩施工情况,本工程地质存在砂层,基坑渗水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建筑及管线。

3、流沙:产生流砂,流砂可以发生在坑底,也可能出现在支护桩的桩体之间。出现流砂后,基坑周围土随水流失而造成灾害。

4、桩位偏移、开叉:土方开挖后支护桩可能出现开叉、偏移现象。

5、断桩:支护桩可能出现中间夹含泥土,分为上下两节,即断桩现象。

6、缩颈:支护桩可能出现小于设计桩径现象,即支护桩缩颈。

7、混凝土扩大:支护桩出现混凝土局部大于设计桩径,支护桩混凝土出现扩大情况。

8、基坑变形沉降监测超过预警值。

9、支护结构失稳:土方开挖后支护结构整体失稳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支护结构顶部发生较大位移,严重的向基坑内滑动或倾覆;二是支护桩底发生较大的位移,桩身后仰,支护结构倒塌。

10、支护结构断裂破坏。

11、基坑周围产生过大的地面沉降,影响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使用和安全,严重的造成破坏。

12、基坑底部隆起变形。其后果一是破坏了坑底土体的稳定性,使坑底土体的承载力降低;二是造成基坑周围地面沉降;三是当基坑内设有内支撑时,坑底隆起造成支撑体系中立柱的上抬,使支撑体系破坏。

三、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后事故原因分析

1、支护桩灌注高度不够:土方开挖后支护桩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桩顶标高面,支护桩未浇筑至桩顶标高由以下原因造成;

(1)支护桩混凝土浇筑时由于工人疏忽,未及时测量混凝土浇筑面,导致混凝土未浇筑至桩顶标高。

(2)混凝土浇筑至桩顶标高后,在拔管后混凝土出现下沉现象后未进行测量,未加灌混凝土。

(3)在施工旁边的支护桩时,套管未超前施工,混凝土流至旁边的桩,混凝土流失,导致桩顶标高下降。

2、支护桩开叉、漏洞:在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支护桩定点放线时存在桩位偏差,且支护桩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偏差过大,或相邻出现相反方向的倾斜,造成桩体之间出现开叉、漏洞;开挖后出现渗水现象,造成支护桩开叉、漏洞的原因可能是地质原因,在钻孔取土过程中,桩位土质可能一边处于软层,一边处于硬层;钻机施工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大,套管出现倾斜现象,倾斜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校正或重新成孔。

3、支护桩断桩:断桩是指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泥浆或砂砾进入混凝土,把灌注的混凝土隔开并形成上下两段,造成混凝土变质或截面受损,从而使桩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断桩可能会导致土方开挖

后出现渗水现象。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断桩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由于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形成断桩。

(2)由于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等原因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又没有进行二次搅拌,灌注时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不得不提出导管进行清理,引起断桩。

(3)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结块卡在导管内,而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能疏通好,造成断桩。

(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塌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5)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部,从而形成断桩。

(6)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

(7)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8)导管接口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9)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10)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材料供应不足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起,形成断桩。

由此可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灌注前应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4、开挖后支护桩出现缩颈原因:

(1)、支护桩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桩内土层存在流砂现象,在套管拔出后流砂冲洗混凝土导致支护桩出现缩颈现象。

(2)在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时,套管拔出后周边土质受地下水压力作用,产生侧向压力挤压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导致混凝土缩颈。

(3)处理堵管时,将导管提升到最小埋置深度,猛提猛插导管,使导管内混凝土连续下落与表面的浮浆、泥土相结合,形成夹泥缩孔。

5、开挖后支护桩出现局部扩大原因有两点:

(1)支护桩在施工时,套管未超前施工,且土质较差,抓斗抓土后周围出现坍塌现象,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局部扩大;

(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局部土质较松软,在套管拔出后混凝土挤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