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校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建设要求、具体目标与建设思路(一)专业建设建设要求:根据学校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进一步加强新上本科专业的建设,紧紧围绕农、工、理、管等学科领域进行专业布点,积极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大力培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关的专业生长点。
菏泽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菏泽学院文件菏院政字[2007]1号菏泽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7]2号)和《菏泽学院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菏院政字[2006]12号)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切实加强教学工作,严格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实践创新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1、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教学单位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领导管理组织体系。
2、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全面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
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院、系(部)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教学质量。
学校主要党政负责同志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系主要党政负责同志为系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为系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启动自治区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启动自治区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启动自治区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各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安排,经研究决定,自2008年起,启动自治区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建设内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应具有: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先进,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山东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三)学分绩点制 为更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业水 平,实行学分绩点制。学分绩点是学生学位授予、奖学金评 定、奖励、辅修(双学位)专业选读、提前毕业、推荐免试 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学生在达到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学科 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的必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平均 学分绩点数达到 1.80(含)以上,并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关 于学士学位授予的条件,即可授予学士学位。 (四)弹性学制 普通本科专业标准学制为 4 年,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 情况缩短或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 3—6 年。 拟提前毕业的学生,必须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向学院提出
5.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加强各类教学条 件建设,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和实验时段预约制度,努力满 足学分制教学需要。
6.后勤管理处:加强教室和相关教学设施的管理与维 护,保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效益。改革后勤管理与服务方式, 构建适应学分制特点的后勤保障体系。
9
7.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和网络条 件建设,为学分制教学与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提供高质量 技术保障。
附件 1-1
山东师范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1—2020 年)》以及《山东省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计 划(2011-2015 年)》,加快本科教学改革步伐,全面提升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我校建设国内一流综合 性师范大学进程,决定在学年学分制基础上,全面深化学分 制教学管理改革,制订本实施方案。
大学青年教师助课助教工作制度实施办法
大学青年教师助课助教工作制度实施办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实施对象新入职未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青年专任教师,特别是新进博士。
三、工作安排(一)时间安排助课助教工作至少为一个完整学期,最长不超过两学期。
(二)工作内容模块一:参加培训。
新入职教师参加学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组织的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模块二:助课助教。
新入职教师须跟随导师完成至少一门全日制本科生理论课程(不少于32学时)的助课助教任务。
(三)责任部门教务处(教师能力发展中心)负责方案制定、组织管理等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督促,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助课助教工作制度。
各学院负责具体实施,包括助教导师的申报审核及遴选、过程管理、导师及助教的考核等,并为助教工作制度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四、助教工作任务及考核新入职教师须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类培训,跟随导师学习基本教学技能和方法,了解学校相关教学规章制度,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一)基本任务1. 参加学校开展的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集中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职业理想等学习和训练。
具体安排和要求以教务处(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当年度培训通知为准。
2. 新入职教师应完成至少一门课程全日制本科生理论课程(不少于32学时)的完整助课助教任务,但每学期只能助课助教1门课程。
具体包括:(1)随堂旁听导师课程,并协助导师开展课堂讨论、课后答疑、作业批改、实验指导及课程考核等工作;(2)参与导师组织的社会调查、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3)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制作1门课程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案、参考资料、多媒体课件、试卷等;(4)做好助课助教过程记录。
22-附件:江苏省教育厅文件
22-附件:江苏省教育厅文件附件: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高〔2007〕5号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各普通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总体安排,我厅决定在全省高等学校中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工作。
现将《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就2007年立项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立项原则1. 注重过程参与。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研究过程。
引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2. 注重实践创新。
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3. 注重切实可行。
训练计划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二、资助对象训练项目申请人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
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在一定范围选题(选题范围详见附件一)。
训练项目请勿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重复。
三、立项数量2007年首批遴选确立1000个项目(包括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其中本科600项,高职高专400项。
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项目。
四、经费资助省教育厅对正式立项的训练项目给予经费资助。
学校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
经费由学校代管,由承担训练项目的学生使用。
如项目主持人不在同一所高校,省教育厅资助经费由具体负责项目申报的高校代管。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9:05:0709:05: 0709:051/4/2021 9:05:07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1.409:05:0709:05Jan -214-Jan-21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9:05:0709: 05:0709:05Mo nday, January 04, 2021
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 段,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优质资源建设;
周济部长强调扎实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教学投入 (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精 力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 )
二是强化教学管理 (学校制度建设 ,教学 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 学投入的优先地位 )
三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推进,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全面提 高教育质量,努力开创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
质量工程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二、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五、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 六、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是人才培养的基本 前提;
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环节;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 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是保障高 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是实现高等教育 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 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培 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社会科学系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意见与措施
社会科学系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意见与措施(2008年9月15)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我系的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特制定如下意见和奖励措施:一、教学改革的内容1、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先导。
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与高等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要从培养高等专门性应用型人才出发,明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为此,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如何使学生获得在专业应用能力方面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2)怎样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3)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4)培养学生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从培养高等专门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出发,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认真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使我系毕业的学生顺应市场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多变化与学校教学工作相稳定性的关系。
2、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改工作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
在课程建设中,要及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教学团队建设管理需要有具体的措施,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介绍一下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提高我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为基本依据,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团队是指以教授(个别学科可为副教授)为带头人,以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为主体,以院(系、部)、研究所、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
第三条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落实“质量工程”,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四条学校构建“三级”教学团队,即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将重点围绕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主干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进行建设。
第二章建设原则、目标与职责第五条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准绳,以创新性和特色化建设为追求,大力推进相关方面的建设工作。
1. 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做好课程或课程群建设、学术带头人与学科梯队建设、师德师风和团队精神建设,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并对教学研究成果加以应用。
2. 教学团队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中短期的建设目标,必须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性,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人才,不断充实团队的实力,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现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2.按照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的有关规定,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
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实践、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所需经费的支出力度。
4.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1.08.28•【文号】教高[2001]4号•【施行日期】2001.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1年8月28日教高〔2001〕4号)根据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部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请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我部。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完成“十五”计划各项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为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意见如下:一、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本科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各方面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
当前,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高等学校要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将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XX师范学院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工作、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现就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订原则和要求总体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四个转变”的理念引导人才培养改革,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我校特色,突显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具体要求:(一)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跨学科综合学习、研究、创新能力。
为实现拓展学科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围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师范类专业优势,构建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潜在的教师素质, 增强学生适应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包括课程实验、教育(专业)实习、专业见习(考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锻炼的平台。
海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doc
海南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教学管理分册2016年8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海师办〔2014〕52号文印发)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海南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省重点大学,结合学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一)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全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紧密围绕教学工作展开,深化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二)坚持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从学校领导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都要关注本科教学工作,要关心、支持教学改革。
学校党政一把手为全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院系党政一把手为院系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副院长(副系主任)是直接责任人。
(三)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每学期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3节,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教学单位院长、副院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教学单位正、副书记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
(四)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学院每学期召开一次全院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五)不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
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建设和改革的经费投入力度,保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公共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教改立项、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优秀教师奖励、优秀教学成果奖励等各类专项经费的投入。
二、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六)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的统筹管理。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08]2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08〕2号)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有关评估工作文件精神,确保我省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有序健康开展,在总结近年来我省高等学校开展教学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做好我省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心和战略任务,做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
要充分发挥评估促进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注重实效。
要充分认识教学评估工作重要性,高度重视教学评估工作,把教学评估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加强建设、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上。
通过评估,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总结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教学工作保障和质量监控机制,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认真做好各类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评估工作的要求,目前已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主要分为四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其它教学工作专项评估。
兰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兰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校教字[2011]15号)精神,深入实施“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3468”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学校决定实施“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一、实施意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优质的生源是学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和港、澳地区高校及教育机构进入国内教育市场,在生源数量逐渐减少的今天,生源质量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对于促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实现“精英教育”的本科生教育战略定位,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二、指导思想(一)提高生源质量是全校性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二)提高生源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常抓不懈.(三)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办学特色,合理定位生源目标,通过完善招生制度、探索人才选拔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招生宣传,不断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四)通过创造优秀生源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吸引优秀生源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及时关注国内外招生工作动态,紧跟国家招生政策导向,准确定位我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的位置,明确我校生源与同类型高校的竞争态势,跟踪各省份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政策及改革方向,为我校生源选拔的目标定位、规模效益、方法途径等提供依据,有的放矢的制定我校生源质量提升的实施办法,使我校生源质量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稳步上升.四、主要任务(一)加强招生制度建设,完善招生过程管理1.优化招生计划.以学校教育事业总体发展为出发点,按照满足学科专业发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原则,在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招生计划.认真汇总统计各省生源的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做好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生源地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测,认真做好招生计划投放比例与招生地生源数量的结合、投放专业类别的结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招生计划布局更加趋向合理。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校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本科学科专业结构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通知》(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1.明确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全面负责。
党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亲自抓教学质量。
各系(部)领导和学校各部门要以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把质量意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强化学校、教务处、系(部)领导定期听课制度。
学校、教务处及系(部)领导平均每月听课不少于4节,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应适量增加听课数量。
领导干部听课情况由各系(部)汇总后于每学期末报送教务处,统计结果在下一学期初第一次全校处级干部大会上予以公布。
3.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
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规划、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分析和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系(部)应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前召开系(部)教学工作会议,为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做好充分的准备。
4.建立教学工作质量奖惩制度。
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各系(部)的教学质量作为考评系 (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实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岗位津贴的必要条件,实行教师职称晋升和提拔“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应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
5.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加大对专业、课程、实验室等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教改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水平;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创新教材,力争建设50门左右的省级规划教材,支持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的发展,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6.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结构性调整及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对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对一些不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就业形势较差的专业将停止招生或减少招生规模。
7.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已有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上,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8.加强专业评估和质量监控。
学校将继续完善专业评估检查制度,对毕业生不足三届的新专业每2年进行一次检查,每4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专业申报招生计划和专业所在单位申报其它新专业的重要依据,形成新专业发展的良性竞争机制,力争20%以上的新专业达到学校示范专业的水平,有条件的建成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或省级本科特色专业。
对于学校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扶持)教改示范专业,要通过专业评估促进专业建设、加强专业质量监控,实现中期检查和验收的制度化,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提升学校专业整体建设水平。
到2011年力争建设1—2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和再建设3—5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9.继续执行并完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
教授、副教授连续两年没有为本科生授课的,学校将取消其教授、副教授资格,对于长期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学校通过设立“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等多种形式加以表彰和激励。
10.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支结构优、素质高、活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设立人才建设专项经费,广纳良才,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博士和教授。
到2010年,学校投入的人才建设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实现教学科研人员不低于11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70%。
11.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继续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未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聘任教师岗位;继续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完善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在岗培训工作,建立青年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在落实和安排好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年选派部分青年教师攻读学位、进修或培训,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使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12.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
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育和建设,加强对教师备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指导实践等各环节的管理和培训,努力从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将质量工程落到教学工作实处。
13.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进一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调动教师倾心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教师优良的教风、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
建设一批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老中青相结合,工作敬业、团队精神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以合作理念为基础,以学校的优势或特色专业为依托,以各类精品课程为载体,以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为手段,以学生受益面大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到2011年建成3—5个省级教学团队。
四、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14.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2007年部分系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执行并不断完善我校创新学分改革,鼓励学生开展和参与科技、学术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条件和生源状况,从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力争建成1—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5.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增加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尝试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积极面向非本专业学生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师参与指导以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和扩展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要重视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等途径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科技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6. 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以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先导,深入推进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受益面广的专业课程的网络化,形成包括精品课程资源管理与使用平台、教学答疑与讨论平台、作业生成与提交批改平台、网络与课件制作管理平台、师生之间教学互动平台在内的、系统化的教学辅助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管理,着实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和实践,开展启发式、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教师进一步改革考核方法,采取多样、灵活而有效的考试方式,要促进考试从应答性考试向创造性考试转变,用开卷或半开卷考核方式,用综合应用答辩、撰写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口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检测,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采用课程设计、实验测试、作品制作等考核方式,要将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作为评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17.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双语型教师及面向社会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是学校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对策之一。
学校一方面加强双语教学,通过立项加大对双语教学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基于计算机的自主学习”与多媒体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重点由获取语言知识变为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教学内容由讲授语言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教学主体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18. 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改革。
学校每年将重点资助60个左右的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在未来五年力争获取40个左右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学校还将表彰50个左右的优秀教学成果,力争获得20个左右的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19.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
积极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并与学校规模、办学层次、学科结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以实验和工艺操作为基础,以课程论文(设计)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制定各类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 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本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学校将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建设几个专业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五年内再建成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增加实验室开放的经费支持,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扩大实验室开放内容;增加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经费投入,巩固和扩大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确保每个专业达到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力争建设1-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
21.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及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活动。
学校将统一部署,统一组织,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以激发创新思维和意识为路径,以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为目标,重点资助一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