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活动机理分析_蒋树
舟曲县森林植被破坏与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FuYaIlbi∞,D0ng chenz-lo“g。suMao嚣朗,etdch—
im
子的DR过程时,内壳层电子激发的贡献必须考虑。
参考文献: [1]
董晨钟,符彦飙[J].物理学报,20(J6,55(11):1712一
1718.
Phys.ktL
2008,25(3):927蚴.
Ma咿n。et aL
Ph—
多年砍伐,舟曲县森林资源基本枯竭,多为残败次生
林、疏林、灌木林、灌丛等,植被稀疏且分布不均。林 地面积22.05万hm2,占总面积73.3%,其中森林只 有13.35万hm2,占总面积44.38%。森林覆盖率 低,导致森林植被对降雨的缓冲能力、根系固持土壤 能力和对径流的调节(延缓产流、削减洪峰)能力大 幅下降。
受降水大小、强度、林冠结构特征、林分密度等因素
的影响。还有部分降水通过林冠间隙直接落到林地
上,它们合称为林内雨,林内雨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减
少。树干径流可将水流直接导向根系周围的土壤, 有助于植物吸收利用。穿过林冠或从林冠上滴落下 来的雨水,一部分与林冠下层植被接触,被下层植被 截留。
万方数据
第7期
张国鼎等:类钯xe8+离子DR速率系数的理论计算
山采矿、采石弃渣等,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 源。 2.3集中降水量大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 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 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舟曲泥 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集中降雨。 20lO年“8・8”当日瞬时降雨达88mm之多,形成大
[1】李树德,岳升阳.徐海鹏.森林植被与泥石流活动 [J].水土保持研究,200l,8(2):14.16. [2] 谭万沛.泥石流沟的临界雨量线分布特征[J].水土 保持通报,1989。9(11):18119. [3]谭炳炎,泥石流沟严重程度的数量化综合评判[J]. 水土保持通报,1986。6(2):25.26.
某省舟曲县泥石流特征及危险度评价

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特征及危险度评价舟曲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破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相当发育,尤其泥石流发生甚是频繁,区内泥石流沟谷共有87条。
泥石流是舟曲县内第一大灾害类型。
且泥石流灾害对当地经济建设发展有着严重制约。
本文通过对舟曲县相关资料的认真、充分调查,以舟曲县地理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对区内泥石流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区内泥石流主要是泥石流和水石流;区内泥石流具有空间分布特征:普遍性和不均匀性;而发生时间主要在雨季;区内泥石流灾害具突发性、继承性和反复性。
舟曲县内控制泥石流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结构。
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植被及地下水情况对泥石流灾害具有影响作用。
通过对区内地质背景条件,确定了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子。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主要危险因子及次要危险因子,然后通过已有公式对区内某一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
关键词:舟曲泥石流,特征,危险度评价,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泥石流是一种多伴随强烈破坏性且较为复杂的流体,其来势凶猛、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发生时间短且复发频率高。
这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现象,多发生在山区坡地或山区沟谷深壑中,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常饱含着大量的泥砂与岩石块体,是一种固体与液体两相混合的重力流体,呈现出粘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的运动状态[1]。
我国泥石流灾害遍及26个省、市的广大山区,总共有几万条泥石流沟[2],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泥石流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之多,死亡人数近千人[3]。
泥石流对我国山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严重不良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泥石流的研究和危险度评价。
甘肃省舟曲县,是我国泥石流、滑坡、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机理资料汇总

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机理资料汇总姓名班级学号背景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间的、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可由暴雨、冰雪的快速消融、火山爆发、地震和溃堤引起。
其爆发突然,很难预知其发生的准确时间,其泥位和流量陡涨暴落,历时较短,一次泥石流过程一般仅需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非常严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5] 2010年8月7日晚22时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开始打雷下雨,23:20分左右县城断电,23:40分左右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及罗家峪沟先后突发了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持续时间将近一个小时。
来自三眼峪的泥石流直接冲进白龙江,堵塞白龙江,形成了堰塞湖,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此次三眼峪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灾难,伤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大成为我国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泥石流灾害之最。
区域地质因素舟曲县城依白龙江而建,处于三眼峪沟等泥石流沟堆积扇上。
舟曲县属西秦岭地质构造带南部陇南山地。
三眼峪沟流域位于舟曲县城北侧,沟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北高南低,流域面积25.75平方千米,沟口距江边约2千米,整个流域呈“漏斗形”。
舟曲县内从西南向东北主要发育迭部一白龙江断裂、坪定一化马断层。
舟曲县属西秦岭构造带的西延部分,在构造形态上为一北西向古生界复背斜,其轴部位于白龙江南部,核部地层为志留系。
舟曲县城境内以坪定一化马断层为主,构成北西、南东向断裂带(图2一l)。
三眼峪沟流域位于复背斜北翼,翼部二叠系地层又发育了次一级向斜。
[5]新构造运动在境内十分活跃,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各断裂带空间上不同地段的活动性和强度不同,断裂活动的时代也不同。
迭部~白龙江断裂带北支在拉路沟~多儿沟间全新世活动段长120 km,东西两端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南支在拉路沟~迭部县城南全新世活动段长75 km,西北、东南两端是晚更新世活动段;光盖山~迭山南缘断裂带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且由东向西活动程度逐渐加剧;临潭~宕昌断裂带北支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显著,而南支断裂在岷县西全新世活动明显。
舟曲特大泥石流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与防治建议摘要:甘肃省舟曲县 2010年 8月 8日凌晨发生了特大泥石流山洪自然灾害。
对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该地区泥石流的活动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
最后在对泥石流排洪沟道进行勘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前言:2 0 1 0 年 8 月 8 日暴雨后凌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北山的三眼峪和罗家峪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出沟口的固体堆积物约18 0 万 m ,形成长5 Km宽500m ,平均厚度约5m的泥石流堆积扇。
泥石流冲进县城截断穿城而过的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堰塞湖,县城大部分被淹,交通、电力、通讯中断, 5万多人受灾,泥石流经过的三眼、月圆和春场3个村庄基本被摧毁,舟曲县城三分之一严重受灾,并有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 是我国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之一。
本文依据舟曲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等特征, 对特大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为其灾后重建提供地质依据。
一.地形地貌特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 属南秦岭山地,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海拔高度1173 一4504m , 山地阳坡陡峭, 阴坡稍缓, 谷峰高差1000m 以上, 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沟坡坡度大于 3 5度。
由于沟谷的强烈侵蚀, 横断面呈 V 字形或窄深的 U 字形。
三眼峪沟134 0 m , 沟头海拔828m 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 河道坡度大,舟曲县境内 2003 ~ 2007 年先后签订 5 3 个水电开发项目合同,建成或在建 4 1 个, 水电开发建设占全县各类建设项目8 0 % , 水电税收占全县税收的 5 0 % 以上。
二.地层与地质构造舟曲县城周边由老到新出露地层有: 中泥盆统道岭组上段低变质炭质泥岩、千枚岩夹薄层灰岩和岩, 节理、裂隙发育; 下二叠统上段灰白、灰色中层灰岩; 上二叠统深灰色中厚层含硅质条带灰岩;四系泥石流堆积物、重力堆积物、残一坡积物和黄土其中泥石流堆积物和重力堆积物广泛发育。
甘肃舟曲垭豁口滑坡复活机理及成因探讨

DOI :10.16031/ki.issn.1003-8035.2021.02.02甘肃舟曲垭豁口滑坡复活机理及成因探讨窦晓东1,张泽林2(1.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2019年7月19日18时许,甘肃舟曲县垭豁口滑坡复活,约3.92×106 m 3的滑体顺坡而下,迅速流入岷江,堵塞河道,造成河道水位上升,江边公路中断,滑坡变形持续至8月中旬。
基于野外勘察、遥感解译、钻孔勘探等方法获取了滑坡变形的基本特征,并开展了滑坡监测工作,并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该滑坡复活原因及启动机制。
初步研究认为,该滑坡为降雨诱发。
通过对滑坡变形历史进行梳理,结合滑带证据,滑坡复活机理可概括为:首先上部块体缓慢蠕变,降雨后发生塑性流滑;其次,因上部滑体堆积在滑坡中部,造成中部平台堆载,引发中部滑体变形;最终一滑而下,刮产连带下部滑体坠入河道。
滑坡的上中下三部分滑体逐步被激活,最初缓慢变形,随后加速启动。
滑坡变形模式为蠕滑—拉裂—流滑。
对滑坡变形过程和机理的初步判断为滑坡灾害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垭豁口滑坡;舟曲县;蠕动;流滑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8035(2021)02-0009-10Mechanism and causal analysis on the Yahuokou landslide reactivation and causes (Zhouqu County, Gansu, China)DOU Xiaodong 1,ZHANG Zelin 2(1.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e , Lanzhou , Gansu 730000, China ;2. College of Water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described a recent landslide happened in Zhouqu Country, China. At 18: 00 pm Beijing time, on July 19,2019, the Yahuokou landslide was reactivated, about 3.92 × 106 m 3 of debris slumped from the slope caused Minjiang River channel blockage, water level rise, and road interruption. Fortunately, nobody was injured. In order to seek the geomorphologic and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 reactivated causes and the dynamics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field survey, remote sensing image, drilling prospecting, landslide monitoring and rainfall data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e outlook of the landslide event was given. Evidences of the sliding zone indicated the landslide is a flow-slide deformation pattern. The landslide mechanism is summarized as: firstly, slow plastic flow-slide occurred in the upper sliding body. Then the platform in the middle gentle slope was preloaded by the post upper part failure deposits, resulting in the “cutting and filling ” effect. The failure form is creep-tension cracks-debris flow-slide. At last, the block on the lower part slumped. Specifically,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andslide all transferred stress in this mode, being activated step by step, and slowly slumped into the river.Keywords :Yahuokou landslide ;Zhouqu County ;slumped ;flow slid收稿日期:2020-04-03; 修订日期:2020-04-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902269)第一作者:窦晓东(1984-),男,甘肃兰州人,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研究。
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

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成因及稳定性分析穆鹏【摘要】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该滑坡具有显著的分级分块滑动特性,降雨、滑坡区高陡的地形、河流冲刷及不良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是形成该滑坡的主要因素.对此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地震以及暴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下一步治理提供理论指导.【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滑坡;稳定性;成因;降雨【作者】穆鹏【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学院,710086,西安;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10054,西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23甘肃省舟曲县南峪水电站地处白龙江干流,坝址位于舟曲县南峪村下游约270 m 处,该水电站为低水头径流引水式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 1282.90 m,总库容66.6万m3。
水电站厂区对岸发育的江顶崖滑坡地理位置为东经104°25.4′,北纬33°43′。
该滑坡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滑动,最大一次滑动发生于1991年,目前暂时处于稳定状态,但通过现场勘查分析认为该滑坡势能没有完全释放,随着白龙江的冲刷、暴雨及地震等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引发作用,还有可能发生整体复活滑动,滑坡体及形成的堰塞湖将对南峪水电站、通往舟曲县城的救灾生命线省道313的交通安全和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根据滑坡区的地质环境以及该滑坡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评价该滑坡在天然、降雨、地震以及降水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状态极为重要。
该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西秦岭西翼与岷山山脉交汇地区,属构造、侵蚀高中山地,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根据舟曲县地面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4.0 mm,其中6—9月占年降水量的76.7%,实测最大日降水量 63.3 mm (1994年 8月 8日),1 h最大降水量47.0 mm。
专家深度解读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

专家深度解读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解读要点:1、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此次甘肃舟曲泥石流是超过以往;2、起因是强降雨,但是连续2个小时的强降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很好的预警;3、预防工程措施没有完全到位,半路因资金问题停建;4、森林大量砍伐,耕地的扩展,造成了很严重的水土流失;5、2000年以来,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城市的扩展,很多工业项目,包括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对环境影响非常大,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工程的修建加剧了它很多潜在的危险;6、在我们国家现在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甘肃现在只是一个缩影,现在全国都是这样。
大规模的城市扩展、公路、交通的建设,公路包括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交通建设大规模的扩展,水电的开发。
很多大规模的工程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山区比较多,历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域。
大规模的工程活动肯定会加剧地表的地形、地貌、植被的破坏,当然会加剧、增多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
四川新闻网: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这次甘肃舟曲县特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范晓:白龙江本身两岸都是一个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域,舟曲县北面这次发生泥石流的一共是三条沟,其中一个叫三眼峪,这个白龙江沿岸从舟曲县往下大概17公里的地段实际上集中了很多威胁比较大的灾害地,据他们调查从舟曲县往下,在整个白龙江沿岸一共有13处滑坡,有12条泥石流沟。
其中有几个滑坡应该说是全国有名的,历史上也发生过斜坡的。
其中已经有名的一个叫泄流坡,这个在舟曲县下游大概5.5公里,在白龙江江边。
他是1981年发生滑坡的,1981年滑坡的时候也是形成一个堰塞湖,把白龙江经常堵断。
而且回水,水位涨起来以后,也是把舟曲县淹没了一部分,除了这个以外还有比较大的滑坡就是舟曲县上游不远。
有一个叫锁儿头,那个地方也有一个电站,那个地方也是一个很大的滑坡。
刚才我提到的锁儿头包括泄流坡实际上都列入了今年甘肃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的一个灾害点。
它们都是很关注的,刚才提到三眼峪发生泥石流,我专门查过资料,三眼峪没有列入。
舟曲特大泥石流分析

• 公共建筑先砌1米-3米高的砂石地基,整体抬高地面。
• 在泥石流沟道、洪积扇沟床中挖砂、拉砂。 • 城郊区进行水土保持,保护生态平衡。
• 泥石流预警预报。
地貌为舟曲泥石流主要成因 /stock/t/20100812/08428468079.shtml
舟曲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泥石流
灾后
事件概况
时间: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 地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事件: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 伤亡:至少1156人死亡,有588人失踪,重伤住院64人,其 中转院58人,出院5人,门诊治疗567人,已解救人员 1243人 (截止13日16:00 ) 。
灾前
国土资源部获悉,对甘肃舟曲县灾后航空遥感图的初步解译显示,该地区发生 泥石流的是三眼峪沟、罗家峪沟和白龙江三条水域,两条泥石流掩埋堆积区总面积 0.57平方公里,泥石流碎屑堆积总量达169万立方米,受灾最严重的是三眼峪沟。
•
• •
•
•
遭遇泥石流,我们该怎么办? /stock/t/20100812/08428468079.shtml
遭遇泥石流,我们如何逃生?
预防很重要 搭建临时建筑物时应搭建在 平整的高地上;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同时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 量堆积物的山坡; 夜间密切注意雨情,如有异 常情况发生,尽快转移到安全地 带。
特大泥石流夜袭甘肃 /html/21/2010/8/9/506411.shtm
地形特征
• 根据地形情况 ,将三眼峪分为 3段,其中A-B段沟道比降为 92.4‰,B-E段沟道比降为 279‰,B-F段沟道比降为267‰; 罗家峪分为2段,其中A-C段沟 道比降67‰, C-G段沟道比降 214.5‰。 • 三眼峪流域面积26.6km2,罗家 峪流域面积13.17km2。
舟曲虎家崖滑坡直接转化泥石流的特征、过程与机理研究

舟曲虎家崖滑坡直接转化泥石流的特征、过程与机理研究马许平;曾庆利;廖立业;杜琳琳;张路青【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24(32)1【摘要】滑坡直接转化而成的泥石流通常比滑坡本身运移距离更远,波及范围更广,危害也更严重,但目前相关转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2020年10月20日位于白龙江左岸、甘肃省舟曲县的虎家崖暴发小型泥石流,侵入省道313,威胁毗邻村庄。
通过现场调查、室内岩土试验、遥感解译和降雨资料分析,本文对虎家崖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运移及堆积特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浅层滑坡失稳并直接转化为泥石流的主要特征、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1)虎家崖上游狭长沟道堆积体受到长达19 d、累计98.5 mm的持续性降雨的激发而发生慢速滑坡,区域强震造成的坡体结构损伤对滑坡发育也有贡献。
(2)滑坡后段与滑坡前缘的剪出部分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但中段滑坡体则维持剪切滑动。
(3)转化过程受滑坡前缘剪出土体饱水程度、沟道坡度与落差以及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4)虎家崖狭长沟道后缘可能因毗邻泄流坡滑坡活动牵引而破坏,同时上游沟道残余滑坡体与灰岩崩塌体、出口右侧残余滑坡体可能受降雨、地震等激发而失稳,再次转化为泥石流,威胁沟道下方虎家崖村和省道S313。
【总页数】13页(P170-182)【作者】马许平;曾庆利;廖立业;杜琳琳;张路青【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相关文献】1.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舟曲虎家崖水电站发电厂房工程中的应用2.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舟曲虎家崖水电站发电厂房工程中的应用3.兴建白龙江虎家崖水电站对泄流坡滑坡的影响4.甘肃舟曲南峪江顶崖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复活机理5.舟曲虎家崖水电站厂房施工导流防渗技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甘南舟曲8.8特大泥石流成因分析

2 1 01
2 l O1
V 16 No3 o . .
冯跃封 : 甘肃省 甘 南舟 曲 8 ・ 8特 大 泥石 流成 因分 析
第6 卷
第3 期
2 地 层 与地 质 构 造
舟 曲 县 城 周 边 由老 到 新 出 露 地 层 有 : 中泥 盆 统 古
道 岭 组 上 段 低 变 质 炭 质 泥 岩 、 千 枚 岩 夹 薄 层 灰 岩 和 砂
10 m 以 上 , 属 典 型 的 高 山峡 谷 地 形 …。 沟 壑 平 均 密 O0 度 为 2 m k , 坡 坡 度 大 于 3 。 。 由 于 沟 谷 的 强 烈 k /m 沟 5 侵 蚀 , 横 断 面 呈 V 字 形 或 窄 深 的 U 字 形 。 三 眼 峪 沟 口海 拔 14 m,沟 头 海 拔 3 2m 。嘉 陵 江 上 游 支 流 白 30 88
灾 害 。泥 石流 冲 出沟 口的固体 堆 积 物约 10 m 三 眼 8 万 (
峪 约 10万 mj 5 ,罗 家峪 约 3 0万 1 T ),形 成 长 5 m、宽 I k
50 0 m、平 均 厚度 约 5 的泥 石 流堆 积 扇 。泥 石流 冲 进县 m 城截 断 穿 城 而过 的 嘉 陵江 上 游 支 流 白龙 江堰 塞 湖 ,县 城 大 部分 被 淹 ,交 通 、 电 力 、通 讯 中断 ,5 多 人 受 灾 。 万 泥石 流 经过 的三 眼 、 月 圆和 春场 3 村 庄基 本 被 摧 毁 , 个 舟 曲县 城 三 分之 一 严重 受 灾 ( 1 并 有 l6 人 遇 难 , 图 )。 34
图 1 舟曲 8 8 . 泥石流现场
图 2 舟 曲县 地 形 地 貌 卫 星遥 感 图
作 者 简 介 :冯 跃 封 (9 5 ,男 ,地 质 工程 硕 士 ,注 册 安 全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地 质勘 查 工 作 。E malfn y ee g 1 3 13 c r 1 6-) — i: g u fn 10 @ 6 .o e n
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

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苏超;刘延明;方崇【摘要】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teorological nature, landscape, geography property, geological structure, earthquake,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 Zhouqu County, the formation condition, triggering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 extremely wide debris flow disaster in Zhouqu county in the night of August 7, 2010 were expounded. Controlling measure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在充分分析舟曲县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基础上,对2010年8月7日晚甘肃省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特大泥石流防治措施的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3【总页数】3页(P14194-14196)【关键词】舟曲县;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防治对策【作者】苏超;刘延明;方崇【作者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2010年8月7日22:00,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
舟曲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对策

舟曲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对策摘要: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泥石流的发生震惊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截至2010年9月7日,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通过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潜在原因,突发性强降雨是诱发灾害的动力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加剧了灾情的损失和严重程度。
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地质灾害基础研究,强化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范施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等防治舟曲及类似地区泥石流灾。
关键词:舟曲、泥石流、诱发因素、防治对策第一章:引言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截至2010年9月7日,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第二章舟曲泥石流的产生原因造成灾害发生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一、地质地貌原因。
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二、“5 12”地震震松了山体。
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 5年时间。
三、气象原因。
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
四、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
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五、地质灾害自由的特征。
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焦振华;杜飞【摘要】泄流坡滑坡是受断裂构造和地震作用共同控制的巨型深层岩质老滑坡. 泄流坡滑坡后期主要受降雨, 其次是地震作用的影响, 其变形破坏力学机制模式为蠕滑—拉裂; 由于该滑坡规模巨大, 对其进行了分区 (滑坡Ⅰ区—滑坡Ⅳ区), 并确定了各个分区的变形破坏机制: 滑坡Ⅰ区和滑坡Ⅳ区为蠕滑拉裂型推移式, 滑坡Ⅱ区为蠕滑拉裂型推移—牵引复合式, 滑坡Ⅲ区为蠕滑拉裂型牵引式. 在此基础上, 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Sluice channel slide is an old deep rock slide controlled by both the faults fracturing and earthquakes .The lat-er stage of the sluice channel slide is affected mainly by rainfall ,then the earthquake ,the 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is creeping and ripping;Due to the massive dimensions of this landslide ,we divided it into four zones ( landslide zone I-landslide zone Ⅳ) ,and confirmed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each zone;Landslide zone ⅠandⅣare creep-rip-e-lapse type,landslide zone Ⅱ is creep-rip-elapse-pull type,landslide zone Ⅲ is creep-rip-pull type.Based on all these machanisms ,we excecuted numerical modeling research on the landslide deformation mechanism using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5(029)005【总页数】6页(P592-597)【关键词】泄流坡滑坡;变形机制;蠕滑拉裂;数值模拟【作者】焦振华;杜飞【作者单位】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甘肃舟曲县泄流坡滑坡上世纪发生八次堵江灾害,严重危害到舟曲、武都两城市及沿江乡镇[1]。
舟曲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舟 曲泄 流坡 滑坡 变 形 特 征 及 其 形成 机 理
黄 晓 ,杨 为 民 ,张 春 山 , 申俊 峰 ,刘 廷
( 1 .中 国地 质 科 学 院地 质 力 学 研 究 所 ,北 京 1 0 0 0 8 1 ; 2 .中国地质大学 ( 北 京 ) 地球 科 学 与 资 源 学 院 ,北京 1 0 0 0 8 3 )
( 4 1 0 7 2 2 6 9)
作 者 简 介 :黄 晓 ( 1 9 8 9一 ) ,女 ,硕 士 生 ,主 要研 究 方 向 为地 质 灾 害 和 活 动 构 造 。 E - ma i l :x h u a n g c h n @1 6 3 . C O I n
第 2 期
黄 晓等 :舟 曲 泄 流 坡 滑 坡 变 形 特 征 及 其 形 成 机 理
,导致 滑 坡 者 的普遍 关注 。人们 普遍 赞 同断裂 是滑坡 形成 过程 中非 常重
要 的地 质作 用
] ,且 认 为降雨 、地 震等 是 滑坡 发 生 的重 要 诱 发 因素 。大 多数 学 者根 据 降
。
雨 量监测 数 据研究 降 雨与滑 坡 的关 系 ,并 据此 建立 相关模 型分 析 降雨诱 发滑坡 的 阈值 ¨
龙 江 断裂等 构 造 。坪定一 化 马断 裂是 光盖 山一 迭 山南麓 断 裂 的分支 之一 ,该 断裂走 向为北 西
西一 近 东西 ,与 区域 主 断裂走 向基本 一致 。据 现有 成果 ,坪定一 化 马断 裂为走 滑 逆 冲活动 断 裂心 。此 外 区 内尚发 育北 东 、北北 东 及 近 东西 向 的次 级 断裂 构 造 ,切 断北 西方 向的走 向 断 裂 ,使 地层 岩体 更为 破碎 。区 内地 层 主 要 为 中 泥 盆统 古 道 岭 组 第 二 岩性 段 ( D : g : ) 的炭 质 板 岩 、千枚 岩 、砂 岩夹 薄 层 硅 质 灰 岩 ,中一 上 石 炭 统 ( C : + ) 灰一 灰 白色 中厚层 块 状 致 密 纯灰 岩 、灰一 深 灰 色 中厚层 夹薄 层灰 岩和 少量 钙质 砂 岩 、板 岩 。滑坡 前 缘剪 出 口及 白龙 江对 岸 为 中一 上 石炭 统 ( C + ) 。
青藏高原东端甘肃舟曲牙豁口滑坡复活机理研究

第36卷第2期2021年4月Vol. 36 No. 2Apr. 2021灾害学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刘秋强,杜岩,郭富赞,等.青藏高原东端甘肃舟曲牙豁口滑坡复活机理研究[J].灾害学,2021, 36(2): 113-117.[LIU Qiuqiang , DU Yan, GUO Fuyun, et al. Study on the Reactivation Mechanism of Yahuokou Landslide at the Eastern End ofQinghai - Tibet Plateau , Zhouqu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 J ].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2021, 36(2) : 113 - 117. doi :10. 3969/j. issn. 1000-811X. 2021. 02. 019.]青藏高原东端甘肃舟曲牙豁口滑坡复活机理研究**收稿日期:2020 -08-05 修回日期:2020-12 - 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37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3000150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FRF-BD-20 -01A)第一作者简介:刘秋强(1982-),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E-mail : ******************* 通讯作者:杜岩(1985 -),男,汉族,河南新乡人,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E-mail : mutulei@ 163. com刘秋强I,杜岩2,郭富赞j 霍磊晨彳(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 ; 2.北京科技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 3.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古滑坡复活机理,以甘肃舟曲县东山镇牙豁口滑坡为对象,通过对INSAR 监测数据和现场地表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舟曲县东山镇牙豁口滑坡的滑动变形阶段,并揭示其复活驱动机理。
舟曲县瓜咱坝1号滑坡的变形特征与机理分析_杜升涛

铁道建筑
112
Railway Engineering
May,2014
文章编号: 1003-1995( 2014) 05-0112-03
通,滑坡体上裂缝遍布,错动陡坎明显。滑坡在历史上 先发生了错落、崩塌,后缘有较为平直贯通的高陡错落 壁,而后错落体逐步转化为破碎岩石滑坡,形成两级滑 坡。前级不连续崩塌剪出口明显 ( 图 2 ( a) ) ,后缘裂 缝基本 贯 通 ( 图 2 ( b ) ) ; 老 错 落 壁 高 陡,高 约 20 ~ 25 m,倾角 70° ~ 80°。后缘拉张裂缝及左右侧界剪切 裂缝已基本贯通( 图 2( c) ) 。后缘形成长 130 m 的拉 张裂缝,裂缝总体走向为 NE20° ~ 50°,裂缝宽为 5 ~ 30 cm,最宽达 100 cm,最大下错为 0. 5 m,可见滑动擦 痕,擦痕指向 SE75°,倾角为 75°。北侧剪切裂缝走向 近 SWW,裂缝宽 2 ~ 5 cm,最大深度 60 cm,有错壁。 南侧剪切裂缝走向 EW,沿着自然沟下切发育。目前 滑坡处于挤压 ~ 滑动阶段,稳定性极差。
4 504 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
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
滑坡位于瓜咱坝新区,舟曲县西北约 8 km 处,地处白
龙江南岸的峰迭乡境内。
2. 2 地层岩性
滑坡所在的坡体为反倾层状坡体结构,滑体主要
由破碎片岩、板岩及上覆堆积层组成。滑坡出露的片
岩、板岩产状为 NW65° ~ 80° / SW∠45° ~ 75°。滑坡区
舟曲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舟曲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理黄晓;杨为民;张春山;申俊峰;刘廷【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3(019)002【摘要】以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的野外详细调查和变形监测资料为基础,探讨泄流坡滑坡蠕滑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舟曲泄流坡滑坡发育于坪定-化马断裂内,属典型的巨型断裂带滑坡.该滑坡由多个次级滑坡组成,表现为蠕滑变形特点,且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该滑坡是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断裂破碎带是泄流坡滑坡发生的充分条件,断裂活动导致坡体发生塑性流动变形;而降雨是滑坡发生大规模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地震、坡脚开挖等对滑坡的发展、演化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断裂带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对此类滑坡的防治预警有重要意义.【总页数】10页(P178-187)【作者】黄晓;杨为民;张春山;申俊峰;刘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基于可靠度分析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风险评价 [J], 刘东飞;王雄师;杨欢;舒和平2.白龙江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J], 畅益锋3.考虑时间效应的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 [J], 司海宝;杨为民;谢胜华;项国胜4.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J], 焦振华;杜飞5.泄流坡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J], 畅益锋;李仁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舟曲南桥村西滑坡地质特征及其治理

甘肃舟曲南桥村西滑坡地质特征及其治理
李永进
【期刊名称】《山地研究》
【年(卷),期】1995(013)001
【摘要】详细描述舟曲南桥村西滑坡的物质组成,地质特征及其变形过程,并据变形迹象及勘探资料分析了组成滑坡的各块滑体受力特征及其之间的力学联系,通过稳定性计算,获得了滑体不同部位的稳定程序,为减灾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同时,利用工程地质比拟法,结合室内实验资料,提出了隔水,排水、疏水及减载反压等治理方案。
【总页数】6页(P43-48)
【作者】李永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基于可靠度分析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风险评价 [J], 刘东飞;王雄师;杨欢;舒和平
2.甘肃舟曲南峪江顶崖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复活机理 [J], 郭长宝;任三绍;李雪;张永双;杨志华;吴瑞安;金继军
3.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措施 [J], 张卫雄;翟向华;丁保艳;张文纶;张国华
4.青藏高原东端甘肃舟曲牙豁口滑坡复活机理研究 [J], 刘秋强;杜岩;郭富赟;霍磊晨
5.甘肃舟曲垭豁口滑坡复活机理及成因探讨 [J], 窦晓东;张泽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滑坡粗糙度年代学方法——以甘肃舟曲地区泄流坡和锁儿头滑坡为例

滑坡粗糙度年代学方法——以甘肃舟曲地区泄流坡和锁儿头滑坡为例王淞;黄伟亮;项闻;原浩东【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22(44)6【摘要】从具体滑坡年代的确定到整个区域的年表构建是理解滑坡风险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地表数据的获取更加便利,滑坡的精准识别与测绘等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对滑坡年代的研究依然缺乏新的技术手段。
基于无人机构建的高精度滑坡数字高程数据,通过对甘肃舟曲地区泄流坡和锁儿头两个巨型滑坡的地表粗糙度分析、放射性年代测定,构建了地表粗糙度与滑坡年代关系曲线,并预测了滑坡年代。
结果表明:泄流坡滑坡14 C测年结果约为35000 a B.P.或老于43500 a B.P.,锁儿头滑坡14 C测年结果约为5300 a B.P.,两个滑坡的年代测定结果差异较大;而采用坡度标准差(SDS)、二维傅里叶变换(2D DFT)、二维小波变换(2D CWT)等3种算法,构建地表粗糙度与滑坡年代关系曲线,预测泄流坡和锁儿头滑坡年代,发现泄流坡和锁儿头滑坡可能为同期滑坡,表现出地表粗糙度与滑坡年代可建立较为统一的联系。
总之,基于滑坡粗糙度年代学方法预测滑坡年代,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科学意义。
【总页数】11页(P1037-1047)【作者】王淞;黄伟亮;项闻;原浩东【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特性2.基于可靠度分析的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风险评价3.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活动机理分析4.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5.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活动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计算模型与计算条件
2. 1 地质模型概化
地质模型以 2012 年 2 月实测的 1 ∶ 1000 工程地
质图和钻探结果为基础进行概化。为了能较全面反 映滑坡区地形特征,数值模拟采用三维地质模型。模 型东西长 4km,南北宽 3km,覆盖滑坡后缘分水岭另
图 4 泄流坡滑坡三维模型与计算监测点( JC1 - JC7) Fig. 4 3D model of the Xieliupo landslide and locations
2. 2 材料本构模型与计算参数 泄流坡滑坡长期处于缓慢滑动之中,具有典型的
流变特性。为了模拟滑坡的缓慢滑移过程,针对滑体 物质的松软特性,数值模拟中选取由表征松软材料流 变特性的 Burgers 模型与表征岩土材料剪切破坏特性 的 Mohr-Coulomb 模型串联而成的复合黏弹塑性模型 Cvisc 模型为流变状态下滑坡材料的本构模型,同时 采用 Mohr-Coulomb 模型( M-C 模型) 为非流变状态下 滑坡材料 的 本 构 模 型,与 流 变 状 态 的 变 形 特 征 进 行 比较。
461 384 250 0 4297 11037
Kelvin 切变 模量 GK ( MPa)
767 384 71. 25 — — —
Kelvin 粘度 ηK ( Mpa·d)
4000 2500 103
— — —
Maxwell 切变 模量 GM ( MPa)
2970 3370 917
— — —
Maxwell 粘度 ηM ( Mpa·d)
of the virtual monitoring points
一侧、滑坡两侧及对岸的一定范围的基岩山地。由于 断层带穿过垭口,滑坡北侧的泥盆系板岩、千枚岩以 断层接触方式推覆于石炭系灰岩之上,因此在滑坡南 侧灰岩出露处按断层走向设置界面单元,滑体与滑床 之间为厚约 1m 的滑带。
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将滑坡内、外设置为不同大 小的网格单元,其中滑坡外网格为 100 ~ 300m 的楔 形体单元,滑坡区内加密为 40m 楔形体单元,计算模 型共有 67985 个单元和 39311 个节点( 图 4) 。数值 模拟采用适合模拟岩土大变形、基于快速拉格朗日法 的有限差分计算软件 FLAC3D。
2004 年以前,白龙江水流湍急,流速较大,对滑
第3 期
蒋 树,等: 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活动机理分析
3
图 3 泄流坡滑坡主纵剖面图 Fig. 3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 map of the Xieliupo landslide
坡前缘的冲刷侧蚀作用强烈; 2004 年当地在滑坡下 游修建虎家崖水电站,将白龙江水通过右岸引水洞引 入电站,此后流经滑坡前缘的江水水位下降、流速减 缓,河流冲刷作用也随之减弱。
对滑坡活动特性控制作用或影响程度。如前所述,该
区域光盖山-迭山断裂的走滑速率为 1. 4mm / a,因此
计算参数见表 1,其中岩土基本物理力学参数来
表 1 泄流坡滑坡材料物理力学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of the landslide materials use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材料类型
黄土状土 风化碎石
滑带 河流 板岩 灰岩
天然密度 ρ( kg / m3 )
关键因素,其中河流侧蚀作用可能仅导致滑坡前缘变形加剧,滑坡整体滑移受断裂活动控制。
关键词: 泄流坡滑坡; 蠕滑; 断层活动; 河流侧蚀; 数值模拟
文章编号: 1003-8035( 2013) 03-0001-07
中图分类号: P642. 22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1 区域地质环境和滑坡发育特征
泄流坡滑坡位于甘肃省舟曲县白龙江下游约 5. 5km 处的河流左岸。20 世纪以来该滑坡发生过 8 次剧烈滑动,最近 2 次剧烈滑动分别发生于 1963 年 9 月 12 日和 1981 年 4 月 9 日,后者堵江高度达 21m, 淹没公路和大片农田、危及舟曲县城安全。1981 年 以后该滑坡虽未再度发生大规模剧烈滑动,但是根据 长江上游舟曲二级监测站近 20 年的监测资料,泄流 坡仍在缓慢滑动之中。
1720 1800 1700 1000 2120 2090
内聚力 c( MPa)
0. 01 0. 02 0. 008
0 0. 025 6. 72
内摩擦角 φ( °) 31 20. 5 10 0 25 42
体积模量 K( MPa)
944 833 333 2000 8800 22600
切变模量 G( MPa)
收稿日期: 2013-02-28 作者简介: 蒋 树( 1987—)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质
灾害形成机理与评价方法。 E-mail: jiangshucugb@ gmail. com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
ZHONGGUO DIZHIZAIHAI YU FANGZHI XUEBAO
2013 年
表面裂缝发育,以纵向裂缝居多,一般长 5 ~ 60m,数 条裂缝长达 300m,裂缝可见深度 0. 2 ~ 1. 5m,宽度 0. 02 ~ 0. 2m。
地表调查和钻探揭露,滑体由第四系黄土状土、 泥盆系炭质板岩、炭质千枚岩强风化碎石土组成( 图 3) 。两层物质在滑坡各处厚度变化大,中后部黄土 状土较薄,强风化碎石土泥化严重。滑床岩性以泥盆 系中统西汉水群古道岭组上段弱风化的炭质板岩、炭 质千枚岩为主,在滑坡的后缘山体鞍部以南,断层的 下盘则为石炭系中上统的灰岩。滑带沿板岩、千枚岩 强风化碎石土与弱风化层界面发育,滑带物质由炭质 板岩、炭质千枚岩泥化后的粘性土夹少量碎石构成, 厚约 1m。滑坡未见稳定地下水。钻探过程中发现, 随着深度增加,岩土体湿度增大,但是远未达到饱和 程度,滑带附近,湿度最大,土体呈可塑软塑状。由于 坡体表面破碎松散、裂缝发育,所以降水极易渗入坡 体内,增大坡体含水量。
图 2 光盖山-迭山构造地质简图 Fig. 2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along the fault zone of Guangai mountain-Die mountain
1—火山岩; 2—志留纪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建造; 3—泥盆纪碳酸盐岩建造; 4—石炭纪海相灰岩建造; 5—二叠纪灰岩夹碎屑岩建造; 6—二叠纪陆相碎屑岩建造; 7—古近纪砂砾岩; 8—新近纪砂岩夹泥岩; 9—第四纪冲洪积物; 10—断层; 11—走滑断层; 12—逆断层
滑坡区在构造上地处秦岭东西向构造带西延 部分的光盖 山-迭 山 断 裂 带 内,光 盖 山-迭 山 断 裂 带 西起光盖山西段,向东沿迭山北缘大致 S70° E 方向 延伸,最 东 段 至 武 都 以 北 的 大 悬 里,长 约 250km。 断裂东段由三条近平行断裂组成,分别为光盖山-迭 山北缘断裂、坪定-化马断裂和舟曲断裂。三条断裂 平行展布,形成宽约 5 ~ 12km 的断层带( 图 2 ) 。断
1. 1 区域地质环境 泄流坡滑坡地处陇南构造侵蚀断块中高山区的
白龙江峡谷中,地形陡峻,切割强烈,滑坡发育于白家 山与管家山之间的垭口斜坡地带( 图 1) 。
图 1 泄流坡滑坡全貌及钻孔位置 Fig. 1 Overview of the Xiliupo landslide and
loca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ns of boreholes on the landslide
摘要: 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是一个位于活动断层带上、长期缓慢活动并伴随间歇性剧烈滑动的巨型复杂滑坡。本文
在详细调查基础上,采用针对滑坡活动特点的蠕变本构模型,基于数值模拟手段对滑坡活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初步
研究发现,材料的流变性质、断裂活动及河流侧蚀这两种长期的内、外动力作用是造成泄流坡滑坡的长期缓慢活动的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曾对该滑坡的活动特征和变 形机理做了研究。边义成认为泄流坡滑坡的活动性 与降雨量关系密切[1]; 余志山认为白龙江水流对滑 坡前缘冲刷淘蚀和大气降水入渗是滑坡持续滑动的 主要诱因,其次为地震因素[2]; 吴其伟、黄大庭等认 为断 裂 在 滑 坡 的 发 育 形 成 和 活 动 中 起 着 控 制 作 用[4]; 吴玮江认为,除断层带外,易滑的地层条件、斜 坡地形、丰富的地下水以及白龙江的强烈侵蚀都对滑 坡活动有控制作用或显著影响[5]; 王景荣认为尽管 该滑坡的形成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是河流冲刷对其整 体下滑不起主导作用[6]。前人研究对该滑坡的认识 既有共性,又具有差异。共性如断裂带的控制作用, 差异则体现在其他因素的控制或影响作用,但这些研 究都缺乏对滑坡所在部位断裂特征以及滑坡发育特 征的详细调查,且均为简单的定性分析,对滑坡动态 及其趋势的深入分析和定量评价尚为空白。本文以 野外详细调查为基础,建立了针对滑坡发育特征的三 维地质模 型,选 取 针 对 滑 坡 活 动 特 点 的 蠕 变 本 构 模 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泄流坡滑坡的活动机理进 行了初步分析。
滑坡区及其周围出露地层有: 泥盆系中统西汉水
群古道岭组上段( D22 g2 ) 的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 砂岩夹灰岩; 石炭系中上统( C2 +3 ) 的中厚层状灰岩、 硅质 条 带 灰 岩 和 鲕 状 灰 岩 和 第 四 系 中 上 更 新 统 ( Q2 + 3 ) 黄土状土。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分别出露于 滑坡北、南两侧,其间为两山所夹的垭口地形,区域上 光盖山断 裂 带 中 坪 定-化 马 断 裂 即 从 垭 口 处 穿 过 沿 NW - SE 方向展布,南侧灰岩山体侧壁近于直立,地 势陡峻,表面光滑,为断裂下盘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