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1、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2、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亿以上数的写法:(1)从最高级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
可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逐一进行比较。
5、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4个0,写上“万”字。
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8个0,写上“亿”字。
6、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如:省略亿位后面尾数要看千万位,省略万位后面尾数看千位。
7、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等等)……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8、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9、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概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概念
一、数的概念
1.数: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或符号组合,可以是自然数、零、负数、分数、小数等。
2.自然数:1、2、3、4、5、6、7、8、9、10、11、12、13、14、15……
3.零:表示没有数量的数,是自然数的补充。
4.负数:表示小于零的数,用负号“-”加上自然数表示。
5.分数:表示一个数量分成几份的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6.小数:表示一个数量分成无穷多份的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用小数点“.”分开。
二、运算概念
1.加法:将两个数的数量相加,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2.减法:将一个数的数量减去另一个数的数量,得到一个差的运算。
3.乘法:将两个数的数量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4.除法:将一个数的数量除以另一个数的数量,得到一个商的运算。
三、图形概念
1.点:图形中最小的单位,表示位置的符号。
2.线段:由两个点连接而成的线段,可以用来表示距离。
3.矩形:由四条相互垂直或平行的线段组成的四边形。
4.圆:由一个点和一个半径组成的圆形。
5.三角形:由三条相互垂直或平行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数
-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 整数的比较、相反数和绝对值
- 整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 整数的加减法法则
- 整数的乘法法则
第二章:小数
- 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的认识
- 小数点的概念和读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章:分数
-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 分数的化简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 点、线、面的概念
- 直线、曲线和线段的区别
-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认识第五章:长度和面积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厘米、分米和米的换算
- 面积的认识和测量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第六章:时间和钟表
- 年、月、日和星期的概念
- 时、分的认识和读法
- 钟表的指针和刻度的认识
- 钟表上的时、分的表示
第七章:容量和质量
- 容量的认识和测量
- 毫升和升的换算
- 质量的认识和测量
- 克和千克的换算
第八章:数据和统计
-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柱状图和折线图的认识
- 图表中的数据读取和分析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 数学定义 修订-可编辑

四年级上数学定义修订-可编
辑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的包括以下内容:
1.数的认识
-了解自然数、零、负整数和分数等概念
-能够使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三角形和四边形
-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能够分辨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
3.长度、重量和容积
-了解长度、重量和容积的单位及其换算
-能够使用标准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4.时间和日历
-了解日历的基本结构和读法
-能够使用日历计算日期和星期几
5.图形和模式
-了解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能够辨认和绘制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6.数据分析
-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能够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 1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第一单元:四则会和运算1.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读数:1、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4、万级的数按个级的数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
5、个级上全是零,这些零不读。
6、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7、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写数:1、写数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
2、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比大小:1、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用“万”或“亿”作单位:1、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用计算器算:1、电子计算机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组成。
加减法的关系:1、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除数=被减数/ 差加法运算律:公式: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分配律:a-b-c=a-(b+c)第四单元:角1、黑板的一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顶点。
2、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很多条线,其中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3、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没有顶点。
4、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后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顶点。
5、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顶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及定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及定义
以下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部分概念及定义:
1.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4.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5.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6.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7.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8. 除法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9. 小数的定义: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10.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会发生变化。
11. 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构成的几何图形。
12.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13.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相对边平行。
14. 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15. 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
16. 单位换算:例如1米=10分米=100厘米等。
17.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完整概念及定义,可查阅教材或教辅资料。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大数的认识:包括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级的概念。
例如,十万是10个一万,一亿是10个一千万。
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通常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2. 数位和位值的概念: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位值是指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实际数值不同。
例如,在十进制数中,数字4在个位上表示4,在万位上表示40000。
3.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需要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口算方法,以及乘法和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图形和几何的知识:包括认识各种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以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5. 统计和概率的知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概率计算。
以上内容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和一种工具,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是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
小学四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掌握好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和小数的认识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将开始接触整数和小数的概念。
整数是由正整数、0和负整数组成,用于表示某物的种类或数量,例如:-3,-2,-1,0,1,2,3等。
而小数则是由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组成的数,小数点用于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例如:0.5,1.3,2.7等。
通过练习,学生需要逐渐掌握整数和小数的基本认识和运算规则。
2. 整数和小数的比较在四年级数学上册,学生将学习如何对整数和小数进行比较。
对于整数的比较,我们可以直接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较大;对于小数的比较,我们需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例如,0.53比0.47大,而0.9比0.87小。
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数和小数的大小关系。
二、加减法1.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在学习加减法时,学生将首先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齐各位进行计算,并注意进位和借位。
例如,68 + 9,我们先计算个位数相加得到17,然后计算十位数相加得到7,将结果组合起来得到77。
2.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减整十、整百在加减法的进一步学习中,小学四年级学生将学习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减整十、整百。
这种计算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搞清楚各位上的进位和借位关系。
例如,30 + 40,我们需要先计算个位数相加得到70,然后计算十位数的进位得到3,将结果组合起来得到70 + 30 = 100。
三、长度、容量和质量1. 长度的单位换算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将开始学习长长度的单位换算。
主要的单位有:米(m)、分米(dm)、厘米(cm)和毫米(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3、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商х除数+余数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第二单元角
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
9、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
2、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
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
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第五单元找规律
1、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
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2、每个间隔的长度х几个间隔= 总长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第七单元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хb=bхa 乘法结合律:(aхb)хc=aх(bх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хc)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一一对应。
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1、分段整理时要看清数据在哪一个段里,而且不能有数据的丢失。
2、两人赢的可能性相等时,游戏规则才公平。
第十单元认数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8、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
9、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十一单元用计数器计算
计算器的优点是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
用计数器计算找规律时,要看清“变”与“不变”。
(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样变化的)
补充概念:长方形的面积=长х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х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х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х4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