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时作业 3-1

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时作业 3-1
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时作业 3-1

第一章静电场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中和现象.带电体的三个共同特点是: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使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发生变化;带电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力.2.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规律叫做电荷守恒定律.3.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与它带等量的电荷,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e=1.60×10-19_C.

4.电子的比荷为e

m e

=1.76×1011 C/kg,质子的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 840倍,则质子的比荷为9.57×107 C/kg.

5.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定会发生带电现象

B.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负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正、负电荷同时发生转移

答案 C

解析在摩擦起电现象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6.有A、B两个物体经摩擦后,使B带上了2.4×10-6C的正电荷,则此过程中有________个电子发生了转移,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转移的.

答案 1.5×1013B A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1.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

答案BD

解析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A错误;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故B正确;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时,还需知道验电器金属球的带电情况才能予以判断,因此C不对;带电小球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性质,D正确.

图1

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答案 D

解析b球带电就能吸引轻质小球a,接触后电荷量重新分配,那么a、b球带同种电荷,然后就要相互排斥.因此本题突出“近旁”,以表示能吸引并能接触.

点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另外,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若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相接触,由于电荷的重新分配,两物体会

带上同种电荷,电荷之间就会有相互的排斥力.

知识点二起电的三种方式

3.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答案BD

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

点评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

(1)摩擦起电是由于不同物体束缚电子能力的不同,而使物体得或失电子,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感应起电是在电荷的相互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从导体的一端转移到导体的另一端,使导体两端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接触起电,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电荷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4.如图2所示,A、B为两个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 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答案AB

解析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A上带负电荷,B上带正电荷,A项正确;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仍带电,再重新让A、B接触,A、B上的电荷就会相互中和,故B对,D错;先把C移去,再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已相互中和,都不再带电,故C项错误.

点评先分开A、B,再移去C,A、B的电荷不会中和;先移去C,再把A、B分开,A、B的电荷会发生中和,本题中,分析A、B中的电荷能否发生中和是解题的关键.知识点三元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

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答案BCD

解析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B、C、D.

点评点电荷的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的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关于举办第二届高中物理校本课.doc

关于举办第二届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创新论坛和2011 年中学生物理科技夏令营 的通知(邀请函) 中学先生: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高中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下,在非课程资源课程化的大课程理念指导下,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市格致中学举办“创建物理与技术、人文结合校本课程、营造实践合作探究创新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第二届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创新论坛"。和“2011年中学生物理科技夏令营” 上海市格致中学物理教研组和技术教育组紧密合作,在学校“多元化课程理念"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多年来在全校范围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自主选修课程,(物理组主要包括偏重于创新思维引导、物理学习方法、物理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动手实验、学以致用、探索实践等课程和开阔视野类的短期实验课程,劳技组主要有头脑奥林匹克、电子技术、机器人、电脑创意与设计等),并建设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如《创新与制作》、《实验课程》、《创造学》等),从2003年起,成立了物理爱好者协会,聘请高校相关教授担任协会顾问和为学生讲座。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营造了动手动脑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取得了丰硕的创新实践成果,格致学生获得的国家专利数已超540项,部分科技创新作品在国际、国内及上海市屡获大奖。2007年格

致中学物理组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2010年格致中学物理实验室又被选为上海市创新实验室范例实验室。 几年来,在倡导“科学探究“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各地中学在物理与技术、人文结合的校本课程创新方面,在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中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次大会就是要在上海格致中学——有着130多年历史的名校搭起一个全国性平台,供各地师生展示创新成果,开展广泛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我们衷心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使本届校本课程论坛和中学生夏令营精彩纷呈。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格致中学 二、时间:7月28日——31日 地点:上海市格致中学 三、主要活动内容: (一)教师系列 1、著名物理学家赵凯华教授等做科学报告 2、从脑科学谈科学、技术、人文结合的课程创新与校园文化建 设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创造学会大脑开发研究会理事长吴祖仁教授 3、格致中学校本课程创新和实施的介绍 4、各省市学校高中物理课程课改与科技活动经验交流 5、参观全国各地中学生和教师科技作品展 6、讨论“物理与技术、人文校本课程创新合作联盟”的组织建 设和长远发展规划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2作业本答案

2作业本高中物理必修 曲线运动第五章一、曲线运动B6.5.较大图略最高点处1.ACD2.<3.BD4.BD7.图略10.做曲线运动,因为人所受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9.BCD8.C 二、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5.BCD3.B4.BC7m/s1.直线运动2.图略7m/s

7.AC6.CD (2)如果水流速度较大,与船的行驶速度相同,则船无法抵达8.(1)亮亮的观点正确(3)若重庆 江水流速为v1,船速为v2,两地间距为s,则江水流动时,往返时间t1=2s;江水静止时,往返时间v2-v21v2(4)建造大坝后,往返时间更短v2浙t2=2s<t1。所以,寒假时往返时间较少三、抛体运动的规律(一)江4.飞镖离手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下3.CD2.D省1.CD的位移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通5.22.4m/s高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20.6m2 4.9×46.14中9.轨迹具有对称8.最大速度11.91高度3.00新1027.4s 性;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等11.45°程课10.OA、OD、OE 作抛体运动的规律(二)业38.35.37.5m/s3.B4.0.4s本1.ACD2.B7.ABD6.2150mm/s 8.测出水的水平射程x,水管距地表的高度h及水管的直径d,则流量Q=πx92 4d2g2槡h10.第三级台阶上(1)19m/s9.(2)9.1m 五、圆周运动1.5×10-5m2.8×10-4r/s2.0.10rad/s1.BCD 465m/s3.7.3×10-5rad/s/s方向略 05.126s05ra4.3.5×10-2m/s8.7×10-4m/s d/s6.手上左侧7.D8.C 9.BD10.C11.两转轴的角速度一般不等。当主动轮处的磁带半径较大时,角速度较小 12.纺轮的半径大,人手的摇动角速度较小;纺锤的半径小,获得的转动角速度大;在纺 轮处,摇柄的设 置使人手的摇动速度较小,不费力 六、向心加速度 1.D2.BD3.aB>aA>aC4.AD5.2.0×10-7rad/s6.0×10-3m/s2 6.1∶43207.9.6m/s28.375m9.71.4m/s2大 10.图略11.(1)0.2m/s (2)ω P=1rad/s,ωQ=2rad/s(3)aM=0.8m/s2 七、向心力 1.BD2.C3.(1)摩擦力(2)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4.C5.12∶256.18.3m/s21.837.51.3m/s2359N8.4.38×1020N9.4589N10.(1)摩 擦尼龙线的重力(2)图略(3)Mg=mω2r11.(1)7.87×103m/s(2)9.15m/s2 (3)1.25×106N八、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 1.B2.C位置3.10m/s4.(1)圆心(2)0.61m/s2,1.22m/s2,1.83m/s2 (3)15cm处的硬币飞出去的可能性最大5.22000N6.7600N7.1.7m/s,0

(完整word版)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 目录 第一章、力学篇 1.从不倒翁搬不倒说起 2.不倒卡通娃制作 3.桥梁种类 4.桥梁模型的制作比赛 5.摩擦力知识 6.哪一种鞋底的防滑性能好 7.登天利器—火箭 8.水火箭的制作 9.小结 第二章、热学篇 1.浮力的利用—飞艇和潜艇 2.沉浮子的制作 3.浮力天平 4.自己举起自己 5.热能的利用——地热 6.纸“锅”烧水 7.蜡烛上的蛇形风车 8.孔明灯制作的方法 9.总结

1.从不倒翁搬不倒说起 书桌上放着一个不倒翁,浑圆的身体,一张笑咪的脸,书读累了,你会去逗它一下,把它推倒了,可它马上又笑嘻嘻地站起来,好倔强的脾气。不倒翁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物理知识,就是物体怎样才能平衡。放在地上的凳子,摆在桌面上的台灯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物理学上就叫做平衡,但是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同样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本书竖在桌子上,轻轻地用手一推,啪地一声便倒在桌子上,而不倒翁推倒了却一下又能站起来。这就是说,平衡里也有不同:一件东西立在那儿,轻轻地推一下,它晃了几晃又重新立稳,这种平衡叫稳定平衡;如果轻轻地一碰就倒,叫做不稳定平衡,不倒翁是稳定平衡,立在桌面上的书本、铅笔等是不稳定平衡。 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于它肚子底下的那个大泥坨,使不倒翁和桌子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支持面,泥坨还使它的重心降得很低,所以特别稳定,倒了还能自己再站起来,站立在桌面上的书则不同,它的支持面非常狭窄,重心又很高,所以一碰就倒,因此,看一个物体稳定和不稳定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支持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还有一个条件是物体重心的高低。 走钢丝的杂技节目很惊险,是由于观众总害怕演员摔下来。杂技演员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情况下,演员必须不断小心地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顺利地通过钢丝。 有一种看上去更加惊险的摩托车走钢丝,摩托车不仅在钢丝上行驶,而且车身的下面还挂着一个沉重的车厢,坐在车厢的演员还做出多种高难度动作,看上支使人觉得更加惊险,其实这个节目倒十分安全,因为挂在下面的车厢使整体的重心下降到钢丝绳的下面,反而成为一种十分稳定的平衡。 悬挂是一种最稳定的平衡。过去汽车大赛的时候,由于赛车车速太快,常常发生车翻人亡的悲惨事故,如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低悬挂"型赛车,车轱辘很高,车厢很低,使汽车整个重心落在车轴的下面,等于把车身挂在了车轴的下面,所以把这种赛车弄翻很不容易。 你也许没有看到过悬挂在空中的火车,如果有这种为车你敢乘坐吗?目前许多国家下在发展这种火车,它的名字叫单轨列车。它只有一条架在空中的铁轨,车厢挂在下面,实际上它比双轨火车还要安全。单轨列车是一个曾经在沙漠工作

关于物理校本课程总结归纳

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杨洁 本学期物理校本课程是《物理学史》,采用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授课,选课学生为34人,固定教室是物理实验室。学生出勤率高,学习积极性高,认真完成各次作业,学生全部顺利取得相应学分。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有关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利用闲暇时间,掌握一定的物理学史,了解物理学家怎样走向成功,怎样确立正确的心态,如何面对人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激励自己。授课方式相对比较轻松,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涌现出了个别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为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增添兴趣。 物理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三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四是如何由科学家的事迹鼓励启发我们的学生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取得成功。 授课方式多样化,学案导学、教师讲授等形式,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也富有变化。开课地点主要在物理实验室,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三节。通过一节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教师在课上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课后,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以取得高中阶段和整个人生的更好发展。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上校本课程就是放松,甚至极个别学生存在缺课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我制定了上课点名的制度,即抽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学生上课产生的倦怠情况,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给学生打分,促进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开设本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了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物理学家的成功史,学会了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克服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如何由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启发自己,这一些对学生的高中生活和人生规划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3496565.html,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作者:倪新凤 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09期 摘要校本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兴趣点、薄弱点,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习惯,以使学生喜欢做作业,主动做作业,乐于做作业;并根据作业的方法提示和内容引导学习更多物理学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以校本作业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同时在作业中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F213.2,DF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9-0147-01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作业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校本作业促进教学。 一、优设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要求 教师不应当为校本作业而布置校本作业,而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而设置不同的目标,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而做出调整优化。 (一)校本作业要具有梯度性 学生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学习结果表现是不一样的,基础也可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设置的校本作业具有梯度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对于一般基础的学生而言,有梯度的校本作业也可以摘取到成功的果实,形成自我激励的机制。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刺激其挑战的欲望。如此也是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二)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校本作业要将物理问题与方法指导结合,注重让学生在方法实施过程中去解决物理问题,掌握解决物理问题方法与途径,如发展如何准确地将物理学知识进行加工,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他人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感悟,而不仅仅是以物理问题内容为出发点。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标题: 《物理学史》 主讲教师:傅志挺吴菊英 教学材料:汇编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高一年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以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五次大综合、大统一为主线,分章节对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系统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从一个更广阔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物理学宏伟大厦是如何建造,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结构,知识的相互联系能有全面的认识。 2、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条件让学生重复物理学发展中的著名实验,经历、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 3、在物理学史教学中通过介绍知识的孕育、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融入物理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对物理课堂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和提高。 4、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的故事,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物理学 第二章、经典物理力学的发展

第三章、经典光学的形成 第四章、电磁理论的建成 第五章、热学发展史 第六章、十九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第七章、量子理论的建立 第八章、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第九章、多彩的物理新世界 第十章、奋起直追的我国物理学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是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多种教学形式的整合。实施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自我感悟,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1、组织形式:每班25~30人为宜,5、6人为一学习小组 2、实施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操作,课堂交流汇报等 3、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一学期开9周,一学年共计18周18课时 4、教室场地:带多媒体的教室(最好是在物理实验室) (四)、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 1、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评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2、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如材料的收集与归纳、总结中体现出的学生学习热情与思考程度,动手实验中的操作能力。 3、学生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模块,进行专题的整理总结,写出总结论文,若能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如实验演示、媒体展示等,可提高评价等级。

初高中物理校本教材

第1课时 谈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首先热烈欢迎大家来到充满活力竞争的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习.这一课时我们与大家共同谈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其次告诉同学们一句话: 物理-------万物之理物理-------“悟”理 高一新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我们先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例:第一学期所学的内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 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动力学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 (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校本课程】高中物理学史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学史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他于1687年出版了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阿基米德 2、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谈到:“他的发现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观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他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爱因斯坦所指的这个人是:() A.伽利略B.牛顿C.菲涅尔D.胡克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是:() A.相对论和量子论B.微粒说与波动说 C.波动力学与波动光学D.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 4、大统一理论是当代物理学的重要前沿之一,其中的“大统一”是指:() A.自然界所有基本粒子的统一B.自然界所有基本作用力的统一C.引力、电磁力和弱力的统一D.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的统一5、被誉为“物理光学的缔造者”的著名物理学家是() A.惠更斯B.托马斯·杨C.菲涅尔D.夫琅和费 6、麦克斯韦把()称为“电学中的牛顿”: A.安培B.库仑C.法拉第D.奥斯特 二、填空题: 1、1919年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和质量,知道它是氢原子核,把它叫做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已被人接受,最初有人认为,原子核可能是由

质子组成的。但不久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原子核只是由质子组成,它的电荷数应该与质量数相等。实际上原子核的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者还少一些,根据这一事实,他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他把它称为。这一预言被他的学生证实。 2、168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知道了两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成功地将人间天上的力统一起来了,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自信心。但由于当时实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很难精确地测定上述比例式中的比例系数。显然,如不能定量地算出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到17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了,第一次在实验室里对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作了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引力常量的测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用实验证明了的存在,更使得具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时,发现阴极射线(高速电子流)射到玻璃壁上,管壁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后称它为X射线。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使包在黑纸时的照相底片感光。 4、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8)和他的弟子们是这个时期研究物理知识成就最大的学派,他们的代表作记述了许多物理知识。尤其在光学方面,连续记述了影的生成的道理;光线与影的关系;光直线行进实验;光反射特性;从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关系而确定影的大小;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凹面镜的反射现象;凸面镜的反射现象。这是世界古代科学史上一篇难得的几何光学著作。 5、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最初研究他的导师—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 (1546--1604)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时发现如果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问题,结果与观察数据存在

高中物理校本教材

静电现象早期的研究与探索 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很早就有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西汉末年,有关于“玳瑁吸(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载。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声。 在对电现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首推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他在文章中说:“随便用一种金属制成一个指示器……在这个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个轻轻摩擦过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过的宝石这指示器就会立即转动”,他通过大量的实验驳斥了许多关于电的迷信说法,并且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其它物质象金刚石、水晶、硫磺、硬树脂、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物体,用干燥的手掌擦着干燥的球体使之停止可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进,在静电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8世纪中叶,电学实验逐渐普及,在法国和荷兰有不少人公开表演认为娱乐。1731年,英国牧师格雷从实验中发现,由摩擦产生的电在玻璃和丝绸这类物体上可以保持下来而不流动,而有的物体如金属,它们不能由摩擦而产生电,但却可以用金属丝把房里摩擦产生的电引出来绕花园一周,在末端仍具有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他第一次分清了导体和绝缘体,并认为电是一种流体。电既是一种流体,而流体比如水是可以用容器来蓄存的,1745年,德国牧师克茉斯脱,试用一根钉子把电引到瓶子里去,当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钉子时,受到了明显的电击。1746年,荷兰莱顿城莱顿大学的教授彼得.冯.慕欣布罗克无意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用他自己的话说:“手臂和身体产生了一种无形的恐怖感觉,总之,我认为自己的命没了”。就这样穆欣布罗克公布了自己意外的发现:把带电的物体放进玻璃瓶里,就可以把电保存起来。穆欣布罗克的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它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由于它是在莱顿城发明的。所以叫做莱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器莱顿瓶很快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电学家们不仅利用它们作了大量的实验,而且做了大量的示范表演,有人用它来点燃酒精和火药。其中最壮观的是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莱顿瓶的发明使物理学第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荷,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这直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的费城实验。他用风筝将“天电”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了“天电”和“地电”原来是一回事。十八世纪后期,贝内特发明验电器,这种仪器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可以近似地测量一个物体上所带的电量。另外,1785年,库仑发明扭秤,用它来测量静电力,推导出库仑定律,并将这一定律推广到磁力测量上。科学家使用了验电器和扭秤后,使静电现象的研究工作从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鲁科版】福建省漳州市高一物理必修1校本作业(28份打包)

必修二机械功 1.一小孩和一大人都以相同的水平的力推动相同的木箱在不同的水平路面走同样 的位移,比较此过程中两人分别对木箱做功的多少( C ) A.大人做的功多 B.小孩做的功多 C.大人和小孩做的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 A.滑动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C.一对静摩擦力如一个对物体做正功,另一个对另一个物体一定做负功D.一对静摩擦力如一个对物体做正功,另一个对另一个物体可能不做功3.一物体自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为h,下落的时间为t,关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运动的前t/2时间内重力做的功较多 B.运动的后t/2时间内重力做的功比前t/2内重力做的功多 C.运动的前t/2和后t/2内重力做的功相等 D.运动的前t/2和后t/2内重力做的功不相等 4.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为f,则从抛出点到返回至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也为零 B.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mgh C.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f h,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 D.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f h,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mgh 5.起重机吊钩下挂一质量为m的水泥袋,如果水泥袋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了距离h,则水泥袋克服钢索拉力做的功为( C ) A.mgh B.m(g-a)h C.m(g+a)h D.m(a—g)h 6.一物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F l、F2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F1对物体

福建省莆田市高中物理校本作业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

校本作业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一个闭合线圈置于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则( ) A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小,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小 B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为零时,其感应电动势一定为零 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D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2.某单匝线圈电阻是1 Ω,当穿过它的磁通量始终以2 Wb/s 速率减小时,则( ) A .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一定每秒降低2 V B .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一定是2 V C .线圈中感应电流一定每秒减少2 A D .线圈中感应电流一定是2 A 3.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n ,边长为a ,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 在Δt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B 均匀地增大到2B .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 A .Ba22Δt B .nBa22Δt C .nBa2Δt D .2nBa2Δt 4.如图所示,1、2两个闭合圆形线圈用同样的导线制成,匝数n 1=2n 2,半径R 1=2R 2,图示区域内有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1、2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之比E 1:E 2=4:1 B .1、2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之比E 1:E 2=8:1 C .1、2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I 1:I 2=4:1 D .1、2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I 1:I 2=2:1 5.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金属环绕通过其直径的轴OO'以角度ω匀速转动,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从金属环的平面与磁场方向重合时开始计时,在转过30°角的过程中,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平均值为( ) A . B . C . D . 6.如图甲所示,线圈的匝数n =100匝,横截面积S =50 cm 2 ,线圈总电阻r =10 Ω,沿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2.课题来源 3.课题类型校本课程 4.负责人 5.实验时间: 二、课题的提出 大力开发物理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物理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开发适应时代发展,同时又适应当地学生情况的开放式物理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的范围,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架设一条从知识到生活的沟通桥梁,也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物理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物理潜能,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往往采取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因此开发者之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能力得以验证,还可以带动教师的素质提高。可以说,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三、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和思路 物理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开发的主要问题。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课程实施的操作性依据。校本课程内容必然是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密相联,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素材时,要防止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自觉地依据“知识的顺序”,使校本课程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维框架和传统经验。同时也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个人作品”,成为教师本位课程开发,导致校本课程偏离目标。 按照物理新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求在“知识深度”方面要适当降低,而在“在知识广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以体现“广、浅、精”这一当代学科基础课程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并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重视渗透思想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内容的选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与物理: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物理学史方面:通过对物理学史部分精彩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历程有所认识,从而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架构以及成就、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向有所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识等等。寻找必修课本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科学家(如伽利略)和历史上重要的理论论战(如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并通过查阅资料,整合成几个物理学史的专题。我们对于物理学史的研究选择了高中教材中的物理学家这一专题。 物理奥赛培训内容: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 思路: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目标必须基于对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刻理解,对可能开发空间的明确把握,对物理教育资源的足够估计,对学生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以及动手能力等基本情况。校本课程的目标应突出对实现国

高中物理必修二校本作业:2.2势能的改变

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势能的改变 编制时间:2018年3月18日编写人:审核: 班级:座号:姓名:总分:1.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在探测器上升过 程中,其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为() A.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 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如图所示,小朋友在弹性较好的蹦床上跳跃翻腾,尽情嬉耍.在小朋友接触床面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床面对小朋友的弹力做功及小朋友的运动情况是() A. 弹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小朋友的动能一直减小 B. 弹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小朋友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弹力一直做负功,小朋友的动能一直减小 D. 弹力一直做负功,小朋友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 离地高度为h.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 及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 ) A.mgh 减少mg(H-h) B.mgh 增加mg(H+h) C.-mgh 增加mg(H-h) D.-mgh 减少mg(H+h) 4.如图所示,某游客领着孩子游泰山时,孩子不小心将手中的皮球滑落,球 从A点滚到了山脚下的B点,高度标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到B的曲线轨迹长度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从A到B过程中阻力大小不知道,无法求出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从A到B重力做功mgH D.从A到B重力做功mg(H+h) 5.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 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C.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D.重力势能实际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6、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校本作业:传送带问题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 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a t ~0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b a t t 段火箭的加速度 B. 在b t ~0段火箭是上升的,在c b t ~t 段火箭是下落的 C. b t 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c t 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2.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由皮带顶端A 从静止开始滑到皮带底端B 用的时间是t ,则 ( ) A .当皮带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 滑到 B 的时间一定大于t B .当皮带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 滑到B 的时间一定等于t C .当皮带顺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 滑到B 的时间一定等于t D .当皮带顺时针运动时,物块由A 滑到B 的时间一定小于t 3、 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右端有一 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 2沿直线向左滑向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速率为V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V 1=V 2时,才有V 2'=V 1 B. 当V 1>V 2时, V 2'=V 2 C. 当V 1

=0.8,已知传送带从A→B的长度L=13.95m,则物体从A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20分) 5:如图2—4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7°,以10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下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9,已知传送带从B→A的长度L=50m,则物体从B到A需要的时间为多少?(20分) 6:在民航和火车站可以看到用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水平传送带。当旅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上时,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随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前进。设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25m/s,把质量为5kg的木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由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木箱以6m/s2的加速度前进,那么这个木箱放在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将留下一段多长的摩擦痕迹?(22分)

浅谈高二物理校本课程中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浅谈高二物理校本课程中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二电学校本选修教学中,作者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作者采用了交换师生角色,同时配合当场评价选修成绩的课堂方法。具体实施归纳为三步骤:首先,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其次,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上台讲解,教师与其他学生台下听课并提问;然后,当场评价选修成绩,形成鼓励。该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标签:高二电学交换师生角色学生自主选择提问加分奖励成绩当即公布 一、校本课程中实施交换师生角色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物理校本课程的定位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一个发扬物理兴趣爱好的平台。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是必须的。校本选修如若与必修课程一样以讲授为主,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疲惫,影响选修课程的效果。而采用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以主人翁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体验到当教师的新鲜和辛苦,这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锻炼。在本人实施的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都比较兴奋和激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方法 1.学生自主选择课题 开学第一节课,本人要求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家用电器,作为自己本学期的授课内容。经过整理后,有《电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电熨斗》《电热毯》《电磁炉》《电热棒》《电吹风》《吸尘器》《空调》《洗衣机》等十几个课题。 按照校历表,本人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同时根据教学的难度,类似《电热棒》《电吹风》等难度比较低的家电,安排两个内容一节,而《吸尘器》《电饭煲》等难度较大的家电,安排一个内容一节。经协调后,基本上把整个学期的课程全部排好。当然在评价上,对难度较高的学生会给予较高的分数鼓励。 课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寻找相应的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准备课堂。本人要求学生的上课内容中,至少应该含有以下的内容:①电器的简介;②电器的工作原理。这是评价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锻炼学生的方面,看他们是否懂得将电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③注意事项。学生需要简单分析,由哪些原理导致需要注意这些事项。④教学课件。学生需要准备课件,用ppt,flash等教学软件均可。 2.交换师生角色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方案。 下面以薛可诚同学的一节《吸尘器》为例来说明。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物理校本课程《物理学史》第二讲:经典力学

第二讲经典物理力学的发展 第一节新芽破土 一、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契机(15世纪后半期开始) 1.社会物质条件 欧洲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农耕得到改进,风力水 力得到普遍使用。特别是我国的四大发明经蒙古,丝绸 之路传入欧洲,更为其发展推波助澜。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年环游世界, 这些都刺激了资产阶级对生产技术的兴趣,科学的发展 有了社会物质条件。 2.社会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丁的神曲,米开朗基诺的雕塑,莎氏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出现,代表了人们要求思想自由,科学要求摆脱神学附庸地位,反对迷信和权威的心声。 3.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培根:“证明前人说法的唯一方法,只有观察和实践。” 2)达·芬奇(1452-1519):“实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我的老师。” 有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科学革命的风暴已经不可避免了。 二、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 1.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地心说:地球是绝对静止的,一切运动都是相对于地球而运动的。 地心说受到宗教的吹捧与肯定。 日心说: 如果是地心说,这样的观点来描述行星的运动时,行星有无法解释的忽快、忽慢、

逆行及留的现象。 地动日心说可以对天体的运动给予完满的解释。 “天穹的周转是一种视运动,实际是地球运动的反映。” 2.“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写成,它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三、第谷与开普勒 1.丹麦人第谷(1546-1601),经过20年的反复的天文观测,积累了大量准确的星体运动观测资料,被人誉为“星学之王”。 2.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是第谷的学生与助手,从第谷 对火星的观测资料与他理论计算的8分之差入手,发表了开普勒三定律。 写出“宇宙和谐论”,使我们对天穹星空的认识,由杂乱到有序。开普 勒的一生,虽多病贫穷,但都未动摇他破解天体奥秘的决心,他把他的 一生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四、舍生取义的布鲁诺 布鲁诺(1548-1600):因宣扬日心说,1592年被捕。1600年,面 对宗教法庭的审判,他说:“我希望你们到大庭广众中去把我点燃,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我可以以自身燃起的大火,去照亮后人的道路。” 布鲁诺英勇就义于罗马的鲜花广场。 总之,16世纪中期,日心说与地心说的血与火的斗争,是自然科学从宗教桎梏下解放的标志,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自然科学在批判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开创着自己的道路。

高二物理校本课程物理照耀世界

高二物理校本课程----物理照耀世界 目录 1.天涯若比邻――物理与通讯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物理与生命科学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物理与飞行器 4.不辩风云色,安知天地心――物理与天文 5.更快、更高、更强――物理与计算机 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飞――物理与现代农牧业 第一节天涯若比邻――物理与通讯 第一讲:微波通讯 1931年,在英国多佛与法国加莱之间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条微波通信电路,使无线电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此后,迅速发展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遍及全球,它的应用与发展促进了诸多领域的科技进步。 ——收音机收到的声音,电视机屏幕上的图像,都是由电台、电视台通过电磁波送来的。电磁波有长波短波,而波长在1米至0.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称为微波。使用微波进行的通信被称为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具有可用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伤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点对点、一点对多点或广播等通信方式。 ——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成功地完成了用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实验,开创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1931年,随着微波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微波通信使人类的无线电通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年,在英国多佛与法国加莱之间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条微波通信电路。此后,迅速发展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遍及全球,它的应用与发展促进了诸多领域的科技进步,像传送电报、电话、传真、图像、数据以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等通信业务,还有遥控遥测、报警以及雷达导航、海上救援等特种业务都有了巨大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波接力通信得到了迅速发展。1955年,对流层散射通信在北美试验成功。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卫星通信试验,6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由于微波波段频率资源极为丰富,而微波波段以下的频谱十分拥挤,于是移动通信等也向微波波段发展。此

校本作业物理【磁场】

高中物理选修3-1 第十章 磁场 编制时间:2018年12月28日 编写人:林国态 审核人:杨奇睿 班级: 座号: 姓名: 总分: 基础训练题 1.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如图所示,把电子射线管(阴极射线管)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可以观察到电子束偏转的方向是( ) A .向上 B.向下 C .向左 D .向右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放一个光滑绝缘的半圆形轨道,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与半圆形轨道所在的平面垂直。一个带负电荷的小滑块由静止开始从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M 滑下到最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滑块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比磁场不存在时大 B .滑块从M 点到最低点的加速度比磁场不存在时小 C .滑块经过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比磁场不存在时小 D .滑块从M 点到最低点所用时间与磁场不存在时相等 3.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P 、Q 间有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静止的电子在O 点经加速电压U 作用后由P 板上的小孔垂直进入磁场,打在Q 板上的A 点。现使磁感应强度大小B 加倍,要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变化,仍打在Q 板上的A 点,应该使U 变为原来的( ) A .4倍 B.2倍 C.2倍 D.14 倍 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 A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 .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 .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 5.“月球勘探者号”空间探测器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对月球进行近距离勘探,在研究月球磁场分布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月球上的磁场极其微弱,探测器通过测量电子在月球磁场中的轨迹来推算磁场强弱的分布,图中是探测器通过月球A 、B 、C 、D 四个位置时,电子运动的轨迹照片。设电子速率相同,且与磁场方向垂直,其中磁场最强的位置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