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革命性的哲学体系,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是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关系则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观察角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学说,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实践。
只有根据历史的条件和社会的特点来制定正确的实践方针,才能取得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实践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武装和理论指导。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还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发展。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论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论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1.就唯物史观来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成为了唯物主义医院论,克服了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好了唯物主义这栋大厦的上层,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社会领域中驱逐了出去。
2.就政治经济学来说,唯物史观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基础,使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德意志意识形态》得以系统的阐述唯物史观,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唯物史观的形成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科学地阐述的唯物史观,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最伟大的思想成果。
3.就科学社会主义来说,唯物史观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使得阶级斗争不断激化,社会革命不可避免。
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同空想社会主义,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思想的转变对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思想的转变对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
意义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思想的转变对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并且认识到经济基础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的这一转变使他从斯图亚特-米尔的正义论和人道主义观点转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关系的深入研究,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剥削压迫必然导致阶级斗争的激化,最终使得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它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即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生产方式的表现和反映。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正确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框架。
其次,它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指导。
最后,它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社会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基础和革命的思想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根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下面将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三个方面阐述其重要性。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意识是生产关系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指导革命斗争、建设事业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来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和有效,更好地推动历史前进。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我运动的过程,社会的矛盾和运动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人为制定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
这一理论认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保持与时俱进,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和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更在于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其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表现在其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三个方面。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为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与意义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与意义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出发,探讨其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其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性的发展过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辩证法则认为事物是辩证发展的,包含着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为科学解释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1. 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现象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应当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出发,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本质。
唯物史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指导。
2. 强调社会历史性和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着永恒的历史性和无止境的发展变化,这就为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强调了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3. 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认为真理是从实践中得出的,强调社会科学研究要结合实践,深入社会实际,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就在于强调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根本标准。
三、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1. 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唯物史观强调实践、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更贴近社会实际,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2. 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唯物史观的辩证法思想强调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鼓励人们从辩证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3. 促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客观、科学。
唯物史观要求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要坚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摒弃主观意识形态的干扰,客观公正地研究社会现象,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指导和思维路径。
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
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意义。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根本,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
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的变革是由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的。
只有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推动社会的进步。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取代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灵和命运的支配。
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际的改造世界来认识世界。
唯物史观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为我们认识真理、分析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它强调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它强调实践要与理论相结合,只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才能取得真知灼见。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只有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唯物史观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它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实践创造的,人的价值要体现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中。
它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个人追求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只有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唯物史观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强调历史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着人们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是由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制度的变革和生产力的提高所决定的。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必然性,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社会观念,指导我们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框架下,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可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对于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强调经济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根本性原因。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我们要警惕和认识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现象的认识工具,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建构力和现实指导意义。
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历史和现实,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掌握社会变革的方向,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引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剥削机制以及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意义1.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历史变革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
2. 驳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唯物史观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观点的提出,为我们摆脱唯心主义的束缚,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 提供了革命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变革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这一观点为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得无产阶级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才能实现自身解放。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1. 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剩余价值学说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自己的利润。
这一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使得工人阶级能够认识到自己受到剥削,从而产生反抗的意识。
2. 指导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向剩余价值学说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是无产阶级的根本矛盾,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才能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
这一观点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方向,使得工人阶级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抗和斗争。
3.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必须消灭剥削,实现劳动人民对生产资料的公有。
这一观点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正确地进行改革和建设。
结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剥削的本质,还在于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建设。
这两个理论的创立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解释历史发展规律、揭示社会变革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社会形态的转变,进而推动历史的发展。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其在解释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和斗争运动的结果,承认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飞跃性。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人类社会的演替和变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矛盾斗争的历史过程,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唯物史观对历史解释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解释历史过程和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唯物史观的分析,可以揭示历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变革的内在逻辑至关重要。
此外,唯物史观还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充满了矛盾、斗争和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推动着社会变革和历史的发展。
唯物史观的辩证观点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多样性,认识到历史变革的非线性和不可逆性。
结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解释历史发展、揭示社会变革的规律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发展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唯物史观意义
唯物史观意义一、引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的提出和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定义和内涵、唯物史观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唯物史观对于我们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唯物史观的定义和内涵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它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三、唯物史观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指出了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唯物史观的这一认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历史、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唯物史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3.启示了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对于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把个人的价值寄托在虚幻的精神世界上,而是要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唯物史观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大众的利益,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唯物史观对于我们的启示唯物史观对于我们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标题: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套深刻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核心之一,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人类社会变迁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的核心论点在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最根本动力。
在这个视角下,社会的每个阶段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产力的发展会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变革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时,就会引发社会革命,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打破了以往历史研究中唯心主义的观点。
他强调,历史的推进并非由个人意志或神秘力量所决定,而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在变化所驱动。
这一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能够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
在历史意义方面,唯物史观对于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尤为深刻。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指出了资本积累过程中固有的矛盾,如剥削、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等。
这些分析不仅准确预见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冲突,也为后来的社会运动和政治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然而,唯物史观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面对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挑战时,唯物史观亦展现出了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些学者和实践者结合具体国情,对经典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唯物史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现代社会中,唯物史观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全球化、信息化等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唯物史观提醒我们关注生产力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
同时,它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根据在于。
A它是一切社会历史观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C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D它规定着各门社会科学及现实生活中研究解释具体社会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观点。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A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陷。
反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心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
列宁指出,马克思以前一切历史理论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
第一,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唯心史观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B 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唯心史观的产生及其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和认识论的根源。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A唯物史观的创立。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单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来源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思想理论来源。
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大大深化。
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
第二,社会历史条件。
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其历史主体意识的觉醒,呼唤者唯物史观的出现。
B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一整块钢,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唯物的辩证的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一次有了完备的形态。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眼睛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
• 从总体来说,不论是神学历史观还是人道
主义历史观,实质都是用某种观念来解释 历史的唯心史观。因为,不论是“神”还 是“人”,都是被抽象化了的观念的产物, 并把它们“描述成历史的动力”。德国著 名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更是把这些形形 色色的认识抽象化为绝对观念,认为这种 绝对观念才是世界万物的终极动因。黑格 尔不仅使这种理论更加精致,而且还赋予 它以辨证的因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 唯心主义历史观统治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 认识。
• 1999年12月19日《澳门日报》报导了这个
消息,发表了评论,并刊登了三位“千年 伟人”的大幅照片。12月25日,台湾《中 国时报》在报导时指出:“马克思有关资 本积累及资本集中的说法,放在当今大购 并潮的背景之下似乎更具意义,苏联瓦解、 中国大陆也已改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年, 这么多学者肯定马克思,的确有些出人意 表。”这些活动不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体, 而是在资本主义媒体开展的,就更加发人 深省。
• 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伟人”
说明了什么
• 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西方媒体和学界曾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 引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基本原理、历史背景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等方面。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存在第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原理。
2.1 物质存在第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统一实在,物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物质不仅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也存在于人们的头脑活动中。
物质存在第一性原理强调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指出物质决定意识。
2.2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表达,是受物质生活条件限制和决定的。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揭示了社会意识的阶级性和相对性。
2.3 阶级斗争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阶级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
阶级斗争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机制。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深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们深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指导。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科学分析和理解,可以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4.2 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学理论简答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一章一、唯物史观对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①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革命,它不仅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为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美学、文艺学等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
②唯物史观的创立,为文学活动发生学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提出了新问题,指明了新方向。
二、列宁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1、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即列宁,他提出文学“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①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必须尊重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②要把作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③要努力改造旧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化出版事业④只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愿意写的一切”。
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①列宁认为艺术典型的首要特征在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①列宁尖锐地批评了“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观点”,发表了《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②在继承人类的文化遗产问题上,列宁提出了“两种民族文化”的观点。
③列宁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文学理论。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传统,并结合俄国文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于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批评中,为我们开展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一、为什么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1、①邓小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一整块钢”,具有深远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使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一次有了完备的形态。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一、社会是个有机体,唯物史观所讲的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包括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和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两类。
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决定着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又能对物质性的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生活的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这表明人类社会并不是各种要素的机械结合,也不是历史事件的无序堆积,而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是活动着的和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动物活动有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自觉的活动,动物活动是本能支配的活动;第二,人类劳动创造并使用一定的手段,动物活动则是直接以自己的身体作用于自然;第三,人类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动物活动则局限于适应对自身生存有直接意义的那部分自然;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有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美的尺度,动物活动只有一个本能的尺度。
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它的关键在于劳动。
因为人类社会的产生,世界上才出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劳动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
(完整)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3分)第二,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科学回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划分出了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
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进而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分)68.第24题简述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3分)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2分)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1分)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看成特殊的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1分)69.第25题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分)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3分)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3分)70.第26题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社会意识有时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时又滞后于社会存在。
(2分)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唯物史观的论述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唯物史观的论述及意义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重要历史贡献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完善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提出的对于社会历a史发展的天才论述。
从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相关经典著作出发,简要阐释唯物史观中的经典内容,并对唯物史观的意义进行相关分析说明。
标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典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又称作“经典唯物史观”,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中,最重要的三个原理应当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三个重要内容(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可以表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可以表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是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动和发展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动发展以及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对于唯物史观的具体表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经典著作的阅读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的大致脉络。
在马克思个人的著作中,很多著作或多或少、或模糊或清晰的论述过唯物史观的相关内容。
在恩格斯的有些著作和文章中,也论述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2014141130 朱敏敏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马克思探索唯物史观始于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发展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则宣告唯物史观的形成。
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完成,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进程的开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即“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和“政治国家是私有财产的已经得到实现的本质”。
此时的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和性质仍缺乏系统了解,仍基于人的本质来理解市民社会和财产关系,虽然“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命题算不上唯物史观的观点,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却是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因而,这两个命题的提出真正标志唯物史观的开始形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自我异化理论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开始构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框架,但未提及“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概念,只是把这种新的理论称为“关于人的科学”。
《手稿》是马克思在完成思想转变过程中,系统阐述无产阶级理论学说的第一次尝试。
马克思深入地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述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手稿》中最重要的是异化劳动理论,这是马克思把哲学分析与政治经济学论证相结合所获得的重大成果。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具体表现。
即,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劳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第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
首先,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其次,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最后,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
第一,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3分)
第二,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科学回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划分出了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
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进而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分)
68.第24题
简述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3分)
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分)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1分)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看成特殊的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
(1分)
69.第25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分)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3分)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3分)70.第26题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时又滞后于社会存在。
(2分)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发展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如18世纪法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英国,但在社会意识方面却领先于英国,19世纪德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英国和法国,但社会意识却比英、法两国先进。
(2分)
第三,社会意识有历史继承性。
(1分)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互相制约。
(1分)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1分)
71.第49题
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什么特点?
答:规律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持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分)规律的特点是:第一,客观性。
规律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消灭、改变、改造。
(1分)第二,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
(1分)第三,稳定性(重复有效性)。
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只要条件具备了,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1分)
72.第50题
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
答:
(1)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3分)
(2)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分)
73.第51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从整体上把握)。
答案: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分)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分)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分)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2分)
74.第74题
简述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生产实践。
生产劳动是人类产生、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实践形式。
(2分)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处理社会关系最根本的实践形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大量社会矛盾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大量的司法活动。
第三,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独立出来的实践形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75.第75题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的规定性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的规定性说,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口。
(1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的决定性力量。
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一方面,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又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4分)
3、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要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1分)
76.第76题
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唯心史观的缺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唯物史观,主张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唯心史观。
(3分)
2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唯心史观有两个缺点:第一,只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的历史。
第二,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4分)
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
观点,虚心各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分)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分)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3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分)
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1)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出现了五个特征: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
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4分)
(2)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垄断利润、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的。
(3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分)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3分)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