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试题与解析-昆明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历史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与解析-昆明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历史答案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考点:中华文明的产生。

题干提及与甲骨卜辞多记载神灵相比,西周青铜铭文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结合所学可知,在“敬天保民”思想的指引下,西周时期神灵的地位下降,人的作用上升,故选B项。

“遭到普遍怀疑”不合史实,与“敬天”思想相悖,排除A项;C项史实错误;题干未见“礼乐等级秩序”的信息,排除D项。

2.A【解析】考点:秦汉至隋唐行政制度的变革。

以官名印为主,实际说明政府的各项职能与重要官员直接挂钩,行政事务的分派以官员为单位。

以官署印强调政府事务的分派以机构为主体,机构长官的职权依托于机构。

这一变化体现了从“设官分职”到“分司统职”的政府组织方式的变化。

3.D【解析】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代社会经济取得重大进展,商品流通活跃,与州、县城市相比,市镇作为基层经济中心,较少受到各种规章制度束缚,自由度更高,因此市镇在短期内快速发展。

市镇的兴起和经济性的增强势必会带来管理的诉求,因此原本的司法制度设置被打破,市镇获得了原本属于县治的部分行政权力。

4.D【解析】考点: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

书院原为汉民族士人特有的文化教育现象。

汉族士人创建书院、执教于书院对蒙古人、色目人的文化取向影响很大。

蒙古征服者在武功上获得了成功,但要取得被征服的文化上拥有更优势地位的汉民族的认可,必须适应、认同汉文化,甚至取得某种成果。

5.C【解析】考点:古代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万历中期以前,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仍较为缓慢,商品种类有限,商品交换频率低、价值低,使用贝币仍能发挥等价物作用。

伴随着云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种类增多,交换频率加快,贝币作为天然货币已不能满足需求,金属货币成为流通主币。

但明中后期,内地商品经济繁荣,白银扮演重要角色,铜钱为辅币,而在云南,铜钱作为主币流行,表明云南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与内地仍有差异。

6.D【解析】考点:英国殖民与云南地方边疆。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

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西周的官僚制度已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

据统计,仅西周铜器铭文中提到的各类职官就有213种之多。

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事寮和太史寮。

此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

这反映了西周()A. 官僚政治的形成B. 国家机器逐步完善C. 分封制逐渐成熟D. 宗法制度渐趋完备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

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

此做法()A. 违背文字发展趋向B. 阻碍了文化的交流C. 使小篆取代了隶书D. 不具有历史必要性3.宋代为防止“有理者不获申,无辜者反受害”,规定司法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从所属县,经州、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御史台、登闻鼓院,甚至可以通过专门机构直诉至皇帝。

这反映出()A.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 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 司法实践严谨慎刑D. 专制主义不断强化4.1573年,两艘载有中国商品的大帆船从菲律宾马尼拉成功地航行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标志着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正式开始。

一时间阿卡普尔科云集了“东方的丝绸、香料、细棉布……返航时则运回水银、可可和银币”。

大帆船贸易使中国()A. 远洋贸易迅速发展B. 朝贡贸易逐步解体C. 外贸由入超变出超D. 货币流通受到影响5.作为一种政治势力,洋务派内部的情况十分复杂。

在洋务运动中,中央的奕诉和地方上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间有矛盾,曾、左、李等人相互之间有矛盾,老牌的洋务重臣李鸿章与后起的张之洞之间也有矛盾。

材料说明()A. 洋务派内部存在利益冲突B. 洋务派缺乏共同政治主张C. 地主阶级具有时代局限性D. 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6.据此表可知,中国无产阶级()A. 分布在近代企业B. 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C. 集中于沿海地区D. 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7.如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PDF版)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PDF版)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其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闭关锁国的政策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25.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26.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

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

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来源:] 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27.1862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褆福”四字。

(注:“褆,安也。

”)这表明晚清政府A.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近代外交B.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C.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D.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28.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

该报[来源:学#科#网Z#X#X#K]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29.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昆明市2014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豹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争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由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件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材料说明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切硬真实25.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26.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宋之所以得行者,千文钱)……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钱无异。

”材料反映了宋朝每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一缗等于一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故钞之在手,与见A.实现货币统一B.已经发行纸币C.出现货币买卖D.商品经济发达27.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

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

此政策变化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28.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如下表,其专业设置A.标志中国现代化起步B.体现维新派的政治诉求C.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思想D.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29.1942年,英美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眉山一诊)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如下。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南北地区交流减少B.北方行政区划变化频繁C.南方秩序相对稳定D.专制政体遭到严重破坏答案 C解析图片内容无法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交流情况,排除A项;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北方地区是政权变化频繁而不是行政区划变化频繁,排除B项;图片中南方地区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变化相较北方来说较少,说明南方秩序相对稳定,故选C项;图片内容无法体现专制政体是否遭到破坏,排除D项。

2.(2019·山西省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 7% 19%-38%世家大族49%-64% 78% 49%-64%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到东晋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在官僚体系中占比降低,而世家大族占比在增大,说明这一阶段皇权弱于世族;从东晋到南朝时期,宗室外戚比重占比逐步增大,而世家大族占比缩小,说明这一阶段皇权有所增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故选B项。

材料无法体现官僚体系遭到破坏,排除A项;图表主要反映的是皇权势力与门阀势力斗争的反复性,并非皇权一直走向衰落,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3.(2019·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

《人物志》的出现( )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促使科举制形成并发展C.标志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答案 A解析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

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文综历史试题24.商代动物类象生玉器数量丰富,涉及动物种类30余种;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

这反映出西周A.手工业技艺逐渐提高B.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C.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D.艺术风格趋向浪漫主义25.西晋实行占田制,官员根据官品不同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并有数额限制。

对普通民众则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据此可知,占田制A.防止政治腐败现象发生B.有效杜绝土地兼并C.保障国家赋税收入稳定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6.下图为唐朝宰相韩休墓的壁画乐舞图(局部),壁画中间二人在表演胡旋舞,左侧四人分别演奏筝、拍板、笙、竖箜篌。

右侧六人,前排四人分别演奏排箫、琵琶、竖箜篌、筚篥,后排两人分别在击奏铜钵和吟唱。

该壁画体现出A.宫廷乐舞规模宏大的气象B.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C.中心对称的乐舞排列原则D.胡风艺术成为大唐文化主流27.明清时期,徽州许多宗族设有义学田,用于建造学舍,聘请塾师,补贴族中学子科考开支,甚至将培养宗族子弟读书科考、设立义学作为族规,列入宗谱之中。

这反映出A.宗族声望与科举功名密切相关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四民秩序C.宗族内部的互助模式开始形成D.科举制度发展日趋健全完善28.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

此举旨在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B.指贵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C.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29.清末新政时期,民间传言四起,“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等言论传播尤其广泛。

这种现象反映出A.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国人有强烈的排外落后意识C.清政府的政治威信在逐步丧失D.新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30.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云南省昆明市上学期高三第五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上学期高三第五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第五次二轮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24.有学者认为,比起诸子百家来,儒家“具有特别的文化优势”,“就连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者,自幼也得读儒家之书,因为那是社会的基本教科书”。

儒家“特别的文化优势”主要得益于A.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B.满足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C.吸收了诸子的核心思想D.适应“大一统”的发展趋势25.目前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演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

这反映了汉代A.农耕文化向北方拓展B.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C.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D.政府推动耕作技术革新26.右图银饼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属广东)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据此可知,当时A.均田制度走向瓦解B.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白银已成为主要货币27.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中国。

明清时期出现了胎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A.手工业技术高超B.受到外来文化冲击C.被卷人世界市场D.积极推动西学东渐28.冯桂芬说“利之所在,人人趋之”,故提出“价高招远客”的主张;郭嵩焘看到“利之所趋,虚文有所不能制也”,提出了保护商人以分外商之利的对策;薛福成则提出,“私”是人的天性,此乃人们正当之要求,人各行其“私”,天下自然趋“公”。

这反映当时A.列强侵略导致儒家信仰体系崩塌B.洋务运动冲击了中国的传统观念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D.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发生了变化29.严复认为洋务运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虽“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其根本原因是“民力已尔,民智已卑,民德已薄”。

据此可知,严复旨在A.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B.进行政治变革以求救亡图存C.指出洋务运动阻碍中国近代化D.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30.毛泽东- -再指出,“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命题人:夏仁贵税光华胡新荣张慰审题人:历史学科命题组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现在已经面世的甲骨卜辞,除了极少数是记事刻辞之外,其他绝大部分是对祖先神灵的贞问。

大量的卜辞材料所表现的思想,乃是神灵为历史的主宰,神意左右着历史的发展。

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而少言神灵。

这一转变A. 表明天命神学在西周遭到普遍怀疑B. 对民本思想的产生有了重大影响C. 标志西周时期的国家形态已经成熟D. 推动西周礼乐等级秩序开始形成2. 南北朝以前,官印以官名印为主,如汉代“丞相之印章”“御史大夫章”“尉卫之印章”“尚书令印”“上将军印章”。

至隋代,官署印取代官名印成为正印,成为真正的机构权力凭信。

这一变迁实质上反映了A. 政府组织形态走向成熟B. 政府职能划分更加精细C. 政府行政流程得到优化D. 政府机构设置愈发冗繁3. 宋代司法系统最初只设计到县一级,但南宋绍兴年间,某些县域内的市镇“擅置牢狱,械系编氓,事无巨细,遣吏追乎,文符交下”,如梅溪、乌墩等镇,市镇官甚至获得“许断杖一百以下罪”之权。

至南宋中后期,市镇官权力进一步扩大,中央许可监镇“得以受理民讼”。

这一变化A. 说明地方行政区划日益复杂B. 反映南宋基层治理已经成熟C. 致使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弱化D.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 据学者统计,元代书院总数约有408 所,其中不乏拥有特权地位的蒙古人、色目人参与建设,如蒙古官员达可在成都修建石室书院并购书三十万卷,漳州路郡监纳儿伯建龙江书院,浙江宪佥完颜真行部与郡判冷赞、监邑也速迭儿共建宝山书院于衢州等。

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3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

这说明,分封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B.使中央有效地控制了地方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分封过程中将姬姓周人楔入到各地人群中,这必然会改变各地人群的血缘结构,从而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D项正确;周代分封形成了地方诸侯势力,而不是抑制了地方诸侯势力,排除A 项;分封制不是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B项;宗族认同意识夏商已有,排除C项。

故选D。

选择题阅读下表。

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答案】C【解析】南方的亩产不断增加,面积也增加了,可以看出南方逐渐得到了开发,C正确;从材料中看出隋唐时期北方的亩产和面积较魏晋南北朝都有增加,看不出盛极而衰,A错误;虽然南北方的亩数相当,体现不出耕作技术先进,B错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最终实现南移是在南宋;D错误。

选择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 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

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全面批判封建礼教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顾炎武对人私利与欲望的肯定,也就肯定了工商业经济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从而也就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C项正确;顾炎武的观点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思想,但并非是彻底的否定,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封建礼教,排除B 项;顾炎武的主张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并未开启启蒙之先河,排除D项。

故选C。

选择题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职买办的广东人远超半数。

之后,经营丝业的外国商行雇佣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广东人;几乎所有外商银行的中国买办都来自江苏。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 文综历史答案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 文综历史答案

昆明一中2023届高三第九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24.C【解析】此题考查百家争鸣。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原为贵族垄断的“六经”逐步向社会扩散,体现了贵族垄断权力的格局受到冲击。

25.B【解析】此题考查西汉初期的权力格局。

西汉初期的权力格局是宫廷、政府与诸侯王国三权并立,皇权受到这一格局的制约。

26.A【解析】此题考查唐朝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虽仍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但道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也非常大,这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

27.B【解析】此题考查明清的兴盛与危机。

清代高额利率吸引着各种货币资本投向借贷领域,致使产业资本难以扩大,限制了中国的工业化转型。

28.C【解析】此题考查洋务运动。

以“自强”旗号兴起的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军事工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再加上李鸿章等认识的进步,于是,70年代以后,以“求富”为旗号的民用工业相继兴办,表明洋务运动深入发展,故C项正确。

29.C【解析】根据图中“台儿庄”“徐州”“运河”“中国军队进攻方向”“日军进攻方向”等判断该战役为1938年春的台儿庄战役,该战役是全国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故正确答案为C项。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为平型关战斗,A项错误;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标志着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项错误。

30.D【解析】地中海世界的裂变过程,是一个古老的文明的没落、解体与三个文明酝酿、形成和诞生的过程,据材料可知,西方文明并非古典文明唯一的继承者,故正确答案为D项。

31.B【解析】考点:西欧中世纪中后期商业及城市经济带来的政治、社会新变化。

城市自治及其新庄园及新农民的出现就是主要表现之一。

32.A【解析】考点:苏格兰启蒙思想。

柏克神授苏格兰启蒙思想影响,强调人赋人权与历史传统对社会秩序构建的重要性。

33.C【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夏小正》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故B正确;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并非没有价值,A错误;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夏小正》研究角度不同产生认识差异,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019届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及答案

2019届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及答案

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夏小正》内容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农业著作,主要记载蚕桑、畜牧、渔猎、采集等生产活动。

学者们对《夏小正》的不同认识说明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不同使历史认识出现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历史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2.“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代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代人则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3.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4.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设置监御史,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王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5.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

《人物志》的出现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促使科举制形成并发展C.标志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6.唐朝明确地将国家政务划分为大事和小事,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送交皇帝“划可”,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这反映了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实行分层决策机制C.门下省权力不断扩大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7.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后发现,“忠观念”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7.97%,在宋代官修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15.89%,在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所占的比例为22.71%,越往后世“忠观念”出现的频次越高。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一次摸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一次摸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一次摸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甲骨文中的一个“衣” 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

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 ( )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2. 公元前 133 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 30 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

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 ( )A.实施推恩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建立中朝C.推行察举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设置刺史3. 与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

除常见的进士、明经二科外,尚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

即以进士科而言,所试内容也有诗赋、策问、杂文等。

这反映了A. 唐代科举制度的效率低下B. 唐明两代的科举性质不同C. 唐代科举与社会联系紧密D. 唐代科举考试的难度较高4. 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

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

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

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5. 明末清初,中国在引进西方大炮的同时,也引进了”开花炮弹”技术,然而这种技术为御林军所专用,久不使用,不但统治者忘记了,主持海防的林则徐也不知”开花炮弹”为何物。

2021年8月27日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高中新课标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1年8月27日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高中新课标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毕业班高中新课标第一次摸底联考测试文综-历史试题2021年8月27日24.“爵”是饮酒器的通称,同时又是古代最重要的品位序列之称,从周代开始都有封爵。

“尊”作为盛酒器的通称,也是身份用词,与“卑”相对。

由此推想,在中国古代A.政治制度具有可被视觉化的特征B.青铜冶铸技术进步推动社会治理C.使用青铜器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D.饮酒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权力文化25.秦汉时期的地方控制往往是“一人主一方”。

汉人往往拿郡太守跟古代的诸侯相比,汉宣帝把郡太守更说成是“吏治之本”。

这说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面临严重危机B.地方郡国左右国家政治C.中央地方分权特征明显D.国家统- -存在技术障碍26.苏轼在《上皇帝书》中说:“自建隆(宋太祖的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

许以风闻,而无官长。

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这说明当时A.政府的信息渠道比较畅通B.文官对皇权形成制衡关系C.科举制度提升了文官地位D.台谏机构已成为施政中心27.相比于明朝,清朝很少有逃户,大家想方设法挤进政府户籍系统,以保护田产科考。

而“人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进“族谱”,成为宗族的成员。

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A.儒家思想得到社会广泛认同B.民间方式推动制度有效运行C.户籍与宗族的界限逐渐淡化D.赋役变革推动宗法制的复兴28.18 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即可兑换一两银子,到了19世纪30年代,就要铜钱-千六七百文才能换到,甚至19世纪40年代要铜钱两千三百多文才能兑换一-两白银。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殖民者大肆搜刮C.外国商品的大量输人D.鸦片贸易进一步发展29.据记载,20 世纪的第一个五年, 全国投资高达4500万银元以上,新开设的厂矿企业近三百家,各种手工业、制造业和贸易如火如茶。

同时,各种新技术都有所推广,不少发明创造应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历史)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历史)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2.“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3.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4.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 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 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5.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上学期测试(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已经形成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的认识,体现了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故B错误;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共同的先祖,体现的是民族认同,并未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耕经济成为社会根本,故D错误。

2.《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 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材料表明A.东周已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C.商业发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D.法家重视发展商业增强国力25.学术界以往采信古代史书注释中的解释,认为将“彻侯”改成“列侯”是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讳”。

然而,在里耶秦简中保存着一块“更名方”,详细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改“彻侯”为“列侯”,改“内侯”为“轮侯”。

这说明A.只有考古发现才能反映历史真实B.古代史书注释不可信C.考古发现能推进历史认识的变化D.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26.表1 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此表反映出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D.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27.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

”潘耒认为顾炎武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28.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

这一做法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29.1901年,张之洞在《致刘坤一等》的函札中写道:“其实变法有一紧要事,实为诸法之根,言之骇人耳。

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

”此言论反映出张之洞A.认可西方议会政治制度B.主张中体西用维护统治C.力图扩大洋务运动成果D.成为清末新政核心人物30.图9 1943年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图9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D.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31.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扩大企业的管理权限,重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商业企业、建筑业,除一些重要的大型企业,或地方认为管理困难的企业外,都应该下放。

云南省昆明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昆明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历史试卷1.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

据此可知此时A. 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B. 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C. 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D. 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时期,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说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动,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潮流并不是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排除A项;儒学强化社会秩序,并不是所有学派,故C项错误;性恶论是儒学的内容,儒学在当时并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错误。

2.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

这样的划分客观上A.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 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 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 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划分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中“消除”表述有误,不能消除隐患,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犬牙交错”,故B项错误;郡县制是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也包括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

3.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 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 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D.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历代政府加强对民间经济的管理,主要是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品的社会需求,排除C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是材料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