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居住区设计说明
居住区设计说明第一篇:居住区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一、概述本项目为天津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居住区占地面积约为亩,其中可绿化面积约为二、景观设计的主题及原则1、设计主题:金色家园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主题为“以人为本,以绿为体,和谐舒适”。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以居民的舒适生活为最终目的。
为居民们营造出一个美丽舒适的家园。
真正让居民感受到归家的温馨。
2、设计的原则:本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绿化、美化、田园化为原则。
为居民创造宜人的园林空间。
三、具体植物配置说明1.从整体布局上,把整个小区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的植物设计。
其中第一个区域为周边区域。
即小区的外围。
这个区域主要采用大乔木以及绿墙进行空间的围合。
第二个区域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进行了丰富的植物配置。
做到四季均有景可赏。
第三个区域为各楼前及楼间的空间的植物配置。
这里主要用绿篱和色带花卉进行配置。
三个区域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
2.从空间上看在整体布局上分出的区域又可用不同的空间来代替。
中心的公共区域即社会空间,各楼前及楼间的区域即组团空间。
(1)社会公共空间在社会公共空间上采用以自然与整齐相结合,以自然为主的手法,组合成不同功能元素的景观空间。
塑造出缓坡密林,自然清雅的气氛。
(2)组团空间在组团空间上,运用丰富的植物材料进行空间的围合,营造秘密,和谐的邻里空间。
满足人们休闲,休息和交流的需要。
在景观设计中创造出一种幽静,安全,赏心悦目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
3.树种的选择上由于本项目所在地为盐碱地区,所以所选用的树种大多为乡土树种及耐盐碱树种。
根据民俗习惯,在设计中只少量点缀了白皮松,华山松常绿树种。
考虑到冬天的景观,在设计中大量应用了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早园竹等以多种形式进行了配置。
同样可用营造出丰富的冬季景观。
在植物的配置上,做到了乔灌草相结合,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
并且所选用的树种也都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如代表吉祥如意的玉兰,海棠等。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便利居住环境的需求,提供合理的居住空间和配套设施。
本文旨在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总体要求1. 基本原则:遵循人性化、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居住区的整体性和功能性。
2. 规划范围:明确规划设计的范围和边界,确保规划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道路、绿地、建筑物等空间布局,确保交通便利、绿化率高、景观美观。
4. 功能分区:明确居住区内的功能分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互补性。
5. 配套设施: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确保居住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6. 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7. 安全防护:考虑居住区的安全性,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详细要求1. 道路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包括主干道、支路、人行道等,确保交通畅通和行人安全。
道路宽度、弯道半径、交通标志等要符合相关规范。
2. 绿地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包括公园、花坛、草坪等,绿地面积要符合相关要求,绿化植物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
3. 建筑规划:规划合理的建筑布局,包括住宅楼、商业建筑等,建筑物高度、密度、外观等要符合相关规范,确保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4. 配套设施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设施的数量、面积、功能要符合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需求。
5. 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合理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6. 安全防护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
本文将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保护自然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如保留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
3. 优化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居民出行便利,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5. 创造社区互动空间: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社区公共设施的设置,如公园、健身设施、商业中心等,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空间布局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住宅、公共设施和绿地,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 交通便利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交通便利,减少交通拥堵。
5. 安全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设置。
四、规划内容1. 住宅区划分: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将住宅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住宅,如高层公寓区、别墅区、商住混合区等。
2. 公共设施规划:合理规划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健身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3. 绿地规划:保留足够的绿地,增加居住区的景观价值,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交通规划:规划交通路网,包括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五、规划实施1. 确定规划方案: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最合适的规划方案。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及现状分析第二章设计理念第三章总体规划一、总平面布局二、功能、结构形式三、交通组织四、建筑布局五、绿化景观规划第一章项目概述及现状分状居住区属较高档类别,周围风景优美。
其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通过合理的设想,完善的规划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实施。
如何能合理利用周围的环境,体现其地方特点,是设计中首要考虑的。
本设计以现代居住水准为目标,积极采用新方法和新观念,在兼顾居住环境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地方性居住环境”为主题力求创造舒适优美、方便的居住环境,促进该地区住宅建设和新型住宅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设计理念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
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总体规划⒈总平面布局: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
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出入口,其中,主入口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引言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
一个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和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规划1.1 绿化设计:合理布局绿地、树木和花草,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1.2 水系规划:合理规划水系,建设人工湖、溪流等水体,增加景观效果,改善生活环境。
1.3 垃圾处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持居住区的清洁整洁。
二、交通规划2.1 道路设计:规划合理的道路网,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和车辆通行道,提高交通效率。
2.2 公共交通:规划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2.3 停车场规划:设置足够数量的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减少交通拥堵。
三、配套设施3.1 学校医院:规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医和子女就学。
3.2 商业设施:规划商场、超市等购物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3 娱乐设施:规划公园、健身房等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安全规划4.1 消防设施:规划消防站、消防通道等消防设施,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2 安防设施:设置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安防设施,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
4.3 紧急救援:规划应急救援中心、医疗急救点等设施,保障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五、社区管理5.1 物业管理:建立健全的物业管理体系,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维护居住区的整体形象。
5.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3 环境维护:加强环境维护工作,保持居住区的整洁和安静。
总结: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幸福。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创建一个宜居、舒适、便利、安全的居住环境,提供人们居住、工作、休闲的场所。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功能布局、绿化设计、交通规划、配套设施等内容。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2. 创造一个宜居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活品质。
3. 保护自然环境,提供绿色生态空间。
4. 优化交通规划,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
5. 规划合理的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三、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3. 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规划。
4. 灵活性原则:规划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
四、功能布局1. 住宅区域:根据不同居民需求,规划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
2. 商业区域:规划商业中心、购物中心、超市等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
3. 教育区域:规划学校、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4. 公共服务区域:规划医院、社区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医、社交和阅读。
5. 休闲娱乐区域:规划公园、运动场、游泳池等休闲娱乐设施,提供丰富的休闲活动场所。
五、绿化设计1. 绿化比例:规划设计中应保证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一定比例,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 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本地植物,以提高绿化的成活率。
3. 绿化布局:合理布置绿化带、绿地和景观区,增加居住区的景观价值。
4. 生态保护: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等,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六、交通规划1. 道路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和步行道,以满足不同交通需求。
2. 公共交通:规划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等公共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3. 自行车道:规划自行车道,鼓励居民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一、背景及设计目标: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增加居住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本次景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美丽、舒适、安全、宜居的居住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凝聚力。
二、设计原理:1.绿化原则:大面积的绿化覆盖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特点,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减少热岛效应,并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2.自然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让居住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的生态景观。
3.人文原则:从居民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便捷、舒适、美观、具有艺术性的公共空间,提升居住区形象和品味。
4.安全原则:确保居住区内的交通道路畅通、步行道安全,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三、设计要点:1.绿化景观设计:-在居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草坪和花园,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提供清新空气和美丽景色。
-设置自然湖泊或人工水池,增加居住区的湿地景观,吸引鸟类等自然生物,增加生态景观的观赏价值。
-在公共区域和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为居民提供绿色走廊和遮阳设施。
2.公共空间设计:-设计宽敞明亮的休闲广场,设置凉亭、长椅等公共座椅,提供休息、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在居住区内设置小型商业区,增加生活便利性和居民的社交空间。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需求,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老年活动区等,提供多元化的活动空间。
-设计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确保交通秩序和居民安全。
3.路灯照明设计:-在道路两旁设置适当高度的路灯,为居民提供安全明亮的居住环境。
-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进行路灯照明,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照明元素,创造独特而美丽的夜景。
四、实施方法:1.制定详细的景观设计方案,包括绿化规划、公共空间规划和路灯照明规划等。
2.进行土地整理和地形调整,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同时进行必要的地势平整工作。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述本住宅小区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二、规划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打造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施配置,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小区的生态效益。
3、融合社区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三、总体布局1、建筑布局小区内建筑采用行列式与围合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既能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又能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空间。
2、道路交通小区设置两个主要出入口,内部道路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同时,合理设置停车位,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景观绿化在小区中心设置大型中央景观花园,结合宅间绿地和道路绿化,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系统,为居民提供优美的景观环境。
四、建筑设计1、住宅户型设计多种户型,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户型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采光通风良好。
2、建筑外观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的风格,色彩搭配协调,注重线条的简洁与流畅,展现出时尚与大气的形象。
3、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节能、耐用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公共服务设施1、物业管理用房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用房,为小区的物业管理提供便利。
2、社区活动中心配备社区活动中心,包括健身房、阅览室、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3、商业配套在小区周边设置适量的商业配套,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购物需求。
六、消防与安全设计1、消防设计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进行设计,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确保小区的消防安全。
2、安全防范采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环保与节能设计1、雨水收集与利用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用水,节约水资源。
居住区设计说明(共五则)
居住区设计说明(共五则)第一篇:居住区设计说明居住区设计说明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初稿完成时间:完成时间:一、总体概括基地为一块三角地,南邻民生大街,西侧为畜牧路,东侧为规划道路。
规划用地面积9.2公顷。
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以人为本,达到“安全、清洁、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结合基地区位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建筑,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并满足商业开发的需求。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15栋,其中高层3栋,小高层4栋,多层6栋。
幼儿园1所,老年活动室1所。
其中东侧规划路为商业街,南侧民生大街皆有沿街商铺。
二、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2、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3、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5、《建筑学报》、《理想空间》、《时代楼盘》等三、设计理念本规划设计宗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
通过现代气息环境氛围设计,更好地契合当代人们的需求,创造现代化风格和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居住小区。
并且设计了流畅而经济使用的贯穿式小区主干道系统,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了“人车分流”,保证小区内部中心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
小区道路及宅间道路尽量做到流畅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车行及步行的要求。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现代景观设计,以生态环境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再加上和谐亲切的组团绿地和造景,使居民乐在其中。
四、总体规划1、总平面布局小区内部有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商业用地。
小区路网将分隔为三个组团,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结构,各组团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现代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
组团之间通过步行景观串联,形成半私密和广场空间。
建筑与建筑之间做到最大的宅间距离,满足日常光照以及通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和便利居住环境的需求。
本文将针对某个虚构的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说明,包括区域划分、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布局、绿化环境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二、区域划分该居住区位于某市中心,总面积约为1000亩。
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区四个主要功能区域。
1. 住宅区:占地面积约为600亩,规划设计了多幢住宅楼和别墅。
住宅楼分为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别墅区域则以独栋别墅和联排别墅为主,提供更为私密和宽敞的居住环境。
2. 商业区:占地面积约为200亩,规划设计了商业综合体和小型商铺。
商业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超市、餐饮街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场所。
小型商铺则分布在主干道两侧,方便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3. 公共服务区:占地面积约为100亩,规划设计了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需求。
医院则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社区中心则为居民提供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4. 休闲娱乐区:占地面积约为100亩,规划设计了公园、体育场和娱乐设施。
公园分为中央公园和分区公园,提供绿化和休闲活动的场所。
体育场则为居民提供运动和健身的场所,娱乐设施则包括游乐场、电影院等。
三、道路交通规划为了保证居住区内的交通畅通和居民的出行便利,我们进行了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
1. 主干道:规划了两条主干道,分别连接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共服务区。
主干道宽度为30米,设置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
2. 支路和小巷:在住宅区内设置了多条支路和小巷,方便居民进出小区和停车。
支路宽度为10-15米,小巷宽度为5-8米,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顺畅。
3. 公共交通:规划了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公交站点分布在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共服务区附近,地铁站点则建在主干道两侧,提供快速的城市交通服务。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海亚春天说明书一.现状概况1.基本概况商丘位于河南省的东部,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齐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结合部,是河南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
2.现状条件评析规划地块位于商丘市运河景观带北侧,由城市道路及运河绿带所围合,总面积15.715公顷。
现状规划地块周边600米范围主要单位:北侧有商丘市日报社、国税局、工行、财政局、公疗医院等;西侧慈幼幼儿园、社区诊所、商丘市农行、工会等,东侧是海亚一期,南临商丘市运河。
本规划地块现大部分为六七十年代建筑。
其中大部分为2-3层民用建筑,涉及385家约14万平方米,容积率已达2.0;仅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如金地公寓小区、邮电局家属区。
3. 规划分析3.1用地性质分析《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对规划地块的用地性质定义为:居住用地、街头绿地等。
3.2规划用地布局①居住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居住用地均为二类居住用地,总面积125365.569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95883.897平方米,规划总人口10200人。
②绿地规划范围内绿地位于基地南侧、运河北侧,地块总面积(包括水域)31784.431平方米。
本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形成生态健全、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并具有鲜明地方园林特色的城市绿地。
为市民提供绿色休闲空间和“生态氧气库”。
③道路及停车位本规划地块被文化路、龙寿街、宏达路、运河所围合,归德路纵向穿越该地块。
市政道路总用地29481.672平方米。
其中规划地面停车位占总停车位的20%。
干路:文化路红线宽度50米,为生活性干道,建筑后退红线10米。
干路:归德路红线宽度40米,为生活性干道,建筑后退红线7米。
支路:龙寿街、宏达路红线宽度16米,建筑后退红线不得小于3米。
支路:宜兴路红线宽度12米,建筑后退红线不得小于3米。
3.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容积率≤4.2 建筑密度≤35% 绿化率≥30%地面停车位不少于20%二.调研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1)该小区的入口视觉景观被汽车污染了,小区路与入户路直接相连,静态交通系统混乱,小轿车乱停乱放,严重影响行人的日常生活,这是最大的问题。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对一个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建造风格、功能分区等进行规划和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宜居、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优质的居住条件和社区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总体规划1. 规划目标本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现代化、生态友好、社区共享的居住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和便利的生活设施,促进居民的社交交流和社区凝结力的形成。
2. 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本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
规划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和生态环境,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率。
3. 居住区布局居住区将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布局,包括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和公共服务区等。
住宅区将采用错层式布局,以提高居住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4.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将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规划,同时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选择。
5. 绿化和景观设计居住区将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氛围。
规划将设置公园、绿地、花坛和景观湖等,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住宅设计1. 住宅类型和户型设计住宅区将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别墅和联排别墅等。
户型设计将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不同家庭的构成,提供多样化的户型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
2. 建造风格和外观设计住宅建造将采用现代化的建造风格,注重建造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外观设计将采用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室内设计和设施配置住宅内部设计将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提供宽敞璀璨的居住空间。
设施配置将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包括厨房、洗手间、储物空间和阳台等。
四、社区设施规划1. 商业区规划居住区将设置商业区,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商业区将包括超市、餐饮店、咖啡厅和零售店等。
居住区规划毕业设计说明
登封市东城区意墅澜山居住小区规划设计阐明书目录一规划设计根据二区位分析三现实状况分析四设计理念五总体规划1.总平面布置2.住宅布局3.公建布局4.道路交通系统设计5.绿化景观系统设计六附录1.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表2.规划用地平衡表一规划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现行《都市规划编制措施》现行《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原则》(GBJ 137)《都市规划编制措施实行细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23则》/T744)《登封市都市总体规划(-)》《登封市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郑州市城镇规划管理条例》登封市地形图等二区位分析:意墅澜山居住小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城区,东城区旳生态居住区重要分布于玉带路以北、沿嵩山山麓环形布局。
本居住区位于康南路与金峰路之间,焦河绿带公园以西,旅游环山路以东,总用地面积约75公顷。
三现实状况分析:基地位于沿嵩山山麓自然环境优美旳地段,基地现实状况多为耕地,生态环境良好。
设计范围内设置生态型高档居住区、配套小区级商业娱乐综合服务区、休疗养基地等功能,未名河及其滨河绿带从休疗养基地内穿过。
四设计理念:(1)生态性原则:作为与游憩相结合旳居住园区,对自然环境旳尊重以及对生态构造旳调整,是规划旳基本出发点。
在规划过程中,仔细分析了既有地形旳基础,不采用对基地进行大规模旳平整、开挖等,对现实状况地形合适整改改造,依托山势和溪流湖水,合理组织场地排水走向。
道路线形设计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开挖。
住宅建筑不全面铺开过于平均,而是做到到局部集中,留出必要旳游憩场所,留出优美旳山体轮廓线,突出园区田园风光旳景观特色。
并且,住宅建筑大部分安排在向阳面,争取大面积和良好旳日照与观景朝向。
(2)文化性原则: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旳文化理念出发,突出居住区旳文化特色,使老式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乡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交融,营造出多元文化共存旳气氛。
景观设计上,重视中国文人山水园林之主题,重视壶天模式旳中国老式理想景观。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引言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根据人口数量和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居住区的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以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一、空间布局1.1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将居住区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1.2 确定建筑密度:根据居民数量和土地面积,确定适当的建筑密度,避免过度拥挤或资源浪费。
1.3 考虑景观规划:在居住区内设置绿化带、公园和景观点,增加居住环境的美观性和舒适性。
二、道路交通2.1 规划主干道和支路:合理规划主干道和支路的位置和宽度,确保交通畅通,并考虑到未来的交通增长。
2.2 设计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安全方便的通行条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3 考虑停车需求: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并合理分布在居住区的各个区域,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三、公共设施3.1 规划学校和幼儿园:确保居住区内有足够的学校和幼儿园供应,方便居民的教育需求。
3.2 设置医疗设施:在居住区内设置医院和诊所,方便居民就医和健康管理。
3.3 提供商业设施:规划商业区,设置超市、餐厅、银行等商业设施,方便居民购物和生活。
四、环境保护4.1 绿化覆盖率: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4.2 垃圾处理系统:设计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确保居住区的卫生状况和环境卫生。
4.3 节能环保建筑:鼓励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五、社区管理5.1 设立社区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社区管理机构,负责居住区的日常管理和问题解决。
5.2 提供社区活动和服务:组织社区活动,提供社区服务,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区的凝聚力。
5.3 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居住区的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设施和监控系统,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而进行的。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1.引言2.选址与设计理念XX居住区选址在便利交通和生活设施的区域,致力于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设计理念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区。
通过保留自然景观,提供丰富的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活动场所。
3.设计要点3.1绿化系统在XX居住区的设计中,绿化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
围绕着建筑群体和街道展开的绿色空间将会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绿地的设计将充分考虑空间利用率和植物种植的多样性,以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将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用高效灌溉系统和节水技术,以确保绿化系统的可持续性。
3.2水体系统水体系统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点。
在XX居住区中,将设置人工湖泊和喷泉等水景元素。
水体的引入既能够增加绿地的景观价值,也能够提供降温的效果。
水体周围的景观设计将通过多样的花草植物和景观石等元素,营造出一个宜人的休闲空间。
3.3步行与自行车道XX居住区将设立专门的步行与自行车道。
通过划分交通区域,将行人与机动车分开,保障行人的安全和便利。
设计中将考虑行人步行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例如,在步行道的两侧种植树木,在道路边缘设置休息座椅等,为行人提供休憩的场所。
3.4公共设施与娱乐设备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设计中将安排一定数量的公共设施和娱乐设备。
例如,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篮球场等。
这些设备将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
4.设计效果通过以上的设计要点的实施,XX居住区的设计将会取得如下的效果:4.1环境改善通过绿化和水体系统的设置,将增加空气质量和降低周边温度,改善居住区的环境。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使居住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4.2生活品质提升通过专门设置的公共设施和娱乐设备,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生活选择和愉悦的居住体验。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说明书第一章规划区现状概括1.1区外分析该区域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区域北部和东部是城市居住用地,北面为坎,地势较高。
周围住宅多为一层和二层砖瓦房。
规划用地的西部是西宁市铁路公安处。
南部则是城市主干道——互助中路。
东部是一条规划的城市支路。
1.2区内分析1.2.1 区域内地形平坦,占地面积4.5公顷。
有两部分组成,有一条防洪渠由北至南穿过。
防洪渠20米范围内不得有建筑。
1.2.2 区内南部原有建筑多为一层或者二层砖房,需全部拆除,北部大部分为空地。
1.2.3 只有南部临近城市主干道互助中路和东部的一条城市支路。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2.1指导思想1. 遵守国家省市制定的有关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
2. 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安全舒适的住宅区。
3. 在设计中通过对该地块的地理环境的分析,使居住小区的总体布局及建筑风格与城市的建设发展相结合,从空间形式到内部功能完美的协调起来,将西宁城市的情感引入到小区内部,加以丰富,构筑一种宜居的空间形式。
4. 通过小区的中心景观轴线和贯穿小区的景观绿地与住宅间邻里绿地相结合,以达到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2.2规划定位该用地位于西宁市城东区火车站附近,临近城市主干道——互助中路。
该规划中将整个小区内住宅布置分两种,分为多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
多层(6层)住宅户型简约,属于传统户型一梯两户,户型面积为84 m2,属于经济适用房类。
小高层(9层)住宅属于一梯两户的户型,基本户型面积是103 m2。
规划中有一所1000 m2的幼儿园,在小区中有多处运动场地,均可满足小区的功能。
另外在小区中共设置5出停车场,完全满足居民的停车需要。
2.3规范及主要参考资料1、规范GB5019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2、参考资料[1]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J][4]中国建设学会.建筑学报[J][5]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汇刊[J]第三章规划设计构思1.本方案通过分析地块与城市周围用地的关系,保持用地的开放性,对原有建筑进行了全部拆除,然后进行居住规划。
居住小区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一住宅小区开发项目,占地面积为10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 万平方米,为业主提供高标准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二、设计理念:
本项目坚持人性化设计,注重业主的使用需求和舒适体验,同时重视小区整体风貌和社区文化的建设,力求成为一个美丽舒适的宜居社区。
三、规划设计:
1. 建筑形态
本项目采用现代简洁的建筑形态,以多层和高层住宅为主体,建筑高度分别为5 层、7 层和20 层。
建筑外墙采用玻璃幕墙和彩钢板材质,简洁明快。
2. 绿化设计
本项目坚持绿化优先原则,将整个小区打造成为一个绿色宜居的社区。
小区内栽种各种乔木、灌木和花草,同时规划了社区公园和休闲广场,为业主提供优美的环境。
3. 配套设施
为了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本项目规划了多个功能区,包括商业中心、健身房、游泳馆、儿童乐园等。
同时,还规划了停车场、物业管理办公室和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四、安全规划:
本项目注重安全,将小区内部和外围的安保措施建设到位。
小区设置了门禁系统、闭路电视、消防设施等,同时规划了绿化带和行人道路,增加了小区内部的通行安全。
五、环保标准:
本项目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节能技术,力求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同时,小区内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站,鼓励业主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六、结语:
本项目致力于为业主打造一个美丽舒适的宜居社区,不断优化和完善小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为业主提供贴心的优质生活。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某一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区域定位、规划原则、设计要求和实施措施等方面。
二、区域定位本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区域位于某市中心城区,总面积约100公顷。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特点和潜力,实现最佳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
三、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需求和舒适度,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2. 生态化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提高居住区的生态品质。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4. 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居住区的功能需求,实现住宅、商业、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的有机结合。
四、设计要求1. 住宅区布局:合理划分住宅区和公共设施区,保证住宅区的私密性和安静性,同时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
2. 设施配套:规划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等,满足居民的各项需求。
3.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同时注重步行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
4. 绿化景观: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
5. 建筑设计:注重建筑的风格统一性和美观性,同时考虑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五、实施措施1. 制定详细的居住区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功能布局、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
3. 积极引导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单位,遵循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和建设。
4. 加强居住区管理,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体系,保障居民的权益和社区的和谐发展。
5. 定期评估和调整规划设计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六、总结本次居住区规划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宜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一、工程概况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
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
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6、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考虑地方气候与习俗等特点,力求建筑风格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一、工程概况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
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
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6、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考虑地方气候与习俗等特点,力求建筑风格的创新。
四、规划目标1、体现小区建筑文脉的延续性:以人们熟悉的空间序列布局—轴线,及熟悉的空间围合形式—庭院,形成一个空间明确、秩序井然的居住组群,产生亲切感、秩序感,构成了快乐的生活空间和强烈的领域感。
以宽敞的庭院围合,使每家每户都能充分的享受到充足的阳光、空气、及自然景观。
2、多层次的空间环境,创造了一个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所,使各种年龄和层次的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一起,彼此交流而又不互相干扰。
按照空间的领域意识分层次使用户外空间。
主要景观设计的序列依此而展开。
以环境设计手法限定界域,路线明确,层次清晰,营造了一个快乐的生活空间,形成良好居住氛围。
3、力求将艺术的灵魂和创意融入生活的情趣中,创造出一个诗意的栖居环境,并以次倡导形成温馨的生活方式。
五、规划布局根据现状条件分析,本次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进行空间的开发与整合。
主要包括结构部分、功能部分、道路部分、空间环境部分、绿化景观部分。
通过规划、空间、景观的综合,力争创造一个特色显明、适宜人居的生活社区。
1、总体规划结构规划结合地形特点和交通条件,着力营造连续的绿色空间,形成了一条景观轴线,一个结构核心,三个功能组团的结构形式。
小区主要入口正对的景观大道及其两侧的绿化带和绿化节点形成了一条小区的主要景观轴线。
紧邻景观轴线中部的是小区的中心广场及公建,它们形成了小区的结构核心。
小区的车行道路通向每个住户,形成了方便通畅的道路网,再结合不同的户型在总平面中的布置自然的将小区划分为三个居住组团。
景观轴线贯穿每个组团,并与庭院绿化相互联系,从而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品质。
2、功能分区布局第一居住组团:是指位于小区西南侧的以小户型的多层经济实用房为主加上临街商铺的组团,这个居住组团主要是以99.17平方米户型为主,包括148.35平方米的复式,居住建筑层数均为6.5层,商铺层数为3层。
第二居住组团:是指位于小区中部围绕结构核心的组团,这个组团主要是以125.5平方米户型为主,包括213.18平方米的复式,建筑层数均为6.5层。
第三居住组团:是指位于小区东侧的以稍大户型的经济实用房为主加上临街商铺的组团,这个居住组团主要是以119.80平方米户型为主,包括149.92平方米的复式,居住建筑层数均为6.5层,商铺层数为3层。
3、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区内道路分小区级和宅间路两级。
小区级道路:是小区的主要通道,允许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但运用路障或铺地等形式限制车速,规划路宽5.5米。
宅间路:主要由通往各个居住单元的路和一些休闲性道路组成,允许非机动车和少量机动车通行。
规划路宽3.0—5.5米,可以兼作消防通道。
本方案的车行道通至各个单元楼下,使车量能够非常方便的到达。
停车设施:小区内兼有地上和地下两种停车方式。
地上停车位主要布置在小区北面车行道的一侧以及各个单元前方,便于车主停车后直接入户。
地下车库位于小区的结构中心下部,东西分设出入口。
4、空间环境规划空间环境设计强调“均好性”。
社区中各建筑通过围合、渗透等方式,形成了各种私密的、组团的、公共的空间环境。
对于各种空间的“均好性”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1)、强调环境资源的均好性,以“均享”为原则,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通过调整规划,把资源“分散”到每幢住宅前,每个院落内,甚至每户窗前。
也就确定了在社区的规划框架中要布置出多个景观“亮点”,实施均享理念。
(2)、强调公共空间的均好性。
规划方案突出了规则的绿化空间,并且以此为母体,重复布置,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感,也获得了空间分布上的均好。
(3)、强调日照朝向的均好,强调内外部环境的融会贯通。
5、绿化景观规划绿化景观系统由中心景观绿化、带状轴线绿化及庭院绿化构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的绿化系统。
中轴线的带状绿化加上不同大小的景观节点,从而形成了整个居住区的景观绿化结构。
带状绿化轴线贯穿整个小区,随着空间的变化,或局部放大为广场,或局部变化加入小品,健康步道、小型水景,用中国园林的自然意境,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活动场所,提供休闲游艺,放松身心的居家环境气氛,强调绿化的均好性和亲和性,真正成为居民的室外起居室。
中心绿化和庭院绿化相互穿插、渗透,使庭院绿化成为中心绿化的延伸。
六、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特点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1)、住宅户型设计采用多种类、多套型的方案设计,结合市场分析结果,合理选择单体建筑形式,做到户型“多样化”、“人性化”,满足各种家庭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可谓“度身订做”。
户内空间分隔充分考虑功能性和舒适性原则,实现了动静分离、主客分离、干湿分离、户户朝南。
各种厅、房均可直接采光通风。
细节处理、观景阳台、飘窗、生活阳台的运用,使户型设计更具特点。
(2)、立面造型采用个性化建筑设计风格,突出现代典雅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功能构件,如窗台、阳台、空调板、屋顶构架等进行穿插组合,强调细节处理,立面的色彩运用上,局部采用跳跃色彩,既保持了现代主义的简洁明快,又避免其单调和冷漠。
同时运用对比、韵律等原则,力图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现代住宅形象。
2、住宅设计住宅建筑功能:(1)、本设计各套型住宅均设有起居室、餐厅、主卧室、次卧室、厨房、卫生间、生活阳台,住宅内各功能空间,动静分区,各主卧室附带卫生间。
(2)、本设计各套型住宅的起居室,对外设落地推拉塑钢玻璃门或落地玻璃窗,使其能获得充分的光照和良好的视野;各套型均布置相对独立的餐厅或保证相对完整的用餐空间,各卧室的设计尽可能地在南向采用低窗台的“飘”窗设计。
部分卧室采用落地角窗,以扩大视野,增大可利用的连续墙面。
立面造型与外饰面设计:(1)、本小区住宅的立面造型,力求体现轻逸、飘雅的意境,多层住宅建筑顶部设计采用坡屋顶,使建筑的轮廓线更加丰富,在立面造型上强调建筑“语汇”的简约,力求整体风格上的协调一致。
(2)、立面设计中对阳台的设计处理方法是:南立面的阳台采取落地透明玻璃,以通透流畅的水平金属栏杆为主的造型,细节上注意分户隔墙处的处理。
(3)、在立面设计中,利用上下两层飘窗的凹进处布置卧室空调室外机。
起居室的空调室外机置于阳台上,北立面部分设空调室外机搁板。
设计统一布置空调机冷凝水排放管。
(4)、住宅的外饰面拟采用超低污染型高级弹性防水涂料,设计中对色彩、质感和纹理进行艺术处理。
(5)、在色彩处理上考虑XX的气候特点,同时考虑该组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建筑外饰面的色彩选择以蓝色为主基调,局部点缀以明亮、鲜艳与对比差异较大的色块,以体现清新、高雅的现代建筑风格。
3、公建与商铺设计(1)、由于依托郑东新区的各项教育设施,本小区内不再设置教育设施。
(2)、在小区的中部景观结构中心设有椭圆形的两层会所,会所周围有弧形水面,它们相互辉映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
(2)、本小区东西两侧设有三层商铺,开发时可为本小区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商业服务,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的购物、修理、保健、休闲、娱乐等设施均可由这些商铺及小区周边的沿街商铺提供。
第二章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及结构基本概况1、基本风压及风荷载标准值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
2、场区基本概况。
拟建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3、结构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建筑抗震设计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9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9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
二、采用的荷载标准值卧室、客厅、休闲厅、餐厅、楼梯 2.0KN/m2卫生间、厨房、生活阳台 2.0KN/m2电梯机房 7.0KN/m2车库 4.0KN/m2储藏室 5.0KN/m2上人屋面 2.0KN/m2其余按按荷载规范采用。
三、结构方案设计1、结构选型多层住宅建筑均采用砖混结构,地上部分采用P型多孔砖,地下部分采用粘土砖墙。
沿街商铺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2、结构材料墙体砖混结构建筑地上部分墙体为240厚多孔砖墙,地下部分采用240厚粘土砖墙。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室内地坪以上外墙均为250厚加气砼填充墙,内墙为200厚加气砼填充墙。
3、变形缝设计本项目单体中存在平面尺寸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及平面、竖向不规则情况,应按照相关规范设置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
4、地基与基础本工程尚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结构形式及本地区工程地质经验,多层住宅拟采用天然地基上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高层住宅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上筏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