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学案81综合复习提高题1
2019-2020最新初三物理教学案(81)综合复习提高题1word版word版
(1)以下是她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长方体木块放入水槽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保持上表面与水面平行,用刻度尺测出木块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1;
39.图26是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在岸边打捞水中物品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由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两部分组成。悬挂机构由固定杆OD和杠杆BC构成,O为杠杆BC的支点,CO:OB=4:1。配重E通过绳子竖直拉着杠杆B端,其质量mE=500kg。安装在杠杆C端的提升装置由支架、电动机Q、定滑轮K及动滑轮M构成。其中支架和电动机Q的总质量mQ=12kg,定滑轮K和动滑轮M的质量均为m0。可利用遥控电动机拉动绳子,通过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品。在一次打捞一批实心金属材料过程中,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竖直上升,此时电动机Q牵引绳子的功率为P1,绳子H端的拉力为F1,金属材料上升速度大小为v1,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在金属材料全部露出水面后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绳子H端的拉力为F2,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F1=200N,v1=0.2m/s,η2=95%,N1:N2=6:1,绳和杠杆的质量、捆绑金属材料的钢丝绳的质量和体积、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金属材料的阻力均可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课题综合复习提高题1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
12年海淀一模
12.如图8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薄壁容器,其底面积分别为S1、S2,容器内分别盛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现有A、B两个实心球,其体积分别为VA、VB,质量分别为mA、mB,密度分别为ρA、ρB。将A、B两个实心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两容器中液体均未溢出),当A、B两个球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甲、乙两容器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Δh1、Δh2,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分别增加了ΔF1、ΔF2,压强分别增加了Δp1、Δp2。甲、乙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增加了ΔF3、ΔF4,压强分别增加了Δp3、Δp4。已知2mA=5mB, 4VA=3VB,FA=FB,4S1=5S2,7ρ1=8ρ2,2Δh1=3Δh2。则
中考物理总复习提高题1word版-2019~2020学年度
图8图13 /A图12 提高题112年海淀一模12.如图8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薄壁容器,其底面积分别为S 1、S 2,容器内分别盛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
现有A 、B 两个实心球,其体积分别为V A 、V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密度分别为ρA 、ρB 。
将A 、B 两个实心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两容器中液体均未溢出),当A 、B 两个球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A 、F B 。
甲、乙两容器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Δh 1、Δh 2,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分别增加了ΔF 1、ΔF 2,压强分别增加了Δp 1、Δp 2。
甲、乙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增加了ΔF 3、ΔF 4,压强分别增加了Δp 3、Δp 4。
已知2m A =5m B , 4V A =3V B ,F A =F B ,4S 1=5S 2,7ρ1=8ρ2,2Δh 1=3Δh 2。
则A .ΔF 1:ΔF 2=15: 7,ΔF 3:ΔF 4=2: 5B .Δp 1:Δp 2=4:5,Δp 3:Δp 4=2:1C .如果ρ1=0.8×103kg/m 3,那么ρA =2.0×103kg/m 3D .如果ρ2=4×103kg/m 3,那么ρB =1.6×103kg/m 322.图11所示的电路中,R 1为滑动变阻器,R 0、R 2均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12V 不变。
若改变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位置,V 1、V 2两电压表以及电流表的示数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V 1、V 2两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大小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的大小的关系图线分别为图12所示①、②直线。
根据以上条件可知当电流表示数为0.3A 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Ω。
23.如图13所示,有两个底面积均为S 的实心圆柱体C 和D ,分别用两根细绳的一端系于它们的上表面的中央,细绳的另一端分别系在轻质杠杆的两端,杠杆恰好水平平衡。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有答案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一、声现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振动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综合复习题(提高培优)
一、选择题1.有一种压电塑料薄膜,在压力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电压,若将它用在微型扬声器或话筒上,可将电信号转化为发声振动,或将发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另外,当它受热时还会产生电流,可用来制作火警预警装置,以上信息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转化过程是()A.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内能转化为化学能C.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内能转化为电能B解析:BA.在压力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电压,若将它用在话筒上,会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在这个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D.受热时还会产生电流,这个过程是由内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C.微型扬声器上又可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在此过程中将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有关C.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解析:DA.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温度高低是无关的,故B错误;C.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小普同学跟爷爷学习气功的四个基本动作,由此他联想到热机的四个冲程,以下与排气冲程最相似的是()A.鼻孔吸气B.气沉丹田C . 排山倒海D . 打完收工D解析:D小普同学跟爷爷学习气功的四个基本动作,鼻孔吸气相当于吸气冲程,气沉丹田相当于压缩冲程,排山倒海时对外做功,相当于做功冲程,打完收工相当于排气冲程。
故选 D 。
4.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破镜”不能 “重圆”的原因是破损处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B .一桶菜籽油用掉一半后,剩余菜籽油密度和比热容都不变但热值减小C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中,有两次做功过程D .甲、乙两台汽油机,甲的效率比乙高,甲消耗的汽油比乙消耗的汽油少C解析:CA .破损处的分子依然有引力和斥力,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1010m 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分子间的引力不足以使物体恢复原状,故A 错误;B .密度、比热容、热值都是物质的属性,均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剩余菜籽油的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会改变,故B 错误;C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活塞会对气缸内的燃料或气体做功,做功冲程气缸内的燃料被点燃后对活塞做功,所以有两次做功的过程,故C 正确;D .热机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所以虽然甲的效率比乙高,但没有其它条件无法判断消耗汽油的多少,故D 错误。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总复习《质量与密度》精品复习导学案(整理含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总复习精品学案《质量与密度》知识点一质量1.概念:物体所含_物质的多少 _。
2.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 _状态 _、_形状、_所处的空间位置 _无关。
3.单位及其换算4.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_、_杆秤 _等。
注意:一头象的质量约5 t;一只羊的质量约50 kg;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 k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 g;一张邮票的质量约50 mg。
知识点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1.托盘天平的使用(1)使用方法“五步法”A.放:将托盘天平放在__水平工作台上,将天平底座调至水平。
B.调: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__左端的“0”刻度线上 __;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__分度标尺的中央 _刻度线。
C.称:被测物体放在_左盘 _,砝码放在_右盘_;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___游码_直至横梁__恢复平衡_。
D.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砝码的质量__与_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_之和。
E.回: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2)注意事项A.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__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__。
B .加减砝码时,必须用_镊子_夹取。
C .天平和砝码应保持__干燥、清洁_。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1)作用:测量_液体的体积_。
(2)认:测量前要认清量筒和量杯的_量程和分度值__。
(3)读:读数时视线应与__凹液面的底部__或_凸液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知识点三 物质的密度1.定义:把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质量_与其_体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符号_ρ_表示。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不同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公式: 。
3.单位及换算:1 g/cm3=_ 1×103 _kg/m 3。
4.水的密度为__ 1.0×103kg/m 3__,其物理意义是_ 1 m 3水的质量是1.0×103kg ___。
知识点四 密度的应用1.由 求出物质的密度可以_鉴别物质__,由变形式 m =_ρV _可估测庞大物体的质量,由变形式V =可以估测物体的体积。
2020-2021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质量和密度问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
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2.人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则一个体格正常的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A.50mm3B.50cm3C.50dm3D.50m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mVρ=得mVρ=,知道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便可求出学生的体积。
【详解】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又331.010kg/m ρρ≈=⨯人水,根据密度公式m Vρ=得 333350kg 0.05m 50dm 1.010kg/m mV ρ====⨯;故选C 。
(杭州专版)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课时训练01 质量与密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课时训练(一) 质量与密度(限时:45分钟)|基础过关|1.下列实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2.[2018·某某]图WK1-1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图WK1-1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3.阅读下表信息判断下列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金19.3×103水银13.6×103钢、铁7.9×103纯水 1.0×103冰(0 ℃)0.9×103植物油0.9×103干松木0.5×103酒精0.8×103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4.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是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B.将处在“0”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0”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5.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6.[2019·内江]一个质量为60 kg的宇航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那么该宇航员的体积是m3.7.为了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食用油进行如下实验:(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WK1-2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图WK1-2(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3)把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丙所示.(4)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为26 g.(5)请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下表中.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g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g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cm3食用油的密度ρ/(g·cm-3)268.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10 cm3、20 cm3、30 cm3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1(体积为10 cm3)的质量,如图WK1-3甲所示,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平衡时右盘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乙所示,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下表空白处.他接下来继续测量了铝块2和铝块3的质量并完成了下表的记录.图WK1-3铝块m/g V/cm31 102 54 203 84 30(2)小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铝块3的数据与铝块1和铝块2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的结论,他们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并用描点法画出了铝块的m-V图像,请你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系完成该图像.(3)请你对他们更改数据的做法进行评价:,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应该是.9.[2018·某某B卷]小丽同学在“测量鸡蛋的密度”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的纸,把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WK1-4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接着将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衡,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鸡蛋的质量为g.图WK1-4(2)因可供选择的量筒口径较小,鸡蛋无法放入,小丽自制了一个溢水杯,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鸡蛋的体积,其具体做法是:先在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恰好与溢水口cm3,在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液面,鸡蛋的体积为cm3.(3)被测鸡蛋的密度为g/cm3.(4)若小丽用上述方法先测出鸡蛋的体积V,再取出溢水杯中的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它的质量为m,然后利用ρ=m(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m|走进重高|1.[2018·某某]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着她应该测出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液体的体积V/cm310 30 50A.3.0×103 kg/m3,10 gB.1.7×103 kg/m3,10 gC.1.4×103 kg/m3,20 gD.1.0×103 kg/m3,20 g3.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WK1-5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图WK1-5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4.在探究物质密度时,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了如图WK1-6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WK1-6B.该固体的密度为1.5×103 kg/m3C.当该固体的体积为6 cm3时它的质量为12 gS表示固体的质量5.[2018·滨州]如图WK1-7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 ℃X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图WK1-7A.温度等于4 ℃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 ℃X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 ℃、3 ℃、2 ℃、1 ℃、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6.[2019·眉山]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 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cm3.(ρ冰=0.9×103 kg/m3)7.[2019·江干一模]为测生鸡蛋的密度(平均密度),提供的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水、食盐、玻璃棒、胶头滴管,记录生鸡蛋在食盐水中处于状态时的实验数据;实验中记录的测量量是(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则鸡蛋的密度为(用测量量表示).8.[2018·某某]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三种方案的实验:(1)实验前小明将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节.(2)实验记录数据:m1=30 g,m2=52 g,m3=52.8 g,m4=g(如图WK1-8乙所示),V1=mL(如图丙所示),V2=10 mL,V3=19 mL,其中方案3中液体密度大小为g/cm3.图WK1-8(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选填“方案1”“方案2”或“方案3”).9.[2019·某某]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m,运用浮m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将表格中的填空线补充完整.方法一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量筒、细铁丝、水操作过程思维过程因为m物=m m ,V 物=V 排=m 浮m水m;所以ρ物=m 物m 物=mm 浮ρ水=m 1m1-m 2ρ水……ρ物=(用V 1、V 2、V 3、ρ水表示)数据处理 ρ物=kg/m 3 ……适用X 围ρ物>ρ水ρ物<ρ水【参考答案】基础过关6.不变 0.068.(1)用手拿砝码 27 (2)如图所示(3)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 分析原因,重新实验 9.(1)水平 右 42 (2)相平 2 相平 40 (4)偏大 走进重高1.D2.D3.C4.C5.C6.2.5 500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 1;把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 2m1-m2m 8.(1)水平右(3)方案29.方法一3×103方法二m水(m2-m1)m3-m1。
2021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学时:第____学时时间:________【考点聚焦】测量初步知识涉及到考点有: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长度测量。
2.体积单位及其换算,体积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测量办法。
【知识构造】考点一长度和时间测量1.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她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常考物理长度估测课桌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长度大概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成年人走两步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厚度约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涉及精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测量办法:长度测量尚有某些特殊办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例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2.时间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惯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例如测脉搏跳一次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时间。
常考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种物体相对于另一种物体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选取是任意;选取不同参照物,物体运动状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内能的应用复习题(提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电动汽车的电池决定了车辆能行驶的里程,工程上用“能量密度”来衡量电池的储电能力,它指的是电池单位质量所存储的电能,“能量密度”相当于我们学过的哪个物理量()A.热量B.热值C.内能D.比热容2.2020年11月24日04时30分,中国首个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发射时,尾部产生大量白气,这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B.火箭加速升空时,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火箭使用液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氢热值大D.火箭升空过程中,与空气摩擦,通过热传递使内能增加3.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1kg酒精比1g酒精的热值大B.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冬日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4.关于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能的循环再生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B.空调将室内空气的内能转移至高温的室外需要消耗电能C.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归根结底来自远古时期的太阳能D.热水自然变凉,能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转移至低温物体5.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增大B.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过程中热值不断增大C.火箭使用液氢燃料,主要是利用了液氢的密度小D.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环月椭圆轨道由近月点运动到远月点的过程中,速度减小,机械能不变.6.关于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点火方式相同;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④D.只有②③④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时放热一定越多B.内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C.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8.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热机工作——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电风扇工作——风能转化为机械能D.水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10.礼花喷射器结构如图,气罐内有高压气体,气罐通过气阀与纸筒相连。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提高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提高题一(力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实例中属于静摩擦的是A.用橡皮擦纸时,橡皮和纸间的摩擦B.小汽车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间的摩擦C.皮带正常传动时,皮带和皮带轮间的摩擦D.用转笔刀削铅笔,铅笔与刀孔间的摩擦2.在江河湖海游泳的人上岸时,在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如果水底布满石头,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A.脚不痛。
因人越来越轻C.脚不痛。
因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B.脚越来越痛.因人越来越重D.脚越来越痛。
因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3.秤杆上相邻刻度间所对应的质量差是相等的。
因此秤杆上的刻度应A.是均匀的 B.从提纽开始向后逐渐变密 C.从提纽开始向后逐渐变疏D.与秤杆的粗细是否均匀有关,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4.下图是实际离心式水泵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正常工作时叶轮转动的方向,示意图中正确的是5.拖拉机深耕时总比在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慢,这是为了:A.提高传动机械的效率 B.节省燃料C.增大拖拉机的牵引力D.提高柴油机的功率6.如上图3,烧杯中的冰块漂浮在水中,冰块上部高出杯口,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
待这些冰块全部熔化后,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 B.不会有水从烧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C.烧杯中水面会下降 D.熔化过程中水面下降,完全熔化后有水溢出7.如上右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A为圆柱形,容器B为圆锥形,两容器本身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装入深度相同的水后,再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入木块前,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B.放入木块前,由于A容器的水多于B容器,故A底部受水的压力大于B底部C.放入木块后,两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相等D.放入木块后,B′容器底受水的压力大于A′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8.如图所示,吊篮的重力为400牛,动滑轮重力为50牛,定滑轮重力为40牛,人的重力为600牛,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力:A.218牛 B.220牛 C.210牛 D.236牛9.测定血液的密度不用比重计(因为这样做需要的血液量太大),而采用巧妙的办法:先在几个玻璃管内分别装入浓度不同的、呈淡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分别在每个管中滴进一滴血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8
甲 乙 乙 甲 C D A B O 图13 ΔU /V
ΔI /A
0 0.1 0.2 0.3 1 2 3 4 5 图1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九年级 物理教学案(81)
课题综合复习 提高题1 主备 张继维 审定 时间
12年海淀一模
12.如图8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薄壁容器,其底面积分别为S 1、S 2,容
器内分别盛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
现有A 、B 两个实心球,其体积分别为V A 、V B ,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密度分别为ρA 、ρB 。
将A 、B 两个实心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两容
器中液体均未溢出),当A 、B 两个球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A 、F B 。
甲、乙两容器
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Δh 1、Δh 2,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分别增加了ΔF 1、ΔF 2,
压强分别增加了Δp 1、Δp 2。
甲、乙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增加了ΔF 3、ΔF 4,压强
分别增加了Δp 3、Δp 4。
已知2m A =5m B , 4V A =3V B ,F A =F B ,4S 1=5S 2,7ρ1=8ρ2,2Δh 1=3Δh 2。
则
A .ΔF 1:ΔF 2=15: 7,ΔF 3:ΔF 4=2: 5
B .Δp 1:Δp 2=4:5,Δp 3:Δp 4=2:1
C .如果ρ1=0.8×103kg/m 3,那么ρA =2.0×103kg/m 3
D .如果ρ2=4×103kg/m 3,那么ρB =1.6×103kg/m 3
22.图11所示的电路中,R 1为滑动变阻器,R 0、R 2均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12V
不变。
若改变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位置,V 1、V 2两电压表以及电流表的示数将发生相
应的变化。
V 1、V 2两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量大小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的大小的关系图
线分别为图12所示①、②直线。
根据以上条件可知当电流表示数为0.3A 时,滑动变阻器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_Ω。
23.如图13所示,有两个底面积均为S 的实心圆柱体C 和D ,分别用两根细绳的一端系于它们
的上表面的中央,细绳的另一端分别系在轻质杠杆的两端,杠杆恰好水平平衡。
把质量
为800g 的酒精缓慢注入底面积为S 1的圆柱形容器甲中,同时向上下横截面积分别为S 2、
S 3的圆柱形容器乙中注入某种液体,当两容器中液体均静止,且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时,
圆柱体C 下底浸入酒精中的深度为2.5cm ,酒精对容器甲底面的压强为1100Pa ,圆柱体D
下底浸入液体的深度为4cm 。
若把圆柱体D 从B 端取下后将其从原位置再竖直向下移动2.5
cm ,圆柱体D 刚好被液体浸没,此时细线的拉力为10.5N 。
在圆柱体D 向下移动过程中,
液体在容器乙截面积不同的上、下两部分上升的体积相等,在以上整个操作过程中,两
容器中液体均未溢出,且圆柱体C 和D 均未与容器壁接触。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 103
kg/m 3,S 1为80 cm 2,AO :OB =3:1,S 2: S = 5 : 4,S 3 : S = 9:4,g 取10N/kg ,则圆柱体D 的密
度为 kg/m 3。
35.小红想测出一个质量约为200g的实心金属圆环的密度。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一个大水槽和足量的水、细线、刻度尺和一个体积大约为600cm3长方体木块。
(1)以下是她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长方体木块放入水槽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保持上表面与水面平行,用刻度尺测出木块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1;
②,用刻度尺测出木块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2;
③,用刻度尺测出木块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3;
(2)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金属圆环密度的表达式:ρ金属= 。
36.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两端电压值符合实验要求且
保持不变)、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一个,滑动变阻器
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一块、电压表两块,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R1与R2串联的电路中,如果R1的电阻值和通过它的电流保持不变,则电阻R1与R2消耗的总功率P与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的关系为P=P2+b(b为一个不变量)”。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39.图26是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在岸边打捞水中物品的装置示意图。
该装置由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两部分组成。
悬挂机构由固定杆OD和杠杆BC构成,O为杠杆BC的支点,CO:OB=4:1。
配重E通过绳子竖直拉着杠杆B端,其质量m E=500kg。
安装在杠杆C端的提升装置由支架、电动机Q、定滑轮K及动滑轮M构成。
其中支架和电动机Q的总质量m Q=12kg,定滑轮K和动滑轮M的质量均为m0。
可利用遥控电动机拉动绳子,通过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品。
在一次打捞一批实心金属材料过程中,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竖直上升,此时电动机Q牵引绳子的功率为P1,绳子H端的拉力为F1,金属材料上升速度大小为v1,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在金属材料全部露出水面后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绳子H端的拉力为F2,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已知F1=200N,v1=0.2m/s,η2=95%,N1:N2=6:1,绳和杠杆的质量、捆绑金属材料的钢丝绳的质量和体积、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金属材料的阻力均可忽略不计,g取10N/kg。
求:
(1)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电动机牵引绳的功率P1;
(2)动滑轮M的质量m0;
(3)被打捞金属材料的密度ρ金。
电动机Q
B
C O
D
定滑轮K
动滑轮M
H
甲
金属材料
图26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