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2024年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样本一、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兴趣小组成员:二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安排:每个周三第三节四、活动地点:六(2)教室五、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三字经》节选、古诗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
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想方法多听多读。
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年级课外古诗文诵读三字经(部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2、古诗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经典诵读》中的选定篇目,理解其中的经典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语言韵律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阅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选定经典诵读材料,包括诗歌、小说片段等,涵盖古代和现代经典。
2.2 教学安排:第1-2节课: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第3-6节课:分别深入讲解每一篇选定的经典诵读材料,进行逐句解读和语言点分析。
第7-9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的流畅度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经典诵读材料,辅以音频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和语调。
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四、教学评估:4.1 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经典诵读材料的理解和朗读水平。
4.2 综合性评价:通过期末朗读比赛、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生整体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学的理解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5.1 优点: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5.2 不足: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语音训练。
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缺乏兴趣,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5.3 改进措施:引入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文学选材,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和兴趣。
通过这次《经典诵读》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理解,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引导。
未来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其对中华经典文学的浓厚兴趣。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学习孝道、弟子规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2. 《三字经》:学习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
3. 《百家姓》:学习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千字文》: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论语》:学习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学经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道德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价他们践行国学经典的实际情况。
4. 学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学期国学经典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弟子规》的学习,了解孝道和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第3-4周:《三字经》的学习,掌握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等知识。
3. 第5-6周:《百家姓》的学习,认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4. 第7-8周:《千字文》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
国学朗诵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国学朗诵教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朗读国学经典,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和艺术,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热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了解国学经典的历史背景、作者、内容、思想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审美鉴赏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选读:选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
2. 诗词歌赋朗诵:选取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3. 名家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国学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国学素养。
4.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4周):学习国学基本知识,了解国学经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第二阶段(5-8周):学习《弟子规》等经典著作,进行朗读训练。
3. 第三阶段(9-12周):学习唐诗、宋词等经典诗词,进行诗歌朗诵训练。
4. 第四阶段(13-16周):名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国学素养。
5. 第五阶段(17-20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国学经典的相关知识。
2. 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比赛、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例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例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诗词、文言文等国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
3. 定期组织诵读比赛和分享活动。
三、教学步骤:1. 熟悉国学经典:a. 通过讲解、解读和讨论,让学生对选取的国学经典有初步了解。
b.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背诵国学经典:a. 分阶段进行背诵,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背诵。
b. 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背诵方式和技巧,如利用卡片、录音等工具进行背诵。
3. 朗读练习:a.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b.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通过互相听评、自我调整,提升朗读水平。
4. 诵读比赛和分享活动:a.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成果。
b.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分享活动,让学生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比,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交流会,让学生互相评议和分享学习心得。
3. 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对学生的诵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书籍和电子资料。
2. 朗读比赛和分享活动所需的场地和设备。
注:以上仅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的一个例子,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
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全文5篇]第一篇:__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四年级下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读前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诵读措施: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
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
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
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5、比赛地点:(待定)四、评比奖励办法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4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
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
这都需要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开展活动。
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二)在比赛中,选手们用动听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亲爱的祖国的赞美与歌颂。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选择《中庸》《大学》的精彩文段组织单元,每篇课文根据课文的主旨命名,每篇课文有三部分组成:一是主体课文,由《大学》《中庸》的选段构成,二是辅助模块,包括汉字、故事、诗歌三个小模块,用以配合主体课文的学习,三是思考与练习,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
二、教学目标
1、诵读:熟练地诵读教材中选编的片段,部分选段能背诵,
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读出不同的情感,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知识理解:课文涉及儒家思想内容的知识非常多,学生通
过诵读,结合译文和注释,能了解和熟悉那些概念和观点,知道他们的字面意思。
3、文化感悟: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初步体悟课文中传达的旨意,
特别是那些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点。
4、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够从课文中的思想内容或深或浅的
某一个层面,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能够获得积极思想
教义。
三、教学进度:
第三周:第一课
第四周:第二课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第六周:第三课
第七周:第四课
第八周:第五课
第九周:第六课
第十周:第七课
第十一周:活动园地第十二周:第八课
第十三周:第九课
第十四周:第十课
第十五周:第十一课第十六周:第十二课第十七周:第十三课第十八周:第十四课第十九周:第十五课第二十周:第十六课第二十一周:活动园地。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接触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国学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 《弟子规》选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见闻……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所选的国学经典段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国学经典。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法:让学生将国学经典中的道德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并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所选的国学经典段落。
3. 分析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如孝顺、友爱、尊敬师长等。
4.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国学经典,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熟练程度,包括朗读、背诵和理解能力。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践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如孝顺、友爱、尊敬师长等。
3. 收集学生对国学学习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七、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教材或选集。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国学经典朗读音频。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国学经典文本。
4.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书写重点词汇和句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安排20分钟讲解和朗读国学经典。
2. 每节课安排10分钟学生交流分享。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五、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外,还有部分经典诗词《孝经》《绝句》《老子》《论语》《孟子》等。
六、课程开设的原则: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
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四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品读古诗、配画、悟诗情来感受诗境。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相互关的经典作品,多种形式展现诵读经典。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点:1、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烂熟于胸,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开放式活动课:古诗朗诵、国学经典背诵、表演故事、看画吟诗、配乐唱古诗、自创作品、谈及感受和收获。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背诵1-4年级课本中研究的古诗以及本学期课外积累的经典古诗、国学经典作品。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国学经典诵读的配乐。
活动过程:一)教师导课:欢迎老师们的到来,让我们用学过的古诗来赞美老师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主持人上场:中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进入第一版块——“交流展示、点拨激励”。
请欣赏“唐伯虎点秋香”——古诗串串烧,让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读音将古诗背诵出来。
三)主持开始:四年级全体同学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题目:诵经典,感悟人生今天学校举行了一场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我深受感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同学们积极参与,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不仅能背诵,更能活学活用,感悟人生。
在“看图吟诗”环节中,我们通过一幅幅插图猜出了学过的几首古诗,并有感情地吟诵了出来。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的情景交融之美。
在“古诗情景剧再现”环节中,同学们通过表演将古诗词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诗画交融之美。
在“课外经典诵读展示”环节中,同学们不仅将经典作品诵读得十分动情,还通过改编创作出新的经典作品,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典的魅力所在。
中华诵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教案XXX小学XXX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国学教学设计课题
国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用)中卫市第五小学班级: .姓名: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学习传统文化,研读中华经典。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学校国学教程安排,四年级教学内容为《大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按照两个周一个部分、一月背诵一篇的进度来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教学措施:;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大学》,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大学》,演译《大学》,领悟《大学》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年级国学教学进度表第1课《本末始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范文教学计划名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流畅度。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2. 学习国学经典中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观。
3. 进行课堂讨论,深入探讨经典中的思想和观点。
4. 举办朗读比赛和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5.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教学步骤:1. 学生预习:指导学生事先阅读选定的国学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2. 课堂授课:老师进行讲解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3. 课堂讨论:开展学生参与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朗读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诵读。
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演练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通过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选定的国学经典文学作品。
2. 教学课件和教学工具。
3. 朗读练习的材料和参考答案。
4. 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的任务和指导。
教学计划实施:本教学计划可以在国学课程或语文课程中进行实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情况,适当添加一些拓展内容和活动,以丰富教学内容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国学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诵读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普及,小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
然而,传统的国学文化在小学生的教育中逐渐被忽视。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本次活动旨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国学诵读活动。
二、活动内容1. 国学经典诵读在诵读环节中,组织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国学经典进行背诵。
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著作。
老师可先介绍这些经典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价值和内涵,然后给予他们一定时间进行诵读。
2. 名人说话诵读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学名人的名言警句,并进行诵读。
可以选择孔子、孟子、颜回等国学名人的经典名言,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并进行诵读。
3. 传统文化展示在活动中,可以布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行分享。
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戏曲、传统乐器、传统节日等,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展示。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组织能力。
4. 国学知识竞赛为了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可以组织一个国学知识竞赛。
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国学知识问题,比如国学经典的出处、作者等,并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
三、活动计划1. 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或课余时间,持续2-3个小时。
2. 人员安排:由班主任和国学教师共同组织,每个班级安排一位国学教师参与。
3. 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介绍国学经典和名人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 第二阶段: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 第三阶段:学生进行名人说话的诵读。
- 第四阶段:小组展示传统文化。
- 第五阶段:国学知识竞赛。
四、活动评估方法为了了解活动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给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
2. 班会总结:组织班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参与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并提供活动改进的建议。
小学四年级国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四年级国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国学教学工作计划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
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国学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国学教学工作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册主体课文选自"经部"的《孟子》。
《孟子》记录了战国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言行,是一部文风刚健的对话体著作。
学习课文,你将面对一位精神焕发的老者——孟轲。
他是贵真求善的哲人,又是至诚仁爱的贤者;他是积极进取的士人,又是诲人不倦的良师。
他会告诉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会告诉你,人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他还会告诉你,只有不为贫贱所移、不为威武所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读读《孟子》中的这些格言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一路走来,你会发现这位言语犀利、滔滔雄辩的老者,其实是既可敬又可爱的。
他刚强正直,胸中充盈着浩然之气;他崇尚王道,极力反对称霸战争;他意志坚定,始终追求"仁政"的社会理想;他好为人师,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做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就是这样一位英气勃勃的儒者。
我们坚信,与孟子同游,你对人性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你的内心会变得无比充实,你的志向会变得更加高远,你的人生态度会变得更加积极!二、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文化素养。
3、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矫正日常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高阳镇善吉小学马迎春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四年级下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读前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
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
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表
周别教学课题
2——4周第一单元
5——7周第二单元
8——10周第三单元
11——13周第四单元
14——16周第五单元
17——19周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