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
曾国藩《挺经》读后感
挺经的智慧《挺经》这本书主要以理论阐述和示例证明结合来介绍曾国一生中所坚守的一些信仰和自己的感悟,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内圣、砺志、家范、明强、刚柔、英才、廉矩、勤敬、诡道、久战、廪实、峻法、外王、忠疑、荷道、藏锋、盈虚等。
在这里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几个部分时的一些感悟。
刚柔,太柔则靡,太钢则折。
刚柔相济天之道。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该强的时候就要强硬,可是有些时候需要的是一些忍让。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不够克制才出现冲突升级等等恶性后果。
曾国藩在这里写了几个字:敬、静、纯、淡。
“敬”是“尊敬”的“敬”,恭谨,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静,不静就无法反省自己的过失,做事情就不会细密总会出错。
淡,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内圣,就是通过自我道德修炼,达到圣贤的道德境界。
励志,曾国藩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所以他者这辈子志在振兴清朝,很大的一个目标。
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给自己定了很多日常需要做的功课。
我认为这就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远的目标是由短期的目标一步一步累加而达到的。
而长期目标是为这些短期的目标树立一个方向,仅此而已。
总结书中曾国藩严于自律,就是时时处处严于律己,为下属、亲属做出表率。
峻法:良好的制度和习惯能让坏人变好英才:用人先识人,如何识人?所谓用人,实际上就是通过给人安排一定的工作岗位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曾国藩认为,一般来说看人的长短,如果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的确,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他择取人的方式,以有节操而没有官气、条理清晰而又不说大话为关键。
在办事方面,他力行“五到”:身到:事必躬亲;心到:凡事苦心剖析;眼到:仔细观察;手到:随手记笔记;口到:苦口叮咛在工作中,倡导“五勤”:身勤:亲事体验;眼勤:遇人详察、公文详阅;手勤:随笔收拾、随手笔记;口勤:对平辈规劝,对下属劝导;心勤:苦思竭虑综合此章的识人内容,我们要认识一个人,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了解一个人的品德。
曾国藩家训(下部)(七)刚的智慧
曾国藩家训(下部)(七)刚的智慧曾国藩家训(下部)(七)刚的智慧2012-01-08 20:45:06来源:百家讲坛资源网上传者:huyong 点击:2451曾国藩,一位已经故去一百多年的古人,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的文集,一百多年后依旧被人们翻阅着,寻找那些可以借鉴的人生智慧。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曾国藩留下的诸多文集中,除了《日记》和《家书》等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作品,这就是《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诸多文集中,颇具争议,甚至有些神秘色彩的一部作品。
虽然有史料证明他“尝自称欲著《挺经》”,也有人说,《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但是在流传下来的《曾文正公全集》中,我们却找不到这部书籍。
这是为什么呢?根据记载《挺经》中有十八条秘传心法,李鸿章更是把这十八条秘传心法,推崇为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但是郦波老师却说《挺经》的主旨其实只有一个字:“刚”。
那么《挺经》之“刚”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仅仅一个“刚”字又能蕴含多少人生的智慧呢?吴永满心期待等着李鸿章说一说,《挺经》十八条中的一条,本以为能听到什么不传之秘,最不济也应该是一些修身养性的金玉良言,或者是一些为人处事的警示名言。
万万没想到,李鸿章沉吟半响,却说起了一个故事。
如果说《挺经》的全部奥秘所在,就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这也未免太过于简单了。
根据记载,李鸿章一直对《挺经》推崇备至,曾明确地说这十八条《挺经》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
而且李鸿章后来做事情,常常承认用的就是曾国藩《挺经》中的方法。
所以可见这十八条《挺经》必然还应该有更多更深刻的智慧,而且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那么我们究竟能在曾国藩《挺经》里,学到哪些处事的智慧呢?曾国藩的这三次自杀充分说明他性格极为刚烈,但是郦波老师提醒我们,《挺经》智慧的主旨----“刚”,并不是指性格上的刚强刚烈,而是一种“临事之刚” ,那么同样都是自杀,为什么说曾国藩之后的另一次自杀,却是展现出了“临事之刚”的大智慧呢?敬请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为我们继续精彩讲述《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第七集《刚的智慧》。
曾国潘人生三境界作文范文.doc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8届高考备考原创预测12】人生既不需要别人设计,更不需要自我设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正如曾国藩所说的人生拥有三种境界:“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你是怎么看待曾国藩人生“三境界说”的?请联系材料,表明你的看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800字。
学会选择,顺势而为①曾国藩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我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因为,人生每个阶段都有目标,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这是人生的铁律,任何人都不能擅自篡改。
②少年,是人行为性格品德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成长,如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常常因不慎选择而走错路。
若过得太顺,很容易使人们骄傲自满的情绪,误认为人生一帆风顺,没有储备和磨砺,最终贻害人生。
王安石散文中的方仲永,少时成名,顺风顺水,错过积累的最佳时期,最终“泯然众人矣”。
因此,诗人李贺说得好:“少年心事当拿云”,有志向有历练,会成就未来的人生。
③中年,是打拼创造事业的巅峰时期。
这个时期,人们把在学校里学会的知识,社会中积累的阅历,变成人生发展的基石。
孔子曰:“三十而立”。
中年精力充沛,需要顶天立地时,就会撑起事业和家庭的门面,发挥力量,创造业绩。
上有老需要赡养,下有小需要抚养,就有能力承担责任。
中年若闲下来只能啃老,责任何在?义务与尊严何在?责任与尊严全无,怎能顶天立地?因此,我认为,中年为家国计,悠闲自在皆可抛。
④晚年,是人体力精神不断衰竭时期。
这个时期,人们无法再像青年那样旺盛,中年那样充沛,应对不了逆境。
需要人们理智地选择闲下来。
过着断舍离的生活,规避逆境,开心安度晚年。
散散步,下下棋,钓钓鱼。
儿孙绕膝下,天伦自在闲。
当然,像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奉献余热,令人敬佩。
因此,懂得晚年经不得逆境的道理,就会让自己闲下来,把重任和事业留给年轻人,何乐而不为?⑤少年选择刻苦努力,远离浮华;中年选择拼搏实践,选择进取;晚年选择闲适自在,远离纷争。
立德识人修身宝训——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立德识人修身宝训——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着谜团一般的人生。
他以一介儒生,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不容抹杀的一笔。
他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挺经》是曾国藩一生大智慧的凝结,是他几十年身体力行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来的实用宝典。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与沟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
毛泽东一生只服过一个人,那人就是曾国藩。
他在《致黎锦熙书》中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并称其为“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学习的楷模。
他一个如此神秘的人物,近百年来多少豪杰人物都对他顶礼膜拜。
人的神秘可能来自本身经历的坎坷曲折,也可能来自其人的独行孤举,而最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大地干戈,乱世功名。
《挺经》一书,成书于曾国藩戎马仓皇、居官治军之际,是曾国藩的“压案之作”,更是他为人、为官的典范之作,用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的话来说,《挺经》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
”曾国藩之所以把自己的这部著作定名为《挺经》,是因为:曾国藩的一生,他正是凭借着这个“挺”字,在困难和厄运中求出路,在苦不堪言的仕途恶斗中求“挺”直。
事事处处,都突出了一个“挺”字。
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后人摘集曾国藩家书与文章中的片段,按李鸿章所讲的“挺经十八法”,即内圣、励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廉矩、勤敬、诡道、久战、廪实、峻法、外王、忠疑、荷道、藏锋、盈虚分卷编辑而成的一部书。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曾国藩,字炳焘,江苏镇江人,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書法家。
他的作品以隶书和行书为主,深受后人推崇和学习。
下面将介绍曾国藩的《挺经》原文以及相应的译文。
《挺经》是曾国藩的一篇帖文,他在文中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做人原则,表达了对于修身养性和崇高境界的追求。
这篇文章包含了许多曾国藩的心得体会和思考,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原文:仰以眇拂车,阅以京洛貌,反以顾步岂怙块,视穷通何劳辱。
偶得之以图书,时获之于昆曲。
脂粉貌非情,黛痕香怪说。
梦得之以琴鉴,眩之于虏掌。
人生有何量,关舆亦可传,虽道义二行同,栋梁实倢伃。
欺肆如不论外敌,守臣有怀铁砂,龙樯一渡往来,盈余娇怯如蚤。
物极于千载,遗容灰且化。
犹怨我尚寝履远舍,汗青容残又云来。
译文:凭着低微的身份驾着简陋的车子,游览着繁华的京洛之地,回过神来,怎么可以自满于贫贱,视贫穷和富裕为何必要的耻辱。
偶然得到图书,偶尔聆听昆曲。
妆饰和美丽的外表并不代表内在的情感,脂粉和香味常常隐瞒真实的自我。
通过琴音,我找到了心灵的镜像,在虏寇的指挥下得到启示。
人的一生有怎样的价值,马车能传道于后世,纵然仁义两者道路相同,角梁却是珍贵的。
在外敌的欺侮下,领导者有坚如铁的决心,守臣有怀揣铁砂的胸怀,龙舟航行于往来间,巧妙地避开风险,克服困难。
物极必反,千百年后只留下灰尘。
我仍然不满于舒适的居所,历史荣辱既然变成了一种记忆。
通过以上对《挺经》的原文和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曾国藩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做人原则,倡导修身养性,崇尚高尚品德,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物质迷惑,要明辨是非,追求内在的价值和精神的富足。
曾国藩的《挺经》不仅仅是一篇优秀的帖文,更是一份道德和人生哲学的宝贵遗产。
通过学习和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汲取曾国藩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旅途,成为忠诚、勇敢、有担当的人。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曾国藩》读书心得1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
”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以往帮忙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现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终反而发现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必须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
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惰的人,终成不了大事。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终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等,不懂谦虚,最终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主带兵无非十万尔。
”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
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可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头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我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曾国藩处世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修身养性,立德为本曾国藩认为,修身养性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他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者,人之心也。
”意思是说,人要顺应天地之道,修身养性,才能成为天地之心。
在修身养性方面,曾国藩提出了“三不”原则:不怨天、不尤人、不悔过。
他认为,一个人要具备高尚的品德,首先要做到不怨天,即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积极应对,而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尤人,即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悔过,即对自己的过错要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而不是怨天尤人。
同时,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勤奋好学,博学笃行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勤奋好学,博学笃行。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认为,读书是提高自己修养的重要途径,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感悟: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勤奋好学,博学笃行。
同时,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曾国藩在官场生涯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戒骄戒躁,虚怀若谷。
他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与人交往中,曾国藩主张以诚待人,谦虚谨慎,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戒骄戒躁。
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谦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四、自律自强,奋发有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自律自强,奋发有为。
他提倡“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在官场生涯中,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勤政爱民,廉洁自律。
他坚信,只有自律自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律自强,奋发有为。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他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明朝遗臣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下面将总结五个重要的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诚实守信。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便是诚实守信。
他不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政治生涯中也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官清廉,不为权势所动。
曾国藩用自己的事实胜过其他的措辞,他的清廉正直也充分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我们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始终信守承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第二,精益求精。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精益求精,在学术和兵法上也是如此。
他一生勤奋好学,常常为了深入研究一道难题而整夜不眠。
曾国藩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第三,看事物全面。
曾国藩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得到深入了解和研究,他能够看到事物的多个方面,不受片面的观点所限制。
他也能够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要善于换位思考,看待事物要有广度与深度,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坚定信念。
曾国藩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士大夫,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着忠诚、守信、正义的原则,不受世俗的浮躁和利益的干扰。
他一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从不为自己打算。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干扰,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终生。
第五,不忘初心。
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忘初心。
他为人民、为国家的初心从未改变。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世事兴废,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使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从未被私心所动。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名臣,他在一生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人生
感悟,这些感悟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他在书信和日记
中留下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感悟,这些感悟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思想
境界,也对后人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修身就是要修炼自己
的品德和修养,养性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心灵和情操。
他在日记中写道,“修身者,先去私欲,后去名利;养性者,先去烦恼,后去疾病。
”这句话告诉我们,修身养性是人生的根本,只有修身养性,
才能真正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曾国藩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生最重要
的是要有知识,但知识如果不能付诸实践,就没有意义。
他在书信
中写道,“知行合一,方为圣人。
知而不行,犹如不知;行而不知,犹如不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体
会到知识的力量。
曾国藩还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生最重要
的是要知足,知足就是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贪得无厌。
他在日记中写道,“知足者富,不知足者贫。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知足,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快乐。
总之,曾国藩的人生感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他的感悟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知行合一,知足常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曾国藩10条人生感悟,多次提到戒骄戒慎,读后醍醐灌顶
曾国藩10条人生感悟,多次提到戒骄戒慎,读后醍醐灌顶展开全文豆果知识一,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何止是做官,在做任何事情,最关键的是要“耐得住”。
成功都有滞后效应,付出与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春天播种下去,秋天才会有收获。
有些事一旦开始,没有特殊情况,不妨多一点耐心,慢慢等待结果。
二,但尽人事,而听天命苍苍者究竟未知何若,吾辈竭力为之,成败不复计耳。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们只要尽力做事,控制自己能控制的。
面对无法改变的,无法控制的,那就接受它的无法改变,不要想太多,甚至妄图去改变它。
三,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
善用兵者亦然。
善于解决问题的人,面对困局,“自救”是第一重境界,“破敌”是第二重境界。
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唯有不停的寻找破局的机会,等待时机,破茧成蝶。
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
恕则常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敬,对自己严格;恕,对别人宽容。
这就是常说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做到这一点非常有难度,人们往往都是对自己宽容,对别人严格。
生活中出了错,不要去责怪别人,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五,名过其实,是大忌吾辈互相砥砺,要当以声闻过情为切戒。
名过其实,在曾国藩眼里,是大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过其实,时间长了,人会被名所累。
时刻反省自己,自己的名望是否超过了本来的自己,如果是这样,那就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配得上这盛名。
六,不凑热闹,关注长期不变的事趋时者博无识之喜,损有道之真。
不要赶时髦。
如今的社会变化太快,不敢时髦的人太少。
关于未来的发展,要善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从新鲜事物中,看见那些不变的根本。
关注那些在未来长期不变的东西,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投入的东西。
七,戒骄戒惰,不走捷径骄、惰未有不败者。
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
此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立之本。
曾国藩人生感悟
曾国藩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一生中留下了
许多关于人生的感悟和智慧。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也积累了
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曾国藩在他的《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人生在世,须要有所
作为,不可虚度年华。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
惜时间,努力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
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个
人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虚度光阴,让
岁月白白流逝。
曾国藩还说,“为人处世,要行礼守义,不可忘本。
”这句话
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礼貌,要守正道,不可忘记自己的本心。
在人
际交往中,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可为了一己
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
同时,我们也要记得自己的出身和根本,不
要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初心。
曾国藩还说,“学问是人生的根本,要勤奋好学,不可懒惰。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人生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
进步。
我们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
己的素质和能力。
不要因为懒惰而放弃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之,曾国藩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要行礼守义,要勤奋好学。
这些都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该牢记的原则,希望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古来圣杰先立志-研读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有感
古来圣杰先立志:研读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有感古来圣杰先立志--研读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有感孙传志孔子曾讲过人生“三段式”:少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年血气已衰,戒之在得。
借春节闲暇,我算是细心研读了《曾国藩传》中的曾国藩,从他61个年轮的人生历程中,不难发现,他对人生有非常深的体悟: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曾国藩的人生可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从孩童时到28岁,标志性的成就,是在28岁这一年考中进士,并留翰林院深造,打破了曾氏家族几百年“寒籍”的历史,为他改变时代的历史创造了必要条件。
并且在这一时段中,练就了一种经世致用的本领,尤以在岳麓书院学习时受到湖南经世思潮的影响最为显著。
乾隆时,岳麓书院的一条学规写道:“立志。
心之所之谓之志。
志,气之帅也。
志在南辕者必不肯北辙,则立志要矣。
历观古圣先贤,未有不先立志者。
诸生远来肄业,口诵先儒之书,已有年矣,试观此心,其果定志于圣贤之学乎?则宜加精进,益加涵养,以求至于其极。
如尚未有定志,则宜急反前日之沉迷,而力端今日之趋向,往可不谏,来犹可追。
须知古来圣贤豪杰,人人可为。
”从后来的种种迹象看,曾国藩在翰林院及早期为自己立下的诸多“立志箴”、“课程”等,明显受到书院学规、学箴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京城从政15年。
这15年曾国藩步步高升。
道光二十七年,曾国藩在37岁的时候,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是一个与地方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平行的正部级官员。
所以他信心满满,他打破了湖南建省以来一百多年的“升官纪录”。
的确,在40岁以前就做了一个部级领导,9年连升12级,从山坳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仕途如此顺遂,连他本人都感到意外,他在给友人陈源兖的信中坦白地说:“回思善化馆中,同车出入;万顺店内,徒步过从,疏野之性,肮脏之貌,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未敢为此不近情之称许。
”京城为官不但他的位置爬升得很高,更重要的,他是天子的近臣。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挺经
《曾国藩挺经智慧》之曾国藩与挺经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物。
近代中国人,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从梁启超、杨昌济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其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梁启超在他所编辑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一书的序言中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竞者。
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如斯而已。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晚年毛泽东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评价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更是一生研读曾国藩著作,并以之为修身行事的准则,他教育儿子蒋经国说:“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非常有意思的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中国现代史上的巨人,两位曾国藩的铁杆儿粉丝,却从曾国藩的著作中读出了不同的韵味,并且巅峰对决,胜负早定。
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从曾国藩那里学到了什么。
最形象也很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是,毛泽东受曾国藩的《爱民歌》启发,创作出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精神凝聚和纪律约束所起的巨大作用已为历史所证实。
蒋介石从曾国藩的“涤生刀”受到启发,给每一个黄埔学生以及有功将士颁发一把“中正剑”,其激励和凝聚人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近代曾流行一句话:“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曾国藩的学问博大精深,从我们每个人都用得着的学问来说,莫过于他的挺经。
那么,《挺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挺经》的来历据专家学者考证,曾国藩存世的文稿中,没有《挺经》这部书,也没有草稿之类的半成品。
曾国藩的智慧人生
曾国藩的智慧人生人物传奇对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畅游在他们的天空下,总会感到历史晃动着很生动的影子。
虽然时间紧张,还是忙里偷闲把《曾国藩》这本书看了一遍,颇有感触。
曾国藩,古今之集大成者,晚清柱臣,其权重、位高、功勋,有清一代二百余年,仅此一人也。
究其一生,我认为可以用“修炼”、“坚忍”、“谨慎”、“智慧”这些词来形容他。
曾国藩之所以成就为一代圣贤,受到世人的敬仰,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从未放松过自身的修为,不敢有丝毫松懈。
曾国藩认为,自身的修为是做人的根本,如同大厦之根基,是万万马虎不得的;精通义理出神入化,是为了学以致用;利用所学安身立德,是为了弘扬德行。
曾国藩认为,修身必须与当前的环境密切地结合起来,将自身的修为放入广大的精神世界里。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务求息息静极,使此生意不息。
”曾国藩一开始叫曾子城,后取“国家藩篱”之意,改名为国藩,名字立刻变得大气,又可见其心性自强致远。
正是有着如此心境和人生目标,曾国藩勤奋刻苦,自强不息,而后果然壮志得尝。
曾国藩成功地践行了自省自修,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一定会把一天来所为的事不分大小逐一记下来,然后问一问自己,今天所做的哪些符合正人君子的行径,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同时还把自己每天点滴的进步向老师作汇报,严厉地批判自己,解剖自己。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物者,一切不为。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我们可以从曾国藩留下的日记中看到他每天的记事,更多的是关于自己行为的反思。
正是借由这种习惯,曾国藩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以不断前进,并且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名声,凡有不足就努力反思并敦促自己不断自强。
“天天写日记解剖自己”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到临终前的一晚。
曾国藩在追求“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中,感悟到人生需要“尽性知命”。
他说:人生在世,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
有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这就是尽性;又不可为之事,当尽力从之,这就是知命。
曾国藩人生感悟
曾国藩人生感悟
首先,曾国藩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保持清正廉洁的品德,才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
其次,曾国藩强调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思考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同时,他也强调了睡前要有所梦,意味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奋斗。
此外,曾国藩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
这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同时要有勇气和毅力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曾国藩还强调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要始终保持初心,不忘初衷,不断奋斗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这也提醒人们要坚定信念,不断前行,不被外界诱惑和困难所动摇。
总之,曾国藩的人生感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和启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做人处事,如何追求成功,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初心。
希望我们都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曾国藩人生感悟
曾国藩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
奇色彩,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在政
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是在人生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人
生智慧。
曾国藩在他的《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人生在世,须要有恒心,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能够忍受磨难,才能取得成功。
”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只有坚定的恒心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曾国藩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说,“修身者,先要克己,然后才能做到克敌。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
无法克服,怎么能去克服外部的困难呢?修身养性是人生道路上至
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才能在逆境中保
持清醒和坚强。
曾国藩还提出了“立身以立学”、“立学以读书”、“读书以
明理”、“明理以知道”、“知道以行之”、“行之以成功”六字
箴言,这六个字概括了人生的成长之路。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
首先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然后通过不断学习和读书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见识,进而明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通过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成功。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只有坚定的恒心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修身养性是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德,才能在逆境中保持清醒和坚强。
同时,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然后通过不断学习和读书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见识,最终通过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成功。
这些感悟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成功,更是对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指引。
曾国潘的人生哲学
第一部分:立志前言第一部分:立志开宗明义挺为第一(2)第一部分:立志欲变化气质须先立坚卓之志(3)第二部分:明强人生第一自强之道(3)第二部分:明强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3)第三部分:坚忍不怨不忧勿忘勿助(5)第三部分:坚忍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第三部分:坚忍周室衰微礼乐废坏第三部分:坚忍建大事者不忌小怨第三部分:坚忍文武各官尽出伊门第三部分:坚忍忠诚素著兼有胆识第三部分:坚忍将在勇在将死勇死第三部分:坚忍戒惧惕厉以挽回时事(3)第三部分:坚忍恭敬厚藏身为鼎镇(2)第一部分:立志前言近年来,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的出版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
大到全集、全书,小到传记、逸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社会上也掀起了“曾国藩热”,由学界,而军界,而政界,而商界,彼此呼应,波澜壮阔;上至政坛领袖、各级干部,下至普通读者、平民百姓,对“曾国藩”或读之,或研之,或习之,或用之,竞相求证,蔚为大观。
曾国藩生活的晚清社会,旧秩序行将崩溃,而社会前进的方向茫无头绪。
国内,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烽火燃遍十余省,清王朝顿失半壁江山。
国外,列强环伺,极尽威迫讹诈之能事,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领土。
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
而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
不仅如此,他的崛起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权力格局,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虽然后人对他有“毁之则为元凶,誉之则为圣贤”的评价,但他毕竟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
他一无家学、二无根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历尽宦海风波,获得彻底的成功。
虽诟病不绝,却荣宠不衰,虽备受诋毁,然善始善终。
其行其言,于无意间构造出一部炉火纯青的官场绝学,把中国人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阐释得淋漓尽致。
晚清还是一个信仰崩溃、道德失范的时代,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曾国藩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
《挺经》十八法
《挺经》----内圣外王之法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世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
主动、积极、参与,以恰淡的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
如此方能在前有猛虎后又毒蛇的情况下,不受其左右,气定神闲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挺经》全文编辑卷一内圣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
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
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
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
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
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
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
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
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
独知之地,慎之又慎。
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曾国藩挺经智慧》中悟出的人生大境界曾氏宝典:1.[原典]:“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
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2.[原典]:“星冈公教人常言‘晓得下塘,须晓得上岸。
’又云:‘怕临老打扫脚棍’。
兄衰年多病,位高名重,深虑打扫脚棍。
自金陵告克之后,常思退体藏拙。
”3.[原典]:“大约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
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
”4、[原典]:“处大位大权震享大名自古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想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灭去几成,则晚节渐可收场耳。
”5.[原典]:“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富贵人家宜牢记此二语。
”6.[原典]:“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
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7.[原典]:“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
”“阿兄忝列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至连累弟等。
”8.[原典]:“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金陵一城,沅(曾国荃,字沅甫)与荃(李鸿章,字少荃)各克其半而已,此亦非甚坏之名也。
何必全克而后成美名哉……盖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9.[原典]:“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注解]:屠羊说:战国时楚国的一个屠户。
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帮助吴国攻打楚国。
楚国败亡,楚昭王逃难到随国。
屠羊说跟着昭王逃亡。
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包括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
后来楚国复国,昭王派大臣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
屠羊说答道:“楚王失去楚国,我也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这等于恢复了我固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昭王再次下令,一定要他接受,于是屠羊说又说:“楚国失败,不是我之错,所以我没有请罪杀我;现在复国了,亦非我之功劳,所以不能领赏。
”10.[原典]:“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
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
‘夬’(ɡuài)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
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
君子但知有悔耳。
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
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
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白话]:“我曾思考《易经》中的道理,考察盈虚升降的原因,才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缺陷。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
没有总是十全十美而没有缺陷的事物。
‘剥卦’是讲阴盛阳衰,小人得势君子困顿,可是这正孕育着相对应的‘复卦’阳刚重返、生气勃勃,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剥卦’是可喜的。
‘夬卦’是讲君子强大小人逃窜,可是这也暗藏着相对应的‘姤卦’阴气侵入阳刚,小人卷土重来,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姤卦’也仍然潜伏有危险,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本来是吉祥的,由于不知改过而走向不吉祥。
本来是不吉祥的,由于改悔而向吉祥发展。
君子只有知道有灾祸,才可以忍受得住缺陷而不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
小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时时要追求完美。
完美得到了,而过错和凶灾也就跟着来了。
如果众人都有不足,而一人常常十全十美,老天爷难道会如此不公平吗?”吝:《易经》中的“吝”有两种意思:一是“小过错”。
二是“有了过错而不愿或不知改悔。
”11.[原典]:“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粟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小忍以待其定。
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
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白话]:“静下来细细思考,古往今来已有亿万年,而且没有穷尽。
人在其中生存,只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恰与一刹那相似!大地广阔几万里,无法知道它的边缘,人在上面生活,睡觉休息,活动游走,白天只需一间屋子,晚上只需要一张床!古人和近人写作的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目光所能涉及的地方,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世事千变万化,有各种途径的美名,而人一辈子的力量所能达到的,不过是太仓中的一粟!懂得了时间的无限而我所经历的时间极短,那么碰到了忧患逆境,就需稍作忍耐,等它安定。
知道了大地的宽广而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如此的小,那么碰到了名利争夺之事,就应退让隐忍。
知道了书籍是如此的多而我所看过的书是如此的少,就不会因为稍有心得就沾沾自喜,而应当考虑选择其中好的去持守。
知道发生的事情很多而我所处理的很少,就不敢夸耀自己的功名,而应当考虑推举贤人以共同去处理。
如果这么做了,自私自满的偏见就会慢慢清除了。
”三、《易经》溯源1.《易经》的剥卦为“盈虚消息”的原始出处。
【剥,第廿三卦。
内卦坤、外卦艮。
通称“山地剥”。
剥为剥落之意。
】剥卦的彖辞:“剥,剥也,柔变刚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顺而止之,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意思是:“剥,就是剥落的意思,即阴柔剥落阳刚的现象。
不利有所往,是因小人道长,往必有灾。
君子顺而停止,不敢有所往,是因能观察此种现象。
君子崇尚盈虚消息之理,是因天道之行原有此种现象。
2.《易经》第41卦损卦是在表述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损,内卦兑、外卦艮。
通称为“山泽损”。
损,为“减损”之意。
】损卦的卦辞说:“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h ē何也)之用,二簋(ɡu ǐ盛食物的器具)可用享。
”意思是:“在损之时,须有孚信,才能大吉,没有灾害,并且可以守住正道,才可以利有所往。
在减损的时候,何以用之呢?减损之时,因财物减损,故只要装两个簋的食物就可以享祀鬼神了。
”损卦的彖辞做了进一步的表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意思是:“损卦,是说损下卦的兑泽,来增益上卦的艮山,使其看来更高。
它的道理是上行的。
损而有孚信,即能获得大吉无咎之利,可以合于正道,利有所往。
居损之时,何以用之呢?二个簋的食物可以享祀鬼神。
二簋的节约,它的应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因为减损刚而增益柔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天地之道,在减省、增益、盈满、空虚,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则和时间的限制,我们要顺应这个规则,与时俱行,不要违反它。
”损卦的象辞说:“山下有泽,损。
君子以惩忿窒欲。
”意思是:“山下有泽,是损卦的象征。
君子观察此现象,即以惩戒自己的忿怒,窒塞自己的欲望。
”3.益卦是从另一角度阐述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如果把损卦颠倒过来看就变成了益卦。
按照《易经》的道理,损卦和益卦互为综卦。
【益,第四十二卦。
内卦震、外卦巽。
通称为“风雷益”。
益者,“利益”之意。
】 我们来看益卦的彖辞:“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
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益动 剥卦 损卦益卦而巽,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意思是:“益卦,它象征着君子为人民服务,减损了自己的享受,而增益人民的幸福,所以人民喜悦无穷。
并且以君上的尊严,还礼下他的人民,使得他的道德大为光明显耀。
利有所往,是因为九二、六五皆得阴阳之正位,且处于内外卦之中,所以既中且正,而有喜庆。
利于跋涉大川,是因巽木可以做船,且巽风震动,可以行而度过大川了。
增益而动,又能巽逊,所以能够天天增益,以至于无穷。
就好像上天以云雨、阳光、空气的施惠,使得大地万物生生不息一样。
凡是增益之道,应该随时而俱行。
”益卦的象辞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意思是:“风雷互相增益,是益卦的象征。
君子见此现象,则见到善处,可以增益我的,就立即迁移于善。
有了过失,足以妨害我的,就立即改过。
”4.《易经》第55卦丰卦也表述了盈虚消长的现象和道理。
【丰,内卦离、外卦震,通称为“雷火丰”,为“丰盛”之意。
】丰卦的彖辞说:“丰,大也。
明以动,故丰。
王假之,尚大也。
无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意思是:“丰,是大的意思。
下卦为离明,上卦为震动。
明而动,所以能至大丰。
王者至此,是丰卦说崇尚丰大的关系。
无忧宜日中,是说应该照彻天地,泽被生民。
日正当中,就会有偏斜之时;月亮盈满,就会有渐渐销蚀的现象。
天地的道理,盈满和空虚,皆随时而消减盈息,何况于人呢?何况于鬼神呢?”5.《易经》乾卦上九爻的《文言》:“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意思是:“乾卦上九爻辞‘亢龙有悔’的‘亢’字的意义,是指只知道进取,而不知道退守;只知道存在,不知道灭亡;只知道取得,不知道丧失的现象。
只有圣人才知道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道的道理。
”四、唐浩明解读曾国藩:“人生大境界——花未全开月未圆”古往今来,在军政舞台上活跃着的人物,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强者性格,而且这些强悍者又大多是强到底硬到头的角色。
但同样身为军政首领,曾国藩却既具强悍气势,又藏求阙心态。
在这个舞台上,如曾氏者并不多见。
求阙心态同样是曾氏性情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研究曾氏,决不能忽视这一点。
早在道光二十四年三月,他在给诸弟的信中就讲到了求阙(阙者,空缺、亏损也):“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
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缺斋。
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
”第二年,他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求阙斋记》,说明为什么要将居室命名曰求阙斋:“国藩读《易》,至《临》而喟然叹曰: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
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
”“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若国藩者,无为无猷,而多罹于咎,而或赐之福,所谓不称其服者欤?于是名其所居曰求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