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中“强”字的读音辨析
强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_关于多音字强字怎么组词
强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_多音字强字怎么组词强是一个形容词,一般指的是健壮和有力,与“弱”相对,而且强是一个多音字,那么强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强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_关于多音字强字怎么组词,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强字的基本介绍拼音:qiáng、qiǎng、jiàng注音:ㄑㄧㄤˊ、ㄑㄧㄤˇ、ㄐㄧㄤˋ部首:弓,部外笔画:9,总笔画:12五笔:XKJY仓颉:NRLI郑码:YZJI四角号码:16236UniCode:CJK强字的汉字释义强(qiáng)1、健壮,有力,与“弱”相对。
~壮;~健;~人;~力;~大;~劲;刚~;富~;列~;~弩之末;年富力~。
2、程度高。
~手;~烈;~酸;能力~。
3、胜过,优越,好。
~干;争~好(hào)胜。
4、有余,略多于某数。
~半(超过一半)。
5、使用强力,硬性地。
~占;~加;~攻;~悍;~横(hèng);~梁(强横霸道)。
6、着重,增加分量。
~化;增~。
7、通“襁”。
襁褓(qiǎngbǎo )。
8、姓,强姓。
9、有时候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强烈、强行、抢占等。
强的多音字组词1. 强[qiáng]强[qiáng]强暴qiáng bào强暴qiáng bào强辩qiáng biàn强刺激qiáng cì jī[strong stimulation] 针灸术语。
指刺激强度较大的针灸方法强大qiáng dà[big and powerful;powerful] 力量坚强雄厚强大的政治力量强盗qiáng dào[rob]∶以暴力夺人财物其俗杀人强盗及奸皆死。
--《隋书》强敌qiáng dí[formidable enemy;formidable foe]∶引起恐惧、恐怖或忧虑的敌人强调qiáng diào[stress;emphasize] 特别着重或着重提出强调秉公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度qiáng dù[intensity]∶作用力以及某个量(如电场、电流、磁化、辐射或放射性)的强弱程度电场强度强渡qiáng dù[forced ferry] 强行渡过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
强项令1
《强项令》练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给加点字注音。
(13分)⑴骖乘..()()⑵数.落()⑶箠.杀()⑷楹.联()⑸叩.头()⑹臧否..()()⑺敕.令()⑻枹.鼓()⑼震栗.()⑽数斛.()⑾艾绶.()⑴(cān )(shèng )⑵(shǔ)⑶(chuí)⑷(yíng )⑸(kòu )⑹(z āng )(pǐ)⑺(chì)⑻(fú)⑼(lì)⑽(hú)⑾(shòu )2.解释词语。
(14分)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
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
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语:①将何以.理天下①凭,靠②即以.头击楹②用③宣悉以.班诸吏③拿④以宣尝为两千石④因为4.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帝大怒,召宣。
强的多音字组词
强的多音字组词导读:组词大全强的多音字组词发音:强1、[qiáng] 2、[qiǎng] 3、[jiàng]强抢、明强、崛强、勉强、屈强、自强、强颜、强气、重强、强项、强制、强辩、人强马壮、牵强、刚强、加强、强见、强大、强壮、强弩、逞强、强加、好强、强征、强姓、兵强马壮、弱肉强食、强取豪夺、强风、强劲、强仕、身强力壮、威强、强迫、豪强、魏强、康强逢吉、强渡、强杀、强烈、强聒不舍、强雄、强魂、强梧、强硬、强国、不强、精明强干、外强中干、强固、强袭、强记、强兵、强欢、强作解人、锄强扶弱、强切、抑强扶弱、强买强卖、顽强、强人、国富民强、以强凌弱、强本节用、强逼、强霸、强胜、强文假醋、勉勉强强、强嘴、强干、强敏、强酸、差强人意、博闻强志、强明、强颜欢笑、自强不息、强盛、强笑、大气压强、强毅、强攻、博闻强记、强权、压强、富国强兵、牵强附会、强词、强宠、盛强、强忍、强人所难、左强、安强、强身、强暴、富强纤维、强词夺理、强健、强者、富国强民、索强、强占、强横、强加于人、争强、强文、强悍、强盗、强夺、强直、坚强、众强、强中、强势、强梁、以弱胜强、发奋图强、强阳、列强、强弱、倚强凌弱、横强、强武、奸强、要强、毕强、强将、精兵强将、强求、强击、倔强、免强、劳动强度、强化、康强、强韧、增强、禺强、逞强好胜、高强、强弓劲弩【组词解释与造句】强制[qiáng zhì]:用某种强迫的力量或行动对付阻力或惯性以压迫、驱动、达到或影响。
【造句】犯人在监狱里被强制改造。
刚强[gāng qiáng]:意志性格等坚强、不在恶势力前低头、不畏艰难。
【造句】小明在同学面前表现得很刚强,但是在父母、老师面前显得十分懦弱。
加强[jiā qiáng]:增强,使变得更强和更有效。
【造句】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强大[qiáng dà]:力量坚强雄厚。
【造句】这次比赛,他们学校派出的队伍相当强大。
《强项令》题目中“强”的读音辨析
《强项令》题目中“强”的读音辨析作者:何勇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第10期《强项令》是语文版语文教材2003年版七年级下册第26课一篇文言文课文。
关于这篇文章的题目“强项令”中的“强”字的正确读音究竟该怎样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极大的分歧。
“强”是一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一共标注有三种读音:qiang (阳平)、jiang (去声)、qiang(上声)。
当它的读音读阳平时,对它意义的解释有(1)强壮:力量大(2)优越;好(3)程度高;坚强(4)使用有力(5)表多余(6)表姓氏等六种解释。
当它的读音读上声时,它的释义就相对单一得多,就只有“硬要”和“迫使”这两种解释。
当它的读音读去声的时候,释义解释为“强硬不屈”和“任性固执”,如犟嘴、倔强。
而在这篇文章中,它的正确读音该如何读呢?课本中没有明确的注释,却只有对整个题目的意义解释,解释为“硬脖子县令”,也没有单独的对“硬”这个字的解释。
在相关的《教师用书》和学习辅导资料中,也根本找不到有对这个字的读音的相关资料的求证。
只有在四川绵阳教科所所编写的中考古文复习的练习题中有一项对“强项令”中的“强”的参考答案解释为“硬”。
如果按照这个意义解释来推断它的读音的话,在这里它的读音就应该读作去声的“jiang”,似乎也合乎道理。
在电脑百度和搜搜中查阅时,无论是你输入“jiang xiang ling”或是输入“qiangxiang ling”,其都不会影响你的查阅结果,都很迅速地会得到你想要查阅的结果。
譬如在百度百科中,它就是这样描述的“[题目]:强项令[注音]:jiang(第一声)xiàng lìng[解释[:强项令,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形容一个人极其刚直不阿、刚强不屈,绝不低头”。
而同样在搜搜中又是这样在描述“强项令”[注音]qiáng/qiǎng/jiàng/àng/líng/lǐng/lìng”。
《强项令》中“强”字的读音辨析
《强项令》中“强”的读音辨析广东省南雄市黄坑中学张小平《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对“强项令”的注释为:“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强,硬。
项,脖子。
”据此,“强项”就应该理解为“硬脖子”。
课文并没有给“强”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读成“qiáng”有的老师就读成“jiàng”,就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竟然都各行其事。
从教辅资料来看,有的也像课文一样,没有注音(也许我们应该理解为读常读音),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七年级(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的则直接注音为“jiàng”,如原建平主编的《文言文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至于为什么这样读,则没有更详细的解释。
上网搜索的结果也是分为两派,有的支持读qiáng,有的支持读jiàng,但都没有权威的解释,以推测成分居多。
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强”有三种读音:即qiáng,qiǎng,jiàng.“qiǎng”的义项有两种:一为竭力,勉力。
如《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也引申为“勉强,强迫”。
如《老子·十五章》:“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还有一个义项就是通“糨”。
从义项来看,“qiǎng”这个读音可以排除。
“qiáng”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①弓有力;②壮健,强盛;③坚硬;④有馀,略多;⑤故意,特意;⑥甚,多。
从这六个义项来看,义项“③坚硬”与《强项令》中“强,硬”的解释比较接近。
我们再看看义项“③坚硬”释义时的举例:卫铄《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已上,强如石者为之。
《齐民要术·种谷》引《汜胜之书》:三月榆英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从以上两个释例来看,“坚硬”与“硬”等同。
“强项”译为“硬脖子”或“坚硬的脖子”都说得通。
“真菌学”领域的概念中“菌”字之读音辨析(续前)
“真菌学”领域的概念中“菌”字之读音辨析(续前)
贾身茂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2016(0)2
【摘要】真菌学中的个别概念为物种名称,一般概念为术语.名称和术语中含的“菌”字,读音是存在着不同的.因为“菌”的读音根据现代汉语规范有两个,一个读阴平
jūn,释义为“生物的一大类”;一个读去声jùn,释义为“蕈”.因此“真菌”的“菌”读阴平jūn,即真菌zhēnjǔn”,“食用菌”的“菌”读去声jun,即食用菌shíyòng
jùn.两者中的菌字读音不同.在真菌学中的众多物种名称和术语中的“菌”字,究竟
读什么音,要根据是否属“蕈”有所区分,这些需要认真辨析,正确运用,属于
“蕈”(即大型真菌)的物种名称和术语中的“菌”字,都读阴平“jùn”,不属于“蕈”(即大型真菌)的菌字都读“jūn”.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贾身茂
【作者单位】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读音辨析 [J], 郭国庆
2.食用菌一词中“菌”字的读音“jūn”和“jùn”之辨 [J], 全建华
3."真菌学"领域的概念中"菌"字之读音辨析 [J], 贾身茂
4.《三礼》之《周礼》和《礼记》中记载的大型真菌辨析(续前) [J], 贾身茂;段
亚魁;陈国荣
5.《强项令》中“强”字读音辨析 [J], 张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深度押密试题(5)(教师版)
12、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受益无穷。这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
点。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答案】A
【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训练和改进心理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的任务就 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官能,而改善以后的官能就能够自动地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强其他的官能。
入。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的班集体所应具有的教育作用的是( )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有利于统一塑造学生的个性
【答案】D 【解析】A、B、C项均属于良好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表现,是班集体教育作用的表现。
17、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下学期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下学期
【答案】B
【解析】小学阶段的品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品德
发展的“关键年龄”。研究结果认为这个关键期大致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前后,但是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差异,前后有一定的出
11、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
有效的课程资源
D、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即教科书)
15、( )的特点是直接作用于课程,成为课程的要素,并内化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 A、条件性课程资源 B、素材性课程资源 C、校内课程资源 D、校外课程资源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附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B.性C.总结性D.相对性3、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
其中,正确的是()。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4、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6、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
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消退法D.系统脱敏法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本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8、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
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该过程称为()。
“强项令”的强项
“强项令”的强项张树民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董宣为洛阳县令。
董宣,字少平,绰号“强项令”。
“强项令”者,乃“硬脖子县令”之谓也。
此君刚正不阿,不肯向权贵豪强低头。
《后汉书·酷吏列传》里的《董宣列传》有记载。
历朝历代,酷吏执法严酷,树敌過多,大多结局悲惨,而“强项令”例外。
尽管也曾面临死于非命的境遇,然此君还是七十有四善终于任上,令许多史家惊呼“奇哉”!“强项令”的脖子到底有多硬?《董宣列传》载:湖阳公主的管家,光天化日之下杀了无辜百姓,匿于公主府中,官吏不得入府搜捕。
俟公主外出,管家随行。
董宣率差役候于途中,一遇上,就横刀喝令管家下车,并当即斩杀。
这还不算,还高声数落公主如何包庇凶犯的罪过。
金枝玉叶的公主,岂肯受如此奇耻大辱?光武帝听罢姐姐哭诉,勃然大怒,令用鞭刑打死董宣。
董宣叩首说:“请允许我说句话再死。
皇上凭着英明贤德使汉朝中兴,如果放纵家奴杀害无辜百姓的话,拿什么治理天下呢?我用不着别人动手,自行了断便是。
”于是以头撞柱,血流满面。
光武帝令人制住董宣,让其向公主叩头道歉了事。
董宣梗着脖子不从。
太监便强摁他叩头,董宣双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最终光武帝放董宣离宫,并赐给他三十万钱。
而董宣把钱全部分送给下属,自己分文不留。
从此,“强项令”的绰号传扬开来。
太史公作《史记》,专辟《酷吏列传》,之后史书大多效仿。
太史公认为酷吏亦分廉污,“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
《现代汉语词典》对酷吏的解释,是“滥用刑罚、残害百姓的官吏”。
若以此对照“强项令”这个酷吏,竟大谬不然。
而我更欲究问的,是“强项令”究竟有哪些强项?让他在豪强权贵的打压夹缝中还能善始善终?“强项令”头脑清醒,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极强,行事同国策保持高度一致。
铲除豪族大户黑恶势力,以稳社稷,乃当时国策所指,“强项令”“搏击豪强”又狠又准,并始终敬畏法度,不逾矩。
为非作歹者,无不心惊胆战,虽恨之入骨,亦无可奈何。
试想,连皇亲国戚的家奴犯法,都敢拦路斩杀,不给一点面子,更遑论他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包拯强项令释义和问答题 语文版
1.传,一般要交待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
2.本文选自《》。
作者(),是()朝代的()家,字()。
3.“前四史”有《》《》《》《》。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体4.指出通假字注音并解释臧亡匿死5.给下面加点字写拼音。
圉.( ) 数.主之失() 击楹.()流血被.面()因敕.()艾绶..()枹.鼓()数斛..()欲箠.杀之()震栗.()..()而以奴骖乘诏.()强.使顿之()一乘.()二千石.()6.解释加点或划线字词特征.不能得.及.主出行骖乘苍头驻.车叩.马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愿.乞一言临.视欲箠.杀之臣不须箠.谢.主击楹.被.面据.地,终不肯俯.理.天下强.使顿.之良人(白衣)强项..令匿.死覆.尸,妻子对.哭因敕.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枹.鼓不鸣艾绶中兴卒.于官帝伤.之宣悉.以班.诸.吏敝.车一乘大言数.主之失.7.解释下列多义词①因因.匿公主家因.格杀之因.敕②令威不能行一令.乎帝令.小黄门持之③数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④被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⑤以将何以.理天下乎?葬以.大夫礼以.奴骖乘以.刀画地以.宣尝为二千石宣悉以.班诸吏⑥乃乃.驻车叩马死乃.知之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古今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①使宣叩头谢.主古义:今义:②文叔为白衣..时古义:今义:③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④妻子..对哭古义:今义:○5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今义:9、翻译下列句子:①大言数主之失②愿乞一言而死③威不能行一令乎?④枹鼓不鸣董少平⑤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⑥天子不与白衣同。
⑦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
将何以理天下乎?⑧宣悉以班诸吏。
⑨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⑩乃驻车叩马⑾即以头击楹,血流被面。
⑿使宣叩头谢主10.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内容。
第一段:第二段:11.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
事件起因是事件的发展是: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公主家奴;事件的高潮是;事件的结局是。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强项令》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强项令》全解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强项令》全解一、字音及词义:驻车叩马:拉住马车。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
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
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悉以斑诸吏:全局部发给各位差吏。
搏击:捕捉打击。
豪强: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
妻子对哭:妻子和儿女相对哭泣。
敝车一乘:一辆破车。
葬以大夫礼: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二、相关背景:1、关于董宣生卒年待考。
东汉官吏。
字少平。
河南陈留县人。
曾任北海相。
任洛阳令时,遇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纵奴杀人案。
董宣抓获人犯,处以死刑。
公主诉于光武帝,光武帝大怒,欲杀董宣。
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并欲以头撞柱自尽。
光武帝认为董宣言之有理,免予处死,但要他给公主叩头谢罪。
董宣不从,光武帝命人强使顿首,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光武帝只好不再追究。
董宣因此获得“强项令”的美名。
此事京师震惊,洛阳由此大治。
年74而卒,皇帝遣使临视,唯见布被覆尸,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皇帝很伤感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葬以大夫礼。
2、关于作者范晔字蔚宗,顺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
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
《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根底写成的。
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
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版)精品学案:第26课强项令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教案一、字音字形范晔(Yè).骖乘(cán sh èng)..楹( yíng).枹鼓( f ú).艾绶(ài sh òu)..斛( hú).二、重要词语圉( yǔ).箠( chuí).敕( chì).叱(chì).匿( nì).1.要点词理解( 1)后特色为洛阳令:征召。
.( 2)驻车叩马:逗留。
.( 3)因格杀:击打。
.( 4)强使顿之:叩首。
.( 5)宣两手据地:按,撑。
.( 6)威不可以行一令乎:实行,施加。
.( 7)宣悉以班诸吏:散发。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说( 1)欲箠杀之活用词语:箠解说:名词作状语,用鞭子(打)( 2)布被覆尸活用词语:布被解说:名词作状语,用布被4.古今异义划分( 1)使宣叩首谢.主古义:认错。
今义:感谢。
(2)文叔为白衣时..古义:老百姓,百姓。
今义:白色的衣服。
(3)由是搏击豪强...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是”,古义:此。
今义:作动词,表判断。
“搏击”,古义:捕获,打击。
今义:奋力格斗和冲击。
(4)老婆对哭..古义:老婆和儿子。
今义:男子的配偶。
(5)后特色为洛阳令..古义:特例征召。
今义:能够作为人或事物特色的征象、标记等。
三、作家作品《强处令》作者范晔是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
他和晋朝的司马彪先后撰写达成的史册《后汉书》是一部记录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册,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全书包含十纪,八十传记及八志,记录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1.本文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相联合,令人物质量获得了全面显现,请联合内容简要剖析。
点拨:第 1 段记述“董宣执法”的故事,是正面写董宣,董宣找准机遇,“ 格杀”家奴,面对皇帝宁死不屈,表现了他不畏强权、公正不阿、秉公执法的质量,为课文的要点内容。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题A卷 附解析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题A卷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教科书2、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的推着一位生轮相的老人上斜坡路,地非常激动。
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A.动作性道德情体猃B.形象性道德情感C.想象性道德情感D.沦落性道德情感3、主张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改变的教学理论是()。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C.情感主义教学理论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4、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
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6、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做于使之实现。
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B、情境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7、规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那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A.教学知识能力B.教学反思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操作能力8、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王悦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10、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是()。
《强项令》原文、译文及注释
《强项令》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强项令南北朝-范晔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对照翻译: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
后特征为洛阳令。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主即还宫诉帝。
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宣叩头曰:“董宣磕头说:“愿乞一言而死。
”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
”帝曰:“光武帝说:“欲何言?”想说什么话?”宣曰:“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强项令》中“强”字读音辨析
《强项令》中“强”字读音辨析作者:张小平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年第09期《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课本对“强项令”的注释为:“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强,硬。
项,脖子。
”据此,“强项”就应该理解为“硬脖子”。
课文并没有给“强”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读成“qiáng”,有的老师就读成“jiàng”,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教师也有两读的情况。
从教辅资料来看,有的也像课文一样,没有注音,这种情况应该理解为读常读音,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七年级(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的则直接注音为“jiàng”,如原建平主编的《文言文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至于为什么这样读,则没有更详细的解释。
搜索网络资源,意见也是分为两派,有的支持读qiáng,有的支持读jiàng,但都没有权威解释,以推测成分居多。
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中,“强”有三种读音:即qiáng,qiǎng,jiàng。
“qiǎng”的义项有两种:一为竭力,勉力。
如《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也引申为“勉强,强迫”。
如《老子·十五章》:“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还有一个义项是通“糨”。
从义项来看,“qiǎng”这个读音可以排除。
“qiáng”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①弓有力;②壮健,强盛;③坚硬;④有馀,略多;⑤故意,特意;⑥甚,多。
从这六个义项来看,义项③“坚硬”与《强项令》中“强,硬”的解释比较接近。
《古代汉语词典》对义项③“坚硬”释义时举例:卫铄《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已上,强如石者为之。
《齐民要术·种谷》引《汜胜之书》:三月榆英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从以上两个释例来看,“坚硬”与“硬”等同。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运用:1. 对于外来压迫,我们要坚决抵抗。 2. 厚实的皮毛能够帮助动物们抵抗严寒。
⑤绝口不提:因躲避而不说。造句:她只顾和我闲聊,却绝口不提失约的事。⑥怒发冲冠:指愤慨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慨。造句:听到这种荒唐的事,连脾气最好的老李也气得怒发冲冠。⑦郑重:盛大庄重。造句:大会在北京郑重召开。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⑥,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qiǎng)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句解: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nuò)划(huà)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郑重⑦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段解】写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心,用计取回和氏璧,并要求举行郑重的典礼。8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取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思考:阅读第6自然段,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否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强顶令中“强”的读音商榷
《强项令》中“强”的读音商榷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巴渔中学朱卫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第26课《强项令》中“强”字,是读“强”(qiáng)还是读“强”(jiàng)。
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读《强(jiàng)项令》。
事后与附近兄弟学校教师交流,同样认为读“强”(jiàng)。
笔者经过反复推敲,觉得还是应读《强(qiáng)项令》更为准确。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查证,“强”是一个多音字,一共有三种读音。
一、第562页中“强”(jiàng),强硬不屈;固执。
二、第917页“强”(qiáng),有六种注释;①力量大(跟“弱”相对)。
②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
③使用强力;强迫。
④优越;好(多用于比较)。
⑤接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
⑥(Qiáng)姓。
三、第919页“强”(qiǎng),勉强。
在以上的三种读音中,究竟读哪一种音,还得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这样的: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兴中,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公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赦:“强项令出!”在这里,为何读“强”(qiáng),结合语言分析,“强(qiáng)项令出”中“强”解释为“硬”,“项”乃“勃子”,意思是说:“硬勃子县令出去!”正是由于勃子太硬,力量大,才致使小黄门持之,强使顿之(即使用强力、强迫)都未能便宣低头,与注音“强”(qiáng)的注解“③使用强力,强迫”是吻合的。
如果读为“强(jiàng)项令出!”“强”(jiàng)指强硬不屈;固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项令》中“强”的读音辨析
广东省南雄市黄坑中学张小平
《强项令》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对“强项令”的注释为:“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强,硬。
项,脖子。
”据此,“强项”就应该理解为“硬脖子”。
课文并没有给“强”注音,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读成“qi áng”有的老师就读成“jiàng”,就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竟然都各行其事。
从教辅资料来看,有的也像课文一样,没有注音(也许我们应该理解为读常读音),如《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七年级(下)》(中国青年出版社);有的则直接注音为“jiàng”,如原建平主编的《文言文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至于为什么这样读,则没有更详细的解释。
上网搜索的结果也是分为两派,有的支持读qiáng,有的支持读jiàng,但都没有权威的解释,以推测成分居多。
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强”有三种读音:即qiáng,qiǎng,jiàng. “qiǎng”的义项有两种:一为竭力,勉力。
如《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也引申为“勉强,强迫”。
如《老子·十五章》:“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还有一个义项就是通“糨”。
从义项来看,“qiǎng”这个读音可以排除。
“qiáng”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①弓有力;
②壮健,强盛;③坚硬;④有馀,略多;⑤故意,特意;⑥
甚,多。
从这六个义项来看,义项“③坚硬”与《强项令》中“强,硬”的解释比较接近。
我们再看看义项“③坚硬”释义时的举例:
卫铄《笔阵图》: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已上,强如石者为之。
《齐民要术·种谷》引《汜胜之书》:三月榆英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从以上两个释例来看,“坚硬”与“硬”等同。
“强项”译为“硬脖子”或“坚硬的脖子”都说得通。
强jiàng,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个义项“僵硬”。
有一个引申义为“倔强,不随和”。
举例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
”《新华字典》上对“强jiàng”的解释:强硬不屈;固执己见,不服劝导。
虽然这种解释与课文塑造的董宣形象很相符,但是“强jiàng项”解释为“僵硬的脖子”“倔强,不随和的脖子”“强硬不屈的脖子”显然都会显得牵强和别扭。
依照史书行文简约原则,会把“强硬不屈的县令”“倔强的县令”这种意思写成“强令”而不会画蛇添足写成“强项令”。
《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很多有关“强”字的词条,却很可惜,没有把“强项”收录进去。
但《中华古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编辑出版)收录了这一词条:强项qiángxiàng:性格刚强,不肯低头屈服。
并举有一例:
《后汉书·杨震传》:卿强项,真杨震子孙。
依照这一解释,把“强项令”理解为“性格刚强,不肯屈服的县令”与课文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称赞以及和课文塑造的董宣形象完全吻合。
另,笔者手上有一本《实用速查多音字词典》(1995年长春出版社)也收录了“强项”这一词条:【强项】qiángxiàng<书>不肯低头,形容刚强正直,不肯屈服。
所以,无论《强项令》的“强”字当作“硬”来解释,还是把“强项”当作一个词来看待,它都应该读作“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