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教育在生活教育中渗透
幼儿园生活中科学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生活中科学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生活中科学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启蒙性: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生活化: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综合性: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让幼儿获得全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4. 探究性:幼儿园科学教育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发现,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和环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5. 游戏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6. 个体差异性:幼儿在科学认知、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总之,幼儿园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为本,注重启蒙性、生活化、综合性、探究性、游戏性和个体差异性,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案:如何开展生活中的科学实践教学?

幼儿园科学教案:如何开展生活中的科学实践教学?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科学的元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幼儿园是孩子们科学探索的第一步,也是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该充分依托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习惯,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从科学中发现生活。
本文将从实践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开展生活中的科学实践教学。
1. 建立幼儿园科学实践教学的基础幼儿园科学实践教学的基础是要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科学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科学教育需要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开展。
2. 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科学幼儿园生活充满了各种科学元素,如水、气体、声音、物体等等。
通过利用幼儿园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去发现这些科学元素,会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例如,幼儿时期,很多孩子都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
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水的探究和实验,可以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增强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让幼儿成为科学实践的“小小创造家”在生活中,孩子们时刻都在探究和创造。
幼儿园的科学实践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这种特点,让孩子们变成小小的创造家。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例如通过自己的“小制作”来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这些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幼儿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且既寓教于乐,也不会给幼儿带来太大的压力。
4. 激发幼儿园教师的科学实践能力幼儿园教师的科学实践能力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教育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教师不仅要理解科学教育,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实践教学。
幼儿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加强自身的科学实践能力,热衷于学习和钻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
科学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发现,是将事物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问。
幼儿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教育

幼儿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教育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至关重要。
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当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巧妙地渗透健康教育,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饮食方面是渗透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的饮食安排应当科学合理,注重营养均衡。
教师可以在进餐时间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让他们了解蔬菜、水果、肉类、谷物等对身体的作用。
例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蔬菜宝宝和水果宝宝如何帮助小朋友们长得高高壮壮,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关键。
教师要教导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食物,并且能够正确使用餐具。
在用餐过程中,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进食,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其次,睡眠也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教师可以在睡前给幼儿讲一些温馨、轻松的小故事,帮助他们放松心情,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同时,教导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和睡眠习惯,如睡前要洗漱、换上舒适的睡衣等。
让幼儿明白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和大脑发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按时睡觉、睡足觉的好习惯。
在运动方面,幼儿园应当每天安排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有趣的体育游戏,如跳绳、踢毽子、追逐游戏等,让幼儿在玩耍中锻炼体能和协调能力。
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告诉他们如何避免受伤。
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运动的强度和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再者,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并且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
还要教导幼儿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
此外,定期组织幼儿整理自己的衣物和玩具,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整洁意识。
通过这些日常的训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传播。
一日生活中如何渗透幼儿科学教育

一日生活中如何渗透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是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要想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科学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发现。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内外的环境资源,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并鼓励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例如,通过观察花朵、树木、小动物等,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等,并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好奇心。
其次,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可以设置一些科学实验室或实践活动室,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探索。
例如,可以进行简单的水的实验,让幼儿亲自观察与感受水的性质和变化。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场景和故事,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比如,在散步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朵,通过云朵的形状和运动,让幼儿了解云的产生原因和类别。
在讲故事时,教师可以选择与科学相关的故事,如《小猴子捉鳄鱼》等,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描述,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点和行为。
最后,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手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反馈,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幼儿园做科普讲座,通过专业性的介绍和展示,让幼儿对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要想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科学教育,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灵活运用观察、实践、故事、引导等手段,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浅议让科学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教育

浅议让科学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教育中,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于幼儿园教育者来说,如何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通过浅议的方式,探讨让科学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教育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积极创造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创造适当的情境,引入科学相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
比如在水中加入食盐之后,食盐会溶解在水中,这时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究,从而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
在幼儿园教育中,还可以通过实验、游戏、故事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注重科学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教育者可以注重科学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在日常的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风筝、小船等,让他们在玩耍中懂得科学原理。
在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幼儿参与一些实际的科学活动,如种植小花小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中体会到科学的奥妙。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体验到科学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于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引导幼儿进行“为什么”思考。
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为什么”思考,让他们从小就开始锻炼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对于一些现象进行思考,比如为什么天会黑,为什么水会溶解食盐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思考和探究科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利用故事、实物等丰富多样的资源,引导幼儿进行“为什么”思考,让他们从小就开始培养科学思维,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研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研究摘要:经过不断的实践之后,一些教育理论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教育的实践者和改革者。
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并且提出了平民教育、师范教育和乡村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努力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在陶行知众多的教育理念当中,生活教育理念占有重要的位置。
而本文的出发点即是对该理念的重要实践。
从“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同时结合现阶段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对该理论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即教育”;实践措施前言:依据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应该重视生活的作用,尽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同时能够促进其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一些教师对“生活即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施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应用现状“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观点,对其解释就是教育和生活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生活时刻发生变化,同时生活中时刻体现教育。
现代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该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教育活动的方式能够实现对幼儿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知识,因为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和教学中的科学实践相结合已经被许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不一定能够很好的指导实践,因为从现阶段的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生活即教育”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举例而言,一些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而不能结合理论知识设计可操作性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因为幼儿的自主性较差,多数的幼儿都是依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阐述生活中科学教育的特点

阐述生活中科学教育的特点科学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使人们能够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提高科学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强调实践性: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和体验科学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关注问题意识: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思考和实证研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探究性学习:生活中的科学教育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发现规律和解释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 融入社会实践: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强调将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5. 培养创新思维: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创新性的科学实验和项目,学生能够培养观察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6. 强调跨学科学习:生活中的科学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科交叉思维。
7. 培养科学道德: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时,需要遵守科学伦理和科学方法,如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等,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具有实践性、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和科学道德等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如何将科学教育与生活相联系

如何将科学教育与生活相联系摘要:科学思维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现象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
教师应当利用好学科特性与学生的个性,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目光由课堂转移到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习惯。
如此,学生的科学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引言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科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陌生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进一步优化学科教学效果。
这种教育理念对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指导而言明显有很大帮助体现了科学课程“源于科学生活,又回归于科学生活”的特点,基于目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中的不足,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逐步深化研究。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价值1.1有助于保持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但在教学中,科学教师却将教学活动限制在了课堂之中,只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缺少实践。
若长时间实施这样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被消磨。
而将科学教育生活化,便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良好体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内容相联系,在课堂上构建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在生活中探索并实践科学知识。
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既能够保持师生的教与学兴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1.2有助于提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思维尚在发展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并不强,且主要是直观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拥有实践经验或者认知经验的内容能够更加轻易地吸收理解,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接受困难。
而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认知能力的教学内容。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联系,降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
生活中的科学——幼中班科学教案带孩子认识身边的科学知识!

生活中的科学——幼中班科学教案带孩子认识身边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领域。
虽然幼儿阶段的孩子可能对此还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在幼儿教育中,引导孩子认识身边的科学知识,可以在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素养。
那么,本文将带您探索幼中班科学教案带孩子认识身边的科学知识的方法。
一、科学的意义作为启蒙老师,我们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科学的意义。
科学是一门研究世界、利用知识改善生活的重要学科。
幼儿阶段的孩子未必能理解什么是科学,我们可以通过幼儿教具和互动游戏,引导孩子认识科学,了解它的意义所在,让孩子明白科学是他们平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
二、身边的科学知识在幼儿教学中,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是带孩子认识科学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科学问题,例如:洗脸时的水滴,风筝在飞行时所遇到的风力,冰块消失的原因等。
孩子们往往会对这些问题很好奇,这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讲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孩子认识身边的科学知识。
三、适龄的教具启蒙软件可以配合适龄的教具一起使用,让孩子轻松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
例如:用棉花、石头、砖块等模拟可吸音和不可吸音的材料的声音反应,让孩子感性理解声音在不同材质的反应;使用发光石英砂和荧光粉进行荧光实验,引导孩子探究光的现象。
这些教具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能够帮助孩子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四、互动游戏互动游戏是幼儿教学中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互动游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通过玩“大泡泡小气球”游戏,让孩子们认识气压的影响;通过玩“做果冻”游戏,让孩子们学习变态反应中的化学反应。
这些互动游戏不仅能够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制作模型、绘制图表、观察实验现象等。
这些操作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感性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将科学体验活动与生活教育相结合

将科学体验活动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关键词】科学体验生活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立足点正从单一地向高一级学校输送科技后备人才转向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转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科学体验活动是青少年认识科学、参与科学活动的起步。
他们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学到有关的生活道理和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下面是在本校的校本活动中,笔者将化学科学体验活动与生活教育结合起来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趣味导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激发求知兴趣在科学体验活动中,不是所有的参与者都已具备学科的经验知识,我们首先要创设奇妙、新颖、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继而引发他们思考问题与动手验证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比比谁的Vc多”活动导入中,先投影各种美味的食物与合理的膳食比例,让学生了解人体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素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再通过问题抢答,让学生了解六大类营养素都有哪些用途;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向学生常识性地介绍淀粉的性质,投影“主要维生素的分类、功能及来源”表,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及课堂讨论做准备。
又如,在“魔幻水彩画”活动导入中,先演示向一张用“隐形墨水”(淀粉溶液)写的信纸喷洒碘酒,纸上显现特殊的蓝色字迹,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混合后发生反应会有颜色变化;接着教师提出:大家能不能仿照这种做法画出一幅魔幻水彩画呢?新奇的实验现象激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由此他们逐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学会生活、过好生活,就得努力学好化学。
二、开展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学会科学思维当学生看到老师往无色的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呈现出特殊的蓝色,再加入少量Vc溶液后,蓝色溶液又褪色了,即产生动手做实验的愿望。
教师提出:1.橙汁和橙味汽水中都含有Vc,能不能利用刚才的实验来比较哪种饮料的Vc含量高?让学生制订实验方案,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注意自己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幼儿教育中科学知识渗透的途径与时机

幼儿教育中科学知识渗透的途径与时机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而科学知识的渗透在幼儿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知识不仅仅涉及到对自然、物质、生命等方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科学知识渗透成为了教师和家长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科学知识渗透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图书教育,实践活动等等。
这些途径都可以让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途径和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科学知识渗透的重要途径。
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点滴来向他们介绍科学知识。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们看大自然中的景观,教他们认识一些植物、动物等,并让他们观察和思考一些自然现象。
当孩子们在家里看到水烧开的时候,可以向他们解释水的沸腾温度和蒸发的原理,从而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
图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科学知识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科普类的图书来培养他们的科学知识。
这些科普类的图书既可以满足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又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习到一些科学知识。
通过图书,孩子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除了途径之外,时机也是影响科学知识渗透的重要因素。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知识渗透的时机应该是在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候。
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在这个时期,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来向他们渗透科学知识,让他们在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知识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知识的渗透,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针对不同的途径和时机,积极地向幼儿渗透科学知识,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科学教育

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作者:钱嘉煦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新课改的指导文件中指出,对于幼儿科学教育而言,其教学应该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的实际情况开展,指导幼儿学会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出现的情境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使得幼儿能够自身实际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自身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写作。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学;科学教育一、前言在中国长久的教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因其观点对学生教育而言符合度极高,因此一直被人们所沿用,并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为现代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幼儿科学教学自身而言,其教学目的的根本在于促进幼儿对自己周围所处世界的认知,并通过实践行为,更好的认知世界、发展自身。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及现阶段幼儿科学教学的现状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其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一直秉持着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学态度,进而创造出来其自身的教学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
这种理论从广义上而言一共包括了三个方面,首先是“生活即教育”、其次是“社会即学校”、最后是“教学做合一”。
其推崇在教育中充分使学生发挥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幼儿科学教学而言,要让幼儿自己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使得学习与生活相融合,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点,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对于目前幼儿科学教学而言,首先由于教师过分追求课本知识的讲述,因此使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学显得空洞没有落脚点。
其次由于幼儿自身思维能力和实践行为能力的发展不完善,因此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幼儿在科学学习中实践的行为,从而使得幼儿很难自己亲自动手去实践,从而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不足,进而导致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也就更加的不充分。
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科学教育

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作者:郭夕利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7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05-02"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认为应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中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来学习科学,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探究的欲望,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1.科学活动内容生活化1.1 充分利用生活环境。
教师选择与幼儿生活关系密切的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科学教育内容,比如"1"和"许多"、对应关系、分与合等,教师可以将幼儿担任值日生的具体活动引入到"分"与"合"的教学中,能使枯燥的分与合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科学教育情境与幼儿生活情境密切联系,这样所写的知识就有利于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使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价值。
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环境中潜在的、有教育价值的因素,使之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服务。
1.2 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为了实现幼儿生活活动的科学化,教师应增强随机意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积累许多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受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制约,不少科学教育活动有赖于教师在室内创设相适宜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
比如《按图形分类》的科学教育活动,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上优势的特点,可将图形设计成图形娃娃,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住房子"生活情境,巧妙地将房子设计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让幼儿帮助图形娃娃找到相应的家。
将科学知识有机的融入到幼儿创设的生活情境之中,更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与热情,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
2.科学活动材料生活化2.1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科学教育材料。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点滴

一
物 或 现 象 。如 植 物 需 要 喝水 , 那 么 它 的 嘴 巴长 在 哪 里 ?用 塑 料 梳 子 梳 头 发 时 , 头 发 会飘起来 , 这是为什么?在幼儿 自发 的观 察 中, 明显地表现 出他们的求知欲望 和广 泛 的兴趣 , 这时我们需要进行正确 的引导 和扶持 。如 当幼儿对植物 生长有兴趣时 , 我 就找来两 个玻璃 瓶 , 一个放 满水 , 一 个 不放水 , 把两颗芹菜分别放在两个玻 璃瓶 里, 叶子放在瓶外 。过几天我带 幼儿 去观 察, 他们发现没有水的瓶里 的那颗芹 菜已 经 干枯 了,而另一颗芹菜 的叶子长大 了 , 可瓶子里的水却少了一些 。 这时幼儿都争 先恐后地告诉我芹菜 的嘴 巴长在根里 , 我 抓住这个时机 , 引 导 幼 儿 思 考 还 有 什 么 植 物也是通过根来喝水的? 幼 儿 的思 维 活 跃 了, 有的说小草 , 有的说 白菜 , 还有 的说牵 牛花等等 。随着 幼儿思维的活跃 , 他们不 仅体验 到了发现的乐趣 , 对科学 的探 索兴 趣也随之浓厚 。 同时在 一 日活 动 中可 增 加 幼 儿 自由活 动 的时间, 多开展各种 自选活动。 幼儿在 自 选活动中根据 自己的兴趣 、能力选择 自己 喜 欢 的 活动 , 自己去 发 现 , 去 制 作 。幼 儿找 谁结伴 , 玩什么 , 怎样 玩 , 都 由幼 儿 自 己决 定, 幼儿 既 可 以 在树 下 一 起捡 落 叶 , 在 草丛 中寻找昆虫,也可以一起谈各 自感兴趣 的 事。 这 不仅 提 高 了幼 儿 的 主动 胜 , 也 为 幼儿
复地操 作 、 探索, 每个幼 儿都积极 地投 入
到 这 一 活 动 中。当 孩子 们 倾 听 着 玩 具 发 出 的各种奇妙 的声音时 , 他们感受到 了成功 的喜悦 , 探索的欲望也得到 了激发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我 们 也 经 常 会 遇 到 类 似 的 问 题, 如 电灯不 亮 了, 瓶盖 打不 开 了……我 们可 以抓住这些幼儿碰 到的实际问题 , 引 提供 了自由探索 、 自我成长的机会 。 导他们运用 已有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 三、 科 学教 育情 境 的 自然 化 二、 科 学教 育形 式 的 日常 化 幼 儿 园 的 科 学 活 动 应 还 原 于 生 活 本 幼儿 的一 日生活 丰富多彩 , 处处 都隐 色 , 创设 出生活 的 、 又是蕴 涵科学 的探索 藏着知识和道理 。 他们 对周 围世界的好奇 环境 ,让幼儿在 与环境 的互 动 中感 受科 和探索 随时随地 都会 发生 , 因此 幼儿科学 学 、 发现科学 、 探索科学 。 在幼儿进行科学 教 育应贯 穿于幼 儿一 日生活 的各个 环节 活 动 时 , 我 们 要 尽 量 避 免 过 多 地 限 制 和干 之中, 重视 随机教 育。《 纲要 》 中还 指 出 : 预, 应 给幼儿发 现问题 、 解决 问题的机会 , “ 教 师 要 善 于 发 现 幼 儿 感 兴趣 的事 物 、 游 必 要 时 可 进 行 适 度 的 引 导 。 启发幼儿作进 戏 和偶 发事 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 把握 步探 索。当孩子将停下 了的玩具火车又 时机 , 积极 引导。” 在 日常生活、 游戏 、 散步 推起来 ,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 的时候 ; 当 时, 幼儿常常会专心致志地 去观察某一事 孩子 专心地看 着被 风吹得摇 摇摆 摆 的花
让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中

让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中【摘要】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
【关键词】科学活动生活化《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
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
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能关注幼儿身边的事,切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幼儿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也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
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时,我们先带着幼儿到马路上观察,在观察中幼儿随意交谈,既让老师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又适时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如乘车或看到停放在一边的车子,再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感知。
为了让幼儿了解红绿灯、斑马线的作用,我们就带着幼儿到实地走一走,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如果我们将孩子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开阔,他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将理解的更深刻。
用“生活教育”思想溢彩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用“生活教育”思想溢彩幼儿科学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在陶老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教育就该源于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使幼儿科学教育正从传统的学科教育向现代的科学探究教育转变。
《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生活既是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的问题,又是幼儿解决科学活动的途径。
一、自然角——科学教育生活化的自然天地自然角是幼儿园中非常靓丽的一景,鲜活的生命,缤纷的色彩,是每天最能吸引孩子的一个小天地。
它能够真实地再现和反映自然环境中的事物,既能美化教室的环境,又能增强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们来园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亲自动手料理自然角里的动植物。
他们为种植角的小花小苗浇水、除草,知道了大蒜头种植方向与发芽时间的关系;观察含羞草的叶子神奇的变化;比较每人种植的蚕豆生长情况;发现植物的叶子有向阳光方向倾斜的特点;了解有些植物可以水生,也可以在泥土中生长……孩子们每天都在交流观察到的变化,并做好观察记录。
二、户外活动——科学教育生活化的随机智慧对幼儿来说,每天三小时的户外活动是他们最能自由地敞开内心与教师畅谈的快乐时光,同时在做做玩玩中能够有效地开发智力。
如果教师注意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科学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教育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好像只和实验室、白大褂、复杂的公式有关系。
但实际上啊,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声无息地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就拿我家那回换灯泡来说吧。
我家的老灯泡突然不亮了,我爸就打算换一个。
我呢,就在旁边看着。
以前我总觉得换灯泡就是把旧的拧下来,新的拧上去这么简单。
可是那天我爸却像个小科学家似的,给我上了一课。
他先把电闸给拉了,嘴里还嘟囔着:“这电可危险着呢,得先断电,这是基本的安全常识,就跟科学里的那些安全规则一样重要。
”然后他拿出新灯泡,开始跟我讲这灯泡的瓦数啊,说不同的房间根据大小和用途,要选择合适瓦数的灯泡。
要是瓦数太大,又费电又可能会太亮刺眼;瓦数太小呢,又不够亮堂。
我就好奇地问:“爸,你咋知道这些的呀?”他就得意地说:“这都是以前在学校学的一些科学知识,再加上生活里慢慢积累的经验嘛。
”接着他开始安装灯泡,小心翼翼地把灯泡对准灯座,慢慢地拧进去。
他边拧还边说:“这灯泡的接口和灯座得拧紧喽,要是接触不良,电路就不通,灯泡就不亮,这就涉及到物理里的电学知识了。
”等他把灯泡拧好后,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周围有没有什么东西可能会碰到灯泡或者电线。
他说:“这要是有东西碰到,时间长了可能会磨损电线的外皮,那可就容易漏电啦,这也是很危险的。
”然后他才去把电闸合上,“啪”的一声,灯泡亮了。
我就觉得特别神奇,原来这么一个小小的换灯泡的事儿,居然有这么多的科学知识在里面。
从这事儿我就明白了,科学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那可真是无处不在。
就像做菜的时候,知道不同食材的营养成分,根据家人的健康状况搭配菜品,这也是科学知识的运用;再比如说,洗衣服的时候,知道不同材质的衣服要用不同的洗涤方式,这也是科学教育在生活里的体现。
科学教育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就像我家换灯泡这件小事,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科学知识一直在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便捷、舒适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科学教育在生活教育中的渗透
摘要:科学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将幼儿的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融科学教育于生活教育之中,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渗透;生活;自然;社会;指导策略
科学教育在学前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肩负着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科学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的重任过程;是顺应幼儿创造性思维,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的过程;是为幼儿提供探索材料,创造认知条件的过程。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我们知道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身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引导,就能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索、求知、获得科学经验。
那么如何融科学教育于生活教育之中呢?
一、引导幼儿从“身边科学”开始学习
幼儿科学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搜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资源,使科学教育内容更具生活化。
1、科学活动选材要从幼儿实际出发,适合年龄特点。
科学教育的选材来源于生活,也应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不应“按本教学”,过分依赖教材而忽视幼儿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开展科
学活动“我的肚子会走路”时,教材中提到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动物的行走的秘密。
但在城市里能收集到得能用肚子爬行的动物种类不多,跟幼儿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幼儿在今后生活中扩展相关经验。
于是,我就修改了活动方案从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材料资源入手,引导幼儿收集螺蛳、田螺、河蚌、蜗牛等。
由于这些材料取自生活之中,简便易寻,因此我和孩子们很快就收集到了足够的材料。
2、抓住生活中的每个教育契机
生活中孩子们总是在不停的探索实践,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教育契机出现,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一契机,将科学教育渗透其中。
如:在“元宵节”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跟种各样的灯笼来园,不少灯笼是用电池的,刚拿来时还有光亮,时间长了灯笼就不亮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设计让幼儿自己选电池、装电池使“灯”亮起来的活动,让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学会装电池,了解电池的正负极,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就会学以致用,他们在家里会给电子钟、手电筒、电动玩具也装上电池。
我们注重通过幼儿的生活实践,让幼儿调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合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资源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一日生活它主要包括:盥洗、进餐、睡眠等,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其渗透作用和综合作用包含了多领域
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尤其是科学教育。
例如:进餐时间的挑食问题。
进餐活动包括一餐两点。
在幼儿的进餐时,我们常会发现许多问题,从中也能找到科学教育点。
幼儿常会针对当天的水果进行讨论哪个爱吃,哪个不爱吃。
教师如果以命令的语气让幼儿吃,效果肯定不会好。
既然幼儿喜欢讨论,那么教师从水果的颜色、味道、形状去引导幼儿喜欢各种水果,对水果发生兴趣,他们就会爱吃了。
二、科学教育活动形式随机化、生活化
1、科学教育形式要具有随机性
幼儿科学教育应具有随机性,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
教师要及时抓住抛来的每一个求知绣球,并热情地给他们一把金钥匙,让他们自己打开知识的大门。
如小朋友要喝碳酸饮料时,拉环打开时的声音;小池塘的水不停在冒泡泡等等。
我们应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
2、科学教育形式生活化
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创设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
例如:科学活动《美丽的雪花》孩子们学习用手撕小纸片制作雪花。
如果不经调整进行活动,幼儿肯定会撒雪花时很快兴奋,过后很快失去兴趣。
于是,首先,我在活动一开始引导孩子回忆孩子吃冷饮的生活经验,撕好雪花后,又设计了撒雪花这一高潮,最后
帮助小雪花回家的情境,“小雪花玩累了要融化了,怎么办?”“为什么会融化?”把这些问题抛给了孩子,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这样的活动幼儿积极性高、探索机会多,能将幼儿得到的科学知识扩展到生活中去,并能拓展生活经验,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科学教育情境的自然化、社会化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但也有一部分时间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度过的,这部分生活包括幼儿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
五彩斑斓的世界对幼儿有着不可阻挡的吸引力,同样也隐藏着了很多的科学教育因素。
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往往对家庭中的一些家用电器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比如电脑、电视遥控等,有的幼儿还会简单的操作。
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回家观察、思考,如:洗衣机煲是怎样洗衣服的?吸尘器为什么能吸走灰尘?cd机的各个键有什么本领?电脑鼠标灯泡的秘密等。
并且引导幼儿在家长陪同下,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家用电器,不但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索欲望。
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更多的科学教育资源:马路、车辆、桥梁、公园、工厂、博物馆、邮电局……几乎人们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每个方面都是幼儿可以获取科学经验的。
大自然更是科学教育丰富的天然宝藏:小鸟、蝴蝶、花朵、树木……孩子们愿意亲近大自然并在其中探索奥妙。
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使之成为幼儿在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探索的引导者。
通过休闲、旅游、观光……一系
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与外部世界的不断接触中变得聪明、好问、好想、好动、好探索,而这些也正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最终目标。
四、科学活动需要教师科学指导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具备科学指导策略:
1.结合幼儿自身的体验和特点,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2.创新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探索。
3、精心设问,引导幼儿深入探索。
4、多元、动态的评价。
在科学教育中要避免把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的获得作为单一的目标,同时应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探索能力纳入其中。
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探究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和不断尝试的精神;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应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倾向于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教育价值。
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提供充实丰富的材料,教师应运用教育智慧,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无论是指向性的集中思维问题,还是开放性的启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都象温暖的春风、清新的春雨,催发着幼儿科学活动探索与创造的萌芽,促发着每一个孩子愉快地走进科学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