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讲解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1. 引言说起多普勒效应,大家可能觉得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象一下,你在路边悠闲地等车,突然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过,哔哔的警报声从远到近,接着又从近到远,听起来像是在和你打招呼似的。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这次实验,我们就是要深入探讨这个现象,看看它背后的奥秘。
2.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2.1 基本概念多普勒效应,其实就是当声音源或观察者相对运动时,听到的声音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物体朝你移动,你会听到比它实际发出的音调更高的声音;反之,如果它远离你,声音就会变低。
就像我们听到的那辆救护车,刚开始的时候它的声音尖锐得像是要冲破天空,离开时却变得温柔得多,像是在对我们说“再见”。
2.2 生活中的例子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多普勒效应的影子。
比如,当你在运动的时候,听到路边有人喊你的名字,声调总是高低起伏。
再想想过马路的时候,汽车急速驶来,那个轰鸣声让你不得不一闪而过,转身后再听到的声音则像是懒洋洋地说“我已经走远了”。
这些体验其实都在说明着多普勒效应的奇妙。
3. 实验过程3.1 准备工作这次实验我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设备,包括音频发生器、麦克风、扬声器和测量工具。
首先,我们设定一个音频频率,比如说440赫兹,这是一个标准的A音,听起来可亲切了。
接着,我们就要开始进行不同速度的实验,看看音频的变化。
3.2 实验步骤我们让扬声器固定在一个地方,然后把它调到一定的音频频率。
之后,一个同学(我们叫他“小明”吧)开始以不同的速度朝扬声器走近,或者远离。
每当他经过扬声器时,我们用麦克风记录下他听到的音频频率。
实验进行得相当顺利,小明从“飞奔”到“慢走”,记录下的数据一目了然。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开始分析频率变化的规律,嘴上不敢说“哇,原来真有这么神奇”,但心里早就惊叹不已了。
4. 数据分析4.1 结果展示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得到了多个数据点,像是小明快速接近扬声器时,频率明显升高,而他远离时,频率又骤降。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引言多普勒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描述了当光线或声音经过运动的物体时,其频率和波长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多种实验方法验证多普勒效应,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实验一: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实验目的:验证声音在运动源和观察者之间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
实验步骤:1. 准备一辆发出固定频率声音的小车和一个固定的听音器。
2. 将小车以一定速度向听音器移动,并记录每次移动的距离。
3. 同时记录听音器接收到的声音频率。
4.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当小车以不同速度向听音器移动时,听音器接收到的声音频率会发生变化。
当小车接近听音器时,声音频率增高;当小车远离听音器时,声音频率降低。
实验分析: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来解释。
当小车向听音器移动时,声音波长相对于听音器缩短,导致声音频率增高。
相反,当小车远离听音器时,声音波长相对于听音器延长,导致声音频率降低。
实验二:光的多普勒效应实验目的:验证光在运动源和观察者之间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束激光和一个运动的反射镜。
2. 将激光照射到反射镜上,并记录反射光的频率。
3. 以一定速度移动反射镜,并记录每次移动的距离。
4. 同时记录反射光的频率变化。
5.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当反射镜以不同速度运动时,反射光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当反射镜接近观察者时,光频率增高;当反射镜远离观察者时,光频率降低。
实验分析:这种现象同样可以通过多普勒效应来解释。
当反射镜向观察者移动时,光波长相对于观察者缩短,导致光频率增高。
相反,当反射镜远离观察者时,光波长相对于观察者延长,导致光频率降低。
实验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多普勒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Doppler Radar(多普勒雷达):多普勒效应被广泛用于气象预报和交通监测中。
多普勒效应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多普勒效应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和现象;2. 掌握多普勒效应的实验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存在;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波源向接收器移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升高;当波源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降低。
实验仪器:1. 发射器:频率为f的连续波发生器;2. 接收器:频率计;3. 跟踪器:用于控制波源与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4. 移动平台:用于承载波源和接收器;5. 测量工具:尺子、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 将发射器和接收器放置在移动平台上,确保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2. 设置发射器的频率为f,打开发射器;3. 通过跟踪器控制波源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分别进行以下实验:a. 波源向接收器移动,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1;b. 波源远离接收器,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2;c. 接收器向波源移动,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3;d. 接收器远离波源,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4;4. 计算相对速度v,公式为v = (f1 - f) / f L;5. 计算相对速度v,公式为v = (f2 - f) / f L;6. 计算相对速度v,公式为v = (f3 - f) / f L;7. 计算相对速度v,公式为v = (f4 - f) / f L;8.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1. 波源向接收器移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1高于原始频率f;2. 波源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2低于原始频率f;3. 接收器向波源移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3高于原始频率f;4. 接收器远离波源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4低于原始频率f;5. 计算得到的相对速度v分别为v1、v2、v3、v4,符合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即当波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光源和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光的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速度下的多普勒效应来验证这一现象,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实验仪器与原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包括平行光管、声源、频率计、速度计等。
声源发出的声波通过平行光管发射出去,频率计用于测量声波的频率,速度计用于测量平行光管的运动速度。
当声源静止时,所发出的声波频率为f0。
当声源以速度v向观测者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f1,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可以得出:f1 = f0 * (v + c) / (v + c')其中,f1为观测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f0为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v为声源的运动速度,c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为平行光管的移动速度。
实验步骤(1)调节频率计和速度计,保证其准确度。
(2)测量声源相对于观测者的运动速度v。
(3)让观测者在不同速度下测量接收到的声波频率。
(4)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不同速度下,我们分别记录了声波的频率和声源的运动速度,并计算出了实验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声源向观测者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增加,而当声源远离观测者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减小,这符合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2)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声波频率与声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公式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并成功测量了不同速度下声波的频率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多普勒效应在声波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本次多普勒效应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多普勒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掌握其应用领域。
2. 通过实验验证多普勒效应,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3. 掌握多普勒效应的测量方法,学会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速度测量。
4. 了解多普勒效应在医学、交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当波源向观察者靠近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变高;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变低。
多普勒效应的公式为:f' = f (v + vo) / (v + vs)其中,f'为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为波源频率,v为波速,vo为观察者速度,vs 为波源速度。
三、实验器材1. 多普勒频移仪2. 发射器3. 接收器4. 电脑5. 超声波发生器6. 超声波接收器四、实验步骤1. 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已知值。
2. 使用超声波发生器产生频率稳定的超声波,并将其输入发射器。
3. 启动多普勒频移仪,将发射器发出的超声波输入接收器,同时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
4. 调整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使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例如让发射器向接收器靠近或远离。
5. 观察并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分析多普勒效应。
6. 重复步骤4和5,分别记录不同速度下的频率变化。
7. 利用多普勒效应公式计算实际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到当发射器向接收器靠近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高;当发射器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这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速度下的实际速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多普勒效应可以用来测量速度,且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3. 分析多普勒效应在医学、交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领域,多普勒效应可以用来测量血流速度;在交通领域,多普勒效应可以用来测量车辆速度;在气象领域,多普勒效应可以用来测量风速。
多普勒效应测声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实验名称:多普勒效应测声速
图1 用李萨如图观察相位变化
位相比较法信号输出
CH2分别接换能器发射端和接收端,示波器的“扫描信号周期”选择“器之间的距离时,示波器在一个周期内将有如下显示:
φ1−φ2=0 π
4π
2
3π
4
π 5π
4
3π
2
7π
4
2π
(两个同斜率直线所对应的换能器间距为一个波长)
图2 信号发生器
3.示波器:用来观察超声波的振幅、相位和频率
图3 示波器
4.实验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使用超声声速测量仪进行测量时注意避免空程差以及发射头S1和接收头S2不能相碰,以免损坏。
图1 线路连接示意图
、把载接受换能器的小车移动到导轨最右端并把试验仪超声波发射强度和接受增益调到最大。
图2 主测试仪面板图
图3 智能运动控制平台。
多普勒效应测声速实验报告(共7篇)
多普勒效应测声速实验报告(共7篇)【引言】多普勒效应是声波传播中较为重要的现象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气象、地质探测、防护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制作测声速设备,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声速,并探讨了声速和温度、同济和介质类型的关系。
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和启示。
【实验原理】在测量声速时,可以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获得,即声波在静止的观测者听到的频率与声波源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可表示为:f’ = f * (1 + v / V)其中f’为观测者听到的频率,f为声波源的频率,v为观测者和声波源之间的相对速度,V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因此,通过测量声波在不同条件下的频率和相对速度,可以求出声速的大小。
【实验设备和方法】1. 实验设备(1)多功能信号源(2)示波器(3)麦克风(4)各种电缆及连接器(5)热水杯2. 实验方法(1)设置多功能信号源为振幅调制模式,调节频率为2kHz,输出一个正弦波信号。
(2)将麦克风稳定地放置在恒温水杯中,使水杯内的水温保持在40℃左右。
(3)将麦克风接到示波器上,将示波器设置为 X-Y 模式。
(4)调整多功能信号源的振幅和频率,使其输出符合要求。
(5)通过调节热水杯的温度,改变介质的密度和声速,记录各个状态下的频率、相对速度等数据。
(6)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声速,并探讨声速和温度、同济和介质类型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 温度℃ | 频率f(Hz) | 相对速度v(m/s)||:--------:|:-----------:|:----------------:|| 30 | 1999.6 | 1.2 || 35 | 1999.8 | 1.4 || 40 | 2000.0 | 1.6 || 45 | 2000.2 | 1.8 || 50 | 2000.4 | 2.0 |根据公式f’ = f * (1 + v / V)和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室温下的声速约为332.88 m/s,温度对声速的影响符合一定的规律:随温度升高,声速也会相应地升高。
多普勒效应 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概念;2.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声源的速度;3.学习利用频率变化原理判断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或接收器相对于空气运动时,其工作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是由于声波在空气中以有限速度传播,如果有物体相对于媒质自身运动,则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对于物体而言会有差异,从而改变了声波的频率。
例如,当一个声源自身静止时,其工作频率为f0,但是当其向接收器方向移动时,由于声波传播速度相对于声源自身而言变快,所以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1会变大;反之,当声源向远离接收器方向移动时,接收到的频率f2会变小。
多普勒效应还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例如利用多普勒雷达来测量飞机的速度和方向。
三、实验器材1.震荡器、扬声器;2.频率计、示波器;3.电源、电缆。
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线路,将示波器接收端接在扬声器上,将震荡器与扬声器固定在相距一定的地方(约1m);2.将震荡器的频率调整为f0,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震荡器的频率相同;3.移动扬声器,使其相对于震荡器和示波器运动,记录频率计显示的频率;4.测量不同距离下的频率,记录数据。
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公式计算出声源运动的速度。
五、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不同距离下频率计显示的频率值,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计算出了在此距离下的速度,并绘制出速度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声源与接收器间的距离越远,测量得到的速度值越接近真实值。
此外,我们还利用多普勒效应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
当声源向接收器方向运动时,我们发现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较大;当声源远离接收器方向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较小。
因此,通过观察频率变化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
图1:声源速度与距离关系曲线六、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多普勒效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利用多普勒雷达可以测量飞机、汽车等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利用多普勒医学成像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的血流情况。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并验证多普勒效应现象。
2、测量声速,并通过多普勒效应计算声源的运动速度。
3、深入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对于声波来说,如果声源向着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升高;如果声源远离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降低。
设声源的频率为 f₀,声速为 v,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为 v₀(靠近声源为正,远离声源为负),声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为 vs(靠近观察者为正,远离观察者为负),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f 为:当声源运动,观察者静止时:f = f₀×(v + v₀) /(v vs)当观察者运动,声源静止时:f = f₀×(v + v₀) / v当声源和观察者都运动时:f = f₀×(v + v₀) /(v vs)三、实验仪器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稳定的音频信号。
2、扬声器:作为声源。
3、麦克风:用于接收声音信号。
4、数据采集卡:将麦克风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
5、计算机:用于控制实验、采集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仪器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扬声器,以提供声源信号。
将麦克风连接到数据采集卡的输入端口。
将数据采集卡插入计算机的 PCI 插槽,并安装驱动程序和相关软件。
2、软件设置打开计算机上的实验控制软件,设置采样频率、通道选择等参数。
选择合适的显示方式,以便观察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
3、测量声速在实验环境中,让扬声器和麦克风保持固定距离。
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已知频率 f₀的正弦波信号,通过扬声器发出声音。
麦克风接收声音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
测量声音信号从扬声器发出到麦克风接收的时间差 t。
根据声速公式 v = d / t(其中 d 为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声速 v。
大学物理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并理解多普勒效应现象。
2、测量声速,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多普勒效应公式。
3、掌握使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对于机械波,如声波,其频率变化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当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为:$f' =\frac{v + v_{o}}{v v_{s}} f$当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为:$f' =\frac{v v_{o}}{v + v_{s}} f$其中,$v$为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_{o}$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运动速度,$v_{s}$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运动速度,$f$为波源发出的频率。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超声发射器作为波源,接收器接收超声信号。
通过测量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来研究多普勒效应。
三、实验仪器1、多普勒效应实验仪,包括超声发射器、接收器、导轨、小车等。
2、数字频率计,用于测量频率。
3、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用于数据采集和处理。
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节将超声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导轨上,并确保它们对准。
打开实验仪和数字频率计的电源,预热一段时间。
调节实验仪上的增益旋钮,使数字频率计上显示的频率稳定且清晰。
2、测量声速让小车静止在导轨上,记录此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_{0}$。
已知超声发射器的频率$f$,根据公式$v = f \lambda$,其中$\lambda$为波长,由于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固定,可通过测量距离计算出波长,从而得到声速$v$。
3、研究多普勒效应让小车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导轨运动,分别测量小车靠近和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f_{1}$和$f_{2}$。
记录小车的运动速度$v_{s}$,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计算理论上接收到的频率,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结论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结论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多普勒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声音和光在移动的时候的“魔法”。
想象一下,当救护车呼啸而过时,声音是高高低低,像是在跟你打招呼。
今天的实验,咱们就是要深度探讨这个现象,让大家听得懂、看得懂,甚至还要乐得起来!2. 实验内容2.1 实验目的首先,我们得明确实验的目的。
咱们想要探究的就是多普勒效应如何影响声音的频率。
简单来说,就是当声源靠近你时,声音变高;而当它远离时,声音又变低,这就像你在和朋友打电话时,他往前走,突然声音变得清晰又尖锐,接着又模糊了,感觉是不是有点儿好玩?2.2 实验步骤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准备了一个音响系统和一个可以移动的发声器。
然后让发声器在固定轨道上来回移动,同时我们用手机录下声音的变化。
过程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在告诉我们多普勒效应的“秘密”。
当发声器往我们这边冲来时,声音就像过山车一样,急速上升;而它一转身,声音就“啪”地掉下来了,仿佛是被什么东西打了一下。
3. 结果分析3.1 数据观察通过录音,我们发现,确实如我们所料,声音的频率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数据记录下来后,我们分析发现,这个变化幅度还真是让人惊讶,大家几乎都笑出声来,感叹声波的“脾气”真是变化多端。
这就好比一首歌曲的节奏,有时快、有时慢,让人忍不住想跟着哼哼。
3.2 实验结论最终,咱们得出的结论是,声源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直接影响声音的频率变化,真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儿了!就像打篮球,球员们的移动决定了篮球飞向的方向和速度一样,声波也在告诉我们,它的旅行同样有着独特的节奏。
换句话说,多普勒效应就像一场无声的音乐会,让我们听见了声波的舞蹈。
4. 总结所以,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还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
每一个音符都在呼唤我们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奥秘,仿佛在说:“嘿,快来跟我一起跳舞吧!”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更多这样的“魔法”,让科学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多普勒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
这一效应在声波、光波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为了验证多普勒效应,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3. 掌握多普勒效应在声波测量中的应用。
4.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1. 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
具体来说,当波源和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高;当波源和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2.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声波作为波源,通过测量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来验证多普勒效应。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接收器固定在一定的位置,改变波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从而观察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四、实验器材1. 声波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声波。
2. 接收器:接收声波,并测量其频率。
3. 移动平台:用于改变波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4.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实验数据。
五、实验步骤1. 将声波发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频率。
2. 将接收器固定在移动平台上,并调整其位置。
3. 逐渐改变波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4.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记录不同距离下的频率变化。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多普勒效应。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当波源与接收器相互靠近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逐渐升高;当波源与接收器相互远离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逐渐降低。
这充分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2.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多普勒效应的存在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b. 实验过程中,波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变化对多普勒效应的影响较大;c.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七、实验结论1. 多普勒效应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声波、光波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多普勒综合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2. 通过实验验证多普勒效应在声波和电磁波中的存在。
3. 探究多普勒效应与波源和接收器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
4.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不仅适用于声波,也适用于电磁波(包括光波)。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 当波源和接收器相向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高于波源频率,称为“蓝移”。
- 当波源和接收器背向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低于波源频率,称为“红移”。
- 相对运动速度越大,频率变化越明显。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多普勒效应实验装置(包括声波发射器、声波接收器、频谱分析仪等)2. 电磁波发射器(如激光器)3. 电磁波接收器(如光电探测器)4. 秒表5.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声波实验:- 将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在实验装置上,确保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 调整声波发射器的频率,使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稳定的声波信号。
- 逐步改变接收器的运动速度,记录不同速度下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值。
- 分析数据,验证多普勒效应在声波中的存在。
2. 电磁波实验:- 将电磁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在实验装置上,确保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 调整电磁波发射器的频率,使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稳定的电磁波信号。
- 逐步改变接收器的运动速度,记录不同速度下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值。
- 分析数据,验证多普勒效应在电磁波中的存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波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接收器运动速度的增加,接收到的声波频率逐渐升高,符合多普勒效应的蓝移现象。
- 通过计算不同速度下的频率变化量,可以得出多普勒效应与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
2. 电磁波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接收器运动速度的增加,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逐渐降低,符合多普勒效应的红移现象。
- 通过计算不同速度下的频率变化量,可以得出多普勒效应与相对运动速度的关系。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现象;2. 掌握多普勒效应的测量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存在;4. 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当波源向接收器移动时,接收到的频率变高;当波源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多普勒效应广泛应用于声波、光波等多种波动现象中。
本实验采用声波多普勒效应,通过测量声波频率的变化来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实验中,声源发出一定频率的声波,接收器接收声波并测量其频率。
当声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将发生改变。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发射器:超声波发生器,频率可调;2. 接收器:超声波接收器;3. 测量仪器:示波器、频率计;4. 支撑架:用于固定发射器和接收器;5. 距离测量工具:卷尺。
四、实验步骤1. 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在支撑架上,确保两者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2. 打开超声波发生器,调节频率为设定值;3. 开启示波器和频率计,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4. 改变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分别向左、向右移动,记录不同位置下的频率;5. 重复步骤4,分别向上、向下移动,记录不同方向下的频率;6. 对比不同位置和方向下的频率变化,分析多普勒效应现象。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记录不同位置和方向下的频率数据;2. 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计算频率变化量;3. 分析频率变化量与相对速度之间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当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改变,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的存在;2. 通过计算频率变化量,发现频率变化量与相对速度成正比,符合多普勒效应公式;3. 分析实验误差,可能来源于声源频率的波动、测量仪器的精度等因素。
七、实验结论1. 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接收器之间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2. 通过实验验证了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并计算出频率变化量与相对速度之间的关系;3. 本实验有助于加深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
多普勒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多普勒效应在声波和光波中的表现。
3. 掌握多普勒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与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声波和光波中都有体现。
当波源远离观测者时,接收到的频率会降低,称为红移;当波源靠近观测者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升高,称为蓝移。
三、实验器材1. 多普勒效应实验装置2. 发射器3. 接收器4. 波源(如扬声器)5. 激光发生器6. 光接收器7. 移动平台8. 示波器9.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搭建实验装置,将发射器、接收器、波源和移动平台连接好。
(2)调整实验装置,确保发射器、接收器和波源之间的距离合适。
2. 实验过程(1)首先进行声波实验,将波源(扬声器)放置在发射器处,接收器放置在接收器处。
启动实验装置,记录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
(2)然后进行光波实验,将激光发生器放置在发射器处,光接收器放置在接收器处。
启动实验装置,记录光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
(3)接下来进行相对运动实验,将波源和接收器分别放置在移动平台上,启动实验装置,分别记录不同相对速度下的接收频率。
3. 数据处理(1)计算声波和光波的频率变化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分析相对运动实验中不同速度下的接收频率,验证多普勒效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波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声波频率变化量为△f1,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声波频率变化量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声波多普勒效应。
2. 光波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波频率变化量为△f2,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光波频率变化量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光波多普勒效应。
3. 相对运动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速度下的接收频率,验证多普勒效应。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相对速度的增加,接收频率逐渐增大,符合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六、实验结论1. 多普勒效应在声波和光波中都有体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phyphox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
phyphox多普勒效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
2、通过 phyphox 软件进行实验,测量声音的多普勒效应。
3、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多普勒效应的相关理论。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对于声波,当声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升高;当声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降低。
设声源的频率为 f0,声源的速度为 vs,声速为 v,观察者的速度为vo。
当声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f 为:f = f0×(v + vo)/(v vs)当声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f 为:f = f0×(v vo)/(v + vs)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手机作为声源和观察者,利用 phyphox 软件测量声音的频率变化。
三、实验器材1、智能手机一部,安装有 phyphox 软件。
2、较为空旷、安静的实验场地。
四、实验步骤1、打开手机上的 phyphox 软件,选择“声学”模块中的“多普勒效应”实验。
2、将手机放在一个固定位置,作为声源,另一个人拿着手机作为观察者,在一定距离外沿着直线缓慢靠近或远离声源。
3、在观察者移动的过程中,软件会实时记录声音的频率变化。
4、分别进行多次靠近和远离的实验,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以下是一组典型的实验数据:|观察者运动方向|速度(m/s)|测量频率(Hz)|理论频率(Hz)|误差||::|::|::|::|::||靠近| 10 | 450 | 4444 | 13% ||靠近| 15 | 465 | 4598 | 11% ||远离| 10 | 380 | 3778 | 06% ||远离| 15 | 360 | 3556 | 12%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误差。
误差=(测量频率理论频率)/理论频率 × 100%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测量频率与理论频率较为接近,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多普勒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验证多普勒效应,观察相对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
3. 探究多普勒效应在特定条件下的应用,如医学诊断、交通监测、航空航天等领域。
二、实验原理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声源或接收器发生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当声源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降低;当声源靠近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升高。
这种现象广泛应用于声学、光学等领域。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ZKY-DPL-3)2. 超声接收器3. 钩码4. 电子天平5. 量筒6. 电磁式测速仪7. 激光测距仪8. 计算机9. 数据采集软件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验证多普勒效应(1)将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好仪器,确保其稳定。
(2)在实验仪上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声源频率、接收器灵敏度等。
(3)将钩码悬挂在实验仪的固定装置上,用电子天平测量钩码的质量。
(4)在实验仪上设置不同速度的相对运动,观察并记录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5)分析数据,验证多普勒效应。
2. 实验二:研究相对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确定相对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
(2)在实验仪上设置不同速度的相对运动,观察并记录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3)分析数据,研究相对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
3. 实验三:多普勒效应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1)使用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模拟医学诊断中的场景。
(2)观察并记录接收到的频率变化,分析其与人体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3)验证多普勒效应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4. 实验四:多普勒效应在交通监测中的应用(1)使用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模拟交通监测中的场景。
(2)观察并记录接收到的频率变化,分析其与车辆速度之间的关系。
(3)验证多普勒效应在交通监测中的应用。
5. 实验五:多普勒效应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1)使用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模拟航空航天中的场景。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2、学会使用多普勒效应实验仪器测量相关物理量。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验证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假设波源的频率为 f₀,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v,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为 u₀(观察者靠近波源时速度为正,远离时为负),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为uₛ(波源靠近观察者时速度为正,远离时为负)。
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f 为:当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时:f = f₀×(v +u₀) / v当波源相对于介质运动,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时:f = f₀×v /(v uₛ)当波源和观察者都相对于介质运动时:f = f₀×(v + u₀) /(vuₛ)三、实验仪器多普勒效应实验仪、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仪器连接与调试将多普勒效应实验仪与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正确连接。
打开实验仪器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参数设置和调试,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2、测量静止状态下的频率让波源和观察者都保持静止,测量此时接收到的频率f₀,并记录。
3、测量观察者运动时的频率让观察者以不同的速度 u₀相对于波源运动(靠近和远离),分别测量接收到的频率 f,并记录。
4、测量波源运动时的频率让波源以不同的速度 uₛ 相对于观察者运动(靠近和远离),分别测量接收到的频率 f,并记录。
5、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数据采集器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
使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频率速度关系曲线。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条件|速度(m/s)|接收频率(Hz)||||||波源静止,观察者静止|0|_____||波源静止,观察者靠近|1|_____||波源静止,观察者靠近|2|_____||波源静止,观察者远离| -1|_____||波源静止,观察者远离| -2|_____||观察者静止,波源靠近|1|_____||观察者静止,波源靠近|2|_____||观察者静止,波源远离| -1|_____||观察者静止,波源远离| -2|_____|根据上述数据,以速度为横坐标,接收频率为纵坐标,绘制频率速度关系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院(系) 专业 班级 姓 名 学号 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实验名称 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的测试与应用教师评语实验目的与要求:1. 加深对多普勒效应的了解2. 测量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及物体的运动速度主要仪器设备:DH-DPL 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综合测试仪,示波器其中, DH-DPL 多普勒效应及声速综合测试仪由实验仪、智能运动控制系统和测试架三个部份组成。
实验原理和内容: 1、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实际的声波传播多处于三维的状态下, 先只考虑其中的一维(x 方向)以简化其处理过程。
设声源在原点,声源振动频率为f ,接收点在x 0,运动和传播都在x 轴向上, 则可以得到声源和接收点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振动位移表达式:⎪⎪⎭⎫⎝⎛-=000cos x c t p p ωω , 其中00x c ω-为距离差引起的相位角的滞后项, 0c 为声速。
然后分多种情况考虑多普勒效应的发生: 1.1 声源运动速度为S V ,介质和接收点不动假设声源在移动时只发出一个脉冲波, 在t 时刻接收器收到该脉冲波, 则可以算出从零时刻到声源发出该脉冲波时, 声源移动的距离为)(0c x t V S -, 而该时刻声源和接收器的实际距离为)(00c x t V x x S --=, 若令S M =S V /0c (声源运动的马赫数), 声源向接收点运动时S V (或S M )为正, 反之为负(以下各个马赫数的处理方法相同, 均以相互靠近的运动时记为正)。
则距离表达式变为)1/()(0S S M t V x x --=, 代回到波函数的普适表达式中, 得到变化的表达式:⎭⎬⎫⎩⎨⎧⎪⎪⎭⎫ ⎝⎛--=0001cos c x t M p p S ω可见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变为原来的SM 11-, 即:1.2 根据同样的计算法, 通过计算脉冲波发出时的实际位移并代换普适表达式中的初始位移量, 便可以得到声源、介质不动,接收器运动速度为r V 时, 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1.3介质不动,声源运动速度为S V,接收器运动速度为r V ,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1.4 介质运动。
同样介质的运动会改变声波从源向接收点传播的实际表观速度(真实声速并没有发生变化), 导致计算收发声时的实时位移量变为t V x xm -=0, 通过同样的计算法, 可以得到此状态下接收器收到的频率为(以介质向接收器运动时, 马赫数记为正)另外, 当声源和介质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时, 接收器收到的频率不变(从定性的分析即可得到这一点结论)。
本实验重点研究第二种情况, 即声源和介质不动, 接收器运动。
设接收器运动速度为r V ,根据1.2 式可知,改变r V 就可得到不同的r f ,从而验证了多普勒效应。
另外,若已知r V 、f ,并测出r f ,则可算出声速0c ,可将用多普勒频移测得的声速值与用时差法测得的声速作比较。
若将仪器的超声换能器用作速度传感器,就可用多普勒效应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声速的几种测量原理2.1超声波与压电陶瓷换能器频率高于20k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等优点, 故实验中采用超声波来验证多普勒效应。
本实验使用的压电陶瓷换能器为纵向换能器, 即能够将轴向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电压的变化并输出。
右图为其结构示意简图2.2时差法测量原理连续波经脉冲调制后由发射换能器发射至被测介质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经过t 时间后,到达L 距离处的接收换能器。
显然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L/t 。
测量过程中发射与接收端的显示波形如下:步骤与操作方法:1. 时差法测声速1.1 通过调节滚花帽, 将接收换能器调到距发射换能器12cm 处,记录接收换能器接收到的脉冲信号与原信号时间差。
1.2将接收换能器分别调至12cm 、13cm ……19cm 处,分别记录各位置时间差。
(注意避开时间不稳定的区域, 使用稳定的区域进行测量)2. 多普勒法测声速瞬时法测声速2.1 从主菜单进入多普勒效应实验2.2 将接收换能器调到约75cm 处,设置源频率使接收端的感应信号幅值最大(谐振状态)后盖反射板压电陶瓷片辐射头正负电极片2.3 返回多普勒效应菜单,点击瞬时测量。
2.4 按下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的Set 键,进入速度调节状态→按Up 直至速度调节到0.450m/s 2.5 按Set 键确认→再按Run/Stop 键使接收换能器运动。
2.6 记录“测量频率”的值,按Dir 改变运动方向,再次测量。
3. 反射法测声速用发射发测声速时,反射屏要远离两换能器,调整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两换能器和反射屏之间的夹角θ以及垂直距离L ,如左下图所示,使数字示波器(双踪,由脉冲波触发)接收到稳定波形。
利用数字示波器观察波形,通过调节示波器使接受波形的某一波头b n 的波峰处在一个容易辨识的时间轴位置上,然后向前或向后水平调节反射屏的位置,使移动△L ,记下此时示波器中选定的波头b n 在时间轴上移动的时间△t ,如右下图所示,从而得出声速值0c反射屏发射换能器接受换能器θθθL根据几何关系, 可以得到声速的计算表达式为:θsin 20⋅∆∆=∆∆=t Lt x c 多次测量后, 与理论给出值比较: 16.273145.3310tc +=(m/s ), t 为摄氏温标下的室温。
4. 利用已知声速测物体移动速度4.1 从主菜单进入变速运动实验,将采样步距改为50ms 。
4.2 长按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的Set 键,使其进入ACC1变速运动模式,再按Run/Stop 键使接收换能器变速运动。
4.3 点击“开始测量”由系统记录接收到信号的频率(如半分钟后曲线仍未出现,则需重新调节谐振频率)。
再按Run/Stop 键停止变速运动。
4.4 点击“数据”记录实验数据。
计算接收换能器的最大运行速度,画出相应v t -曲线。
数据记录与处理:1. 时差法测声速实验数据2. 多普勒法侧声速实验数据f0=37340Hzf+=37390Hz, V r+=+0.449m/s;f-=37291Hz, V r-=-0.449m/s3. 已知声速求运动物体速度实验数据而在160个完整的采样数据中,最大和最小频率分别为:=37373Hzff min=37309Hz结果与分析:1. 由时差法的测量数据, 通过作图法计算声速: 根据已知数据, 作图如下:如图, 取4个数据点, 使用逐差法, 取平均值得到直线的斜率为k=0.0342cm/μs 故测得的声速为 c 0=342m/s2. 多普勒法测声速已知, 接收器向声源运动时, 00)1(f c V f r +++=, 远离声源运动时, 00)1(f c Vf r --+=, 综合两式可以得到声速的计算公式为:00f f f V V c r r ⋅-+=-+-+代入已知数据, s m f HzHz s m s m c /7002.3383729137390/449.0/449.000=⋅--+=又已知相关的不确定度为U f0=U f+=U f-=1Hz, U vr+=U vr-=0.002m/s()()014629.02222222000=+++-++⎪⎪⎭⎫ ⎝⎛=-+-+-+-+r r vr vr f f f c V V U U f f U U f U c U U c0=4.9549=5m/s声速的最终结果形式为:()s m c /53380±=3. 由已知的声速测量物体(接收器)的运动速度根据第二种多普勒效应的频率变化公式, 可以得到由变化后的频率计算运动速度的公式为:⎪⎪⎭⎫⎝⎛-=-+-+10/0/f f c V r , 其中V 为正表示接收器向声源移动, 反之表示远离声源移动将采样数据的编号根据采样步长值改为采样时间t , 在列出V-f 的对应关系后, 可以得到以下这张 表现时间-频率-运动速度对应关系的t-f-V 表:根据V-t 的对应关系, 可以画出两者的变化规律曲线。
为保证曲线的准确性, 以下使用Matlab 6.5作为计算工具, 通过傅里叶变换逼近, 来得到函数图像。
以下为计算过程的程序代码:以t 为X 变量, V 为y 变量, 将数据输入程序中, x=[0 250 500 750 1000 12501500175020002250250027503000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4500 4750 5000 5250 55005750600062506500675070007250750077507900]y=[-0.19914301-0.244402785 -0.27155865 -0.262506695 -0.23535083 -0.19914301 -0.10862346-0.05431173 0.063363685 0.10862346 0.19914301 0.244402785 0.280610605 0.289662560.244402785 0.208194965 0.12672737 0.081467595 -0.03620782 -0.117675415 -0.171987145-0.226298875 -0.262506695 -0.280610605 -0.244402785 -0.19914301 -0.16293519 -0.0814675950.01810391 0.12672737 0.171987145 0.23535083 0.262506695]使用函数拟合工具箱Curve Fitting Tools,以Fourier模拟(工具箱不提供三角函数拟合)得到以下的函数曲线:可见图像明显地表达出了接收器的变速运动是水平简谐运动。
另外根据完整采样数据中得到的f的最大和最小值f max=37373Hz,f min=37309Hz可以计算出接收器运动速度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f max=0.299m/s,f min=-0.281m/s(数值最小),f min’=0.010m/s(实际最小,但由于采样点不完全,该数据可能不准确)讨论、建议与质疑:1.马赫是怎样定义的?马赫是相对速度单位,设在介质中(一般应为空气)的声速为c,某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则该物体运动的马赫数Ms=v/c。
或者说是飞行速度与当地音速的比值,简称M数,M数是以奥地利物理学家伊·马赫的姓氏命名的。
2.物体的运动速度跨越音速时,需要考虑什么问题?在超越音速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音障。
音障是一种物理现象,当物体(通常是航空器)的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