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美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标下美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62学习版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很多教师都自觉地将我国《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新教学理念要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把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美好数学教学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然而,无论是资深专家的课程标准解读,还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改经验推广,或者是此起彼伏的观摩课、展示课、研究课等,或多或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忽视了美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

因此,我本人提出了《新课标下美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希望在教学上对一些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我本人通过看到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着我县的美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明天,现在美好数学教育理念给了我们教师非常多的启示,从而打开一片美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新视野。

我很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番话:“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学校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在少年时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要善于把永恒的美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终生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要培养学生们对美好事物永不止息的向往。

”在课堂教学中,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我们的教师有责任把生活、学习中的一切美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能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们的人生因为接受了学校的教育而变得更美好。

数学的本质是美的,它代表着是一种科学之美。

数学之美按数学内容与方法分,可分为结构美、方法美与语言美;按思维与创造分,可分为逻辑美、非逻辑美与创造美;按层次与结构分可分为形态美与内在美;按理论与实践分可分为严谨美与应用美。

数学的美体现在它的和谐性、简洁性和奇异性,体现在在它对人一生中发展的重要影响力。

《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报告

《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报告

《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本课题预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1、探索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2、分析、归纳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中使用动手实践模式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策略。

二、课题进展情况该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初步构建动手实践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环节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思想; 环节三:归纳总结,应用实践,构建知识体系。

初步分析和归纳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中使用动手实践的操作方法,初步构建各个领域的动手实践的操作策略。

(目前已经完成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水平(行为表现、情感体验、动手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具体进展情况如下:1、2018年6、7、8月:对农村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现状和期望进行观察,开展课题前测调查问卷,再进行分析、比较,为开展研究提供保障。

2、2018年9月—2019年一月:九月,本课题顺利开展开题活动。

课题组学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和《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中的“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概念的界定。

然后以典型课例《圆的认识》、《圆的面积》、《平移》开展深入的研究。

初步探究“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感知图形的特点及变化---归纳总结,应用实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题组教师进行“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交流,并进行汇总。

3、2019年2月—2019年4月:理论学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及策略有哪几种》。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篇一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实践。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前提。

因此,如何在深度教学理念下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特点强调概念的本质理解在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表面层次,而是强调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文字表述,还要揭示概念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概念的深刻认识。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概念。

倡导概念的多元表征深度学习提倡学生对知识的多元表征,即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和表达知识。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表征概念,如文字、图形、符号等,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关注概念的应用与创新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概念的应用与创新,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深度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产生认知冲突和好奇心,进而主动参与到概念的学习和探究中。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课堂氛围枯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热情。

(2)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大量重复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知识,而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忽视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束手无策。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概念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仅停留在文字表述层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缺乏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具体来说,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更高层次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总结报告一、提出1.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着重书面考试轻实践活动、重知识传授和掌握轻能力培养的倾向,造成了考试成绩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探索研究能力落后的不良现象, 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影响了我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2.从学生年龄特点看, 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发生的, 是在积极思维中学习知识的, 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 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要解决好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的矛盾, 主要途径是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活动。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运用”纳入了数学教学内容, 并作为4 个领域的内容标准之一。

由此可见, 新课标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已势在必行。

二、界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

从广义上讲,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引导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包括操作、观察、猜想、探究、合作、讨论、收集数据、提出问题、建构模型、解决问题等。

从狭义上讲, 实践活动是指一个个的“小课题”, 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新教材增设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指这种“小课题学习”。

笔者所研究的数学实践活动既包括了狭义的数学实践活动( 即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研究) , 也包括广义的数学实践活动( 即对数学课上实践活动的研究) 。

三、理论假设以“儿童认知心理学、纯数学与应用数学之间的关系、数学建模”等系统理论为指导,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 分年级段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一至三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应借助儿童的生活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 丰富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

四至六年级段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实践活动, 注重知识的发现与探索过程。

四、研究的原则1.自主性原则。

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课题组做:《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目标与内容、思路与方法、组织分工、预期成果)一、研究背景在教学内容中设置了四个部分,“综合与实践”是《标准》中四部分之一,是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是数学课程中一个较新的内容,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不仅是数学内部各分支之间的联系,也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迁移。

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1、“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一是形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理念,二是探究出具有学科特色体现数学味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三是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经验研究成果,四是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形成一批具有综合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2.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一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二是开展课例研究,探索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中的融合点,结合小学数学各学段研究“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定位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三是研究小数“综合与实践”课堂内容、活动形式,及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方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大宁县古乡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都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和钻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但在概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重技能,轻概念。

“为概念教学而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概念,就是讲清课本中的一个定义,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在掌握概念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对一个新概念的引入,简单从事,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3、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不够,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的认识偏差。

(二)、研究概念教学的意义1、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

2、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

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心理学依据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作者:闫金枝来源:《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概念教学属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数学概念是人类针对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所以属于数学思维当中的“细胞”。

学生只有从本质方面有效掌握概念,才能合理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的主要方法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了解,在一定层次上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一定影响,若是学生不能全方面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就不利于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学生也不能够形成数学思维。

所以,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不断针对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中的发展。

一、重组数学教学内容,批判中深度学习概念以教学案例《减法运算性质》为例,当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一知识点内容时,就可以合理运用类比法,在得出减法运算性质之后进行总结表达:“这一章节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减法运算性质,那么同学们说一说,在这一节课当中还学习到了什么、获取到了什么收获?”此时会有很多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收获,如有的学生回答道:“老师,我在这个章节内容中学习到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我们已经学习了减法的运算性质,是不是还有加法运算性质、乘法运算性质呀?”学生和教师对话的过程当中引发共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刚刚已经学习的减法运算性质自主探究其他的运算性质,例如:加法运算性质,若括号前是加号,则展开后正常运算,若括号前是减号,则展开后括号内每一项都变号。

由此看出,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行为都应当是以学生作为中心开展的,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所以,在深度学习理念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和质量,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深度。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乘法”单元为例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乘法”单元为例

2023年第36期教育教学SCIENCE FANS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乘法”单元为例王 婷(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江苏 南京 211100)【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深入开展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

文章基于相关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乘法”单元与数学素养、公共素养对接,从而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具体来说,文章将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做法归纳为“架桥”“画像”“导航”三个步骤,即“理念解读,心向新课标”“分析重构,走向新课标”“教学实践,落实新课标”,从而促进小学数学单元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大概念;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3)36-0209-03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对数学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单元教学为例,详细阐述大概念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步骤,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推动大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1 “三步走”的含义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提出了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架桥”“画像”“导航”三个步骤,即在具体、细致的教学行为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达成宏观、抽象的教育目标[1]。

“架桥”指将党的方针与所学数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可以理解为将核心素养与学生所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像”指小学数学教师给学生画像,知道自己的学生“长什么样子”;“导航”指探究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该有的样子,把国家意志转化成教学实践中能感觉到、抓得住的东西。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单元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通过学习新课标的整体精神、学段目标、学业质量表述、课程实施建议等,解读新课标中与乘法相关的核心概念,理解本单元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明确基于大概念视角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表现,以此架起国家意志与所教内容之间的桥梁。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摘要:教育事业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加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相应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而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根据教学实际状况,加强教学研究,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前言: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导致其整体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相应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加强创新,结合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因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相应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效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相应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技术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1]。

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由学科的基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再加上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难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有效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不利于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目标一、背景分析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单元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整合单元教学与大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数学大概念的特点,探讨其在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符合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单元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 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1. 小学数学大概念内涵分析:梳理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分析其内涵、特点及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 单元教学与大概念整合策略:研究如何将大概念融入单元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教学实践与评价: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开展实证研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 教学反思与优化:根据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单元教学与大概念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数学教师在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实践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 实证研究法:选择部分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教学实践,验证所提出的单元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理论体系。

2. 提炼出具有操作性的单元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发表相关论文,提升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4. 推广研究成果,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大概念的内涵分析一、大概念的定义与特征在数学教育中,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连接和统摄众多数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核心观念。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
计实践研究》课题
《“理解为先”模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旨在探索“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探索基于“理解为先”模式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提升研究兴趣。

“理解为先”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理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它要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深入挖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理解为先,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中的概念、思想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深入的认知。

为了验证“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我们将在实践研究中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将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环境构建一套“理解为先”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然后,我们将进行教学实践,收集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深入分析“理解为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本次实践研究将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从而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提升研究兴趣。

在未来,本次实践研究将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研究环境。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来源新课程全面实施,数学学科呈现与以往的教材所不同的特点,为了知识的系统性,大量的数学概念呈现于新教材,为小学到初中乃至以后的知识系统性作铺垫。

同时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概念清楚。

形成网络认知结构,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而目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学习概念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及信心,主要表现一下几点:1、死记硬背;2、孤立地学习概念;3、概念与应用脱节。

再者我们发现现在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教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概念教学的认识甚少,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计算,轻概念;重结论,轻探索;重形象,轻抽象;重课本,轻实践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实践活动。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本课题通过研究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究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教学策略,并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小学生错误的数学概念的成因及纠错策略探究2、新课程小学数学概念的分类。

3、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运用、概念深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4、体验式教学在概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实验的预期目标主要有:1、从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正确认识数学概念,能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以及要求,熟练地分析概念的类别。

2、教师能够抓住数学概念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选择恰当的概念教学方式。

从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等方面入手,提高概念教学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点燃数学学科的生命课堂,避免课堂无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在学生的思维中得到反映。

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培养。

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田 敏(鹤峰县太平镇贺龙希望小学 湖北恩施 445813)摘 要: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结构展示法,主要是以概念为基础,对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结构进行梳理与总结,从而直观地看到各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图解的方式更好进行学习。

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文章主要针对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概念图 小学数学 应用策略小学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概念图,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展现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各概念之间的关联,从而构建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结构学习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概念图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加入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避免死记硬背方式带来的枯燥感[1]。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例如根据角度来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但是根据边来分类,则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中包含了等边三角形。

概念图的创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在已有认知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与发展,从而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地将数学知识结构化,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素质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批判,简单的知识灌输和机械记忆所获得的知识是非常容易遗忘的。

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所学知识、生活经历以及自主探究的知识形成才能够获得最深刻的记忆[2]。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概念图,从而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在时间概念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间相关概念,并提出问题“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索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改要求: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数学课堂教学改⾰,必然要涉及两个⽅⾯: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种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之间,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在学⽣的认知发展⽔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法,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是数学学习的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次新课程改⾰在其理念上是以学⽣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全⾯发展,为了每⼀位⼉童的全⾯发展。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的场所,学⽣的⽣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的成长与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种⽬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命。

⽽课堂教学⽅式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为⽅式,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式的有效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因素,它将⽬标直接锁定在教学的⾏为过程上,对课堂教学⽅式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对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深⼊探讨具有积极的意义。

2.现实要求: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能⼒培养;④重智⼒因素,轻⾮智⼒因素。

⾯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新课程改⾰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从⽽促进学⽣创新精神及探究能⼒的整体提⾼,促进学⽣全⾯、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动手实践教学。

动手实践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或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来探讨动手实践教学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来得出结论,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动手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动手实践教学是现代教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得到了大量的理论支持。

在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有很多关于动手实践教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获取世界的信息,动手实践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学教育理论领域,一些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也提出了动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比如芭芭拉•德维奇(Barbara Devic)提出了“手心智”(Hand-Mind)理论,认为动手实践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文献综述1.动手实践教学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动手实践教学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戈德法布(Glen Goldfarb)和史密斯(Smith)在一项实证研究中发现,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成绩和兴趣都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

戈德法布和史密斯也发现,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方面也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3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匹配、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等。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1.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匹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具体措施如下:(1)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

(2)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1)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1.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1.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

2.评价标准的制定(1)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评价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承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此课题,自2014年11月申报以来,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研究目标。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1.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其根本任务是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

2.小学数学教材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主要有:数的概念、几何形体概念、运算方面的概念、量和计量单位的概念等,以起始型概念(也就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某一领域的第一节)最为突出。

其目的是以意义建构为核心,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初级概念,以此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活动。

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前概念”,找不到新知与学生已有经验中的契合点;在帮助学生的概念形成过程中,概念的本质特征得不到凸显,概念之间的联系得不到深化;在概念的抽象过程中,教师找不到有效策略来帮助学生从思维上进行概念的逐步抽象,并进而实现由儿童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渡。

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这个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力求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对“数学概念”本课题通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力求找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并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更适合学生概念形成的数学课堂。

实践的内容与预期目标主要有:1.用发展辩证的观点认识概念,从数学概念的由来、内涵、外延重新审视数学概念,达到对概念教学内容整体结构的把握,理清概念之间纵横交叉的联系。

2.研究学生在概念形成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概念形成的起点及契合点,凸显概念的核心内容。

3.针对不同概念教学课型的有效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寻求出最贴近儿童的概念形成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教材内容着重于三、四、五年级的苏教版教学教材作为载体,同时向两头延伸。

2、研究对象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3、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关注概念的本质属性,拓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加深教师对于概念的理解。

②调查了解儿童的“前概念”,聚焦学生在概念形成中的认知结点,找准概念教学的起点和突破口。

③关注教师在概念教学的理念、行为及方法,探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形式和策略。

(包括改革课程组织形式,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课题自2014年11月申报,2015年初备案以来。

课题组所有成员围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就(1)学生在学习概念之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经验?(2)这些“前概念”其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会起着怎样的作用?(3)教师在学生的“前概念”与“新概念”的过渡中需要设计怎样的环节的来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建构?(4)怎样在概念教学中凸显概念的本质?这四个问题以研究课、讲座、理论学习、案例反思等形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主题研讨,让概念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我们结合小学生年龄成长、心理特点以及数学教学实际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抓好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围绕课题进行主题研讨活动,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

1.直面学生前概念,从儿童的角度理解概念。

我们通过课前谈话、访谈、调查表等形式,去了解儿童在学习概念之前已经具备了哪些“前概念”。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时,我们发现学生尽管对于百分数非常熟悉,基本都能准确进行读写,那么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数学意义到底了解多少?为了更好的把握学情,我们对本校六年级两个班级65名学生进行了前测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你觉得哪个年级体育达标情况比较好?为什么?有8名约12%的同学能够用达标的人数占抽查人数的几分之几的关系来解决;还有同学想办法(倍比转化),先分别求到每100个抽查人数中有多少个达标,再用达标的人数占抽查人数的百分之几的关系来解决问题;2名学生(约占3%)感觉模糊,练习纸上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即先是利用相差关系解决问题,随后感觉不太对,再次擦去,直接改成四年级达标情况最好,但具体理由说不出;还有3名(约占5%)学生的理由是,由于四年级抽查的人数多,达标人数也很多,并且达标人数和抽查人数很接近,所以四年级的达标情况最好;其余的52名学生,约占调查人数的80%,利用相差关系判断五年级的达标情况最好。

2.分析学生前概念形成原因,找准教学起点。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受知识迁移的经验性、直觉思维的模糊性、抽象思维的浅显性等方面的影响。

比如基于一二年级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负迁移,在首次接触到“倍”这个概念时,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倍”的错误概念。

显然当大多数儿童脑中“前概念”是错误的,只有极个别学生的理解是准确的,显然教学的起点在于“重构概念”,帮助学生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跨越;当学生的前概念是模糊时,教学的起点在于进一步“明晰概念”,帮助学生实现由“粗糙概念”向“精致概念”的转变;当学生已经对于概念有一定的浅显了解时,教学的起点在于“还原概念”,帮助学生实现由“表象概念”向“本质概念”的深入。

3.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实现概念自主建构。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而展开了课堂教学研究,以同课异构、一课多上、单元整体教学、关注螺旋知识体系教学等形式,试图从制造认知的矛盾冲突、从沟通儿童的认知结点、丰富概念表象、丰润概念体验、凸显关键字词的理解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或实现概念的重构,或实现概念的提升,或实现概念的还原与深入。

二、加强学习,让概念教学实践更具备底气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计算概念教学中的操作体验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些看似简单的概念课,怎样才能上得深刻?怎样体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向身边的专家、特级教师请教,同时我们开始阅读一些理论专辑,比如《小学数学概念与思维教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等,在研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课堂,找回教学设计的依据。

三、总结反思,让概念教学获得提升针对学科及学生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注意课题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

并积极撰写课题研究案例论文,及时总结个人心得体会。

不仅在研讨课,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注重进行概念教学的研究与思考,努力寻求更贴进儿童的学习方式。

课题组成员坚持撰写教学札记,逐步养成了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研究习惯。

同时积极参加各种论文、案例评比和发表活动,增强了对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对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1.学生基于知识迁移的经验性、直觉思维的模糊性、抽象理解的浅显性,其前概念大体呈以下几类:错误、模糊、浅显。

对于“错误的前概念”教学的起点在于“重构”;对于“模糊的前概念”教学的起点在于“明晰”;对于“浅显的前概念”教学的起点在于“深入”。

2.教学概念的第一次表象要非常清晰。

无论学生脑中的前概念处于怎样的水平。

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概念时,必须留给学生非常准确而深刻的表象,凸显概念的本质。

3.儿童概念形成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经历由“模糊”到“清晰”到“深入”的过程。

概念揭示的时间结点应基于学生对于概念表象的充分感知与建立。

过早的概念揭示不能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概念建构。

4.教师只有基于自身对于概念的深刻了解后,在概念教学时才能从凸显关键字词,制造矛盾冲突,沟通认知结点,正反例证的对比等方面来帮助学生实现概念的自我建构。

七、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课题组教师通过研究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多次执教市级公开课、讲座,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1)各级各类基本功、评优课获奖樊云老师获溧阳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2014.12)虞文静老师获溧阳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

(2014.12)承萍老师获溧阳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

(2014.12)承萍老师溧阳市小学数学教师评优课二等奖。

(2015.11)樊云老师溧阳市小学数学教师评优课三等奖。

(2015.11)(2)论文发表、获奖姓名题目刊物级别承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从困惑走向敞亮》《小学教学研究》省级(2015.08)承萍《百分数的意义》《教育视界》省级(2014.10)虞文静《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省级(2015.04)承萍《无痕显魅力,无言亦精彩——小学数学描述性概念教学的形散神不散》获江苏省小数论文评比三等奖(2014.12)承萍《在“熟知”中探寻“新知”》获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2015.12)余玉花《追寻儿童符号感培养的价值》获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2015.12)承萍《“老调”弹出“新意”》获常州市小数论文评比一等奖(2014.12)承萍《复习课,你的学生“醒”没》获溧阳市2014年度教育论文一等奖(2014.12)(3)教学、公开讲座姓名公开课承萍市级公开课《认识周长》(2014.10)市级公开课《混合运算(一)》(2015.03)市级公开课《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2015.06)市级公开课《射线、直线和角》(2015.12)樊云市级公开课《11-20以内数的认识》(2014.12)市级公开课《两位数加一位数》(2015.04)钱慧芳市级公开课《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2015.05)马慧芬市级公开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2014.11)承萍市级讲座《小学数学描述性概念教学研究》(2014.10)承萍市级讲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从哪里开始》(2015.04)八、下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和不足,下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为:1.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研究底蕴。

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新课程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

另外多向同行或专家请教,虚心学习。

2.深入分析研究,提高研究实效。

我们将更认真地研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围绕我们的课题重点展开:(1)在课前对学生学习概念的学情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进而从数、形、运算规则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归纳与整理;(2)进一步关注学生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寻求出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3)围绕课题,组织组内老师除了进行课题研究精品课的展示,更要关注教学随堂课的即时研讨,将研究转化成一种日常的教学行为习惯;(4)注重日常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更积极主动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并形成专题论文;(5)开展“头脑风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