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汉时期泰山封禅制度的特点与文化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8月刊
改革与开放
论秦汉时期泰山封禅制度的特点与文化意义
王海霞(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秦汉时期,帝王封禅特点突出:他们因封禅之名,夸耀功德,震慑天下;借封禅之行打压余威,以强本国之势;循封禅之礼,求长生之术,长文化权威。秦汉时期的帝王在推动封禅的同时,也将帝王皇权神化,积极地推动了泰山封禅文化的多维发展。
Abstract:In Qin and Han dynasties,The characteristic of emperors’FengChan is highlighted:Rely on FengChan,They boast merit and made people fear.Rely on FengChan,They suppressed the rest of the size to strong potential of the country.Follow the etiquette on FengChan,They sought immortality measures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authority.The emperor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also deified their power In promoting FengChan simultaneously.Because of this,They actively promoted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on Mount tai FengChan.
关键词:泰山封禅特点文化意义
Keywords:Mount tai FengChan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significance
作者简介:王海霞(1972—),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泰山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K23【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8-0196-02
秦汉时期,中国实现了统一,文化上的一统也随即出现。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专制思想也逐步确立。在这一过程中,有几位帝王成就非凡,像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等,也正是他们,积极地推动了泰山封禅文化的发展。
一、秦汉帝王封禅概况
秦始皇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到泰山行封禅大礼的人。公元前219年,他东巡郡县,召集儒生博士七十余人来到泰山脚下,从泰山南坡上至山顶,立石颂其德,以明其得封;然后从山北坡下,禅于梁父山,其礼主要采用原秦国在雍祭祀天帝的仪典,所用之礼皆秘而不宣。
汉武帝时,大一统政治局面形成,神学系统也发生了变化。武帝于是自定封禅礼仪,发布诏书,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在泰山脚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其后24年中,汉武帝又七次登封泰山。
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封禅祭祀活动在东汉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事象。建武三十二年正月,光武帝宣称夜读《河昌会符图》,见有“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之句,认为这是天意指示他举行封禅,于是下诏东封泰山。二月至泰山下,先在山下焚柴祭天,接着乘御辇至山顶,设坛行封礼,瘗玉检文。礼毕,群臣高呼万岁。下山又行禅于岱麓梁父山。封禅如仪之后,光武帝命于泰山刻立碑石,叙述了自己“至于岱宗,柴望秩山川”的封禅盛况。
二、秦汉封禅制度的特点
不论是秦始皇、汉武帝,还是东汉光武帝,他们都历史功绩卓著而均对封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封禅有着极大的共性与相似性。
一是因“封禅”之名,夸耀功德,震慑天下。
封禅是奉天承运、功德显赫的帝王告天报地的一种宗教政治合一的盛典,是易姓而王告代于天的重大礼仪。秦始皇封禅泰山,不单纯为祭天祀地,而是假“封禅”之名,行夸耀震慑之实。在秦始皇看来,泰山之壮丽高大,恰好可借之宣扬秦之功德;而宣扬秦之
功德,其典式莫过于在泰山上封禅与刻石立碑。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举行封禅大典,刻石于泰山,以夸功于世,威慑天下,宣扬自己的威仪。泰山封禅,俨然成为他借以教化、诫告天下人勿反勿动的媒介,所以其子胡亥才说“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
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明确提出了封禅泰山的三个条件:必须一统天下;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必须有祥瑞不断显现。这是帝王第一次对封禅进行解释。此封禅之说,既说明封禅之事的重要性,更体现出一个帝王的自信。他“建封坛,礼百神”,以武功之盛“告太平于天”。巍巍泰山,不仅可以标志其武功文治,也是能为他转告上苍的所在。他一口气说出了八个感叹词: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在赞颂泰山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赞颂自己。刘彻封泰山、禅梁父,正是他俯仰六合、功满志酬的自我标榜的一种盛大典礼。
光武帝刘秀为了强调自己光复汉室的显赫功绩,特意撰写了近700字的封禅碑文,刻石于泰山之上,叙述了自己“至于岱宗,柴望秩山川”的封禅盛况,来表明是受天命而行,并夸耀其开创光复汉室、重现太平之功业。
二是借“封禅”之行,打压余威,以强本国之势。
始皇虽已一统天下,然六国余威依然强大,对于帝国政权的威胁时时存在。在被秦国统一的六国之中,唯东方诸侯不宁。尤其是齐国,虽不再是“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的大国,但实力犹存,对秦始皇而言,绝对是一处不容忽视之地。而矗立于齐鲁大地上的泰山,乃群山之宗,天下之宗。秦始皇封禅泰山,不仅可以威慑齐国,而且可以达到威震天下的作用。所以泰山自然就成为秦始皇巡行天下的第一站,他要借“封禅”之名,震慑天下反叛余威,顺便行治理齐地之事。
齐鲁雄居东方,以政治地理优势而言,足以影响全国大局,因此汉武帝也把控制齐地看作是经营全局的关键。齐地因“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让汉武帝惶恐不已,必然要进行整肃。他于元封元年借行封禅大礼来震慑齐地。此后,每五年“巡狩封禅”一次,既震慑齐王,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