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中考物理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优选.)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ef50369aee06eff9aff80746.png)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密……………………封……………………线……………………………………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 理注意事项: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
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题“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4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4.本卷试题中g 值均取10N/kg 。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 会降低。
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
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 ,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第3题图 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 (选填“大”或“小”)4.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 (选填a 或b )端流入螺线管的。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5.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
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 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
这种话筒应有的原理是 。
6.如图,AB 为能绕B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 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 的拉力F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 N 。
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 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 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
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为1×104A 电压约1.8×108 V ,放电时间约0.01S ,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 J,合 k W ·h 。
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4700fe10a6f524cdbf8596.png)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校级名号密封线不要答题…………………………………………………………………………………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注意事项:1.2。
试卷包括题“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4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4。
本卷试题中g值均取10N/kg.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
2。
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
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第3题图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选填“大”或“小”)4.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 (选填a或b)端流入螺线管的。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5。
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
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
这种话筒应有的原理是 .6.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 N。
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7。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41cb5cddccda38376baf9a.png)
安徽省2015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答案解析一、填空题 1.【答案】音调【解析】本题涉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带振动的频率高其声音的音调高,声带振动的频率低其声音的音调低。
2.【答案】做无规则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运动。
难度较小。
土层变黑是扩散现象,即由于煤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其可以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
3.【答案】大【解析】物体的机械能包含中立势能和动能,卫星运动到近地点,重力势能见实效,由于机械能不变,因此动能变大。
4.【答案】a【解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螺线管表面的电流方向是向下的,因此电流从a 流向b 。
5.【答案】电磁感应现象【解析】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产生随声音变化的感应电流,当该电流流入扩音机后,把电流还原成声音。
6.【答案】20 不变【解析】由题意可知动力臂l 1是阻力臂l 2的2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 G/2=,由此可以推得G 2F 20N ==;由于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和阻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且不变,当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不值,故动力F 的大小不变。
7.【答案】1.8×1010 5000【解析】根据功的公式W UIt =可推算出10W 1.810J ⨯=;1031.810J=510kW h ⨯⨯。
8.【答案】1.2【解析】由题意可知W 1000J η60%总=,=,根据ηW W /总有用=可知W 600J 有用=,又W Gh 有用=可推得h 1.2m =。
9.【答案】500 5【解析】由于圆柱体漂浮在水面上可知,F G 1.5N 浮物==,又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F F 浮向上=,推得F 1.5N 向上=,而F pS 向上=,推得p 500Pa =;又根据p ρgh =推得h 5cm =。
10.【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先画出从A 点出发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物体同侧的虚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一直向前传播,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A 的像点,所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同侧。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d5ce1743323968011c924c.png)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选填“大”或“小”)4.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选填“a”或“b”)端流入螺旋管的.5.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6.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重物G=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7.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1×104A,电压约1.8×108V,放电时间约0.01s,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J,合kW•h.8.某同学利用斜面匀速提升重为500N的物体,已知沿斜面的拉力做的功为100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m.9.如图所示,重为1.5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S=30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10.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B的光路图.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B.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3.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1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15.一个能绕中心转动的小磁针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某时刻开始小磁针所在的区域出现水平向右的磁场,磁感线如图所示,则小磁针在磁场出现后()A.两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所以不会发生转动B.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所以会持续转动C.只有N极受力,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致方向水平向右D.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16.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闭合开关S,L1发光,L2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电源电压较低B.L2发生了断路C.L2发生了短路D.L2的实际功率很小17.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多次记录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则绘出的U﹣I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18.(6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如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2)为了探究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选填“A”、“B”或“C”).A.尺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19.(6分)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③;④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盐水的密度.(1)请补充步骤③的内容.(2)为了记录相关数据,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将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项目补充完整.(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合表示)20.(8分)某同学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路图如图甲所示.使用的电源电压约为6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Ω 2A”.(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选填“a”或”b”)端.(2)该同学将滑片移至正确位置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V.为了保证小灯泡不被损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为了能测出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措施:.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9分,共23)21.(8分)如图所示,一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有粗糙水平桌面上的滑块相连,另一端悬挂一个砂桶.调整桶内砂的质量,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0.2kg时,砂桶和滑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v=0.5m/s.不计滑轮的摩擦,求砂桶和滑块匀速运动时:(1)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砂桶和砂所受的重力在2s内做的功.22.(6分)某家庭用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自来水加热到50℃,消耗的天然气体积为1m3(假设天然气完成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求:(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23.(9分)(1)如图甲,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其总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表示(如图乙),请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推证:R′=R.(2)如图丙,A、B之间的电压U=220V.通过导线为远处的M、N之间的用电器供电,由于距离很远,导线AM和BN的电阻不可忽略,它们的总电阻用图中的r表示,r=4Ω.若M、N之间并联10个阻值为R=400Ω的相同电阻,求通过导线AM的电流大小.(3)试分析说明:在图丙的电路中,M、N之间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每一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越小.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知识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思路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解答过程】解: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故答案为:音调.【总结归纳】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知识考点】分子的运动.【思路分析】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据此判断.【解答过程】解: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总结归纳】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实质的了解和掌握.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选填“大”或“小”)。
2015年安徽省中学考试物理考试卷及问题详解
![2015年安徽省中学考试物理考试卷及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55e9548910ef12d2bf9e796.png)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密……………………封……………………线……………………………………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 理注意事项: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
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题“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4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4.本卷试题中g 值均取10N/kg 。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 会降低。
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
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 ,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第3题图 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 (选填“大”或“小”)4.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 (选填a 或b )端流入螺线管的。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5.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
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 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
这种话筒应有的原理是 。
6.如图,AB 为能绕B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 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 的拉力F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 N 。
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 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 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
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为1×104A 电压约1.8×108V ,放电时间约0.01S ,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 J,合 kW ·h 。
安徽省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安徽省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b23a634b14e852459fb57d4.png)
安徽省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2015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安徽省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物理考试时间为72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4.本卷试题中g取10N/kg。
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26分)1。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是因为声音的__________会降低。
2. 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3。
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 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_____(选填“a”或“b”)端流入螺线管的。
5。
图为动圈式话筒的结构示意图。
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讲话的声音.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6. 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_____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是过程中,拉力F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015年安徽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安徽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9e8ec4c8d376eeaeaa31e1.png)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物理考试·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________会降低.2. 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3. 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________(选填“大”或“小”).第3题图4. 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流入螺线管的.第4题图5. 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第5题图6. 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________ 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 将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第6题图7. 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1×104 A,电压约1.8×108 V,放电时间约0.01 s,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________J,合________kW·h.8. 某同学利用斜面匀速提升重为500 N的物体,已知沿斜面的拉力做的功为1 000 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________m.9. 如图所示,重为1.5 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S=30 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________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________cm.(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第9题图10. 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B′的光路图.第10题图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B.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C.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 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3. 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A. 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B. 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C. 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D. 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14.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2.36 cmB. 2.357 cmC. 2.35 cmD. 2.4 cm15. 一个能绕中心转动的小磁针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某时刻开始小磁针所在区域出现水平向右的磁场,磁感线如图所示,则小磁针在磁场出现后()A. 两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所以不会发生转动B. 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所以会持续转动C. 只有N极受力,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D. 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第15题图16. 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闭合开关S,L1发光,L2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第16题图A. 电源电压较低B. L2发生了断路C. L2发生了短路D. L2的实际功率很小17. 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多次记录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则绘出的U-I关系图像正确的是()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18.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第18题图(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 (选填“A”、“B”或“C”).A. 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B. 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 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19. 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盐水的密度.(1)请补充步骤③的内容.20. 某同学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路图如图甲所示.使用的电源电压约为6 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 Ω 2 A”.第20题图(1)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2)该同学将滑片移至正确位置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V.为了保证小灯泡不被损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为了能测出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9分,共2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1. 如图所示,一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与粗糙水平桌面上的滑块相连,另一端悬挂一个砂桶.调整桶内砂的质量,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 =0.2 kg 时,砂桶和滑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v =0.5 m/s.不计滑轮的摩擦,求砂桶和滑块匀速运动时:第21题图(1)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砂桶和砂所受的重力在2 s 内做的功.22. 某家庭用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100 kg 、温度为20 ℃的自来水加热到50 ℃,消耗的天然气体积为1 m 3(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 J/m 3.求:(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23. (1)如图甲,n 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其总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 ′表示(如图乙),请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推证:R ′=1n R .(2)如图丙,A 、B 之间的电压U =220 V ,通过导线为远处的M 、N 之间的用电器供电,由于距离很远,导线AM 和BN 的电阻不可忽略,它们的总电阻用图中的r 表示,r =4 Ω.若M 、N 之间并联10个阻值为R =400 Ω的相同电阻,求通过导线AM 的电流大小.(3)试分析说明:在图丙的电路中,M 、N 之间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每一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越小.第23题图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分说明:1~10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 音调教你“读从声音的三个特性来看,音调的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 做无规则运动教你“读”题:多年堆煤的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说明煤分子进入了大地,是扩散现象,即煤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大【解析】卫星在天空绕地球飞行时,机械能守恒,当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相当于高度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方法指导: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主要看高度和速度的变化.当物体只受重力时,物体高度降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4. a知识储备:安培定则又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解析】由题图知,已知螺线管的N极,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螺线管N极,四指弯曲方向即为电流方向,即电流是从a端流入的.5. 电磁感应【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对着话筒说话→膜片振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说明是导体在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了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方法指导:解答本类试题的关键是看因果关系,由于运动而产生电流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因为通电而运动的原理是电动机原理.6. 20不变【解析】根据题可知,如答图甲所示:动力F的力臂L1是阻力G力臂L2的二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阻力应该是动力的二倍,即G=2F =2×10 N=20 N;保持拉力的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拉起,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都发生变化(如答图甲所示),由答图乙知,O为中点,根据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可知L′1:L′2=2:1,即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不变,由此可知动力不变.第6题答图7. 1.8×10105×103【解析】此题要求的是闪电放出的电能,已知电流、电压、时间,根据公式可知W=UIt=1.8×108V×1×104A×0.01 s=1.8×1010J,因1 kW·h=3.6×106 J,则可计算出放出的电能为1.8×1010 J=5×103 kW·h.8. 1.2 【解析】 由题意知,根据效率公式η=有W 总×100%可知,W 有=W 总η=1 000 J ×60%=600 J ,根据W 有=Gh 求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即h =W G =600 J 500 N=1.2 m. 9. 500 5 知识储备:对于放在水平面上,密度均匀的柱形固体来说,压强p =F S =G 物S =m 物g S =ρ物Vg S =ρ物gShS =ρ物gh .【解析】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浮力的大小等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对于漂浮的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由此可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1.5 N ,根据压力和受力面积求出压强,S =30 cm 2=0.3×10-2 m 2,p =F S = 1.5 N 0.3×10-2 m 2=500 Pa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知:p =ρgh ,则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 =p ρg =500 Pa 1.0×103 kg/m 3×10 N/kg=0.05 m =5 cm. 难点突破:本题难点是找出下表面受到的压力,解答此类问题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物体漂浮时浮力和重力相等,二是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一题多解: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F 浮=G =1.5 N ,浮力又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 浮=ρ液gV 排,V 排=F 浮ρ液g = 1.5 N 1.0×103 kg/m 3×10 N/kg=1.5×10-4m 3,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即V 排=V =Sh ,h =V 排S =1.5×10-4m 330×10-4m 2=0.05 m =5 cm.求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 =ρgh =1.0×103 kg/m 3×10 N/kg ×0.05 m =500 Pa.10 .如答图所示第10题答图作图步骤:凹透镜作图的一般步骤(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虚线表示,在入射光线一侧)过焦点(虚焦点);(2)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3)延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4)根据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1)(2)],做出从A 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再反向延长,相交的那个点就是像点A ′.即A ′B ′为物体AB 通过凹透镜所成的虚像. 作图规范:透镜作图注意事项(1)使用作图工具(铅笔、直尺等)规范作图;(2)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不能断开;(3)虚像、光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4)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接点需画在透镜的边缘上.评分说明:11~1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 B 【解析】干冰在高空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高空温度降低,使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冰晶,这个过程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冰晶下落过程中变成雨,该过程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CD 说法正确,B 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为了防止人倾倒,驾驶员必须系上安全带.即是为了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故选C.方法指导: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白物体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因此汽车和司机的惯性都不能减少,由此判断AB 不对,再根据生活常识知道安全带是防止人向前倾倒的,由此可以判断出是为了防止减速造成的危害.14. A 【解析】最终测量结果是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 mm ,则读数应该保留在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为2.35 cm +2.36 cm +2.36 cm 3≈2.36 cm.故选A. 易错分析:本题学生易错选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最后的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应该和每次测量值的小数位数相同.15. D 【解析】小磁针在未受到水平向右的磁场力之前,针只受到地球磁场力的作用,在如图示位置保持静止,当小磁针所在区域出现水平向右的磁场,根据磁场方向从N 极发出,指向S 极可知,小磁针的左侧为磁场的N 极,右侧为磁场的S 极,如图所示,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N 极和S 极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顺时针转动,最终指向水平向右.故选D.第15题答图16. B 电路图分析:题图电路是灯泡L 1、L 2、开关和电源的串联电路.思路推导:(1)从选项入手:A .电源电压较低→L 1、L 2两端实际电压较低→⎩⎪⎪⎨⎪⎪⎧⎭⎪⎪⎬⎪⎪⎫①若L 1、L 2额定电压均远大于其实际电压→L 1、L 2均不发光②若L 1、L 2额定电压均稍大于其实际电压→L 1、L 2均发光③若L 1额定电压远大于其实际电压,L 2额定电压稍大于其实际电压→L 1不发光,L 2发光④若L 1额定电压稍大于其实际电压,L 2额定电压远大于其实际电压→L 1发光,L 2不发光→A 选项可能 B. L 2发生断路→电路中无电流→L 1、L 2均不发光→B 选项不可能C. L 2发生短路→L 1发光,L 2短路不发光→C 选项可能D. L 2的实际功率很小→⎩⎨⎧⎭⎬⎫若L 2实际功率稍小于其额定功率→L 2发光若L 2实际功率远小于其额定功率→L 2不发光L 1可能发光也可能不发 →D 选项可能 (2)从题干入手:电路中小灯泡L 2不发光的原因有:(1)L 2短路;(2)L 2断路;(3)L 2额定功率太大,电源电压太小无法使其正常发光.又因为L 1和L 2串联,而L 1正常发光,说明整个电路构成闭合的回路;综合上述对两只灯泡的分析可知,导致这种原因的可能性有:①L 2短路;②电源电压太小;③L 2在电路中的实际功率远小于其额定功率;综上所述,选项ACD 均有可能,故答案选B.易错分析:本题的易错点是错误的认为灯泡不亮就是没有电流经过,没有考虑到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时,灯泡也不亮.17. A 电路图分析:题图电路是滑动变阻器R 2、定值电阻R 1、电流表、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思路推导:当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当滑动变阻器向左移动时:综上所述:电压表示数随着电流表示数的增大而减小,表达式U 2=U -IR ,R 1阻值不变,所以选A.难点突破:本题的难点是找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关系式,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把两个变量设出来,再根据题意找出两个变量的关系式,再用数学知识确定函数的图像.18. (1)如答图所示(4分) (2) C (2分)第18题答图【解析】(1)作图步骤:①先找入射点,由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确定入(或折)射点;②根据法线和分界面垂直,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交点作出法线;③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角i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角r );作图规范:光的反射与折射作图注意事项①使用作图工具规范作图(刻度尺、量角器、铅笔);②光线连续不能断开,并用箭头标注光线方向;③虚像、光的反向延长线、法线需用虚线表示;④法线与需界面垂直,并标明垂足;⑤夹角大小要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2)为了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该多次测量,即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且比较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19. (1)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 (2分) (2)量筒内盐水的体积/mL (或cm 3)(2分) (3)m 1-m 2V(2分) 【解析】(1)由步骤①②可知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步骤④要求计算出密度,则步骤③应读出步骤②中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疑难点突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题目是通过常规的天平、量筒测密度还是通过特殊方法测密度(如浮力法、等体积法等),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实验步骤、表格数据等有效信息判断缺少哪些物理量的测量过程,最后合理设计实验操作,正确地补充实验步骤.(2)已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要求出盐水的密度,本实验还需要记录量筒内盐水的体积,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mL ;(3)由步骤①②可知,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 1-m 2,由步骤③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则盐水的密度为ρ=m 1-m 2V .疑难点突破:在测量液体密度时,为避免误差,一般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求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20. (1) b (2分) (2)2.9(2分) 断开开关(2分) (3)减小电源电压或更换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置于最大阻值处,由电路图知,当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电阻最大,则P 应移至b 处;(2)第一空读数步骤:①看量程:电压表量程为0~3 V ;②看分度值:分度值为0.1 V ;③读数:指针指在2后第九格处,则示数为2 V +0.1 V ×9=2.9 V .第二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9 V ,高于其额定电压,说明选择的器材有问题,为保证小灯泡不被损坏,应该立即断开开关;(3)为了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必须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也就是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减小,如果不换滑动变阻器,就必须减小电源电压,也可以换用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让滑动变阻器分更大的电压.疑难点突破:本题的难点是第二问的第二空,学生很难想到是因为电源电压过高或者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而导致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解决时要认真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21.滑块匀速运动,砂桶也匀速运动.绳子对砂桶的拉力与砂桶和砂的总重力二力平衡,即F =G =2 N (1分)绳子对砂桶的拉力与绳子对滑块的拉力互为相互作用力,即F ′=F =2 N (1分) 绳子对滑块的拉力与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二力平衡,即f =F ′=2N (1分)(2)砂桶在重力方向上运动的距离s =v t =0.5 m/s ×2 s =1 m (2分)砂桶受重力做的功W =Gs =mgs =0.2 kg ×10 N/kg ×1 m =2 J (2分)一题多解:重力做功的功率P =G v =mg v =0.2 kg ×10 N/kg ×0.5 m/s =1 W重力做的功W =Pt =1 W ×2 s =2 JQ 放=Vq =1 m 3×3.2×107 J/m 3=3.2×107 J (2分)(2)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t -t 0)=4.2×103 J/(kg·℃)×100 kg ×(50 ℃-20 ℃)=1.26×107 J (2分)(3)热水器的效率η=Q 吸Q 放×100%=1.26×107 J 3.2×107J×100%=39.4%(2分) 23.(1)证明:根据欧姆定律,由图乙得:I =U R ′(1分) 由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得:I =nI 1,U =U 1=U 2=U n由图甲得:I 1=I 2=…=I n =U R(1分) 由上可得:U R ′=n U R ,故R ′=1n R 得证(1分) 最优解法: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nI 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I =U R ′,I 1=U R ,根据三个式可以得出R ′=1n R (2)电路图分析:图中10个相同电阻R 并联,其等效电阻R ′与导线内阻r 串联. 解:由(1)问可知,M 、N 之间并联的10个相同电阻的等效电阻R ′=1n R =110×400 Ω=40 Ω(1分)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导线AM 的电流I =U R ′+r =220 V 40 Ω+4 Ω=5 A (2分) (3)解:M 、N 之间并联的用电器越多,由R ′=1nR 可知,n 越大,等效电阻R ′越小;R ′与r 串联,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U 和r 不变,R ′越小,R ′的分压越小,即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越小;根据P =U 2R,U 越小,则每一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越小.(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3分)。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解析版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a0300dbe23482fb4da4cd5.png)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故答案为:音调。
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运动,是一道基础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实质的了解和掌握。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据此判断。
解: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
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大(选填“大”或“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地面附近的物体被举高时,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在大气层外和地球有一定的相对高度,物体具有势能。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解:卫星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卫星在近地点时,高度最低,速度最快,所以它的动能最大。
故答案为:大。
4.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a(选填“a”或“b”)端流入螺旋管的.【解析】本题考查右手螺旋定则,其内容为: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螺线管N极方向。
由螺线管的N、S极,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流方向,而电流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出来,回到负极,据此回答。
2015年安徽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安徽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390e585f0e7cd184253672.png)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注意事项:本卷试题中g值均取10N/kg。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
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
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选填“大”或“小”)。
第3题图4.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选填“a”或“b”)端流入螺线管的。
第4题图5.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
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
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
第5题图6.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 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N。
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第6题图7.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
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1×104A,电压约1.8×108V,放电时间约0.01s,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J,合kW·h。
8.某同学利用斜面匀速提升重为500N的物体,已知沿斜面的拉力做的功为100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m。
9.如图所示,重为1.5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S=30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 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cm。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第9题图10.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bad6653186bceb18e8bb36.png)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试卷包括题试题卷”(馥)和答题卷”(4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 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 试题卷”和 答题卷”一并交回。
4•本卷试题中g 值均取10N/kg 。
一、填空题(每空 2分,共26分)1.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 会降低。
2. 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
这一现象表 明煤的分子在不停地 _________ ,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第3题图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 __________ (选填 大”或小”)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电螺线管的N 、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a 或b )端流入螺线管的。
第4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5.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
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
这种话筒应有的原理是 。
6. 如图,AB 为能绕B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 C 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 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 的拉力F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 G= __________ N 。
若保持拉力题,满分 90题号- 一-二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本卷共 四大题23小 分。
物理与化要 不 内 线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___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 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9c96d72f01dc281e53af031.png)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2分)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2.(2分)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3.(2分)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选填“大”或“小”)4.(2分)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选填“a”或“b”)端流入螺旋管的.5.(2分)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6.(4分)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重物G=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7.(4分)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1×104A,电压约1.8×108V,放电时间约0.01s,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J,合kW•h.8.(2分)某同学利用斜面匀速提升重为500N的物体,已知沿斜面的拉力做的功为100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m.9.(4分)如图所示,重为1.5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S=30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 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10.(2分)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B的光路图.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1.(3分)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B.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3.(3分)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14.(3分)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15.(3分)一个能绕中心转动的小磁针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某时刻开始小磁针所在的区域出现水平向右的磁场,磁感线如图所示,则小磁针在磁场出现后()A.两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所以不会发生转动B.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所以会持续转动C.只有N极受力,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D.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16.(3分)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闭合开关S,L1发光,L2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电源电压较低B.L2发生了断路C.L2发生了短路D.L2的实际功率很小17.(3分)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多次记录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则绘出的U﹣I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 18.(6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2)为了探究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选填“A”、“B”或“C”).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19.(6分)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③;④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盐水的密度.(1)请补充步骤③的内容.(2)为了记录相关数据,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将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项目补充完整.(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20.(8分)某同学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路图如图甲所示.使用的电源电压约为6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Ω 2A”.(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选填“a”或”b”)端.(2)该同学将滑片移至正确位置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V.为了保证小灯泡不被损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为了能测出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措施:.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9分,共23)21.(8分)如图所示,一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有粗糙水平桌面上的滑块相连,另一端悬挂一个砂桶.调整桶内砂的质量,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0.2kg时,砂桶和滑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v=0.5m/s.不计滑轮的摩擦,求砂桶和滑块匀速运动时:(1)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砂桶和砂所受的重力在2s内做的功.22.(6分)某家庭用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自来水加热到50℃,消耗的天然气体积为1m3(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求:(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23.(9分)(1)如图甲,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其总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表示(如图乙),请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推证:R′=R.(2)如图丙,A、B之间的电压U=220V.通过导线为远处的M、N之间的用电器供电,由于距离很远,导线AM和BN的电阻不可忽略,它们的总电阻用图中的r表示,r=4Ω.若M、N之间并联10个阻值为R=400Ω的相同电阻,求通过导线AM的电流大小.(3)试分析说明:在图丙的电路中,M、N之间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每一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越小.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2分)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解答】解: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故答案为:音调.2.(2分)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解答】解: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3.(2分)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大(选填“大”或“小”)【解答】解:卫星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卫星在近地点时,高度最低,速度最快,所以它的动能最大.故答案为:大.4.(2分)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a(选填“a”或“b”)端流入螺旋管的.【解答】解:由于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S极、右端N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右侧,此时四指所知的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电流从左侧流入,所以电源a端正极、b端为负极.故答案为:a5.(2分)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解答】解:线圈在磁场中的振动,实际上是线圈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我们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答案为:电磁感应现象.6.(4分)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重物G=20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不变(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解答】解:(1)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L BA=2L BC,杠杆平衡,FL BA=GL BC,所以G===2×10N=20N;(2)杠杆被拉起后,如图所示,BA′为动力臂,B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BC′D∽△BA′D′,BC′:BA′=BD:BD′=1:2,杠杆平衡,所以F′L BA′=GL BC′,F′==G=×20N=10N;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20N;不变.7.(4分)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1×104A,电压约1.8×108V,放电时间约0.01s,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 1.8×1010J,合5000kW•h.【解答】解:U=1.8×108V,I=1×104A,t=0.01s,释放的电能为:W=UIt=1.8×108V×1×104A×0.01s=1.8×1010J.1.8×1010J=kW•h=5000kW•h.故答案为:1.8×1010;5000.8.(2分)某同学利用斜面匀速提升重为500N的物体,已知沿斜面的拉力做的功为100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 1.2m.【解答】解:设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h,则:η=×100%=×100%=×100%=60%,解得,h=1.2m.故答案为:1.2.9.(4分)如图所示,重为1.5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S=30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500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5cm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解答】解:由题,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F下﹣F上=G=1.5N,F下=1.5N,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500Pa;根据p=ρgh,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0.05m=5cm.故答案为:500;5.10.(2分)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AB的光路图.【解答】解:从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光线的交点为A′点,过A′点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直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B′,则A′B′即为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如图所示: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1.(3分)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解答】解: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故选B.1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B.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重力,也可以测量拉力.此选项错误;B、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功.此选项错误;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此选项错误;D、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此选项正确.故选D.13.(3分)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C.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解答】解:A、B、汽车和司机的质量是一定的,有无安全带,汽车行驶速度大小,汽车和司机的惯性都不变.不符合题意;C、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符合题意;D、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突然加速时,司机由于具有惯性,会向后运动,座椅可以对实际起到保护作用.此时安全带不起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C.14.(3分)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解答】解: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选A.15.(3分)一个能绕中心转动的小磁针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某时刻开始小磁针所在的区域出现水平向右的磁场,磁感线如图所示,则小磁针在磁场出现后()A.两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所以不会发生转动B.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所以会持续转动C.只有N极受力,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D.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水平向右【解答】解:某时刻开始小磁针所在的区域出现水平向右的磁场,小磁针将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且N极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水平向右;S极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水平向左.所以小磁针会发生转动,最终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N极指向水平向右.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3分)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L1、L2串联,闭合开关S,L1发光,L2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电源电压较低B.L2发生了断路C.L2发生了短路D.L2的实际功率很小【解答】解:A、若电源电压较低,若两个灯泡的规格不同,R2的电阻较小,由P=I2R,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其电功率会太小而不发光,只有L1发光,A可能;B、两灯串联,若L2发生断路,则L1也不能发光,所以B不可能;C、L2发生短路,则L2不能工作,L1仍能够发光,C可能;D、若L2的实际功率很小,则L2不发光,L1可能发光,D可能.故选B.17.(3分)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多次记录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则绘出的U﹣I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B.C.D.【解答】解:由图知,变阻器与R1串联,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设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电源电压为U总,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则U=U总﹣IR,R为定值,当U为零时,电流最大,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而U与I的关系是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象为直线,所以B不正确、只有A图象反应上述关系.故选A.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 18.(6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2)为了探究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C(选填“A”、“B”或“C”).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解答】解:(1)过入射点做垂线,得到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折射角.如下图:;(2)A、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太强,客观性不够.此选项错误;B、保持入射角不变,虽然进行多次实验,但得到的折射角是相同的,得不出客观的结论.此选项错误;C、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每次实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得到的结论是普遍的.此选项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C.19.(6分)某同学按照以下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③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V;④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盐水的密度.(1)请补充步骤③的内容.(2)为了记录相关数据,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将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项目补充完整.(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解答】解:(1)测量盐水密度的常规做法是: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③然后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V;(2)由正确顺序,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1﹣m2,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因此盐水密度的表达式是ρ=.故答案为:(1)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V;(2)(3).20.(8分)某同学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路图如图甲所示.使用的电源电压约为6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Ω 2A”.(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b(选填“a”或”b”)端.(2)该同学将滑片移至正确位置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2.9V.为了保证小灯泡不被损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断开开关.(3)为了能测出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措施:更换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解答】解:(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要最大,所以滑片要位于b端;(2)由图知,电压表选择的0﹣3V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1V,此时的示数是2.9V;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为了保证小灯泡不被损坏,所以要立即断开开关,查找问题所在;(3)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要使灯泡两端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分担较大的电压,所以滑片应向右滑动,由上“将滑片移至正确位置”,也就是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了,此时灯泡两端电压仍然大于额定电压,也就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仍然较小,所以需要更换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重新实验或者使用电源电压为3V的电源.故答案为:(1)b;(2)2.9;断开开关;(3)更换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9分,共23)21.(8分)如图所示,一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有粗糙水平桌面上的滑块相连,另一端悬挂一个砂桶.调整桶内砂的质量,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0.2kg时,砂桶和滑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v=0.5m/s.不计滑轮的摩擦,求砂桶和滑块匀速运动时:(1)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砂桶和砂所受的重力在2s内做的功.【解答】解:(1)砂桶和砂的总重力为:G=mg=0.2kg×10N/kg=2N;砂桶和滑块匀速运动,所以滑块受到的摩擦力f=G=2N;(2)由v=得,砂桶和砂在2s内移动的距离s=vt=0.5m/s×2s=1m;砂桶和砂所受的重力在2s内做的功W=Gh=2N×1m=2J.答:(1)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2)砂桶和砂所受的重力在2s内做的功为2J.22.(6分)某家庭用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自来水加热到50℃,消耗的天然气体积为1m3(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3.求:(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收的热量;(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解答】解:(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Vq=1m3×3.2×107J/m3=3.2×107J;(2)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100kg×(50℃﹣20℃)=1.26×107J;(3)燃气灶的效率:η=×100%=×100%≈39.4%.答:(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2×107J;(2)水吸收的热量为1.26×107J;(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是39.4%.23.(9分)(1)如图甲,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其总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表示(如图乙),请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推证:R′=R.(2)如图丙,A、B之间的电压U=220V.通过导线为远处的M、N之间的用电器供电,由于距离很远,导线AM和BN的电阻不可忽略,它们的总电阻用图中的r表示,r=4Ω.若M、N之间并联10个阻值为R=400Ω的相同电阻,求通过导线AM的电流大小.(3)试分析说明:在图丙的电路中,M、N之间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每一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越小.【解答】解:(1)解:因为I=I1+I2+…In,I=所以=++…又因为U=U1=U2=…Un所以=++…由于各个电阻相等,所以=,R′=;(2)据(1)可知,10个阻值为R=400Ω的相同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R′===40Ω;所以这个电路的总电阻是:R=40Ω+4Ω=44Ω;总故该电路的总电流是:I===5A;(3)据(1)可知,当相同的用电器并联时,总电阻R′=;所以并联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就越小,故R总=r+R′,所以R总就越小,据欧姆定律可知,总电流就越大,据U=IR可知,在导线上分担的电压就越大,总电压时不变的,所以用电器上的电压就越小,故据公式P=可知,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就越小.故答案为:(1)见上面的分析;(2)导线AM的电流为5A;(3)见上面的分析;。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解析版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0c33752f60ddccda38a0b6.png)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故答案为:音调。
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运动,是一道基础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实质的了解和掌握。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据此判断。
解: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
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大(选填“大”或“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地面附近的物体被举高时,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在大气层外和地球有一定的相对高度,物体具有势能。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解:卫星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卫星在近地点时,高度最低,速度最快,所以它的动能最大。
故答案为:大。
4.通电螺线管的N、S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a(选填“a”或“b”)端流入螺旋管的.【解析】本题考查右手螺旋定则,其内容为: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螺线管N极方向。
由螺线管的N、S极,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流方向,而电流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出来,回到负极,据此回答。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574fe071fe910ef12df8a7.png)
名__
_
__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
_题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校
学
业
毕
本试卷中g值均取10N/kg
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明煤的分
3.如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
1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B.2.357cm
效
物理试卷第1页(共16页)
物理试卷第2页(共16页)
C.2.35cmD.2.4cm
15.一个能绕中心转动的小磁针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某时刻开始,
--------------------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填“大”
(填“a”或“b”)端流入螺线管的。
--------------------
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这
--------------------筒应用的原理是。
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
-------------
绝
在
--------------------
安徽省2015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物理
本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cm。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0.如图,L表示凹透镜,MN为主光轴,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物理(带解析)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物理(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d0bb30e87101f69e3195c9.png)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
2015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物理(带解析)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 m。
16.如图所示,重为 1.5N 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 S=30cm2,则水对圆柱体
下表面的压强 P=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h=cm。(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
评卷人
得分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L 表示凹透镜,MN 为主光轴,O 点为光心,F 为焦点,图甲和图乙表
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 AB 通过
凹透镜所成虚像 A′B′的光路图。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18.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
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 i 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 r 表示)
9.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这一现象表明煤的
分子在不停地
,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10.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
近地点时,其动能最______(选填“大”或“小”)。
11.【2015·安徽】通电螺线管的 N、S 极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电流是从_________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解析版
![2015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6bddb0cc7931b765ce15b6.png)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地面附近的物体被举高时,物体具有
1 / 16
重力势能.物体在大气层外和地球有一定的相对高度,物体具有势能。动能大小 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解:卫星在绕地球 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卫星在近地点时,高度最低,速度最快,所以它的动能 最大。故答案为:大。
2 / 16
6.如图,AB 为能绕 B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 C 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 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 10N 的拉力 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重物 G= 20 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 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 程中,拉力 F 将 不变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 / 16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 1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 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 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还要清 楚每个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 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解: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 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C.干冰升 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 小冰晶.此选项正确;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 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