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语文考点:30散文重点词语表达效果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句子的表达效果的品析

第一章散文文体介绍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一般而言,散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点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一般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记叙散文主要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在记叙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情感。
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描写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描写的景物细致生动。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记事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写人的散文,虽全篇以人物为中心,但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通过感情的抒发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和评价,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追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借助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一)理清线索,明确思路散文的行文线索无外乎时间、空间、事件和情感变化,结构层次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纵向式和对比式等几种。
写作材料是依线索展示的,内容是按结构呈现的,所以,抓住了散文线索,把握了行文结构,就是从宏观上把握了散文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品味、鉴赏和个性化解读做好准备。
(二)把握意境,体会主旨散文的意境是由各个意象组成的,要想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需体会文中的意象。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散文知识点汇总表:~形散~表现方法—不拘一格选材—广泛自由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神(主题)线索—人—事物—感情明确集中开拓深化景物—时间—地点语言(凝练优美)方法: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景抒情联想(丰富)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景语(状物)抒情情语直抒胸臆叙述(交待)语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
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
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
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
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语文备考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词语、句子、段落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备考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词语、句子、段落的作用【知识讲解】一、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例题讲解】【2017湖北省鄂州市】二、(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25题。
闲敲棋子落灯花①一直喜欢一句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道是“最难风雨故人来”,朋友的失约让诗人略显沮丧,但这沮丧随即便被他的闲情逸致所冲散。
聚会下棋本是消磨时光,没什么功利与目的,来与不来本就无碍。
于是,他开始闲敲棋子,自己玩味起来。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自在怡然。
这种“闲”字当头的处世态度与生活方式,实在令人敬佩。
②其实,宋朝诗词里有很多关于“闲”的诗句,表现出宋人对生活纤细入微的体验与开掘,愈简愈美,愈淡愈真。
内心里生出喜乐与趣味,才会“画屏闲展吴山翠”;内心通透圆润,才会“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样看来,闲敲棋子,敲出的是一份超然与平和。
③想来现实生活中的“闲”,多是忙里偷闲。
是否能化为澄澈或隽永,只在一念之间。
④《闲情记趣》里也有一段很喜欢的情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
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里记叙的是作者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生活,将茶叶放在荷花心,以泉水烹,虽没有《红楼梦》里妙玉的文雅别致,却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乐趣。
平凡而和谐,虽家长里短,亦是绮丽流光。
⑤庆山在新书里有句话:若能在万事小物中得到诸般乐趣,又何必再远游呢。
散文阅读之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二)-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人教版

中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中考山东德州卷】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天的一条街道苏童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
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
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
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
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
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
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
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散文阅读之品味重点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作为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词语的把握。
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
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①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
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
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
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②“什么话呢?”③“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
就是这么一句话。
”④“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⑤“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
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
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
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
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
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
”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⑥“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⑦“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⑧“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⑨“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项阅读考点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项阅读考点整理 考点1: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考点2: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设问形式:❶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❷结合××段内容,请概括出××。
❸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考点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设问形式:❶文章的线索是什么?❷围绕××,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❸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标题就是线索)考点4:品味语言特色,体会词句含义★设问形式:❶赏析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❷文中的加点词/划线句子好在哪里?(加批注) ❸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道了“××景物”有什么好处?❹理解加点词语/××句话的含义。
词语赏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2)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的情感。
(抒情性散文常考)(3)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议论性散文常考)【答题规范】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4.从句子的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5.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6.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
(1)长短句短句:简洁凝练,增强语句气势,形成画面感。
长句:叙述清楚完整,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长短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2)整散句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常构成对偶、排比。
散句指字数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
整散句结合,使得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气流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句子含义注意:如果所给句子是总起句,需从下文搜索关键信息;如果所给句子是总结句,需从上文寻找相关信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所给句子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中的相关内容。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词语赏析及表达效果

专题04 散文词语赏析及表达效果(解析版)考点穿透【题型问法】1.请赏析句子中的加点词。
2.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3.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4.画线语句中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5.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题型分析】加点词的赏析分为“有明显手法(用词用语特征)”和“完全没有手法”两种形式。
“有手法”的加点词赏析,手法往往集中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达技巧三个方面,答题时注意判别各个手法之间的区别,避免丢分。
“没有手法”的赏析考查学生语言的敏感度。
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带入”文章,体味作者所处场景的感受或表达的意蕴。
在用语言提炼关键词、概括化答题上,这个考点的能力等级要求有所提升。
【题型答法】①点出词的修辞手法、词语特征等;②写了什么;③手法效果;④情感态度。
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回答此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应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知识点睛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赏析语言品味词句答题技巧:1、审清题意,看清分值2、选准赏析角度3、牢记语境意识、整体意识,牢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反复品读,圈划关键点5、思考周全,表述准确规范表述:赏析角度+ 作用+ 内容+ 蕴含情感、哲理等赏析的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用词、句式等方面内容:对象的特点、事情的表现力、人物的性格、品质等鉴赏角度:1、常用修辞及表达效果(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也可使行文亲切可感。
2021届山东新高考语文抒情类散文知识点精彩总结 【散文阅读备考】

2021届山东新高考语文抒情类散文知识点精彩总结【散文阅读备考】(一)一、鉴赏散文的语言1、理解词语的含义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情色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义。
2、理解语句的含义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①、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②、结构句——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③、主旨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义+分析语境含义+挖掘隐藏含义(还原手法)3、鉴赏语言的特色问法:简述该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法: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长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语言特色二、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方法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
答法:①、根据中心确定线索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②、根据材料确定线索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时在文中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法:开头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备考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词语、句子、段落的作用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备考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词语、句子、段落的作用【知识讲解】一、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例题讲解】【2017湖北省鄂州市】二、(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25题。
闲敲棋子落灯花①一直喜欢一句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道是“最难风雨故人来”,朋友的失约让诗人略显沮丧,但这沮丧随即便被他的闲情逸致所冲散。
聚会下棋本是消磨时光,没什么功利与目的,来与不来本就无碍。
于是,他开始闲敲棋子,自己玩味起来。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自在怡然。
这种“闲”字当头的处世态度与生活方式,实在令人敬佩。
②其实,宋朝诗词里有很多关于“闲”的诗句,表现出宋人对生活纤细入微的体验与开掘,愈简愈美,愈淡愈真。
内心里生出喜乐与趣味,才会“画屏闲展吴山翠”;内心通透圆润,才会“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样看来,闲敲棋子,敲出的是一份超然与平和。
③想来现实生活中的“闲”,多是忙里偷闲。
是否能化为澄澈或隽永,只在一念之间。
④《闲情记趣》里也有一段很喜欢的情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
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里记叙的是作者沈复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生活,将茶叶放在荷花心,以泉水烹,虽没有《红楼梦》里妙玉的文雅别致,却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小乐趣。
平凡而和谐,虽家长里短,亦是绮丽流光。
⑤庆山在新书里有句话:若能在万事小物中得到诸般乐趣,又何必再远游呢。
中考语文复习:散文理解重点字词答题要点

理解重点字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一、基础知识对于重点字词的理解,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字或词的基本意思,然后再把这个字或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它,我们应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字词:(一)、词语在句子中的本身意。
本身意。
(二)、分清词性,明确作用。
语法意在阅读题中常常考查学生对动词、形容词、副词、语气助词等词的作用,我们要了解这些词的语法特征,了解它们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把题答好。
(三)、结合特定的语境,分析字词的含义。
语境意。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或词具有特定的意义,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字或词的解释。
(四)、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语体意。
词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的把褒义词当成贬义词来用,还有的把贬义词当成褒义词用等。
(五)、注意词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意。
体现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主旨的词语。
(六)、有些词语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某种情感,这样的词语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抓住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主题意。
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山东省中考语文考点:33散文内容拓展

(山东省)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解析
• 中考散文阅读的开放性考题为近年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根据文本对描写对象谈自己的感受; (2)根据文本对人物情感谈自己的感受;(3)品味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 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 根据文本适当拓展的题型灵活多变,解答此类考题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
•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叨唠,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 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可以平价甚至大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 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 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 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 看。
•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 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 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 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真题重现
• 一、【2018年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03 散文考点梳理-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 散文常见考点梳理一、理解词语含义(或词语的表达效果)这里的词语主要分析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量词、特殊用法词1.动词、形容词:例句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动词)——《春》朱自清【答案】“坐”、“躺”、“打”、“踢”、“赛”、“捉”六个动词写了人的活动,从侧面写出了春草的可爱,体现了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
例句2:最妙的还是下点儿小雪呀。
(形容词)——《济南的冬天》老舍【答案】“妙”字是作者对济南的赞美,准确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方法点拨1】“××”动词(形容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或心情)。
2.拟声词:例句1: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寻石记》迟子建【答案】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充满童趣。
【方法点拨2】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3.叠词:例句1: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朱自清【答案】这两个叠词写出了春风春草给人的美好感觉。
“悄悄”写也了风的轻柔和煦,“绵绵”写出了草的柔软舒适。
这样通过人的感觉从侧面描绘了春天景物柔美的特征,使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加了音韵美。
【方法点拨3】运用叠词“××”,写出了……的……特点,使句子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4.特殊用法类词语:(1)修辞例句1: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济南的冬天》老舍【答案】“卧”字运用了你认得修辞手法,将小村庄、雪人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村庄、雪的可爱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方法点拨4】套用修辞的答题格式,如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技法

散文阅读技法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诠释的规范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的义项。
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想比较而言的。
一、散文阅读中重要把握以下三类词语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
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或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1.结合词语具体语境,推断确定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2.对全文全局整体把握,特别强调情感基调。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
4.理解指代词的含义,如“这个,那些,此,某”等。
5.抓住文中相关的暗示,理解词语,包括题目、注释、出版、题干等。
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结构上的作用一、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文化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章重要句子的把握。
(一)句子的含意有基本含意和深层含意之别。
句子的基本含意即表层意义,这往往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如哲理意义、隐喻(象征、比喻、双关、感情)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1.哲理意义。
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义。
他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显示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在文段的语言环境,即该警句产生的土壤。
2.隐喻意义。
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二产生的临时含义。
(完整版)散文主要表现手法及效果

微专题二熟读散文核心知识Ⅰ散文阅读答题术语散文阅读答题术语一览表一、读一读散文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主要效果一览表注关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见小说部分。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到达家乡已近晚饭时分,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致扑入眼帘:农舍毗邻,炊烟袅袅,杨树摇曳,玉米金黄。
路边黄豆棵上结满饱满的豆角,鼓囊着就要胀开来。
翠绿丛中红得鲜嫩的辣椒格外惹眼。
乡风轻拂,百果飘香。
一群群闹猛的鸟儿在枝头嬉戏,不知疲倦,轮番起劲地唱歌,仿佛欢迎我这一身风尘的游子归。
儿时熟悉的地气端地从脚下浮起,心驿神荡起来,一种叫温暖的东西从心底弥漫开来。
(节选自葛克文《走进同一片阳光》)该段描写了家乡的田园景致,试分析其表达特色。
答:答案①选取了家乡秋天代表性的事物。
②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
③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也最多。
冬天里,阳光总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
那时,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
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的,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一摊让太阳烤干的牛粪。
老人们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啦……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满嘴流油。
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无数把叮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搭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
(节选自徐迅《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该段画线部分描述了冬日里老人们在阳光下畅谈的场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
答:答案整体上作者将一群老人放在冬日阳光的背景下,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表现了老人们的幸福与满足;前一句话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将无法感触的阳光化为老人们嘴里的美食;后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们的话语比作小榔锤,使其巧妙地与阳光融为一体。
理解句子含义,赏析的表达效果(PDF)-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阅读重点难点汇编(带答案)

阅读理解 · 散文理解句子含义,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讲人xxx考点解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都离不开对文中句子的把握。
因此每年各地中考都会把此作为考查重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分析能统摄全篇、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评价句子表情达意的效果,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01 典型例题请赏析朱自清《春》(部编版七上)句式的特点。
答:文中大量运用短句、散句和口语句式,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还有书面语句式,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年之计在于春”等。
长短句的结合,整散句的交错,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运用,都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在语言上的功底。
郑振铎《猫》(部编版七上)“思考探究”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第一句话表现了第一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话比上ー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拓展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 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 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 我心惊。
•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 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___ 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 第二步:关注词语的手法。字词的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拟物、双 关、通感、夸张等修辞。 • 第三步:关注词语的作用。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 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 三方面谈,尽量全面。表达效果主要是生动形象、含蓄蕴藉等。
真题重现
• 一、【2018年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专题30 散文重点词语表达 效果
(山东省)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解析
•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作为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更重要的是,筛选 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词 语的把握。
• 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 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
语义联系。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
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 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 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 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 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 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 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 不知道。”
3.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5.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 1.回忆母亲重视读书
• 【解析】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 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 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此题段落比较少,每一个段落就 是一个情节,如第2段写的是回忆母亲重视读书的情节。
•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 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 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 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 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2.(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飘落在书页上的情态,细腻而富有情趣。(2) “抚摩”即抚摸、用手轻轻地摸,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表现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 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1)“钻进”是拟人化的手法;(2)“抚摩”动作描写。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 语句所表现的事物的情态或人物的心理活动。
•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 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 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 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 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 “重要词语(含短语)”一般指: • 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 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 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 ④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 • ⑤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 • ⑥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 锤炼字词解题三步走:
• 第一步:关注词语的含义。这里的含义包括词语本身的意思和语境 义。从字词含义的角度体会妙处。
• 晒书
• 贺宽叶
•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 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 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