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矿集团田庄煤矿2010年“8.17”断层突水事故案例分析(8602工作面中顺槽)

合集下载

2010年非煤矿山事故分析

2010年非煤矿山事故分析

2010年非煤矿山事故分析2011-3-9 来源: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作者:安全监管总局监督管理一司【导读】2010年,在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继续深化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立足源头治本,着力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严格安全准入,有力的促进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全年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好转,事故总量同比大幅度下降,较大事故有所下降,重大事故明显下降,连续两年未发2010年,在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继续深化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立足源头治本,着力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严格安全准入,有力的促进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全年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好转,事故总量同比大幅度下降,较大事故有所下降,重大事故明显下降,连续两年未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总体情况(一)事故总量继续大幅度下降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同比分别减少221起、269人,下降18 %和17.5 %。

自2004年起实现了连续七年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双下降,2010年在2009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大幅下降基础上再次实现了“两位数”下降,是2001年以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

据统计,2001~2010年,全国非煤矿山累计发生事故16791起,死亡21251人,平均年发生事故1679起、死亡2125人。

煤矿特大水灾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T

煤矿特大水灾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T

• 2.该区域煤层厚、出煤多,曾多次发生抽冒 • 矿井西翼煤层较硬,没有发生过抽冒;中部煤 层较薄,未进行大规模开采;矿井东翼-400m 石门四煤厚度3-4m,倾角75°,较松散,小断 层发育,易发生抽冒,是该矿的主要产煤区。 • 从2004年至事故发生时,在东翼-400m石门东 侧-400水平以上各水平都在出煤,且出煤量较 大,在8月7日13时13分透水事故发生前的8月7 日在该地区采出105-120t,该处四煤的出煤量 约9000t左右。
• 3.水害事故发生经过 • 2005年8月7日13时13分左右,大兴煤矿上部水 淹区-290m标高防水煤岩柱被破坏,发生透水, 透水发生后,主、副井井筒均有雾气冒出,出 现反风现象。 • 13时30分,副井调度室接到-290m水平西三暗 斜井绞车房(-281m)报告透水的电话。 • 14时,水已涨至离主井口80m(斜长)处,此 时水位为+245m。 • 透水后相邻矿井的斜井水位从+262m降至 +253.5m,下降了8.5m。 • 估算,矿井总透水量约为25万m3。
• 五、抢险救灾经过 • 大兴煤矿特大透水水害事故发生以后,党中央、 国务院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 抢救被困人员,并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 国家安监总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 时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立即成立大 兴煤矿特大透水水害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 迅速启动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来自广东 省、梅州市、兴宁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 及各方面300余人参加了抢险救援,并聘请了 国内有关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组,提供技术服务, 指导救援工作。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镇朱陈公司 龙山煤矿透水事故
• 1993年8月5日,临沂市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 罗庄镇朱陈公司龙山煤矿矿区内隐蔽的古井塌 陷,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9点30分,矿井 被淹,59名矿工遇难。 • 1.矿山概况 • 龙山煤矿1958年筹建,1960年投产,开采28年。 • 该矿主井为立井,深157m,采用双罐提升原煤、 物料及运送人员上下井;斜井长360m,主要用 于矿井通风及安全出口;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 井下中央泵房安装水泵4台、管路5条、排水能 力每1140m3/h。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矿井下采掘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 探水作业,导致突然遭遇地下水涌出 。
间接原因
矿井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监管 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 患。
事故教训与预防措施
事故教训
必须加强矿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探水作业规定,确保采掘作业安全。
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矿工安全意识和应 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防止类似 事故再次发生。
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通 风设施完好、通风量充足。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 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事故教训与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措施
对矿洞内部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确保支护结构牢固可靠,及时加 固和修复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
强化安全培训
加强矿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他们 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 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监管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矿井的 安全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 全隐患。
03
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 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04
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和安全措施,杜绝违规 操作。
02
矿井透水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时间
01
XXXX年XX月XX日
事故地点
02
某矿区XX号矿井
事故经过简述
03
矿井下采掘过程中,突然出现大量透水,导致多名矿工被困井
下。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电缆老化短路引发火灾。
间接原因

华源事故华源事故

华源事故华源事故
人过程存在指挥失误
抢险预案中,未明确柴汶河溃水时的撤人措施。 指挥人员对本矿井环节多、作业地点分散、通知 和组织人员迅速撤出难度估计不足,在接到柴汶 河洪水漫过河岸、井下发现溃水险情报告后,对 可能溃入井下的水量估计不足,未能果断作出井 下所有人员一次全部撤离升井的决定,而是分三 次下达了受威胁区域人员撤离的命令,延误了部 分人员的最佳撤离时机。
山洪暴发
河岸垮塌处断面上游北、东、南三面环 山,地形坡度较大,地表径流迅速,降雨 易于汇集,雨水汇集后流速湍急。 广泛分布的古老变质岩不利于降水的入 渗,形成地表径流,致使该区域遇强降雨 形成山洪暴发。
..\Documents\照片\被洪水冲断的河流.JPG
河水猛涨
在上述两个因素和东周水库泄洪 的作用下,柴汶河河岸漫溢垮塌处最 大洪峰流量1840m3/s,河水最高水位 超过河岸高程0.85m。
5. 劳动定员管理缺乏标准,井下 作业人员多。
一是华源矿业有限公司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结合 本矿实际,制定本企业的劳动定员标准。二是按 照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于 2007年6月28日下发的《山东省加强煤矿劳动定 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员数量的暂行规 定》,华源矿业有限公司8月17日中班共超员61 人。三是华源矿业有限公司沿习多年形成的中班 检修习惯,致使中班(11时-18时)人员比其他 小班多150人。
“8.17”事故灾难的原因分析 8.17”
这次事故灾难是8月16日至17日“突降 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和“河水猛 涨”,造成“河岸垮塌”,洪水“溃入井 下”,造成淹井,是一起严重自然灾害引 发的事故灾难。
..\Documents\照片\洪水冲垮堤坝后形成的冲刷区和塌陷区 全景.JPG . . \ Documents\ 照 片 \ 1 A5N0129.JPG . . \ Documents\ 照 片 \1A5N0162.JPG..\Documents\照片\1A5N0151.JPG

2010年以来透水事故案例讲解

2010年以来透水事故案例讲解

2010年以来煤矿透水事故案例近两年煤矿水害事故多发,给受灾矿井和职工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给煤矿企业和伤亡职工家庭带来严重灾难和无尽痛苦。

为汲取事故教训,强化职工的水害防治意识,做好公司所属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特收集了2010年以来全国煤矿主要透水事故案例。

各矿根据本矿实际,安排对职工进行案例教育。

收集的主要透水案例如下:案例一:山西朔州市中煤金海洋元宝湾煤矿透水事故事故情况:2011年9月16日14时37分,位于山西朔州市山阴县的中煤金海洋元宝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已造成10人遇难。

目前,剩余1名被困人员仍在紧急搜救中。

抢险指挥部表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救援的努力。

案例二: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曾家沟煤矿透水事故事故情况:2011年8月29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曾家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0人死亡,有2人下落不明。

该矿为整合主体矿井,正在进行技术改造。

事故原因:该矿违法组织生产,违规开采边界煤柱,打透相邻矿井采空区,导致积水涌入。

案例三: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四井透水事故事故情况:2011年8月23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四井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下井45人,事故发生后19人安全升井,26人被困井下。

经全力以赴、千方百计组织科学施救,成功救出22名被困人员,发现1人遇难,有3人下落不明。

该矿于2007年被关闭,该矿属于停产待整合矿井。

事故原因:该矿在非法开采过程中,打通了周边废弃矿井,导致老窑积水涌入。

主要问题:一是该矿在待整合且生产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非法组织生产;二是安全生产制度不落实,没有执行探放水规定;三是安全监管不到位,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措施不力。

案例四: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桑树坪煤矿透水事故事故情况:2011年8月7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韩城矿业公司桑树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全矿井被淹。

事故原因:与该矿相邻的禹昌煤矿(乡镇资源整合矿)11号煤层底板发生突水,通过采空区进入桑树坪煤矿北二采区,在280大巷密闭墙处溃入矿井。

我国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

我国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

精选课件
二、典型水害案例分析
(一)、广东大兴煤矿“8.7”特大突水事故 时间:2005年8月7日13时30分 地点:广东省兴宁市大兴煤矿 损失:121人遇难,直接损失4500万元
事故原因:违规开采,采空区积水 溃入矿井
精选课件
开采煤层
采空积水区 防水煤柱 -290水平
-500水平
采空区积水突入井下示意图
乡镇煤矿70% 地方煤矿20% 国有煤矿10%
精选课件
2005年:
共发生特大水害事故13起,其中: 国有煤矿2起(15.3% ),死亡44人( 12.2% ) 乡镇煤矿11起( 84.7% ),死亡316( 87.8% )
老空透水9起( 69.2% ),死亡286( 79.4% ) 断层突水2起( 15.4% ),死亡26人( 7.2% ) 岩溶突水2起( 15.4%), 死亡48( 13.4% )
精选课件
水害特点
1、突水发生的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突水灾害的突发性强, 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较大。
2、灾难性突水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即隐伏导水陷落柱造 成的底板高压水突入和废弃关闭的小煤矿导通老空水或地 表水溃入。
3、突水发生的矿井与其防治水措施及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 关系。
4、突水事故的高发期出现于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期。
精选课件
二是来自3#煤层底板奥灰岩溶裂隙水的潜在威
胁,勘探区内3号煤层底板标高在200-710m间,而
奥灰水水位标高在648-711m间,据此可以看出,由
于整个井田内奥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的地下水位标高
高于3#煤层底板标高,在庄头断层以西3号煤层的大
部处于奥灰水水位之下, 3#煤层开采处于带水压状
态,在整个井田范围内3#煤突水系数介于0.0095--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田庄煤矿物探技术应用情况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田庄煤矿物探技术应用情况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田庄煤矿物探技术应用情况摘要:物探技术在煤矿的应用,需建立专业性的物探发展研究机构,构建新技术体系与机制;实现适应煤矿特殊地质环境、多目标填图与探测、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体系与机制宏伟目标,可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新技术支撑。

推动物探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技术的进步,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煤矿物探;水文地质;物探方法;心得体会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简介田庄煤矿位于兖州向斜西部翘起端的边缘部分,开采石炭系上统太原组16层和17层两个薄煤层。

井田构造形态为一阶梯式南东向倾伏的向斜,次一级宽缓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局部受底板承压水威胁,下伏的十三、十四灰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基底奥灰富水性中等~强,水源充沛。

2009年《煤矿防治水规定》实施以来,我们多次应用物探技术,进一步查清了井下水文地质条件,为安全生产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技术资料。

二、物探方法及工程量为查明采掘工作面水文情况,确保采掘工作面不受水害威胁,2009年以来,矿井先后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中国矿业大学、福建华虹科技有限公司、华北科技学院、北京华安奥特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第一工程处等单位采用音频电透视、高分辨率电测深、瞬变电磁、高密度电法、井下地质仪等技术进行了掘进迎头超前物探、工作面顶底板水情探查。

5年来累计探测工作面十余个,迎头超前探查13000多米,对物探查出的水情分别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杜绝了掘进工作面水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生产。

三、实际应用情况1.工作面开采前水情的物理探查二水平第一个工作面是16层煤的5601工作面,开采前底板十三、十四灰承压水位-66m,威胁安全生产;对底板水疏放3个月,水位仅降至-100m,突水系数0.13MPa/m仍大于临界突水值。

2009年6月,矿井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使用矿井音频电透视和高分辨电测深两种技术,对该工作面进行了综合探测工作,完成剖面6条,控制巷道底板垂向剖面长度2160m;音频电透视供电点86个,实测工作量2128个物理点,提交《5601工作面井下电法综合探测成果报告》,查明煤层底板下0~50m深度层段内存在7处水文异常、8个潜在突水点。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三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的通报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三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的通报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三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公布日期】2010.08.30•【字号】鲁煤安管[2010]153号•【施行日期】2010.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三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的通报(鲁煤安管[2010]153号)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现将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三起较大以上水害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煤调[2010]130号)转发给你们,并针对近期全省煤矿防治水工作形势,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清醒认识当前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形势。

8月17日临矿集团田庄煤矿二水平8602中顺槽迎头揭露断层导致奥灰出水,至8月20日涌水量持续增大到900 m3/h。

由于撤人及时和矿井足够的排水能力,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今年我省煤矿发生的第三起侥幸水害事故,再次给全省煤矿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由于受前期强降雨影响,全省大部分矿井地表积水增多、地下水位上升;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秋季全省平均降水量预计较常年偏多一至两成,同时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全省煤矿防治水的难度和压力加大,任务艰巨。

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清醒认识当前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认真研究采取治本的硬措施,上下齐心,真抓严管,确保不发生事故,确保全省煤矿安全形势稳定。

二、继续深入排查治理水害隐患。

要针对秋季煤矿防治水工作特点,近期组织专家对矿井上下再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切实摸清各类水害威胁和影响。

对于情况不清的,要采取调查、探查等针对性措施,查清危害,制定并实施相应防治措施。

要对今年以来排查出的各类水害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25处受地表水威胁矿井、29处受老空水威胁矿井,37处受承压水威胁矿井,32处受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等水害威胁矿井,在全面落实治理措施基础上,强化监管检查,严盯死守,确保不出问题。

煤矿及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及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预防措施
加强边坡和采空区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边坡稳定性检测和采空区顶板支护检查;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管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水平,确保作业安全。
04
CATALOGUE
非煤矿山滑坡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
事故案例一
某非煤矿山在采矿作业过程中,由于边坡过陡,采场出现滑坡,造成3名作业人员被困。经过紧急救援,被困人 员全部获救。
事故案例一
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突然发生矿井透水事故,导致多名矿工被困。经过紧急 救援,部分被困人员获救,但仍有数人失踪。
事故案例二
某非煤矿山在进行地下开采时,矿井突然大量涌水,造成多名矿工死亡和多人 受伤。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但因水势过大,部分被困人员未能获救。
事故原因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矿山企业未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矿井透水风险防范措施 不到位。
全操作规程。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控制 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及时发 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 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 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
矿山企业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掌握不清,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未 能及时发现隐患。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矿山企业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事故 。
事故教训与预防措施
1 2 3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 管理人员职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事故教训与预防措施
01
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瓦检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 Nhomakorabea斯异常情况。

矿井突水事故案例分析

矿井突水事故案例分析

地面4号露天坑积水水位上升1.2M,积水水面扩大, 地面4号露天坑积水水位上升1.2M,积水水面扩大, 水面覆盖到开采工作面,进一步加快了事故发生的 时间和事故造成严重性。 4、木石煤矿不将越界部分的巷道填绘在采掘 工程平面图上,隐瞒井下作业地点,提供虚假图纸, 逃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管,为事故的发生埋 下了重大隐患。 5、在雨季期间,各级部门均下达了汛期停产 指令,特别是对抗灾能力差的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的矿井,要求必须大雨期间停产撤人,但木石煤矿 置若罔闻,违法蛮干,造成事故的发生。
2.矿管理人员没有严格落实防治水方案 2.矿管理人员没有严格落实防治水方案 虽已重视, 虽已重视,并经山东科技大学组织专门论 证和办公会研究,但没有真正在现场实施。 证和办公会研究,但没有真正在现场实施。 3.现场组织撤人不力 3.现场组织撤人不力 933采区9333⑷穿采溜子道工作面突水后, 采区9333 933采区9333⑷穿采溜子道工作面突水后, 现场组织撤人不力。 现场组织撤人不力。
米~ +35.32米的范围内,二个塌陷坑直径均约30 +35.32米的范围内,二个塌陷坑直径均约30 米,造成矿井-38水平以下被淹,导致3208探煤巷 米,造成矿井-38水平以下被淹,导致3208探煤巷 两个掘进头、-86全岩掘进头、3303残采面、-95 两个掘进头、-86全岩掘进头、3303残采面、-95 北头采煤5个作业地点的37人遇险,其中:2 北头采煤5个作业地点的37人遇险,其中:2人经 抢救脱险,35人死亡。历时一个月的时间,事故 抢救脱险,35人死亡。历时一个月的时间,事故 处理完毕,直接经济损失298.1万元。 处理完毕,直接经济损失298.1万元。 三、事故原因 1、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知 法犯法。木石煤矿超越批准的开采上限± 法犯法。木石煤矿超越批准的开采上限±0标高, 越过采矿许可证确定的井田边界+20标高,违法违 越过采矿许可证确定的井田边界+20标高,违法违 规开采防水保安煤柱,顶板冒落后形成与地面直 接联通的溃水通道,导致地面露天坑积水、泥砂 溃入井下,造成矿井-38水平以下被淹,35人遇难。 溃入井下,造成矿井-38水平以下被淹,35人遇难。

矿山开采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

矿山开采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

预案编制
根据矿山开采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急 救援预案,明确救援流程和责任分工。
预案评估
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及时修订和 完善,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与培训
队伍组建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具备相关技能和资质的人员。
培训与演练
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能力。
故发生。
设备配置不当
部分矿山的设备配置不合理,不能 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增加了事故 风险。
设备维护不到位
矿山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 位,导致设备故障频发,影响安全 生产。
04
矿山开采事故预防措施
技术预防措施
技术改进与研发
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开采 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
安全监测系统
02
矿山开采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顶板事故案例
01
事故概述
矿山顶板事故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顶板意外崩塌导致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的事故。
02
事故原因
矿山顶板事故的原因通常包括采场设计不合理、开采方法不科学、顶板
管理不到位等。
03
案例
某铁矿发生矿山顶板事故,造成13名工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
元。经调查发现,采场设计存在缺陷,开采方法不当,且现场安全管理
分类
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矿 山开采事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机械事故、电气事故、运输事 故等。
矿山开采事故的危害
01
02
03
人员伤亡
矿山开采事故可能导致人 员伤亡,尤其是坍塌、冒 顶等事故,容易造成人员 被困或死亡。
财产损失
矿山开采事故可能导致设 备损坏、矿井关闭等,给 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煤矿事故案例

煤矿事故案例

煤矿事故案例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其中,2010年的山西临矿集团“2·22”瓦斯炸炉事故就是一起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案例。

2010年2月22日凌晨,山西临矿集团汾西煤矿井下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炸炉事故。

这次事故不仅造成了30人死亡,还有77人受伤。

正是这起事故的发生,让人们对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引起更大的反思。

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矿井管理层在瓦斯检测上失职。

据调查,该事故的发生与瓦斯爆炸有直接关系,而在爆炸发生前,矿工们并没有接到停工指令,他们在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下继续开采煤炭。

这直接导致了瓦斯积聚,瞬间引发爆炸。

其次,矿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矿工们对瓦斯积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导致了在爆炸发生时矿工们难以及时逃生。

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在井下兑现地发现了一些未戴安全头盔的遇难者,这也能看出矿工们对自身安全的忽视。

此外,煤矿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尽管事发煤矿曾多次被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点名通报,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整改。

不仅如此,煤矿的日常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也未能到位,导致了矿井内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这起煤矿事故对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在日后工作中提出了一些启示。

首先,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意识。

矿山企业要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

其次,加大煤矿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他们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

同时,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位,对矿井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最后,提高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政府和煤矿企业要加大对救援力量的投入,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和应急能力,确保在煤矿事故发生时能够做出迅速、高效的应对。

2010年煤矿事故统计与分析

2010年煤矿事故统计与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骆驼山煤矿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 作面遇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 力作用下,诱发该掘进工作面底板底鼓,承压水 突破有限隔水带形成集中过水通道,导致奥陶系 灰岩水从煤层底板涌出。 • 间接原因:(1)探放水措施不完善,防治水工作 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当,贻误撤人时机; (2)违法分包工程,施工组织混乱;现场施工管 理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
• 定性:责任事故 • 损失:共造成32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 失4853万元 • 基本情况:骆驼山煤矿属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0
万吨/年,事故发生时正在施工二、三期工程。该矿设计 单位为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为辽宁 诚信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为中国中煤能源集 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建设公司第 一工程处和河南郑州矿山建设公司。2009年1月和7月, 中煤五建一处在未经乌海能源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将部分 工程分包给民营企业陕西榆林宏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定性:责任事故 • 损失:共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4937万元 • 基本情况:王家岭矿为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 年。该矿所在区域小窑开采历史悠久,事故发生前该矿井 田内及相邻共有小煤矿18个。该矿由中煤能源集团和山西 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各占50%股份)组建的华晋 焦煤公司开发建设。发生事故的王家岭矿碟子沟项目井巷 工程由中煤能源集团下属的中煤建设集团第一建设公司第 六十三工程处施工,北京康迪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 监理,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设分析
• 直接原因:立胜煤矿中间立井三道暗立井内敷设 的非阻燃电缆老化破损,短路着火,引燃电缆外 套塑料管、吊箩、木支架及周边煤层,产生大量 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窒息伤亡。 • 间接原因:(1)长期超深越界盗采资源,在证照 已过期的情况下拒不执行停产指令,以技改名义 违法组织生产,对电缆漏电等重大隐患长期不治 理,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且劳 动组织管理混乱,入井作业人数不清。

矿山开采与爆破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开采与爆破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开采与爆破事故原因分析
矿山开采事故原因分析
矿山设计不合理
矿山开采技术落后
矿山安全管理不到位
矿山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淡薄
爆破事故原因分析
爆破设计不合理 爆破器材不合格 爆破操作不规范 安全管理不到位
矿山开采与爆破事故的关联性
矿山开采与爆破事故原因分析 矿山开采与爆破事故的关联性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爆破事故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事故案例中的教训表明,不遵守安全规程和防范措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人员伤亡。
针对矿山开采与爆破事故案例,应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政府和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规程和防范措施得到有效 执行。
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
监管不力:矿山开采与爆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监管不力,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 的监管机制。
预防措施:加强顶板监测和维 护,及时处理危险区域
矿井透水事故
事故经过:矿工在开采过程 中遭遇突如其来的透水,无 法及时逃生
事故原因:矿井地下水或地 面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 区等渗透到矿井工作面
事故后果:多人伤亡,矿井 被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事故教训:加强矿井防水措 施,定期检查排水系统,提
高矿工安全意识
事故原因:爆破作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意识淡薄;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 有效的安全监管措施。
防范措施:加强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 业人员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 患。
案例分析:该案例反映出爆破作业中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 全操作规程,就可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爆破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 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一、引言矿山事故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破坏的事件。

矿山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对矿山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某矿山发生的一起事故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二、事故背景某矿山位于山西省某市,主要开采煤炭资源。

该矿山规模较大,拥有数个井口和大量的矿工。

事故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的上午10点摆布,当时矿工正在进行井下作业。

三、事故经过1. 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在矿山的-1500米井下工作面。

2. 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井下通风系统故障导致的氧气不足。

井下矿工在作业过程中因缺氧而窒息,造成多人伤亡。

3. 事故救援过程:事故发生后,矿山即将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矿山救援队伍展开救援工作。

同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和协助。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救援,被困矿工成功获救,伤者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四、事故原因分析1. 井下通风系统故障:矿山井下通风系统是保证矿工安全作业的重要设备,如果通风系统发生故障,会导致井下氧气供应不足,从而造成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

2. 管理不善:事故发生前,矿山管理层对井下通风系统的检修和维护不够重视,导致故障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3. 人员培训不足:矿工在井下作业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无法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增加了事故的危(wei)险性。

五、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管理:矿山管理层应加强对井下通风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完善应急预案:矿山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救援队伍组织和任务分工,提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以应对类似事故的发生。

3. 强化监管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矿山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落实。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教育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教育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教育煤矿事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工业事故,经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几起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教育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发生在煤矿的煤层突水事故。

该事故发生在矿井井筒下方1000米的开采工作面,突发性的突水导致五名工人被困井下,造成三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由于煤层压力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煤层中的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这与井下作业人员对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了解不足、控制措施不到位等有关。

针对这一事故,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来提高其对煤层地质的认识和水文条件的了解。

通过系统的培训,让工人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煤层突水的可能性和要求,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第二起事故发生在矿井的通风系统故障。

该矿井的主风机突然停止运转,导致井下的通风系统瘫痪,大量有毒气体堆积,造成五名工人中毒。

事故原因是由于通风系统的维护和检修不及时,主风机故障后无法及时切换备用风机。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矿井可以通过制定通风系统的维护计划,并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维修和检修技能。

同时,也可以组织定期检查通风系统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并建立备用风机的应急措施。

第三起事故是一起矿井火灾。

该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十五名工人被困井下,其中七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由于采煤工作面的火灾报警系统故障,未能及时报警。

此外,井下的救生设备也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救。

针对这一事故,煤矿可以加强对火灾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反应能力。

同时,应加强火灾报警系统的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

此外,应增加井下的救生设备,以便工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自救。

总结起来,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且危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以上典型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煤矿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十分重要。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煤矿地质、通风系统维护和火灾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几起典型的事故案例

几起典型的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分析一、招远市罗山金矿“8〃6”重大火灾事故1、事故概况2010年8月6日17时许,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罗山金矿盲竖井井筒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6人死亡,5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89万元。

2、事故调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山东省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组。

经调查认定,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盲竖井低压电缆质量不合格,在使用中发热老化,发生短路,产生电弧,导致重大火灾发生。

3、事故处理省政府对这起事故的调查报告作出批复,认定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5名涉嫌犯罪的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对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14名事故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行政处分。

同时,省政府要求有关单位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各项防范和整改措施,举一反三,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深圳市南山区兴工路汉京峰景苑建筑工地脚手架垮塌事故1、事故概况2010年3月13日下午15时27分,深圳南山区向南路汉京峰景苑工程发生一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作业人员在该工程23层防护棚上铺设防护板时,防护棚发生坍塌,造成9人死亡、1人重伤。

经初步分析、相关部门通报及综合幸存者讲述,事故原因一是连接防护棚与楼盘建筑主体结构的承重钢绳因未能卡死,脱钩失去作用导致防护棚坍塌。

二是木板高空集中堆放,施工人员密集,致使防护棚荷载过大,2根防护棚钢丝绳拉断后造成的局部坍塌。

事故已造成施工人员9人死亡、1人受伤。

伤者李益贵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事故发生后,深圳市有关负责人当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处臵工作。

9名死者身份是:简中华、简国凡、简国才、罗光明、李仕良、杨海林、汤舜尧、张才明、欧阳瑞江。

9名死者中,重庆、云南籍各3人,2名为贵州人,1名为四川人,其中两人是兄弟。

2、事故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后南山区所有建筑工地暂停工,南山区在事故现场召开全区建筑施工专项安全警示会,要求立即在全区建筑工地开展安全大排查大整顿工作,区内所有在建工地不管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必须先停工,对建筑工地开展地毯式安全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出遗漏。

田庄煤矿堵水事件反思报告

田庄煤矿堵水事件反思报告

田庄煤矿堵水事件反思报告引言田庄煤矿堵水事件是近期发生在我国某个煤矿的一起重大事故。

该事件导致了多名矿工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给整个煤矿行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田庄煤矿堵水事件进行反思和分析,总结教训,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事故背景田庄煤矿堵水事件发生在2021年某月某日,由于煤矿井下水强,导致矿井发生严重堵水事故。

矿内的矿工被困井下,无法逃生,多名矿工不幸遇难。

问题分析安全意识不足煤矿堵水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安全意识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一些矿工对于安全问题的轻视和忽略,没有将安全作为第一位的原则来对待。

这导致了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矿工对于安全操作的培训和学习不够重视。

盲目追求产能煤矿企业为了增加产能和利润,常常盲目追求生产的速度和规模,从而忽略了安全风险。

在田庄煤矿堵水事件中,可能存在着未经专业评估和验收的情况下,进行扩建和改造生产线的行为。

这种盲目追求利润最终导致了煤矿设施的疏于维护和管理,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管理责任不到位田庄煤矿堵水事件中,煤矿企业的管理责任并不到位。

企业在事前对于煤矿的安全状况和隐患进行评估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此外,在事故发生后,企业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救援行动延误,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反思和教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煤矿企业应加强对于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矿工的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班、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矿工对于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执行,确保每位矿工都能够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企业应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理念,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在制定生产计划和方案时,务必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和分析。

同时,企业需要开展定期的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煤矿设施的完好和可靠性。

加强管理水平和责任落实煤矿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经典警示教育事故案例

煤矿经典警示教育事故案例

煤矿警示教育事故案例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事故经过: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为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在基建施工中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为小窑老空水。

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截至事故当晚统计,108人安全升井,153人被困井下。

经过抢救,事故共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37.29万元。

事故原因:事故直接原因:该矿20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附近小煤窑老空区积水情况未探明,且在发现透水征兆后未及时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措施,掘进作业导致老空区积水透出,造成+583.168m标高以下巷道被淹和人员伤亡。

事故间接原因:1.地质勘探程度不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未查明老窑采空区位置和范围、积水情况。

2.水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后未采取有效措施。

3.施工组织不合理,赶工期、抢进度。

4.未对职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部分新到矿职工未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部分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防治水主体责任。

2.切实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为防治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严格落实“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措施,有效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

4.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责任。

5.全面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制定水患避灾演习预案,加强员工防治水措施的学习与培训,并组织员工进行水患避灾演习。

甘肃屈盛煤业公司“9·25”斜井人车跑车事故事故经过:2012年9月25日0时10分,甘肃省白银市屈盛煤业公司煤矿发生钢丝绳断绳跑车事故。

34名井下作业人员在煤矿副井筒人车提升过程中距井口约80米处,钢丝绳断绳,人车下滑至距井口约230米处侧翻,造成人员伤亡。

发生事故的副井筒总长度704米,坡度28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矿业集团田庄煤矿
2010年“8.17”断层突水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
1、事故发生时间:2010年8月17日23时23分
2、事故发生地点:八采区8602工作面中顺槽
3、事故类别:水害事故
4、伤亡人数:无
5、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

二、矿井及事故地点概况
㈠矿井概况
田庄煤矿位于兖州煤田的西南部,为杨村煤矿的南邻矿井,原隶属于山东省煤炭工业局,2004年2月划归临矿集团,井田面积32.07km2。

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 2002年11月投产,2006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90万吨/年。

矿井采用主副井立井开拓、二个水平开采、中央并列式通风。

田庄区为一水平(生产水平标高-167m)、新集区为延伸开拓水平(水平标高-252m)。

采面布置采用对拉工作面,均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后退式开采。

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放炮落煤,冒落法管理顶板。

直排水系统:二水平直排水泵房通过直排水钻孔直接排至地面,排水能力1000m³/h。

二级排水系统:-256集中泵房排
至一水平,一水平井底中央泵房排至地面,实际排水能力1000m3/h。

㈡事故地点概况
八采区为上山采区,紧邻二水平集中水仓泵房和直排水仓泵房,掘进工作面全部为上山掘进,采区直接利用二水平集中水仓泵房和二水平直排水仓泵房排水。

8602工作面位置图
8602工作面位于八采区,其中8602中顺槽沿16煤上山掘进,正常情况下十三、十四灰水和奥灰水分别位于巷道下27.6m、38m和50m。

8602中顺槽迎头100米范围内陆续穿过3
条断层后,揭露第4条断层时断层破碎带出水,出水点标高-145m。

8602中顺槽出水段剖面图
三、事故发生、抢险经过
2010年8月17日中班23时23分,西翼-256m水平8602中顺槽掘进工作面,放炮揭露断层后底板出现渗水,初始水量3m3/h。

18日早班出水量为12m3/h,后出水量逐渐增大,至20日5时,水量稳定为900m3/h。

8602中顺槽突水位置平面图
2010年8月19日,临矿集团公司领导及各处室技术人员到矿,查看现场后与矿管理人员,成立了水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省煤炭工业局和鲁西分局及肥矿、新矿、淄矿集团公司领导和专家,及时赶到现场,成立水害治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水害治理方案。

省矿山水害抢险救援中心的领导和抢险队伍根据省煤炭局的指示,携带抢险物资和设备连夜赶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

1.在二水平集中泵房新增二级排水能力700m3/h,在一水
平中央泵房新增排水能力725m3/h,直排水泵房新增排水能力725m3/h。

抢安设备共增加矿井排水能力1425m³/h,矿井总排水能力由2000m³/h,提高到3425m³/h。

2.在8602中顺开门里70m处施工水闸墙,8月24日,水闸墙施工完毕。

3.在出水点对应地面位置,施工4个注浆钻孔。

注浆工程完成后,涌水量由900m3/h降为600m3/h,每小时减少了300m3奥灰水的涌入。

8602中顺槽注浆位置图
四、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1)掘进迎头断层将奥灰抬起;(2)断层破碎带抗压能力薄弱;(3)奥灰水压大,奥灰水自断层破碎带突出。

2.间接原因:(1)巷道陆续穿过3条连续上升断层,将奥灰逐步抬起, 该地段成为奥灰水容易突出的薄弱区域;(2)工作面北部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充水因素复杂,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不足;(3)出水后对水患估计不足,应急处置措施不当,以致出水量越来越大,出现险情。

五、事故教训及体会
1.加强《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宣教、落实,增强全矿干部职工防治水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2.积极开展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技术措施,超前治理。

3.必须采用多种手段查明地质构造,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留设防水煤柱。

4.高度重视防排水工作,依据工作面条件,健全排(泄)水系统。

5.加强防排水设备的储备,提升矿井的防水抗灾能力。

对所购置的排水设备进行地面排水试验,确保其状态完好。

六、采取的防范措施
1.进一步提高各类水害防治意识,加强防治水机构和队伍建设,认真执行防治水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制定安全可靠的防治措施。

2.进一步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及其它物探工作,进行全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补充堪探,为矿井的生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3.扩建二水平直排水泵房,将直排水能力提高到2000m3/h;全矿排水能力确保达到3000m3/h以上,确保矿井、采区、工作面防排水系统完好、运行可靠。

4.健全井上下水文自动观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为预警和应急抢险提供快速反应依据。

健全井上下水文自动观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为预警和应急抢险提供快速反应依据。

5.开拓应急专用人行道,缩短应急撤人时间。

建设防治水专用设备库,做好“防大水、抗大水”准备。

6.在水平与采区之间分别建防水闸门,实现水平和采区隔离开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