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地震与抗震设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图1.3
世界地震带示意图
12
环太平洋地震带 : 该地震带分布在东太平洋 的美洲大陆西海岸 、 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岛屿 外侧 , 绵延长达 40 000 km , 带宽只有约 200 km , 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 , 全世界约 80 % 的浅源地震 、 90 % 的中源地 震和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该带上 。 该地 震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地震能量的 80 %。
7
图1.2
汶川地震等烈度线分布图
8
震级和烈度一定程度上都表明了 一次地震的 强弱程度 , 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 其关系类 似于一个灯泡的瓦数与照度 、 炸药的 TNT 与冲 击程度的关系 。 一次地震的震级是固 定的 , 随 着距离和场地条件等的不同 , 不同地区的烈度是 不一样的 。
9
1.1.5 地震活动性 所谓地震活动性 , 是指地震发生的时间 、 空 间 、 强度和频度的规律 。 由于地震的发生是一个 能量的积累 、 释放 、 再积累 、 再释放的过程 , 所以 同一个地区的地震发生存在时间上的疏密交 替现象 , 一段时间活跃 , 之后的一段时间相对平 静 , 地震活跃期和地震平静期的时间跨度称为地 震活动期 。
1 地震与抗震设防
地震, 作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名词, 给人们 的印象是山摇地动、房倒屋塌、人畜伤亡!比如 ,2008年5月12日 发生在四 川汶川的强烈 地震,造成了69 000多人死亡、19 000 多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9 400多亿元人 民币。
1
1.1
地震基础知识
所谓地震 , 指地球断层发生突然破裂 , 所产 生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在地球内部传播 , 传达到地 表及其附近造成地表的剧烈振动 。 地震是一种自 然现象 。 1.1.1 地震的成因 从上述地震的定义可以看出 , 理解地震的成 因应把握两个层面 : 一是地球内部存在断层 , 二 是断层破裂存在动力或诱因 。
4
1.1.3 几个名 词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 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 , 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 的 构造称为断层 。 地 球内 部断层发生破裂的位臵称为 震源 ( 见图 1 . 1 )。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 震源在地表面的垂直投影称为 震中 。 有时人 们也称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几何中心为 震中 。
15
1.2.1 地震灾害 所谓灾害 , 指任何引 起人员 伤亡 、 财产损 失且超出承受能力必须向 外界求援的恶性事件 。 一次地震发生后 , 随地震强度 、 区域防灾减灾能 力等复杂的自 然和社会因素的不同 , 可能导致 不同的结果 。 对于震级小 、 防灾抗灾能力 强的 情形 , 可能没有造成灾害 ; 而当 震级大 、 防灾 抗灾能力差时 , 则会形成程度不同的灾害 。
13
图1.4
中国地震带示意图
14
1.2
地震灾害与抗震防灾
作为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 地震的发生是不 能阻止的 。 但地震本身 并不是灾害 , 当 它达到 一定强度 , 发生在人类生存的空间 范围 , 且人 们尚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时 , 便可造成灾害 。 地震越强 , 人口 越密 , 抗御能力越低 , 灾害越 重。
3
1.1.2 地震的类型 对于非常复杂的地震来讲 , 从不同的角度可 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 按照成因 , 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 、 火山 地震 、 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 。 由于地球构造运 动引 起的地震 , 称为构造地震 , 这类地震发生 次数最多 , 约占全球地震总 数的 90 % 以 上 , 是地震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 由于火山 爆发 , 岩浆猛烈冲出 地表或气体爆炸而引 起的地震称 为 火山 地震 , 这类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 7 % , 在我国 很少见 。
2
① 地壳 : 地表至 M 面之间 , 厚约几十千米 , 主要由岩石构成 ( 表层土和水所占比重很小 ) 。 ② 地幔 : M 面至 G 面之间 , 厚约 2 90 0 km , 又分为上地幔 ( M 面至 1 000 k m 深处 ) 和下地幔 。 ③ 地核 : G 面以下 。 就物理性质而言 , 距地表越深 , 构成物质的密度越大 , 承受压力 越大 , 温度越高 。
16
①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 地面破坏 , 如地裂缝 、 地基沉陷 、 喷水冒 砂等 ; ② 山 体等自 然物的破坏 , 如山 崩 、 滑坡 、 泥石流等 ; ③ 水体的振荡 , 如海啸 、 湖震等 ; ④ 其他直接事件 , 如地光烧伤人畜等 。
17
地震灾害的突出 特点主要表现为 : ① 突发性 , 巨大的地震灾害发生在短暂的瞬 间; ② 空间不均匀性 , 灾害发生在非常局限的空 间上 ; ③ 不确定性 , 人们无法准确预知其时间 、 空间和程度 ; ④ 严重性 , 一些大地震造成的灾害甚至是毁 灭性的 。
Baidu Nhomakorabea
5
图1.1
地震名词示意图
6
1.1.4 震级和烈度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表示 。 震级就是一次 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度量 。 震级有多 种定义 , 通常用规定仪器所测定的 、 地震所造成的规定震 中距地表上的最大水平位移来标定 , 当测定仪器 和震中距不是规定值时 , 需要换算成规定值 。 较 常用的震级是里氏震级 , 记为 M L 。 根据我国 现用仪器 , 近震 ( 震中距小于 1 000 km ) 震级 M L 按下式计算 :
10
1.1.6 世界地震分布 在空间上 , 地震发生的地点是很不均匀 的 。 世界范围内的地震呈现出 条带分布的特征 , 称为 地震带 。 全球有三大地震带 ( 见图 1 . 3 ) , 即环太平洋地震带 、 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 也有称两大地震带 , 海岭地震带通常由于与人 类工程建设活动关系不大而忽略 )。
18
1.2.2 地球与地震灾害并存 地球伴随着地震的发生 , 同时也经历着一次 又一次的地震灾害 。 以 下是 1900 年以 来死 亡人数超过 1 万人的世界最严重的地震灾害 : 1908 年 12 月 28 日 , 意大利最南端 和西西里岛东部 M L 7 . 2 级地震 , 死亡 1 2 . 3 万人 ; 1915 年 1 月 13 日 , 意大利阿维扎诺 地区 M L 7 . 5 级地震 , 死亡近 3 万人 ; 1920 年 12 月 16 日 , 中国甘肃 M L 8 . 6 级地震 , 死亡 20 万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