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保障农民文化权益—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增加投入、丰富供给,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努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问题,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农村文化建设机制日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明确细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及各级领导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努力协调好政府、社会、农民三方关系,形成了“职能明晰、沟通顺畅、多方参与”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新机制。

一是健全了农村文化建设制度。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文化强市”发展战略,明确了文化建设具体任务;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江西省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市新农村建设创建“百、千、万”文化工程活动方案》、《**市新农村建设年工作方案》、《关于**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作用。市委、市政府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维护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着力在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房、有人、有钱”问题上下工夫,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和建设,以及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采购、配送、引导消费、保障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近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的要求,重点推进县级文化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和农村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在市、县、乡三级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并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各级部门和领导个人年终考评内容,建立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完善了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参与双轮驱动,按照“市财政出一点、县乡投一点、有条件的村集体出一点、部门对口帮一点、社会和农户捐一点”的要求,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多元投入和经费保障新格局。一方面,切实落实政府的农村文化建设保障责任,坚持公共财政建文化,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政府目

标管理。另一方面坚持“社会力量办文化”和“市场运作兴文化”,吸引社会力量捐助兴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主办、承办、协办等方式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大力引导农民通过各种途径自办文化;制定出台土地使用、信贷、行业管理等优惠政策,通过公有民营、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二、整合资源,开拓渠道,农村文化产品供应日益丰富有效整合农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团体等各类文化资源,鼓励专业人士、文化企业参与农村文化产品输送,不断创新农村文化产品生产供应方式、内容和手段,农村文化产品的种类、数量日益丰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着力壮大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坚持把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建立文化站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有效调动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按照“业余自愿,自娱自乐,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积极有为”的原则,加强农村文化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明显、规模和影响较大、群众参与面广且相对稳定的活动群体或团队组织,扩大文体团队(点)的覆盖面。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城乡结对帮扶、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各文体团队和基层文体骨干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着力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素

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演技能,并对部分有特殊技能或为农村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能人,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这些举措,使我市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覆盖更加广泛、行动更加活跃,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文化人才,如:能同时演奏12种乐器的**县盲艺人顾亮光在“吉尼斯中国首届绝技评选暨挑战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县田村镇民间艺人刘盛涵的纸扎灯彩闻名于世,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二是有效保护挖掘农村文化遗存。农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观赏、体验、教育和研究价值,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本着传承和发扬的目的,**市对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和艺术遗产进行保护性的继承和开发,重点开展了三次专项调查和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全市各村落现存红军标语、漫画600余条(幅),古建筑、古祠堂、古墓等不可移动文物资源100多处。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市制定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分两批公布了225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为新村规划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开展了对全市红军标语漫画保护工程,通过揭取保护和原址保护对红军标语实施抢救保护,编辑出版了《**苏区标语漫画选编》一书。由于红军对红军漫画和标语的保护工作抓得早、成效好,得到了国家政协副主席***为组长的调查组一行的充分肯定。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市已建立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7项、7个类别),并有**采茶戏、**山歌、**唢呐、**灯会4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8个项目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项目入编大型文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一书。

三是繁荣发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农村题材文艺作品贴近农民生活,最受农民欢迎。我市将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作为发展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为农民创作推出了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如:反映农村合作医疗的小品《王妈妈看病》、宣传计划生育的相声《老同》及《姐妹招商》、《总书记到我家》、《县官下乡》、《打卦新传》、《老少不配》等剧目;另一方面,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特点,整理、创作了一批反映新农村建设、关爱留守孩、计划生育、**体系建设以及客家风情、经典**戏片断等形式多样的剧目,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如:歌舞《鸳鸯树》、《果香情》、《前程锦绣》、**道情《唱唱农村新面貌》、音乐快板《建设美好新农村》、采茶小戏《招老爸》等。近年来,我市共创作和整理农村题材剧目180多个。

四是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十分注重调动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