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朱光潜美学

朱光潜美学

朱光潜美学朱先生解放前的主要美学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悲剧心理学》和《诗论》。

阅读这些著作,首先感受到的是朱先生清新的文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

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

朱先生把这种观点简约地表述为:美是物的形象,或者美是意象。

这种观点朱先生在早期和晚期是一以贯之的。

一颗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古松在我们头脑里留下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古松的模样,这对于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然而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表象不同,古松的形象是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上见出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这种形象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并非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

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所获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

古松的形象是观赏者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朱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因为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几分创造性.”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的形象,即物的美呢?“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也就是说,要把实用的态度丢开,把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朱先生以一棵古松为例,说明这三种态度的区别。

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画家同时面对一棵古松,会有不同的态度。

木材商人取实用态度,心里盘算着这棵树是宜于造房子或宜于打家具,思量它值多少钱,卖出后有多少利润。

植物学家取科学态度,他看到的是一棵叶为伞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考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并从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考虑它如何活得这样老。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的《谈美》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美学著作,也是当代中国美学思潮当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作者朱光潜也是当代中国美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朱光潜《谈美》中的艺术美学思想。

首先,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的最基本的美学思想是“华彩美”,也就是艺术美学。

对于朱光潜而言,“华彩美”就是艺术美学,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艺术美学是根植于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观之上的美德、美学、美感、美妙、美学以及精神等元素的综合体。

其次,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美学必须根植于时代文化之中;艺术只有在实践性的文化环境内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艺术必须依靠具有深刻文化意义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涵;在实践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完整体现艺术美学价值;以及艺术美学要以创新为前提,以便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空间。

如此,美学思想既受到社会的影响,又受到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出的艺术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华彩美”、艺术必须依托于时代文化之中、艺术应以创新为前提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朱光潜提出的这些思想,来进行合理的解读,进而表达自己的艺术
美学理念,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独立思考与自主审查。

浅谈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

浅谈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

浅谈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作者:曾超群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10期摘要: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认为,为人与为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他将中西美学素材构建成为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

在朱光潜的思想中,美既不是在于心,也不是在于物,而是在于两者之间的有机组合,本文主要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与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价值1.朱光潜美学的问题与方法在朱光潜看来,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形态就是既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也不同于近代西方美学,而是两者的综合比较的结果。

根据朱光潜的话来说,美就是主客统一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正就是讲“情趣意象化”和“意象情趣化”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

由此一来,朱光潜的美感经验就是通过“形象的直觉”作为始点,同时融合“距离”说;又通过强调审美态度,加入“移情”说,使物我之间形成双向互动,这就把美感变成了动态的心理过程。

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这里所说的“形象的直觉”并不是克罗齐所单纯认为的在认识论和理智上的其中之一,朱光潜所说的“直觉”则是将知觉、直觉两个概念于沦为一炉的“想象”。

2)朱光潜的“距离”同时也不是布洛在心理学意义上单纯的“心理距离”。

因为溶入了概念,就必然和道德实践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朱光潜对于布洛的“距离”说是有所改造的,他是在其中融入了人生这个大背景再来谈美感经验。

这还仅仅结合了他的“人生艺术化”观点,朱光潜是把美感经验更加精致化。

3)在这里,朱光潜所说的“移情”说就也不完全是立普斯的移情说了。

朱光潜融合“情趣”和“意象”,有由我及物同时也有由物及我,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具有意味深广的含义,不仅如此,朱光潜还将西方美学也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当中,而且,这种理论还是扎根于本土的。

这里,朱光潜所讲“美”虽然是一个形容词,但它所形容的对象并不是原名词的“心”和“物”,而是由动词转换成名词的“表现”和“创造”。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语文课程启示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语文课程启示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语文课程启示作者:鲍国潮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8期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著译宏富,如《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等等,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

朱先生的研究推动了中国美学以更加系统化、逻辑化的现代学科的形态向前发展。

1983年,朱先生在访问香港中文大学答记者问时对自己的学术道路作了这样的评价:“我是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儒家传统之木。

”(转引自李醒尘《弥足珍贵的美学探索》)可见,朱先生的美学思想是牢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同时,朱先生又说:“文学是我的第一个嗜好,这二十多年来,很少有日子我不看到它,不想到它。

”(《谈文学·序》)可见他对文学用情用力之深。

因此,研究朱先生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学思想,对于当代语文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联系的观点看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与文字,当然是属于两个有关联但又不同的范畴。

而语言文字又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人类的思想情感有着深刻的关系。

因此,朱先生总是以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朱先生在《诗论》中指出:“思想和语言既是同时进展,平行一致,不能分离独立。

”(《诗论》第四章第二节)但“许多人误解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就因为有一个第三者——文字——在中间搅扰。

”(《诗论》第四章第四节)即由于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所以人们往往会误把语言等同于文字,而认为先有情感,而后用语言来表现情感。

但事实上,“思想语言是一贯的活动”(《诗论》第四章第二节),朱先生认为,情感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在腔调上最易看出来,离开了腔调以及与它同类的生理变化,情感就失去它的强度,语言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

朱先生进一步指出:“文字可以借语言而得生命,语言也可以因僵化为文字而失其生命……语言对于情感思想是‘征候’,文字对于语言只是‘记载’。

简述朱光潜的“美感经验”

简述朱光潜的“美感经验”

简述朱光潜的“美感经验”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实质内容几乎都反映在“美感经验”这一理论上,朱光潜先生对于“美感经验”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文艺心理学》这部著作里,可以说《文艺心理学》这部著作的理论基石就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

朱光潜先生认为:“近代美学的最大功用在分析美感经验。

”[1]美感经验这种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形象的直觉”;而“形象的直觉”的要点在于从现实世界中超脱出来,而实现这种超脱的关键就是“心理距离”;而文艺家又不能一味的和现实保持“距离”,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所以在这里我将从形象的直觉、心理距离、移情作用三方面去论述美感经验。

标签:美感经验;形象的直觉;心理距离;移情作用一、形象的直觉从朱光潜先生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而直觉的对象是形象;也就是说“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

那么什么是形象的直觉呢?朱光潜先生这样解释过:“无论是艺术或是自然,如果一件事物叫你觉得美,它一定能在你心眼中现出一种具体的境界,或是一幅新鲜的图画,而这种境界或图画必定在霎时中霸占住你的意识全部,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把它以外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

这种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

形象是直觉的对象,属于物;直觉是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

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

”[2]美感态度只专注于事物的形象,是超脱于事物的其它实用价值的,具有超功利性。

美感经验是不带实用目的、不用概念的对形象的凝神关照;超概念、超功利的直觉静观状态是美感经验的最大特点。

关于这一点,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里有过一段论述:审美者的目的不像实用人,不去盘问效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也不像科学家,不去追求事物的关系条理,所以心中没有概念和思考。

他只是在观赏事物的形象。

······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的一部美学著作,读完后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美的本质、美感的形成以及艺术与美的关系等问题。

他通过对生活中的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分析,引导读者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朱光潜先生强调了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他认为美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更是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这让我明白了美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书中还谈到了艺术创作中的美感体验。

朱光潜先生指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让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读完《谈美书简》,我不仅对美学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也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敏锐的感知。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新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世界,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

它还让我明白了审美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良好的审美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朱光潜先生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美学着作,让中国人知道了什幺是西方美学。

朱先生早期肯定美是主观的。

后期的美学观有所改变――融合了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观点,不再说美是主观的,而是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不过关于美感起因的看法,朱光潜的观点还是没有变,那就是:美感是直觉到,审美无需功利考虑,主观情趣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

如果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朱光潜的审美观,那就是:欣赏就美。

这是我总结的。

 克罗齐着名的美学观是:美是“成功的表现”,“是得到胜利的表现活动”。

(【3】,288-297)表现有两种意思,一是艺术家把自己头脑里的意象用文字或艺术作品形象地表现出来,表现成功就是显示美。

还有一种意思就是欣赏者借助于艺术作品或外物的形象,在自己脑海里“表现”出意象,这后一种“表现”就是审美。

克罗齐也强调情感,认为“艺术活动只是直觉,艺术作品只是意象……使本来错乱无形式的意象变为有整一形式的意象,要有一种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就是情感。

艺术就是情感表现于意象。

”情感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这才是朱光潜最为欣赏并大肆发挥的。

 朱光潜的美学观之所以很有市场,就在于它和日常审美经验――“喜欢就美”相当一致。

但是朱光潜否认美感和人的现实需求有关,所以其观点应该说是:“欣赏就美”。

由“喜欢就美”可以推断出“欣赏就美”,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

因为在朱光潜看来,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艺术品――不考虑功利,不顾及概念,只注重形象――来欣赏,他们才会是美。

朱光潜《论美》赏析

朱光潜《论美》赏析

朱光潜《论美》赏析摘要:一、引言1.朱光潜简介2.《论美》背景及重要性二、内容概述1.书中的主要观点2.文艺美学的探讨三、朱光潜的文艺美学思想1.美的本质2.艺术与现实的关系3.创作的自由与责任四、实例分析1.文学作品的美的体现2.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五、结论1.朱光潜的美学贡献2.对当代文艺创作的启示正文:朱光潜,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的著作《论美》是一部深入浅出、引人深思的文艺美学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朱光潜以平实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美的本质、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美学画卷。

朱光潜在《论美》中提出,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把握。

他强调,艺术创作不仅是表现美,更是对美的发现和挖掘。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朱光潜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艺术并非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将生活中的点滴之美提炼升华为艺术之美,从而使观众得以领略生活的美好。

在书中,朱光潜还谈到了创作的自由与责任。

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保持独立的精神品格,勇于创新,追求个性的表达。

同时,艺术家也要承担起传递真善美的责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一观点在当今文艺创作中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朱光潜的《论美》中,还穿插了大量生动幽默的实例和精心筛选的经验,使得抽象的美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例如,他通过分析文学作品,阐述了美的体现和艺术家的审美追求。

他指出,文学作品中的美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上,更在于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表达方式。

艺术家应努力寻找自己的审美追求,以此为引导,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总之,朱光潜的《论美》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美学经典。

它不仅概括了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也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分析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分析

摘要:摘要:提及朱光潜先生,很多人都会把他和教育家、文学家联系起来,其实他还是我国著名的美学思想家,其美学思想是我国近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朱光潜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是我国美学界的灿烂明珠,本文主要以研究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为主要内容,针对研究结果分析其美学思想的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价值一、朱光潜简介朱光潜先生的的美学思想是通过《无言之美》体现出来的,《无言之美》也是朱光潜先生关于美学的处女作。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专家,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深受西方国家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美学思想也不断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而且还对中国的美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朱光潜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在文学界,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推动了中国美学文化的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美学思想体系;在翻译界,朱光潜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例如《美学》《拉奥孔》和《文艺对话录》等,这对于促进中西美学思想理论的交流有着推动作品。

朱光潜对我国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理论创作了属于自己特点的美学理论,是我国美学思想和美学教育方面的开拓者。

二、朱光潜美学思想概述朱光潜先生接触文学初期,主要是以学习唯心思想为主,当时他喜欢的西方思想家有很多,《文艺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著作的第一步关于研究文学的论文,该论文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然后系统的、完整的对文学进行总结和概括。

通过《文艺心理学》朱光潜先生详细的介绍了国外大量学者对于美学的看法,这本书和同时间段的《谈美书简》在曾风靡全国。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发生了第一次变化,他开始把美学思想和实践理论相结合,然后形成了具有朱氏风格的中国美学思想。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一直是其研究文学的基础,正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指导才让他在文艺界取得了巨大成绩。

西方文学和西方思想对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朱光潜先生一般是通过阅读国外的文学获得的相关经验,所以他的著作里面无处不体系西方文学和思想。

朱光潜美学思想拾贝[论文]

朱光潜美学思想拾贝[论文]

朱光潜美学思想拾贝摘要:本文从“直觉”、“距离”“移情”三个维度,对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的美学观点进行细微解读,运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尝试对看似艰深的美学做出世俗化解释。

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美”是怎样产生的。

关键词:直觉距离移情朱光潜被誉为“美学大师”,著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谈美》等多部文艺理论著作。

其美学理论虽未能成为主流文学的佼佼者,但不失为文艺理论界的一朵奇葩,为世人所瞩目。

朱光潜在一九三六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的《文艺心理学》序言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自白:“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

因为喜欢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想等问题;因为喜欢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文学趣味上的个别差异;因为喜欢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的美学著作。

”广泛的兴趣,是朱光潜在美学研究领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朱光潜幼时接受了近十年的私塾教育,有十年时光都在进行议论文写作,这使他练就了出色的文笔,同时具备了深厚的古代文学功底。

他曾在港大文学院就读,并赴英、法留学,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翻译了三百多万字的作品,尤以黑格尔的巨著《美学》享誉国内。

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在学习西方文学、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进了中国元素,成为沟通中外文学的桥梁。

他的美学理论是嫁接西学和中国文学的硕果,深入浅出的论证,通俗易懂的语言,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望。

在《文艺心理学》中,朱光潜以直觉说、距离说、移情说来解释美是怎样产生的。

他指出美的本质是“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认为“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境界”[1]。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不但“忘却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并且忘记“自己的存在”。

这种美学思想既和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物我合一”一脉相承,又受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

叔本华以为“人生大患在有我,人人都是“自己意志的奴隶”。

发从朱光潜看第一次美学大讨论【精选】

发从朱光潜看第一次美学大讨论【精选】

发从朱光潜看第一次美学大讨论【精选】从朱光潜看第一次美学大讨论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了第一次美学大讨论,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次美学大讨论意义重大:不仅可以看作是新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而且对整个二十世纪后期美学的发展有学术定性作用。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国美学思想一、美学大讨论的背景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生了第一次美学大讨论。

早在二十世纪初西方的“美学”就被介绍到中国,由于封建主义的阻挠,西方美学思想的传播受到极大阻碍。

随着美学思想的发展和各种政治力量在中国舞台上的活跃,思想界开始形成文艺思潮进行思想启蒙,改造愚昧落后的国民精神。

这股思潮不断地冲击着旧有的思想体系,为他们接受新思想作了准备。

实际上,这场美学大讨论并不是中国的首创。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美学界就开展了一场美学大讨论,美学家们围绕“是否需要建立和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两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并且深刻探讨了美本质问题。

苏联的这场美学大讨论无疑对中国美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1956之前中国就出现了美学讨论的倾向。

建国前,蔡仪写了《朱光潜论》对朱光潜的美学观点进行批判,这可以看作是美学大讨论的前奏和暗示。

这次讨论开始于1956年是与国家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

1951年,周恩来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之后中共中央也发出了思想改造的命令。

这次思想改造运动主要是针对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要求在高级知识分子中间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肃清他们头脑中迂腐的、非马克思主义的观念。

这场思想改造运动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一次除旧布新。

与此相配合,1956年四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得到了文艺界与艺术界纷纷响应。

发生在1956年的美学大讨论则是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

二、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及大讨论的开始朱光潜在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甚至是在我国美学的发展史上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朱光潜美学思想总结

朱光潜美学思想总结

朱光潜美学思想总结朱光潜是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西方美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以下是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1000字总结: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他主张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

他认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美学体系,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绘画和艺术理论方面,他尤其重视唐宋文化的研究,认为唐宋文化是中国美学的巅峰之作。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和谐之美”。

他认为和谐是美的基本属性,也是美的最高境界。

和谐之美是指一种全面和谐、多样和谐、内外和谐的美感体验。

他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具备和谐之美,包括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和谐。

他强调,和谐之美是追求美感的基本准则。

朱光潜在美学思想中还提出了“双幂”美学理论。

“双幂”美学理论是他对美的本质和特性的解释。

他认为美是存在于客观事物和主体感知中的一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美的产生需要客观事物的美质和主体的感知能力共同作用。

他认为,美有两种姿态,一种是事物本身的美质,另一种是主体的美感体验。

只有在这种双重的美感体验中,美才能得以实现。

朱光潜在美学思想中还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

他认为,情感是美的核心和灵魂,只有情感的参与和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魅力。

他主张以情动人,以情感化,以情境、意境、画面和形象的堆积来表现美。

他提出了“省思贵在情,作品美在情”的主张,强调情感的质量和深度对美的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朱光潜美学思想中还探讨了审美的主体和客体问题。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是感知和理解美的人,客体是被感知和理解的事物。

他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张审美是主体积极主动地与事物进行交流与感悟的过程。

他还提出了“心物交感”的观点,认为美的产生需要主体的投入和参与,要求主体具备一定的审美素质和修养。

朱光潜《谈美》中“人生的艺术化”的美育思想内涵

朱光潜《谈美》中“人生的艺术化”的美育思想内涵

朱光潜《谈美》中“人生的艺术化”的美育思想内涵发布时间:2021-07-01T14:58:11.74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作者:毕晓峰[导读]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育思想的重要理论观念。

在《谈美》一书中朱光潜集中系统阐述了“人生的艺术化”的理论和实施路径。

本文依托《谈美》一书探寻其蕴含的美育思想,分别从艺术回归并升华人生,情趣化的人生,艺术成就人生等方面对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的美育思想进行梳理,对新时代美育和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云南艺术学院毕晓峰 650000摘要:“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育思想的重要理论观念。

在《谈美》一书中朱光潜集中系统阐述了“人生的艺术化”的理论和实施路径。

本文依托《谈美》一书探寻其蕴含的美育思想,分别从艺术回归并升华人生,情趣化的人生,艺术成就人生等方面对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的美育思想进行梳理,对新时代美育和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朱光潜;《谈美》;人生的艺术化;美育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艺思想的积极建设者之一。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关注现实、关怀生命的人生美学。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出发点,理解“人生的艺术化”是了解朱光潜美学思想的钥匙。

在《谈美》一书中,朱光潜提出了“人生的艺术化”这一命题,在他的诠释和积极倡导下,“人生艺术化”成为一个具有相对确定的内涵的命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谈美》的“开场话”中,朱光潜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认为当时的青年人“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帖清凉散”,认为“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如何获得一帖“清凉散”?怎样才能净化人心、美化人生?朱光潜认为《谈美》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

“免俗”就是要以美去感染人、去提升人的修养,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对此,来谈朱光潜《谈美》中的“人生的艺术化”的美育思想内涵,对当代美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回归并升华人生朱自清在《谈美》序中写到:“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朱先生美学思想的渊源、形成与特色的分析,研究朱光潜的美学创造与学术贡献,以及其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国美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他准确把握了中西方思维差异,并在东西方美学思维的比照中明确了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的方向。

1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渊源朱光潜研究的学术对象大多是西方美学,可以说,他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阐扬者。

中国传统文化对朱光潜的影响是潜在的、深层的,传统的审美趣味对于他来说是根深蒂固的。

朱光潜所处的学术环境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起始阶段,所以他介绍和研究西方美学的相关内容方面倍受瞩目。

朱光潜虽然是以西方美学介绍者的身份出现于学术界的,但他也是在有了较为深厚的传统学术基础时才开始接触西学的。

他对传统美学观点的引用不像对西方美学那样完整,对于传统美学的影响朱光潜先生晚年自己也承认到:“可以说,我的美学观点,是在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再吸收西方的美学观点而形成的。

”2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形成朱光潜的学术之路从文学开始,之后转向心理学、哲学,他曾说:“因为欢喜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想诸问题;因为欢喜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趣味上的个别的差异;因为欢喜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著作。

这样一来,美学便成为我所欢喜的几种学问的联络线索了。

”朱光潜的美学著述总是与文学、心理学、哲学密不可分,学生时代就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克罗齐哲学述评》等学术著作;60年代撰写了《西方美学史》,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

《文艺心理学》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著作,分析了美感经验的特征。

朱光潜美学著述中还有他翻译的西方美学著作,开始从事翻译工作时,美学在中国仍然是一门新兴学科,朱光潜依靠自己精湛的英语、法语、德语水平和深厚的学术素养,翻译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3卷等西方经典美学名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潮与流派,晚年他还重译了马克思《手稿》的片断,并译介了维柯的《新科学》。

【课外阅读】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课外阅读】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课外阅读】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北京大学已故教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和宗白华先生被称为20世纪我国美学的双峰。

朱先生从事美学研究60多年,著、译宏丰。

研究朱先生的学术历程,可以写出很厚的专著。

事实上,我国已经出版了多种研究朱先生的专著。

在这里,我仅挑出三个问题来讲。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就是以淡泊名利的精神,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文化事业,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

朱光潜先生1897年生于安徽桐城。

桐城古文学派曾在清朝辉煌过200多年。

朱先生就读的桐城中学,就是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创办的。

在中学老师的熏陶下,朱先生对中国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写得一手很好的文言文。

中学毕业后,他在武昌高等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了一年,然后到香港大学学教育。

香港大学毕业后,朱先生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当了3年教员。

这时候结识的同事朱自清、丰子恺、叶圣陶等成为朱先生终生的挚友。

1925年朱先生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法的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8年,以《悲剧心理学》获博士学位。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是朱先生旅欧第二年、即1926年在一篇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以后他多次重复过。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看,这句座右铭是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的结合,也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在20世纪40年代的《谈修养》中,朱先生专门说到儒家的入世精神,对孔子的执着精神和人格力量十分推崇。

他写道:“例如孔子,他是当时一个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的生活。

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的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凄凄惶惶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

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甘休。

”有一次孔子叫子路向两位在乡下耕田的隐者问路,隐者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说:如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美学观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启发。

他对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和审美教育等方面。

首先,朱光潜强调了艺术的观念与审美的观念的区别。

在他看来,艺术是人类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而审美则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观众则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享受。

其次,朱光潜提出了“审美情感”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情感是人类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

朱光潜强调,审美情感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感受,它能够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内心的满足。

朱光潜还关注艺术的价值问题。

他认为,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艺术的自由和创造性,认为艺术家应该有发挥个人才华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和人类的利益。

此外,朱光潜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主张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
艺术作品。

朱光潜认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法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去。

总体而言,朱光潜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与审美的区别,强调了审美情感和艺术的价值,同时也关注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朱光潜谈美有感

朱光潜谈美有感

朱光潜谈美有感这个问题看似很简约,只要能够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的事物都是美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由得感叹某些事物或者人“美”。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我们所想的并不是真正对的呢?究竟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称得上没呢?美具有哪些特征呢?我们该如何审美以及培育良好的审美情趣呢?读了朱光潜的《谈美》之后,才对“美”有了真正的认识。

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

朱先生把这种观点简约地表述为:美是物的形象,或者美是意象。

这种观点朱先生在早期和晚期是一以贯之的。

《谈美》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朱先生清爽的文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

整篇文章给人一种轻松的氛围,很多言论的提出,都伴随着很多比方和例子。

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明为观赏,赞扬。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立场——有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在此段中谈及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立场,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测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

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讨论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观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他们三类人眼里显现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观赏眼光去看,观赏的同时也给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满概念。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要把有用的立场丢开,把科学的立场丢开,专持审美的立场去看待事物。

美不具有功利性,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予以美妙情感的事物,他们指引我们的灵魂、净化我们的思想。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俗语讲:“距离产生美”。

美的观赏是要有距离的,近了,简单迷惑;远了,又看不清。

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

真实世界覆盖了雾、雪或雨就简单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试析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

试析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

美学史研究 29
值 评 价 性 认 知 ”。 接 下 来 , 笔 者 将 用 这 个 结 构 与 朱 光 潜 先生《文艺心理学》中的其他概念进行结合与补充(如 图 1)。
六、美的特征:情感与形象性
根据图 1,我们可以了解到美作为一种价值,是在实 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实践是美的源泉,但是实践并不是美 的本质。当代马克思主义认为,善与美同属于价值,“真” 虽然指的是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的客观规律,但人类发现 和认识规律,终究要在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可以说,真、 善、美三者的源泉皆为实践。
朱光潜先生是推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一代宗师,目 前对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研究,往往以 20 世纪的美学大讨 论为分界,将其划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朱光潜前期 美学理论也被称为“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是其前期 美学理论的代表之作。在美学大讨论之后,朱光潜先生开 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早期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进行 批判,并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来分析美学问题,形 成其后期以《谈美书简》为代表的“哲学美学”理论。
(二)美的特征在意识调控生理和心理行为方面也有 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朱光潜从美的创造与欣赏角度指出 的生理学常识:节奏感、移情作用与内摹仿,并且这些心 理与生理学观点始终贯穿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始终。
(一)美的特征首先表现在目的性上。上文中已经提 到,从意识目的性的角度来说,区别于功利、实用的“善” 和理性、客观的“真”。在将“美”作为目的时,人的态度 是“无所为而为”的。在求“美”的活动中关注的重点放 在了情感和形象之上,这也与重视功能,物质属性的“善” 和重视逻辑,客观规律的“真”加以区分。所以,情感和 形象性是美的首要特征。
的美学研究之路: 回顾自己美学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解放前和
解放后两个阶段,解放前我对当时西方流行的美学论 著 ( 从最古的到最新的 ) 涉猎过一些……来源当然是 资产阶级的,立场基本是唯心主义的……解放后特别 是美学批判和讨论以后,我才开始认真地钻研马列主 义,并且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探 讨一些关键性的美学问题。[1] 作者说明 18-19 对于朱光潜先生在学术上的转型,部分学者认为,是 其迫于政治压力的无奈之举。也有学者认为,是其前期主 观唯心主义思想含有内在的矛盾,导致其难以自圆其说, 从而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哲 学美学。 笔者以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虽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 个阶段,但实不可割裂前后两个阶段的美学思想。他之所 以可以对前期的心理美学进行扬弃,并转型为以马克思主 义为基础的哲学美学,说明其前期的美学思想中必然有辩 证唯物主义的色彩。 本文主要基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将之与朱光 潜先生前期的美学思想进行对比以及补充,以此来试析朱 光潜先生前期美学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朱光潜美学思想
作者:赵文静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2期
摘要: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表现。

因为在中国当代美学之中,朱光潜的美学思极为丰富、深刻、全面,其影响也极为深远、广泛;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美学思想运行的脉胳和走向,能够深切地体验到中国当代美学运动的脉膊的跳动,研究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现代中国
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也是美的本质问题。

中国当代美学的探讨,首先就是围绕着美学的哲学基础、美的本质问题展开的。

具体地说,中国当代美学发源于五十年代初对于解放前一两本美学著作的批评,即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和蔡仪的《新美学》。

即起始于对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为代表的美的主观论的批评,和蔡仪的《新美学》为代表的美的客观论的批评。

解放前,朱先生的美学思想是以克罗齐的直觉说为基础的,解放后,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学会并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阐释美学问题,在逐步清算自己在美学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新的美学体系。

朱光潜的前美学时期,以朱光潜于1897年10月4日在安徽桐城县出生开始,到他赴英国留学结束。

1918年— 1922年在香港大学的四年是朱光潜文化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朱光潜在此期间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学、英国语言和文学、生物学、心理学诸学科的教育,可说是一种全方位的新式(西式)教育,甚至是一种心智的“洗礼” ;另一方面,改变中国历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在这个时期爆发,朱光潜很快由一个传统文化的维护者转变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拥护者。

在这个时期,影响朱光潜思想变化,并奠定了他未来选择美学道路的一个重要文化背景,就是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兴起。

20世纪初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诸人引进康德、叔本华等近代西方学者的美学观念,用以改造中国古典美学观念,使之向现代美学转换。

1924年的《无言之美》是朱光潜的第一篇美学论文,也是朱光潜出国留学前发表的文章中最重要的文章。

这篇文章指出文艺的功用在于帮助人们超脱现实,而且进一步指出超脱的目标是“超脱到理想界去”。

因为现实世界处处存在障碍、限制和缺陷,而理想世界却是自由自在、尽善尽美的。

朱光潜说:“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 1931年— 1933年间,是朱光潜美学创作力最旺盛的3年,他完成并出版了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英文版)和《谈美》两部著作,完成了《文艺理学》和《诗论》的初稿。

这四部书稿的完成,实际上就是朱光潜美学思想体系的完成。

朱光潜早期美学理论体系撷取了克罗齐的“形象的直觉”论。

朱光潜讲“直觉”,实际考虑到中国人不擅长逻辑思维而重感悟的思维习惯有关,这使他的美学在由西方而中土的“中国化”进程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

不过,他讲的“直觉”确实具有西方科学思维的意义指向,是知识论的一个部分,虽然他晚年改变了美学作为知识论一个部分的看法。

基于此,朱光潜接受了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的命题,把中土的“意在言先”、“意内而言外”视为谬见。

他只承认言意同一,即思想和语言的一致。

朱光潜大体上是站在科学的立场的,对“玄学”式的思维是持怀疑态度的。

朱光潜早期是从心理科学视角处理美学问题的,朱光潜是以心理学传统的知、情、意的三分法来梳理人性的“科学的人”、“美感的人”和“道德的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质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的经验和描述层面,它涉及外在世界的真、善、美与内在世界的知、情、意的相互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哲学”的架构。

这也是他美学体系浸染着浓重的英国经验主义色彩的背后却包含着康德、克罗齐的先验主义的成分的表现。

特别是“直觉”这一概念便是从康德、克罗齐的本属知识论的范畴转化成心理学的范畴的,或者确切地说是“知识—心理”范畴。

由于有这样一种处理,朱光潜谈对古松的三种态度就很容易地把科学态度和审美态度乃至实用态度分别开来。

显然,朱光潜的审美态度已经不是完全科学心理学的那种“纯客观”实验的态度了,不如说是渗透着中国人文和西方心理学说中偏于人文,像移情说的一种结合体。

朱光潜早期架构心理美学系统时,还吸取了生理科学的内容。

他把立普斯的“移情作用”视作美感经验中偏重由我及物的一面,而把谷鲁斯的“内摹仿”作用看作偏重由物及我的一面。

这样,朱光潜给“美感经验”下了个定义:“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是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 这里,是把谷鲁斯的生理“内摹仿”作为立普斯心理移情说的基础的。

这个“生理”事实上带有非逻辑、非概念的非理性因素,而且,早期朱光潜常常把这种生理层面的阐述拓展至弗洛伊德、尼采、叔本华的相关理论。

朱光潜在直觉与移情问题上的矛盾,牵涉到审美经验中形象与情趣的矛盾、直觉与想象、形式与内容等多次的矛盾,但更根本地牵涉到艺术与人生(道德),即艺术的独立性和功用性的矛盾。

一方面,为了维护艺术的独立性,他坚持直觉说,认为美感经验是对孤立意象的纯粹直觉,是无所为而为的观赏(玩索),观赏者心目中只有单纯的意象;另一方面,为了主张艺术的功用性即“为人生而艺术”的观点,他坚持移情说,认为正因为审美经验具有移情作用,它一则可以表现主体自我的情趣,一则可以通过主体对物的姿态的吸收陶冶性情,起到道德教育不能起到的心灵教化作用。

朱光潜主张最高的道德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这是自由超脱和深切投入的统一,在他看来,这恰是审美经验的无所为而为的观照和物我交流的移的统一。

总之,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意象的世界,但是,这个意象世界并不是与人生无关的空洞的形式(形象),而是更深刻地启示人生奥秘的世界。

这样,朱光潜美学以“为人生而艺术”为旨归,面临着直觉说与移情说的矛盾,但他利用矛盾的两个方面而达成自己的美学理想。

朱光潜的美学理想可以概括为:审美经验是以形象的直觉为起点的,但是,审美经验不中止于这个起点,而是要通过联想、移情等作用,实现物我交流,并进而启示人生自然的深广境界,终于使我们的心灵得到解放和提升。

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在梁启超、王国维和蔡元培几位先驱者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相比较而言,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不仅更具体、系统,更具有现代学术形态,而且是真正深入到美学问题内部的研究和建设。

有两个基本事实是不容否定的:一是以《文艺心理学》和《诗论》为代表,朱光潜是第一位将现代学术规范和学术精神带入中国美学中的学者,他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化、美学学科体系和规范的建立做了开山劈路的工作;二是通过毕生勤奋不辍的笔墨耕耘,朱光潜不仅把近代以来西方重要的美学思想和著作译介到中国,而且用他自己丰富的思想,影响了数代青年人的审美思想,并且为造就大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者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 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译,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
[3]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安徽大学学报,2009.
[4] 肖鹰:《朱光潜美学历程论》,清华大学学报,2004年.
[5] 袁振保:《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表现—评朱光潜美学思想》,淄博师专学报,1996.
作者简介:
赵文静,女,199210,河南开封人,安徽大学哲学院2013级美学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