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实验操作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doc

科学实验题第二单元1、白糖加热变化实验加热前加热后的变化白糖白色固体颗粒固体白糖先化成液体白糖,继续加热颜色逐渐加深,直至炭化,闻到焦味,甚至燃烧。

结论白糖加热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如白糖熔化,然后发生了化学变化如白糖炭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汕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

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酷,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

我们会听到(嗤嗤的响声),看到(冒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

(2)、盖上一块玻璃片。

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有点凉)o小苏打和白酷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3、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C实验方法:1、往杯了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1、往杯了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火。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 产生看一种新物质--------------- 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4、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颜色光泽空隙敲击导电磁铁铁片灰白色有无光滑较韧能导电能吸引铁锈红褐色无有粗糙较脆不导电不能吸引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1 探究蜡烛的变化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的变化二、实验器材:蜡块、蜡烛、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烧杯、白瓷碗、澄清石灰水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2 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辨别物质的酸碱性二、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紫甘蓝水、白醋、澄清石灰水、自来水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3、实验结论: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3 探究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探究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水槽、水、小石块、坩埚钳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2、实验操作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4 探究能量的转换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探究能量的转换二、实验器材:火柴、花生米、铁丝、暖水瓶软木塞(或橡皮泥)、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适量)、温度计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2、实验操作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试题5 探究瓶子吹泡泡的原因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实验目的:探究瓶子吹泡泡的原因二、实验器材:雪碧瓶、橡皮泥、吸管、色素、热水、冷水、培养皿、小杯三、考试题单:1、检查仪器设备2、实验操作4、整理实验台,器材复位。

2023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评分表

2023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评分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评分表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观察比较各种镜片的特点实验器材:放大镜、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镜片、教科书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的关系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生活中有放大作用的物体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自制一个组合凸透镜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观察多种生物细胞实验器材:植物叶表皮细胞装片、植物叶肉细胞装片、人体口腔上表皮细胞装片、人血涂片、显微镜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模拟北京与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活动形式)参与人员:全班师生实验器材:写有地区、方位、太阳的大卡纸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实验器材:纸条、卡纸、长尺、双面胶、剪刀、手电筒、“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标志物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模拟四季的形成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制作斜面滑道搬运物品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用木板制作斜面,模拟搬运物体过程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产生磁性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制作铁钉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导线缠绕方向的关系实验器材:绝缘皮导线、大铁钉、电池、电池盒、指南针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电池正负极接法的关系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题人教版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题人教版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题人教版一、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方法一: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1)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碗等,这些圆柱形和球形的无色、无纹路和花纹的透明器皿装上水有放大的功能;(2)塑料袋装水后也能起放大作用;(3)凸透镜状或碗状的冰块、水滴有放大作用;(4)透明玻璃球也能放大。

(5)不同倍数的老花眼镜片组合起来可制作显微镜。

制作晶体实验目的: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实验材料:食盐、味精、白糖、碱的晶体玻片,烧杯、滴管、载玻片、放大镜、显微镜。

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减少水分法也就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蒸发法,即先制作物质的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片上,让其自然蒸发。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晶体比较小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或碱面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一至二滴在玻片上。

为了蒸发得块,滴后要轻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放在通风的地方。

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加热时玻片离酒精灯火焰远一些,慢慢烘干。

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

晶体的方法。

用一只大的玻璃杯,多放些水和食盐,直到食盐全部溶解为止。

用漏斗过滤溶液,将过滤后的溶液注人一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一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然后静置数天。

在玻璃杯底首先出现了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然后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人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

如果在杯中继续倒人饱和食盐溶液,则晶体的生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目的: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题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题

实验操作题
2、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请提出三条保护绿色植物的措施。

6%
3.桌上的实验材料有电池、电池盒、导线、大铁钉、大头针,请你利用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检验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关系的研究计划。

①、你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保持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不改变的因素是:、等。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5、下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有关的对比实验。

该实验证明:。

6、实验设计:16分
1、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之间关系的对比试验。

(1)你研究的问题:4分
(2)你的假设:4分
(3)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4分
(4)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4分
7.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的圈数这一因素,而使其他因素不发生改变,得到以下的实验数据。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不改变的因素是:1、。

2、。

3、等。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8、简答题:
举3个例子说明电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6分。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

⼩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学科学五六年级实验操作1、组装带有开关的串联电路(于龙⾔整理)实验⽬的:认识简单电路实验材料:⽤电器2个(⼩电珠及电珠座);开关1个;电池⼀节;电池夹⼀个;导线⾄少3条。

实验步骤:(1)将⼩电珠装⼊电珠座。

(拧的时候注意松紧度,太松易接触不良,太紧则易坏)(2)⽤导线将2个电珠座,电池夹,打开的开关依次⾸尾相连。

(如图)L1 L2(3)检查⽆误后将电池放⼊电池夹。

(4)闭合开关,发现两个⼩电珠都亮了。

(5)断开开关,两个⼩电珠同时熄灭。

(6)拧下⼩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个⼩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电珠L2,发现另⼀个⼩电珠L1也不亮。

分析数据及现象:通过闭合开关,⼩电珠都亮;断开开关,两个⼩电珠同时熄灭,我们发现开关控制着整个电路的通断。

⽽拧下⼩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个⼩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电珠L2,发现另⼀个⼩电珠L1也不亮。

我们发现各个⽤电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个⽤电器毁坏,整个电路就不通了。

实验结论:(1)串联电路是将整个电路串在⼀起,(包括⽤电器、导线、开关、电源)(2)串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只有⼀条通路B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C各⽤电器之间相互影响2、实验题⽬是:组装带有开关的并联电路(姜红⽟整理)实验⽬的:认识并联电路实验器材有:电池2节(⼀节也可以)、开关3个、电珠2个、导线若⼲实验过程:⾸先,我要组装的是具有⼀个总开关的并联电路,将电池安装到电池盒中,正极、负极分别连接上导线,在导线⼀端安装⼀个开关(注意,这个开关要断开)在开关的另⼀端连接两根导线,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两个⼩电珠,再⽤⼀根导线将两个⼩电珠连接起来,最后,将电池另⼀端的导线连接到两个灯泡的导线连接处。

当开关闭合两个灯泡都亮,当开关断开,两个灯泡都灭。

当其中⼀个灯泡出现故障(同时,动⼿操作,将其中⼀个灯泡的电路断开)另⼀个灯泡依旧亮着。

这就是由⼀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的并联电路。

(NEW)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NEW)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六年级实验实验一:杠杆的秘密实验材料:杠杆尺、支架、钩码。

实验步骤:1、组装杠杆尺,并说出三个作用点:中间支点,左边为阻力点,右边为用力点,并将杠杆尺调平衡。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共做六次:小于、等于、大于各两次),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3、实验结论:①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②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 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时,杠杆省力。

③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 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时,杠杆费力。

4、整理器材。

实验二:轮轴的作用实验材料:钩码、轮轴、支架、细线。

实验步骤:1、组装轮轴,并指出哪是轮、哪是轴。

2、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试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轮和轴上挂的钩码数使轮轴平衡)。

3、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2次。

4、实验结论: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

5、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三:斜面的作用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滚轮。

实验步骤:1、先用测力计直接提起滚轮,测量用的力(测力计使用前调零,读数视线与指针相平)。

2、利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材料(支架,盒面)组装三个不同高度的斜面,用测力计拉着滚轮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观察各用多少力?并读出三种情况下力的大小。

3、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4、整理器材。

实验四: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

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2分)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1、实验名称:食品与水果发霉的原因实验准备:馒头、橘子、塑料袋、滴管、水实验方法:分别用塑料袋包装好馒头或橘子1号袋中的馒头或橘子滴上几滴水,2号塑料袋装入干燥的馒头或橘子,把他们放在温热的阳光下;3号塑料袋中装入滴水的馒头或橘子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观察几天实验结论:食品和水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里容易发霉2、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方法: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观察蜡烛如何熔化的3、熄灭蜡烛,观察熔化的蜡烛遇冷会怎样4、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5、把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了什么物质6、在烧杯壁上涂上石灰水,看看燃烧后的气体能否让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1、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2、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的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3、实验一:食盐的变化实验名称:食盐的变化实验准备: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食盐等实验方法:1、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通过加热食盐溶液,让水分蒸发,可以让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可以用蒸发的办法恢复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4、实验二:水泥的变化实验名称:水泥的变化实验准备: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水实验方法:1、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看察现象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干燥后,成为水泥块;水泥块敲碎后,加水,不能重新成为水泥浆;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制作:自制胶水制作材料:40毫升脱脂牛奶,10毫升醋,烧杯、滤纸、小苏打制作方法:课本P9教师可以先出示已经制作好的胶水,并请同学们试用,在调动起学生的制作欲望后,展开自制胶水的活动5、实验名称: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小苏打、醋、食盐、油、砂纸实验方法: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铁钉表面的覆着物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并编好号码1号:空气,2号:装满水,3号:半瓶水,4号:盐水,5号:醋水,6号:碱水,7号:装满油3、一周,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6、实验名称:模拟正在行驶的汽车的运动和静止实验器材:四轮小车、细绳、人模型(2个)实验步骤:1、把一个人的模型放在桌面一边2、把一个人的模型放在小车里3、拉动小车载着人的模型运动实验结论:以小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的模型为静止;以桌边的人模型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模型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7、实验名称: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所测物理量:要测量沿直线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实验器材:秒表、刻度尺、玩具、小车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画上双直线轨道“加以”限制2、让小车从起点起开始运动,同时测定时间3、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实验结论:要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到路程和时间两个量。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实验名称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实验方法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2.在白纸上覆盖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实验结论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的原因实验材料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等。

实验过程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现象(平铺的纸巾)最干,(卷起来的纸巾)居中,(用蜡纸卷起来)最湿。

实验结论这说明仙人掌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名称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材料:吸管、剪刀、胶带、纸筒、橡皮筋、米尺、记号笔等。

假设能量越大,吸管火箭飞得越高实验方法 1.制作吸管火箭,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2.将吸管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3.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4.把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

注意火箭吸管不要对着其他同学。

5.重复以上过程,认真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橡皮筋拉伸长度(厘米)火箭发射高度(厘米)高度1 高度2 高度3 平均高度1 36 35 34 35 2 82 85 79 82 3 137 143 140 140实验现象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发现:橡皮筋拉得越长,火箭飞得越高,橡皮筋拉得越短,火箭飞得越低。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六年级全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六年级全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63制刘六年级实验汇总六年级上册1.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的样子。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调试直至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2.像与不像帮同学找父母活动目的:知道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在外貌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

活动材料:父母的照片。

活动过程:1.组长收集自己小组内同学父母的照片。

2.组间交换照片。

3.小组内观察其他小组同学父母的照片,找出其体貌特征,和班内同学的体貌进行对比,帮同学找到父母。

活动结论:手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有相似之处,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7.秋季星空认识仙后座活动目的:了解仙后座的主要亮星排布特征,熟悉找寻仙后座的方法。

活动器材:仙后座、北极星周边星图等。

活动步骤:1.识读仙后座,找出仙后座中的几颗亮星,将其描在纸上。

2.与小组同学交流这几颗亮星排布的样子,加强记忆。

3.识读北极星周边星图,尝试使用教科书的方法找到仙后座。

学习使用活动星图活动目的:熟练使用活动星图。

活动器材:活动星图。

活动步骤:1.观察活动星图,熟悉活动性图的各组成部分。

2.根据当前日期、时刻、地理位置调整活动星图,对准方向,练习活动星图的使用。

3.小组间互相指定观测时间、方向,练习使用活动星图。

8.冬季星空认识猎户座活动目的:知道猎户座的主要亮星排布特征,学会寻找猎户座的方法。

活动器材:猎户座星图等。

活动步骤:1.识读猎户座星图,找出猎户座中的几颗亮星,将其描在纸上。

2.与小组同学交流这几颗亮星排布的样子,加强记忆。

3.课后,面向南方观察星空,尝试找到猎户座。

制作并利用星座放映器介绍星座活动目的:学习制作星座放映器,进一步熟悉星座知识。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实验题:1、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实验材料: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磁铁、小刀实验猜想:铁锈和铁钉不是一种物质实验步骤:1、用刀在生锈的铁钉上削下铁锈。

2、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铁锈。

实验现象:铁钉可以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答: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固态的蜡快变成液态的蜡油;一种是产生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实验材料:石灰水、烧杯、蜡烛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罩在火焰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实验现象:烧杯壁上有水珠,还有牛奶状的物质附在烧杯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4、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个铁钉、三个烧杯、水实验步骤:1、第一根铁钉放到干燥的烧杯里。

2、第二根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是水中。

3、第三根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实验现象:第一根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铁钉严重生锈;第三根铁钉有点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有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铁钉、油漆实验步骤:1、一根铁钉刷油漆;2、一根铁钉不刷油漆;3把两个铁钉放到潮湿的地方。

实验现象:刷油漆的铁钉没有生锈;没有刷油漆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论:油漆阻隔了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铁生锈。

6、熄灭原因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根蜡烛、烧杯实验步骤: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

用燃烧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着蜡烛。

实验现象:被烧杯罩在的蜡烛火焰熄灭了;没有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没有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找的氧气支持燃烧。

7、木炭燃烧更旺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块木炭、扇子实验步骤:用扇子扇一块木炭;另一个让它自燃。

实验现象:用扇子扇的那块木炭燃烧的更旺。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实验一:暑假里的一天,爸爸买了一些馒头,过了几天,小明发现没吃完的馒头发霉了。

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高低有关系。

我的方案:1.将一个馒头一分为二,分别放进塑料袋。

把其中一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一块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

(用同一个馒头保证所含水分相同)2.一周后,观察2块馒头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二:蜡烛在冬天硬硬的,夏天时却软软的。

蜡烛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哪些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蜡烛变化可能会有形态上的变化,还可能会有新物质生成。

我的方案:1.用小刀切割蜡烛、碾碎蜡烛、弯折蜡烛、加热蜡烛等方法,改变蜡烛的形态,观察变化。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三:食盐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炒菜、做饭、消毒,都会用到它。

食盐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食盐在水中溶解后还可能会恢复原样。

我的方案:1.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观察现象。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四: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你知道在水泥的使用过程中都会有哪些变化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我的猜想:我认为水泥加入水后可能不会恢复原样。

我的方案:1.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2.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五:我发现我们家里用来晾晒衣服的铁丝生锈了。

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学生一:我的猜想:我认为铁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我的方案:1. 准备3枚相同的铁钉,把这三枚铁钉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其中一个放干燥剂;2.一个试管放少量的水,浸没铁钉的一部分;另一个试管放满水,将铁钉完全浸没。

3.最后分别用试管塞把三个试管塞紧,几天后观察三枚铁钉的变化。

实验六:妈妈经常说:有些食品不能和牛奶一起食用。

为什么有些食品不能和牛奶一起食用呢?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六年级(本册)上册实验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_。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4、变量: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5、常量: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6、实验过程: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练习题姓名:班级:一、杠杆平衡的实验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A处),用力点(B处),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

并说说用力情况。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我发现的规律是: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斜面省力的实验(一)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的木板1块,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实验记录: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三、斜面省力的实验(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长度不同的的木板3块,小木块3个(高低相同)1、该实验方法属于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相同的条件是:、、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四、滑轮(1) (2) (3)1、研究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2、我的推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

通过实验我知道了: ,我们还可能通过改变 和增加 来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

六、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图1 图21、如图1,通电导线与小磁针的实验,在静止的指南针上方拉一根与指南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小磁针立刻发生 ,切断电流后,小磁针 。

这个现象早在1820年,由丹麦科学家 在一次偶然实验中首先发现的。

2、图2与图1比较,在通电后 的小磁针偏转角度大一些,这个现象说明了 。

3、通电的线圈还能作为 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 。

七、电磁铁(一)图1 图21、由 和 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图1的电磁铁铁钉尖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那么图2的电磁铁铁钉尖是 极。

2、图1的电磁铁铁钉尖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那么图2的电磁铁铁钉尖是 极。

3、通过以上实验发现,当调换电池 连接时,或线圈 改变时,电磁铁的 也会发生改变,改变电磁铁南北极最好的方法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图
(1)给你2个钩码怎样才能使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呢?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6分
(2)右图有问号一边的钩码会动吗?如果会动,是向上
还是向下运动(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并说说为什么?4分
2.实验设计:
1、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之间关系的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铁钉、漆包线、回形针。

(1)你研究的问题:4分
(2)你的假设:4分
(3)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4分
(4)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4分
(5)实验方法:①用铁钉和漆包线做一个线圈圈数为100圈的电磁铁,接上一节电池,记录吸引几枚回形针得数量。

②把线圈圈数增加到150圈,其他条件都不改变,记录下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③再把线圈圈数增加到200圈,记录下吸引回形针的枚数。

)(6).得出的结论:
3.研究主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导线、大铁钉、大头针
研究的问题:
实验猜测:
要改变的条件:
要保持不变的条件:
实验方法:①用铁钉和漆包线做一个线圈圈数为100圈的电磁铁,接上一节电池,记录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②把一节电池改为两节电池,其他条件都不改变,记录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③再把两节电池改为三节电池,记录吸引回形针的枚数。

实验结论:
4.连线
被誉为“关东三宝”之一珙桐
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人参
被誉为“中国鸽子树”金花茶
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水杉
5.连线。

五、用画线代替绳子,把下图组装成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6%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6.实验:
纸的厚度一张纸两张纸三张纸四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预测 1 3 9 12 实测 2 10 30 55
(1)把实测的数据制成曲线图。

(2)分析实测的数据和曲线图,你的发现:
2.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的圈数这一因素,而使其他因素不发生改变,得到以下的实验数据。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不改变的因素是:。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7.请分别标出下图中这些“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并说明它们分别是哪一类型的杠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题
1
实验次数改变因素测试结果
第一次用一节新的干电池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提出的问题:
我的假设: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不改变的因素是:等。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纸的厚度一张纸两张纸三张纸四张纸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个数)预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1)提出的问题
(2)我的假设
(3)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

(2)分析实验数据,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1820年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图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____(填写“顺时针”或“逆时针” )
11.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甲乙丙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极。

要改变甲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12.有表面光滑的4块木板,他们的长度分别是20cm、40cm、60cm、80cm,小红用它们搭在一个高位10厘米的木块上,形成A、B.C.D四个坡度,再用测力计沿着斜面将500
A B C D
斜面的状况
使用力的大小(N) 3.5 2.8 2.1 1.5
请分析小红研究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3.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食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茉油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某次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款扶知全浸没在莱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化生锈绣多了锈更多了
菜油盘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实验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