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
2型糖尿病症状、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10页
2型糖尿病症状、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2型糖尿病症状、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眼病简介糖尿病可以损坏眼睛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
这种损害的医学名称是糖尿性视网膜病。
这种病可以导致视力衰退,甚至失明。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而有所不同。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1~36%,对视力影响最大。
在糖尿病并发眼病时,患者多了解糖尿病可以引起视网膜的病变。
其实,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对眼睛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除了常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有以下几种眼疾:(1)近视:表现为没有近视的人发生近视或已近视的人眼睛度数不断发生变化。
在更换眼镜的同时,应想到有无糖尿病的可能。
(2)眼睑下垂:突然出现一侧眼睑下垂(上眼皮下垂,睁不开眼),老年患者起病较急,多为一侧发病,伴有面部疼痛,同时眼球运动受限,出现视物成双影,要及时找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治。
(3)白内障:经常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
(4)麻痹性斜视:一般都是突然起病,表现为看东西成双影,眼球运动受限。
外观上看眼球向外或向内偏斜。
病人会感到头晕、走路不稳,严重者恶心、呕吐,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积极的治疗。
中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这些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护理及治疗(一)预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的重要环节:预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的最主要的一环,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疼痛,在疾病进展之前视力可以没有变化。
所以,从患糖尿病开始就要做全面的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视力(近距离、远距离)、瞳孔对光反射、扩瞳后查眼底、眼压测定、眼底照相、必要时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和治疗。
(二)控制血糖达到理想目标: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要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基本措施,血糖控制的优劣,关系到视网膜病变的轻重。
糖尿病
糖尿病疾病常识英文名称:diabetes mellitus, DM别称:消渴症临床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并发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好发人群:肥胖者、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者、直系亲属有糖尿病病史者就诊指南就诊科室:内分泌科治疗周期: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常用药品:磺酰脲类、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常用检查:尿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否医保:是概览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膜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酣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流行病学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极攀升。
1.以2型糖尿病为例,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男性高于女性(11.1%比9.6%)。
2.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15.0%、汉族14.7%、维吾尔族12.2%、壮族12.0%、回族10.6%、藏族4.3%。
3.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较高。
2013年全国调查中,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4.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
2013年按体质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 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 kg/m2≤BMI<30 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 kg/m^2者患病率为21.2%。
疾病分类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病因学分型体系,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四大类: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无自身免疫证据)。
2.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和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严重时会引发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
糖尿病足
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主要是足部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常见症状:一般表现:下肢及足部皮肤少汗、干糙,感觉异常,肌肉的萎缩,骨折等,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多脏器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定义: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
目前认为系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常见症状:早期会出现蛋白尿、血尿,无力,食欲差、轻度贫血等。
随病情加重,尿毒症患者继而会出现肾或能衰损伤,尿理会减少,颜色变浅,无味道。
等到晚期肾功能接近衰竭时,症状最重最多。
糖尿病眼病
定义:糖尿病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
常见症状: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总感觉眼前有一层雾,揉眼后也不会去除,感觉阳光、灯光特别刺眼。
提醒广大糖友,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可以使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致残致死。
请及早的发现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
祝您早入康复!天天有个好心情!。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高发于1型和严重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在DKA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的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2)高血糖高渗状态(HHS)H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HHS起病隐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要1~2周,偶尔急性起病,约30%~40%无糖尿病病史。
临床表现:常先出现口渴、多尿和乏力等糖尿病症状,或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多食不明显,有时甚至厌食。
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和体征。
通常患者的血浆渗透压>320 mosm/L时,即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淡漠、嗜睡等;当血浆渗透压>350 mosm/L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上肢拍击样粗震颤、癫痫样发作、偏瘫、偏盲、失语、视觉障碍、昏迷和阳性病理征。
(3)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CKD) 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
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
一、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二、诱发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三、糖尿病患者怎么护理好
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1、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是指血糖中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过高, 进而出现了糖尿的症状,引发了人体脂质蛋白质代谢紊乱,在临床方面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三高一低,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但是人体消瘦,这就是常见的的三高一低的症状。
血糖过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有的患者甚至是一天可以料量达到10000毫升,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会出现烦渴等症,访客就会导致患者多喝水,多喝水就会进一步加重的症状,人体的主要能量都是糖类,但是糖尿病大部分糖会从尿液中流失,就会造成人体能量缺失引起了饥饿感,所以患者就会见识比较多,糖尿病患者虽然食欲正常,但是体重会下降,患者还会有另外一个症状就是乏力,主要是葡萄糖不能完全被氧化,人体不能充分利用导致乏力的症状。
2、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2.1、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2.2、糖尿病性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2.3、糖尿病性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2.4、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
《糖尿病与并发症》课件
社会支持与教育
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
建立糖尿病管理支持系统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及 其危害的认识。
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 管理和服务,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 导、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
提供心理支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 期治疗和管理,心理支持对患者非常 重要。
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 、脱水、意识障碍为特征。
低血糖昏迷
由于胰岛素使用过量或饮食不 足导致的严重低血糖反应。
感染
如肺炎、皮肤感染等,由于免 疫力下降所致。
慢性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
病变有关。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肾脏疾病
如糖尿病肾病、肾功能 不全等,长期高血糖导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总结词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 全球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且发病 率呈年轻化趋势。
VS
详细描述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范 围内约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患病 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 约有1.4亿患者,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因地区、人种、 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但总体趋势是城 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和免疫因素等。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在发病机制上有所不 同,但共同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和免疫因素等。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有关,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也参与其中;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和β细 胞功能缺陷有关,与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 关;妊娠期糖尿病则与妊娠期激素变化有关。共同点是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不同类型 的糖尿病在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但都与胰岛素分泌和 作用异常有关。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病症现象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
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开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时机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
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多为双眼发病,开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开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病症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4.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
临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临床表现、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急救处理及治疗措施
临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临床表现、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急救处理及治疗措施诱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1 型糖尿病有发生 DKA 的倾向;2 型糖尿病亦可发生 DKA,尤其是注射胰岛素为主控制血糖的患者;对于未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DKA 可为首发表现。
DKA 发生诱因包括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应激因素。
其中1型糖尿病的酮症多由于胰岛素中断或不足引起,2 型糖尿病酮症则常常与感染及各种应激有关。
临床表现DKA 常呈急性发病。
DKA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轻、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至中度酸中毒;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或虽无意识障碍,但血清碳酸氢根低于 15 mmol/L。
症状与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在 DKA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的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实验室检查:血糖明显增高(> 13.9 mmol/L);代谢性酸中毒(PH < 7.3,HCO₃¯ < 15 mmol/L,CO2CP 下降);血酮体 > 5 mmol/L;尿酮体阳性或强阳性;血钾水平在治疗前高低不定,血尿素氮和肌酐轻中度升高,一般为肾前性。
诊断标准发现如血清酮体升高或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增高,血 pH 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都可诊断为 DKA。
急救处理和治疗1. 评估病情,建立通道、完善检查迅速评估脱水状态,立即开通静脉通路。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第一部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酮体浓度>2mmol/L时称为酮症,当糖尿病患者的酮体聚集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多为青少年,以1型糖尿病居多,发病前糖尿病往往病情较重,或处于合并感染、劳累等应激状态。
1型糖尿病有发生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
常见的诱因有:①急性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尤其是肺部感染。
其他如尿路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胃肠道和胆道感染以及急性胰腺炎、败血症等);②胰岛素不适当减量致剂量不足、突然中断治疗或产生耐药性等;③饮食过量;④胃肠疾病致胃肠功能紊乱,如呕吐、腹泻等;⑤其他严重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⑥严重创伤、手术、麻醉、烧伤等;⑦妊娠、尤其是分娩;⑧严重的精神刺激等。
(一)临床表现DK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糖尿病酮症);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至中度酸中毒(DKA);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意识障碍,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
主要表现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加重。
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萎靡、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二)检查尿糖、尿酮体阳性或强阳性;血酮体增高,多在4.8 mmol/L以上。
如有条件可测血酮,可早期发现酮症预防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超过33.3mmol/L时多伴有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有肾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什么症状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什么症状1.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什么症状2. 糖尿病吃什么好3. 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二、如何预防糖尿病*三、糖尿病适当运动的好处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什么症状1、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什么症状 1.1、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1.2、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1.3、糖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1.4、眼部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1.5、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
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
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2、糖尿病吃什么好 2.1、宜食桃、杨梅、樱桃等新鲜水果。
这些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使血糖下降。
2.2、宜食寒凉滋润之品。
如银耳、百合、荸荠、梨等,以甘寒润肺。
山药、莲子、茯苓、核桃仁、扁豆等,以滋肾健脾。
绿豆以清热解毒祛暑。
丝瓜、冬瓜、枸杞子、海带等,以清热泻火滋阴。
2.3、宜常吃黑芝麻、葱、胡萝卜。
I型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哪些饮食习惯?其中可以多吃些黑芝麻、胡萝卜等,有助于改善因少吃淀粉而造成的乏力等症状,并能降低血糖。
葱还能增强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对控制糖尿病很有好处。
2.4、宜饮用凉开水泡的茶。
茶叶中含有一种较理想的降血糖物质,但其耐热性不强,有效成分常在开水浸泡的过程中遭到破坏。
因此用茶叶降血糖时,切忌用热开水泡饮。
2.5、宜常吃苦瓜、南瓜、柚子等。
网专家说,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又可降糖。
3、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3.1、少动:体力活动减少是诱发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作为一种复合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综合征,临床上早期常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无力等症候群。
结合我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现状及中医认识,现从中医辩证的角度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辩证分型,并对中医对糖尿病的辩证论治进行浅析。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
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以下类型,现将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中医辩证论疗进行阐述。
一、无症状期证候:一般没有突出的临床表现,食欲旺盛,而耐劳程度减,化验检查一般血糖偏高,但常无尿糖。
应激情况下血糖明显升高,出现尿糖。
治法:滋阴养肾。
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二、1.阴虚燥热期(1)上消(肺热津伤证)证候:烦热多渴,口干舌燥,尿量繁多,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多尿,体形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证)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味有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证候:口渴引饮。
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症状文章目录*一、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症状*二、糖尿病吃什么好*三、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症状1、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症状糖尿病经常疲倦、乏力、虚弱、头晕。
皮肤干燥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经抗炎、抗真菌治疗无效。
皮肤易患化脓性囊肿、痈、疖、疮等且不易治愈以及久治不愈的伤口感染或手术伤口不易愈合。
皮肤感觉异常者,四肢麻木、感觉迟钝,有蚁爬感、套状感觉异常,烧灼痛、针刺痛等。
近期视力迅速下降或有雾状感,白内障进展迅速。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白内障、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2、糖尿病的病因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
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造成胰岛素作用受阻,诱发胰岛素抵抗。
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
糖尿病的病理病因之饮食结构。
现在生活条件好,肉类的摄入愈加的多了。
常年食肉者引起糖尿病的概率要高于常年食素者。
另外,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经常食用含有亚硝基化合物的保存肉类,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3、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
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糖尿病吃什么好1、粮食。
一般每天4~8两。
年轻的、不爱吃肉的重体力劳动者,也不应超过9两。
2、肉类。
完全不吃肉食,会引起营养不良,而且可能造成多吃主食的现象。
所以一般各种肉食总量每天可掌握在1~3两,以鸡、鱼肉、瘦猪肉、瘦牛羊肉为宜。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
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病因症状预防治疗检查诊断并发症(一)发病原因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主要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所致。
1.遗传因素(1)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HLA与1型糖尿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为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HLA由Ⅰ,Ⅱ,Ⅲ3类基因编码,Ⅰ类基因区域包括HLA-A,H...查看详情 1.代谢紊乱症群:少数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严重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及昏迷,而多数患者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仅在体检或以慢性并发症存在去就诊而被确诊。
2.慢性病变症群:糖尿病因长期高血糖等而导致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发生早而严重的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器官受损,出现相应脏器的症状及体征。
3.急性并发症群:糖尿病常因机体免疫力和防御机能下降,易合并皮肤粘膜及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疖、痈、蜂窝组织炎、坏疽)、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真菌等感染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严重者由此而诱发...查看详情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糖尿病专业论文
糖尿病专业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糖尿病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
病因及分类1. 病因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肥胖、饮食失调、缺乏运动等。
- 自身免疫: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 代谢紊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2. 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需注射胰岛素治疗。
-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暂时性血糖升高。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与血糖升高有关,包括:- 多饮、多尿、口渴: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
- 体重下降:由于胰岛素不足,脂肪分解增加,导致体重下降。
- 疲劳、乏力:血糖升高导致能量代谢紊乱。
- 视力模糊:高血糖导致眼睛晶体渗透压改变。
-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
- 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
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以下为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随机血糖:≥11.1 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治疗方法糖尿病的治疗旨在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主要包括:-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等。
- 并发症防治:针对心血管、肾脏、眼睛等并发症进行治疗。
- 教育和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血糖监测、药物使用等。
结论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
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二、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1、糖尿病的症状1.1、视力下降:当出现眼睛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等现象时,要立即进行检查,以防糖尿病的发生。
1.2、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常常让人难以入睡。
1.3、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现象。
1.4、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为21.7%。
1.5、体重下降: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应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2、糖尿病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
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糖尿病患者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外,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
糖尿病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
3、导致患上糖尿病病因3.1、膳食失当。
比如孕妇无节制地进食,尤其是大量进食糖分高的果品,会对胰岛素分泌带来很大压力,造成代谢紊乱,而一旦胰岛素分泌失常,体内血糖得不到相应调节,糖尿病也就来了。
3.2、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也不例外。
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
BMI ≥20.9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差不多是BMI≤19.1者的2倍。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1、饮食要清淡作为三大慢性病之一,糖尿病人的饮食绝对是最麻烦的,在饮食上有诸多禁忌,很多食物都是不能吃的,特别是重油重盐重口味的菜,基本是绝缘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幸福,清淡少盐的饮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人营养觉悟高的表现,糖尿病人需要供给更多的营养素,保持食材的新鲜度则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素,不仅对血糖的控制很有好处,同时还能控制糖尿病的一系列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48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肾动脉硬化 肢体动脉硬化
2020/11/14
49
典型改变
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瘤形成 微血管基底膜 增厚
受累组织
肾、视网膜、神经、心肌
2020/11/14
50
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病理类型
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高度特异性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最常见,肾功能影响最大 渗出性病变 无特异性
2020/11/14
17
1. 1型糖尿病 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 1.1 免疫介导 1.2 特发性
2020/11/14
18
起病急(幼年多见)或缓(成人多见) 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胰岛素治疗 针对胰岛β细胞的抗体常阳性 可伴其他自身免疫病
2020/11/14
19
酮症起病,控制后可不需胰岛素数月数年 起病时 HbA1c水平无明显增高 针对胰岛β细胞抗体阴性 控制后胰岛β细胞功能不一定明显减退
胰腺 刺激胰岛素分泌
血糖控制
降低肝糖生成
增加葡萄糖摄取
肝脏
肌肉
ADA. Medical Management of Non-Insulin-Dependent (Type II) Diabetes.
症状不典型,需再测血糖以证实
2020/11/14
71
1. 尿糖阳性的鉴别诊断
肾糖阈降低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胃大部切除术后 弥漫性肝病 应激状态
2020/11/14
72
2. 继发性糖尿病
胰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 内分泌疾病 药物
2020/11/14
73
重点 糖尿病的治疗
2020/11/14
74
治疗原则
宣传教育
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
自我监测
运动治疗
2020/11/14
75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自我监测血糖
2020/11/14
76
计算总热量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50%-60% 合理的脂肪摄入量 30% 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 15%
合理分配
2020/11/14
77
纠正胰岛素不足前提下的有 氧运动 运动形式、强度、时间、频 率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疾病 及身体状况、血糖及生活方 式
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2020/11/14
53
背景性视网膜病变I期
微血管瘤
2020/11/14
54
背景性视网膜病变Ⅱ期
出血增多
黄白色 硬性渗出
2020/11/14
55
背景性视网膜病变Ⅲ期
黄白色 棉絮样 软性渗出
2020/11/14
56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Ⅳ、Ⅴ期
新生血管 玻璃体出血 纤維增殖 黃斑水肿
2020/11/14
24
呈母系遗传 起病早 病初不需胰岛素,无酮症,终需胰岛素治疗 伴听力损害 可有能量需求较大器官损害的表现
2020/11/14
25
3.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 3.3 胰腺外分泌疾病 3.4 内分泌疾病 3.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2020/11/14
26
3.6 感染 3.7 免疫介导糖尿病
2020/11/14
78
初发及调整药物治疗者 每周至少4次(空腹 餐后 睡前相结合)
病情不稳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每天至少4次
病情稳定 每月8--12次
2020/11/14
79
5.1 促胰岛素分泌剂 5.1.1 磺脲类 5.1.2 格列奈类
2020/11/14
80
5.1.1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糖尿病病因症状表现并发症用药
“糖尿病”一词来源于英文“Diabetes Mellitus”,在希腊语中“Diabetes”意味 着极度的口渴以及多尿;而“Mellitus”在
拉丁语中则表示蜂蜜,因此顾名思义,“糖 尿病”即患者的尿中有过多的糖份
2020/11/14
2
《黄帝内经》中,古人就已经对糖尿病的症
662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 2020/11/14
663 3
2020/11/14
64
2020/11/14
65
实验室检查
2020/11/14
66
1. 尿糖测定 2. 血糖测定 3.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成人75克葡萄糖 0分钟和120分钟取血测定血糖水平
2020/11/14
2020/11/14
6
糖尿病概述
遗传 环境 自身免疫
代谢紊乱 糖 蛋白质 脂肪
多系统损害
▪心脏
▪血管
▪眼
死亡
▪肾
▪其它
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代谢疾病群,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
志。胰岛素分泌不足、靶组织对胰岛素敏
感性降低 2020/11/14
7
定义
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 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 作用缺陷所引起
2020/11/14
38
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遗传因素
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2 、GLUT4 胰岛素受体
2020/11/14
39
老龄化 肥胖 子宫内环境 应激 化学毒物
2020/11/14
40
临床表现
2020/11/14
41
代谢紊乱症候群 并发症和(或)伴发症
2020/11/14
42
代谢紊乱症状群
2020/11/14
51
I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II期:基底膜增厚,AER正常,运动后升高 III期:早期肾病,AER 20-200μg/min IV期:临床肾病,AER>200 μg/min V期:尿毒症期,血肌酐、尿素氮、血压升高
2020/11/14
52
10年以上出现 失明的常见原因-视网膜脱离
状予以描述并将其形象地称为“消渴症”。
高血糖则会进一步引起极度口渴、多尿、视 力下降、易疲劳以及其它症状
2020/11/14
3
关于糖尿病最早的记录
• 公元前1550年,埃及Ebers纸莎草纸上,描述了公元 前3000年Zosser法老时期一位名叫Imhotep高僧的多 尿症状。
2020/11/14
2020/11/14
57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Ⅳ、Ⅴ期、Ⅵ期
新生血管 纤维增殖 視网膜脫离
2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14
58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
2020/11/14
59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 2020/11/14
660 0
3.4 糖尿病足
2020/11/14
6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 2020/11/14
2020/11/14
20
最多见 占糖尿病者中的90%左右 中、老年起病 近来青年人亦开始多见 肥胖者多见 常伴血脂紊乱及高血压 起病缓慢 半数无任何症状,发病初大多数
不需用胰岛素治疗
2020/11/14
21
3.1 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ODY)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多基因疾病
多基因性遗传异质性
环境因素
饮食 中央型肥胖 宫内生长迟缓
30
第1期 遗传学易感性 第2期 启动自身免疫反应 第3期 免疫学异常 第4期 进行性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第5期 临床糖尿病 第6期 胰岛B细胞完全破坏
2020/11/14
31
1型糖尿病与某些特殊HLA类型有关
Ⅰ类等位基因B15、B8、B18出现频率高, B7出现频率低
/press-releases/idf-press-statement-china-study
2020/11/14
15
新诊断病人平均已有6.5年病程
新诊断时,病人常已有慢性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16.6%,微量白蛋白尿21%)
2020/11/14
16
重点 糖尿病的分型
67
4.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5. 胰岛功能(胰岛素和C肽)测定
胰岛素分泌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3-4 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C肽不受外源胰岛素影响
2020/11/14
68
重点 糖尿病的诊断
2020/11/14
69
2020/11/14
70
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或FPG≥7.0mmol/L 或OGTT中2HPG ≥11.1mmol/L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3.8 其他
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
2020/11/14
27
妊娠中初次发现的糖尿病 75g OGTT中所见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产后6周需复查OGTT,重新确定诊断
正常 IFG或IGT 糖尿病→重新分型
2020/11/14
28
病因和发病机制
2020/11/14
29
2020/11/14
4
最早关于糖尿病特征的描述
• 公元前400年,印度人 Susruta曾描述了糖尿 病的特征是“蜜糖味 的尿”。
2020/11/14
5
1815年 认识到糖尿病的主要病变在于“葡萄糖”
水平升高
• 1815年,法国化学家Michael Eugene Chevreuil首次证实,糖尿病患者血中过量 的是葡萄糖
Ⅱ类等位基因DR3、DR4阳性相关
2020/11/14
32
病毒感染 化学物质 饮食因素
2020/11/14
33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胰岛素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