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6篇
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6篇《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6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能用减法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式题.难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2.(1)摆学具,比多少.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提问: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提问: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p.57上的做一做)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 5个花碗)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③蓝色碗比花碗多( )个.师:刚才比较出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怎么能直接算出来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种应用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2.教学例3.出示应用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1)指名学生读题.(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然后先贴出12只白兔(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背面写上“跟黑兔同样多的”,另一张上画5只)并在上面括线,标上12只,再贴出7只黑兔,并在下面括线,标上7只.师: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白兔与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师: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那么白兔的只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说出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时,把画有7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学生说出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时,把画有5只白兔的白纸条翻过来)师:这道题的问题是图中的哪部分?(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教学标出问题部分,并注明“多?只”)(3)看图分析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跟黑兔同样多的,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4)列式口答指名列式口答.教师板书:12-7=5(只)口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5)检验:教师把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的纸条翻过来,露出5只白兔,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3.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58页上的“做一做”让学生按照下面的'问题分析和解答:(1)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书上画批)(2)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谁多谁少?(圆白菜多,大白菜少)(3)圆白菜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跟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大白菜多的)(4)要求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几棵怎么想?(从圆白菜的棵数里去掉和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剩下的就是圆白菜比大白菜多的)(5)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6)在书上填写算式.(三)巩固反馈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做第1题时,先指名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盆?应该怎样想?(红花多,红花的盆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10盆,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盆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10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盆数)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第2,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予以指导.(四)小结师: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分四个层次进行应用题教学.第一个层次复习同样多的概念,第二个层次通过摆学具和看图形比多少,知道比较大的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教学解答这种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从直观、具体、形象的比较中,逐渐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第四个层次是练习.层次分明,环环紧扣.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知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也就是对“12-7=5”这个算式的理解.学生能够讲述这个算式的意思是:“12只白兔,减去和7只黑兔同样多的7只白兔,得比黑兔多的5只白兔.”这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还是十分必要的.以后教学中还要再抽象到数量或数的比较,如12只比7只多5只或12比7多5.这样才能压缩思维过程,以利后继学习.第2篇小学数学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1-33【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强百分数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赛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执教教师:指导老师:思考和提出的问题⒈量角器的教学应该停留在“认读”还是“解读”?⒉掌握在量角器上“找角”和“读角”是否意味着学生已经会“量角”?⒊“度量”和“测量”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磨课要点⒈起点:角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了直角,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更不知道量角器的设计原理。
⒉终点:认识角的度量单位,理解量角器的设计原理,会用量角器量角。
⒊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并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反馈掌握用量角器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⒈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⒉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发展度量意识,感悟量化思想。
⒊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了解并尝试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自制PPT课件、小角、量角器、学习单。
学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引出课题⒈课件呈现一条线段,思考如何测量它的长度?⒉思考:是什么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表面是尺子,实质是度量单位)?⒊沿着线段的一端延长形成一条射线,再绕着射线的端点旋转形成一个角,然后点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线段测量的复习,唤醒学生关于测量的经验,为接下去角的度量学习思路埋下伏笔。
】二、探索新知,掌握技能⒈制造冲突,引发测量需要。
呈现两个角,让学生思考两个角如何比较大小?再追问:大多少?⒉认识1°角,创造量角工具。
介绍数学家是如何定义角的度量单位,并让学生感受1°角的大小。
我们的数学小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们的数学小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本次数学小学教学设计我们荣获了一等奖,下面是我们设计的
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数学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技能:
- 能够灵活使用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法则;
- 能够使用趣味的方式研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能够运用学到的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 灵活运用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法则;
- 研究数学技巧。
教学难点
- 难点1:数学计算规律的掌握;
- 难点2:多种解题思路的引导。
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
-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让学生将问题运用到
实际生活中;
- 游戏式教学法: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数学技能;
- 实验式教学法:运用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为基础,从数的认识、数的读写、数的比较、数的加减法等方面进行有趣的探究。
教学评估
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估方式,包括:
- 制定评估标准,对学生进行日常点名、随堂测验等形式的评估;
- 进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
- 对课程进行总结与评估,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的数学小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荣获了一等奖,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五篇】教学设计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数字,并能正确书写和念读0-9的数字;- 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和计算练习;- 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9的数字,让他们念读和书写数字,并在黑板上呈现。
2. 理解数字: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排序。
然后复习和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的符号。
3. 认识运算符号:通过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运算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4. 进行运算练习:以口算和计算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逐步增加难度。
5. 拓展思维:通过提问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和探索,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问题思路。
6. 小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二:《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并学会正确书写和念读几何图形的名称;- 能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绘制和拼凑,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发展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并让他们念读和书写几何图形的名称。
2. 了解几何图形:通过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分类,讲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图形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自己绘制出几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命名和比较。
4. 图形拼凑:通过给学生一些图形的碎片,让他们进行拼凑,以完成一些复杂的图形,并思考图形的分类和属性。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学校: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姓名:徐法焱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 F%B2%D1%F2%D1%F2%D3%EB%BB%D2%CC%AB%C0%C7%B1%DA%D6%BD&in=17915&cl=2&lm =-1&st=-1&pn=0&rn=1&di=91558992660&ln=1663&fr=&fm=index&fmq=133186908师:横着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生: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
师:这个规律你们发现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选小结: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口诀,记口诀。
刚才我们运用画图、计算的方法、比几十少几的方法编写了9的乘法口诀。
【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 A%D6%D6%B8%20%BC%C7%B3%CB%B7%A8%BF%DA%BE%F7&in=26826&cl=2&lm=-1&st=-1 &pn=128&rn=1&di=43771242540&ln=587&fr=&fm=index&fmq=1331793567968_R&i 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28&-1&di43懒羊羊被救出来了,它对今天学习的数字关于9的知识吗?2.拓展:“9”,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数字。
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赛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认识执教教师:指导教师:思考和提出的问题⒈概念是教给学生定义的内容,还是寻求让学生在理解之后掌握概念的实质?⒉如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生活中百分数的具体意义,把握百分数概念的本质?⒊怎样让学生自然地理解区别出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异同点?磨课要点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和比,对于分数的意义及比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了一定的认识。
已有生活认知:对学生的课前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地认、读。
对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如“酒精含量15%”“含羊毛100%”之类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百分数比较容易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解释它们的具体意义。
⒉终点: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描述百分数的现实意义,比较不同情境中百分数之间的联系,进而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数学意义。
⒊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自学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交流、尝试、探索、练习、实践体会过程中悟出百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82、83。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在体验生活实例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及区别;⒉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异同;⒊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分数与百分数意义上的异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产生百分数的必要性⒈巧妙导入,复习分数。
获奖小学数学教案
获奖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4. 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难点: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如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纸笔准备做题。
3. 准备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和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游戏或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30分钟):
1. 教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数字游戏,让他们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数学学习。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参与数字游戏和问题解决中,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奥数小能手。
小学数学教案获奖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获奖模板
教案名称:快乐数学游戏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
1.准备足够的加法计算练习题卡片。
2.准备足够的游戏道具,如骰子、游戏棋子等。
3.准备奖励小礼物,激励学生参与游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介绍游戏规则和目的,让学生明确游戏的目标是通过加法运算得到最高分数。
2.让学生分组,每组4人一组,分配游戏道具和计算练习题卡片。
3.开始游戏,每轮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选择相应的加法计算题卡片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答案后前进相应的步数。
4.最终根据得分情况,给予胜利组小礼物奖励。
第二课时:
1.总结游戏过程中学到的加法运算技巧和规则。
2.进行加法运算口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4.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在家里进行加法运算练习。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该教案的教学实践,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了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家长反馈:家长表示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对加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类似的数学游戏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优秀案例评选方案
数学课堂教学优秀案例评选方案方案名称:数学课堂优秀案例评选一、背景和目的: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优秀的教学案例对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数学课堂教学,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旨在发现和表彰优秀的数学教学案例,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评选内容:1. 优秀的教学案例必须以数学教学为核心,突出思维培养、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究等教学理念和方法。
2. 案例内容可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年级或不同知识点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师解题过程、学生思维导向等。
3. 评选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案例,也可包括创新的教学形式,例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三、评选程序:1. 征集阶段:- 在学校内部和网上等多渠道发布征集通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己认为优秀的数学教学案例。
- 征集内容包括教案、教学录像、课堂活动设计等,要求教师详细说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关键要素。
2. 评审阶段:- 评审组由数学学科教研组或专家组成,对提交的教学案例进行评审。
- 评审依据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效果的显著性等指标。
- 评审组根据案例的优秀程度进行初选、复选和终选,确保选出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
3. 颁奖仪式:- 在学校内部或教育系统范围内举行优秀案例评选颁奖仪式,对入选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 在仪式上,同时邀请优秀案例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评选效果:1. 通过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他们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优秀案例的发现和推广,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全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 优秀教师通过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可以得到更多同行的认可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五、备注:本方案只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评选的一个简要框架,具体实施细节还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来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育部小学教学案例评选(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部举办了小学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收集、评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案例概述本次案例评选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小学教师提交的教学案例2000余份。
经过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50个优秀教学案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其中一个优秀案例的详细描述:案例名称:《语文课上的“心灵对话”》授课教师:张老师年级:五年级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桂林山水》的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如此喜爱桂林山水?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
3. 情感升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视频、朗读课文、分析语句、情感升华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评选
小学数学教案评选
教案名称:《小学数学积木游戏》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并掌握0-100的数字顺序。
2. 能够通过积木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字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字0-100的认识和顺序排列。
2. 积木游戏规则及玩法介绍。
3. 分组游戏体验。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介绍积木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请问数字10和数字20之间还有几个数字?”等。
3. 游戏体验: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根据指示将积木拼出正确的数字顺序。
4. 总结:教师总结游戏的过程,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5. 作业:学生回家后可以自由玩积木游戏,加深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字顺序、是否能够通过游戏提高数字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积木游戏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3. 学生参与和反馈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游戏、是否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小结:该教案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推广。
小学数学教案获奖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案获奖新课标一、学习目标:1. 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基础运算。
3. 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游戏规则的介绍和基础运算的练习。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和合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趣味数学游戏素材和规则。
2. 准备学生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适中。
3. 准备奖励物品,以激励学生参与和表现。
四、教学过程:1. 游戏介绍(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数学课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2. 游戏规则说明(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游戏的规则和要求,并示范如何进行游戏。
3. 游戏实践(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按照规则进行游戏,老师在旁边指导和监督。
4. 游戏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游戏的过程和收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心得和体会。
5. 奖励颁发(5分钟):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表现情况,老师给予奖励并表扬。
五、板书设计:数学趣味大秀游戏规则1. ......2. ......3.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的趣味数学游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参与,互相合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学生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运用游戏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能准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黄金周,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去了什么地方吗?[多媒体软件伴随录音:清晨数学王国的闩口站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却传来吵闹声。
鸭姐姐得意地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队伍最前面。
猫头鹰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第一个。
两人吵闹得面红耳赤,大黄狗跑过来大声嚷到:别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们都该排在我的后面去。
师:同学们,你们当小裁判,判断下谁该排第一?跟随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二、探究尝试,总结规律。
1.以旧带新3+4x8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试给它加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括号,使它变成另外一道题。
学生试做例题(3+4)x82.合作探究3+4x8 (3+4)X8=3+32 =7x8=35 =56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3.反馈练习42(17-11) 100-(60-10)(35+14)7 12(2x3)(让学生先读题,自选两道独立完成。
)4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小动物们在我们公平的裁判下来到了数学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符号妈妈》。
同学们谈一谈看完电影的收获。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 篇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又准备。
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教案评比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评比活动
活动名称:小学数学教案评比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评比活动,激励教师编写优质的数学教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活动对象:小学数学教师
活动时间: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活动
评比内容:教案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比
评比标准:1. 教案设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水平
2. 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能否实现
3. 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有序,难易程度是否适当
4.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灵活,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5. 教学过程设计是否详细,是否考虑到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6. 教学资源利用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比流程:
1. 提交教案: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教案
2. 评审小组评选:由评审小组对提交的教案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教案
3. 测评教师反馈:将评审结果及评审意见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改进教案
4. 鼓励奖励:对优秀教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编写更多高质量的教案
活动效果评估: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分析评比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活动经费: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统一安排经费支持该活动的开展。
注意事项:评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同时关注评审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案评比说明
小学数学教案评比说明
评比目的:
本评比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编写教案的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评比内容:
1. 教案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2.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3.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教学资源的更新和利用;
5. 评价与反馈的完善程度。
评比标准:
1. 教案内容:内容科学全面,设计合理,目标明确;
2. 教学活动:多样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
4. 教学资源:教案中的资源充足,利用得当;
5. 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合理,反馈及时有效。
评比程序:
1. 提交教案:教师需根据评比要求和标准编写一份具体的教案并按时提交;
2. 评审教案:由专家组对提交的教案进行评审,并给出具体评分和意见;
3. 组织评比:根据评审结果,组织评比活动并进行教师互评;
4. 颁发奖项:根据评比结果,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和表彰。
评比时间:
评比一般在学期末或假期期间进行,具体时间由学校确定。
评比效果:
1. 提高教师编写教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
3. 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口碑;
4. 激励教师持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本评比活动由学校教研组主办,希望各位教师踊跃参加,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
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
“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忌空话套话。
“教学过程”是文稿的主体。
教学过程应翔实、具体,不仅要有教学程序的叙述,更要有教学重、难点的具体教学处理,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设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新颖、层次清晰,富有启发性和数学思想内涵。
对教学过程必须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安排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数学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设计的叙述主要采用“谈话”“引导”“启发”等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小学数学教案评比规则
小学数学教案评比规则
一、评比目的
1. 评选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案,以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2. 提高小学数学教案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评比对象
1. 小学数学教师编写的教案;
2. 教案需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三、评比内容
1. 教案的设计合理性:包括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过程规范等方面;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3.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丰富性;
4. 教案的实施效果和评估方法;
5. 体现师生互动和情感教育的教学理念。
四、评比流程
1. 报名:教师自愿报名参与评比,提交教案材料;
2. 初选:评审组初选出符合评选标准的教案;
3. 复选:对初选出的教案进行再次评审,评选出优秀教案;
4. 公示:公示评选结果,颁发奖项。
五、评选标准
1. 教案整体质量占比60%;
2. 教学方法和手段占比20%;
3. 教学资源利用和丰富度占比10%;
4. 教学效果占比5%;
5. 教学理念体现占比5%。
六、评比奖项
1. 一等奖:优秀教案3份;
2. 二等奖:优秀教案5份;
3. 三等奖:优秀教案10份;
4. 参与奖:其他符合评选标准的教案。
七、评比要求
1. 教师参与评比需真实提交教案材料,不得抄袭他人教案;
2. 教案材料需符合评选要求,包括教案内容、教师基本信息等;
3. 教师需积极参与评比活动,接受评审组评议和建议。
以上为小学数学教案评比规则范本,具体评比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一等奖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一等奖课题: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金色的秋天即将过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原来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给百变小樱送一封信。
小樱会不会让我们看信的内容呢?噢,是智慧老人邀请她到数学城堡去呀!二、讨论合作,探究搭配方法1、尝试猜想。
小樱带了2件上衣,3件下装,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复地穿几天?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画一画、甚至算一算,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
(2)独立思考,尝试表示。
(3)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3、展示汇报: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数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号或图形表示:(4)计算。
4、观察比较(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
小学获奖的数学教案
小学获奖的数学教案
主题:学习乘法口诀表
年级:小学三年级
时间:2课时
目标:
1. 能够背诵1-10的乘法口诀表;
2. 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引入:向学生展示乘法口诀表,并解释其重要性和用途。
2. 讲解:带领学生一起背诵1-5的乘法口诀表,并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赛,通过比赛来加深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理解。
4. 总结:总结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回家继续复习并背诵乘法口诀表。
第二课时:
1. 复习:让学生互相复习乘法口诀表,并进行口算练习。
2. 讲解:带领学生一起背诵6-10的乘法口诀表,并进行口算练习。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赛,检验他们对乘法口诀表的掌握程度。
4. 总结:总结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
评价方法:通过口算比赛和练习题目来评价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掌握情况,根据表现来进
行评价和奖励。
教学反思: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与日常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乘法口诀表,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参评教学设计
题目:《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大朗镇镇(街)培兰小学
姓名:陈**
联系电话:84736925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课本第60-62页的教学内容以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5、8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
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学生对
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的扩展,分数的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这部分知
识,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以后学习真分
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
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分数是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理解单位“1”,感受
什么是分数,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提
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
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及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信封。
(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花朵图片,星星图片、若干粒糖果等。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以旧引新:
1、介绍分数的产生: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
和书本的主题图来说说分数是怎样
产生的事?(学生举手)
【为了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资料,
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从而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2、情境演绎:①指定两名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
学生观察,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
苹果的个数也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小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
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分数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用米尺度量黑板和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朋友这两个实际问题,揭示了产生分数的现实需要:在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
这样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
3、板书41: 提问:(1)你们认识它吗?(齐读)
(2)关于它,你们学了哪些知识?
(3)举例说明4
1的含义。
你们对分数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关于4
1,学生在三年级已经会读会写,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在这以旧引新,鼓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自学课本:
师:同学们,请你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本61、62页的内容。
看一看,你能获得哪些知识?(学生轻声阅读)
【本节教材的内容载体,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富有相当的趣味性。
我在讲授新知之前让学生自己去自学课本,留给学生独立看书和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2、全班交流:你能举例说明4
1含义。
①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
41。
②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就是41。
③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1份,
就是4
1。
④一把香蕉有4根,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
这把香蕉的4
1。
⑤一盘面包有8个,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4
1。
…… 【学生结合书本的插图说明
41的含义,直观地知道4
1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的4
1,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如一把香蕉(4根)、一盘面包(8个)的41。
这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分数作铺垫。
】 3、动手操作,创造若干个分数。
(1)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学具,玩弄学具,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教师参与活动,与学生共同创造分数,同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
【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下教师的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为了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
活动要求:
1、分一分——选择材料创造分数;
2、画一画——涂上阴影创造分数;
3、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你创造的分数。
你所创造的分数是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方式。
所以我就准备了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的材料:一个圆、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长方形的纸、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若干朵花的图、若干颗糖果等,通过操作创造分数,并在小组里交流,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
(2)交流所创造的分数。
(具体说说把什么平均分)
4、根据平均分的对象不同,引导理解单位“1”、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
(1)我们创造的分数,所分的对象不同,有的分图形、有的分绳子、有的分一堆糖果等,你们创造的分数是把什么看作整体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因为所分的对象不同,有的分图形、有的分绳子、有的分一堆糖果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学具进行操作,直观形象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完成第62页做一做和课本63页第1、2、3题:
【这些填空练习,既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
】
(4)认识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1)以346为例,让学生说说整数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然后指出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它叫分数单位。
请学生阅读分数单位的意义。
①你能说出“做一做”的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②完成课本64页第8题。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阴影部分。
2、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为什么?
31613
1
3、和同学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
【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我设计了新授时练习和新授后练习。
新授时我主要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练习十一中的一些习题,其中第1——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的概念。
第5题是联系实际问题开展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新授完毕后,我设计两道基本练习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为什么?这样的题比较基础,可以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
第3题是和同学说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分数。
这样凸显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并延伸了分数的意义。
】
四、小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五、作业布置:
阅读课本62页“你知道吗?”的小知识。
六、附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一个计量单位 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图形 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2个分数单位231 (分子)
(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