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学习心得体会】;读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后觉得该书科学技术十分适合小学科学老师借鉴,它抓住了茫然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使我看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没有大量的性知识科学知识,也没有真正地掌握现代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对探究式教学经历了到入门的阶段,有这本书指引方向真是一大幸福的事。
学习了本书,让我知道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
”上过科学课的老师都深切听话的感受到上好三节科学的难度是很大的,学生课堂中探究活动进行愈的越好,老师资金投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
即使是精心准备的课也有可能课堂教学中一句话没有落实,一个提议没有说具体,而导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节课的功败垂成。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师工作量是很大的,书中提出“作为科学课的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
”这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备课、课堂教学教学改革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预设课堂教学,以适合学生的说明语言进行科学概念的解释。
而且“教师对科学和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导着科学教育英语课活动的方向”。
教师的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能否了科学教学目的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个大目的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为这个大目标而服务。
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的入门阶段,想要得到晋升,课堂软件系统的语言组织机构非常的重要,作者为我们提供探究思考问题的各个环节当中的一些引导语和提问,(P46——49)这些引导语和提问很有代表性,或许可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只不过细节,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
内容摘抄了书中的这些适合在课堂上运用的引导语的提问我,如以下:1、谈论环节的激励语和提问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据,我们能做什么?我们需要有做什么实验?这是第一种好方法吗?这样做公平吗?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那可能将好一点儿吗?我们做这个实验一定时候需要一定的顺序吗?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谁能帮助我们?……2、进行临床实验和观测时答问的一些提问:<strong我们首先需要有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分工,谁做社么?我们怎样用这些物品和辅助工具?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环境问题?我们费力地做了吗?你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们应该记述什么?3、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他们转换成实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strong我们看见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我们原来的设想吗?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什么解释和没有支持什么解释?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满意吗?4、表达和这时交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strong我们确信我们得到的结果吗?它意味着什么?有其他方法吗?我们以前看过类似的事吗?这样的结论和我们原来的想法一样吗?这样的结论对我们有用吗?我们可以怎样向别人显示我们的结果?; ; 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一节课关系风险问题的成败,只有经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探究式的科学教学。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女士以及加拿大基础教育部基础科学教育司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Alberta)小学科学教育标准和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的罗威(P.Rowell)先生合作完成的。
读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后,我觉得该书写的实实在在,抓住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尤其使我这个半路出家、不是专业出身的科学教师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真正受益匪浅。
正如韦钰院士所说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改革项目是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倡导、发起和推动的,这是一项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大教育改革计划。
‘做中学’科学教育试点工作在中国开展,在几年的实践中,不断有教师提出需要一本供教师用的指导书,或是培训教师的指导书。
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标准以后,一些教科书相继迅速问世,这种需要更显迫切。
”韦钰院士用对科学教育的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亲自执笔写出了这本书,在书中读者们可以找到对很多困惑和问题的回答:如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是“科学探究”,“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教育改革”?“实施科学教育改革的过程和要素”又是怎样的?等等而我,就找到了我一向困惑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一、什么是“科学探究”?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
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独立思考,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就是一本针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指南,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探究式科学教育方法。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实例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主要包括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1. 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科学探究的本质、学生的角色以及教师的角色等内容。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和探究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教师则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实验、总结归纳等。
2.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实施步骤本章详细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学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主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
其中,问题的提出非常关键,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实验的设计也需要合理,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工具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3.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教学策略本章介绍了一些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问题、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启发式问题是指那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通过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则是将学习情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4. 探究式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本章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的目的、步骤、材料和记录。
实验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进行,要有明确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材料,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5. 探究式科学教学实例本章通过一些具体实例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这些实例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不同科目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探究式科学教育方法。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2篇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2)《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2)精选2篇(一)《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是一本很有价值的教育专著。
本书详细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指导教师进行科学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本书明确提出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则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其次,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
这些案例包括了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科学课堂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同时,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原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
最后,本书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例如,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书系统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科学教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学指导手册。
通过学习本书,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水平和科学素养。
同时,本书也为科学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2)精选2篇(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是针对科学教育领域的一本教学指导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过去的教育中,往往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帮助。
而探究式科学教育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读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后觉得该书十分适合小学科学老师借鉴,它抓住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使我看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没有大量的科学知识,也没有真正地掌握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对探究式教学经历了懵懂到入门的阶段,有这本书指引方向真是一大幸福的事。
学习了本书,让我知道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
”上过科学课的老师都深切的感受到上好一节科学的难度是很大的,学生课堂中探究活动进行的越好,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
即使是精心准备的课也有可能课堂教学中一句话没有落实,一个要求没有说具体,而导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节课的失败。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师工作量是很大的,书中提出“作为科学课的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
提供最新和免费模板参考”这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预设课堂教学,以适合学生的语言进行科学概念的解释。
而且“教师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导着科学教育课堂活动的方向”。
教师的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科学教学目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个大目的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为这个大目标而服务。
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的入门阶段,想要得到晋升,课堂的语言组织非常的重要,作者为我们提供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一些引导语和提问,(P46——49)这些引导语和提问很有代表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细节,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
我摘抄了书中的这些适合在课堂上运用的引导语的提问内容,如以下:1、谈论环节的引导语和提问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据,我们能做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这是一种好方法吗?这样做公平吗?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那可能好一点儿吗?我们做这个实验时需要一定的顺序吗?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谁能帮助我们?……2、进行实验和观测时的一些提问: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分工,谁做社么?我们怎样用这些物品和工具?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我们应该记录什么?3、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他们转换成实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我们看见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我们原来的设想吗?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什么解释和不支持什么解释?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满意吗?4、表达和交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我们确信我们得到的结果吗?它意味着什么?有其他方法吗?我们以前看过类似的事吗?这样的结论和我们原来的想法一样吗?这样的结论对我们有用吗?我们可以怎样向别人显示我们的结果?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问题关系一节课的成败,只有经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学。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这两天看了韦钰博士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其中关于“运用概念图来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不同课案之间的联系”对我启发很大。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期望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科学探究活动,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什么是前概念?什么是科学概念?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概念图设计或选择好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概念的路线?现摘录书中的一些观点:1、关于概念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它的外延就小了。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如“猫”是一个概念,“哺乳动物”,“动物”,“生物”也是概念,但这些概念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动物”在概念层次上比“生物”低,比“哺乳动物”高。
上位概念,即两个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中范围较大的那个概念;下位概念,两个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中范围较小的那个概念。
2、前概念和科学概念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而忽略了本质特*。
前科学概念往往是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
因此,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
科学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3、概念图的作用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概念,明确概念层级,确定概念教学的目标。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探究式科学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能动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是一本针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指导手册,本人在阅读完该书后,深受启发,下面就对该书的内容做一些浅谈。
一、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以实践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学生参与度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评价方式灵活。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探究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评价方式更加灵活,从而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三、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过程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过程包括问题提出、信息搜集、假设设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得出、评价反思等八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和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四、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五、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评价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六、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
此外,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从而推进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施。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读书心得体会

《研究式科学教育教课指导》念书心得 - 念书心得领会近来我读了《研究式科学教育教课指导》一书。
我以为,《研究式科学教育教课指导》一书,不论是促使我的课题研究仍是提高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看法。
1、什么是科学?往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确实立,看作是现代科学出生的标记。
科学原指自然科学。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 世纪 90 年月的新的定义,科学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小学科学中论及的科学,起码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能够包含科学素质等。
2、研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色?研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指引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1)研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研究式科学教育过程重申要培育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态度;(3)研究式科学教育依赖和尊敬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4)研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合作;(5)研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使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xx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议和推进在中国展开科学教育改革目,。
取名“做中学”。
即在少儿园和小学中行鉴于手做的研究式科学学和科学教育。
小孩自参加物体和自然象的,他通察与,接触,达到以下目的——保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学科学的主性;激想象力,展思;得重要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看法之的系;学研究的技能;改良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言和表达能力的展。
相关“做中学”的好多料,能够登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
4、什么是研究?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准中出了定:研究是一种多面的活,他包含:行察;提出;通籍和其余信息源来认识什么是已知道的知;拟订研究划;依据方面的据,价已知道的知;用多种手段来采集、剖析和解数据;提出解答、述和;沟通果。
研究需要假行明,需要运用批评和思,并考其余可供的解。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教师读后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教师读后感《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现代科学教育理念为基础,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原理、方法和实践经验。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科学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有了一定的指导。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释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活动中,从而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书中提到,探究式教学应遵循“启发性引导、开放性探究、团队合作、评价和反思”的原则。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启发性引导的方式,通过提问、情境引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师应该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探究和实验;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些方法和步骤,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索和实践。
第三,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这些案例包括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
通过这些案例,我了解到探究式教学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和年级,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
例如,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运动的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规律;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原因和过程。
这些案例使我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和操作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有了一定的指导。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2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2泉州五中薛玲本人的课题是《用生物科学史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下面结合学习《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心得和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案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1.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假说—演绎法”案例:DNA的复制1.1 设计思路DNA复制的研究经历了几十年,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设,经过了多次修正和完善,较好地呈现出科学观点的可变性与科学知识的发展性,可以让学生体味科学观点的可修正性,较好地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对DNA复制方式的学习,本案例没有采用直接介绍的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串的分析展开,启发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步理解DNA的复制方式,自主构建知识。
让学生充当一个研究者的角色,经历作出假设——推理演绎—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既较深刻掌握了DNA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又感受到假说演绎和建立模型的科学探究的魅力。
同时,也渗透着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态度、精神、方法的教育,生动地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DNA复制的方式。
(1)用示意图表示复制的三种可能的方式(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先介绍全保留复制,而后让学生依据半保留复制的概念推理出其过程。
结合DNA复制的三个模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史实验分析,达到训练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教学目的。
同学们想一想,DNA复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五年的研究,用了许多方法对DNA复制的方式进行证明。
下面我们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探索DNA复制的微观过程。
(2)作出假设。
让学生谈谈三种复制方式有什么不同,并作简要的描述。
(3)分析推演。
告诉学生,科学家已证实,DNA是一种半保留式的复制。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读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后觉得该书十分适合小学科学老师借鉴,它抓住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使我看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没有大量的科学知识,也没有真正地掌握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对探究式教学经历了懵懂到入门的阶段,有这本书指引方向真是一大幸福的事。
学习了本书,让我知道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
”上过科学课的老师都深切的感受到上好一节科学的难度是很大的,学生课堂中探究活动进行的越好,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
即使是精心准备的课也有可能课堂教学中一句话没有落实,一个要求没有说具体,而导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节课的失败。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师工作量是很大的,书中提出“作为科学课的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 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
”这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预设课堂教学,以适合学生的语言进行科学概念的解释。
而且“教师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导着科学教育课堂活动的方向”。
教师的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科学教学目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个大目的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为这个大目标而服务。
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的入门阶段,想要得到晋升,课堂的语言组织非常的重要,作者为我们提供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一些引导语和提问,(P46——49)这些引导语和提问很有代表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细节,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
我摘抄了书中的这些适合在课堂上运用的引导语的提问内容,如以下:1、谈论环节的引导语和提问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据,我们能做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这是一种好方法吗?这样做公平吗?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那可能好一点儿吗?我们做这个实验时需要一定的顺序吗?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谁能帮助我们?……2、进行实验和观测时的一些提问: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分工,谁做社么?我们怎样用这些物品和工具?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我们小心地做了吗?你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们应该记录什么?3、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他们转换成实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我们看见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我们原来的设想吗?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什么解释和不支持什么解释?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满意吗?4、表达和交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我们确信我们得到的结果吗?它意味着什么?有其他方法吗?我们以前看过类似的事吗?这样的结论和我们原来的想法一样吗?这样的结论对我们有用吗?我们可以怎样向别人显示我们的结果?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问题关系一节课的成败,只有经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学。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有感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有感莞城中心小学香荏堂可以说我阅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时,是津津有味地进行的。
更由于此书所阐述的理论是深入浅出的,加上理论与实例相互印证,因而,阅读后我深有感触。
在此,我针对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说说自己的一些启发。
在书本中详细地阐明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而探究式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学习进行探究的方法、掌握核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同时培养批判思维及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合作而主动积极的科学态度等。
我认为,在探究式科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来说,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说用这个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用另一个活动来教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再通过一个活动来教学生总结,这样做不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也达不到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目的。
那么在这个教育活动当中,老师其实在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学生在课堂当中又当如何呢?读完书本,我有了我的认识。
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
在课堂当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操作、观察等活动,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讲解,更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支持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的活动,而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进行。
回想自己在教学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就是想让学生说出要观察兔子的体重,老师便不断地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并且问完一个又一个的学生,但三年级的学生领会不到老师的意思,最后才自己说出还要观察兔子的体重。
还有一次,老师让学生把连接好的灯泡与开关拿上台展示,有个小组学生的连接比较复杂,但却出现特殊的现象,开关打开灯泡就亮,开关关上灯泡就灭。
老师要求学生讲原理,学生讲不出来,老师自己也弄不懂,却只能按原来的说是闭合回路,草草了事。
在我认为这个时候老师并不是在支持学生的实验,更没有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2篇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2)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2)精选2篇(一)《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是一本非常实用和值得推荐的教学指导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到了很多有关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学习心得。
首先,这本书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定义和目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这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指导。
书中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并给出了很多实例和案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
例如,书中介绍了如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何设计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和分享等等。
这些指导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非常有帮助。
最后,这本书还介绍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评估和反思方法。
探究式科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所以评估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思考能力。
书中介绍了一些评估工具和方法,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进行调整。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提高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质量。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我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科学教师或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感兴趣的人士来说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2)精选2篇(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是一本与科学教育相关的教学指导书籍,旨在教师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后感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是一本关于科学教育的教学指导书籍,该书通过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系统介绍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设计与实施方法,并给出了一些教师教学时应有的指导与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探究式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传统的科学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而探究式教育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使科学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
通过参与其中,学生可以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最后通过讨论和总结,形成有效的科学概念和理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和开展科学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阅读这本书后,我对于科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识到,探究式教育是一种更有意义和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不断积极探索和实践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学习环境和机会。
总之,《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是一本引人思考的好书,通过对探究式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启示,让我对于科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能够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学教育。
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有感

探与究的整合思与动的结合——读《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有感这两天看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这本书,我认为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师指导用书,书中用一个个例子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才是探究式的科学教学,把一些我们教师感到困惑的疑点一一列了出来,并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让我对探究式科学的教学了解的更多,使头脑中的概念清晰化。
看着书中的介绍,我的心不由得回到了以前的课堂:片段一:三上《奇妙的指纹》这节课原本是一节学生很有兴趣的一节课,但自己上着上着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拓印指纹上,拓印指纹就花了十分钟,而且关注着让学生得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十个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上面,而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研究指纹的积极性。
片段二:四下《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节中要求学生会检测25种常见的物体,讲清楚检测的方法后,学生就开始动手检测了,可是有些学生顾着自己检测,结果是活动下来,学生依然对某些物体搞不清楚,这次的探究活动就像是一个走过场的形式。
学生的确是忙得手忙脚乱,教师也回答的大汉淋漓。
但学生初了忙碌之外又获得了什么呢?片段三:三上《蜗牛》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原本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并不需要我们教师设置情景去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但在那节课上我没有很好的调空课堂,学生对蜗牛的形态、壳的观察、身体的观察等等探究活动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是沉浸于玩蜗牛中,一点都没有上出科学课的味道。
片段四:三下《温度和温度计》在这节课中,学生实验也做了,做之前让学生明确了实验的内容,什么是温度,什么是温度计?但这些过程都是我事先设计好的,学生的实验只是为了证实教师所列出的知识点,我上的只是传统的实验课,并没有一点体现出新课程的探究式的教育过程。
向上面所列举的课在过去的一年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很多。
不是自己不想上好,但要上好确实很困难。
通过看这本书,我知道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一是学生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出基于实证的验证过程;二是在一个具有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的环境中,由学习者主动进行的探究过程。
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通用5篇)

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通用5篇)探究式教学心得体会篇1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快建立起“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其中学生的学习意识由被动→主动→自主的转变是最关键的一环。
在化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一、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
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或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等方法去找到答案,在恰当的时候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教材中介绍了两种处理尾气的方法:①用气球收集尾气;②改进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的火焰燃烧掉CO。
利用这两套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各装置的利弊。
①、气球吸收不方便、不保险;②、用酒精灯火焰处理不节省。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自的处理方案,集思广益,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循环利用法来处理尾气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同样多的CuO,采用循环利用法可以减少CO的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Reading experience of inquiry based teaching guidance f or Science Educ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心得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
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最近我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
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
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科学原指自然科学。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小学科学中论及的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素质等。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
xx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在中国开展科学教育改革项目,。
取名“做中学”。
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
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达到以下目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有关“做中学”的很多资料,可以登陆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
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
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5、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
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
〈科学课程标准〉认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对年幼的学生来
说,可能学习探究的过程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认为,小学的科学教育中只是承担科学启蒙的任务,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如果不是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儿童已有的科学基础上精心选择和组织儿童探究的内容,而只是在课堂上采用零碎的、杂乱的案例,那么这样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将会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达到培养儿童探究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需要把让儿童建立新的科学概念(想法)、改善和纠正已有的科学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结合起来考虑。
在探究式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来说,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说用这个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用另一个活动来教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在通过一个活动来教学生总结,这样做不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也达不到探究式教育的目的。
6、为什么要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
在知识社会里信息的综合和生成数据本身一样重要。
因而,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
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科学家的意见、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学习科学(神经教育学)的启示这三个方面都认为如此。
7、教师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和设置环境,单进行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能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最终取决于学生本人的情况和努力。
作为科学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需要帮助儿童在他们原由想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正确的科学概念。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常常不能靠一节课来完成,而是需要设置一系列的课来实现。
设计系列的课,有助于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制定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
我们经常称这样的系列课为一个模块。
8、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学生是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中主动的学习者,这表现在:学习者分享了最初对特定时间或现象的看法和解释;
学习者收集到其他人对特定事件或现象的看法;
学习者检查支持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人的看法的证据;
学习者提出探明事件或现象的探究计划;
学习者进行数据收集、解释
学习者根据实证来确定或修正原由的意见或解释;
学习者想其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学习者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9、提出合适问题的注意点
(1)探究的内容与方式符合儿童实际的认知水平
完并不等于探究。
那种把探究式学习简单解释成为“玩中学”的提法是不全面的。
(2)问题应该和一个通过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学的概念有关。
最好一次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
(3)不宜向儿童涉及复杂系统的探究题目
(4)在提出的题目所包含的探究过程中,尽可能包括定量的测量和定量的描述。
(5)我们不主张在小学阶段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境。
教师将学生引入探究的环境,了解学生的想法,指导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估,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和启发,都主要靠讨论。
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11、关于观察的策略
(1)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学生会学得更有效;
(2)设法改变某些事物,并观察发生了什么,尽可能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学生会观察得更深入;
(3)观察是探究的一个环节,要和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及
其他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12、关于科学表达和记录
在对学生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时,我们强调学生应有一
本连续使用的记录本,这是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估,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
激烈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很有利的。
它帮助学生观察、表达、用词和写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