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曹操真正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合集下载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输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输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输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智谋战争的代表之一。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大军在孙刘联军的猛烈反击下溃败,在船军、步军两个方向上被歼灭大量士兵。

那么,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输呢?一、赤壁之战前的准备不充分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曹操没有考虑到东风的影响。

早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赤壁是多风之地,而东风是这里最常见的风之一。

但是,曹操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在攻打南方时,照常使用着南风。

而当他们到达赤壁时,东风吹了起来,借助东风,曹操的大军无法取胜。

其次,曹操的军粮补给没有满足需求。

赤壁之战要打赢需要长时间的作战,但是曹操的军粮补给并没有满足需求,许多部队由于食物不足而变得虚弱,这影响了战斗力。

最后,曹操的部队不熟悉水战。

赤壁之战是以水战为主,曹操的部队在水战中表现不如孙刘联军。

因为曹操未预料到这一点,所以在军事战役中未加重视,许多部队缺乏实战经验,无法应对水战的特殊情况。

二、曹操在战争中的失误在战斗中,曹操的失误是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他太过自信。

曹操在攻打南方时专注于扩张自己的领地,这已经带来了很大的成功。

因此,他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轻松地击败孙刘联军。

他未能考虑到孙刘联军的部队数量较大,而且孙权也调动了许多南方精锐部队。

所以在战斗中,曹操的自信心失去了平常心,他没有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

其次,曹操的出奇制胜计划没有成功。

曹操被孙刘联军分成两个部队包围,一边是步兵,一边是水师。

曹操想让步兵部队沿着赤壁山势攻击孙刘联军后方,所以他放了许多火势,欲以大火引开孙权的部队,在攻击弱点上取胜。

但是,他没有想到在大火中,孙刘联军会利用东风将火势灭掉,掩护了部队的转移。

而曹操的部队在抵达后却方向不清,只造成了徒然的攻击。

这是因为曹操的指挥系统失败,与他的计划不符。

三、孙刘联军的优势孙刘联军的优势也是曹操失败的原因之一。

孙刘联军有很多优势,如强大的实力、水战经验,还有出色的人物,例如周瑜、诸葛亮等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优质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优质课件
220年 魏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 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刘备

221年
孙权

229年
课堂小结:
200年
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曹军和袁军
孙刘联军和曹军
随堂练习
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
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C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过程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简单经过
结果 特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军和曹军 夜烧军粮 曹军胜利 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联合 诈降 火攻 曹军失败 以少胜多
三、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
直 黄孙盖、曰刘:组“成…联…军观,操战军术船得舰当首尾,采相用接火,攻可烧而走也。”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1)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赤壁之战 (2)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基本 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结束语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 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 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对抗中进步, 在竞争中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 和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三国志》
原 因
材师官料远兵二征来、,自据士北卒《方疲三,惫国远;志征北》江人记南不载,习,不水诸习战葛水亮…战分…,析水出土曹不操服的劣势:劳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败

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失败
二是曹操军队组成混乱,不习水战。曹操的军队从北方而来,大多不习水战,而且组成混乱,其中既有原来袁绍部队的军士,在官渡之战后投降期镇压黄巾军时投降的黄巾军,真正属于曹操嫡系部队的本来就不多,而且这些各种背景的部队被曹操纳入编制后还没有认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以统一,内部纷争矛盾众多。
三是曹操军队在战争中感染了传染病,这一点在诸多关于赤壁之战的分析中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这一细节给曹操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据《三国志》记载,曹操部队到达南方后,由于水土不服,很快就出现呕吐疾病等现象,曹操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件事情,面是继续坚持对孙刘联军做战。《三国志·周瑜传》云:“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可见,孙刘联军准备停当,合力与曹操决战,但第一次交手曹军就遭败北,而这其中曹操军队已有疾病是主要原因,于曹军只好退回江北,驻扎下来。《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可见在曹操参与赤壁之战的过程中,疾病一直伴随着曹操的部队,让曹军发挥不出水平,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很多士兵不仅病了,还死了不少,这就更说明这次疾疫是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三国志·先主传》、《吴主传》等篇章中,这种疾病困扰的记载也有很多。
更为重要的是曹军不习水战,他的军队组成绝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船上作战,其中唯一善于水战的部队是是荆州被迫投降的水军,而这些人军心不稳,战斗力大为削弱。也正是这个原因,周瑜等人才请出凤雏庞统,前往曹营献“连环计”,建议曹操将所有战船用大铁环连成一体,这样就组成了牢固的犹如陆地的水上战场,陆军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曹操由于求胜心切,又没有水上作战的经验,对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缺乏研究,因而没有进多的思索例采纳了庞统的计策,为战斗失败埋下了伏笔。当身边的谋士提醒曹操当心对方用火攻时,曹操不以为然,以为当时乱北风,###NextPage###对方不敢用火。岂料战斗打响时,风向突然逆转,乱起了东南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预习提纲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官渡之战曹胜袁败的原因: 袁绍:骄傲轻敌;拒绝正确意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重用人才;进行屯田,增强经济实力;战术得当,火烧乌巢屯粮处。

3.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

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二.三国鼎立 2.三国鼎立:开始于220年,最终形成是222年。

3.230年,吴国 派将军卫温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是台湾与内地联系的最早记录,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知识梳理一、官渡之战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

采取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生产,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战争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袁绍。

战争结果:袁绍失败。

(以少胜多)战争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战争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战争结果:曹操失败(以少胜多)。

战争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三国前:曹操扫平关中统一北方。

刘备占领湖北、湖南和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魏: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

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吴: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论赤壁之战中贾诩与程昱谋略

论赤壁之战中贾诩与程昱谋略

论赤壁之战中贾诩与程昱谋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这场战役以曹操的失败告终。

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当时主要的两位随军谋士贾诩、程昱在当时都立足于军备、后勤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对曹操提出了相应的谋略。

标签:赤壁之战;程昱;贾诩引言:赤壁之战中曹操最终失败,是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听取当时主要两位随军谋士,贾诩和程昱的建议。

立足于赤壁之战的失败及其后来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局势,反过来探究赤壁之战前曹操谋士提出的种种谋略,他们以高度的战略眼光审视战场,立足于当时的主要战略形势提出了适合时宜的谋略,军备、物资、后期、士气方方面面无所不至。

贾诩之谋如今主要认为其主要在于稳健,采取近似于隔岸观火的态势,安居荆襄坐观吴会。

而程昱则是主要为提防强大联盟的可能性,避免过激的行为致使统一之策出现较大的不稳定因素。

一、贾诩、程昱的谋略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的谋士著名的有5位,分别为,郭嘉,贾诩,程昱,荀彧,荀攸。

在曹操征战荆襄时,跟随行军的只有贾诩和程昱,荀彧和荀攸则留守后方,且郭嘉也已经病逝。

因而在赤壁之战前,随从军师只有程昱和贾诩。

而这两位谋士都对曹操进行过劝诫,然而曹操并没有采纳。

可见贾诩在赤壁之战之前进谏,目的是为了规劝曹操,劝他抚境安民,采用安定之策,便可兵不血刃取下江东。

贾诩的献言就很明确的,他希望曹操不要打赤壁之战,要先以稳固荆州为重。

只要荆州稳住了,那孙刘联盟就是慢性死亡了,然而曹操并没有听取其合理建议,而是执意攻打孙刘联军,最后招致了失败。

虽说程昱对赤壁之战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但也指出了敌方联合的必然性,从而揭破了赤壁之战风险。

对此史书并没有记载曹操的态度,最大可能是当时曹操觉得孙刘联合对自己无法构成太大的威胁,因而没有在意,也没有听取程昱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文化带有民族色彩,承上启下,为隋唐繁荣奠基。

)第16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1.曹胜袁败原因:(1)袁绍:骄傲轻敌;拒绝正确意见。

(2)曹操:重用人才;战术得当(火烧乌巢屯粮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行屯田,增强经济实力。

(理解性记忆)2.意义: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1.战争起因:曹操想要统一南北。

2. 曹操失败原因: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

(1)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

(2)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3.影响:曹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统一。

刘占两湖、川贵。

孙在长江中下游。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鼎立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是222年大修水利266魏220年洛阳曹丕废汉献帝称帝汉221年成都刘备(称帝)在丞相诸葛亮治理下,263改善民族关系吴222年建业孙权(称王)造船业发达280 *三国鼎立史实结合P76地图记忆。

*三国都注意发展经济,主要目的是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保护自己或进攻别国)三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是曹魏。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是台湾与内地联系的最早记录。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 建立者:司马炎(晋武帝)2. 建立时间:266年3. 都城:洛阳4. 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263年,魏灭)、魏、吴(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5. 灭亡时间:316年(匈奴人灭西晋)6. 西晋灭亡(短命)的原因:①西晋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②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③西晋统治者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反抗。

七年级上册历史简答题附答案[1]

七年级上册历史简答题附答案[1]

七年级上册历史简答题1、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异同?答: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不同点: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阻止匈奴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主动的,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2、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答: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张骞出使西域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答: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

4、我们要学习张骞什么样的精神?答: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

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

5、说一说丝绸之路的大体路线答: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

6、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积极意义?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以至欧洲的陆地交通路线,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

7、造纸术的发明有何意义?答: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们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8、列举秦汉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九章算术》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9、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你的看法。

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10、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答:(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课件2024秋
主要因素: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 的心态等。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曹丕220年) 赤壁之战(208年) 蜀(刘备221年)
联合抗曹
吴(孙权229年)
混 战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练习
1.(南宁期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 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 (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 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与赤壁之战有 什么关系?
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B )
A
B
C
D
合作探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为什么?
是历史的进步。因为: (1)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 实亡,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实现 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生产遭 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政权均致力 于发展经济,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从民族关系上看,三国时期,北方各族内迁, 同汉族长期杂居,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都
刘备
吴 229年 建业(今南京) 孙权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汉,定都成都。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事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之一。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与刘备、孙权三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形成了有力的对比。

赤壁之战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智勇才略,更体现了智取与力敌的战术差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地点是当时长江中游的赤壁一带。

曹操率大军进攻东吴,意图统一中国。

然而,备受围困的刘备与孙权联手,凭借火攻之计成功击退了曹军,以弱胜强,将曹操的野心化为泡影。

这场战役中,刘备与孙权的军队处于劣势,人数和装备都远逊于曹军。

在这种情况下,二人决定联手抵御曹军的进攻,力图扭转战局。

他们精心设计了火攻计划,并利用南风帮助火势蔓延,造成曹军内外夹击的局面。

最终,在火海的包围下,曹军溃不成军,曹操只能败退回中原。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刘备和孙权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胜利。

它不仅挽救了二人自身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它是三国格局中的一个转折点,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赤壁之战让曹操认识到了刘备与孙权的威胁。

尽管曹操在此前的战斗中一直表现出强大的统治力,但赤壁之战的失利让他对刘备与孙权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

曹操在此后的行动中更加小心谨慎,不敢轻举妄动,对刘备和孙权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处理方式。

其次,赤壁之战也彰显了刘备与孙权的军事才能。

二人联手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体现了他们的战略、战术和英勇无畏。

这场战役也使得刘备与孙权的声望进一步扩大,为他们在三国乱世中站稳脚跟奠定了基础。

此外,赤壁之战也引发了曹操与周瑜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古代文学作品《赤壁赋》的灵感之源。

《赤壁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写实与想象的方式,描绘了这场战役的壮丽场面和英雄风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通过刘备与孙权联手击败曹操的故事,展现了智勇双全的豪杰形象,并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创新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创新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创新教案范文5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创新教案范文。

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创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程序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设疑: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2、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师导:你心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

探究新知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争1、同时出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作战示意图设疑:①比较两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有何异同?②“我想问”:(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议。

)2、“煮酒论英雄”:有人认为,曹操是奸臣,诸葛亮遇事先知,请说说你的看法。

3、播放《火烧赤壁》片段师导: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对当时的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三国鼎立的形成1、出示动画:三国鼎立形势图(解释“鼎立”的含义)2、设疑: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3、自学教材P106(师强调:夷洲即台湾,证明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

赤壁之战知识点总结一、赤壁之战的背景1. 曹操的野心赤壁之战的背景,根源于曹操的统一大业。

曹操在东征南方时期,目睹了南方人民生活富裕、地势险要,决心占据南方,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曹操曾多次率领大军南征,但都遭到了东吴和蜀汉的顽强抵抗。

2. 东吴与蜀汉的联合赤壁之战的另一背景是东吴与蜀汉的联合。

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的野心。

两者联合,就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抵抗力量,因此对抗曹操有了更多的胜算。

二、战役前的准备1. 孙刘联军的布阵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军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为战斗做了全面的准备。

主要策略包括:诱敌深入,设伏击;联合共诛曹操。

在预备战斗中,刘备亲自到处巡视文后大营,认真熟悉地理条件,智谋了解敌情。

最后,根据地理优势和兵力的分散,刘备率军迁进北岸,领水而北去星罗经良。

赤壁西北又有一斋一个载错地塌视思,密器伏甲,参见展焦电计思斗沛众。

赤壁之战暂怠于章太督十八功,有时巨造,延至道也。

2. 曹操军队的准备对于曹操而言,赤壁之战无疑是场兵家必争之战,因此曹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采用火攻、集中兵力、临战泼水泡皮麦利、闭门打狗杂工斗和预备粮草物资。

三、战斗过程1. 孙刘联军的火攻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采取了火攻的战术。

根据孙刘联军的计划,他们放飞火船,以假意欲作众军,然见风急急弃引。

胜上风弗坠谓金铁为引,独见通,走系如铁,徽碧接头、甲、关铸川币元胶瓒旗车。

诸军以旌劲劲拦门急,称赞..2. 曹操军队的失败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最终遭受了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曹操军队在水战中处于劣势,且被联军以火攻打敗。

虽然曹操重兵固守,但是由于联军的火攻,曹操军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士气大伤,大败而逃。

四、战役的影响1. 东吴的崛起赤壁之战的胜利,巩固了东吴在江南地区的地位,也使得孙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此外,赤壁之战的胜利,也为东吴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曹操的挫折对于曹操而言,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得其南征之路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故事_赤壁之战曹操落败真相

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故事_赤壁之战曹操落败真相

历史上⾚壁之战的故事_⾚壁之战曹操落败真相⾚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三年(208年)在长江⾚壁(今湖北省⾚壁市西北)⼀带⼤破曹操⼤军的战役。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历史上⾚壁之战的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录历史上⾚壁之战的故事黄盖为保证⽆武装的⽕船不被截击⽽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

曹操很轻易地相信了黄盖的投降,是因为曹操认为,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周瑜⽼,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有不⽢。

此外,周瑜的同郡蒋⼲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也确有其事,但并⾮在⾚壁之战中。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把它记在⾚壁之战后,并且只有蒋⼲劝降,没有中周瑜的反间计。

⽽蔡瑁、张允也没有被卷⼊其中,他们甚⾄压根就不是曹操的⽔军都督。

曹操在占领江陵之后获得了刘表的⼤量军资,其中包括了荆州的⼤部分战船,因此于建安⼗三年冬⼗⼆⽉继续南下乌林,准备渡江消灭刘备,此时曹军的兵⼒基本上是⼗⼏万本部兵马加上投降的七⼋万荆州军,总计⼆⼗万左右,当然在⾚壁的⼀线战场上⾯并没有这么多的军队,曹操布置了相当数量的军队稳定后⽅荆州局⾯:⾚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曹操⾃⼰说⼋⼗万,那是虚数。

古今史学界⽆⼀认同此数。

曹操南征荆州时,从⼗五六万北⽅军⼈中抽调出步兵⼋万⼈、骑兵⼀万余⼈,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

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

在⼀条线上,上限兵⼒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法保障。

⾄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所能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万余⼈。

随后,曹操⼜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

如此算来,东征进抵⾚壁的曹军总兵⼒约七万⼈。

对于孙权⽅⾯,基本⼀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马参战,⽽对于刘备⽅⾯,则多数以诸葛亮⾃⼰说刘备⼀万加刘琦⼀万合计两万为准。

⼤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参战。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们普遍认为⾚壁之战是⼀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兵⼒对⽐并不⼗分悬殊。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效果展示 拓展运用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 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教训呢?
教训: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 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同学们认为曹操 是一位怎样的历史 人物呢?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讲一讲:官渡之战
10 万
曹 操
3~4万
官官渡 相持
袁绍
曹操
思考?
曹操取胜原因? 1政治谋略得当2重视人才3重视经 济4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二、赤壁之战
孙权和刘备 的情况
孙权据有扬州地区,
刘备驻在荆州
组成孙刘联军
2、赤壁之战的经过
曹讲一讲:赤壁之战曹操刘备孙权 孙、刘联军
刘 赤壁
之战
孙、刘 联军
魏国、蜀国和吴国。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2)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疾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 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
5.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的“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中的词句与我国 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初一初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A.刘备B.诸葛亮C.曹操D.孙权2.下图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的纪念金币。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战死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军火烧袁军粮草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自比“烈士”,他是( )A.项羽B.诸葛亮C.刘备D.曹操4.《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5.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易中天所品渎的“三国”是( ) A.夏、商、周B.宋、元、明C.元、明、清D.魏、蜀、吴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8.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首次加强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A.台湾B.夷洲C.流求D.琉球9.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骄傲轻敌B.军心涣散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11.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1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A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下图描绘的内容反映出了一个成语故事,它最有可能是()A.三顾茅庐B.投鞭断流C.釜底抽薪D.退避三舍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A.袁绍B.曹操C.诸葛亮D.周瑜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A.骄傲轻敌B.天意为之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6.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三顾茅庐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④②7.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8.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的第一名。

赤壁之战未解之谜有哪些

赤壁之战未解之谜有哪些

赤壁之战未解之谜有哪些第一个谜团是参战双方。

宏观上说,参战双方自然是刘备、孙权联军,对抗曹操一方。

但具体到乌林战役,双方究竟有哪些部队参战,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争论的焦点是刘备的主力关羽水军究竟有没有参战,刘备一方在战役中发挥什么作用等。

史料记载过于简略,是这些疑问出现的根源。

但正因为关羽、张飞、赵云等刘备大将的传记中没有记载他们在乌林战役中有什么表现,恰恰从侧面说明他们没有参战或者没有值得一提的战绩。

既然史料记载无法正面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从字缝里寻找答案。

关羽水军究竟有没有参战的问题,有一句话可以作为参考:乌林之役,左(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鲁肃)来欲收地邪(《三国志》注引《吴书》)这句话的发言人是关羽,用意是争取荆州土地。

所以结论是关羽水军没有参加乌林战役,很可能是在封锁汉水,防止曹操从汉水进入长江,以掩护周瑜水军后路。

另一个谜团是会战地点。

赤壁是周瑜水军与曹操水军在长江逆向行驶中遭遇的地点,然后双方停下来在此决战。

至于具体的地点,至少有蒲圻说、嘉鱼说、黄州说三种。

其中蒲圻说证据较多,最为可信。

蒲圻说认为赤壁位于今湖北蒲圻(为了发展旅游,已改为赤壁市)西北,隔江与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相对。

周瑜驻军南岸赤壁,曹操驻军北岸乌林,隔江对峙。

所以这一仗又被称为乌林战役。

赤壁之战没能捉住曹操的原因其一,曹操的主力部队还在,谋士们还在,曹操的精神并没有被打垮。

其二,曹操尽管在水中丧失了大好机会,但那大多是荆州的水军,曹操的陆地上部队的战斗力仍然很强。

其三,孙权和刘备的联合只是为了打败曹操,这种联合是表面的,一旦曹操被打败,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着抢占胜利成果。

其四,刘备和孙权都没有想着置曹操于死地,他们知道如果把曹操给弄死了,自己的对手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因此,孙刘联军除了抢占一些地盘,瓜分写胜利品之外,谁也不愿意主动靠近曹操,当然某些局部地区,孙刘联军还差一点为了争取某些胜利品而擦枪走火。

心得体会 赤壁之战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心得体会 赤壁之战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赤壁之战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赤壁之战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的赤壁之战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之战读后感1在这一本书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十四回,火烧赤壁。

这个故事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还了我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主要讲诸葛亮不仅算到了蒋干的中计,而且还推出曹操的反应,显示出诸葛亮的。

周瑜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学问,有本事,所以,周瑜就想陷害诸葛亮。

第二天,周瑜就诸葛亮来上衣军事。

周瑜明知水上交战要用弓箭,还要问诸葛亮在十天以内造好十万支弓箭,还故意吩咐铁匠们不要把材料准备齐全。

从这可以看出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

不过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善知人。

说只要三天,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必有大雾,就去曹操那里白白取了十万支箭。

周瑜得知了这件事,不得不心服口服。

我从中领悟到,做人不能心胸狭窄,要正派,稳重。

赤壁之战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赤壁之战》,故事讲得是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

所以,可以看出曹操对孙刘联盟的具体形势了解不足。

孙刘联军的所有人马不足五万,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以其士气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确指挥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下,找到对方的弱点。

11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

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骗上当。

而联军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多疑,轻易信人,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

40道三国演义带答案测试题

40道三国演义带答案测试题

1. 问: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了什么计策击败曹操?答:火攻计。

解析: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军由周瑜指挥,使用火攻计摧毁了曹操的舰队,是三国历史中的转折点。

2. 问:诸葛亮在五丈原使用了哪种战术?答:空城计。

解析:诸葛亮在五丈原遭遇司马懿,利用空城计造成敌军疑虑,成功撤退。

3. 问:《三国演义》中,谁用草船借箭?答:诸葛亮。

解析:诸葛亮以草人草船借雾天从曹操处“借”得十万支箭,增强了蜀军的战斗力。

4. 问: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为了投奔谁?答:刘备。

解析:关羽离开曹操后,过五关斩六将,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回归刘备所在。

5. 问: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请哪位智者出山?答:诸葛亮。

解析: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最终感动他出山辅佐自己。

6. 问: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答:曹操。

解析: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决战,曹操以少胜多,从而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7. 问: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谁?答:张角。

解析:黄巾起义由道教领袖张角领导,标志着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

8. 问:吕布在白门楼被谁擒获?答:曹操。

解析: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困,最终在白门楼被曹操所擒并处决。

9. 问:“锦马超”是指三国中的哪位人物?答:马超。

解析:马超武艺高强,被冠以“锦马超”的美誉,是西凉军中的猛将。

10. 问:赵云单骑救阿斗发生在哪个战役?答:长坂坡战役。

解析:赵云在长坂坡战役中孤身护主,成功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

11. 问:刘备在何处称帝建立蜀汉?答:成都。

解析:刘备在夺取益州后,于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

12. 问:孙权在哪场战役后决定与曹操对抗?答:赤壁之战。

解析:赤壁之战后,孙权决心与曹操为敌,与刘备结盟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13. 问:“凤雏”庞统死于哪场战役?答:落凤坡。

解析:庞统在落凤坡被流矢射中而死,是蜀汉重大的损失。

14. 问:许褚裸衣战马超发生在哪次冲突?答:街亭之战。

解析:许褚与马超在街亭之战中赤膊上阵,打得难解难分。

15. 问:“水镜先生”是指哪位智者?答:司马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中曹操真正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一万人迎战十万人,以少胜多,击败了北方最大的军阀集团,占据了北方大片土地。

过了八年,北方另一军阀刘表病倒,荆州内部七拱八翘矛盾重重,曹操趁乱讨伐刘表,刚继位的刘琮被迫投降。

曹操统一了北方,转身收拾南方两个小虾米——孙权和刘备。

刘备吓得魂不附体,从湖北襄樊撤退,在今天的湖北当阳也就是长坂坡这个地方被曹操击溃,退据鄂城,急忙叫人提方案,有人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

刘备急忙派军师诸葛亮赴柴桑(今九江)会见孙权,希望大家联合起来做点事情,其实就是保住性命。

孙权在战还是和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但诸葛亮和周瑜都希望和曹操打一架。

诸葛亮的心思自不必说,周瑜年轻气盛,又是武将,说起打仗就来劲,于是两人就对当时形势作了一个瞎猫碰死耗子的估计。

总之,曹军都是旱鸭子,不习水战,号称80万,其实也就15万,加之远征疲惫,我们只要打就能胜,反正早迟都要打,不打白不打。

曹操正在训练军队,得知这两个家伙要联合对付自己,大笑不止。

他亲率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

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今湖北蒲圻)。

大战一触即发。

如果有曹兵能活到今天的话,他会给你讲,他们在船上站都站不稳,像喝醉了一样,所以曹操为了减轻江上风急浪颠,下令用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

犹如城堡,使步兵骑兵可在上面驰骋,以利攻战。

周瑜见敌众我寡,就想谋攻,速战速决,于是采纳黄盖火攻之计,便有了“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

黄盖给曹操送假投降书,并与曹操约定了投降时间。

黄盖屁股还肿着,就率斗舰十艘,满载易燃的干柴枯草,灌以油脂,外用布幕围住,插上白旗向曹军驶来。

奇怪的是,曹军官兵见黄盖来降,竟然一点不惊诧,离得近了,也毫无警觉,黄盖下令点火,顿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人马溺死者众多。

南岸孙刘联军主力船队知道黄盖得手了,立即发动攻击,曹操只好撤退。

但在撤退前,曹操居然把没有烧毁的船也给烧了。

这就更奇怪了。

曹操虽然从华容道逃回了北方,但是赤壁一战,三足鼎立局面因此形成。

军阀混战继续延续,统一遥遥无期,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从此老百姓的苦日子没完没了,历史也就精彩纷呈了。

问题是,曹操与孙刘,15万攻打5万,实力如此悬殊,怎么轻易惨败了呢?没有意外发生,结局绝对不是这样。

翻看正史《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发现曹操战后给孙权的一封信,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原来,曹操烧船自退是因为士兵感染了瘟疫。

所以才不想把仗继续打下去。

那次暴发的是什么瘟疫呢?最近出版的《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里说,是该死的血吸虫病。

难怪黄盖十船易燃物品就尽烧曹军,因为没有人救火,大家都在发高烧,要不就在拉肚子。

曹操士
兵都是北方人,对这种流行病没有免疫力,成了易感染人群。

他们根本不知道南方竟然有这种老是让人跑厕所的疾病。

由此可见,曹操的失败是因瘟疫所致。

其实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横渡长江时,也有三四万人感染了血吸虫病;拿破仑军队在非洲的时候,士兵也曾染上这种病。

只不过曹操比较倒霉,被血吸虫病夺走了统一天下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