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重要概念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1)储蓄S是多大;(2)投资I是多大;(3)政府支出是多大?第三章增长与积累复习思考题: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25.02k k k f y -==,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1)使经济达到稳态均衡时的k 值。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总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体系的总体表现,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并试图解释和影响这些现象的原因。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领域和常用工具。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体经济主体。
它研究的是全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经济增长与发展: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经济周期与景气: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起伏和景气的波动,分析经济危机、衰退和复苏等现象。
(3)货币与金融: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供应、利率、银行体系等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等国际经济关系。
3. 宏观经济学的常用工具(1)经济指标:宏观经济学通过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来衡量经济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胀率、失业率等。
(2)经济模型:宏观经济学借助经济模型来描述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关系,并进行定量预测。
常见的宏观经济模型包括凯恩斯模型、新古典模型等。
(3)计量经济学方法:宏观经济学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和测量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
(4)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总结: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政策。
它的核心概念包括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与景气、货币与金融以及国际经济。
宏观经济学借助经济指标、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经济政策等工具来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并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一、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演变趋势,以及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指标,研究经济增长、通胀、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现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个人等不同。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等。
2.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失业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等。
3.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著名的通货膨胀理论有货币供应量理论、成本推动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等。
4.国际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速度,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4.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衡量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通常包括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体系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总体表现和总体影响,并研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观察、理论建模和数据分析等手段,以获取全面而准确的宏观经济信息。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的领域包括经济增长、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国际贸易与支付平衡、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等。
通过研究这些领域,宏观经济学可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评估政策的效果。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概念需要理解。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它代表了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衡量物价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它反映了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情况。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是衡量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的指标,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
此外,宏观经济学中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和目标。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的货币环境,以实现稳定的物价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和社会资源配置,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体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规律和面对宏观经济挑战时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决策。
通过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国家的经济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学科,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表现和运行规律。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产出、总就业、总投资、总消费、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等。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1.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它通常由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需求过热或供给不足等因素引起。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4.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实际产出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等因素相关。
5.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维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6.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7.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
它用于衡量通货膨胀水平和购买力的变化。
8.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用于购买和出售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市场。
资本市场的运行状况对经济活动和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
9.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
它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等阶段。
10. 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
贸易平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这些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内容,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意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国家制定、解决社会问题以及个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在研究过程中,宏观经济学基于一系列假设,以简化复杂的现实情况。
其中包括:个体理性行为假设,即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选择;市场平衡假设,即市场能够自动调整供求关系以实现均衡;稳定性假设,即市场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迅速恢复到均衡状态。
3. 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报酬总和。
生产总值(GDP)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和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
4. 就业与失业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工作的人口,失业则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有就业意愿并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宏观经济学关注就业与失业率的变化,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周期等因素来解释就业与失业现象,并提出相应建议。
5.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则相反,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并提出适当的宏观调控以控制物价水平。
6.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GDP)的增加。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路径,宏观经济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支持。
7. 货币与财政货币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财政则是指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与财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相应调控建议,以实现稳定增长和促进就业。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层面的现象和规律。
它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宏观经济体的整体运行规律和政府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的学问,涉及整体经济体系的总体、平衡和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降低失业率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主要由需求、产出和物价三大要素决定,通过供给和需求的调节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增长。
3.宏观经济变量的测量与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总体上的上涨速率。
-失业率:有效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消费:个人和家庭在短期内为获得满足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投资:企业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等长期资本品的支出。
-净出口:一个国家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4.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衰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体活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变化的过程,包括扩张(经济增长)和衰退(经济衰退)两个阶段。
-供求冲击:外部冲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或内部冲击(如流动性冲击、政策冲击等)对经济体的影响。
-圆形流量图模型:展示宏观经济体系中企业、家庭、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源和货币流动。
5.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体的整体需求和收入分配。
-自由放任政策:主张由市场自由调节经济的政策,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
-平衡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平衡增长,即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
宏观经济学mec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mec名词解释摘要:1.宏观经济学简介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5.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6.对宏观经济学的评价正文: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学科,主要关注总量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它旨在解释和预测经济波动、增长和发展,以及制定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包括:1.国民经济核算:通过统计和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活动,以总量经济指标描述经济运行状况。
2.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
3.宏观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过程,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萧条期。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升;通货紧缩则相反。
5.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类型。
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统计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济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经济模型:构建数学模型来描述经济现象,预测未来走势,评估政策效果。
在我国,宏观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功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方面,我国需要继续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高政策预见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关注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总之,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评价宏观经济学,既要看到其在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方面的优势,也要关注其局限性,如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研究不足等。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性质和相互关系。
其基本概念包括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经济政策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与产出1.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是指该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供应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
2. GDP与GDP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指标。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功能与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在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货币乘数等重要概念。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带来的问题包括货币贬值和消费能力下降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持续增长的现象,其驱动因素包括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在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如内外部冲击和制度变革等。
五、宏观经济学的政策调控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3.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读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读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规律和运行机制的一门重要学科。
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核心指标,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围绕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展开解读。
一、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经济收入。
国民收入的计算包括劳动报酬、利息、租金和企业利润等部分。
国民收入的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关注国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就业和失业就业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
高就业率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而高失业率则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就业政策,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创造就业机会,以减少失业人口。
三、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过高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物价飞涨、财产贬值,对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和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需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增长,并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调控工具。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这两种政策对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宏观经济学作为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内生产总值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国内生产总值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国内生产总值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总体经济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程度的重要参数。
本文从定义、特点、测算方法及计算标准等四个方面,深入论述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定义上,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总的生产活动产出的综合表现。
它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参数。
国内生产总值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给政策制定者重要的信息,以便于更好地把握经济趋势,引导和调整经济,从而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国内生产总值还可以用来研究宏观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从而确定经济的增长点。
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方法有很多,其中流动价格法和实际价格法是最常用的。
流动价格法是以当前的价格对生产的各种商品进行计算,可以获得当前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价格法是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基础,可以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测算标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情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购买力平价(PPP),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实际的经济状况。
总之,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概念。
它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信息,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发展程
度,帮助政策制定者实施合理的政策,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
宏观经济学二十五讲1. 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关注国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宏观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二十五个重要概念和原理。
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通常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GDP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水平。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相对于经济需求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被分为两种类型:需求性通胀和成本性通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降低人民的购买力、打击储蓄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等。
4.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在就业状态中失去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收入不平等等问题,因此政府通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 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描述了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的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6.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旨在管理货币供应和利率,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调整利率、改变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
7.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改变税收结构等手段来实施财政政策。
8.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增加。
经济增长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提高生产力、鼓励创新和投资来实现。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两个维度。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研究范畴、重要概念以及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和变量,如国家的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体,强调整体性和稳定性,以宏观经济指标为研究对象,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是综合性、抽象性和非常态性。
综合性体现在它研究的是经济系统的整体运行规律,对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解释;抽象性指的是它不涉及具体个体的行为,而是关注整个经济体的总体情况;非常态性指的是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而不是个别事件。
二、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个别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生产者和企业等。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是个体性、具体性和单一性。
个体性体现在它研究的是个别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各个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具体性指的是它关注具体的经济现象和变量,例如价格、需求、供给等;单一性指的是微观经济学假设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研究特定条件下的经济行为。
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有所不同。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问题,包括总量经济活动、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供应、失业率等。
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层面的问题,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等。
两者的研究范畴各有侧重,但在现实中相互补充、相互影响。
四、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一些重要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原理和概念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原理和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些主要原理和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经济中所有市场上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总量,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总供给是指经济中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
二、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中长期变量的重要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能力的提高。
经济周期波动是宏观经济中短期变量的特征,它表现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它会对经济活动和生活带来一系列影响。
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有意愿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中两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手段。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手段。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工具,它们可以用来调节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五、国际收支与汇率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收支状况,包括贸易收支和资本收支。
汇率是指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国际收支和汇率是宏观经济中涉及到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问题,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经济政策与经济稳定经济政策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它包括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三个方面。
只有经济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原理和概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引言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个体或个体市场的行为,而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例如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
本文将介绍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了私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的值。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3.失业率:失业率表示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口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活力和劳动力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工具。
中级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我们常见的模型有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等。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它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则强调创新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货币与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影响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对消费、投资和资金分配产生影响。
以往的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案例,如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失业与经济政策失业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类型、原因和影响。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利用率和经济活力。
经济政策对失业的影响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表现、结构、行为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的总体情况,而不是单个个体或市场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增长率被视为衡量经济增长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1.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常以物价指数的上涨速度来衡量。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通胀可能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和社会问题。
1.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求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衰退,因此减少失业一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1.4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解决社会问题有重要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征2.1 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情况,而不是个体或市场的行为。
它研究的是总产出、总就业、总投资、总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
2.2 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众多,涉及到众多个体和因素的相互作用。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学面临的不确定性较高。
政策的实施和经济预测都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3 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干预来调控经济活动。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2.4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运行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对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凯恩斯经济思想知识点总结
凯恩斯经济思想知识点总结凯恩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市场,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以解决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
本文将对凯恩斯经济思想进行全面的阐述和总结。
一、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有效需求,即经济总需求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经济的总产出和总就业水平。
另外,凯恩斯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边际倾向消费倾向”等概念,以解释个体消费和储蓄行为。
2. 消费与储蓄在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中,消费与储蓄是非常核心的概念。
凯恩斯认为,个体的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但并非完全取决于收入水平。
当收入增加时,个体的消费会随之增加,但并非以相同的比例增加,而是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增加。
凯恩斯认为,这种递减的趋势导致了储蓄的增加,因此,收入的一部分被个体用于储蓄,而非全部用于消费。
3. 投资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凯恩斯认为,投资是由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而进行的。
而未来收益的预期受到不确定性和预期收益率的影响。
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应通过以调控政策来鼓励投资,从而稳定经济。
4. 政府干预凯恩斯主张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应采取紧缩性政策,以避免通货膨胀。
5. 失业凯恩斯对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他认为,失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劳动力供给过剩,因此,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解决失业问题。
二、凯恩斯主要著作1.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的这部著作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宏观经济学的个概念,看完都懂了
【知识】宏观经济学的145个概念,看完都懂了!还不懂经济学知识?别着急,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宏观经济学的145个常用概念,学习,走起↓↓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④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⑤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8.消费支出(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旨在揭示整体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探讨经济总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趋势。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
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工具和框架。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系列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其基础理论体系。
这些名词和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还为我们分析和预测经济走势提供了依据。
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1. 宏观经济学概述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宏观经济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障就业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核心议题,包括经济周期、失业与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
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也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
理解这些议题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对于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议题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比如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繁荣与萧条阶段,失业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等。
这些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整体研究。
与微观经济学聚焦于个体或家庭层面的决策不同,宏观经济学致力于探索整体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与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增长的内在联系。
这一分支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由于新古典综合派不能令人满意的解释20C60年代以来发生的严重通过膨胀,特别是20C七十年代中期发生的滞涨危机中束手无策进入20C80年代受到许多非凯恩斯主义流派的指责,被指为经济滞胀的罪魁祸首,其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由此催生了后来的新凯恩斯主义。(2)其主要观点:1.强调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认为政府有时能够改善市场经济的结果;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3.加强了对一些新现象核心问题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取代IS-LM模型,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5.各流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进行新的综合。各流派之间的界限模糊起来。
1.资源利用:资源利用:即怎样把各种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资源闲置在宏观经济学中意味着工人失业、机器停产,严重的话会造成经济萧条。因此“资源利用”是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2.两部门经济:是指仅有工商与居民户的经济体系,大体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其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3.有效需求:是尅恩斯提出来的一个概系,指与供给相均衡的市场系需求,按凯恩斯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等三个基本心理定理,市场有效需求会低于潜在的充分就业的总需求,并进而导致非自愿失业,对此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干预来解决。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学派有: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市场非均衡学派、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其中凯恩斯主义占主导。
其主要观点:1.强调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认为政府有时能够改善市场经济的结果;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3.加强了对一些新现象核心问题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取代IS-LM模型,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5.各流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进行新的综合。
19.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出于逐利的目的,通常会有强烈的动机扩大贷款规模,结果很可能导致准备金减少,并引发挤兑风潮,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准备金不能有商业银行自行制定,而要有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因此叫法定准备金。
20.货币乘数:是指市场货币量的增量与基础货币量的增量的比值,数值上等于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8.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18.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对市场货币量进行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收取的利息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减少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增加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增加。
4.什么是有效需求原理?
(1)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均衡的就业量取决于市场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当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2)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理论存在的基本前提,凯恩斯指出:按现行货币工资,即使物上涨,通常也总可以雇佣到更多的工人。即一些人工人愿意在现行货币工资率下工作,却找不到工作。因此,凯恩斯进一步分析了其原因,支出均衡的就业粮食却绝育市场的有效需求,即在急速资源占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军恨得就以粮食却绝育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当二者相反时,及决定与均衡的就业量N*,党总供给函数AS与总需求函数AD襄樊市的总需求AD,极为有效需求。(3)有效需求原理是在家丁技术水平不变,价格水平也不便的条件下提出的,不考虑长期的经济动态问题。从长期来看,经济是不均衡的,因此它的存在有其相对的局限性。
38.菜单成本:即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厂商由于不断的调整价格而支付的成本,以厂商调整价格时,需要打印新的价格表而得名。
39.皮鞋成本:即当通货膨胀时,人们为竭力避免持有货币而付出的成本,以通货膨胀期间,人们为避免持有货币,会更频繁的促进银行存款或取款,加快了皮鞋的磨损而得名。
二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要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在两部门经济中,由于不考虑政府因素,国民收入就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因此Y=S=C。为了体现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定理”将等式化为S=Y-C,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假定消费仅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C=C+CY。将其带入S=Y-C。整理得储蓄函数S=-C+SY,将其与投资函数I=I带入两部门经济均衡公式I=S,的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方程I=-C+(1-才)Y,解之得:均衡的国民收入Y=I+C/I-C,如图消费曲线S=-C+(1-C)Y与投资曲线I=I相交于E点,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Y*。图
21.经济滞涨:即一方面物价上涨,同时另一方面又经济停滞,兼有繁荣与萧条的特征。
22.朱格拉周期:法国经济学家在书中指出,经济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经济周期的一个阶段。他认为一个经济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繁荣,危机,清算。平均持续时间为9—10年。
23.基钦周期: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指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和次要周期两种。一个主要周期相当于一个朱格拉周期,由2-3个次要周期组成每个次要周期平均长度为40个月,即3-4年时间。平均长度为40个月的周期。
31.自然失业率:只维持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最低失业率,他代表最高的可以被维持著的就业水平并且相当于异国的潜在产出,也就是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32.通货膨胀:之物价水平普遍持续较大幅度的上涨,他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衡量,其计算公式:GPI=
33.温和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下,效率的损失是有限的,人们的预期心理也是比较稳定的。
36.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只有与货币发行的过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导致物价上涨。
37.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罪魁祸首是工资,由于工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了,价格自然跟着上涨,其次是石油等原材料上涨,因此石油涨价,导致物价上涨,第三是利润推动,一些垄断公司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由此引发通货膨胀。
3.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定理如何导致非自愿失业?
(1)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在现行货币工资率下工作,但却找不到职业。这个体系是凯恩斯提出的,以此为改变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2)按凯恩斯观点,第一条定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第二条定理,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导致投资需求不振。第三条定理灵活偏好,及抑制消费有抑制投资,这样就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具体表现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并不把增加的全部收入用于增加消费,而是指用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被储蓄起来,厂商就会将生产线指在一定范围内,这是经济便处于未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导致非自愿失业现象。
8.总需求:指市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以及出口国外需求。
9.货币幻觉:即只看货币工资的名义价值,而不注意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变动。这时如果物价水平上涨,将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厂商会认为有利可图,趁机扩大生产,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4.边际消费倾向:时至最后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这条定理的基本内容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逐渐递减。
5.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按凯恩斯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按这一贴现率,资本资方在其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观值等于该资本资方的供给价格,换句话讲资本边际效率就是一定的资本预期在未来寿命期间所产生的边际收益效率。
6.灵活偏好:是指人们由于偏好货币使用后的灵活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它包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它促使人们将货币保持在手中而不用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7.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加入消费仅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C=f(y),为简化,又进一步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即C=f(y)=C0+Cy,其中,C0 为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cY为引致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C为一定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2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指出,资本主义存在一种长度为50-60年的长期经济周期,又称长波。
25.熊彼得周期:1939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将经济周期化为长,短,中三个周期,这种由熊彼得以创新为标志划分的经济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6.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间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15.赤字财政:为了刺激有效需求,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有不能增加税收,这样就出现了赤字财政。
16.宏观货币政策:有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般主要是稳定货币,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17.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资产市场上公开销售或购进政府发行的国债。当中央银行售出债券时,就会相应的收回货币,使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减少;当中央银行购进债券时,则会相应的发出货币,是市场上的国币供给量增加。
10.适应性预期:即会根据以往通货膨胀的经验对未来即将发生的通货膨胀做出预期。这时“货币幻觉”消失,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维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准。
11.理性预期:认为人都是有理性的,能根据他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对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2.价格刚性: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能达到均衡。是因为价格并不总是灵活的,完全伸缩性的,而是存在将价格黏性,即价格水平并不能完全随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27.自愿失业:指不愿在现行货币工资率下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28.非自愿失业:指工人愿意在现行货币率下工作但找不到职业。
29.摩擦失业:指在职业之间流动而暂时没有工作,即民间所说的“跳槽”,当一个人已经离开原有的职位,而尚未到达新的职位时,就处于摩擦失业状态。
30.周期性失业:指在整个经济周期性下降阶段发生的失业。
13.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辅之以货币政策手段,人为地调控总需求,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