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有关岳飞的故事5篇

有关岳飞的故事5篇

有关岳飞的故事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有关岳飞的故事5篇岳飞故事。

岳飞抗金的爱国故事

岳飞抗金的爱国故事

岳飞抗金的爱国故事岳飞,字鹏举,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爱国人士。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的抗金事迹被后人誉为“雄霸一世,大显雄才”的标志性事件。

岳飞是来自河南郑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幼年时就已经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后来,他加入了北宋军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士兵,但很快就因为自己的勇武和过人的才华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并被提拔为尉官。

在岳飞担任的官职中,他表现得非常出色,并被赞誉为“百战百胜的岳将军”。

在他的指挥下,北宋军队在战场上屡获胜利,后来,岳飞开始组织反金义军,并成为了北宋抵抗金国入侵的领袖。

岳飞和他的抗金义军经历了数次惨败,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最终他们在黄州之战中取得胜利,一举扭转了局面。

岳飞出奇制胜的战术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敌人为之望而兴叹,被尊为“鬼谷子再世”。

然而,由于权贵集团的阻挠,岳飞被奸臣秦桧所陷害,被迫离开战场。

但岳飞的英勇事迹却被历史铭刻于千古,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中国人爱国精神的楷模。

岳飞的抗金义举不仅让敌人惊叹佩服,也让后人敬仰不已。

他的故事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神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

在岳飞的生命中,他为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捍卫了身为一名军人的职责,彰显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和自豪。

岳飞在抗金战争中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英名已经成为了全国人民所共知的,同时也成为了后代子孙们努力拼搏的力量源泉。

岳飞的精神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气和智慧,如何在历史和现实中,用自己的力量为民族繁荣与昌盛默默付出。

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依然需要像岳飞一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情怀,在史册上成为不可动摇的爱国英雄。

他的一生,都在为抗敌和弘扬民族精神努力,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岳飞的抗金精神将一直激励着后代子孙们的努力拼搏。

岳飞抗金故事

岳飞抗金故事

岳飞抗金故事(1)
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出身在一个农民的家庭。

童年时候,跟从名师学习武艺,能左右开弓,并成为县里无敌的击剑手。

他还精通兵法,喜欢学习历史。

南宋初,他参加了北方人民组织的抗金队伍“八字军”。

后来到开封,受到南宋抗金老将宗泽的赏识。

由于他的勇敢和才干,立下多次战功,很快升为一支军队的将领。

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

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

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

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岳家军”。

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也不慌乱。

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倒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难!”
岳飞抗金故事(2)郾城大捷
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

岳飞等将领分几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

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

郾城大战中,金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

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

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

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

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关于岳飞的历史故事「精选」

关于岳飞的历史故事「精选」

关于岳飞的历史故事「精选」关于岳飞的历史故事「精选」 导语:岳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之⾸。

他坚主抗⾦,⼗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军进⾏了⼤⼩数百次战⽃,所向披靡,“位⾄将相”。

下⾯是⼩编整理的关于岳飞的相关材料,欢迎阅读,谢谢! 1 ⼈物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代相州汤阴⼈,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抗⾦英雄。

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善诗词、书法。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能体恤部属,以⾝作则,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

⾦⼈流传着“撼⼭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对“岳家军”的最⾼赞誉。

岳飞反对宋廷“仅令⾃守以待敌,不敢远攻⽽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争的胜利。

他是南宋初唯⼀组织⼤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宋⾦时期,⾦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许多城市重镇经⾦军洗劫,⼏成为空城。

给国家、民族带来巨⼤灾难和痛苦。

因此,抗击⾦兵,收复中原,保障国家安全和⼈民⽣命财产不受破坏损失,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民的愿望。

《宋史》称岳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所⾔颇当。

⽽赵构、秦桧、万俟卨等⼈将永远是千古罪⼈。

2 ⽣平经历 岳母刻字 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年),岳飞诞⽣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的⼀个普通农户家庭。

传说岳飞出⽣时,有⼤禽若鹄,飞鸣室上,故⽗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岳飞,为⼈沉厚寡⾔,常负⽓节。

喜读《左⽒春秋》、孙吴兵法之书,常⼿不释卷。

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不逾⽉尽悉其术,能左右射。

之后⼜拜陈⼴为师,学习⼑枪之法,“⼀县⽆敌”。

岳飞⽣有神⼒,能挽⼸三百宋⽄,腰弩⼋⽯,“时⼈奇之”。

初露峥嵘 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初⼀⽇开河北兵马⼤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起划归⼤元帅府统辖。

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今河南浚县西北)、滑州⽅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则率领元帅府主⼒北上⼤名府。

岳飞抗金的故事

岳飞抗金的故事

岳飞抗金的故事
岳飞,字鹏举,号鹏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
抗金名将。

岳飞在南宋初年,曾多次抗击金兵,以其英勇善战、忠义仁勇的形象,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

岳飞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自幼酷爱武艺,精通骑射,对军事有着非常高的天赋。

他在军队中屡立战功,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

南宋初年,金兵频繁侵扰南宋边境,岳飞奉命率军抗击金兵,多次取得重大胜利,深受朝廷和百姓的敬重和爱戴。

岳飞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就是岳家军在黄天荡大战中的胜利。

当时,金兵大举
南下,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抗击,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这场战役不仅挫败了金兵的进攻,也让南宋朝廷重新获得了一线生机,岳飞因此被封为“武学大师”。

然而,岳飞的成功也引起了南宋朝廷内部的嫉妒和阴谋。

当时的宰相秦桧对岳
飞心存忌惮,多次中伤岳飞于朝廷,最终导致岳飞被诬陷叛国罪名,被逼害致死。

岳飞去世后,南宋朝廷为了平息民愤,赠予他“武穆王”的谥号,并追认其为“忠烈神武军师”。

岳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抗金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
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英雄。

他的忠义仁勇、不畏强敌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岳飞抗金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
成部分。

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传承英雄的精神,永远不忘岳飞这位伟大的抗金将领,他为民族的安宁和国家的和平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和歌颂。

岳飞的故事是怎样

岳飞的故事是怎样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岳飞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抗金将领,但也是一个受到忠君思想毒害比较深的人,如果岳飞坚持不回师,一鼓作气直捣黄龙,那么宋高宗又能奈何?自己攻下金国称霸一方,宋高宗又能奈何?
岳飞的战绩有哪些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一生都积极的主张抗金,坚决的不与金军妥协,戎马一生,可以说战绩辉煌,由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据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正是由于岳飞的岳家军是这样一支仁义之师,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与烧杀掳掠的金军形成鲜明的对比。
岳飞带出了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军队,在对金作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岳飞能够在多次的战斗中获得胜利,使得金军望风而逃,岳飞的抗金是获得了非常大的成果的,但是由于统治阶级的求和政策的存在,导致了多年的战果功亏一篑。
岳飞的故事是怎样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岳飞的岳家军可以说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金军往往是望风而逃,金军这样评价岳家军“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岳飞的抗击活动才能取得那么多骄人的战绩。

岳飞拜师周侗的历史典故

岳飞拜师周侗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岳飞拜师周侗的历史典故〕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岳飞拜师周侗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岳飞拜师周侗的历史典故有一回,岳飞家住的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侗的老爷爷,他的武艺非常高强,但他从来都不欺负好人。

岳飞就和一些小朋友跟着周侗爷爷练武术了。

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他从来不像一些小朋友那样偷懒,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经常得到周侗爷爷的夸奖。

周侗爷爷的绝招是射箭,岳飞很想让周侗爷爷早点教给他。

可是周侗爷爷老是不教岳飞,却让第1页共3页他苦练基本功:蹲马步,头上顶一个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老让他一个劲踢腿、弯腰。

为此,小岳飞很不高兴,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挂一个小水壶了。

岳飞回到家里,将这事告诉妈妈,妈妈这样跟他说:“练武术就像盖房子,地基必须打牢,然后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上去,如果地基打得不扎实,墙砌得不牢,这个房子不久就要垮下来,所以老师让你练基本功,也是为了让你将来能够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埃”后来,周侗爷爷知道了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长弓取出来交给岳飞说:“如果你能拉开这张弓,我就教你射箭。

”小岳飞满不在乎地看了看弓,又看了看周侗爷爷说:“行啊,我要拉开了,你可不许耍赖皮。

”于是小岳飞使出吃奶的劲去拉那张弓,可怎么拉也拉不动,周侗爷爷站在一旁摸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

从那以后,小岳飞练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练习枯燥的基本功了。

几年以后,小岳飞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

经过几年的训练,岳飞不仅能很轻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发百中。

他站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对准一片柳树叶,能将柳树叶射中。

有一天,他正在练习射箭,突然发现前面的小树林里有一只小白兔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岳飞搭好弓箭对着小兔瞄准,这时小兔也正好抬起头用那双红红的大眼睛好奇23。

爱国故事:岳飞抗金故事

爱国故事:岳飞抗金故事

岳飞是古代的反侵略民族英雄,⽣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

当时北⽅的⾦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

从⼩就⽴志报国的岳飞从军⼊伍,决⼼反击侵略,收复被⾦国夺占的⼟地。

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侵者的⽃争中,屡建战功。

有⼀年,岳飞率军与⾦军在长江⼀带交战,打得敌⼈望风⽽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

不久,他⼜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部分失地,⼤⼤⿎舞了宋朝军民。

可是皇帝宋⾼宗和*⾂秦桧⼀⼼想求和,竟答应向⾦国称⼉称⾂,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

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

岳飞率领岳家军进⾏反击,直⼊中原。

在郾城⼀战中,击垮了⾦国的主⼒军,⼜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

⾦军统帅兀术(wūzhú)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

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了。

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收复北⽅。

不料宋⾼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

后来秦桧⼜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英雄。

岳飞抗⾦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民的怀念。

历史名人岳飞的简介及故事

历史名人岳飞的简介及故事

历史名人岳飞的简介及故事人物简介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

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人物生平三次投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

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

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

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

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

岳飞的历史故事

岳飞的历史故事

岳飞的历史故事岳飞,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被誉为“武穆”。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以忠诚、勇敢和智慧为世人所称赞。

岳飞的历史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传世佳话。

一、背景介绍岳飞于北宋哲宗皇祐二年(1097年)出生在浙江临安。

出身于武将世家的他,自小接受了严格的武艺训练。

岳飞一生忠诚爱国,对于金朝入侵中原的行为深感愤慨和忧心,立志要为国家解除外患。

二、岳飞的初出茅庐岳飞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智慧。

他在经历几次小规模战斗后,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后来,岳飞在北宋与西夏的战斗中多次立下战功,成为少年将军,很快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三、岳飞的抗金事迹岳飞真正成名的时刻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争。

他深知战争的严峻性,通过改革军队编制、提高士兵训练水平等方式加强了宋军的实力。

岳飞提出了“带甲衣,各工种,各人持刀,顾好阵前便成军”的作战策略,大大增加了宋军的灵活性。

岳飞还广泛收集战争情报,分析敌情,对于制定作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岳飞与秦桧的恩怨岳飞的忠诚使得他得到了更多人的敬仰与支持,但同时也招致了官府的嫉妒。

当时宰相秦桧见岳飞的威望日益上升,在哲宗皇帝心里留下了阴影。

后来,因为秦桧借口“秘书省有谋朝篡位之事”,岳飞被构陷入狱,并遭到杀害。

他的死引起了广泛的愤慨和震动,岳家军也被解散。

五、岳飞的遗志岳飞在临终前写下了“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豪言壮志。

他的死对于宋朝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损失,但同时也燃起了更多人对于抗金的决心。

岳飞的儿子岳云,沿袭父亲的遗志,继续抵抗金兵的侵略,最终在南宋时期推动了对金朝的抗战,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岳飞的影响与评价岳飞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使得他成为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伟大人物之一。

他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以及才思敏捷,被誉为“活着的军事百科全书”。

他的死亡不仅给北宋政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留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故事。

岳飞的形象在后世的作品中被广泛描绘和歌颂,成为民族英雄的代表,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多以忠诚、勇敢和智慧为主。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1(418字)岳飞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年轻时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一心要报效国家。

二十岁那年,岳飞参军入伍,投身到抗金战场,后又投奔了老将宗泽。

由于岳飞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深得宗泽赏识,很快被提拔为东京留守司统制。

后来,岳飞联络各路义军,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部队——“岳家军”。

岳家军勇猛善战,几次大败金军,还在牛头山大败金兀术。

当时,金兵士气低落,两军一交战,就被士气高涨的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个个争相逃命。

金兀术控制不住败逃的士兵,也只能骑着快马飞逃。

他一边逃命,一边不由自主地哀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啊!”从此,岳家军令金军闻风丧胆,岳飞的威名传遍也大江南北。

可叹的是,南宋政权采取苟安政策。

连连得胜的岳飞却被朝廷调离了战场。

后来更为奸相秦桧所害,被诬陷反叛朝廷,冤死狱中。

不过岳飞的事迹和精神却永为后人所传颂。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2(951字)20岁的岳飞已经是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疆,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140年,正当岳飞奋勇前进,胜利在望的时候,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因此,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在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对此极为悲愤,长叹道:”十年之功,废於一旦!”岳飞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盈野,岳飞也潸然泪下.,岳飞回到临安后,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年12月29日,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临刑前,他奋笔疾书,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意思是”老天有眼呵,老天有眼呵!”岳飞被害后,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大片国土沦於金人之手.,岳飞虽然惨遭杀害,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於英雄墓前,被万世人民唾骂。

抗金名将岳飞的简介

抗金名将岳飞的简介

抗金名将岳飞的简介岳飞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是民族的英雄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同时在军事上的造诣也是非常的高,与其有关的莫过于“岳飞手下的岳家军”。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抗金名将岳飞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金名将岳飞的简介岳飞出生于一农家,小时候家庭还算可以,少年的时候,正值其他族入侵大宋,小小的岳飞便产生了投军的念想,可是无奈自己太小了,所以便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开始习武。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第一次投军。

可是无奈当时的朝廷过于软弱,而且军中的上官压榨小兵的现象非常严重,无奈之下岳飞离开了军中,可是看着百姓惨遭敌人的杀戮,最终岳飞再次投军,这一次却因为父亲的病故再次的离开了军中,此时大宋已经不保,大多人都已经对大宋失去了信心,然而岳飞这个时候第三次投军。

于是经历几年的征战,岳飞的名声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一名名将,同时也培养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部队“岳家军”。

可是当时的朝廷已经被太师秦桧所把持,秦桧一心投降外敌,于是利用权力连发给岳飞十二道命令,眼看着胜利在望,可是无奈,岳飞只有班师回朝。

最终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终年三十九岁。

岳飞一辈子为国、为民,可惜却被冤死,他所写的《满江红》代表了他心中的满腔热血。

也代表了我们的心声。

历史上岳飞是哪里人在历史上,岳飞父子是在杭州风波亭不幸被人杀害,因此,从古至今的杭州人都把岳飞视作为家乡的超民族英雄,在杭州西湖旁,还有一个用来纪念岳飞的岳飞庙。

但据很多史料记载查证知道岳飞的祖籍并不是杭州,而是河南汤阴。

除此之外,山东也认为岳飞是山东人。

随着歌颂岳飞功绩的历史巨制大片《精忠岳飞》在四大卫视开播后,各大卫视就开始争抢“岳飞”。

很多网友不由感慨现在对岳飞是哪里人是越来越糊涂了。

而关于岳飞是哪里人这个问题也有公众人物参与进来。

首先是山东卫视的微博收到宁财神的留言说岳飞是河南人,不是山东人。

宁财神的微博一出,顿时得到很多河南网友的大力支持,但同时也遭到了很多山东网友的神吐槽。

岳飞还我河山的典故

岳飞还我河山的典故

岳飞还我河山的典故
摘要:
1.岳飞简介
2.典故背景
3.岳飞抗金事迹
4.十二金牌召回
5.岳飞诗词
6.岳飞精神传承
正文: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军事家、文学家。

他生活在民族危亡之际,矢志抗金,保卫祖国河山。

岳飞还我河山的典故正是反映了他坚定的爱国情怀。

典故背景发生在南宋时期,金国大举南侵,占领了宋朝的大片土地。

岳飞在这个时候,义无反顾地投身抗金事业。

他带领岳家军,多次与金军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其中最著名的战例当属郾城之战,岳飞在此战中以少胜多,大败金军。

然而,就在岳飞即将收复失地、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宋高宗听信秦桧的谗言,连发十二金牌召回岳飞。

岳飞接到金牌后,悲愤交集,写下《满江红》一词,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对河山的眷恋,以及对权奸的愤慨。

其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名句,至今仍激励着世人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尽管岳飞最终被秦桧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致死,但他抗金救国、还我河山的英勇事迹,永远被后人传颂。

岳飞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重要象征。

时至今日,岳飞还我河山的典故,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着我们,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机时,要有勇敢站出来保卫家园的决心;在取得一定成果后,更要保持警惕,防止内奸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岳飞,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一生忠诚于国家,英勇善战,精忠报国的精神至今仍然感染着后人。

岳飞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自幼酷爱武艺,勇敢果断,深受父母的喜爱。

他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为国捐躯。

岳飞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善于用兵,善于指挥,深得士兵们的爱戴。

他在军队中威信极高,深受士兵们的尊敬。

他对待部下宽厚仁爱,深得士兵们的信任。

岳飞的军队训练有素,作战勇猛,屡次打败敌军,给金兵以沉重打击。

岳飞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淮西保卫战。

当时金兵大举南下,岳飞率领军队奋勇抵抗,最终成功守住了淮西。

这场战役是岳飞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

岳飞的忠诚和智勇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然而,岳飞的一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

由于其忠诚和才能过于突出,引起了一些朝廷官员的嫉妒。

最终,岳飞被陷害,被迫投降金国。

在金国,岳飞遭受了屈辱的待遇,但他始终不忘国耻,不屈不挠,最终因其忠诚不屈的精神而被金国害怕,被暗杀身亡。

岳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英勇善战,始终不忘国耻,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

他的精忠报国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铭记历史,牢记国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扬岳飞的精神,勇往直前,不负使命。

愿我们能够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共同努力,让中华民族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辉煌的风采!。

历史名人岳飞的简介及故事

历史名人岳飞的简介及故事

历史名人岳飞的简介及故事历史名人岳飞的简介及故事导语: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历史名人岳飞的简介及故事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人。

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长于诗词、书法。

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以身作则体恤部属,岳家军有“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的军纪。

连金军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

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宋金时期,金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许多城市重镇经金军洗劫,几成为空城。

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岳母刺字】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

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

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

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朝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

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

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

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

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

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

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

描述得具体而详细。

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

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

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岳飞,字鲁直,号武功,宋朝著名的抗金名将,被誉为“精忠报国”的典范。

岳飞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今河北曲阳),是宋朝的一位将领。

他在南宋建立后,因其在抗金战争中的杰出表现而成为了南宋的一位重要将领。

岳飞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尤其善于武艺,很早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在参加抗金战争的过程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民族英雄。

岳飞的一生可以说是忠诚报国的典范,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深深感染着后人。

岳飞的忠诚和报国精神体现在他对抗金战争中的表现。

他不畏强敌,不惧艰险,率领部队多次取得战争的胜利,保卫了南宋的疆土。

岳飞在抗金战争中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岳飞的忠诚和报国精神也体现在他对国家的忠诚。

在他担任将领的时候,他总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岳飞的忠诚和报国精神也体现在他对人民的关爱。

他在军队中实行严格的军纪,对士兵严格要求,但同时也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努力改善他们的待遇。

他对待士兵宽严有度,深得士兵们的爱戴。

岳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忠诚和报国精神深深感染着后人。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学习岳飞的忠诚和报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他的忠诚和报国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我们应该学习岳飞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愿我们都能像岳飞一样,献身国家,报效民族。

与抗金英雄岳飞的历史典故[精选五篇]

与抗金英雄岳飞的历史典故[精选五篇]

与抗金英雄岳飞的历史典故[精选五篇]第一篇:与抗金英雄岳飞的历史典故与抗金英雄岳飞的历史典故与抗金英雄岳飞的历史典故1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

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

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

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

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

《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

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

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

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关于岳飞背部刺字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

他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九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时所为,因为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贯彻执行。

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靠募兵的时代。

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征兵制,所谓征兵就是一种兵役,只要是国家的公民,都要被强行服兵役。

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国家出钱雇佣他们。

所以宋朝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游民、饥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应募入伍,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刺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

赵匡胤认为应该把兵和民分开,兵民分开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有关岳飞的故事

有关岳飞的故事

有关岳飞的故事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
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岳飞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饱读诗书,酷爱武艺。

他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
领导才华,很快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将领。

岳飞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抗金抗敌的战争中表现出色。

他率
领自己的部队,多次取得了惊人的战绩,成为了南宋朝廷的重要支柱。

岳飞不仅在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深远的
影响。

他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国理念,深受人民的爱戴。

然而,岳飞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由于他的忠诚和才华傲
视群雄,引起了一些朝廷官员的嫉妒和阴谋。

最终,岳飞被陷害入狱,不久后就被处死。

他的死让无数人感到悲痛和愤怒,但也激励
了后人更加珍惜和追忆他的精神。

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并不取决于他的命运,而
是取决于他的选择和行动。

岳飞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什么叫做担当、什么叫做无私奉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
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心怀正义,勇往直前,就一定能书写出属于
自己的传奇。

岳飞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精神也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
的心中。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永恒的价值。

在今天,我
们依然可以从岳飞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去追
求自己的梦想。

岳飞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

愿我们都能像岳飞一样,心怀正义,永远向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与抗金英雄岳飞有关的历史典故▲【岳母刺字】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

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

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

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朝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

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

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

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

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

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

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

描述得具体而详细。

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

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

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精忠报国】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

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

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

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

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

《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

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

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

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

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关于岳飞背部刺字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

他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九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时所为,因为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贯彻执行。

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靠募兵的时代。

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征兵制,所谓征兵就是一种兵役,只要是国家的公民,都要被强行服兵役。

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国家出钱雇佣他们。

所以宋朝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游民、饥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应募入伍,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刺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

赵匡胤认为应该把兵和民分开,兵民分开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南宋人牛弁《曲洧旧闻》也说:“艺祖(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字以为兵。

”据古书零星记载,一般是取“松烟墨”,入管针(管状针头)画字于身,直刺肌肤,涂以药酒即成。

宋朝有两种军队需要刺字,一种是禁军,就是国家的作战部队;一种是厢军,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国家的大型公共工程,比如修桥补路等,都是由厢军来完成。

禁军和厢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士兵刺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不会是其他的内容。

这样使得士兵不能随心所欲地流动和逃跑。

还有牢城兵,比如说水浒传里面的林冲,他犯罪之后被发配到沧州当兵,这种兵是带有徭役性质的,也会刺上诸如牢城第几指挥之类的标记。

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来分析,不可能是他应募当兵的时候刺上去的。

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朝的规定,宋朝给士兵刺字叫做黥面,最开始刺在脸上,人为地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这对士兵是一种歧视。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文官尤其是进士出生的人,社会地位都很高的,武官都受到严重的社会歧视。

因为当时就是一个尚文的时代,连军官都受到歧视,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兵了。

当然也不乏有开明的士大夫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种歧视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

后来有很多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了。

而且给士兵刺字的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便于管理和控制,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和手心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地方。

如果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太隐蔽了,根本没有任何标识作用。

所以这也说明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

有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

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

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且让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

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

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实际上是明清人的误解。

明清时期,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御赐的。

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发扬这样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

实际上,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占统治地位,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

到了明朝,尽管朱元彰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但实际上明朝时期,外患仍然很严重,北方的蒙古势力很强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体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汉人的政权。

所以“尽忠报国”就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

▲【岳飞与大肉面】南宋朝廷奸臣弄权,赵构又怕岳飞迎二帝还朝而失去宝座,所以一天之内竟连下十二道金牌,火速催岳飞班师。

在岳飞返京途中,曾在一古寺停留。

方丈见民族英雄到此,送上香茶热情款待。

方丈学问高深,他想:元帅奋战疆场,屡败金兵,令人敬佩,此番他回来,定是奸臣阴谋陷害忠良,凶多吉少,他暗示元帅不如造反,或是潜身林野、隐迹江湖,再另选良策。

方丈难以直言,只得在送上面条时,故意将大肉藏于面底,请元帅用膳。

岳飞见是一碗光面,也只得吃了,方丈用手示意翻一翻,岳飞这才发现碗底里还有一块大肉。

岳飞明白方丈要他翻一翻的用意是要他造反,岳飞想:以身许国,一生立志恢复中原,雪国之耻,尽忠报国。

圣上旨意怎好违抗。

岳飞与方丈谈了自己的想法。

方丈见他如此忠心不敢相劝了。

岳飞离寺返京,不久便屈死在风波亭。

消息传来,人们谈起这个吃面的故事。

就这样,这种面也流传开来了。

等到岳飞平反昭雪后,人们将大肉放在面的上面,成了经济实惠的大肉面。

几百年来,现在又改成了大排面、子排面,成为杭州面类中很有特色的一种。

▲【岳飞与荷叶粉蒸肉】在杭州的夏季时令菜中,荷叶粉蒸肉是杭州传统名菜。

岳飞被害后,人们用各种方式祭奠哀吊。

老百姓买了老酒和荤素菜肴到岳飞坟上祭祀。

某日,有人途中用纸包着的熟肉纸包破了,他就顺手在西湖里摘了张新鲜荷叶,将肉包起来,祭毕回家,将肉连荷叶包在一起蒸后食用,啊,奇怪,发现荷叶包着的肉,味道更清香可口,传来传去,后来人们都用此法将荷叶包肉供奉岳飞了。

饭店酒楼知道后,都用新鲜荷叶包肉加上多种佐料,制成了荷叶粉蒸肉。

就这样,相传了数百年,召集已成为夏令时节杭州的一道传统名菜。

▲【杭州岳王墓、庙】杭州岳王庙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枉霞岭下。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即位,岳飞之冤得以昭雪,改葬遗骸于此。

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改北山智果院为祠庙,即今之岳王庙。

现存建筑为清朝以后陆续建的。

岳飞墓通称岳坟。

在岳王庙中线上。

墓前建有墓门,过墓门有甬道至墓前,岳飞墓在正中,左侧为岳云墓。

1961年岳飞墓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墓占地二十一亩,建筑面积近三千平方米。

岳飞“宋岳鄂王墓”左附其长子岳云墓,墓前列文武石俑、石像生。

墓门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百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秦桧妻)、张俊及万俟卨四人。

跪像背后墓门上有副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出墓阙为碑廊。

和“尽忠报国”照壁。

岳王庙是岳王墓的附属建筑,由忠烈祠和启忠祠组成,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朝所建。

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1984年辟为岳飞纪念馆。

▲【岳飞墓前的四奸像】人们在杭州西湖岳王庙里的岳飞墓前游览、凭吊的时候,在追忆岳飞抗金的壮丽业绩的同时,总是要对四个面向岳墓而跪的铁铸四奸像咒骂一番。

然而,这四奸像的铸造简史是怎样的呢?宋、元时期,岳飞墓前还没有群奸像,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是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命令工匠铸造的。

当时铸造的只是秦桧和其妻王氏及万俟卨三个,也不是铁铸的,而是铜铸的。

这三个铜铸的奸像都赤身裸体、反剪双手跪在岳坟前。

由于人们热爱忠良,憎恶奸佞,铜奸像经常遭到砸击和敲打,长此经往就破烂不堪了。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浙江按察副使范来,鉴于铜像破不成形,就令人重新铸造,还增添了迫害岳飞要犯张俊的奸像。

范来调离浙江以后,浙江巡抚王汝训将张俊、王氏两奸像抛沉于西湖中,又把秦桧、万俟卨两奸像移跪于岳王庙前。

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范来再次来浙江任提刑按察使,他发现原来他令人铸造的岳坟前面的四奸像没有了,就不惜解囊捐献,又重新铸造。

这样,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奸像再度跪在岳飞墓前。

约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岳飞墓前曾经一度出现了五个铁奸像,新增加的就产参与谋害岳飞的重要罪犯罗汝辑。

到了清雍正年间,五奸铁像又破损,王氏的铁头已被打落在地。

鉴此浙江总督李卫又重铸了四奸像。

乾隆年间四奸像又毁,浙江巡抚熊学鹏又再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乾隆年间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