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1-3节知识点+练习
八下第二章1-3节知识点+练习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速度v、时间t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模型:一个模型可以是、或,也可以是一个的示意。
模型可以表示很或很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
运用模型法的科学方法:研究磁感线、光线。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的,而原子是的。
2、物质的构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例如:铁的性质是由保持的。
氦气的化学性质是由保持的。
氢气的化学性质由保持3、①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②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
4.粒子的大小与质量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
1.3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模型(实验:原子核的的很小,很大,带电)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2、物质构成:原子核的秘密:数= 荷数= 数= 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符号表示:R AZ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5、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 构成 8、 的原子――离子: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项目 原子离子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钠原子:Na2个钠原子:2Na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例如:氧离子O 2— 2个氧离子2 O 2—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Na H Na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 性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2、模型: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到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
2、物质的构成:如右图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
3、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极,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1.3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2、物质构成:3、原子核的秘密: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浙江科学⼋年级下册第⼆章知识点第⼆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模型、符号的建⽴与作⽤1、模型(1)定义:通过⼀定的科学⽅法,建⽴⼀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法。
(2)作⽤:可以帮助⼈们认识和理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幅图、⼀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意。
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1)简单明了地表⽰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字语⾔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事物。
⼆、物质与微观粒⼦模型1、分⼦与原⼦的区别和联系1、卢瑟福的α粒⼦轰击⾦箔实验:1、⼤多数α粒⼦穿透⾦箔,且不改变前进⽅向,说明原⼦核很⼩,原⼦中有很⼤的空间2、有⼀⼩部分α粒⼦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核带正电3、有极少数的α粒⼦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被弹了回来,说明原⼦的质量集中在原⼦核上2、第⼀个提出原⼦概念的⼈是道尔顿;第⼀个发现电⼦的⼈是汤姆⽣。
3、原⼦的结构核外电⼦:带负电荷原⼦质⼦:带正电荷原⼦核质⼦数+中⼦数=相对原⼦质量中⼦:不带电荷注:(1)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数)区分原⼦和元素;(3)在⼀个原⼦核中⼀定含有质⼦不⼀定含有中⼦(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中核内质⼦数相同,中⼦数不相等的同类原⼦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
注:元素和原⼦的区别2、元素的分类1、⾦属元素2、⾮⾦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注:稀有元素:性质⾮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化学反应,在⾃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空⽓、海⽔、盐酸)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六节知识点+练习
八下2.6知识点+练习考点一化学式的读写方法物质类型化学式的写法化学式的读法单质金属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氦气He、硫—S元素名称:Fe—铁稀有气体“某气”:He—氦气非金属固态(除碘单质)元素名称:S—硫气态液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
如氧气—O2、氮气—N2“某气”:O2—氧气化合物氧元素与某种元素组成一般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如CO2、CuO等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CuO”读作“氧化铜”。
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1个时,还要指出1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氢元素与某种元素组成一般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如HCl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一般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考点二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CO2为例)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宏观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表示该物质——Cu宏观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是由铜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铜原子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以NaCl为例)项目化学式的意义宏观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表示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微观表示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表示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考点三离子的符号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例如:阳离子:Na+、Mg2+、Al3+等;阴离子:Cl—、2.镁离子中数字“2”的意义3.常见的离子阳离子:H+、Na+、K+、Ag+、Ca2+、Mg2+、Ba2+、Zn2+、Cu+、Cu2+、Fe2+、Fe3+、Al3+阴离子:F—、Cl—、Br—、I—O2—OH—、NO3-、SO42-、CO32-考点四化合价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标出,一般把“+”、“—”写在前,价数写在后。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A、地球仪;B、 t;C、ρ;D、细胞模式图;E、地图;F、S=vt;G、W.C;H、 O2★读图:书本P37图2-3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得:(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利用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电解水最终变成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质量比为,这是个变化。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3、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分子;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等,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不同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详解+常考题型
例3、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物质甲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氧化物
D.物质甲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3∶8
例4、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⑷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⑸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可能显示相同的化合价,如SO2CO2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
3、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总和为零
4、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⑴原子团化合价与原子团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
⑵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就是该原子团的化合价。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夸克
2、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夸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例1、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Ga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1个Ga3+中含有34个单位的正电荷
D.1个N3-中含有4个电子
例4、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________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选填序号).
例5、我国探月工程的一项重要计划,是对月球氦-3含量和分布进行一次由空间到实地的详细勘察,为人类未来利用月球核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图是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该图,我们还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A.模型1.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3.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4.水的状态模型:由右侧模型可直接地得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的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B.符号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A.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的构成1)一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篮球表示氧原子,白球表示氢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棕球表示氮原子,黄球表示硫原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分子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的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等B.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
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27图示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A.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1)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3)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B.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的构成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2)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夸克1)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2)夸克还可以再分C.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局部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局部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根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下2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一、空气里有什么1、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实验:(1)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变浑浊,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未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
(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可观察到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间更长,说明空气中含较多氧气。
(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可观察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
由此可见:空气的成分和人呼出气体的成分有所不同。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定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注: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此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a、装置不漏气;b、导气管中先注满水;c、红磷应足量;d、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2)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3)讨论与思考①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答:红磷过量,燃烧才能比较完全地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完全消耗,原因是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红磷熄灭后瓶内仍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答: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③导管事先未注满水,会引起测量结果如何改变?答: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留在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故测得氧气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docx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1)定义: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
(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 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分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分子的扩散运动;( 3)微粒间都有空隙 - 可压缩;( 4)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5)都能直接构成物质联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组成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碳、硅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铁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卢瑟福的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 、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2 、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3 、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原子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注:( 1)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4、电磁感应中能量变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线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②磁体的强度
③切割导线的条数(线圈匝数)④切割导线的有效长度
5.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
0.02 秒、频率是 50 赫。
八、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比较: (都包括定子和转子)
原子是化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石墨等碳的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等等
....*....*....
*.....
如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 金刚石、
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质 子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浙教版科 学八年 级下册 全册知 识点梳
理
原子核
(带正电)
浙教版科 学八年 级下册 全册知 识点梳
理
浙教版科 学八年 级下册 全册知 识点梳
理
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 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 也有南北极; 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 安培定则 判断螺线管磁极
【知识梳理 2】
一、电磁铁:
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
优点:( 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 ( 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
断路器的接法:串联接在火线上。
工作原理: A、电流不是很大,电路正常;
B、当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 双金属片被过大电流过度加热, 两金属片受
热膨胀,但由于膨胀程度不同,造成金属片弯曲,顶撞锁簧装置,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接触断
开,电路切断。
....*....*....*.....
6、插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重点概念复习
镁 钾 2.00% 氢 2.47% 0.76%
其他 1.20%
氧 48.60% 铝 7.73%
硅 26.30%
元 素 在 人 体 中 的 分 布
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
氢 10% 其他 7%
碳 18%
氧 65%
元素在海水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氢元素, 中的分布 余下依次为氯元素和钠元素
三.元素、原子间的关系 元素 原子
定 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例子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区 别
1.宏观概念,通常在描述宏观物 质时用到。例如水有氢元素和氧 元素组成 2.原子是体现元素化学性质的最 小例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3. 元素在化学变化中 的种类不 变,如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 反应前后都是氢元素和氧元素
金属:铁、铜、钙等
直接构成
原子
非金属:金刚石、石墨、硅等 稀有气体:氖、氩等
结合 聚集
联 系
原子
分解
分子
失去或得到电子 结合
物质,如水等
原子
得到或失去子
离子
物质,如盐酸等
二.元素的分布 元素的分布 分布情况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元 素 在 地 壳 中 的 分 布
钙 3.45% 铁 4.75%
钠 2.74%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对比 1.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2. 都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论个数 3. 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且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 4. 都在不停地运动,粒子间都有一定间隔 5. 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化 学性质不同 1.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 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也可构成物质 3. 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4. 原子和离子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5.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来保 持;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 原子来保持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地球的演 化过程。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和地球科学的兴趣, 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地球演化的重要 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 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分析和地球科 学的实际应用等。
难点公式解析
折射定律公式
折射定律公式是描述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关系的公式。学生需要理解公式的含义,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和解释现象。
凸透镜成像公式
凸透镜成像公式是描述物距、像距、焦距之间关系的公式。学生需要理解公式的含义,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并 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和解释现象。
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
新能源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技术如 太阳能、风能等的研究和应用不 断取得突破,未来有望成为主要
的能源来源。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对环境 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提出了更
有效的方案和措施。
生命科学
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属于生命科学 领域,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于改 善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
重点公式总结
总结词
掌握公式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 。
详细描述
本单元涉及的公式包括化学式的书写 规则、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等。 学生需要理解公式的含义,掌握公式 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便能够正 确地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03
单元难点解析
难点概念解析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发生改变的现象。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理解光在不 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以及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科学-(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
(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带正电荷质量很大的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电)(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磁性是指物质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其中铁质的磁体叫做磁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化是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因此,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是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它们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磁感线不相交,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三、地磁场:地磁场是指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这个现象首先由我国宋代的XXX发现,磁针在指向真北方的同时,还会偏离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磁偏角。
四、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当电路中有电流时,测电笔会发出声音或者亮灯,表示电路通电。
3、用电安全:①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电器;②不要在使用电器时接触水或者其他液体;③不要随意拆卸电器;④不要在电器过载时继续使用;⑤不要在电器损坏时继续使用;⑥不要在电器故障时自行修理,应该找专业人员维修;⑦不要在插头插座上拉扯线缆;⑧不要将电器插头插入不匹配的插座中;⑨不要在电器使用时离开现场。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现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表、图画、计算机图像、计算公式等。
2.符号的概念:代表事物的标记。
如数学符号、物理符号、天气符号、警示标志等。
注意点:(1)“公式”属于模型,如s=vt,而其中的s、v、t都代表一种符号。
(2)模型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
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分子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之之间有间隙;(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比如水的三态变化。
(2)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电解水实验。
注意点:(1)(2)(3)(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化学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而物理变化没有。
二、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注意点:(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如金属、多数固态非金属(碳、硅等)、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2)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是脱离“化学反应”这一前提,原子仍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三、不同的分子组成1.分子种类繁多的原因: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的搭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分子世界。
2.分子构成的方式:(1)同种原子,不同的原子数量,可以组成不同的分子。
如1个氧分子(O2)由2个氧原子组成,1个臭氧分子(O3)由3个氧原子组成;(2)不同种原子,不同的原子数量,可以组成不同的分子。
如1个水分子(H2O)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1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3.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4. 细胞的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细胞的流动运动、细胞的蓬松运动第二章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引起的现象、公转引起的现象2. 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变化3. 季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昼夜时间的变化、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第三章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3. 物质的热运动:分子间距离和热运动的关系、温度和热量的概念4. 物质的状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等5.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解度和浓度等概念第四章计量与测量1. 计量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单位、量纲等2.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精确度:尺子、量筒、天平等3. 数据处理:平均数的计算、有效数字的表示和运算、误差的计算和分析第五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弯曲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非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折射定律4. 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光的色散现象第六章电流与电路1. 电流的产生和检测:金属导体中的电子流动、电路中电流的探测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子的流动方向、电源的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串联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串并联电路的应用第七章物质的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着火点2. 燃烧的类型和特点:明火和隐火、爆炸和燃爆3.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抑制燃料供给、切断火焰氧气供给、冷却火源、隔离燃料等方法第八章人类的繁衍与发育1. 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胎儿的发育、分娩和哺乳2. 生育和遗传的基本概念:染色体、基因、遗传规律3. 基因与表型的关系: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重组第九章关于维生素的探究1. 维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的作用和缺乏症2. 维生素的摄入和合成:食物中维生素的摄入、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3. 维生素的保存和破坏:维生素的稳定性、存放食物和烹饪对维生素的影响第十章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植物的繁殖方式: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植物的生长方式2. 植物的生长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植物对生长因素的适应3. 植物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的作用和调节4. 植物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输水输养物方式、光合作用和呼吸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模型
...(1)定义: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
V 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
、(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
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1 )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
1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大多数a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有极少数的a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 质子:带正电荷”
、原子核' P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L中子:不带电荷丿
注:「(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
](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
.(4)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2、元素的分类
1 ”、金属兀素
〔2、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
注:稀有元素:性质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然界
的含量稀少的元素
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空气、海水、盐酸)
物质V r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02、03、N2、F e)
纯净物」
k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C2、KCIQ)
4、元素的分布
1、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
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
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4、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五、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 表示一种元素;
■■ ( 2 )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 ( 3)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由该原子直接构成)
3•元素周期表
「( 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斗(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
I (3)元素周期表表示的意义:
.■ (1)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2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 (3)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阿荷数二原F 申St —
-92 U
元我軒号,纭色 元素
死索名味
铀
外惟电布.帮号
播可能的电子层惟布
23S..O — --
—榕站號予质比
六、表示物质的符号
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1、元素符号:(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
、化学式
-■JF”
9
11
i ,s * I
i Ik
气」 n
峠
HI J
?il H L K *
1
IH Ai
爲 [aQ
M L
K
s
防Kr 聲*, 1
N Mi L W 丄 A :
M- \e r
□' N M E, K
X IK t
£ | Vi- kh
r
1. It I? 1$ t 1 --- £l
元素周期表
一 I
、1.1
h 19 ■ b
—"
'I I
.J
h
■
UK ?
I HU
H.
04 R
11 m h
1561 Ml!:
Mb
n
tfii
M Al | N Si
or
h 4 V A
H, j * e | r N a
U.04
WQ
几Jft 吿®
A *wlA
・JT 牯肚「1:T 听罕口吃 # Jj-L ■常昨JL* 1 M 训阳
r
IM |片 ti* im
3*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2)化学符号的书写: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兀素符号表示
2、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3、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4I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2、化学式:
(1)用兀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意义:
(3)写法:
〔(1)单质: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之间构成的,通常有元素符号
* 来表示他们的化学式。
(H2 (氢气)、N2 (氮气)、O2 (氧气)、F2 (氟气)、< CI2 (氯气卜Br2 (溴气)、12 (碘)、臭氧(03)
(2、化合物: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再每种元
素符号右下角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4、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
f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的化合物名称,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 其顺序与化学式的
书写相反
(2、读化学式时,一般读出原子个数,但“1” 一般不读出,如SQ读作“二氧
< 化硫”。
(3)若两种元素能组成多种物质,且在一种物质中个数为“1”时,此时“ 1 ”
要读出,如CQ读作“二氧化碳” ,CQ卖作“一氧化碳”。
< (4)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
3、离子的符号
(1)离子:离子是带点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如C a2+),原子
匚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如O2-)
..(2)离子符号的表示:
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c「
(化合价+1、+2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化合价2-、3-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1)定义:用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相互化和的数目。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6 一些常见元繭和根的ft:合价
亢境■和
常见的牝合价根的名林摧的#号常兄的w合价
号
K41氯CI—1, +1、+5
+ 1Br .-1
眞仆-2
Ca+2S
C
阳+2Ji Si44
Cu+ ! .+2ft N
Fe+2.+3P—3 ^+3 .+5
Al+3Oil—1
Mu NOi-1
Zn+2SQ t-2
H打g-2
F-1+ 1
化合价快速记忆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通常氧是负二价;三铝四硅五价磷;汞铜一二铁二三,
四六硫二四碳;单质化合价为零。
(3)化合价的计算
(1)物质当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的应用
J (1)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求分子的组成
七、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概念: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元素
((1)相对原子质量个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的比值
V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化合物中各原子的个数比和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原子:E原子= x : y
A元素:B元素=人原子个数(x) 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迢的相对原子质量
< 某元素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x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