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

合集下载

美国教育技术

美国教育技术

地迈出了改革的步伐;
• 而与此同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乔治亚大学在专业建 设上分别采取的“合纵连横”与“分化组合”策略,成为
了21 世纪初叶美国教育技术专业创新发展的两大基本新走 向。
• 印第安纳大学的教学系统技术系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大 幅度的重新调整,它以提升多种情境中的人类学习与绩效
为重点,课程设置上在保持其传统的教学媒体与技术特色 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有关学习与认知和企业培训与开发 方面的内容,如“学习与认知”、“学习环境设计”、 “培训与开发过程中的商业与经济维度”等,并开始尝试 把传统上属于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扩展到了宏观层次的教 育系统设计,开设了教育系统设计与学校变革方面的课程。 • 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学系统专业则开始向学习科学与 绩效技术转型,把课程设置的焦点放在人类绩效技术、教 学设计与开发、学习科学与技术、项目评价等四个基本方 向上。
• 美国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重点仍然放在对学习和教
学理论的考察和讨论。关于教学设计和学习模式的 讨论是目前的热点,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趋向于使
用最基本的学习/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
• 而技术应用领域中对于E-learning和网络作为学习
环境的研究成为了主流和热点。单纯的多媒体/媒体
技术的研究已经不再是重点,媒体技术的应用均以 网络技术为中心,以整合的形式为教学服务。
•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 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 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 习基础设施。
•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混合学习_定义_策略_现状与发展趋势_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_邦克教授的对话

混合学习_定义_策略_现状与发展趋势_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_邦克教授的对话

2009.12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75期文章编号:1006—9860(2009)12—0001—05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詹泽慧1,李晓华2(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广州510631;2.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31)编者按:柯蒂斯.J.邦克(Curtis J.Bonk)是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与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cs)双职教授,曾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信息技术协会授予的数字化新星奖,美国远程学习协会授予的最佳成就奖,印第安纳州远程教育教学创新奖等。

邦克曾在世界各地进行了800多次有关网络学习的演讲,发表和编著了200多篇文章和图书章节,主题涵盖了在线教育、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页面、Wiki图书、博客、开源软件、协作学习技术,以及同步和异步计算机会议等。

他于2006年编著出版了《混合学习手册: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设计》(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2006)、《授权在线学习:关于阅读、反思、展示和实践的一百多个学习活动》(Empowering Online Learning:100+Activities for R eading,R eflecting,Displaying,and Do-ing)(2008)、《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是怎样革新教育的》(The World is Open:How WebTechnology isR evolutionizing Education)(2009)。

邦克教授有着多方面的学术背景:他本科毕业后曾担任美国的注册会计师、研究生博士学位获得的是威斯康辛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工作后他建立了商业网站CourseShare and SurveyShare并一直担任总负责人,现在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The Learner-Centered Paradigm Of Education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Sunnie Lee Watson Charles M.. RigeluthContributing Editor------江西师大课程所07 林升日张海燕译这篇文章是一个四期连载的系列的第三篇,它首先探讨了教育体制和评价模式变革的需要,并考察了当前教育体制变革的发展。

然后,它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信息时代的教育应具有的教育模式,包括APA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规律,国家研究委员会发现的关于人们是如何学习的,Mccombs和他的同事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和课堂所做的研究工作,个性化学习,差别教学和因材施教(brain-based instruction)。

最后,对学习者为中心的可能学校模式进行了描述。

一.引言今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不信任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变革的有力证明,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强烈呼唤折射出我们的社会对教育变革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促进我们的学校进入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工作场所、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需要。

当然,我们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地促使这个转变有效而无痛苦地(effectively and painlessly)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描述(addressing)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性质。

二.公共教育中的模式转变这是连续四篇关于教育模式改革的文章中的第三篇,第一篇(2008,5—6)指出了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描述了AECT“未来思想(FutureMinds)”对帮助洲教育部在学校行政区(school districts)应对这种变化的原创性。

第二篇(6—8)阐述了学校体制改革草案(SST)。

这一草案概括了洲政府关于如何帮助它们的学校行政区应对体制变革的知识准备状况,这篇文章阐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性质。

最后一篇文章(11—12)将对技术在这一新的教育模式中的作用作一个完整的探索。

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

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

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查尔斯M.赖格卢特(Charles M.Reigeluth)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

他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在杨伯翰大学获教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有中学任教三年科学课程的经历,1988年在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任教。

曾担任过该系系主任和锡拉丘斯大学教学设计、开发和评价中心主任。

他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旨趣主要包括学校改革系统理论、精细加工与任务分析理论、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教科书评价和教学策略研究等。

赖格卢特长期致力于开发有关教学方法的知识和帮助学校与社区掌握积极参与系统变革的方法(例如他近年主持的“通向成功之路/Toumey Toward ExceUence”项目)。

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第1卷1983年,第2卷1999年,第3卷2009年)。

另外还著(编)有《教学应用理论》(1987),《教学策略与方式》(1992),《教育中的系统变革》(1994)和《综合性系统设计:一种新的教育技术》(1993)等。

他的个人主页为/~reigelut/。

一、教学设计的缘起教学设计的演变主要来自于两个领域:一是心理学尤其是学习理论;二是媒体和传播领域。

不过后者对教学设计的贡献是零散片段式的策略和原理,并没有形成整合的模式或者理论。

教学设计之所以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学习理论的积累,《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第1卷中的全部理论都是来自于此。

“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杜威和桑代克的贡献。

不过这一学科的诞生还要归功于斯金纳、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斯金纳将教学策略和原理的成分首次整合为实际经验可以检验的教学模式。

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观(源于桑代克的研究)不同的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都采用了认知模式(源于杜威的研究)。

布鲁纳依据发现法和智力发展阶段论提出了一种教学模式,他也是第一个倡导建立“教学理论”的人。

奥苏贝尔依据接受法和认知结构(即知识储存在记忆中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教学模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教育技术学专业导师介绍(整理转载)张祖忻男,汉族,江苏海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建设与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1975年7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

1989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

1994年由国家公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高访半年。

2002年9月作为富布莱特基金项目访问研究学者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关于教育系统方法的研究。

工作简历:1986年参与创建教育技术学专业,并任专职教师至今。

并在本校外语电化教学馆从事英语教学和外语电教研究,兼任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现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外语电化教学》、《开放教育研究》等4 本专业刊物的编委。

曾担任过二届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6年评为教授。

教学课程:《教学系统设计》、《绩效技术》和《国际广告研究》等。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系统设计与绩效技术。

科研项目: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基于需要分析的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生教材基础项目《绩效技术概论》(教材)。

主要科研成果:专著及教材:《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绩效技术概论》等。

近期主要论文:1.基础厚特色强口径宽——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路,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01期2.绩效技术的启示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02期3.绩效技术的启示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02期;4.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M·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5.构建学科理论体系引领外语教学改革——论《外语电化教学》学刊的定位、范畴与作用,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第04期。

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

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

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查尔斯M.赖格卢特(Charles M.Reigeluth)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

他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在杨伯翰大学获教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有中学任教三年科学课程的经历,1988年在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任教。

曾担任过该系系主任和锡拉丘斯大学教学设计、开发和评价中心主任。

他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旨趣主要包括学校改革系统理论、精细加工与任务分析理论、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教科书评价和教学策略研究等。

赖格卢特长期致力于开发有关教学方法的知识和帮助学校与社区掌握积极参与系统变革的方法(例如他近年主持的“通向成功之路/Toumey Toward ExceUence”项目)。

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第1卷1983年,第2卷1999年,第3卷2009年)。

另外还著(编)有《教学应用理论》(1987),《教学策略与方式》(1992),《教育中的系统变革》(1994)和《综合性系统设计:一种新的教育技术》(1993)等。

他的个人主页为/~reigelut/。

一、教学设计的缘起教学设计的演变主要来自于两个领域:一是心理学尤其是学习理论;二是媒体和传播领域。

不过后者对教学设计的贡献是零散片段式的策略和原理,并没有形成整合的模式或者理论。

教学设计之所以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学习理论的积累,《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第1卷中的全部理论都是来自于此。

“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杜威和桑代克的贡献。

不过这一学科的诞生还要归功于斯金纳、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斯金纳将教学策略和原理的成分首次整合为实际经验可以检验的教学模式。

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观(源于桑代克的研究)不同的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都采用了认知模式(源于杜威的研究)。

布鲁纳依据发现法和智力发展阶段论提出了一种教学模式,他也是第一个倡导建立“教学理论”的人。

奥苏贝尔依据接受法和认知结构(即知识储存在记忆中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十位专家学者.doc

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十位专家学者.doc

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十位专家学者摘要: 桑新民教授所倡导的“五个十”研究指的是:近五十年来世界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十位专家学者;十本经典著作;十个研究机构;近十年来最有影响的十篇学术论文;十个专业网站。

部分研究成果: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十位专家学者David H. JonassenMichael HannafinMarcy P. DriscollEdward P, CaffarellaThomas M DuffyCharles M ReigeluthBarbara A SeelsAnn ThompsonRita C RicheyDavid WilliamsDavid H. Jonassen简介及研究兴趣:Jonassen是著名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专家,CLE(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提出者,情境教学和学习理论的专家。

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的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 (Mindtools) for learning);认知任务分析(Cognitive task analysis);问题解决的学习等。

研究专著:《教育传播与技术手册》(主编);《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主编)(此书已被翻译成中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所在学校:现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教授。

Michael Hannafin简介及研究兴趣:乔治亚大学(UGA)教授,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著名学者。

UGA学习与绩效支持试验室的负责人。

此前,他曾经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教学系统系工作过。

Dr. Hannafin 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开发和测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尤其对那些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感兴趣。

研究专著:他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教科书以及专著。

在数十个国家做过学术报告,还曾经到过中国。

所在学校:乔治亚大学Donald P,Ely(伊利)简介及研究兴趣:雪城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学系统系访问教授,荷兰特温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兼职教授。

十个开源LMS系统

十个开源LMS系统

一、Moodle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同时Moodle又是一个动词,用来描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可以引导学习者不断的洞察和创造的过程。

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正因为如此,这个系统不仅应用于Moodle的开发,还应用于学生或教师对在线课程的学习或教学中,可以帮助教育者建立有效的在线学习社区。

Moodle平台界面简单、精巧,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增减内容。

像许多著名的学习管理系统一样,Moodle可以管理内容元件、管理学习者的学习纪录,让老师们更能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历程。

课程列表显示了服务器上每门课程的描述,包括是否允许访客使用,访问者可以对课程进行分类和搜索,按自己的需要学习课程。

Moodle平台还具有兼容和易用性,可以几乎在任何支持PHP 的平台上安装,安装过程简单,只需要一个数据库(并且可以共享)。

利用Moodle,主要的媒体文件都可以进行传送,这使可以利用的资源极大丰富。

在对媒体资源进行编辑时,利用的是用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这使得用户无需经过专业培训,就能掌握Moodle的基本操作与编辑。

Moodle在中国的知名度和普及度非常高,目前仍然在不断的开发与完善中。

网址: /授权:GPL 开发语言:PHP二、eFronteFront的目标是帮助快速使用E-learning和“人力资源开发”系统,提供公司和教育机构都能使用的软件。

eFront是一套功能齐全的在线学习系统,拥有漂亮的Ajax界面。

作为Epignosis——一家位于希腊的e-learning公司的旗舰产品,eFront帮助建立“社区学习”并遵循“集体知识”的原则,能够让管理员利用各种工具来创建和管理课程。

这些工具包括:内容编辑器(拥有一个灵活的可视化内容编辑器并支持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内容),文件管理器和数字图书馆(用于文件共享),考试构建器,创建测验,分配计划/项目等。

瑞格鲁斯作业

瑞格鲁斯作业
14
15Hale Waihona Puke 161718
19
20
作者:Rhea
本模板作品由PowerBar模板组成员创作,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即通知,立刻处理 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 ;创作演绎作品惟须遵守下列 条件:您必须按照作者或者许可人指定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署名;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对本模板进行出售、收费下载 或者做非实质性改动之后进行类似的行为。
13
从课本上可以看出,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 是“教学科学”,他还提出建立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知 识库的构想。在他所提出的ET(精细加工理论、细化 理论)后,梅瑞尔提出了CDT(成分显示理论)。前者 (ET)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宏观展开,揭示学科内容的 结构性关系,用来指导知识内容组织和知识点的顺序 的安排,是教学组织的宏策略,而后者(CDT)则考虑 教学组织的微策略,技能提供微观水平的教学“处方 ”——给出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在某种 意义上,梅瑞尔的CDT是对瑞格鲁斯提出的“微策略” 解释。所以说是“继往开来”。两者结合构成了一个 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8
运用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
(一)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的程序
教学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定一种内容组织方式,即 概念型、程序型或理论型。教学设计人员必须开发一种承载组织 性内容的组织结构,它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或任务说明的形式。用 系统的方式分析组织结构以确定组织内容的哪个方面将在摘要中 呈现以及哪些方面将在精细加工各种水平中呈现。此时,教学的 “骨架”形成了。要使得“骨架”有血有肉丰满起来,必须将其 他两种组织内容添加进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把 教学内容安排在不同水平的精细加工中之后,还要确定每堂课的 深度和范围。范围一般来说是由组织性内容和重要的支持性内容 事先决定的,而深度则是受学生学习负担合理程度制约的。每一 种水平精细加工的每一堂课中,其内容结构要事先规划,包括学 习先决条件、动机成分、类比、综合、总结以及扩展的摘要等。

教学设计相关人物介绍

教学设计相关人物介绍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 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 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 大的应用意义。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 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1)。
图1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系统化教学设计》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 学习阶段及教学事件
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 成八个阶段(见图2)。图2左边是 学习阶段,其中方框上面是该阶段 的名称,里面是该阶段内部的主要 学习过程;右边则是教学事件。这 样,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 环,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 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 起来了。
《系统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相关人物介绍
《系统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相关人物介绍
• 主要介绍以下人物:
加涅、瑞格鲁斯、梅瑞尔、乔纳森、坦尼森
《系统化教学设计》 罗伯特·米尔斯·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加涅的主要著作有: 《学习的条件》(1962) 《知识的获得》(1962) 《教学设计的原理》(1969) 《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 (1970) 《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 《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 《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 《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
乔纳森建构主义观点概述
• 乔纳森在《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吗?》 一文中曾绘出的二维学习理论— — 用来说明各种不同教学方式 或学习方式所赖以支撑的不同学 习理论与认识论。
乔纳森建构主义观点
是一种激进建构主义,并带有强烈主观主义色彩
• 1)在“主体和客体对知识建构中的作用”问题上,乔纳森更强调主体的能动 作用。

_教育技术领域新界定_的再解读__省略_CT05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和思考_

_教育技术领域新界定_的再解读__省略_CT05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和思考_

电化教育研究 2005年第1期(总第141期)理论探讨[文章编号] 1003-1553(2005)01-0039-06“教育技术领域新界定”的再解读——对A ECT05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和思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 200234)[摘要]本文通过探讨A ECT新定义的翻译过程,与A ECT94定义的区别,以及新定义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为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A ECT;教育技术;新界定[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技术的定义一直是我国教育技术界讨论不休的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教育技术界有坂元昂1971年设定的研究领域,米切尔1978年提出的研究内容, AECT1971定义,1972定义,1977定义,1994定义;在我国,有萧树滋、南国农、李克东等教授提出的定义。

由于教育技术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从萌芽到发展,从发展到初步成熟,其内涵和外延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因此,教育技术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修订。

最近,由于巴巴拉・西尔斯(Barbara.Seels)在“教育技术国际论坛”(长春,2004)的《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及在线课程的设计》报告中,首次介绍了AECT的“定义与术语委员会”(Comm issio n on Definitio n and T er mino logy)关于教育技术领域研究中的新界定(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以下简称新界定);我国教育技术学者彭绍东教授在《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27日第六版发表了《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在《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上发表了《解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Indiana U niversity)教学系统技术系(Instructio nal Systems Technolo gy)Michael.M olenda副教授的个人网页上提供了《AECT Definitio n and T er mino logy Comm ittee document#M M4.0》的pdf文件可供下载。

美国普渡大学系统是一个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著名公立大学系统

美国普渡大学系统是一个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著名公立大学系统

美国普渡大学系统是一个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著名公立大学系统美国普渡大学系统(Purdue University system)是一个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著名公立大学系统,旗舰学校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又常直接成为“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注意与之区分。

不同于其它公立大学系统,普渡大学系统实质是以西拉法叶分校为核心的一所大学,而不是一些独立大学集合团体。

西拉法叶分校更准确的说法应是普渡大学的一个主校区,而非一所独立的分校,——也就是说整个普渡大学系统实质只有一所大学——普渡大学。

美国普渡大学成员介绍普渡大学共设有以下三所大学,分别是: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成立于1869年,素以工程、商科管理和农学著名,为整个大学系统的核心、主校区和管理机构所在。

普渡大学卡鲁梅特分校(Purdue University ,Calumet),位于哈蒙德(Hammond)市,成立于1951年,学生人数1万左右,占地面积194英亩。

就其规模与开设学位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所完整的大学,但她仍然把自己视为主校区的一部分。

普渡大学中北分校(Purdue University, North Central),临近西拉法叶,成立时间可追溯至1948年,占地面积155英亩。

该校目前尚不能提供完整本科教育,学生需转学去其它两个校区完成四年制的本科学位。

除上述三所学校,普渡大学系统另有10个技术中心,遍布整个印第安纳州,由普渡大学西拉法叶统一管理与运营。

美国普渡大学学术声誉普渡大学工学院及农学院闻名全美,其培训的工程师数量排行全美第一,而工学院一向保持在全美Top 10。

普渡大学的教师中诞生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目前工学院教师中有20位美国工程院院士、2位美国技术和创新奖得主、45位美国科学基金NSF得主,其中电机及计算机工程系ECE有4位美国工程院院士、2位美国工程院Gordon Prize得主,1位美国技术奖得主,1位IEEE主席,23位IEEE院士,世界上首台全电子电视机就诞生在普渡ECE。

【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教案( 含反思)1.1 开放互动的世界教案

【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教案( 含反思)1.1 开放互动的世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第1课时开放互动的世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

能力目标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正确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1课时。

1.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2.针对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做好课前调查。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开放学习的倡导者、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教授柯蒂斯·J·邦克博士在其所著的畅销书《世界是开放的》中写道:“无论你是南极科考船上的科学家,还是生活在乡村的女孩,只要你感兴趣,你就可以随时向你感兴趣的人学习任何内容。

由于技术越来越容易获取,甚至在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都是如此,加之越来越多的人都能贡献大量的在线资源,因此教育世界对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是开放的。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什么鲜明的时代特点?学生回答。

师:广阔的世界,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开放互动的世界》。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共同的家园:①这是一个__开放__的世界;②也是一个__发展__的世界;③还是一个__紧密联系__的世界。

2.放眼全球经济:①__商品生产__在全球范围内完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②__商品贸易__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③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3.共享多样文化:①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世界文化大花园;②文化__多样性__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我们要用__开放__和__包容__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探究一:共同的家园【活动一】我们共同家园的特征材料一世界杯足球赛(World Cup)2018年6月14日在俄罗斯开幕。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综 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2.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系 统中加以考察
环境 教师 目标 内容
媒体
过程 学生 效果
教学系统构成
四、传播理论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 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 活动。

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罗伯特· 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1916- 200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 大师。

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9个阶段)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工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 涅 基本观点: 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 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 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 极性 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 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点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与学科性质 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层次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 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 理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中流砥柱

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中流砥柱
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中流砥柱
-------教育技术学领域知名学者
戴维·梅瑞尔 David Merrill
戴维·梅瑞尔(David Merrill),教育家、 戴维·梅瑞尔( Merrill),教育家、 ),教育家 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国 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 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者。曾获得“杰出教育 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者。曾获得“ 家”、“教育技术界1989年度风云人物”、 教育技术界1989年度风云人物” 1989年度风云人物 “最多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教育技 最多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等称号。 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等称号。 戴维·梅瑞尔(David Merrill)是以加涅 戴维·梅瑞尔( Merrill) 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的主要代表人 物之一,进一步推进了加涅开创的教学设计 物之一, 研究,继续丰富了教育技术,尤其是教学设 研究,继续丰富了教育技术, 计的理论体系;又是第二代教学设计理论公 计的理论体系; 认的学术领袖,以ID2为基础,推进了教学 认的学术领袖, ID2为基础, 为基础 设计的自动化研究,引领着教育技术研究不 设计的自动化研究, 断走向统一。 断走向统一。 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包括:“成分显示论” 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包括: 成分显示论” (CDT)、“细化理论”(ET)和“教学事 CDT)、“细化理论” ET) )、 务处理论”(ITT),并提出了ID2,被称为 务处理论” ITT),并提出了ID2, ),并提出了ID2 “ID2之父”。 ID2之父” 之父
论文: 论文:
1. 刘美凤,“让我们的教育方式与信息社会相协调”,中国教育 刘美凤, 让我们的教育方式与信息社会相协调” 报,2007-9-21(6) 2. 刘美凤,王春蕾,徐恩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必要性及其评 刘美凤,王春蕾, 判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28-33 判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刘美凤,“公开共享参与合作发展 -2004MIT&CORE OCW 国 刘美凤, 际论坛综述”,中国远程教育,2004 (11) : 5-11 际论坛综述” 中国远程教育, 4. 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比较教 刘美凤, 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 育研究, 2004 (8) : 33-37 育研究, 5. 刘美凤,“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刘美凤, 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 开放教育研究, 2004 (4) : 15-18 6. 刘美凤,乌美娜,尹俊华,“论普通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 刘美凤,乌美娜,尹俊华, 与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7 (2) : 10-15 与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7. 刘美凤,乌美娜,“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例谈” , 《教育传播 刘美凤,乌美娜,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例谈” 与技术》专刊, 1995 (1) : 19-23 与技术》专刊, 8. 乌美娜,刘美凤,“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简介” , 《教育传播 乌美娜,刘美凤,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简介” 与技术》专刊, 1994 (2) :36-38 与技术》专刊,

世界是开放的:MOOCs解读及发展预测——访MOOCs专家Curtis J.Bonk教授

世界是开放的:MOOCs解读及发展预测——访MOOCs专家Curtis J.Bonk教授

世界是开放的:MOOCs解读及发展预测——访MOOCs专家Curtis J.Bonk教授胡雯璟;沈欣忆;马小强【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科蒂斯·邦克(Curtis J.Bonk)现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教授,同时也参与认知科学项目研究并兼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情报学院.他曾获印第安纳大学信息技术协会数字化新星奖、美国远程学习协会最佳成就奖、印第安纳州远程教育教学创新奖.2012-2014年,他连续三年被Education Next及Education Week 杂志评选为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者.2014年,他还荣获远程教育领域Mildred B.及Charles A.Wedemeyer杰出实践奖.20世纪80年代初,邦克教授曾任威斯康辛州注册会计师和公司财务总监;80年代后期,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得教育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1992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任教三年;1992-2005年,任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心理学系;2005年7月至今,工作于教学系统技术系(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 Department).鉴于邦克教授企业管理、会计、教育心理学以及教学技术的多重背景,他对商科、教育学、心理学及技术的交叉融合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作为新兴的技术学习领域的一位权威专家,科蒂斯·邦克曾在世界各地进行1400多次有关网络学习的演讲.此外,他发表和编著了300多篇文章和出版物,主题涵盖在线教育、混合式学习、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Wiki图书、博客、开源软件、协作学习技术,以及同步和异步计算机会议等.2012年春季学期,邦克教授还在CourseSites平台上教授了一门近4000人参与的在线课程.【总页数】6页(P1-6)【作者】胡雯璟;沈欣忆;马小强【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育系统与绩效技术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1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4【相关文献】1.MOOCs何以支持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访国际在线学习专家特里·安德森教授 [J], 王志军;苏珊2.MOOCs建设的实践与未来--访香港大学MOOCs执行主席郭予光教授 [J], 王娟;蓝敏;魏志慧3.关注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与个人发展——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MOOCs专家柯蒂斯·邦克教授 [J], 刘迪;金慧;4.关注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与个人发展——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MOOCs专家柯蒂斯·邦克教授 [J], 刘迪;金慧5.人工智能时代MOOC将如何发展:机遇与挑战\r——与Curtis Bonk教授和Paul Kim教授的对话 [J], 詹泽慧;霍丽名;姚佳静;戴莎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一)

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一)

【 中图分类号】 4. 7 G 00 5
【 文献标识码】 C
【 论文编号】10- 89 20 )O—Oo—0 09 07(06 2 o5 6
技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应有 的影 响。

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 、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是党 中央 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
与绩 效技术 。
【 摘要 】教育技术 的 目的是缩小在教育质量和规模方面存在的差距 ,这一 目 的是该领域价值判断 的主要 依据之一 。教育技
术不 同于教育领域 其他研究与 实践 的独特之 处是其解决教育 问题 的方法 。把 教育技术作 为一项解 决教育 问题 的系统技 术来定 位,有利 于发挥其在我 国教育领域落 实科学发展观 的宏伟战略 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技术 的根本属性—— 系统方法构成其领域 的 框架,界 定了这类实践与研究的范围 ,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 的构建打下基础 。 【 关键词 】教育技术定位 ,教育技术的 目的,教育技术的本 质,教育技术 的范 围

维普资讯
在一定的差距,而开展教育 技术 ( 或电化教 育)这类研究 与 实践是为 了缩小 目标与现状之间存在的差距 。差距即矛盾 , 是待解决的 问题 。国外教育技术文献 } : 常提及:教 育技术工 作者是 “问题解决者 ( r b e o v r ” p o lm s l e ),这种说法正体现 了本领域的 目的。 但是 。教育 问题 ( 目标与现状之 间的差距 )的表现 是 即
一 一
论 我国教育技术 的定位 ( ) 一
张祖忻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系 上海 20 8 003
15 年 5月 出生 。现任 上海外 国语 大学新 闻传播 学院院长。17 年 英语 92 95

AECT04定义

AECT04定义

AECT04定义利用? 资源评估? 过程/资源选择? 资源运用? 革新推广? 制度化?创建? 学习环境创设? 教学问题分析?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决策评估? 教学方案实施管理? 项目管理? 授递系统管理? 人员/信息管理? 项目评估? 领导力建设?技术性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2004年6月,AECT对教育技术定义作了进一步修订,提出以下草案,修改后的定义表述初稿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即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与改进绩效的研究和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05定义的新的内容框架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下面是关于AECT教育技术04定义的一篇文章,供大家参考(来自:东行记jiahou’s blog)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引发的批判性思考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200234)【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关于AECT2005年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和讨论情况,以及学习和研究AECT2004年教育技术定义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技术、定义、AECT、2005一、AECT2004教育技术定义在国内的传播2004年暑假,“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吉林大学举行。

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马里、贝宁、新加坡、香港七个国家和地区的11名专家学者和来自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的280名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400余人济济一堂。

人们兴奋地讨论着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

我因另有会议,没有能够参加这次会议。

会后,会务组很快就把李克东教授在大会上作的总结报告发给了各位专家。

第二讲 教学系统概述

第二讲 教学系统概述

(3)教学层次:输出:教学计划、教学安排
(4)学习层析:各门功课、考核
wlafan@
第2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
三、教学系统的系统特征 7.教学系统与环境(宏观教学设计) (1)基本社会系统 (2)核心协调系统
(3)社区教育系统
(4)大众传播教育系统、
(5)特别教育资源系统
wlafan@
瑞格鲁斯(Charles M.Reigeluth) 是美国印第安纳 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教授,著名教学设计专家。1969年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在
中学担任三年经济和科学课程教师。1977年,获得杨百翰
大学教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开始进入教学设计领域工作。毕 业后留在杨百翰大学做了一年研究,随后到雪城大学( Syracuse University)任教十年。1988年,成为印第 安纳大学教授,一直任教至今。
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 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 。
第2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教学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 ;教学环节具体计划 (2)学科性质:理论性学科;应用性学科;
(3)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描述性理论);教学
wlafan@
第2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
三、教学系统的系统特征 系统方法的步骤: (1)分析问题(背景、条件等),确定目标
(2)调研、收集信息,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几种)
(3)选出最优方案并确定准则 (4)具体设计出优化方案
(5)研制、实验、评价;(6)应用与推广
wlafan@
第2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

作者: 詹泽慧[1] 李晓华[2]作者机构: [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广州510631 [2]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31出版物刊名: 中国电化教育页码: 1-5页主题词: 柯蒂斯·邦克 混合学习 策略 现状 发展趋势摘要:柯蒂斯.1.邦克(Curtis J.Bonk)是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与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cs)双职教授,曾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信息技术协会授予的数字化新星奖,美国远程学习协会授予的最佳成就奖,印第安纳州远程教育教学创新奖等。

邦克曾在世界各地进行了800多次有关网络学习的演讲,发表和编著了200多篇文章和图书章节,主题涵盖了在线教育、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页面、Wiki图书、博客、开源软件、协作学习技术,以及同步和异步计算机会议等。

他于2006年编著出版了《混合学习手册: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设计》(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2006)、《授权在线学习:关于阅读、反思、展示和实践的一百多个学习活动》(Empowering Online Learning:100+Activities for Reading,Reflecting,Displaying,and Doing)(2008)、《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是怎样革新教育的》(The World is Open:Howweb Technology is Revolutionizing Education)(2009)。

邦克教授有着多方面的学术背景:他本科毕业后曾担任美国的注册会计师、研究生博士学位获得的是威斯康辛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工作后他建立了商业网站Course Shareand Survey Share并一直担任总负责人,现在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一、印第安纳大学(IU)与教学系统技术系(IST)简介1、印第安纳大学(IU)建校于1865年的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座落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名叫Terre Haute的风景秀丽的小镇上。

学校是一所公立的研究教学型的综合性大学,拥有科学与艺术学院、教育学院、研究所学院、护理学院、科技学院、健康学院、商学院等数个学院及心理、教学等上百个热门科系,并提供100种大学学士学位及80余种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

学校周边环境好,治安佳,离首都印第纳波里约1个多小时车程,北离芝加哥约2个多小时车程。

2、教学系统技术系(IST)简介印第安纳大学(IU)教学系统技术系(IST)的宗旨是:在不同领域提高人类的学习和绩效,该领域远远超过高等教育领域,它包括商业领域的成人学习、工业、政府部门及各类社会事业机构等等。

(AECT’2004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1)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是现今美国最领先的教育技术系之一。

1913年的在印第安纳大学校园内展出“租赁图片展览”,可以看作是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发端。

从媒体如无声电影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始,然后从视听教学发展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绩效技术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系的名称从最早的视觉教学、视听教学、教育媒体到后来的教学系统技术,尤其是海涅克关于该系名称的“备忘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名称的演变,以及“系统”理念对该领域的影响,对“技术”的理解等。

该系的研究重心也几经变迁,如最早的电影、电视等教学材料的制作,对媒体效果的研究,后来的个别化教学、对信息设计的研究,教学设计模式、系统理念的引入、绩效技术等,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技术领域研究重心的变迁,从重视资源,到重视教,到重视学,到重视绩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发展是美国教育技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教学系统技术系是从最早只是提供视听教学方面的课程,之后到成立视听教育中心,再到最后成立教学系统技术系,并与视听中心分成各自独立的单位而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

这个系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美国整个教育技术发展历史轨迹的缩影。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探索并形成了她自己的一套不断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当然这些都具有整个美国文化的深深烙印。

另外,在该系的发展历史中,有几位重要人物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该系的系主任拉森管理该系三十年,在他的领导下,该系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比如,拉森意识到公共教育的需要,组织开发视听材料,使得视听教学系有了相当的发展,在教育技术界奠定了地位。

还有一些重要人物如来德福特在制作视听材料方面的贡献,海涅克强调系统理论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弗莱明和勒维的教学信息设计,瑞格鲁斯的教学设计理论等,都是对整个教育技术界产生重要影响。

(2)学科定位:技术并不仅仅是指硬件和软件,技术的范围应更广阔一些。

教学系统技术包括教学系统和其他学习环境的分析、设计、发展、评价、利用和管理。

其理论研究是跨学科的,包含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学习和认知,教学策略,视觉设计,媒体设计和交互设计,可用性检测和评价,教学系统设计,产品和管理系统以及人类绩效改进。

(3)人才培养目标:印第安纳大学人才培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本科的培养目的就是为将来走进课堂的教师准备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能够使用媒体促进教学;教学系统技术硕士学位培养教学技术领域的实践者,学生学习建构和检验过程,产品和服务以便为教育和培训环境中可以操作应用,硕士生通常在涉及教学技术几个方面的公共、私人部门和机构担任设计、开发角色。

而在博士层次上则是为了培养教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者,通过基础研究发现新知识和通过应用研究解答特定的实际问题。

博士一般在大学从事研究和任教,或者在和教育技术相关的私人部门、公共研究部门、开发中心担任研究者。

二、IU教学系统技术系代表人物简介1、Robert HeinichRobert Heinich,是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最有影响的人之一。

其教育技术定义:有关人类学习的科学知识在教与学的实际任务中的应用。

(1989 )Robert Heinich的远程教育定义:远程教育是学习者不能亲临教学现场的教学方式。

海涅克教授是明确以“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的“根”来对教育技术领域进行研究的。

他认为教学技术的根就在于技术自身。

教学技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最好把它看成是技术的一个子集,而不应当是教育的子集(或者是心理学的子集)。

因为,他看到教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展,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到成为一个机构的运行方式,比如开放大学。

因此,教学技术这个领域以及它的研究已以超越学校教育的边界直走向企业。

这样,他认为教学技术的根本在于技术,那么对他来讲,技术指的又是什么呢?他认为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ibraith)和著名的社会学家贝尔(Daniel Bell)关于技术的定义特别适合于教学技术领域。

加尔布雷思(1967)认为“技术是系统化地应用科学的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来完成实践的任务。

”贝尔(1973)的技术定义是:“所谓技术是指将人类的经验依照高效逻辑进行远规律性地整理,或是控制自然以利用其力量来获得物质财富。

”把关于人类学习特定为教学技术说是“把关于人类学习特定的知识应用到教和学的实际任务当中去。

”这样,教学的技术(technogy of instuction)就是“对教/学活动的特别地、系统地安排,这些活动是设计,用来把我们关于学习的知识以一种可以预见的学习目标。

”可见,他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强调了技术的智能方面,即人类对形成和科学知识的直接应用。

海涅克教授的重要著作:《教学媒体与学习技术》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Robert Heinich, Michael Molenda, James D. Russell, Sharon E. Smaldino)。

该书完整地介绍了媒体格式,及其如何被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

正文展示媒体(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如何应用于日常课堂活动。

为课程计划和材料评价定义特性化模板,使学生能够开发专业文档集。

文档集内容与ISTE和NETS-T标准关联,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章内容。

该书目的是帮助教师把媒体和技术结合到教学工具中,并指引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教学工具学习。

本书适用于教育技术专业中的计算机教学、教学媒体和技术课程。

其内容扩充了书中正文并与之共同建立一种完整媒体包。

内容:⒈媒体,技术与学习⒉学习技术⒊ASSURE模型⒋媒体与资料⒌视频原理⒍视频媒体⒎音频媒体⒏录像⒐计算机⒑多媒体⒒因特网与企业内部互联网⒓远程学习⒔展望未来。

2、Charles M. ReigeluthCharles M. Reigeluth,教育心理学博士,现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教授,曾担任过该系系主任和锡拉丘斯大学教学设计、开发和评价中心主任。

他的研究旨趣主要包括学校系统改革理论、精细加工理论与任务分析、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教科书评价和教学策略等研究。

他还关注情感领域的教学设计,和巴巴拉·L·马丁合著Affective Education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Charles M. Reigelut代表性著作:主编《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第1卷1983年,第2卷1999年)。

另外还著(编)有《教学应用理论》(1987),《教学策略与方式》(1992),《综合性系统设计:一种新的教育技术》(1993)和《教育中的系统变革》(1994)等。

三、IU教学系统技术系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1、构件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CDT)Reigeluth和David Merrill的构件显示理论(CDT)认为不同类型的学习需要用不同的程序和评价手段来教授。

这种理论是一种与教学设计相关的设计策略,致力于通过建立最佳的教学策略来产生实际的学习结果。

它在同一时间内只关注唯一的概念或目标,并为不同的教学结果设计提供一系列的处方。

构件显示理论强调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教学构件,因此,它大都是在任务分析之后才加以应用。

构件显示理论分为两个部分:内容和绩效(能力水平)。

内容维度分为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绩效维度分为记忆、利用、发现和概括。

两个维度的不同层次构成了一个矩阵。

在用构件显示理论设计教学策略中:首先,要识别绩效的层次和内容的类别。

这主要通过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类别进行对照来完成。

第二步是决定首选的呈示方式。

一般有规则式、实例式、回忆式、练习式等四类主要的呈示方式,根据第一步结果和实际需要来选择首选的呈示方式。

接下来的第三步则是选择次要的呈示方式。

这包括先决条件、目标、帮助、记忆法、反馈等的呈示方式。

2、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ET)细化理论由Charles Reigeluth及其同事(Merrill 、Wilson、Spiller)等人在1970年代提出后逐步得到发展,Reigeluth将细化理论精炼的总结为:是为编制和设计概念性、过程性、原理性教学提供详细流程的理论。

该理论采取相机镜头调焦的隐喻:学习者先用“广角镜”去总览“图像”(知识领域)的主要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再聚集到某一部分,仔细地看清各部分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再又把镜头拉回到广角去回顾此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

如此循环下去,逐步研究各部分并弄清它们与整体间的关系。

Reigeluth还提出了细化理论的基本策略:(1)组织结构:决定课程的组织结构反映了该课程关注的首要焦点。

这个组织结构可能是三种类型中的一种:概念性的、过程性的、或原理性的。

Reigeluth1987年解释说:“在所有的编列工作中,我们目前所发现的都是基于概念、原理、过程的细化,尽管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他还提到只应用一种单一组织结构的正确性:“经过详尽的分析,我们发现每个课程都只是以上述三类知识结构中的一种为主,而其它两种只有在实际组织课程某一点内容比较重要时才被介绍”。

(2)简单到复杂的编列:通过在某种选定结构中以“从简单到复杂、并辅以支持性的内容”来不断设计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