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民本思想范文

合集下载

以民为本:孟子的仁政思想

以民为本:孟子的仁政思想

以民为本:孟子的仁政思想第一篇:以民为本: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民为本:孟子的仁政思想孔子曾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等观点,认为统治者应遵守礼制、爱惜百姓。

但他没有从根本上明确这一观点是“为什么”,也没有从操作层面明确“怎样”及“如果不又怎样”的问题。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相关思想,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仁政”学说。

什么是仁政:仁政是“仁”的推广《孟子?梁惠王上》中记有这样一件事:一次,齐宣王看见一头牛被牵去宰杀,他不忍心,下令用一头羊换下它。

于是孟子对齐宣王说,这说明大王有“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怜悯之心)”,假如他把这样的恻隐之心用于人事、治国上,那他就是在施仁政、行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仁”不过是每个人都有的“恻隐之心”的发展而已,“仁政”不过是“仁”的推广而已。

既然人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每一个统治者都有施行仁政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推行仁政:“推己及人”“与民同乐”如何施行仁政呢?继续上面的故事来说明。

齐宣王拒绝孟子让其推行仁政的建议,因为他自己有好货(即贪财)、好色的毛病。

孟子说,世上人人好货、好色,大王只要通过了解自己的欲望,从而推知所有人民的欲望,并采取措施尽可能满足这些欲望,这样做,就是推行仁政。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a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可见推行仁政的方法不过是推己及人、想民所想、与民同乐。

如何看待统治者:“君不仁即可诛”“民贵君轻”假如一个统治者不能做到体恤百姓、尽心国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对待这样的统治者?孟子提出了那个时代最具震撼性的观点,即君王若没有必备的道德条件,人民在道德上就有革命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诛杀了君主,也不能算有弑君之罪。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以强调人性本善为核心,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本的思想。

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让人感到亲近和温暖的情感,但这种本善的能力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和修养才能发挥出来。

他认为,人应该通过修身来保持自己的良善品性,并在社会中做出务实和善良的行为。

这种修身的理念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服务的。

孟子提出了齐家治国的思想,认为家庭是培养个人品质和道德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

他强调要推崇家庭伦理,尊重家长和长辈,提倡和谐的家庭关系。

只有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个人才能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行为和思想上的正确观念。

他认为家庭伦理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治国方面,孟子提出了很多关于政治道德和政治合理性的思考。

他认为君主应该是一个有德行和智慧的人,能够懂得如何正确地管理和治理国家。

他主张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人民,实行仁政,使人民在和谐和稳定的社会中生活。

他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即人民的利益应该比君王的个人利益更加重要。

他认为君王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倾听人民的声音,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来制定政策和决策。

孟子还提出了关于民主的思想。

他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不是通过权力的力量来维持。

他主张政府应该尊重人民的意见,并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沟通机制,以便人民能够参与到政府事务的决策中。

他认为,只有充分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孟子的民本思想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提倡仁政和民主参与。

他的思想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家庭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儒家学派和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现实意义作文

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现实意义作文

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现实意义作文说起孟子的“保民而王”思想,这在咱们现代社会可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

咱先讲讲啥是“保民而王”。

简单来说,就是统治者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生活,保障他们的权益,这样才能称王称霸。

注意啊,这可不是那种蛮横的称霸,而是得到百姓真心拥护的那种“王”。

咱就拿我身边的事儿来说说。

我家住在一个小镇上,前几年,镇上来了一位新的镇长。

刚上任那会,大家都心里犯嘀咕,不知道这位新官会咋样。

这镇长上任没多久,就开始走街串巷了解情况。

他看到镇上的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老百姓出行特别不方便。

他没多废话,立马组织人手修路。

那段时间,天天都能看到修路的工人在忙碌,镇长也经常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这还不算完,他又发现镇上的学校设施老旧,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不太好。

于是,他四处奔波,争取资金,给学校翻新了教学楼,添置了新的桌椅和教学设备。

他说:“孩子们是咱们镇的未来,可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还有呢,镇里有一些困难家庭,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镇长了解到情况后,给他们申请了各种补助,还帮忙联系工作,让他们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你看,这位镇长做的这些事儿,不就是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体现吗?他关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因为镇长的这些作为,镇里的人对他那是赞不绝口。

大家干活都更有劲儿了,镇里的经济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以前一些年轻人都想着往外跑,去大城市闯荡。

现在呢,不少人都愿意留在镇里发展,因为他们看到了家乡的希望。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一些企业。

有些企业老板,只想着自己赚钱,拼命压榨员工,不给员工应有的福利和保障。

这样的企业能长久吗?显然不能!员工都不乐意在这儿干了,工作能做好吗?企业能发展好吗?相反,那些真正关心员工,为员工着想的企业,员工们都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干,企业也能越做越大。

再说说咱们的国家。

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孟子以民为本作文

孟子以民为本作文

孟子以民为本作文
《民为本,心所依》
“哎呀,妈妈,今天的菜怎么这么咸呀!”我一边吃着饭,一边忍不住抱怨道。

妈妈皱了皱眉说:“咸吗?我尝尝。

”说着夹起一筷子菜放进嘴里,“好像是有点咸了,可能我不小心盐放多了。


爸爸在一旁笑着说:“没事没事,偶尔一次嘛,咱就当补充盐分了。


我撅着嘴说:“哼,这可不好吃呀。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孟子说过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就想呀,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老百姓是最重要的,那对于我们家来说,不也应该把我们这些家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吗?就像妈妈做菜,应该多考虑考虑我们的口味呀。

我把我的想法跟爸爸妈妈说了,爸爸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哟,我们家的小宝贝还懂得用古人的话来思考问题啦!”妈妈也笑着说:“是呀,你说得对,以后妈妈做菜一定更加注意。


我开心地笑了,接着说:“孟子还说要得民心呢,妈妈要是把菜做得让我们都满意,那就是得了我们的心呀。


爸爸哈哈笑道:“对对对,这比喻真恰当。


可不是嘛,一个国家的君王如果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那这个国家怎么能好呢?就像我们家,如果妈妈不关心我们的感受,那我们的家庭氛围也不会这么温馨呀。

这就好比一棵大树,老百姓是根,只有根稳固了,大树才能枝繁叶茂。

我们的国家也是一样,只有以民为本,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呀!
我越想越觉得孟子说得太对了!以民为本真的太重要啦!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小小的家庭,都需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想呀,我以后也要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们着想,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呀!这就是我从孟子的话里领悟到的道理,我会一直记在心里的!。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师,在先秦儒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心理、美学、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慈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现代生活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孟子是我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奉劝统治者施行仁政,还形成了一套关于如何实行“民本”的系统主张,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孟子重视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使其学说具备了一定的民权思想因素。

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质上还属于专制主义的王权思想,但其中确实包含了丰富的普适价值,尤其是“人民主体性”的提出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

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体现的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是古代思想家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服务。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孟子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之一。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今天的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孟子强调民本,主张以民为本,以民为贵,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国家才能强大稳固。

下面我们来略论一下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强调民生至上。

他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只有让人民过上富足安定的生活,国家才能得到长久的稳定和发展。

孟子曾经说过:“择君而论之,则贤君能进退、能保民以治,故民劝于长安矣;君子立政从权、君子安身以安民,故民从之至也。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君臣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贤君和安民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孟子一直主张以民为本,重视民生,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只有人民过上富足平安的生活,国家才能得到长久的稳定和发展。

孟子强调民智至上。

他认为人民应该受到教育和培养,只有让人民智慧开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他曾经说过:“民无学不知,无不知试不用,无用不长久。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人民教育的看法,他认为人民应该接受教育和培养,只有让人民智慧开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孟子强调民智至上,主张人民应该受到教育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今天的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强调民生至上,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的安居乐业;他强调民权至上,认为人民应该有发言权和参与权;他强调民智至上,认为人民应该受到教育和培养。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得到长治久安,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孟子的民本思想,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努力。

【这个文章重复太多】。

品味孟子——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_600字

品味孟子——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_600字

品味孟子——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_600字
多少年过去了,孟子的思想始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孟子的思想成为许多大学图书馆里的经典,而在他光辉的思想中,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一直都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

许多人甚至认为孟子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先行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民本思想呢?
许多人认为孟子有民主思想,主要是他们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君臣无常位”的体现,甚至是对皇权的挑战,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他作为当时的人,其思想必然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我们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周礼的维护者,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名言,即不学习周礼,就无法自立于社会。

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接班人,也同时继承了孔子思想的保守部分。

例如“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把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当作“世之通义”说明孟子同样也主张贵贱有“序”的,因此他不可能具有民主思想。

在由孔子编撰的《春秋》里,有这么几句话:“事君以忠,事人以义,事民以仁,事事以勇。

”“臣事君以忠”带有明显的愚忠思想。

可以说,《论语》也好,《孟子》也罢,他们的政治主张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或者说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我们之所以认为“民贵君轻”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是由于它在和平年代确实起到了安民,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使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改善,地位有所提高。

但孟子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人,他和孔子和当时所有的思想家一样,具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局限性。

我们在充分肯定孟子思想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注意其落后性和局限性。

在肯定金子的光芒的同时,也要看到金子上附着的灰尘,用孟子本人的话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孟子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在《孟子·告子下》中,他明确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本善的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良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本恶。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表现出恶的一面,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失去了本善的初心。

感悟心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信人性本善,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同时,要注重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才能使人性本善的特质得以发挥。

二、仁政爱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以民为本。

他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实现社会和谐。

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表明了孟子对民本思想的重视。

感悟心得: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修养道德孟子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性的体现。

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几几希。

”这句话表明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感悟心得: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同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知行合一孟子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感悟心得: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五、忠诚担当孟子强调忠诚和担当,认为忠诚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担当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在《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说:“人之立志,必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志。

孟子民本思想作文

孟子民本思想作文

孟子民本思想作文咱来唠唠孟子的民本思想,这孟子啊,就像是古代思想界的一个超级大侠,专门为老百姓说话。

孟子觉得,这老百姓啊,那可是国家的根基。

他就像一个特别实在的老农一样,知道没有好土,啥庄稼也长不出来;没有老百姓好好地过日子,国家也就完蛋了。

他有句话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一出来,那可不得了。

就好比在一个大家庭里,以前大家都觉得家长(君主)最大,但是孟子却说,那些干粗活、养活全家的伙计(老百姓)才是最金贵的,其次是这个家(社稷),最后才是家长(君)呢。

这就好比把一直以来的座次表给打乱重排了。

他为啥这么想呢?你看啊,要是君主一个劲儿地作妖,今天加税,明天打仗,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那老百姓肯定就没法好好种地、做生意了。

就像你养一群羊,你不给羊吃草,还老拿鞭子抽羊,那羊能长胖吗?羊都死了,你还上哪儿去剪羊毛、吃羊肉呢?同理,老百姓都过不下去了,国家也就没有了财富来源,也没人愿意为国家打仗保卫它了。

孟子还特别强调君主得有“仁政”。

这仁政就像是给老百姓的一颗大甜枣。

君主得关心老百姓的温饱,让大家都能吃上饭,这就好比现在家长得让孩子吃饱穿暖一样。

而且君主还得让老百姓接受教育,不能让大家都傻乎乎的,啥都不懂。

这教育就像是给老百姓脑子里装了个小马达,让他们知道礼义廉耻,知道怎么好好过日子,这样整个国家就会变得文明起来。

要是君主按照孟子说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来做呢,那老百姓就会像小粉丝追捧大明星一样,死心塌地地跟着君主。

君主遇到个啥难事,老百姓就会说:“君主您别怕,我们来帮您!”因为老百姓心里明白,这个君主是真心为自己好的。

可是呢,在当时那个时代,孟子的这些想法就像一阵怪风,吹得那些君主们晕头转向。

很多君主都觉得自己是老大,怎么能让老百姓骑到自己头上呢?他们只想着自己的权力、自己的宫殿、自己的享受,根本不想着老百姓的疾苦。

但是咱现在回头看,孟子简直就是一个思想超前的智者。

他的民本思想对咱现在也有很大的影响呢。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被誉为“儒家之宗”。

他的思想体系建立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仁义、人心、民本,他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他认为人性本善是指人天生都具备善良的品性,具备同情心、悲悯之心、仁爱之心等等,只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才会产生恶习和偏离善良的行为。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善良品性,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孟子强调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怀与支持,而社会的繁荣也需要每个个体的努力和奉献。

孟子认为,君主应当重视民众的利益和需求,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民众也应该尽心尽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只有建立了民主、公平、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他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而君主只是民众的代表和公仆,应当为民众的利益而努力。

君主应当尽心尽力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民众的疾苦,使得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孟子反对君主为了个人私利而忽视民众利益,主张君主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做到“民心为君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孟子主张仁政。

他认为君主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体恤民众的疾苦,尽力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孟子认为只有通过仁政,才能使得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在仁政的基础上,民众与君主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基于人性本善、个体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民贵君轻和仁政等方面的思考而形成的。

这些民本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后世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现实意义,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启示作用。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文道德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体系。

在他的思想中,民本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坚持认为君王的统治应该以民为本,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本文将通过对孟子民本思想的分析和阐述,来探讨他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孟子认为君权是由天赋的,但是王权的合法性却是来自于民众。

他强调君王的权力是建立在为民造福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君王无法让百姓得到利益和福祉,他就会失去合法的统治地位。

孟子在《离娄上》中曾说:“当君人者,为民父母,因而为民父母,以百姓可乐,故天下之可畏者,是一人也”。

这表明了君王应该像父母一样关爱百姓,以百姓的幸福为己任。

只有这样,君王的统治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才能保持其权威和合法性。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强调政府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孟子提出了“民为重,君为轻”的理念,强调君主应该重视民意,尊重民众的权利和利益。

他认为,君王的统治应该倾听民意,关心民生,以民为本,尊重民众的权利和诉求。

在《离娄下》中,孟子说:“人主而民从之者也,非以力而民从之也,以德”。

这说明君权的合法性来自于民意对其的认可和支持,君王应该通过德行和政绩来赢得民众的爱戴。

在现今社会中,我们也应该提倡君为民服务的理念,政府应该倾听民意,关心民生,积极解决民众的疾苦和困扰,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孟子强调了“天下之至公”的观念,他认为君王应该以至公的态度治理国家,不偏袒一方,而是以公平公正的姿态对待全体国民。

在《尽心下》中,孟子曾说:“恤恤恤民乎,不可以不王;惧惧惧民乎,不可以不霸”。

这表明了君王应该恪守至公的原则,以民众的利益为重,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够使国家稳定繁荣。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推崇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倡导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孟子的民本思想探讨论文

孟子的民本思想探讨论文

孟子的民本思想探讨论文一、经济上要富民、惠民在孟子以前,孔子就主张在经济上惠民。

他说:“养民也惠。

”(《论语·公冶长》)“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论语·尧日》)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首先应该富民、惠民,给人民好处,就着人民能得利益之处而使他们得利。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惠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民之产”。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就是说,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

然后再去引导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老百姓就会很容易听从乐。

“制民之产”是使百姓拥有固定的产业,即“恒产”。

有了“恒产”百姓就不会颠沛流离,犯上作乱了。

所以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

若民,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

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上》)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再加以处罚,这就等于陷害。

所以说,英明仁德的君主应该首先使人们有固定的产业收入,这样百姓就会有“恒心”.就可以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了。

要使百姓有“恒产”,就必须从划分土地界限开始。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汗吏必慢其经界。

经界即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滕文公上》)就是说,如果田界划分得不正确,田地的大小就不均匀,作为俸禄的田租收入也就不会公平合理.所以暴虐的君主和贪官污吏就要打乱正确的田界。

孟子民本主义分析论文

孟子民本主义分析论文

孟子民本主义分析论文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其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儒家哲学和道德的最高峰。

孟子的政治思想中有一项核心理念叫做“民本主义”,强调政治权力必须来自于民众,并且政府必须依靠民众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推行政策。

本文将从孟子的生平背景、民本主义的基本概念、民本主义的实践路径和有关启示等方面分析孟子民本主义思想。

孟子的生平背景孟子名子车,字聃,春秋时期的鲁国人,生于公元前372年左右,逝于公元前289年。

孟子出生在一个学者家庭,父亲孟鲁是一个文人,对儒家思想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也是鲁国的官员。

孟子自幼聪明好学,热爱读书,踏遍了各地,拜访了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如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孟子在庄子的思想影响下,通过对自然界及人性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成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民本主义的基本概念中国的“民本主义”思想来自于儒家的传统思想,强调“天下为公”,民众是国家的根基,民众的利益应该放在国家政治工作的首位。

孟子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对民本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概括:民本主义有四个基本概念,分别是“安民、利民、惠民、为民”。

安民指的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外在的威胁和不安全感。

利民指的是要让百姓受益于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时间等方面的发展,让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惠民指的是要寻找有效的方案来帮助贫困的百姓,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城市和农村里的最底层人群。

为民则是说每个公务员都应该全心全意地为民办事,真正地为百姓服务。

民本主义的实践路径孟子不仅提出了民本主义这一理念,还将这一理念体现在了自己的实践中。

例如在他担任鲁国相国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百姓的生计。

在知道当时鲁国有许多穷人无法支付各种各样的费用时,孟子决定降低税率,特别是对于那些穷困潦倒的百姓进行免税,这对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困百姓的负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此外,孟子还通过开展教育、改革经济以及发展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改革来不断加强和发展民本主义,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我看孟子的民本思想300字

我看孟子的民本思想300字

我看孟子的民本思想300字
孟子的民本思想即以服务民众的福祉为宗旨的政治思想,该思想以
民众的利益为中心,主张朝政府应以服务百姓为己任,确保民众的安
全和自由的社会氛围。

孟子说,“至善之道,在于利民”,他认为君主
应以及百姓的福利为前提,应该尽其所能谋利,以让自己获得必要的
财富和物质安全,以保护百姓不受外来侵害;他主张诚实、厚道;打
击腐败;加强内部监督;制定可行合理的经济政策;提倡自力更生;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等。

孟子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义务和
人道是最基本的友谊,呼吁人们同心协力,珍惜友谊,知恩、以德报恩,以和气调解矛盾,以慈悲调解分歧。

所以,孟子的民本思想以服
务民众的利益为宗旨,以实现古代版的“民本主义”为奋斗目标。

至正,以便民众受益收获,民众自主自强,社会更加和谐。

孟子之民本

孟子之民本

孟子之民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文明的思想不断涌现,哲人的智慧惠及后人。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有智慧指引着我们前行。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阐释了一位大丈夫应有的理想抱负;时代更迭步入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孔子之道,从国家、从个人的角度阐释自己的思想。

这位先贤哲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说理透彻表达生动,传播了儒学思想,但却不是简单的传播,更是加入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提出民本思想等等划时代的见解,让如今的我们仍是受益无穷。

阅读孟子,深究孔孟之道,叩响那个时代的思想之门。

短短四周的学习时间,孟子的思想无不令我们钦佩不已,从孟子的性善论到孝道,从大丈夫理论到民本思想,每一点都让我们佩服而自豪。

身为炎黄子孙,看着这片土地朝代更迭,我们无不对民本思想感触颇深。

当时孟子提出这一点,是多么先进,但是,战国时代又有多少君主能接受这一点呢?真理,是能接受时间的检验的,民本思想,在一个又一个时代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集中体现了孟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民本思想。

所谓孟子民本思想,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细细体味,慢慢斟酌,这句经典高度饱含了孟子对“民本”和“王道”的主张。

从文意上看,这句话强调了:人民第一位,国家次之,君在最后。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认为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合法的手段。

而且政权还要有取决于民意,若上位者的德行和为政不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丧失继续执政的资格了。

人民,是一个国家的主题,国家的发展进步,与人民息息相关,因此,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君主的统治便失去了意义,国家便成为了君主一个人的国家。

对于“民本”思想,孟子在他的经典著作中有着具体而微的阐述。

孟子提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之可焉,然后去子。

孟子以民为本作文

孟子以民为本作文

孟子以民为本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孟子,说他很有智慧,也讲了“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原本还以为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很诧异,但老师说其实很简单,得像我们玩游戏一样,只要大家觉得开心,游戏才能一直玩下来。

我又突然想起上个星期在游乐场玩的时候,我和伙伴们一起玩秋千。

有一次,我的朋友不慎失手跌倒了,他哭了起来。

我们都很着急,也都很着急。

之后,我们一起把他扶起来,还帮他擦拭眼泪,还逗他笑,渐渐地他就开心了。

我们玩游戏确实是一样,要是大家都不开心,谁也不愿意玩,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孟子说“民为本”,我感觉他很厉害,他学会了大家的感受,也只希望大家快乐,就像我的朋友们一样,他们相互照顾,一起玩耍,那样的话我们就很开心。

因此我觉得“民为本”不仅仅是说国家要以人民为本,我们大家也要相互关心,一起努力,让大家开心。

不然的话,生活也不会好多了,对吧?。

以民为本作文儒家思想

以民为本作文儒家思想

以民为本作文儒家思想
说到儒家思想,它真的就像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里头有
个特别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以民为本”。

你知道啥意思吗?简单
来说,就是老百姓最重要,得把他们放在心里头。

孟子都说了,老
百姓最宝贵,国家社稷都得靠后站,皇帝也得悠着点。

为啥呢?因
为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得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心里舒坦了,国家才能安定。

儒家还特别看重教育,觉得教育这东西得普及给每个人。

就像
孔子说的,“有教无类”,就是说教育得公平,不分贫富贵贱,谁
都有权利学习。

教育就像一把金钥匙,能打开人们的心门,让大家
明白事理,懂得礼仪,还能学到技能,这样大家都能为社会出点力。

另外啊,儒家还特别讲究道德。

他们觉得“仁爱”和“诚信”
这些道德观念特别重要,能让社会变得和谐,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儒家觉得,统治者得做好榜样,让大家看到他们是怎么做人的,这
样才能引导大家遵守道德规范。

同时,每个人也得自我提升,提高
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所以啊,儒家思想的“以民为本”这个观念,真的挺有智慧的,
它告诉我们,得把老百姓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孟子重视百姓作文

孟子重视百姓作文

孟子重视百姓作文孟子,这位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家,一直将百姓的地位看得无比重要。

说起孟子重视百姓,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老家经历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们村子准备修一条新路。

原本这是件好事儿,大家都盼着路能早点修好,出行能更方便。

可在这过程中,却出了岔子。

负责修路的工程队,为了赶进度,也为了节省成本,竟然打算把原本规划好的比较宽的路给修窄一些。

这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百姓们可不干了。

大家纷纷聚在一起,商量着该怎么办。

有人说:“这路要是修窄了,以后逢年过节车多人多的时候,不得堵得死死的?”还有人着急地嚷着:“就是啊,这以后要是哪家有点急事,救护车、消防车都不好进来!”这时候,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了出来,他说:“咱们可不能让他们这么瞎搞,这路是为咱们老百姓修的,得符合咱们的需求!”大家纷纷点头,决定一起去找工程队和相关的负责人说理。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就去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心里的想法和担忧都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那场面,可真是热闹又紧张。

工程队的负责人一开始还试图解释,说什么修窄一点影响不大。

可老百姓们哪能接受?大家纷纷列举出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说得头头是道。

最终,在大家的坚持下,工程队同意按照原计划修路。

当新路修好的那一天,村里像过节一样热闹。

大家走在宽敞平坦的路上,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从这件事儿,我就联想到了孟子重视百姓的思想。

就像我们村的百姓,对于关乎自己生活的修路这件事,有着明确的诉求和期望。

而当大家团结起来,为了自己的合理需求去争取的时候,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百姓的力量和重要性。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不能重视百姓的需求,不能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那必然会出现问题。

在古代,若是君王不重视百姓的温饱,横征暴敛,百姓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可能引发起义。

而那些重视百姓,推行仁政的君王,往往能够赢得百姓的拥护,国家也能繁荣昌盛。

(原创) 孟子的民本思想

(原创) 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这学期我在敬德书院参加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孟子》读书会活动,每个周三的下午,驱车来到风景秀丽,静谧自然的敬德书院,我的内心也安静下来。

在老师的引领下,领略孟子的博大精深,有一种脱胎换骨的人生体验,更有难以言说的幸福感。

在此我强烈地想与大家分享我这段时间的心得与感受。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下》2.6)孟子很注重民本思想的实施,也很注重引导说服的方式方法。

先从我们身边的小事说起,托付朋友照顾妻子儿女;进一步再说到官员治理下属,如果不能很好地施行怎么办;宣王对此都有体会和感悟,自然而然地说到他的民本思想。

迂回的战术,尖锐的对决——这是孟子的独特之处,是孟子的特色。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尽心下》14.14)在孟子那里,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之,国君最次之。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王心者成诸侯;得诸侯心者为大夫。

大夫、诸侯一旦危害国家,不合规就可以改立,就连土地谷神也是可以改立的,但如果有“以民为本”的思想,这个国君的位置是很稳固的。

可见“以民为本”是多么重要。

孟子在当时就能提出这样的见解,可见其伟大。

以上是从理论上来讲的,到了《孟子·离娄上》,引用例子来说明民心对于一个统治者是多么重要。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及其民本思想一、孟子民本思想的性质与主要内容在殷商时期,人们似乎对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类的存在”还缺乏自觉。

他们认为神是一切的主宰,神以君主为化身来实现治民意志,民则完全是神的从属物,正如《礼记·表记》所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然而到了西周,人们的观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周人看来,周取商是“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皋陶谟》)的体现,“民”被摆在了“天”之上:“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并告诫君主:“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可见,周人不仅意识到民不再是神君合一的从属物,而且天神与君主都反过来要顺从或受制于民了。

虽然这仍然主要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的表现,但民本思想已露端倪。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学术大发展的时代,民本思想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与充实,最显著的标志是其间的天神观念被剔除,民被明确地阐释为君主的立国之本,从而由主要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演变为现实意识形态。

尽管诸子各家对其他事物各有己见,但在以民为立国之本这点上却是一致的。

在这当中,又以孟子的见解最具代表性,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但其目的决不是否定君主,而在于强调“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

显而易见,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政治哲学意义上的,通俗一点说,就是一种“统治术”,它有别于文化信念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后者主要体现在中国的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当中。

事实上,诸子各家已经把以民为立国之本的思想融贯在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向统治者提出的治国方略之中,使之有了具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又以孟子的解说最为具体:孟子心目中的仁政则包括君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梁惠王》上),“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公孙丑》上);他指出施仁政的关键是要使民有固定的田产:“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滕文公》上);倘若“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死亡”(《梁惠王》上),并且“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就必定会“不保四海”,“不保社稷”,乃至“不保宗庙”(《离娄》上);他以肯定的口吻告诫君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儒家的经典之一《大学》正是延此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认为德治的标准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二、孟子民本思想的影响以后,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几乎都承续了先秦诸子的想法和做法。

在两汉,如体现着刘安思想的《淮南子》写道:“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诠言训》)。

董仲舒说:“且天之生民,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尧舜》)如果“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

穷急愁苦而上不救,则民不乐生。

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对策三》)王充在《答佞》中认为“损下益上,愁民说主”是奸佞所为,忠臣应做的是“损上益下”。

王符在《爱日》里则说“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为民者,以有谷也”。

魏晋的杨泉指出:“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

饥寒切身而不行非者,寡矣!”(《物理论》)唐代的柳宗元甚至提出官吏只应作为民“出其十一”雇佣来的仆役,并建议以“民自利”达到富民的目的。

刘禹锡以更为鲜明的对比阐述道:“夫民足则怀安,安则自重而长法。

乏则思滥,滥则迫利而轻禁。

故文景之民厚其生,为吏者率以仁恕显;武宣之民亟于役,为吏者率以武健称。

”(《答饶州元使君书》)宋代虽然是封建纲常思想趋于完备的时期,但其理论代表人物程颐、程灏仍有言:“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

”(《遗书》二十五)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元代,许衡劝谏忽必烈说:“古今立国规律,虽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天下心,得天下心无他,爱与公而已矣。

爱则民心顺,公则民心服。

既顺且服,于为治也何有?”(《立国规模》)明代的刘基是个君主集权的鼓吹者,但他也看到君主对于民不能“夺其所好,遗之以其所不好,绝其所欲,强之以其所不欲”(《郁离子·枸》);君主如果“逆人之性,则天怒而亡”(《拟连珠》)。

王廷相在《慎言·御民》中谈道:“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上节俭,则寡取于民而富矣;上简易,则动于民者而乐矣;上稽道于圣,则民不惑于术而趋于正矣。

”尤其值得指明的是,在唐代,这种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还曾成为最高统治者议政、施政的基本准则。

由唐人吴兢叙纂的《贞观政要》洋洋10卷,从君道、政体、任贤、求谏纳谏、君臣鉴戒等方方面面,记载了太宗李世民与群臣围绕着跳出“兴亡周期率”所谈的治国认识与方略,其核心内容就是民为立国之本。

其中一些言语像“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论君道第一),“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论政体第二)等,可谓既形象又深刻,遂成为传世警言。

吴兢于开元年间将此书进献玄宗后,此书“倍受励精图治的统治者推崇赏识,他们或将其悬挂于祖室之内屏障之上,日以记诵默念,或特设教讲研习,弘阐义理大做”。

可以说,以民为立国之本的思想在唐代发展到了它的顶端。

唐太宗和《贞观政要》还被以后的一些帝王视为楷模或“座右铭”。

如明宪宗在为该书所做的序中谈道:“朕惟三代而后,治功莫盛于唐。

而唐三百年间,尤莫若贞观之盛”;“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

”清乾隆帝亦在序中称言:“余尝读其书、想其时,未尝不三复而叹曰,贞观之治盛典!”后又多次以诗文记题读该书的体会与感慨。

自明代中后期起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中国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民本思想与民主意识进入了彼此消长的时期,这当然主要是就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和思考而言。

李贽的以“至人之治”取代“君子之治”已表现出对君权的否定。

到了清代,黄宗羲对君权、“家天下”做了更为彻底的否定。

他说:“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其私也,人各得其利也”(《原君》);申言:“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原臣》)唐甄则痛斥道:“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

顾炎武指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就不但要允许“庶人”议政,还要允许“为匹夫匹妇复仇”的“汤武革命”(《日知录》)。

王夫之宣称:“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对于不仁不义的君主,推翻他是“应乎天,顺乎人“(《尚书引义》)。

如果说至此中国的民主意识还主要表现为对君权的否定,那么再到戊戌维新时期,民主意识则有了正面的行为显示与理论建树。

不管戊戌维新的志士们有多大的局限,他们一直赞同并付诸行动的君主立宪和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所包含的民主意识,却是中国有史以来任何人们的言行实践都难以比肩的;而像谭嗣同提出的“民权”思想和“顺三世”说所认定的君主立宪还应再向民主共和演进,最终则进入世界大同社会等,更是此前任何民主话语所无法企及。

作为统治意识的民本思想的终结,是在孙中山那里。

“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的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

”在历史观方面,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人同兽争,不是用权,是用气力。

第二个时期,是人同天争,是用神权。

第三个时期,是人同人争,国同国争,这个民族同那个民族争,是用君权。

到了现在的第四个时期,国内相争,人民同君主相争。

在这个时代之中,可以说是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

到这个时代,民权渐渐发达,所以叫做民权时代。

”(《民权主义》)那么,“民权时代”的实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一国之趋势,为万众心理所造成,若其势已成,则断非一二因利乘势之人之智力所可以转移也”(《孙文学说》);这就是“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的,“改革国家,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江山都要改变”,而“只要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

”(《革命成功全赖宣传主义》)三、民本思想的历史意义民本思想无疑属于封建精神观念,它只能在中国这样的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历史的国度,得到不断充实和发展的条件。

同时,它也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必然形成的一种具有调节性功能的意识形态力量。

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延续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兴亡周期率”,这兴亡周期率兴许恰恰体现了民本思想的调节性功能:一个王朝到了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地步势必要被推翻,由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这个新的王朝要兴起发达,就要奉行以民为本的统治策略;到了这个王朝的统治者抛弃了以民为本的统治策略,这个王朝的末日也为期不远了。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

至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民本思想不仅关系到一个王朝兴衰长短,也关系到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延续;也就是说,中国的封建帝王制度之所以能够维持两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民本思想还与小农经济密不可分。

在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生存自保能力十分有限,因小农经济过多依赖自然气候、环境的优劣变化,一有旱涝风雹等灾害发生,人们就会面临着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这种情况促使统治者势必间或要去关注民生,放粮赈灾,以继续保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这也许是民本思想为什么不可能在早于中国几百年步入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形成其完备体系的原因之一。

从精神具有反作用这一意义上说,民本思想也阻隔和缓滞了中国步入高一级的经济形态和走向工业化的步伐。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以民为立国之本的统治思想,显然是同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血腥盘剥有区别乃至相对立的思想。

历史已经证明,哪个阶段、时期──哪怕就在某个具体区域,民本思想得到发展或被统治者接受和重视,从而在统治者的统治意识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这个阶段、时期和这个区域的生产力水平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经济就较发达,民生就较富足,政治、社会也就相对稳定;反之,则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政治、社会也动荡不安。

就统治者个人来说,具有民本思想的君主,往往能够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成为一代贤明之君;具有民本思想的官员则多为“清官”,他们能以国家社稷为重,勤于职守,把有利于国计民生作为施政标准,乃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