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
环境管理系统体系考题-案例分析报告题
1、在公司的化学品仓库中发现贮存有大量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其MSDS上写有:案例分析:不符合的条款和容:GB/T24001-2004标准4.4.7“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不符合事实:“公司的化学品仓库中发现贮存有大量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其MSDS上写有:“本品如发生意外泄漏,应迅速用水稀释或黄沙混合后,并以熟石灰中和处理。
”但仓库未配置上述物资。
”2、查看某分厂“环境管理方案”中写明建立空压机房,以降低噪声排放,现场发现空压机仍露天放着,案例分析:不符合的条款和容:GB/T24001-2004标准4.4.3“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
”不符合事实:查看某分厂“环境管理方案”中写明建立空压机房,以降低噪声排放,现场发现空压机仍露天放着。
3、2006年6月审核员在某厂发现,公司制造车间在3个月前引入了新的喷漆生产线,查阅该车间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记录得知是在2006年1月填写的,案例分析:不符合的条款和容:GB/T24001-2004标准4.3.1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不符合事实:公司制造车间在3个月前引入了新的喷漆生产线,查阅该车间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记录得知是在2006年1月填写的,之后没有增加或修正。
4、某食品加工企业,负责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总体实施的总务部提供的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报告显示连续两次污水排放COD超标,案例分析:不符合的条款和容:GB/T24001-2004标准4.5.3“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度发生;”不符合事实:总务部提供的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报告显示连续两次污水排放COD 超标,而公司污水处理站部监测记录显示污水处理后COD未超标,因此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环境系统分析》第一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1.简述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参考答案:系统分析是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整体,对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外部条件进行全面的、互相联系的和发展的研究,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替代方案。
为此,系统分析过程必须遵循整体性原理、最优性原理、阶层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和环境适应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是指,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是以系统最优为总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元素的状态及状态之间的联系都必须服从这一总目标。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分析最主要、最基本的原理。
最优性原理是指系统分析的结果应力求系统的最优解,通过调整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结构。
阶层性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着层次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系统内部各元素的主次和重要性程度,是形成有序系统的重要依据。
动态性原理是指一个系统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发展之中,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探寻系统的最优解。
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一个系统总是处在外部环境的约束之中,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环境适应性是建立系统约束的重要依据。
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分解、综合和评价的反复协调,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分解和综合是系统分析的两个主要环节。
分解就是研究和描述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掌握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模型化;综合是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组合,达到系统的总目标最优,也就是最优化。
2.系统的各个特征在最优化模型中各起着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整体性特征是构造系统模型的出发点,只有那些与系统有关的元素及其变量才能进入模型;相关性特征是识别模型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系统模型的基础;目的性特征则是建立系统目标和目标体系的指导和依据;阶层性特征表明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层次关系,是辨别变量重要性的依据;环境适应性则为建立系统外部约束条件提供了基础。
3.数学模型在系统分析中起什么作用?系统分析是否一定要应用数学模型?参考答案:数学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工具和手段,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抽象化:运用数学方法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通过数学符号及各种表达形式建立研究客体的内部规律及其与外部的联系,从而可以运用数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题
概念解释: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
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
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
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
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11.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所需的距离:在二维环境中,污染物中心排放下,如果岸边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断面平均浓度的5%,则称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从污染物排放点到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岸边所需的距离。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球形颗粒在静止流体中作重力沉降,经历________和_______两个阶段。
沉降速度是指_______阶段,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
2、在流动系统中,水连续地从粗圆管流入细圆管,粗管内径为细管的2倍。
则细管内水的流速为粗管内流速的___ ____倍。
3、某室内空气中O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在1.013×105Pa、25℃下,3该浓度可表示为__ _ __ μg/m3。
4、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_____气体。
在吸收操作中__压力和_____温度可提高气体的溶解度,有利于吸收。
5、长方形的长为2a,宽为 a,其当量直径为__________。
6、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和密度等物理量只是___ ___的函数,而不随_ ____变化,该系统称为稳态系统。
7、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和辐射三种,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
8反映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和。
9、边界层的形成是流体具有__ ___的结果。
10、在深层过滤中,流体的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层进而被滤料捕获,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为:__ ___、附着行为、__ ___。
11、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有:(1)__ ___;(2)__ ___;(3)稳定性好;(4)适当的物理特性;(5)价廉易得。
12、所谓气膜控制,即吸收总阻力集中在______一侧,而______一侧阻力可忽略;如果说吸收质气体是属于难溶气体,则此吸收过程是________控制。
13、在流动系统中,水连续地从粗圆管流入细圆管,粗管内径为细管的2倍。
则细管内水的流速为粗管内流速的___ ____倍。
14、传热的基本方式有、和辐射三种,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
15、在间壁式换热器中,间壁两边流体都变温时,两流体的流动方向有、逆流、错流、 __ ______四种。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二、问答题1.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旱灾害加剧;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环境污染问题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2.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科学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 从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发展史入手,谈谈你对环境态学的总体认识(包括与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的异同;两者发展的关联点等)。
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
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
环境评价与系统分析习题
练习题1、 某湖泊容积为2.0⨯108m 3,水面面积为3.6⨯107m 2,支流入流量为3.1⨯109m 3/a ,经多年测量知 1.5108,若不考虑蒸发和降水过程的影响,试判断湖泊的营养状况,是否会发生富营养化?滞留系数按下式估算:已知信息:没有降水和蒸发过程湖泊水库体积V=2*108m 3湖泊水面面积A S =3.6*107m 2湖泊出/入流量Q=3.1*109m 3/a I C =1.5*108g/a吉柯奈尔-狄龙模型:营养物在水库中的沉积速率常数s 难以确定,引入滞留系数R c ,即营养物在湖泊或水库中的滞留分数。
(题目就完全没有给)所以用题目给的公式得出:Q/A s =3.1*109/3.6*107=86.1m/aR =0.426exp (−0.271Q A s )+0.574exp (−0.00949Q A s)=0.2535 C P =I c (1-R c )/Q=1.5∗108∗(1−0.2535)3.1∗109=0.036g/m 3=0.036mg/LC P >0.02mg/L 所以磷元素会富营养化2、已知某湖泊的停留时间为1.5a,沉降速率为0.001/d,一种污染物排入湖泊中达到最终平衡浓度的90%需多长时间(设湖内初始浓度为0)?已知条件:p带入可知:1-90% =e−(s+r)tr = 1/t W=0.67e−(s+r)t=e−(0.365+2/3)t=0.1(注意沉降速率换算单位,天转化年)t=2.232a达到平衡浓度的90%,需要2.232年习题1、已知某市区SO2、NO2,TSP和PM10的日平均实际监测浓度分别为0.025mg/m3,0.031mg/m3,0.514mg/m3和0.165mg/m3,试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判该市区的大气质量状。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1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1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与(A)A.人——地关系观 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进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与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之(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 )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进展D.保障可持续进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与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与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 B.1989 C.1992 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进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与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 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 )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进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与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 )A.生产B.能量流淌C.还原D.信息传递1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 dSe 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 )A.dS<0 B.dS>0 C.dS=0 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通常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E.Ⅴ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 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与推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A.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19.处懂得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0.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1.风廓线是指( C )。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
《环境保护知识》复习综合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名称解释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环境容量由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组成。
2.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3.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5. 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较一次污染物还强。
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烟雾及光化学烟雾。
6.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
7.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42)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3.环境容量4.环境承载力5.环境承载量6.环境评价7.环境预测8.水污染控制系统9.水污染控制单元10.水环境容量11.清洁生产12.人为大气污染源1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土地利用15.土地利用规划16.固体废弃物17.工业固体废物18.容量总量控制19.生态修复20.生态城市21.循环经济22.乡镇环境规划23.生态城市费用最小分配原则24. A-P值法25.噪声26.酸雨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3.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我。
4.我国环境总量控制可分为、、三类。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
6.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以及。
7.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9.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10.水污染预测包括、。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有、、、、、。
1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有、。
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步骤分为:、、、、。
14.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期限可分为、和。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方法包括、、和。
1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步骤、、和。
17.生态城市的内涵表现在、、、。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9.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整理 复习笔记
第一章 环境系统分析概论体的,因此 即使每一个元素都不很完善,但也可以组合出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4.系统分析的定义:系统分析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队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通过分解与综合的反复协调,寻求满足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最大特点是追求总体目标的最优)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环境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系统,生态保护区系统,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水污染控制系统, 都市生态环境系统环境管理功能: 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执法系统, 环境规划管理系统 ,排污申报管理系统, 环境统计管理系统 ,排污收费管理系统污染物的发生与迁移过程产业类型:污染物发生系统,污染物输送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接受污染物的环境系统, 矿山环境系统,冶金环境系统,环保产业系统第二章 数学模型概述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 两个假设:所有自变量的值均不存在误差,因变量的值则含有测量误差与各自测量点拟合最好的直线为能使各点到直线的竖向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也就是将尽可能地靠近所有的点)。
设有n 对x.,y 的值适合线性方程y=mx+b 。
如果已知b 、m 的值,就可以根据自变量xi 的值计算出对应的因变量的值设为yi ’,另di 为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偏差,则: di =yi -yi ’=yi -(b+mxi )偏差平方和:2211[()]n ni i z di yi b mxi ====-+∑∑为使平方和最小,他们必需满足必要条件:0z b ∂=∂0z m ∂=∂解得:2. 模型的检验:(图形表示法,相关系数法,相对误差法)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计算值和观测值的吻合程度的量,用r 表示:其中yi ,'yi 为测量值和计算值 y ,'yi 为测量值和计算值的平均值。
2024年8月EMS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CCAA审核员复习题含解析
2024年8月EMS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CCAA审核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PM2.5是指()。
A、10微米以下粒径的飘尘B、林格曼黑度C、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D、总悬浮颗粒物2、依据GB/T24001-2016标准“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要求,组织应评价其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适宜性B、充分性C、有效性D、符合性3、某企业平均一个月的排水量是270吨/每月,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是169mg/L。
那一年下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吨/年)约为()。
A、0.35B、0.5C、0.55D、0.654、依据GB/T19011-2013标准的要求,针对向导和观察员,以下错误的是()。
A、他们可以陪同审核组B、他们不应影响或干扰审核的进行C、审核组长有权拒绝观察员参加特定的审核活动D、他们可以代表受审核方对审核进行见证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未明确禁止的行为是()。
A、向水体排放含有高放射性物质的废水B、向水体排放含有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C、向水体排放含有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D、向水体排放碱液6、对于高温、高湿烟气的烟尘治理工艺,在选择设备时拟采用()为宜。
A、旋风除尘器B、静电除尘器C、袋式除尘器D、湿式除尘器答案:D解析:一般对于粒度较小、危害较大的烟尘,应用电除尘和袋式除尘器较好,对于高温、高湿烟气的烟尘,宜使用湿式除尘器7、依据GB/T24001-2016标准,重要环境因素是指()。
A、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B、具有或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C、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D、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涵素;8、第一阶段的输出()审核报告的所有要求。
A、应满足B、不必满足C、应包括D、包括9、依据GB/T24001-2016标准9.1.1条款,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
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状况C、环境绩效D、组织所处的环境10、实施GB/T24001-2016标准时,以下哪项不属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中所遵守的合规义务?()A、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C、合同规定D、生物多样性公约11、依据GB/T19011标准,以下关于审核报告的描述错误的是()。
环境系统分析4
第 四 章 河流水质模型一. 河流的大体水质问题 1.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污水进入河流以后,从污水排放口到污水在河流断面上达到均匀散布,通常需要通过竖向混合、横向混合两个时期,然后在纵向继续混合进程。
由于河流的深度通常要比宽度小得多,污染物进入河流以后,在比较短的距离内就达到了竖向的均匀散布,即完成了竖向混合进程。
完成竖向混合所需的距离大约是水深的数倍至数十倍。
在竖向混合时期,河流中发生的物理作用十分复杂,它涉及污水与河水之间的质量互换、热量互换与 动量互换等问题。
在发生竖向混合的同时也发生横向混合作用。
从污染物达到竖向均匀散布到污染物在整个断面上达到均匀散布的进程称为横向混合时期。
横向混合的要紧动力是横向弥散作用。
在弯道中,由于水流形成的横向环流,大大加速了横向混合的进程。
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要比竖向混合大得多。
在横向混合完成以后,污染物在整个断面上达到均匀散布。
若是没有新的污染物输入,守恒污染物将一直维持恒定的浓度;非守恒污染物那么由于生物化学等作用致使浓度转变,但在断面上的散布那么始终是均匀的。
2.生物化学分解(1) 炭BOD (CBOD)的降解河流中有机物的降解一样符合一级反映动力学规律:t k c c c e L L -=0式中,k c -含炭有机物降解速度常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是温度的函数:11,,T T T c t c k k -=θ假设取参照温度T 1=20oC ,那么:2020,,-=T C T C k k θ若是在上下游两个断面处测量BOD ,依照其降解关系能够估量k 值:⎪⎪⎭⎫⎝⎛=B A r L L t k ln 1 式中,L A 和L B 别离为上、下游的BOD 测量值;t 为断面A 和B 之间的流行时刻。
河流条件校正:hu k k xc d η+= 河床活度系数η能够参考右表取数。
除生物降解外,河流中BOD 降解的另一个重要缘故是沉淀:s x c s d r k h u k k k k +⎪⎭⎫ ⎝⎛+=+=η式中,k S -由于沉淀作用致使的BOD 降解速度常数。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 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 )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 B.1989 C.1992 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 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 )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 )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 dSe 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 )A.dS<0 B.dS>0 C.dS=0 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E.Ⅴ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 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A.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19.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0.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1.风廓线是指( C )。
2024年第二期CCAA注册审核员复习题—EMS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含解析
2024年第二期CCAA注册审核员复习题—EMS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生化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mg/L)A、溶解氧B、氧化剂C、微生物D、氧气2、依据GB/T24001-2016标准,下列关于合规义务正确的表述是()。
A、组织需考虑如何将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B、合规义务不会给组织带来机遇C、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D、组织不必保留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证据3、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HW06废物类别属于()。
A、医疗废物B、农药废物C、有机溶质废物D、废矿物油4、GB/T24001-2016标准规定了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立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的要求。
A、预期结果B、最终结果C、环境目标D、环境方针5、A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对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A、培训B、教育C、考核合格D、评价符合7、酸雨是()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
A、PH≤3.4B、PH≤5.6C、PH小于5.6D、PH≤68、甲醛属于何种类型的大气污染物:()。
A、TSPB、VOCSC、光化学氧化物D、NOX9、组织应当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规定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所使用的方法,以确保监视和测量的时机与()相协调。
A、环境因素的复杂程度B、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C、分析和评价结果的需求D、组织的监视和测量资源10、关于GB/T24001-2016标准对内部审核的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包括实施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内部审核报告B、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C、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D、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审核的结果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容量总量操纵:是指环境容量所准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
3、目标总量操纵:是指依据环境目标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操纵。
4、费用最小分配原那么:是以治理费用作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作为约束条件,使系统的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求得各污染源的准许排放负荷。
5、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容量:环境容纳某种特定的活动或活动速率而不造成无法同意的碍事的能力。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根底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碍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猎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这是制定规划的根底工作。
9、环境推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根底上,结合经济社会开展情况,对环境的开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定。
10、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体,环境局部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提供、接纳、操纵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11、循环经济:确实是根基运用统筹学的理论和思维,针对整个经济运行体系,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域空间和时刻布局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型,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生态化耦合,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12、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3、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
2024年3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EMS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复习题含解析
2024年3月CCAA国家注册审核员EMS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依据GB/T24001-2016标准,下列哪个方法或方案,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
A、环境管理方案B、环境管理的预选方案C、某个风险的思维方法D、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2、依据GB/T24001-2016标准,()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确定的环境的状态和特征。
A、环境绩效B、环境状况C、环境影响D、环境因素3、依据ISO17021-1(CNAS-CC01:2015),认证机构应审查客户提交的纠正、所确定的原因和纠正措施,以确定其是否可被接受,()应予记录。
A、所取得的为不符合的解决提供支持的证据B、纠正和纠正措施实施过程的证据C、对不符合的解决进行审查和验证的证据D、改进的结果4、下列属于与支持和运行有关的术语是()。
A、风险和机遇B、生命周期C、合规义务D、最高管理者5、以下不符合GB/T24001-2016标准的运行策划和控制的要求是()。
A、使用淸洁能源B、将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转移给其他厂家C、制订有关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规程D、生产过程中使用低毒的材料替代高毒的材料6、依据ISO/IEC17021-1标准,在监督审核中,缩小认证范围的条件不包括()。
A、获证组织的主要区域、主要生产线、主要过程等不再继续符合认证标准和其他附加要求B、获证组织的认证范围内部分产品范围、现场、区域、生产线、主要过程等不再保持认证资格,组织申请缩小审核范围的C、获证组织将某污染较重的工序承包给相关方D、获证组织不再生产某类产品或不再提供某种服务7、依据GB/T24001-2016标准,()是指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正在实现期望的结果。
A、适宜性B、充分性C、有效性D、符合性8、依据GB/T24001-2016标准,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下列哪项决策或措施?()A、与持续改进机会相关的决策B、与环境管理体系变更的任何需求相关的决策C、资源需求D、以上都是9、依据GB/T24001-2016标准,组织应在()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
环境规划复习题
一、名词1、环境规划:为了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开展关系,将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划和地学原理,对其开展变化趋进行研究,进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造成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并能依靠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来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3、环境容量:是指人与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某个环境单元所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4、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承载人类系统作用量。
5、环境承载力: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承载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活动能力的阈值。
6、可持续开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
7、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8、复合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
它是人与自然相互共生的复合体系。
11、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开展方向和开展水平所做的规划。
12、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3、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14、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开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5、环境功能区划:它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16、环境规划方案决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开展的需求,制定一定时期的环境目标,并从各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分析、评价、比拟,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的过程。
环境系统分析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 等标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2. 确定型决策:在外部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称为确定型决策3. 厂群规划: 是在区域范围内寻求最佳的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规模的组合,在同一的污水处理效率的条件下,追求全区域的污水处理费用最低。
4. 全部处理策略:当全部处理时,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总费用才取得最小值根据这种性质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的策略称为全部处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 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反映了什么规律?答:污染物与河水混合的过程分为竖向混合、横向混合和纵向混合三个阶段。
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过程反映了两者之间的质量传递,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规律。
2. 一个完整的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应包括哪几方面内容?答:一个完整的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应该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地方立法机构在医学、生物学、污染气象学、环境工程学及其它有关学科对大气污染毒理学、经济损失等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大气质量目标,并通过立法。
第二,大气污染管理部门与其它的政府部门(工业管理机构、能源管理机构等)共同编制污染物排放清单(包括近期和远期的清单),用已开发并经验证的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模型,模拟和预测地区的大气质量,并与立法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加以比较。
第三,根据污染物排放清单和大气环境质量模型预测的大气环绕质量如果不能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就需要制订一个大气污染控制方案。
使大气质置满足目标的要求,又要使实现这一方案的费用最低。
3. 就其分类方法而言,大气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与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有何异同之处?答:大气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与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目标都是协调控制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控制代价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
它们都可以利用最优规划方法和规划方案模拟筛选的方法得到规划方案。
但在水污染控制中,存在着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的优化选择问题,而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将不同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的可能很小,一般都是单个源试地处理。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分支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环境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念: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等,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第二章生态系统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哪些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生态系统: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⑴气候因子;⑵无机物质;⑶有机物质;生物群落,包括:⑴生产者;⑵消费者;⑶还原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解释: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执行特定功能的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定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以确定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3.环境系统分析:是研究环境系统规划、设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技术科学,它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体优化解决。
4.环境质量基本模型: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简称基本模型。
5.灰箱模型:复杂问题,主要因果关系清楚,但许多机理细节(参数)不明,可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大致变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又称半机理模型(许多含物理意义的统计模型)。
6. 黑箱模型:即输入-输出模型。
因果关系不明,只有输入、输出统计关系,仅在一定区间内基本正确。
需要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以获得经验模型。
它们可在日常例行观察中积累,也可由专门实验获得。
.7.白箱模型:因果关系十分清楚,物理、化学运动机理(参数)完全掌握;可精确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全部变化,又称机理模型8. 推流迁移:推流迁移是指在气流或水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的转移作用。
推流作用只改变污染物的位置而不改变污染物的浓度。
9. 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10.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在用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运动时,就必须考虑一个附加的,由流速不均匀引起的作用。
11.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所需的距离:在二维环境中,污染物中心排放下,如果岸边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断面平均浓度的5%,则称污染物到达岸边或地面,从污染物排放点到污染物到达岸边的距离称为污染物到达岸边所需的距离。
12. 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当某一断面上任意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比介于0.95~1.05之间时,则称该断面已达到横向混合,由排放点到完成断面横向混合的距离称为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
13.S-P模型:描述河流水质的第一个模型,由斯特里特和菲尔普斯在1925年建立,用于描述一维稳态河流中的BOD与DO的复合变化规律。
它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的模拟预测中,也用于计算允许最大排污量。
其基本假设是河流中的BOD裒减和DO恢复都是一级反应,且DO的来源只有大气复氧14.瞬时排放排放源:瞬时排放污染源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的时间短暂的排污源。
如工厂的事故排放或定期排污。
一般情况下,这种污染源反复的污染具有突发性和污染浓度高的特点,极易造成环境危害,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危害性。
15.稳定排放:排放强度变化很小( ,变化率在±10%以内);排放时间长( T >> X / u )。
16.控制方程:反映约束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规律的那些规则的数学模型叫控制方程,而把遵循控制方程控制在一定条件下求解得出的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种进化的规律,叫控制方程的解(它可以用另一个数学模型——数学公式表达,也可以用一组有规律的数据表达)。
17.数值解:当问题复杂时(控制方程中含有复杂强迫项、或模式参数是变系数),方程便无解析解,但仍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得数值解。
即直接求得:t=?, x=?, y=?, z=? 时的C值。
一般先求出t = 0时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再根据控制方程规定的规律推出下一时刻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值,这样一步一步地推下去,也能得出研究对象的时、空变化规律,这种完全用数值表示事物运动规律的解,就叫数值解。
18.解析解:微分方程通过积分可以求出的原函数,即解析解。
根据目前的数学研究,微分方程可求解析解的不多、应该说很少——仅局限于那些低阶微分(仅有一阶、二阶)的、微分项前系数为常数的、强迫项函数形式简单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也不复杂的微分方程。
19.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20. 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
这种点源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其变化规律依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即有季节性和随机性。
21.非点源污染: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
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NPS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
22. 水污染非点源:在我国一般称为水污染面源,是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而造成水体污染的发生源。
坡面径流带来的污染物和农田灌溉水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
目前,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主要是由面源带来的过量的氮、磷等所造成。
】23.烟囱有效高度:烟囱的几何高度与由于排放物原始的动量及热量而造成的最大抬升高度之和,亦即水平的烟羽中心轴到地面的距离。
因为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与烟囱有效高度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它的正确确定已成为计算污染物地面最大浓度的重要问题。
24.大气二次污染物:是各种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或与大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能(如紫外线)参与下所能引起的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与一次污染的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23、二、理论题1.分析在什么条件下必须考虑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为什么?分子扩散是分子随机运动引起的分散现象。
在研究实际的河流、大气问题时总是可以忽略分子扩散作用,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流场中,分子扩散作用与湍流扩散或弥散扩散作用相比,量级很小。
但在研究湖泊、水库问题时则应该考虑分子扩散,因此此时一般属于静水环境,分子扩散所造成的污染物分散可能成为主要的扩散作用。
湍流扩散是由于湍流流场中分子的各种状态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间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所以在介质具有一定流速的流场中,若采用时间平均值来描述质点的各种状态,则需引入湍流扩散,如在研究深海污染排放、大气质量模拟以及一些大河的污染物扩散时常常要考虑湍流扩散。
弥散作用是由于流场中横断面上实际流速不均匀引起的。
所以在用横断面平均流速描述实际的运动时,就必须考虑弥散作用。
2.污染物与河水混合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完成?先后顺序是什么?反映了什么规律?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过程分为竖向混合、横向混合和纵向混合三个阶段。
由于一般河流的深度要比宽度小很多,当污染物进入河流后在较短的距离内即达到竖向混合均匀,在竖向混合阶段的同时也进行着横向混合作用,而横向混合的完成要比竖向混合完成所需要的距离大得多。
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过程反映了两者之间的质量传递、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规律。
3.分析有机物排入河流后,受哪些过程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产生的?有机物进入河流后发生三种水质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有机物进入河流中后,在环境介质的推流输送过程中,由于分散作用使得有机物在河流中的浓度不断降低。
有机物在河流中发生生物化学反应,消耗河水中溶解氧。
一些悬浮状的有机物还会发生絮凝和沉淀,沉淀在河底的有机物有可能被水冲刷而再次悬浮,从而引起河水B OD的变化。
溶解氧的消耗使得河流水质恶化。
而分散作用、沉淀和凝絮又使得河流水质改善。
溶解氧的降低使得河水中的氧亏增大,这将增加大气复氧的速率。
河流的水质就是在耗氧和复氧对立的过程中达到水质平衡。
4.分析有机物进入河道后,水体中的 BOD和溶解氧的浓度从排放点到下游怎样变化,利用氧垂曲线分析溶解氧的浓度变化的原因并画出其示意图。
溶解氧自源处开始,浓度变化符合氧垂曲线的变化特征,即自源点溶解氧浓度不断降低,到最大氧亏点,水质最差,这个过程水体中耗氧作用强于大气复氧作用。
其后,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回升,这个过程,水体水体中耗氧作用弱于大气复氧作用。
BOD浓度从源点向下游方向不断降低,符合S-P模型中BOD变化方程。
5.环境质量模型中的源与汇主要指什么?在水质模型和大气质量模型中的源和汇都包括什么内容?环境质量模型中的源指输入该系统的污染源,汇则指使污染物从该系统中输出的那些因素。
水质模型中包含的源有:污水排放源、底泥冲刷再悬浮,非点源侧向径流输入的污染物,底泥释放的污染物,藻类光和作用产氧等。
水质模型中包含的汇有:河底渗漏、沉降絮凝、藻类呼吸以及有机物降解。
大气质量模型中包含的源有:有害气体排放源、二次扬尘、光化学氧化反应产生的污染物。
大气质量模型中包含的汇有:地表植物、建筑物的吸附、污染物的沉降、雨水冲刷等。
6.基本模型中的一维动态解析解和稳态解析解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是什么?一维动态解析解推导中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分别为:C(x 0,0)=C 0 C (∞,t)=0一维稳态解析解的初始条件是C(0)=07.二维解析模型的应用条件是什么?列举可以应用二维解析解进行模拟的问题。
在假定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质能与环境介质相互溶合,污染物质点与环境介质质点具有相同的流体力学特征,且在空间维度上的两个方向上存在浓度梯度,并不能被忽略时,就需要采用二维模型,如用于大型河流、河口、海湾、浅湖库的水质模拟。
8.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虽然各个要素不是很完美,但可以综合统一为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2)相关性:各个要素互相影响;要素的变化影响到整体性。
(3)目的性: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具有一定的功能。
(4)阶层行(或层次性): 个系统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也是系统实现系统阶段控制和目标管理的基础。
(5)环境的适应性:目标管理的基础。
三、计算题1. 在流场均匀的河流中,河宽B 为500m ,平均水深h 为3m ,流速为0.5m/s ,横向弥散系数y D =1m 2/s ,岸边连续排放污染物Q=1000kg/h ,试求下游2km 处的最大浓度,污染物的横向分布,扩散羽的宽度。
解:应用二维模型稳态条件的解析解2222222(2)(2)(,))exp[]exp[]}exp()44444(,)1exp[]exp[]}44x x x y y y x x x y y u y nB y nB y kx c x y u u D x D x D x u n B n B c x y u u D x D x -+-+-+--+-+-∑∑∑∑ 其中Q=1000 kg/h=277.78g/s当x=2km 时的, 89.44y m σ=== 污染物最大浓度发生在y=0处,代入得:222244(,)1exp[]exp[]}44x x y yn B n B c x y u u D x D x =+-+-∑∑20.5*5002*exp(().....]2000=+-+ 1.65/mg l = 扩散羽的宽度: 22*89.44178.88y b m σ===完成横向混合所需的距离 岸边排放:220.40.4*0.5*500501x y u B x km D ===2. 在一维流动渠道中瞬时释放了10000g 守恒示踪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