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中学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中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学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他们对于社会现象、人类命运等问题充满好奇,渴望能够通过学习来解答这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自主发表观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增进对社会、人类命运等问题的理解。

中学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中学生往往处于青春期,思想容易受到他人和外界的影响。

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行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

并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学思政课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中学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选或者组织小组进行研究课题,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并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主体意识。

中学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中学思政课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提升和教学经验积累,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教学技能。

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

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培养起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使其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模板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模板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小学教育,正从多方面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的自我完善,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总对策,更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其中关于如何培育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怎样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创设条件,正在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也是本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重点。

一、调查引起的反思1997年11月至12月,我们做了题为“思想品德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今后导向”的调查。

调查覆盖面为全市各个区县,涉及377所学校、551名教师、11688名学生、4位专家。

调查结果有以下共识。

(一)对思想品德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取得共识大家一致认为: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起定向作用。

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与这些素质相关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界有识之士常说“文化素质不高是次品,思想品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

可见思想品德素质在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

凡是成功的教育都是把“以德育人”作为根本,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以及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以及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打基础。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定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共同探讨问题。

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体性,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开放性氛围、学生参与讨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任务。

1. 引言1.1 引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在教学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品德素养。

本文将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探讨。

设定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感到自由和舒适,更容易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安排一些讨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倡导学生参与讨论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观点,思维得到碰撞和启发,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以上几点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设定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倡导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等多种途径。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思政课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思政课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策略

思政课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策略内容提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现实意义,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能培养学生学生勤思考、爱钻研,动手、动脑的刻苦精神;通过发挥学生参与预习,学生参与新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倡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要确保主体作用有效性发挥,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关键词:学生 主体 发挥高中政治课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下才能落实和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帮助其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充分认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意义(1)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学会本领,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现在的高中课本中理论层次有所降低,可读性增强,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2)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装学生,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的知识体系比较抽象,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积极“参与”,在师生共同活动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能培养学生学生勤思考、爱钻研、动手、动脑的刻苦精神以往的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板书、学生抄板书,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难以达到教学三维目标。

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论文

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论文

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上学生。

那么如何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教学中尝试如下三个环节:1.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效果。

有的老师认为德育教育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因而把课堂弄得庄严肃穆。

其实,要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的行为,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参与,在活动、讨论、反思中达到知意行的统一。

良好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

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我认为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中营造与文本内容相似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学习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升华。

要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情境的内容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年龄段来创设,而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搞花架子,牵强附会,哗众取宠,使情境庸俗化。

(2)目的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3)针对性强,问题情境要与本课的主题相符。

(4)主题鲜明,情境的指向要明确,牵涉面不要太广,以免学生无法下手。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内容摘要】随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呼唤要给学生“空间”和“自由”,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得出以下几点看法:1、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高学习自主性。

4、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发挥思想品德教学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可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才可能全面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而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

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想想、议议、辨辨、评评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事物和现象各个部分的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心理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切真挚的师生情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为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所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教师应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

即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用“你的回答很有道理、很独特”;“你很聪明”;“你的潜力很大,将来很有希望,一定要把它挖掘出来”;“谢谢你的参与”之类的话予以鼓励,教师由衷地高兴加之欣赏的表情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1. 引言1.1 中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中学思政课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

在思政课上,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社会科学知识,更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喢。

它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政课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了培养更加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更加优秀的未来建设者而努力的必然选择。

1.2 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现实需求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现实需求是中学思政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逐渐发生变化。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但现在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当今社会中,学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要求人才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当务之急。

只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也符合教育教学的趋势。

现代教育追求个性化、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操素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已成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正文2.1 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目标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现代公民。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论文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论文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论文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概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实施主体性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以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的全面发展,以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塑造、创造潜能的开发。

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护并指导学生的行动。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

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师生互爱、互信、互重的富有人情味的教学环境。

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个学生,把温暖的语言播撒给每个学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自己积极的思想情感感染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学生的关爱,从而引起师生间情感的共鸣,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如教学八年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课时,我先让每个学生不署名给老师写一句“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了,不管是赞扬的、批评的还是希冀的,均可表达出来。

我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话语,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同学这样写是不尊敬老师吗?学生在产生思维碰撞火花之后,初步懂得这是师生民主平等新型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

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畅所欲言,无形中也营造起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多元化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按照主体性教学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要突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将教学的重心完全置于学生身上,着眼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论文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摘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重重,为了发挥中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体性,要转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丰富与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主体性;发挥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028-01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以及高中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创新地学习,以自我为主体,主动的配合教育者完成教学任务, 选择教育者给与的正确的影响,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意识体系,并且能动地把思想外化为行为这样一种属性” [1]。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1、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这一纲要的提出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因此,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应相对提高。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为成为科技人才提供条件。

3、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时期,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足,这让他们在认识自我和认识事物的时候会产生困惑,因此在这一时期,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论文]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论文]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界有识之士常说:“文化素质不高是次品,思想品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素质在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

要实施思想品德课教育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一点是一定要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变苦学为乐学。

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起定向作用。

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及与这些素质相关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

我们应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职责:老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不是课堂的主宰。

老师认真地教,是为了学生学得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能起的作用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不能把学生当做婴儿而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为了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备课时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紧紧贯彻“以生为本”思想。

要高举“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旗帜,以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

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思想品德课教师理念必须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而变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自由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思想品德课仍然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动、学生不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发挥,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如何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动”起来,积极思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人作了一些尝试。

一、创建民主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习。

教学活动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一个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动”起来,成了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样学生就不爱学习,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

因此,要使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努力创建一个民主教学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一言堂,包办代替。

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甚至与教材不一致的见解,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与教师进行辩论。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观点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畏惧感,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这样学生就敢“动”了,敢于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生在劲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维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要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的教学资源如远离了学生,就很难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同感,学生就会认为思想品德课是空洞的说教课,在课堂上就不会积极思考,更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就难以“动”起来,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缺泛活力,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论文

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论文

浅议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学生心里思想品德课往往和枯燥,无味,繁杂这样的词汇联系着。

面对新教学理念、太多的教学方法,对怎样渗透和选择感到盲然,不知从何下手。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思想品德课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影响这门新课程日后的发展。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新课程;主体性作用;激发兴趣;课堂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师生面前。

教材的版面设计新颖活泼;教材的内容体系丰富多样,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语言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些思考。

一、生动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如何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是我思考的重点,以为备好课就可以上好了。

虽然每次都认真备了,但是一到上课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比如学生不想学习,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有些学生什么都听不懂。

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导入时不够生动,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结果。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才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介绍自己比较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一)故事导入法, 小故事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编思品教材每一课的开头都有一段和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的小故事,引人深思、启发学生。

如走向自立人生一课,开头”几只小狮子的不同命运”逃出笼子的小狮子学会自立,留在笼子里的几只小狮子最后饿死了。

吸引学生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一个从依赖到逐步自立的过程。

(二)承上启下导入法,思品教材在编排时往往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框之间全都环环紧扣、丝丝相连。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主体性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主体性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政治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中学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显得越来越,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

进入新的时期以来,为了是我们的教育能不断适应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国家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了高中新课程改革。

我省于2008年以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使我省的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主题的课改要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主体性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对此我谈一些体会: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

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

【学生】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字】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作为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个体倾向性的表现,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

学生一旦拥有了某种兴趣,就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向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主体性的确立光靠教师观念的转变还不够,最终需要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

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能力特点等实际状况,要选择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就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

兴趣教育是一种顺应主体倾向性的有效性教育,教师应当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培养和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中全面膨胀。

比如在《陶冶高雅情趣,追求美好人生》一课的教学中,因为高雅情趣这部分内容比较空洞,学生难以理解,我就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

首先设问:“大家有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肯定喜欢这个问题,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然后帮助学生区分出正当兴趣和不正当兴趣,再设问:“大家认为是正当兴趣好呢还是不正当兴趣好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大家想知道怎样来培养正当兴趣,从而形成高雅的情趣吗?”,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再布置大家讨论。

学生都能说出一点二点来,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既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走上讲台1、也让学生当回“老师”。

长期以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极大的权威性。

这种权威性的负面影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其形成了消极依赖的学习心理,而试图消除这种沉病则是困难的。

保守教育是“授人以鱼”,素质教育应该是“授人以渔”。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摘要】中学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引言介绍了中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紧接着在正文部分探讨了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拓展思政课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最后在结论中提出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全面提升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学习与思考,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中学思政课教学、学生主体性、培养、参与意识、教学形式、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全面1. 引言1.1 中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中学思政课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

中学思政课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和政治理论,更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学思政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增强对国家、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中学思政课更是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和国家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道德伦理支撑。

中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之一。

1.2 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主体性是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当今教育领域的共识。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培养学生主体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策略论文

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策略论文

浅析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必然性,是当前中学课程改革需要,是高中政治课教学和当前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主性欠缺,参与性主动性不够和创造性不够。

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成因,重点探究了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生主体性策略当代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对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学。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德育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际,承担着宣扬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增强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重任。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成因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成因有多种情况,经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学生兴趣缺失,学习动力不足。

这是阻碍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

动力缺乏的状态,实质上是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缺失。

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

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

其次、应试教育的“如影随行”。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学的评价机制往往以成绩为准绳,成绩决定一切。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教师往往采取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从事教学。

这种教学毫无疑问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也抑制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的课程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也有原来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转变到侧重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尤其是思维独创能力的培养,这势必要求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主体性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主体性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教育忽视对学生独立学习、研究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的做法已被广大教师所摒弃,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把学生真正作为发展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政治主体性发挥创造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只起到外因的作用,要想使教材的理论变成学生自已可把握、会理解、能运用的知识并提高自已的思想觉悟,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也即是说,如果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用发挥得再充分,也会收效甚微。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让学生在“自揣”、“自探”、“自习”之中求得真知。

现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谈谈自已的认识。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积极动脑、动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数量和质量。

只有既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即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又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即是否全班学生都参与,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论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中学思政课的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作为中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学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思政课程中,这种能力往往需要更多的培养和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思政课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中学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还需要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思政课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组织一些思政课相关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主体性。

三、引导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正在不断地形成和完善。

思政课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认知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测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此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引导,也可以利用心理咨询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主体性。

四、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在中学思政课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

思政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念。

而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生活中进行自我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摘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主体性;学生;发挥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不断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用”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体验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共同体,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真正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

而新课标则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彼此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观,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
生,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良好的教态和情绪,以激励的语言和表情,充满生气、满腔热情地上课,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参与的热情激发起来;要允许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有了这样新颖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更有色彩,使知识结构与学习结构更多角度、多维度的深化,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教师要想使学生爱上思品课、上好思品课,必须使学生对思品课产生兴趣。

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根据思品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如合作交流模式。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
验到成功的喜悦。

尤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能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达到使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教师提出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

三、改革教学方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形成了教师讲授为主,练习为辅的模式,这种方法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初中学生具有生动活泼,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及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等特点。

教师要让学生集中精力上完一堂课,教师就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进行教学,使每一教学环节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地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

如教师既可采用讲故事、语言、事例悟道理的形式;也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还可采用师生对话等形式,并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随时变换教学方法。

例如,课堂提问法。

例如讲授“走艰苦创业之路”时,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艰苦奋斗?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精神?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一系列问题。

然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已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这种方法,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激活了课堂气氛,同时有效地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提问中得到提高。

又如,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点时,教师可播放《我的中国心》、《万里长城永不倒》等歌曲,通过如泣如诉的美妙旋律和激动昂扬的mtv画面,让学生感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师生共唱,引起共鸣,使情感交流,心灵融合。

四、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授之以渔”强调的都是要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习惯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

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教师要树立学法观,教学生之所想,授学生之未知,释学生之所疑,通过引导、质疑、讨论等各种途径,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灵魂,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方向,学生的学法就有了目标。

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建构有创造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无论是平时练习还是考试,学生对问答题的解题方法的掌握一直是个难题,在进行这方面学法指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
行指导:第一,仔细审读设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

第二,认真阅读材料,不要漏过材料给你提供的信息。

最后,回归教材,联系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尽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将联系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最后组织答案。

老师通过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学习,总结归纳,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堂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2001.6 黄海祥《浅谈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教育网
[2] 2002. 1 邓永明马红地《教学民主化的探讨》教学.第1期
[3] 2001.6 余森维谈提高初中《社会》课课堂教学效益的几点体会《二十一世纪教育文献》
[4] 2001.6 左生海《思想政治课艺术浅谈》《二十一世纪教育文献》第六卷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新店中学 36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