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论文教学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简初中思想政治课式教学论文
简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进入新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加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日益加快,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浪潮里,亟待寻求和建立一条相对适应的心理通道。
面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期的初中学生,非常需要在身心成长、道德品质发展以及逐步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得到教育教学上的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探究,从而增强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作为专门在这方面给初中生以启迪和引导的思想政治课,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简单地说,探究式教学就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促进下,创新学生思考、探求、获知、体验、提升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把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模式设计上,具有双向反馈特点;在教学要求上,既要求教师具备综合调用知识资源和教学资源的能力,又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效果上,不仅推动学生知识运用的前后联系,而且注重书本知识与实践行为的彼此贯通。
探究式教学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
第一,设疑与解疑的统一。
表面上看,探究式教学是赋予学生更多学习时间、空间和兴趣,从而解惑答疑的能动学习过程。
然而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多的是教师把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逆向操作的结果。
先有教学目标,然后确定教学内容,再整理收集资料,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问题,最后找到探究的结合点去启发学生。
简而言之,就是学生从设疑到解疑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从解疑到设疑中完成教学目标。
他们之间是个双向互补的统一的过程。
第二,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似,探究式教学也需要把教学目标分几个环节实施。
在不同的环节,教学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技巧。
比如:提问、启发、解释、评价等。
不同的是,探究式教学在整合不同环节的效果上,通过新的思路与主观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创新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氛围。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举例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举例教学摘要: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时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与时俱进,吸收新知识,采用新教法。
教师在讲授书本知识时,要选用最近发生的、距离学生较近的、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热点”、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学生行为实践的“热点”的事例组织教学。
使学生从一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出理性的认识,从而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激发学生兴趣,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在时间因素上,要选用最近发生的例子。
思想品德课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只有当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时,才能产生信念,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觉悟、观点,再将觉悟、观点外现为行为实践。
从客观上来说,教材中的例子与现实教学总有一定的时间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搜集一些最近发生的例子,丰富发展课本中的内容。
如在学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内容时,教师应联系最新发生的科技方面的新成果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就会很浓。
通过分析,使学生懂得:科技的确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不愧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从而进一步激发初三学生热爱科学、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
如果只是一味“照本宣科”,讲述课本中的“原子弹、人造卫星、葛洲坝水利工程”等陈旧例子,学生就会兴趣索然。
在空间因素上,要选用离学生最近或很近的例子。
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要激发学生兴趣,除了选用的例子要最近发生,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外,还要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给学生亲近感,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可信度。
如在讲“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内容时,就要注重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并较好地贯彻到教学的几大环节中。
引课时,要用家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的例子,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授课时,用家乡知名的私营企业帮助学生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相关知识;结课时,又选用本地的事例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进行判断辨别,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初探【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的一项主要教学科目,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知识积累以及社会认知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新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设计、安排非常科学,并且图文并茂,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特别是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教材改变了过去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初中的学生,它使初中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下面是我从事七年级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和积累,在此与各位同行共享。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一、课堂上要做好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北师大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比如,我在讲《感激父母》这一站时,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妈妈的吻》,要求学生边唱边思考父母平时对我们的关爱,从内心感受妈妈那无私、圣洁的爱。
同时从两个角度去讨论学生和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一个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讨论,一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讨论。
不少学生在发言中都提到从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令父母忧心忡忡。
父母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渴望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决策权;有时希望和父母保持一点距离;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点小秘密。
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行为,从内心感激、感谢父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型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型教学初探教了几十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渐渐地发现师生关系越来越淡,思想的教育愈发变得苍白无力。
怎么回事?什么原因?是我跟不上时代,老了?还是教材改得没东西可讲了?盯着“新学校、新同学;创建新集体……”这些知识发呆。
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
我经过实践和摸索,终于形成了“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讲,学生学,教师点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我的新型教学流程1.我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各组给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我告诉学生,以后思想品德课改叫“我是教师”课。
2.我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打消学生讲课怕丢人的后顾之忧,告诉他们:“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深刻,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树立良好的班风,坚决打击类似“就他美,爱出风头“等嘲笑他人的言行。
我乐于做学生的坚强后盾,鼓励学生解放自己、表现自己、超越自己,教育他们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3.我给各组分配任务,任务提前几周分配下去,让学生留心生活,寻找讲课素材。
例如,讲《新学校.新同学》一课时,“拼搏组”交流的话题是“初中生活新体验”,“火箭组”的话题是“珍视新友谊”,“飞龙组”的话题是“与新朋友结伴成长”,“奋进组”总结谈感受,“团结组”对讲课教师点评。
教师要求学生交流时语言态度一定要真诚,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
4.课下我把教参、课辅资料、报纸等备课资料给学生,电脑也可以让学生查资料使用,我随时了解参与学生的备课,但只是引导,提一些建议,帮助学生预测一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好解决方案,切忌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5.组长给组员分工,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把握重难点,拓宽知识面,利用课内和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学习。
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室,亦可以到图书馆、学科活动室、电教室、运动场,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家庭,还可到社会中搜集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完成任务。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一、在教学目标上,要贯彻从认知到行为,从行为到性格的思想体系1.由“认知”迈向“行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一种行为品德的发生,总以一定的品德认识为基础,受品德情感的推动,受品德意志的维持和调节。
教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健康、愉快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示范,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延伸到课外,使其由“知”迈向“行”。
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是很多的。
如:伟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生长在大城市,一生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而他最初的梦就是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那是学校组织学生去武汉郊区参观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正是那里美丽的景象引起了孩提时的袁隆平的兴趣,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2.由“行为”养成“性格”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你是听来的,你很快会忘掉;你是看到的,你就难以忘掉;你是做了的,你就不会忘记。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自己成名成家之后,为什么会建一个助学基金呢?她说自己小时候因为一个勘探队的叔叔借给她几块钱,才使她免于辍学,否则自己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村姑、村妇。
可见,一次道德行为不仅能给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还能激励人去从事更伟大的事业。
所以我们要重视一个人的行为,要注重行为品德的培养。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时,那些原来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的同学肯定不舒服,但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逐步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摘要:在现今社会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
我们要在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上多下功夫,以期达到让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素质方法能力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政治原理晦涩空洞、枯燥乏味,法律条文繁琐冗长。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
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这个不利教学的局面?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把先进的、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动态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到政治课中,从而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这也是我们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一个重要步骤。
我认为如要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柳暗花明”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教师素质多数人认为:“老师上课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像大家日常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但是,我认为在这最平常之中,却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师德和学识。
讲课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人的人格和知识修养的综合表现。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世界各国政府都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如:美国针对一项轰动全国的教师数量和素质的调查,面对素质不高的教师队伍提出要学习中国,搞教师希望工程。
伊朗教育部则发出通知,国内各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不得体罚学生,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被开除!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的主题为“教师素质”,并就其发表决议指出:“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素质教育,有赖于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实施的直接障碍,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纵观我国教育的现状,不得不承认,不高的教师素质直接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必须“爱岗敬业”。
曾记得古人解释,“敬业”的意思是“专心致志以其业也”,强调对自己的事业要专注热爱,矢志以求,也就是在其位,乐其业,尽其职,负其责,竭其力。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初探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
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
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的做法是:一、以情激学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
我首先用我的真情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1.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我的教学班级,像大哥哥一样向学生们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
哪个学生有困难,我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
有一次,一个校外人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
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
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
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
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
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2.真情实话,以情诱学。
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
当学生们说出它的内容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但你们知道吗?想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的“八荣八耻”等理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渐把我们培养成“四有”新人,而这些理论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
”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
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
这堂课,激发了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升温”,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以情明理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创设教学情景,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摘要: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活动课开发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感兴趣、有成效,就必须认真实施“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尝试活动课的教学,要充分认识活动课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并按步骤实施,这样才能发挥思品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
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转变观念。
教师纯理论的枯燥说教,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墨守成规的隔代观念,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材料,都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其结果往往是台上唇焦舌噪,台下鼾声如雷,很难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活跃起来,积极思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人作了一些探索。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新型的课程,跟其它课程相比,有其独特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如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每个单元都有单元活动设计,每个单元活动设计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如七年级第一单元的活动内容是“举行诗歌朗诵或演讲比赛”,第二单元就是“写一篇观察日记,开展主题班会。
”还有设计调查问卷,写小论文等等形式,总之,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思想品德活动课都是围绕初中学生成长与生活实际来设计活动主题,紧贴学生生活和身心发展特点。
触及到“青春期异性交往”、“感受自然生命的可爱”、“中学生上网热”等热点问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竟争的实质是创新型人才的竟争,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活动德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动教学论文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教学摘要活动教学是在反思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活动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倡导以自主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方式方法入手,进而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力图为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问题对策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眼里一直都是一门内容枯燥、乏味的课程,而且的确存在学生不喜欢,甚至于还有些反感的现象。
但是,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我看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编排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越来越灵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方式已由原来的闭卷考改为了开卷考。
应该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在渐渐转变,学生已经慢慢喜欢上了这一门课程。
究其原因,除了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教师都在探索和运用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教学(一)情境活动1.讨论、辩论法,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学生早已明白、在教材中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拿出来讨论了,否则就是浪费教学时间。
其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当地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注意小组讨论的组织和规范,小组的规模就应最小不少于3个人,最大不多于5个人。
这样不但能激发小组内的讨论,也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2.表演、欣赏法,体验情境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些表演,如朗诵、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或者是采用欣赏音乐和录像的方法来让学生体验情境,再加之教师的适时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1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
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
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凭借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
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新探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已成为了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学科,学生对其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品格、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观的正确与否。
本文将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做深入剖析,并且提出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以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长足发展,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非常困惑,不知所措。
下面我就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探讨,以推动当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长足发展。
一、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插图没有被充分利用。
这使课堂教学变得很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插图是思想品德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还起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的信息。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只是走马观花地领学生浏览一遍。
2、教材正文与辅助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得到有机整合。
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功效,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思想品德老师或让教材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或抛弃了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整合。
教材中资源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思想品德教师自己收集、整理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
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资源虽然很重要,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能够很好的起到补充辅助作用。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1、思想品德教师没有认真剖析教材中图与文的联系,没有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致顾此失彼。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探摘要:生活赋予了思想品德教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把生活引进课堂,就会使思想品德课堂奏响生活的乐章,成为学生所喜欢的课程,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经验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25-0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那些与学生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以学生的生命需要为依据,能够引起学生生命体验的科技和生活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实际感知和经验到的生活本身,也可以是一些需要在时代、生活背景下得到重新检验和论证的假说,它将充分体现生活的多样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将人类文化的间接经验和学生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一、捕捉生活化素材,导课精心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学习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性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思想品德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联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营造生活氛围,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能唤起学习的激情,才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张显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因此,要使思品课回归生活,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课堂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
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
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学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思维能力能力培养行为考核思想品德课在中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有重要作用。
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新课程改革开创新的局面。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1.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
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
例如,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可用《脱线的风筝》这个寓言:“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
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是不是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谁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地对它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
蓦地,天昏地暗。
“咔嚓”一声,线断了。
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场。
这个寓言说明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摘要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探析,并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并重,以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然而,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面对新教材中的新的布局(图文排混、各种字体的材料排混等),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课外的鲜活典型实例,面对知识与情感目标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顾此失彼。
下面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二)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
(四)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论文篇一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学科。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主体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但当前思想政治课存在一些问题,使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了兴趣,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甚至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在落实新课改要求时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形式乏味。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化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大多以教师为主,基本上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指挥,学生执行的“灌输式”的教学。
这种教师单向的传授,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违背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改要求,也导致学生无法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但是,由于我国应试的教学目标与现实生活缺乏广泛、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显得陈旧、单薄,抽象的理论难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政治课程的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不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课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要求上,缺少针对各类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学生思想实际的具体要求,仅仅从高远的道德理想出发,致使内容空洞抽象、与现实生活严重脱离,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难促使其融入到学习中。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探究摘要:从思想和方法上探究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是非常有必要,本文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方面进行探究,为新课改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探究前言新课改的背景下,借鉴古今中外思想品德教育有关理论,综合吸取现代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美学、教育创新学、教育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揭示初中生思想品德成长的规律,构建现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综合生成的创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系统。
一、关于“初中生思想品德生活状况与学习心理”的研究从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生活现状的调查入手,了解当代初中生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学习心理、思想品德成长的困惑,组织初中学生参与主题为“我心目中理想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了解初中生的学习愿望和需要,反思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的设想。
二、关于“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堂教育从灌输到创新教学建构的理论”研究为了给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的设想寻找有力的理论支撑,对我国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史上千年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思想品德评价手段进行考察,并探讨西方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从理性到关怀、从内化到建构的发展,进而通过对东、西方思想品德教育的共性分析,揭示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从灌输模式到创新教学建构模式的演进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向初中学生生活回归的规律。
三、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目标生成”的研究针对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教本位”和隐性因素缺失等问题,通过对中外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目标各要素的分析性思考的价值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实施过程中事实上的有机整合。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新教学的生成性作出这样的界定:一方面,它指初中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态度、方法、价值观的横向链接;另一方面,它指初中学生在初中这一阶段生活情境中知识、情感、能力、方法、价值观综合碰撞后新质的生成。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三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三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促进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需要做到“学为中心”。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思想和行为偏差,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树立“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总体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坚持“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坚持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出发,制定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教学思想,而是要从学生出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建立全面深入的认知,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法律意识等,实现对班级学情的重要把握,然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其次,教师重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例如,在“让友谊之树长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集体探索性的学习等,让学生分享彼此之音质生活收获、趣味经历、学习成果等,也可以开展一些集体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友谊的伟大之处,树立起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和情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素质。
二、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初中生年龄偏小,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学习自制力和专注力通常不高,对于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通常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来说,其本身趣味性不强,教师教学时如果刻板的照本宣科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老师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教学论文: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探析,并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并重,以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纵观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级的教材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其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二)授予学生道德规范与交往常识,从而增强其交往与合作技能;(三)授予学生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各种制度规章,增强其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四)明确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四)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策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增进其爱国热情和为国奉献的精神;(五)进行理想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引学生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通向理想的人生之路。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学好思想品德课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然而,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面对新教材中的新的布局(图文排混、各种字体的材料排混等),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课外的鲜活典型实例,面对知识与情感目标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顾此失彼。
下面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1.1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1.2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
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1.3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
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
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学校,信息相对溃泛,学生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的途径也不多,教师更应该多加收集,在教学中多将其联系到相关知识点当中来。
然而在教学中,政治老师们或只顾教材中的事例和练习,不贴近学生实际,不联系实际生活;或偏离教材,只谈教材之外的事例,安排教材之外的练习,本末倒置;有些甚至连教材中的资源都没有充分运用,更不谈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本末皆未顾及。
1.4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
政治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
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恰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2.1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它们之间有机结合起来,而是分不清主次,弄不清它们的内在联系,以致顾此失彼。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每一课、每一框题的编排一般都包括课题、小标题、正文、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相关链接材料、思想练习等几个部分。
这种编排的意图就是要使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补说明及拓展延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这一编排意图,没有深入分析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直接根据教材中罗列的知识点提出观点,说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案例分析问题,也不注重通过说明加以说明延申知识。
2.2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
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
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置生活实际于不顾,对时事动态也不加以关注,不注重将教材知识与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2.3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能力、感情的培养、品德的教育。
虽然,素质教育已早就提倡,大家对其理念也都并不陌生。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仍然沉浸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当中,将思想政治教学视为单一的思想、政治常识的灌输,教材观点的简单传授。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不在老师们的教学计划中。
因为他们还是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将高分的培养视为他们教学的首要任务。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是高谈阔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简单地告诉学生书上是这样说的那样说的,但对学生在的思想上、行为上的实际存在问题却不加以重视。
这样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就是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能力、感情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的原因,也是导致高分低能、分高则德不高的原因。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
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并重”。
3.1图文并重育人思相。
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
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循环利用资源”时,在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前,学生一头雾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后,学生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既循环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鱼的好饲料;鱼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废物,却变成葡萄树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酿酒。
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用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再者,中学生对图画图片的浓厚兴趣亦不减小学时代,充分利用插图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易于学生掌握的新知。
3.2正文与辅助文并重。
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
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
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时,从“相关链接”的数据中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特点,如:材料中的我国有8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就说明了农村人口多的特点。
若没有这具体的数据,学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了。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说明,还是从事例中总结而得出结论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思的问题,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择其最佳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贫乏,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
纵观历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考试考查情况,学生失分率最高的就是材料分析说明题。
甚至,有些学生对材料分析说明题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可是学习之“大忌”。
因此,为提高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品德教学更不可忽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
3.3教材内外事例并重。
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
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
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
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
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
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
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由于学生对近年来台湾问题发展的趋势不甚了解,教材中也没有作详细介绍,只概括性地提到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潮流,以致学生对这一历史潮流不理解。
为突出这一趋势,我举了“两岸包机实现直飞”、等“大三通”的实现、“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共谋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等近几年的时事,让学生理解最终实现统一理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