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初中德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初中德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初中德育教育论文2600字(一):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贯彻论文【摘要】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与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此,提出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对学生开展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把理论融入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有效探索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贯彻方式。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德育教学思想,能够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此,在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养成自尊自信的性格,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与支持作用。
促进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轻易认输,促进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社会,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同时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法律知识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了解法律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有效而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与约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同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讲解一些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具体国情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常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篇1: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时期的开展正是奠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黄金阶段。
我们要好好重视!浅析学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摘要: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对团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加强重视,首先分析了高校团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方案篇2: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尽兴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是复杂的,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的分析。
2.1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什么是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初中政治小论文六篇
初中政治小论文六篇学校政治小论文范文1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我国各级教育体系的始终,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起步阶段,也是青少年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站,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内容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奠定初等教育基础人是一个文化、价值、意义的存在。
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现象,关涉文化价值的选择、传承、进展和创新,没有文化价值参加、没有文化价值根基的价值观教育,注定是一种“无根”的教育,“无根”的价值观教育也注定了是—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
初等教育面对的同学处于人生起点,既是健康成长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关心青少年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且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抱负,最终促进青少年喜爱学习、喜爱生活;同时,良好的初等教育,能够保障青少年德智体全面进展,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进展,需要初等教育体制和初等教育工对青少年供应适应其接受力量的教育方式。
因此,以价值观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初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价值观教育能够关心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青少年由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不确定性,加之其对自身的纪律约束力量较差,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难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熟悉社会、熟悉文化、熟悉爱好,将学习的外在动因转变成内在驱动,从而为初等教育奠定学习动机基础。
其次,价值观教育能够关心青少年培育团队精神。
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青年作为劳动者的主要部分;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学校变成了熬炼青少年团队精神的主阵地。
价值观教育能够关心青少年理解共享、服务、公平,从而促进青少年在初等教育阶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其文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二)信仰教育丰富初等教育内容当前社会信仰领域中的现状,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作为当代中国主流的信仰,但是,由于社会受到多元化倾向的腐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正被那些落后的文化观念所腐蚀[2]rnm。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本中编排了不少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相关联的内容,其内容贴近实际,是帮助学生深化吸收课本知识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年龄特点,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适当安排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例如拜访革命先烈纪念馆、组织街头社会调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主题班会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了解了社会各界的真实状况,明白了学习思想品德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水平。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成长”时,除了要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全介绍给学生之外,还可以联系一些社会上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开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实践活动。
根据教师的相关安排和要求,学生们有的上网查阅相关案件的资料和图片,有的在学校图书馆里寻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学生在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侵害时,学校所应采取怎样的救助措施,家长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学生自己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活动中自主体验在活动开展起来之后,教师除了要确保活动的广泛性之外,更应该让学生保持专注度,深入参与到活动中去,确保取得高质量的活动效果。
新编思想品德课本中对于学生参与活动后是否有所收获,作了重点强调。
参与、探索、思考是开展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过程中自主体验道德的冲击。
在安排活动内容和步骤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当今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品德的养成就在于自己每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培养。
例如:为了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开展名为“我爱我家”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父母敞开心扉,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成信,装在信封里,由教师郑重地教给家长,告诉家长这是自己孩子内心的呼声,从而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开展亲子交流,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对话。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
初中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发展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一、在教学目标上,要贯彻从认知到行为,从行为到性格的思想体系1.由“认知”迈向“行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一种行为品德的发生,总以一定的品德认识为基础,受品德情感的推动,受品德意志的维持和调节。
教师要尽力挖掘教材中健康、愉快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与需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示范,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把教育延伸到课外,使其由“知”迈向“行”。
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是很多的。
如:伟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生长在大城市,一生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而他最初的梦就是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那是学校组织学生去武汉郊区参观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
“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正是那里美丽的景象引起了孩提时的袁隆平的兴趣,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2.由“行为”养成“性格”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你是听来的,你很快会忘掉;你是看到的,你就难以忘掉;你是做了的,你就不会忘记。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自己成名成家之后,为什么会建一个助学基金呢?她说自己小时候因为一个勘探队的叔叔借给她几块钱,才使她免于辍学,否则自己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村姑、村妇。
可见,一次道德行为不仅能给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还能激励人去从事更伟大的事业。
所以我们要重视一个人的行为,要注重行为品德的培养。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时,那些原来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的同学肯定不舒服,但通过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逐步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之。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建构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从层次不同的系列开放性情境作为学生活动的素材,这种富有新意的设计,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新观念,创意新教法。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下,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认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意、行最佳统一的一种教学活动。
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情景教学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模式。
教材上的资料、图片都可构成情境;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也是一种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从教材的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它一改往日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
其中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而课堂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土壤。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不妨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对有关章节的知识点积累了哪些生动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这样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新奇的、富有挑战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它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这四个基本要素的作用和整体的功能,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与策略,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和习惯。
一、道德认知知,即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这是人们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
学生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
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总是制约着他的品德高低,所以要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以基本的道德知识、理论和各种道德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公私、荣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学生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其道德观念就越明确、越坚定,就会提高其行为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这对调节他们的行为,加深情感的体验,增强意志和信念都有极大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有这样或那样不合乎道德标准的行为,往往不是他们故意那样做,而是由于他们对道德要求、道德要领或者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理解所造成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跟学生反复讲清楚道德知识、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让他们懂得有关的原则和规范,从而增强其履行道德的自觉性。
二、道德情感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它一般在认识基础上形成,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行或某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
如对善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良的歌颂,对正义的崇敬,对父母的热爱,对不道德行为的厌恶、憎恨等。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
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
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探析如何能够在课堂的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实践而获得更加深入的心得体会,从而在汲取了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是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最终教学目标。
我们不希望看到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下苦苦挣扎的孩子,我们所希望的是一个个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积极的创造力,哪怕问题再过于苦难仍然努力思考的孩子。
因而,思想品德活动课必须要通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设计出适合学生现阶段智力与心理发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特点(一)课堂内容贴近生活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培养下,很多学生升入高中,甚至进入大学还不知道国家领导人是谁,不知道什么是“西部大开发”,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源于长时间的书本教育。
而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设立则会帮助学生们了解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不会与整个社会完全脱节。
我们在课堂中以丰富的社会和生活信息为案例与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当今社会的“国际形势”,让学生们懂得“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一个国家的意义”,让学生们真正的接触到社会热点信息,他们渴望通过看到的、听到的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而对活动课充满兴趣。
在讨论、思考的同时,学生会慢慢地思考“我”在这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我”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这将给学生们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二)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跟应试教育中教师占据所有课堂时间不同的是,活动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则根据学生的特点、理解程度、学习需求来制定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在活动课中,学生们可以亲自参与问题的提出,对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则是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讨论、实践、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找寻最终答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积累的知识与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只要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一步步地理解重点难点,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告别校园踏入社会时,他就必须要加入到现代经济社会的强大竞争中去,只有综合素质优胜于别人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发展。
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论文篇一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学科。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主体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但当前思想政治课存在一些问题,使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了兴趣,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甚至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在落实新课改要求时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形式乏味。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化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大多以教师为主,基本上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指挥,学生执行的“灌输式”的教学。
这种教师单向的传授,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违背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改要求,也导致学生无法吸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但是,由于我国应试的教学目标与现实生活缺乏广泛、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显得陈旧、单薄,抽象的理论难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政治课程的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不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课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要求上,缺少针对各类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学生思想实际的具体要求,仅仅从高远的道德理想出发,致使内容空洞抽象、与现实生活严重脱离,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难促使其融入到学习中。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
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呢?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新教材内容均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
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
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
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辨证的思想观点方法、良好的个性品质、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等。
好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既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首先,利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其次,使用声像教材,借助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将填密的思维过程、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的社会活动通过音响、画面、色彩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并且声画同步,情景交融,图文并貌,比文字教材更易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所接纳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以加深理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互动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互动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告知学生一个问题的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实践、调查方式搜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资料逐步指导,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这个过程中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在课的开头,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根据设计的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究,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例如,我在讲授《我与老师交朋友》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你和老师的关系怎么样?老师是如何关心我们的成长?师生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你认为怎样和老师能成为朋友?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找出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学生的参与为上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观点,使学生明白和老师发生矛盾和误会的时候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化解矛盾,不仅让学生通过探究找到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实现了尊师教育的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体会收获的乐趣,不断的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有兴趣才会认真听讲,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堂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其开展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讲故事、演小品或看录像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尝试,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创新,还要有长远发展的意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而保持创新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理念先行;教学实践;立足长远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政治教学在传统观念里属于“背诵”类学习,这些道理大而空,没有什么实际生活价值,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精神引导而已。
但是,随着新教材的推行,初中政治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内容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成为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重要理论,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看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
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因此,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政治教学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1课堂教学创新理念先行2课堂教学创新重在实践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除了借鉴课改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还要勇于实践,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新路子。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丰富,但是任何一种教学理念都不可能贯穿教学始终。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反馈、学习成绩情况等多种因素,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向,保证学生学习在目标的牵引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进行。
因此,教学实践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途径。
教师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2.1创设教学情境2.2教学策略多样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体现,也是课堂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和谐一致,以最大程度优化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六篇
初中德育教育论文六篇学校德育教育论文范文1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需遵循的原则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奇异多姿的世界,由于有了人类而更加丰富绚丽,其中最奇妙的莫过于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的奇妙又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共性而形成的,假如理论上仅仅把德育教育视为“政治思想”的同义语或“道德教育”的简称,那么在德育实践上就会失之偏颇。
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同学身心特点,学问水平和品德形成的进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详细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横向贯穿,纵向连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
它有肯定的原则性:方向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原则、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原则、“有意”“有序”“有机”“有情”“有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1.正确的教学思想、老师观。
老师要有人格魅力,要有丰富的感情,为人师表,成为楷模。
只有老师有美妙的情操,高尚的品行,才能在文章中找到切入点,联系点。
联系同学进行有效的情感熏陶,品德教育,老师则影响思想、心理与情感的施教者。
语文老师假如不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正确的老师观,语文教学不会取得胜利。
而应当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挥传统教学中科学的有用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束缚,从实际动身。
制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同时,树立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真正把同学作为学习的仆人。
语文老师应在深化理解,钻研教材时对教材体现出的思想与内涵保持激情,用高度的热忱,深厚的才识与超群的教学艺术细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查找育德、育智的最佳结合点,启动同学的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
使课堂教学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养诸多作用融为一体。
2.正确的新同学观。
今日,时代的进展,社会的进步,已经迫使老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看待同学。
现代社会更注意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进展,人的共性和人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传统的同学观。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三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三篇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促进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需要做到“学为中心”。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思想和行为偏差,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树立“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总体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坚持“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坚持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出发,制定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教学思想,而是要从学生出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建立全面深入的认知,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法律意识等,实现对班级学情的重要把握,然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其次,教师重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例如,在“让友谊之树长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集体探索性的学习等,让学生分享彼此之音质生活收获、趣味经历、学习成果等,也可以开展一些集体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友谊的伟大之处,树立起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和情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素质。
二、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初中生年龄偏小,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学习自制力和专注力通常不高,对于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通常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来说,其本身趣味性不强,教师教学时如果刻板的照本宣科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老师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时效性强的特点。
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设计、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并采用最佳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作为,不断寻找思想品德课的生长点,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活力课堂提高课堂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时效性强的特点。
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设计、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并采用最佳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怎样才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目前,思想品德课之所以成为部分学生不喜欢的学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缺乏师生情感的和谐沟通。
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教师应尊重学生,树立民主的师生观。
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尽量少一些权威性、批评性的话语,多一些探讨性、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第二,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的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反之,心境忧郁寡欢,智力活动便会减弱,对课堂信息的接受自然变得迟钝。
这就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xi变化,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排除不良情绪,同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情感素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产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感,课堂才会焕发生机与活力。
第三,在合作中增进师生情感。
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增强亲和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问题,近距离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无拘束中感受到交际的愉悦,产生交流的欲望,这使那些原来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变得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讨
摘要: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定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育。
本文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以增加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主要从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教学要结合生活现实和抽象理论具体化三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自学阅读能力生活现实抽象理论具体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
死读书,读死书,正在被世人所唾弃。
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想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而要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以适应课改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
近几年来,中考政治试题内容涉猎范围越来越广泛,阅读量随之增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阅读理解知识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讲究教学
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学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构建新知,提高技能,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阅读的步骤一般分为三类:
一是泛读。
即引导学生通读整本书或整个单元。
读教材的结构,搞清全书或整个单元分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或整个单元的内容。
只有学会泛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二是细读。
首先,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内容结构,提炼出要点。
其次,读概念,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记忆概念。
再次,读基本原理,掌握其理论内容、立场观点和方法,联系实际思考重大现实问题。
最后,读事例、看资料,阅读时将事例、资料与相关的理论观点进行联系,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加深对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精读。
思想品德课本中多数标题本身就是论点,所以应有意识地分析标题的含义。
让学生根据各课、节、框的标题,列出所有的知识点,制成图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印象,掌握其内在联系,也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思想品德教学要结合生活现实
在教学中,思想品德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用思想品德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应用意识。
(一)结合学生实例导入新课,唤起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开头,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
(二)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与时俱进变革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社会、体验生活。
三、思想品德教学应把抽象的理论具体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进行必要的认识成果形成过程的复原。
教师切不能将教材的叙述方法机械地移入教学。
明确了这一点,对于克服目前尚为普遍的从理论到理念或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倾向,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首先重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知识不能离开经验的。
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大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
但这绝不意味着对感情经验可以忽视。
实践证明,一个感性认识十分贫乏的人,是很难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并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的。
因
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力争为学生的实践、感知创造条件。
(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必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是为了重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飞跃,从而克服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唯理论”的教学模式。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上,更重要的表现在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上。
这一次飞跃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活方式错综复杂,各种生活理念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态度,攀比风气十分严重。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在艰苦中奋斗从而取得重大贡献的实例,使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前景充满了信心,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许多独生子女具有争强好胜,自私,独立性差,依赖性大,宽容度小等性格问题,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后,很难单独处理。
对此,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帮助学生克服个性弱点。
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是朽木,他们总有着自身的优点,如果能抓住这一点,培养其自信心,也许日后就能顺利成长起来。
当然,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都是已经过实践检验并进入到所谓科学储备中的知识。
但是,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但是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实现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让学生对所得结论的真理性进行检验。
由此可见,教
学过程的最根本的关系,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某种结论。
因为这种结论只是对学生来讲属于未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已失去了它们在认识价值方面的意义。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
所以,毛泽东特别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
参考文献:
[1]王瑞清.青少年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心理世界,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