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一)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背景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课程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反映和表现。
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也随之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今天最好的教育,谁就能在明天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这一认识,对于学校政治课程改革与实验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才有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在新世纪之初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集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号角。
(二)课程改革现状教育部2001年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始对义务教育课程革进行实验,2003年又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自此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拉开了帷幕。
我们看到,现已颁发的初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无论在课程体系上,还是在课程结构及内容上,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
首先,高中仍沿用“思想政治”的称谓,强调基本理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其次,从体系、结构和内容上看,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课程标准”由“横向”和“纵向”两个逻辑框架组成。
横向包括“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强调的是这四大内容的整合:纵向包括“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方面,强调的是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我”,即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部分所组成。
其中,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这四个模块,“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程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六个模块,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常识性。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索摘要: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新课标明确阐述:“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
”因此,本人以新课改为依据,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探索前言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学习热情低下,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提倡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大幅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思想课堂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实践。
一、分层教学法,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学生因家庭环境、先天因素等的影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接受水平和认知规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学生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我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几个层次的学习小组当然,这三个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第二,分层备课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把握教材,以教学大纲为先导,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分层授课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授课,减缓教学坡度,做好新知识的衔接。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点滴体会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点滴体会新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法。
巧用电教手段导行,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自主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当然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学生缺乏自信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亲和力,尊重学生的尝试,创设成功氛围。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新的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他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
新课改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并提供了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学习活动的基础。
下面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实验中的几点尝试。
一、巧用电教导行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
而导行就是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指导,使其知道如何做。
由于中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喜欢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道德认识、情感与行为经常出现不一致情况。
因此教师在导行时,要从学生初步得到的认识出发,巧用电教投影手段,指导道德行为,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这样不仅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道德行为的形式有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七年级思品《让我们同行》—“乐于与人交往”时,我用《鲁滨逊漂流记》描写鲁滨逊内心需要朋友,需要交往的强烈呐喊,那一段的录像,使学生体验到生活需要交往,并且使学生意识到要积极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巧用电教手段激情,明理、导行、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空间为了让学生有机会锻炼,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上安排学生提问的时间。
如: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提问;教学环节过渡时,可让学生提问;一课接近尾声时,在让学生提问。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我们教师面对新课堂的错综复杂,既要在教学策略上有所传承,又要大胆积极地进行创新,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激发思想品德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思想品德教师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起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质量就会提高。
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智育的双重功能就会奏效。
活动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和实践过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加强课堂的合作和互动,分工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新课程注重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这一要求使得老师必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提高。
课堂45分钟可以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教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思考中的困惑或自己尚不成熟的见解,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老师作为引导者加以点拨和归纳整理,一旦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变成了同学们在听写和记录的标准答案,无形中就调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思考。
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新课改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
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
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正确认识自己的道德行为。
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
《思想品德》新课改问题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新课改中的问题与策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推出,为思想品德课程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也为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使我们的课堂一改往日满堂灌、死气沉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不再高高在上,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思考,勇跃发言,大胆质疑,科学探究。
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也不断深化。
但是,不可否认,在我们平时的实际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误区,比如课堂中只是部分尖子生在支撑,很多学生处于陪读的状态,再比如自主探究流于形式,只不过将书上的内容又重复一遍,只重视知识目标的评价,而把对学生发展更有益的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等目标排除在评价之外。
长此以往新课程改革不仅形同虚设,而且会影响一代学生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全面落实新课改的精神。
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了下面的问题并尝试着进行了处理。
希望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一.有形与有效一节课的“有效”既是教师的有效教学,也是学生有效思维的程度,它包括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课堂上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所激起的火花、学生独到见解的提出等等。
“有形”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气氛,主要包括学生参与面、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师生互动程度等等。
课堂的“有形”与“有效”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恰当的“有形”能促成学习更“有效”达成,最终形成高效。
而“有效”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丰富多彩的“有形”课堂。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形式悄然发生着许多变化,课堂教学活动多样、花样翻新、欢声笑语,一片“生机勃勃”景象,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甚至一些文艺形式如:小品、相声、快板、舞台剧等等都搬上了讲台。
但当我们认真分析这些热热闹闹“有形”的背后,会发现学生真正静心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学生掌握的知识并不多。
与之相反,有些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机械的按照课本宣讲知识,课堂形式单一,气氛压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
这种刻板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
新课程则彻底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为此,本人对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以下几点论述,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偏爱或倾向,反映学习者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性。
包括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及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等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
而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将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几点感想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感想摘要: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革新,我们初中政治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给学生尽情表达的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和技巧,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信度和效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方法一、搞好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是情感教学最根本的内涵。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初中思想政治“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特征1、主动参与。
“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知识。
因此,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挖掘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会如何学习。
2、合作学习。
“主体性”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
在“主体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主体间的社会交往行为是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要实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民主教学。
3、体验成功。
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源泉。
“主体性”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试图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肯定学生的成功,通过无数次成功体验的积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摘要:新课标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也面临着改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思维,进而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使思品课教学有高效的,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
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是表面上显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的一些想法。
一、教法要有新意成功的教学在于创新。
思想品德课要摆脱“呆板串讲,机械说教”的困扰,就要追求教法的新意,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否则,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十分注意:(1)更新导入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如:故事法、情景互动法、提问法等。
方法各不相同,目的只有一个,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
讲《在挫折中奋起》时,笔者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其旋律中去领略贝多芬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精神,感受他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呼声,从而使自己也明确在遭遇挫折时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2)例证要新。
现行思品课教材,虽说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但所选事例同现实生活相比,毕竟有些滞后。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论文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品质,更重视学生通过情感体验、生活体验去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
那么,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才能提高其教学的效果呢?一、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点用邓小平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打破常规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实际的教学新路子。
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
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才能开拓新路。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二、不一味追求课堂容量而要重视质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给别人看的,而应该是让学生确确实实的感觉到他要学,他要动脑,他掌握了,他记住了。
在传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一味的追求一堂课45分钟要讲完多少知识点,却忽视了学生真正能够掌握了多少。
一堂缺少互动,师生漠不关心的课堂,学生是不能真正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的,这是大家接受新课改理念后达成共识的。
那么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或者略高于学生的思维模式,又能被学生接受的思维方式。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做了重大调整,对思品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分析目前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在“新课改”形式下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思品教学,方法改革“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这个大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也越来越倍受关注。
众所周知,初中思品课课堂结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有了很大变化。
教师的角色地位由课堂的“霸主”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管理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
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持、互动的主体、探究的主力。
显而易见,在课堂上,教师只有落实好三维目标,把导学、激趣、精讲、点拨、训练、总结、评价和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目前思品课教学的现状1.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思品课教学普遍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什么课型教学目标,教师普遍采取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或照本宣科。
还有的传承“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测验考条条”等陈旧方法。
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讨厌上思品课,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带上了很强的功利性,认为每考必学,非考不学,再加上思品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枯燥性,这更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有的学生想在其他学科学习的压力下放松自己、于是选择放弃了思品课的专心学习,因此思品课上出现了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3.课堂讨论节奏难以控制。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自我意识增强,但与高中生相比自控能力还很差,课堂上稍有放松,一些活泼的学生就会将笑话、滑稽表演搬上课堂,使得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所以教师为了防止课堂失控,统一了课堂讨论的步骤,事先定好了讨论主题和发言的学生,使得讨论流于形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找不到兴奋点,便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在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
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效果是否高效、教学目标能否完整演绎。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1.学生兴趣不足在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少,这些不仅与我国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并且与多数老师教学行为有关,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性,学生缺乏能动、自主的活动空间,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很难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所谓形式为内容服务,学生无论学习什么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都是一味地看书,这样发挥不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主动性,同时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开发。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改革方法分析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需要一专多能,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如果可以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老师,那么他必将也会喜爱思想品德课,所以,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时刻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就当代来说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在掌握常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学习些绘画技巧、表演才能、能歌善舞、幽默感等艺术素质,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品味,增加更多活力和吸引力。
2.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就像看电影,同一个剧本由不同的演员来充当不同的角色,会产生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这取决于角色的艺术造诣和对导演意图的领会,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在四十分钟课堂教学的时间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目的,完成预期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学校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现状与对策摘要:自新课改实行以来,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由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等问题滞后形势的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仍然面临着种种问题。
在此,笔者就将这些问题列举出来,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问题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所有教师都力图在实际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想尽各种方式方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理解和感悟教材的观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通过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参加的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研究课等活动,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正日益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在此,笔者就简单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一、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现状1.曲解课程的本质中学思想政治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宏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目标的定位。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教师片面强调课堂的“热闹”氛围,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鲜活起来。
初中思想品德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法制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之我见[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之我见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泉,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视知识而忽视技能,将原本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课上成了单纯的理论讲授课,学生兴趣不高,教学一直徘徊于低效状态。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现结合对新课改的认识与对新课标的学习,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新课改下,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主动探究性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由苦学到乐学的彻底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以往权威者的身份,俯下身来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学习体,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中自主学习知识,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兴趣是一种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选择性认知倾向。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的情感与非智力因素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件身心俱疲的繁重的任务,学生只会感受到学习的枯燥与劳累,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我们要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激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强烈的学习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而富有生机。
在教学中,我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争取在第一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与动力。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我运用了问题导入、生活导入、复习旧知导入、图片导入、谈话导入、情境导入等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而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
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深刻反思,找出应对之策。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等等。
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
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创新活动,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思考、探索、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探求。
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在这方面,教师要善动脑,肯动脑,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学习。
初中政治作为教育主流科目,对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更胜一筹。
教师要把握改革时机,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理性思考与发散想象中取得合理平衡,为学生角色转变过程提供更加科学而稳定的推动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目标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探究有效性一、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个体探究九年级思想品德《理想伴我成长》,老师提出问题: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小组合作发挥作用?我想,只有作为个体的学生对文本有了兴趣,并有了自己的初步意见,才能使他们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来,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课前老师与学生进行了接触,学生个体做了充分准备。
问题展示以后,老师请出同学们推荐的小记者进行课堂采访,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想。
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面对小记者提问,学生自信十足,回答洋洋洒洒。
甲: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成功的商人,赚很多很多的钱(同学们惊讶!),可大家不要以为我赚钱是为了自己,我要把赚的钱用来盖许多的学校,让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可以上学!(同学们到从吃惊到意外,精彩的发言,让人料想不到的结尾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乙: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翻译家,我要把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和优秀成果介绍给全世界!非常精彩的发言!正当大家高兴之际,小记者发难了:“你的理想让我非常的佩服,那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课堂做起,请你向前来听课和上课的老师们用英语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吧!”乙稍愣了一下,看得出这是临时发难!老师也为她紧张,在这样全市听课老师云集的课堂上,她能行吗?这个大家推举的小记者要搞砸了!“welcom to……”随着流利的英语发言和得体的自我介绍,大家对我们未来的翻译家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小记者的脸上也露出得意的微笑。
二、创设情境,设置有效问题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创造力培植土壤,创设自由宽松的情境,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从2005年秋季开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行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那么,新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有哪些新的影响和要求呢?下面就谈一下我的认识和看法。
一、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在新课改中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和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
而教育现代化,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讲,最迫切、最具根本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偏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
从教学效果看,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常出现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平“两张皮”的现象:一些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心胸狭窄,自私心较强,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等等。
究其出现的原因,不能说不与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有关。
以往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一般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是以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自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课改论文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改之我见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
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
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改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可行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三、打破呆板的教学方法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
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它实质上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浅谈新课改下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
认 为这样带有片 面性 。提倡学生 自主活动 , 不等 于放弃教 师 在教学 中的主导地位 , 自主学 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 习主体 的 同时 ,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 师指导 的必要性 。 如 : 查 你 所 在 的 学 校 或 居 住 小 区 周 边 的 环 境 问 题 , 向有 调 并 关部 门提合理化建议 。学生对 回答身边 的环境 问题不 困难 , 但提合理化建议就很不易说全 面了, 这时就很需要老师 的指 导 。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 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 , 如何 健全法制和提高公 民道德素质等方面人手 即可 。但我们在倡 导学生 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 的 自主学 习 , 讲究促进 自主学习的策略 。( ) 1要建立积极 的课堂环境 , 真心实意营造 宽松 、 安全 的氛围 ;2 使教学生 动有 趣 , 与学生 的生活相 () 并 联系 , 再借生活 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帮助学生 () 树立 自信心 , 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 以某 乐 () 种建设性 、 激励 的方式给予学生快 速 、 准确 、 详实的反馈 ;5 () 使学生感到 自己有价值 、 与他 人有联 系和被 尊重的感 觉 ;6 () 培养学生选择能力 、 履行责任的能 力 ;7 鼓励学 生提 出有深 () 度、 开放性的问题 , 并且鼓励学生相互 回答 。 2合 作学 习 .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但在 引导学生进行学 习方式的转 变时 , 合作学习不 应该理解成狭 隘的课上讨论学 习 , 作学习还包括学 生在课下与伙伴 、 合 老师 、 家长 、 同学等 的交流 , 学生只要在这个过 程中有所获 , 应该都 是有效 的合 作学习, 因此 , 合作学 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 习过程中。现 在 教学 中有这么几种倾向 :1 ( )合作学 习主要适宜 比较简单 的学习任务 的完成 , 因而课 堂中呈现 出来 的合 作学 习, 往往 只是同学们 “ 合作 ” 出老师 布置的问题的答案 ;2 不仅在 找 () 教 学 的 难 点 、 点 处 要 讨 论 , 且 一 些 显 而 易 见 的 问 题 也 提 重 而 出来让学生讨论 ,结果导致课堂教学 表面上是全员参与 , 实 际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实效 ;3 ( )还有 的教师在一节课就安排 多次讨论 ,热闹的讨论声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 , 缺 乏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摘要: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对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实践性的把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初中政治教学差异化回归生活迁移与拓展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
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
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
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
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
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
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
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子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
一步的教学的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
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
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
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
[2]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
[3]王立范;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d]
[4]黎银夏;初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