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
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
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word版)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对应答题卡上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A、15岁、20岁、30岁、4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反之亦然。
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2016届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下期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227.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8.下列对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9.下列对古代文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0.下列对古代文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C.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完整版)古代文化常识真题
1.(2016 ·全国卷Ⅰ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现在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领袖的含义其实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立储君,也即确立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往常采纳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因此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文中语境: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D.契丹是古国名,此后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分析:选 C此题观察古代文化知识,波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状况等。
“有司”在文中指有详细职务、做详细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2.(2016 ·全国卷Ⅱ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此后又能够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相同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行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查核、起落、调换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质是官员遇到权臣诽谤,不得不恳求离职的委宛说法。
(文中语境: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分析:选 DD 项,“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3.(2016 ·全国卷Ⅲ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之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失事务。
C.致仕本意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纪而离职。
(文中语境: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朝永乐年间迁都此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含答案)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 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 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或感情不和。
11、《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 愁。”这里的“东曦“指的是:
A、春天
B、太阳
C、月亮
D、东风
答:( B )
1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下面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比赛程序及注意事项
• 按顺序每组先回答必答题3道题,可以讨论一 分钟,推荐一名同学作答,每答对一题得10分, 答错0分。 • 必答题之后进入抢答环节。一共30道题,每一 次在老师念完题目叫“开始”时举手最快的作 答,在老师念完题目前就举手的视为犯规,扣 10分。抢答错的扣10分,正确加10分。 • 抢答环节完毕后进入选答题环节。一共有三种 题:50分题,100分题,150分题。答对加相应 分,答错扣相应分。
A、好 B、不好 C、一般
答案:( B )
10、曹植诗“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 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两句诗中提 到的参商指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两宿。人们根据 这两个星宿的位置多用参商来比喻什么?
A、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B、比喻不久就能相见。 C、比喻相逢的欢喜。 D、比喻世事的无常。
A、 立春、 惊蛰、 雨水、 春分 B、 清明、 小满、 谷雨、 立夏 C、 处暑、 立秋、 白露、 秋分 D、 寒露、 霜降 、立冬、小雪
答:( D )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 一 轮
1、请说出农历的元旦的别 称(至少两个)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100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100题(附答案解析)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含答案)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 京都。 C(只有嫡子中的长子才是继承人 )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 “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 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 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 130篇。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 还有“致仕”。 C.左迁是贬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 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 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 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 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1.(2016年石家庄质检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 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 帝王的敬称。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四)附答案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四)赵明湛整理于太原31、二十四节气中最能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到来的节气是:()A、立春、立夏、立秋、立冬B、春分、夏至、秋分、冬至C、雨水、小满、处暑、小雪D、谷雨、大暑、霜降、大寒32、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33、我国佛教名山源远流长,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A、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B、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C、江西庐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黄山、安徽九华山D、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四川青城山、浙江普陀山34、中国四大名楼与四大名楼同义,而历史上公认的有三大名楼,各地都有不同第四大名楼之说,这是没有定论的。
“历史上公认的有三大名楼”指的是:()A、鹳雀楼(山西永济)、黄鹤楼(湖北武汉)、越王楼(四川绵阳)B、蓬莱阁(山东烟台)、岳阳楼(湖南岳阳) 、越王楼(四川绵阳)C、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岳阳楼(湖南岳阳)D、鹳雀楼(山西永济)、蓬莱阁(山东烟台)、大观楼(云南昆明)35、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其中“三教”通常是指:()A、儒教、道教、佛教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C、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D、儒教、基督教、佛教36、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以来就以桥的多和设计精致合理而闻名于世。
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桥的是:()A、五亭桥(江苏扬州)、安平桥(福建晋江)、十字桥(山西太原)、玉带桥(北京海淀)B、五音桥(河北遵化)、铁索桥(四川泸州)、十字桥(山西太原)、玉带桥(北京海淀)C、赵州桥(河北赵县)、洛阳桥(福建泉州)、广济桥(广东潮州)、卢沟桥(北京丰台)D、安平桥(福建晋江)、五音桥(河北遵化)、铁索桥(四川泸州)、风雨桥(广西三江、湖南、湖北、贵州)37、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或地方政权的首都,中国自古就有“四大古都”、“六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之说。
高三语文古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高三语文古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高三语文古文化知识竞赛试题本试卷总分120分,竞赛时间:45分钟。
一.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最早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新华字典》D、《尔雅》2.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A、信的内容B、写信人的谦称C、代指后面的敬礼D、礼貌用语3.“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A、黄河B、淮河C、长江D、汾河4.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5.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 ()A、院试、乡试、殿试B、院试、会试、殿试C、县试、会试、殿试D、乡试、会试、殿试6.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文字称作()A、隶书B、小篆C、行书D、草书7.古代有句谚语:“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指的是哪座山?()A、太行山B、崤山C、嵩山D、泰山8、“新郎官”最早用来指()A、新来酒保B、新婚男子C、新任官员D、新科进士9.“驸马”最初是指()A、给皇帝养马的人B、官名C、给皇帝牵马的人D、马的名字10.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和()A、《礼记》B、《中庸》C、《周易》D、《春秋》11.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韩愈B.欧阳修C.曾巩D.柳永12.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A.4月5-6号B.5月5-6号C.5月7-8号D.4月7-8号13.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书院与地点不对应的是()A. 岳麓书院湖北长沙B.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C.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D.嵩阳书院河南嵩山14.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15.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16.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A《牛郎织女》 B《孟姜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1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BA、 8B、 10C、 12D、 1418.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A、西施B、杨贵妃C、貂禅D、王昭君19.孔子是哪国人?()A、秦国B、鲁国C、卫国D、宋国20.下列作品中作者与作品不相对的是()A.贾谊——《过秦论》B. 李白——《静夜思》C.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 汤显祖——《西厢记》21.清朝官方组织编篡的最大一部丛书是()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D.《天下郡国利病书》2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班级姓名号数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100分,每道题2分)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答案:A解析: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①、三省职责: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②、六部职责: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
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
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
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会审。
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2、“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其中《四书》是指:()A、《诗经》、《尚书》、《周易》、《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国语》、《左传》、《礼记》、《春秋》D、《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答案:B解析:《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2016年高三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小竞赛
16
请说出端午节的别称 (至少一个)
•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17
女子十三岁为豆蔻年华,男子 二十岁为? 弱冠 三十岁为 ? 之年,四十为? 五十为? 而立 不惑 六十为? 七十为? 花甲 八九 知天命 十? 耄耋 古稀
18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 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 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古人在什 么年龄可以取字?
“忘形交”
61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 友情的朋友叫
“车笠交”
62
“东宫三师” 指的是: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63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 员的升迁任免由哪个部掌管 ?
吏
64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 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 什么动物?
A、春天 C、月亮
B、太阳 D、东风
答:(
B)
东羲通常指初升的太阳,在古代 汉族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 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 空驰骋。
2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 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立春、 惊蛰、 雨水、 春分 答:( D) B、 清明、 小满、 谷雨、 立夏 C、 处暑、 立秋、 白露、 秋分 D、 寒露、 霜降 、立冬、小雪
46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 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 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 行,三省的长官都是:
A、宰相 C、尚书
答:( A)
B、侍郎 D、中书令
47
南京在历史上曾作过都城,在不同的朝 代称呼又不同。下列不属于南京的称呼 的是:
A、金陵 C、江宁 B、建康 D、东京 答:(D )
2016年高三总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
汉献帝
9、杜甫《隔夜》“五更鼓角 声悲壮”一句中五更对应现 在的时间是几点。
三点到五点
10、古代的乞巧节是现在 的什么节日?
七夕
11、解元是哪一级考试的 第一名?
乡试
12、白露这一节气大概在哪 个季节的什么时候?
处暑之后,秋分之前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 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 名“白露”)
14、苏轼《惠州一绝》“日啖 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 人。”中的岭南指哪里?
五岭以南,福建广东一带。
15、欧阳修《伶官传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一句中忽微一 词指什么?
古代计量单位:一寸的十 万分之一为忽,一寸的百 万分之一为微。
16、“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 指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赛 试题
1、在古代,作为周瑜的同辈, 如果你要对周瑜表示恭敬,该 怎么称呼他?
公瑾
2、写出四个古代表示升官的文 言词语。
擢、陟、升、拔。
3、写出四个古代表示贬官的 文言词语。
左迁、黜、谪、夺
4、在古代,作为官员如果你 想退休,你该怎么说?
乞骸骨、告老、乞老、乞 归、请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 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 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 四分之一,形容极其微小的数量。
古代文化常识190题(学生版)
古代文化常识190题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完整版)古代文化常识真题
1.(2016·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文中语境: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情况等。
“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2.(2016·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文中语境: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解析:选DD项,“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3.(2016·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文中语境: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文中语境:见C项。
)解析:选A A项,“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50题)1.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
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
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故选C。
2.下列选项对句子中所含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每小题3分,共计150分,时间共60分钟)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对应答题卡上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A、15岁、20岁、30岁、4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反之亦然。
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是指:()A、仁、义、礼、智B、经、史、子、集C、诗、书、礼、易D、礼、乐、书、数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其中“四书”是指:()A、《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C、《国语》、《左传》、《礼记》和《春秋》D、《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
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A、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8、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
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9、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
”“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
”“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⑦D、③⑤⑦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下面对《诗经》“六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颂”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
B、“风”是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诗经》中的精华,共305篇。
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先用其它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D、“赋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1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
它们是:()A、“大禹传说”、“愚公移山传说”、“鲁班传说”、“孟姜女”B、“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C、“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D、“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大禹传说”、“鲁班传说”12、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C、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D、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1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15、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16、下列文化知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
B、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晋侯、秦伯”。
C、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
D、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徽州。
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17、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A、本纪B、列传C、世家D、书18、《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A、院试B、会试C、乡试D、殿试19、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 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 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20、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2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22、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C、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D、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2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古地区名。
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
也有“众多”的意思。
24、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A、投笔从戎〔祖逖〕韦编三绝〔苏秦〕B、鞠躬尽瘁〔诸葛亮〕闻鸡起舞〔班超〕C、高山流水〔俞伯牙〕胯下之辱〔韩信〕D、悬梁刺股〔孔子〕洛阳纸贵〔左思〕25、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