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相关蛋白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凋亡相关蛋白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凋亡相关蛋白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最新资料推荐------------------------------------------------------ 凋亡相关蛋白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凋亡相关蛋白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近年来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本文介绍近几年来国内外发现的凋亡相关蛋白及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有望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的靶点,从而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开辟新的前景。

全世界每年约有 700 万人死于恶性肿瘤,目前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放疗、化疗等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不仅杀死肿瘤细胞,而且对人体正常的细胞也有很大的杀伤力,明显地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造成感染、骨髓造血抑制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和药物毒副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前景,相对于放疗、化疗等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强、疗效高、用药量低、毒副作用小、人体耐受性好等优点。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关键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 / 14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内源性通路、外源性通路和内质网应激通路这三大通路,共同的终末通路是caspase 激活启动细胞凋亡进程。

内源性通路又称为线粒体途径,外源性通路又称死亡受体途径,包括:

Fas/Fasl 途径、TNF 途径和 TRAIL 途径。

细胞凋亡要受到生物体自身的严格控制,目前重要的凋亡调控蛋白包括 Bcl-2 家族蛋白、P-53蛋白和 IAP 家族蛋白。

在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凋亡相关蛋白如果发生甲基化、磷酸化、突变等异常,导致了凋亡相关蛋白的失活,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凋亡。

细胞凋亡以及凋亡蛋白的调控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本文主要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发现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如何引起细胞异常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做一介绍。

1.FAP-1 蛋白与 Fas/Fasl 途径 Fas 系统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系统,主要由 Fas 配体(Fasl)及其相应的受体(Fas-R)构成。

Fas 又称 CD95 或凋亡蛋白-1(Apo-1),是一种细胞膜Ⅰ型糖蛋白,分子量为 43KDa,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TNFR),胞膜外区有3 个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CRD),胞浆部分含有 70 个左右 DD (death domain)区。

---------------------------------------------------------------最新资料推荐------------------------------------------------------ Fasl(Fas 配体)为细胞膜Ⅱ型糖蛋白,分子量为 40KDa。

Fas 先与其配体Fasl 结合,然后通过 DD 区与 FADD(Fas 相关死亡蛋白结构域)结合,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death 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 DISC),再通过 FADD的 DED(death effector domain)区,将procaspase-8 募集在DISC 上,通过激活的caspase-8 直接活化 caspase-3,从而导致细胞的凋亡。

Caspase(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是指一群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酶,目前发现有 14 种caspase 家族成员,根据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caspase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启动 caspase,包括 caspase-2,-8, -9,-10 等,对细胞凋亡的刺激信号作出反应,启动细胞的凋亡过程。

另一类是效应 caspase,包括 caspase-3,-6,-7 等,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完成对特定蛋白质底物的水解。

其中 caspase-3 是最重要的成员,引起细胞凋亡的最下游成分,是细胞凋亡的效应分子。

Caspase 引起细胞凋亡的途径通常为死亡受体接受死亡信号,引起上游 procaspase-8 的激活,导致 procaspase-9 激活,最终导致 caspase-3 的激活,caspase-3 对特定蛋白质底物进行水解,破坏细胞核纤层,直接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使细胞凋亡。

FAP-1(Fas 相关磷酸酯酶)是已发现的一种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其功能与 Fas 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 / 14

据研究发现 FAP-1 可以与 Fas 分子在胞质尾部的 15 个氨基酸残基结合,即与 Fas C 端负性调节区相结合,而抑制 Fas 的活性,使 Fas 不能与 Fasl 结合,阻断凋亡信号的传递。

在正常组织中 FAP-1 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肿瘤中 FAP-1 蛋白表达增高,消除了 Fas 介导的凋亡,所以 FAP-1是 Fas 介导凋亡途径中的一个负性调节蛋白,可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2.TRAIL 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又称凋亡蛋白 2 配体(Apo-2 Ligand),为Ⅱ型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TRAIL C 端(胞外区)有一与 Fasl 和 INF-同源三聚体亚单位结构,与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TRAIL 受体主要包括 DR4 和 DR5 这两种死亡受体,DR4 和 DR5 均含有胞内死亡结构域和依赖 caspase 途径凋亡信号的识别结构域。

死亡受体 DR4 或 DR5 通过其胞外区与 TRAIL 结合后,富含半胱氨酸的胞外区能结合 Fas 相关死亡蛋白结构域(FADD),FADD 含有与胱冬酶原(procaspase)分子相似的死亡效应蛋白结构域(DED),再与procaspase-8 串联结合,形成TRAIL-DR4/DR5-FADD-procaspase -8的大分子复合体,即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DISC),可使 caspase-8 激活,再通过启动非线粒体依赖性和线粒体依赖性这两种细胞凋亡途径,导致细胞的凋亡。

非线粒体依赖性途径:

caspase-8 活化后能够引起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最新资料推荐------------------------------------------------------ 蛋白酶)的级联反应,并进一步链式水解激活其下游的同源酶,直至最终激活 caspase-3 从而导致细胞的凋亡。

线粒体依赖性途径:

激活的 caspase-8切割胞质中 Bcl-2 家族成员 BID 产生 tBID,tBID 转位到线粒体,导致线粒体跨膜电位崩解,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释放出细胞色素 C(Cytc),Cytc 与 Apaf-1(凋亡酶激活因子-1)结合后,再与 procaspase-9 结合,形成凋亡复合体,活化caspase-9 激活下游 caspase-3,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这两条通路汇合于 caspase-3,再由 caspase-3 催化诸多与凋亡形成有关的靶分子降解,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TRAIL 能选择性与细胞表面死亡受体结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的毒性反应。

体外实验发现携带 TRAIL 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的肿瘤细胞不但可以诱导其自身肿瘤细胞的凋亡,还可以通过旁路效应诱导未转染的肿瘤细胞的凋亡,因而认为使用 TRAIL 促进剂可提高 TRAIL 的表达水平,有效阻止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3.Survivin 蛋白与IAP 家族蛋白IAP(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为一组具有抑制凋亡作用的蛋白质因子,所有的 IAP 都含有对抗凋亡作用非常重要的 70 氨基酸的 BIR 重复序列(Baculovirus IAP Repeat)。

5 / 14

在 C 末端还拥有一个高度保守的 RING 序列,因而它们具有泛素(Ubiquitin)E3 的活性。

IAP 抗凋亡的机制:

通过BIR 序列与caspase 蛋白质作用,可以直接抑制caspase-3,caspase-7 和 caspase-9 的作用;通过 RING 序列,IAP 可以催化 caspase-3 和 caspase-7 泛素化,导致这些caspase 被procaspase 降解,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

Survivin 蛋白是新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为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IAP 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Survivin BIR 功能区通过与有丝分裂的微管结合,能够特异性作用于凋亡过程中的 caspase,主要抑制 caspase-3,caspase-7 的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的凋亡过程。

另外,Survivin 也可通过 P21 间接抑制 caspase,其机制是Survivin 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CDK4 形成 Survivin/ CDK4 复合体,使得 P21从 CDK4 的复合体中释放出来,P21 进一步与线粒体caspase-3 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凋亡。

Survivin 在前列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等肿瘤中表达增强,如果有效地抑制或失活 Survivin,可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4.Livin 蛋白 Livin 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凋亡蛋白抑制因子。

它包含有一个高度保守杆状病毒 IAP 氨基酸重复序列(BIR)和一个锌指状结构域,其中 BIR 是 Livin 与 caspase互相作用并抑

---------------------------------------------------------------最新资料推荐------------------------------------------------------ 制其活性的必要成分。

Livin 抑制细胞凋亡作用主要通过其 BIR 区与凋亡的核心物质caspase 结合,直接作用于 caspase-3 和 caspase-7,从而抑制其活性,阻止细胞的凋亡,也可直接抑制 procaspase-9 的活化过程或直接抑制活化的 caspase-9 的功能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Livin 在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前列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有效地抑制或失活 Livin,可成为诱导肿瘤凋亡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5.ABT-263 和 Bcl-2 家族蛋白 Bcl-2 家族蛋白是另一组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Bcl-2 家族蛋白成员 Bcl-2、Bcl-xl、Mcl-1 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并能在生长因子缺乏时延长细胞存活时间,甚至使细胞永生化,因而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抗凋亡蛋白分子 Bcl-2 和 Bcl-xl 的过度表达在对凋亡刺激反应中阻止细胞色素 C(Cytc)的释放,使 Cytc 不能与 procaspase-9 结合形成凋亡复合体,无法激活下游 caspase-3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因此 Bcl-2家族蛋白在调控凋亡的线粒体内源性途径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ABT-263 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个潜在的口服的和可利用的Bcl-2 家族蛋白抑制因子。

ABT-263 对 Bcl-2、Bcl-xl、和 Bcl-w 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能破

7 / 14

坏 Bcl-2/ Bcl-xl 与死亡蛋白的相互作用,导致凋亡的启动。

在人类肿瘤细胞中,ABT-263导致 Bax 易位、细胞色素 C(Cytc)的释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据报道ABT-263 在小细胞肺癌和急性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异种移植模型中能导致全部肿瘤的退化,在 B 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异种移植模型中能大大增强常规化疗的疗效。

因此可以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6.热休克蛋白 60 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线粒体是多种应激因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通路之一,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启动始于线粒体释放促凋亡因子进入胞浆,这些因子包括细胞色素 C、凋亡诱导因子、核酸内切酶 G 等,其中细胞色素 C 是一个主要因子。

线粒体凋亡通路主要受Bcl-2 家族蛋白的调控。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是可被热休克诱导表达的一类结构高度保守的蛋白,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

根据分子量不同,HSPs分为 HSP110、HSP90、HSP70、HSP60 和 sm HSP(small HSP)等多个家族。

真核生物的 HSP60 主要位于线粒体内(大约 7080%),是线粒体内最主要的分子伴侣蛋白之一,能帮助线粒体基质蛋白正确地折叠及调节细胞信息传递通路。

高表达 HSP60 可显著抑制胞内淀粉样肽聚集所诱发的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 C(Cytc),使细胞色素 C(Cytc)不能进入胞浆与凋亡

---------------------------------------------------------------最新资料推荐------------------------------------------------------ 酶激活因子-1(Apaf-1)相互作用激活procaspase-9,从而无法启动caspase的级联反应,阻断caspase-3的激活,最终抑制细胞的凋亡。

HSP60过表达还可增加抗凋亡因子Bcl-2和Bcl-xl 的含量,减少促凋亡因子 Bax 和 Bad 的含量,从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阻止细胞色素 C(Cytc)的释放,最终抑制 caspase-3 的激活,阻断细胞凋亡过程。

因此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 HSP60 过表达,就可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靶点。

总之,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抑制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调控异常密切相关。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当今抗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上述介绍了近几年来发现的凋亡相关蛋白及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

通过它们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从而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开辟更广阔的前景,有望在肿瘤的病因学、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生命质量等方面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1. Christin Tse, Alexander R. Shoemaker, Jessica Adickes, et al . ABT-263: A Potent and Orally

9 / 14

Bioavailable Bcl-2 Family Inhibitor. Cancer Res

2008;68(9):3421-8. 2. Stefanie Galbn, * Clara Hwang, Julie

M. Rumble, et al. CYTOPROTECTIVE EFFECTS OF IAPS REVEALED BY

A SMALL MOLECULE ANTAGONIST. Biochem J. 2009; 417(3): 7 65-771.

3. Feng-Ting Liu 1 , Samir G. Agrawal 1 , John G. Gribben 2 ,

et al. Bortezomib blocks Bax degradation in malignant B cells

treatment with TRAIL. Blood 2008; 111(5): 2797-2805. 4. Mijin

Kim 1 , Jessica Liao 1 , Melissa L. Dowling 1 , et al. TRAIL

Inactivates the Mitotic chec -kpoint and Potentiates Death

Induced by Microtubule-Targeting Agents in Human Cancer cells.

Cancer Res 2008;68(9):3440-9.

5. Jinrong Cheng, Bonnie L. Hylander, Maria R.Bear, et al.

Multiple mechanisms underlie resistence of leukemia cells to

Apo2 Ligand/TRAIL. Mol Cancer Ther 2006;5(7):1844-53. 6. Anja

Troeger, Meinolf Siepermann, Gabriele Escherich, et al.

Survivin and it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pediatric acute

B-cell precursor lymphoblastic leukemia. Haematologica 2007;

92(8): 1043-1050.

7. Domagoj Vucic, Wayne J. Fairbrother. The Inhibitor of

Protein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Canc -cer. Clin Cancer Res

2007; 13(20): 5995-6007. 8. Mads Hald Andersen, Inge Marie

Svane, Jurgen C. Becker, et al. The Universal Character of the

---------------------------------------------------------------最新资料推荐------------------------------------------------------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Survivin. Clin Cancer Res 2007; 13 (20): 5991-6001. 9. Edward Laane, Theocharis Panaretakis, Katja Pokrovskaja, et al. Dexamethasone-induced apop -tosis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volves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Bcl-2 family members . Haematologica 2007; 92 (11): 1460-1469. 10. Katja Janssen, Stephan Pohlmann, Reiner U. Janicke, et al. Apaf-1 and caspase-9 deficiency pr -events apoptosis in a Bax-controlled pathway and promotes clonogenic survival during paclit -axel treatment. Blood 2007; 110 (10): 3662-3672. 11. Kian Behbakht, Lubna Qamar, Carrie S. Aldridge, et al. Sixl Ovarian Carcinoma Causes Resis -tance to TRAIL-Mediated Apoptosi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Survival. Cancer Res 2007; 67 (7): 3036-42. 12. Katherine D. Crew, Marilie D. Gammon, Mary Beth Terry, 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th -e apoptosis-associated genes FAS and FASL and breast cancer risk. Carcinogenesis 2007; 28 (12): 2548-2551. 13. Kyung-jin Park, Seung-Hyun Lee, Tae-In Kim, et al. A Human scFv Antibody against TRAIL Receptor 2 Induces Autophagic Cell Death in Both TRAIL-Sensitive and TRAIL-Resistant Ca -ncer Cell. Cancer Res 2007; 67 (15): 7327-34. 14. Marzia Pennati, Marco Folini and Nadia Zaffaroni.

11 / 14

Targeting surviving in cancer therapy: fulf -illed promises and open questions. Carcinogenesis 2007; 28 (6): 1133-1139. 15. Fengzhi Li and Michael G. Brattain. Role of the Survivin Gene

in Pathophysiology. Pathology 2006; 169 (1): 1-22. 16. TO Garnett, M Filippova, and P J Duerksen-Hughes.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of FADD and p -rocaspase 8 in cells expressing human papilloma virus 16 E6 impairs TRAIL-mediated apopt -osis. Cell Death Differ 2006; 13 (11): 1915-1926. 17. Tateki Yoshino, Hiroaki Shiina, Shinji Urakami, et al. Bcl-2 Expression as a Predictive Marker Of 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 Treated with Taxane-Based Chemotherapy. Clin Canc -er Res 2006; 12: 6116-6124. 18. Hongbo Hu, Cheng Jiang, Todd Schuster, et al. Inorganic selenium sensitizes prostate cancer c -ells to TRAIL-induced apoptosis through superoxide/p53/Bax-mediated activation of mitocho -ndrial pathway. Mol Cancer Ther 2006; 5 (7): 1873-82. 19. Yanyan Yan, Xiaodong Su, Yongju Liang, et al. Emodin azide methyl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 Triggers mitochondrial-dependent cell apoptosis involving in caspase-8-mediated Bid cleavag -e. Mol Cancer Ther 2008; 7 (6): 1688-97. 20. Lin Cao, Pan Du, Shu-Han Jiang, et al. Enhancement of antitumor properties of TRAIL by targ -eted delivery to the tumor neovasculature.

---------------------------------------------------------------最新资料推荐------------------------------------------------------ Mol Cancer Ther 2008; 7 (4): 851-61. 21.韩斌,吴斌,杜强. FAS 系统和 p27 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34 (2): 155-6. 22.宋彦,许学文,宋永胜. 凋亡相关蛋白 Survivin 及 Fas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 14 (3): 199-202. 23.陈文明. TRAIL 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9 (2): 109-112. 24.段磊,宝力道,王茂春,等.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7; 29 (6): 555-9. 25.赵松,段惠军,齐凤英,等. bcl-2 、p53 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 17 (3): 161-3. 26.安源,林从尧,冯茂辉,等. FAP-1 与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 15 (2): 112-5. 27.李红玲. TNF 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与肿瘤.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7;27(5):

406 -410. 28.祝兴旺,宋彦,张明明,等.凋亡相关蛋白 Livin 及Caspase-3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

1955-1960. 29.刘海波,陈涛. 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 LIVIN 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2007;13(7):

495- 496. 30.曹智,马骏,袁文俊,等. 热休克蛋白 60 与细胞凋亡.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3):

267-270. 31.鲁艳明. 以 TRAIL 为靶点的妇科肿瘤治疗研究进

13 / 14

展.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32 (4):

253-8 32.党海珍,魏品康,庄兴俊. Survivin 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3):

223-6.

肿瘤缺氧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1月 1期 综述。 肿瘤缺氧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陈文艳综述熊建萍审校 摘要缺氧微环境是多数实体瘤的固有特征之一,其主要机制在于肿瘤血管组织分布紊乱和 结构异常。缺氧可引起细胞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包括无氧糖酵解的增强、保护性应激蛋白的 表达提高等。研究证实,缺氧不仅导致辐射抗拒,尤其低传能线密度(LET)的照射,也是引起耐药 及肿瘤扩散转移的重要因素。同时,缺氧正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特异性靶点,如缺氧特异性 细胞毒药物、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以及利用缺氧诱导目的基因靶向肿瘤组织表达等均展现出可 喜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缺氧;肿瘤;放射疗法;化学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22X(2006)01-0008-04 正常情况下,组织内氧供能够满足细胞代谢的需 要;在肿瘤组织内氧供往往低于细胞的生长代谢需 要,产生缺氧(hypoxia )。缺氧不仅导致肿瘤细胞对 辐射和化疗药物的抗拒,而且促进肿瘤的恶性转化和 转移,是肿瘤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们利

用缺氧这一肿瘤区别于正常组织的生理特征,探索了一些肿瘤治疗新途径,如肿瘤乏氧细胞增敏剂、乏氧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缺氧靶向的基因治疗等,正在努力使缺氧变成对肿瘤治疗有利。现综述肿瘤组织缺 氧及其产生的机制、缺氧对肿瘤治疗的不利影响以及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00097) 330006南昌,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缺氧靶向性治疗等。 1 肿瘤缺氧及其分子反应 实体瘤缺氧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增殖过快。 在正常组织内,结构和功能正常的血管系统,足以提供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细胞生长代谢。除某些组 织如皮肤和软骨轻度缺氧外,正常组织内的氧分压一般在40mm Hg (1 mm Hg = 0. 133 kPa)以上。快速增长的肿瘤首先依赖于宿主血管的氧供,但这很快不能满足肿瘤细胞的需要,当肿瘤大于2mm时就有明显的细胞缺氧。缺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 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产生,启动肿瘤本身的血管形成。然而,肿瘤来源的血管组织与正常血管大有不同,首先是分布的紊乱,导致无血管区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概述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概述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分子之间生物学的差异,以肿瘤的原癌基因产物或其信号传导通路为治疗的靶点,通过单克隆抗体或酶抑制剂来阻断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为针对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信号传导抑制剂、抗血管形成药物和针对某些细胞遗传学标志或癌基因产物的药物。 一、分子靶向治疗 (1)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 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素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大类治疗手段。 (2)分子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种类 1、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Herceptin,赫赛汀)、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西 妥昔单抗(IMC-C225,Erbitux,爱比妥)等。 2、信号传导抑制剂(小分子化合物类)吉非替尼(Iressa,易瑞沙)、厄洛替尼(Tarceva, 特罗凯)、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 Glivec)、拉帕替尼(Lapatinib)等。 3、抗血管形成药物贝伐单抗(Avastin,阿瓦斯汀)、恩度(Endostar,YH-16)。 二、分子靶向治疗前的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诊断、预后的反应,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是 否良好。 2、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是否过敏体质、有无过敏史。 3、评估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效期、药品有无浑浊、沉淀,储存设备是否安全。 4、评估抢救药品、设备是否齐全。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输液泵、抢救车等。 三、分子靶向治疗一般护理措施 1、用药前测生命体征(可使用心电监护仪)。 2、备好抢救药品、设备。 3、用药前30分钟遵医嘱予解热镇痛药(如消炎痛口服)、抗组胺药(如非那根肌注)、糖

肿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从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人们称之为“靶向治疗”。抗癌靶向药物制剂能使药物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发生反应,使药物能够可控性地分布,并于靶区持续缓慢地释放药物,有效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化疗疗效。本文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关键词:肿瘤靶向治疗分子生物学 前言:化疗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的疗效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在于化疗药物用量大,大多缺乏药理活性的专一性,对癌组织及正常组织均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变态反应和产生多重耐药性(MDR),被迫停药,贻误治疗时机。随着科技的发展,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外,如影像学技术、数字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及细胞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都有一定发展,给临床上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新方法与思路,尤其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更是揭示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如何在无创或者微创的条件下,将肿瘤组织或细胞作为靶点,高效的、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组织和细胞,使周围正常组织少受伤害甚至不受伤害,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治疗,也成为了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最近20年,针对

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关键性基因及以调控分子通路为靶点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案已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逐步走向临床一线,这更使肿瘤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成为肿瘤生化领域,甚至是整个肿瘤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Science》曾有专题报道称,关于靶向治疗、个体化治疗及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将成为未来30年内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做一定介绍。 一、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所谓靶向基因-病毒治疗就是针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所不同的生物特性及转导通路,利用基因工程将病毒的基因结构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使之可以特异性的感染某种肿瘤细胞,或者仅在某种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的复制与增殖,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而正常组织免受损害,从而达到特异性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这种被称作为溶瘤病毒的产物既可以起到直接溶裂解肿瘤细胞的作用,又可以当作抗癌基因的载体,在肿瘤细胞内起到病毒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双重作用,事实证明,这种双重的作用优于单一的病毒治疗及基因治疗。但尽管肿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疗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攻克肿瘤的道路,但是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距离,其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从实验动物过渡到人体这一阶段需要较长的周期、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问题、静脉给药及中和抗体的问题、基因的选择问题及肿瘤细胞的异质性问题。其中hajitou等已经通过噬菌体与AAV结合技术部分解决了病毒载体的靶向肿瘤问题,俞德超博士通过类似血液透析的方式减少了血液中中和抗体对病毒的影响。但肿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需做进一步研究。 二、靶向肿瘤的单抗治疗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内容参考)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摘要】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分子靶向药物以某些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表达的分子为作用靶点,从而能够更加特异性地作用于特定肿瘤细胞,阻断其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控制肿瘤之目的。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使其高选择性和非细胞毒性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用于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及其临床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关键词】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化疗和放疗仍然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宾的应用,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益处,但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预后仍较差。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药物以杀灭肿瘤细胞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新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并进入临床领域,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使肿瘤个体化治疗前进了一大步。这些新药物与传统治疗方法的结合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治疗靶点有: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和抗血管生成等[2]。本文综述针对这些靶点的几类主要分子靶向药物。 1单抗类药物: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治疗方法。肿瘤细胞表面有一些特异的肿瘤抗原可供利用作为单克隆抗体攻击的靶点[3]。当前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该治疗方法利用某种生物制剂,通过载体注入局部或全身给药进入人体后,在体内选择性地对表达某种基因蛋白的癌细胞起着“对号入座”的杀灭作用,可减少正常组织与细胞的毒副作用。 1.1 曲妥珠单抗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是一种针对HER-2/neu原癌基因产物的人/鼠嵌合单抗,能特异地作用于HER-2受体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1998年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与泰素联用,可作为HER-2/neu过度表达或不适合采取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单药可作为泰素、蒽环类药物及激素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三线治疗方案。无论是联合用药或是单药,均取得了明显疗效。Herceptin主要的毒副作用是输液反应和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因此,不提倡与蒽环类药物同时应用。作为第一种获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实体瘤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可使约1/4的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生存期延长[4]。 1.2利妥昔单抗(美罗华、rituxan):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治疗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最重要进展。对反复化疗后仍复发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研究报道,Rituximab单药作为一线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效和稳定者维持治疗6个月,6周时评价有效率47%,6个月后评价总有效率为73%,其中37%为CR。无进展缓解期可达34个月,且患者极易耐受[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Rituximab与CHOP方案联用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达95%,其中CR为55%。PCR显示,此联合方案可清除bcl-2阳性细胞[6];另有研究表明,联合Rituximab和氟达拉滨,有效率可达93%,其中CR为80%,此方案同

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字:治疗抑制剂肿瘤细胞酪氨酸研究单克隆抗体受体病人信号药 物临床乳腺癌 摘要:治疗近年来有了突破性性进展。靶向药物的研究无疑是当前临床研究最活 跃的领域之一。这些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针 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跗学标志的药 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抗肿瘤疫苗,基因治疗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 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具调节器节作用和细胞稳定(cytostatic)性作用;毒性 的作用谱和临床表现与现在常用的细胞毒类(cytostatic)药物有很大区别;与常 规治疗(化疗、放疗)合用有更好的效果等等。本文扼要对发展的现状和经 发表于:2010-11-15 06:30:34 由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对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受体、基因和信信号转导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靶向治疗近年来有了突破性性进展。靶向药物的研究无疑是当前临床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些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跗学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抗肿瘤疫苗,基因治疗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具调节器节作用和细胞稳定(cytostatic)性作用;毒性的作用谱和临床表现与现在常用的细胞毒类(cytostatic)药物有很大区别;与常规治疗(化疗、放疗)合用有更好的效果等等。本文扼要对发展的现状和经过批准已经上市的产品加以介绍。 一、人类发现和发展新药的历史 传统上,新药的研究与生命科学的进步密不可分。19世纪和20世纪前页,药物的来源主要是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和提取。这一时期的代表药如吗啡、奎宁、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胰岛素、青霉素和激素。100多年前,德国细菌学家保罗#8226;艾利克(Paul Ehrlich ,1 854-1915)观察到有些染料特异必于浓聚于某些微生物,并推论朋可能利用这各对于细菌的特异性毒性物质达到治疗的目的。他提出了化学治疗(chemotherapy)这一名词,从而开创了寻找“魔弹”的新时代。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提纯青霉素并证明在动物和临床具有突出抗感染作用以后,他的设想才真正得到实现。青霉素的作用是破坏DNA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酶,所以对增殖活跃的细菌有杀伤作用,而哺乳动物细胞一般拼无细胞壁,因之毒性很小。这无疑是抗感染化学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根据同样设想,人们开始了针对肿瘤细胞可能存在的“特异性”靶点,其中包括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特点。但迄今抗肿瘤化学尚未达到抗感染化疗的水平。其原因是除了来源于胎盘活跃的增殖。因之,现在的药物攻击的靶点多集中于细胞的活跃增殖,或导致异常增殖的物质如DNA,蛋白质和基因等,这就是我们常驻说的细胞毒类药物。公正地说这些药物也都有作用的靶点,只是特异性不强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第32卷第5期 2011年9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2No.5 Sept,2011 作者简介:张迪,女,1985-,医学硕士生,主要从事肿瘤靶向治疗研究 通讯作者:戈伟,男,1960-,教授,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张 迪 综述 戈 伟 审校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摘要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高效等特性正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大量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 关键词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血管生成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52(2011)05-0705-04 Advance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ZHANG Di,GE Wei Dept.of Oncology,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60,China Abstract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s a new approach for tumor treatment,with the advantages oflower toxicity and higher efficiency.This approach has become a critical focus of tumor research.It include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anti-angiogenesis drugs,cyclooxygenase- 2inhibitors,anti-CD20monoclonal antibodies,etc.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show that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umor.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ro- gres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Tumor;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An- ti-Angiogenesis 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MTT)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已在胃肠间质瘤、淋巴瘤、乳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治疗中显示出高效、低毒等特点[1]。它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阻断剂,有效干预受该分子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这类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和稳定作用[2]。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 1.1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西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性IgG单克隆抗体,可高效、特异地结合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段,阻断受体与配体结合,抑制受体磷酸化,从而阻断下行信号传导。Cun-ningham等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依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发现,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都有显著疗效[3]。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报告了30多年来首个关于改善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总生存率的随机临床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增强传统化疗的效果,显著延长总生 DOI:10.14188/j.1671-8852.2011.05.030

靶向治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靶向治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指设计出对应靶点的分子治疗药物,在细胞 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 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以该位点为靶点, 通过精 准定、靶向打击,以期能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 同时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损 伤为目标的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的发展迅猛,成为近些年肿瘤治疗 研究的热点方向,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很多突出的优势,如:针对性较强、毒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强、便于实施等。虽然肿瘤的分子靶向治 疗带来了之前肿瘤治疗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效果,但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 高昂的治疗费用、使用对象的局限性、长期用药的耐药性等。本文就临床上几种 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胃癌、大肠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靶向治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WT 引言:靶向治疗,是目前热门的肿瘤治疗研究方向。其通过前期的基因检测,筛选出适合使用该方法的患者,将针对目的基因而设计的分子靶向药物送入体内,药物会与致癌位点特异地相结合而对肿瘤进行打击,导致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却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因此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靶点定位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因此前期的基因 检测就尤为重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靠的制导设备也是靶向治疗不可缺少的重 要环节。在靶向治疗前用计算机确定靶区,制定治疗计划,精确定向引导,实时 监测,保证准确地杀死靶区局部的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以达到精准杀灭的目的。 1.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研究 随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肺癌已跃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预计 到2025年,我国内肺癌患者将突破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的常 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药等。近年新兴的靶向治疗由于其明确的 治疗靶点,高效精确地打击肿瘤细胞,却不累及或很少累及正常细胞的优势[1]。 加之其起效快,副作用相对较小,是那些晚期的、病情较重的、错过最佳手术时 机或术后复发的肺癌患者的不二选择。随着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并取得可喜的效果,靶向治疗也给更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肺癌靶 向治疗药物。 1.1作用于调节癌基因的 当患者体内检测到有 alk 基因突变时可用克唑地尼、赛可瑞。肺癌患者体内 检测到原癌基因K-ras突变、BRAF基因突变、c-MET基因扩增、EML4-ALK基因重 组等,都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1.2作用于肿瘤营养血管的 作用于肿瘤营养血管的靶向治疗药物有两种:分别是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 子的单克隆抗体和血管内皮抑素,代表药物分别是阿瓦斯汀(学名叫贝伐珠单抗) 和恩度。 1.3针对信号传导通路的 针对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和针对EGFR突变的小分子TKI抑制剂是肿 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上靶向治疗的两类药物。前者的代表药物有达克替尼、吉非 替尼、奥西替尼,后者的代表药物是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罗替尼)。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内科学的进步 ?抗肿瘤药物及支持治疗药物的发展 ?肿瘤内科治疗理念的进步 ★GCP原则的应用及循证医学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 ★专科化及规范化治疗的广泛实施 ?分子指标的发现及个体化治疗 ?抗癌药物发展历史概括 ?20世纪下半叶 以细胞毒药物为主,新的药物不断出现 ?20世纪末~21世纪 细胞毒药物的继续发展 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 免疫相关治疗及基因治疗:宫颈癌疫苗、抗PD-1单抗、抗PD-L1单抗 ?从根本上改变肿瘤治疗的模式 靶向性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依据已知肿瘤发生中设及的异常分子和基因,设计针对这些特定分子和基因靶点的药物,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这种治疗方法称为肿瘤药物的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的自身特性和肿瘤内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及其异常状态。 ?理想的肿瘤靶点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一种对恶性表型非常重要的大分子 ②在重要的器官和组织中无明显表达 ③具有生物相关性 ④能在临床标本中重复检测 ⑤与临床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 ?分子靶向药物的共同特点 ①具有调节作用和细胞稳定作用 ②临床治疗不一定需要达到剂量毒性(DLT)和最大耐受量(MTD) ③毒性作用和临床表现与细胞毒药物有很大区别 ④直接针对引起癌变分子机制,比传统化疗更有选择性和有效性 ⑤与常规治疗(化疗、放疗)合用,常有更好的疗效 ?分子靶向药物的范畴 ①信号转导抑制剂 ②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③单克隆抗体 ④基因治疗 ⑤抗肿瘤疫苗 ?Cancer & Stem Cell Signaling ?主要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

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2001年Dennis Slamon等报导抗HER2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Herceptin, Genentech)治疗乳腺癌开始,靶向治疗作为肿瘤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随着肿瘤多步骤理论、DNA修复理论、细胞凋亡理论的形成,细胞周期核心机制、细胞周期启动机制、细胞中多条信号转导途径的阐明,抗肿瘤药物从以往的非选择性的细胞毒药物的筛选转向高选择性的靶向药物的寻找。现就抗肿瘤药物靶点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和VEGFR) 以VEGF及其受体VEGFR为靶点[1],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或耗竭肿瘤细胞产生的VEGF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治疗策略主要有:①基因治疗:在基因水平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基因的表达是首选的策略。反义基因治疗是肿瘤基因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应用反义核酸在转录或翻译水平阻断某些异常基因的表达,使肿瘤细胞进入正常分化轨道或导致瘤细胞凋亡。实验表明VEGF16反义核酸降低了肿瘤组织中VEGF165表达水平,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②封闭VEGF及VEGFR:应用抗VEGF及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封闭已分泌的VEGF及VEGFR,从而达到干扰、阻断VEGF与其受体诱发的内皮细胞信号传导,抑制血管形成;③切断信号传导路: VEGF信号传导路可见, VEGF和VEGFR表达时,可以通过某些药物阻断该传导路,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和血管渗透性的增加。可溶性的VEGFR(sVEGFR)是通过剪切VEGFR的胞外区或改变胞外区结构而形成,只具备和VEGF结合的能力,不能诱发信号传导;④导向治疗:VEGFR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过度表达,而在相邻正常血管内皮细胞中几乎检测不出。VEGF可与其它抗肿瘤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等联用,用于肿瘤的导向治疗。 1.1针对VEGF的靶向治疗 1.1.1VEGF单克隆抗体阻止与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R结合[2]。 Hurwitz等[3]进行的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了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5-FU/LV(IFL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此外,贝伐单抗在其他肿瘤,如乳腺癌[4],也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贝伐单抗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10%~15%)、蛋白尿(3%~5%)、出血和血栓形成(12%),比较严重的是肠穿孔[5]。贝伐单抗、干扰素α联合治疗组均显示出更高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因此,贝伐单抗联合干扰素α的方案已被推荐作为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1.1.2HuMV833抗hVEGF-A抗体(HuMV833)可明显减少裸鼠体内肿瘤微血管密度,临床Ⅱ试验即将开展[6]。 1.1.3VEGF-Trap已进行Ⅱ期、Ⅲ期试验、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晚期结直肠癌二线治疗Ⅲ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1.2针对VEGFR的靶向治疗 1.2.1舒尼替尼舒尼替尼是靶向于VEG-FR-1、VEGFR-2、VEGFR-3、c-Kit、PDGFR-α、PDGFR-β、FLT3及RET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胃肠间质瘤常因c-Kit、PDGFR-α激酶区的特异性突变而产生对伊马替尼耐药,而舒尼替尼 1

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转铁蛋白受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是参与体内铁代谢过程的重要蛋白质。研究表明,TfR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因此以其作为靶点与药物结合可应用于肿瘤治疗。现对TfR的结构功能以及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标签:转铁蛋白受体;肿瘤 铁是细胞增殖和能量代谢的重要元素,与氧气运输和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有着密切关系。TfR是体内铁代谢所必需的重要蛋白成分,在其介导下,机体的铁代谢、免疫功能和细胞调节得以正常运行。因此,TfR对于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有一定作用,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可与相关药物结合应用于肿瘤疾病的靶向治疗。 1 转铁蛋白受体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是跨膜糖蛋白,是由双同源二聚体的亚基通过二硫键交联形成。每个单体由一个大的胞外C端区域,一个短的N 端区域和一个单跨膜区域组成[1]。C端区域包含与Tf结合的位点,是外功能区。TfR与Tf互相作用介导体内铁的摄取吸收。增殖加快的肿瘤细胞对Fe的需量大,其表面TfR呈高密度分布。目前已经发现两种TfR,TfR1和TfR2。TfR1在一般细胞中均可表达,可以根据机体PH的变化而改变其构象,并凭借构象改变来改变与转铁蛋白的亲和性。TfR2常在肝细胞内表达,调控并维持机体内的铁离子动态平衡[2]。 2 转铁蛋白受体的功能 2.1 参与铁离子转运 大部分TfR在血清中与Tf结合形成复合体。细胞表面的TfR优先选择有两个铁离子的Tf结合,TfR-Tf复合体通过内吞方式进入细胞,PH下降促使Tf构象改变,Tf释放Fe2+,提高了TfR对脱铁转铁蛋白(apo Tf)的亲和性。Tf的346组氨基酸残基与TfR的641位色氨酸和760位苯丙氨酸的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构象改变进而使Fe2+从C端释放。在正常生理PH下,带有两个Fe2+的Tf对TfR的亲和性通常是apo Tf的10~100倍。 2.2 参与细胞的免疫调节 Moura等的研究表明,在人的肾小球系膜上TfR能够与IgA结合,在肾小球系膜细胞上高度表达。因此,TfR与IgA结合后可以调节免疫,参与细胞的凋亡与增生过程。TfR能够提供激活T细胞的第二信号。

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如今肿瘤的治疗手段多元化,其中靶向治疗为较新兴的治疗方式,由于毒副作用较小,疗效较突出,使得靶向治疗的成本也相对高昂。分子靶向药物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基础上出现的新药, 因其精确的靶向治疗作用,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有很多优势, 形成了一门治疗肿瘤的新领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不良反应较小的方法。近20 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大量以肿瘤细胞水平表达为靶点的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并逐渐走向临床, 主要包括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新生血管抑制剂、靶向端粒酶抑制剂以及针对肿瘤耐药的逆转剂。攻击肿瘤的靶点有多方面, 目前研究较成熟的主要有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抗原或抗体), 如细胞膜分化相关抗原(CD13,CD20,CD22,CD33,CD52,CD117 等),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上的酪氨酸激酶,以及法尼基转移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分子靶向药物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作用靶点不同,可分为以下 4 类。 ?蛋白激酶细胞的分化信号传导因子中, 含有大量的蛋白激酶家族。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 蛋白酪氨酸激酶十分重要, 它可催化ATP 上的磷酸基转移到许多重要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上使其磷酸化, 导致传导支路的活化, 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

而许多肿瘤细胞中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升高。超过50% 的癌基因及其产物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 它们的异常表达将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 该酶的异常表达还与肿瘤转移、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肿瘤对化疗耐药有关。研究能阻断或修饰由信号传导失常引起疾病的选择性蛋白激酶抑制剂, 被认为是有希望的药物开发途径。目前, 已经发现了一些蛋白激酶抑制剂和针对不同蛋白激酶ATP结合位点的小分子治疗剂,并已 进入临床研究,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及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安卓健等。 ?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正负调控子的平衡控制着肿瘤血管的生成,由此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是肿瘤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临床试验中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以下4 类。 ①调节基质反应,抑制基底膜降解的药物:Marimastat、BMS-275291等。基质蛋白酶(MMP )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使细胞外基质降解,它在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基质蛋白酶抑制剂(MMPI)可以通过抑制金属蛋白酶起到抗肿瘤生长与转移的作用。BMS-275291 是一种MMPI, 它与化疗联合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 疗,目前已进入U /川期临床试验;Col-3是MMP-2 和MMP-9 抑制剂(I / U 期临床);AE941 是MMP-2、MMP-9 和MMP-12 抑制剂,它可以封闭VEGF和它受体的结合汕期临床试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川期临床试验用于肾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②直接抑制内皮细胞的药物:沙立度胺(Thalidomide)、烟曲霉素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