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必须掌握的初三历史知识点

必须掌握的初三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1.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
- 三皇五帝:神话中的远古统治者,分别是伏羲、女娲、黄帝、颛顼、尧、舜、禹。
- 夏、商、周:中国远古时期的三个朝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商业发达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
史上最长的朝代。
2. 秦朝和汉朝
-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建立,实行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 汉朝: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的朝代,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两个时期,西汉时期最为繁荣,东汉时期逐渐衰落。
3. 隋朝和唐朝
- 隋朝:隋文帝统一北方后建立的朝代,统一度量衡、货币制度,修建了大运河。
-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开创了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有着辉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成就。
二、世界史知识点
1.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发源于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对中世纪的宗教观念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倡人文主义和个人自由。
2. 《宣言》
- 《宣言》: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48年发布的著名政治宣言,宣布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世界两次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是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由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组成的轴心国与盟军国家之间的冲突。
以上是初三历史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一、中国古代史
1、商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是中国有统一的历
法的开端,统一的文字就是商代晚期出现的甲骨文,其统治面积曾一度包
括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2、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多文化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中国有名气的文明古国,从公元前1046年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纪元,它拓宽了中国的版图,建立了完善的文化体系,使中国文化得到进一
步的发展和完善。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
实力统一中国的朝代,它统一了中国各地,使中国形成了一个中心,是中
国的历史重要转折点。
4、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强大中央集权的朝代,在汉朝时期,中央政府统一了刀耕火种,统一了货币单位,构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府,是中国古代政治开展的重要发展阶段。
5、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而繁荣的朝代,其启蒙思想中的四
大名著《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多次出现,更是中国历
史上知识分子经典书籍的萌芽时期。
6、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有重
要发展的朝代,它的重大贡献是完善了社会制度,出现了重要的经典著作,及萌芽了金融体系,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文艺复兴特色的朝代。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中考历史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2、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3、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4、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在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5、三国鼎立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6、江南地区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原因有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等。
7、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589 年,隋朝统一全国。
隋炀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任用贤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9、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0、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1. 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
-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
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 重要历史事件: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汉
朝的疆域扩张、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分裂、隋唐帝国的繁荣、元朝
的统治、明朝的海外探险、清朝的领土衰落
2. 世界历史
- 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 重要历史事件:古代近东地区的文明崛起、罗马帝国的兴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两次世界大战
3.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中国的创建和土地革命
-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4. 重要历史人物
- 中国古代: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屈原、诸葛亮、杜甫、白居易、陆游、文天祥等
- 世界历史:亚历山帝、凯撒大帝、拿破仑、伊丽莎白一世、
牛顿、达·芬奇、、等
以上是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概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中考历史必考的知识点

2024年中考历史必考的知识点由于目前无法确切知道2024年中考历史具体必考知识点,以下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内容,这些内容在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一、中国古代史。
1. 原始社会。
-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 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 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
2. 夏商周时期。
-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3. 春秋战国时期。
- 政治:诸侯争霸,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和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儒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 道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 法家: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 秦汉时期。
-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等。
- 秦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东周的建立和衰亡:夏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国家,商朝是中国最早的封建王朝,东周时期发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火。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和文字标准。
-汉朝的兴起和盛衰: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
东汉王朝在董卓之乱后分裂为三国。
-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建立和衰亡:隋朝实行了统一的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和经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王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世界性政权。
2.世界古代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兴衰: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古代文明之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彻底否定了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战争是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一系列欧洲战争。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通过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大的一次战争,两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冷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世界格局由此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3.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屈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最严重的一次战争,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唯一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爱国民主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中共的成立和土地革命:中共是中国共产党的简称,成立于1921年,在革命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2.文化的诞生和新石器时代
3.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
4.古代文明的发展: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黄河流域文明
二、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2.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3.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制度
4.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和商业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1.秦朝和秦始皇统一六国
2.汉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3.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辉煌文化
4.儒家、道家、法家的兴起和影响
5.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四、外来侵略与抗倭斗争
1.蒙古人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明朝的政治制度和辽东抗倭斗争
3.中国近代史以来的外来侵略和抗倭斗争
4.反对日本侵略的群体性抗战和全面胜利
五、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1.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2.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维新的思潮和戊戌变法
4.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南昌起义
3.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游击战争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文化大革命和开放
4.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历史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而
且能够为现在和未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一些历史中考必
背的知识点归纳:
1. 古代文明: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
2. 封建社会:掌握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以及主要的朝代,如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3. 重大历史事件:熟悉诸如黄巾之乱、赤壁之战、安史之乱、蒙古帝
国的扩张等重大历史事件。
4. 科技与文化:了解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以及它们对世界的影响。
5. 宗教与哲学:掌握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们
在历史上的影响。
6.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人物、作品和思想,以及它对
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7.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世界历史
的影响。
8. 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
后果。
9. 冷战:理解冷战时期的政治格局、主要事件和最终的结束。
10. 现代中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
11. 全球化:理解全球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以及它在当代世界中的作用。
结束语: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预测未来。
掌握这些历史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培养你的批判性思维和全球视野。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中考是初中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
在中考考试中,历史也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因此,同学们需要掌握好历史知识点。
那么,有哪些历史知识点是中考必考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一、大国崛起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2. 答案模板(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 答案模板(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2. 答案模板(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2. 答案模板(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2. 答案模板(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中考必考历史知识点

中考必考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历史必考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基本历史事件、统治者和贡献。
2. 世界古代史: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基本历史事件、统治者和贡献。
3.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4. 世界近现代史: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成立、党的三大历程、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领导。
6. 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7.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解放战争、人民公社运动、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8.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革:苏联、东欧剧变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9. 中外对比分析: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比较分析。
10. 历史思维和方法:历史参考资料的使用、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历史趋势的判断等历史思维和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部分中考可能考到的历史知识点,具体考题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来确定。
因此,建议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在初三的历史学习中,掌握关键知识点对于理解历史脉络和应对考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历史知识点精华,帮助同学们高效复习。
首先,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及其特点。
夏商周时期,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制度。
秦朝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汉朝继承秦制,发展了儒家文化,开启了丝绸之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对外交流频繁。
宋朝经济发达,科技领先,但军事较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海禁政策。
清朝前期国力强盛,但后期闭关锁国,导致国家逐渐落后。
其次,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朝的贞观之治,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元朝的忽必烈统一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次,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等。
这些人物的政治决策和个人品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成就。
如《诗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等文学作品,以及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四大发明。
这些文化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和变法。
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
这些改革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动荡。
通过以上精华知识点的掌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为中考历史科目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中考必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考必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2. 篡权夺位的秦始皇3. 秦朝的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制4.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5. 汉初和九年之乱6. 汉武帝的改革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7. 新莽政权的诞生与衰落8. 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和统一9.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及社会状况10. 隋唐的政治制度、文化及对后世的影响二、近代史1. 宋朝的政治、军事及科技发展2. 元朝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社会状况3. 明朝的政治、军事及经济状况4. 明朝后期的衰落和满清的崛起5. 清朝政治制度及近代的政治变革6. 清朝的文化变革和对现代化的影响7. 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8.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9.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10.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三、现代史1. 国共两党的建立与斗争2.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影响4. 中共领导的北伐战争和国共内战5. 中国抗日战争及对抗日战争后中共和国民党的斗争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解放战争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政治变革9.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中国的影响10. 文化大革命及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变革四、世界历史1.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兴起2. 经济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3. 法国大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4. 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兴起5.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6. 巴黎和会以及《凡尔赛条约》的签订7.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8. 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9. 古巴导弹危机及冷战的持续10. 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上是历史中考必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可以继续深入学习。
中考历史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考点知识点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1)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基础:小手工业者的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基础: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初三历史中考备考策略要回归教材、强化记忆针对二轮中考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归纳。
一轮中考复习两个月时间,二轮中考复习用了一个月,三轮中考复习仅3个周的时间,周期最短,务必在考前克服重资料、轻课本的现象。
一轮中考复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出现了复习后忘掉的情况,回归教材就是要解决“遗忘”的问题,周期短就不容易遗忘。
通过一轮中考复习教材、二轮历史做题训练,学生对自己复习过的知识心中有印象,哪些内容测试时有失误,哪些内容还不会,将来可能还考哪些知识,这样带着问题去看书、去中考复习更有针对,从而做到查缺补漏。
但回归教材一定要有计划,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按计划去完成,回归课本是减少无故失分的关键。
要认真梳理知识、强化知识的联系回归课本中考复习时,要注意课本每一个单元的知识都自成体系,把每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接,构建每单元历史知识网络,世界史不同时期、经济、文化、外交等事件进行纵横联系,学生在考试答题时,顺着知识网络寻找问题。
总之,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只要方法科学得当,中考复习效果更理想。
初三一定要查缺补漏、优化答题途径第三轮中考复习是第二轮中考复习的飞跃,中考历史虽然迫在眉睫,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在初中历史中考的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背诵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2)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3)结果:1945.10.10签定了《双十协定》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1946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2.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3.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使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和南京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3)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4.三大战役作用: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土改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9内容:①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准备: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1.中国古代历史
-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起和衰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兵法经典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策
-汉朝的兴衰和郡县制的出现
-唐朝的繁荣和科举制的实施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发展
-元朝的统治和民族融合
-明朝的社会政治形势和海外航海
2.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中共建党和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开放政策的实施
3.世界古代史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文明发展
-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的文明和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基督教的传播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和十字军东征
-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的启示
-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4.世界近代史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军事征服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条约的后果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爆发
-联合国的成立和世界和平的维护
-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以上内容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必考知识点,考生可以结合历史教科书进行学习和复习,并多做相关的题目和模拟考试来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考历史必考的30个知识点(经典)

中考必考知识点一、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2、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3、意义: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二、孔子及其主要贡献1、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思想家:“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教育家: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孔子言论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三、历代帝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b、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
②经济上:a、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b、统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④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结果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⑤军事上:北御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南统越族开灵渠(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加强南北联系。
2、汉武帝的大一统3、元、明、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四、张骞出使西域1、中原与西域的关系: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a、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b、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C、丝绸之路的路线:五、隋朝大运河1、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一个中心:洛阳;两端: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人类活动与社会发展1.九州理论:中原、华北、东北、西南、江南、巴蜀、江西、河南、河北九个地区。
2.人类的起源和迁移:依据考古学、遗传学、人类学、语言学的研究,认识到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大陆,分散至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地区。
3.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发展,两大文明地区间的交流与影响。
4.夏、商、西周:中国历史上的最早的三个朝代。
5.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分封制和诸侯国的并立。
6.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孔子、韩非、墨子等思想家活跃。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1.农业文明的特点: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灌溉系统的建设,农业社会的组织形式。
2.都市文明的兴起: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城市的特点。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统一大国的建设1.封建政治制度:封建君主制,天子、诸侯、士大夫、农民和奴隶的社会地位。
2.秦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了分裂的诸侯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3.汉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繁荣: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赐予民众土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国家繁荣。
四、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1.儒家思想: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特点,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道家思想:道家经典《道德经》的主要内容,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法家思想:法家经典《韩非子》的主要内容,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兵家思想:兵家经典《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兵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5.文艺复兴:16世纪意大利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1.四大发明:指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中国古代的数学:如九章算术、望经等。
3.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如轮作制度、水利工程等。
六、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制的终结,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远古社会与奴隶社会1. 人类的进化与社会的出现•旧石器时代及其特点•新石器时代及其特点•人类由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2. 远古社会的形成•远古社会的主要特点•远古社会的组织形式•远古社会的经济特点3. 奴隶社会的兴起•奴隶社会的产生原因•奴隶社会的基本特点•奴隶制度的经济基础二、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中国最早的政治组织形式•夏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2.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墨子的思想•韩非子的思想3.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改革•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秦始皇的修建长城三、罗马帝国与希腊城邦1.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亡•罗马帝国的创立•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的衰亡2. 希腊城邦的兴盛与覆灭•希腊城邦的兴盛时期•希腊城邦的文化成就•希腊城邦的覆灭3. 罗马法的发展与影响•罗马法的特点•罗马法对现代法律的影响•罗马法对欧洲法律的影响四、古印度与古埃及文明1. 古印度文明的特点与成就•古印度文明的地理环境•古印度文明的社会结构•古印度文明的科学技术成就2.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与衰落•古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古埃及文明的政治制度•古埃及文明的宗教信仰3. 古印度与古埃及文明的交流与影响•古印度与古埃及的交往•古印度与古埃及文明的相互影响五、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基本特点•封建制度的起源•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2. 封建农民与封建地主的关系•封建农民的生活状况•封建地主的经济地位3. 教会的权力与封建制度•教会的社会地位•教会对封建制度的影响以上是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的精华版,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历史打下坚实基础。
历史初中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

历史初中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历史初中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 选官和监察制度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4.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的治国方略。
(1)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3)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
考点
在初中历史中考的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背诵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2)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1945.10.10签定了《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内战爆发:1946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使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和南京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3)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4.三大战役作用: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土改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9
内容:①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
准备: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历
史进入一个新纪元,开始向社会主义眼过渡。
②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结束。
中国终于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④新中国的成立是祖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二、和平解放西藏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为实现全国统一,解放军向青藏高原进军。
过程:①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②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
①为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②为争取农村广大群众、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政策:1950.6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三亿农民分到了土地。
意义:①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抗美援朝
背景:
①美国入侵朝鲜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②美国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③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
概况:1950;;1953年,美国最终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英雄人物: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
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邱少云
意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保障了我国的安全
②从根本上粉碎了美国的侵略,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三)一、探索时期的成功探索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概况: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背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造)
时期:1953;;1957年
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结果:到1957年底,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概况:
农业: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到1956年,90%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到1956年,90%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方式: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结果:到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
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3、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二、探索时期的两次重大失误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过分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
在宣传中强调了前八个字,造成了全国范围严重的浮夸风。
大跃进主要目标:盲目求快,片面追求生产和建设的速度。
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
重大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影响:破坏了国内经济正常的发展,工农业生产落后,党和人民遇到建国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
2、“文化大革命”
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文革发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过程:第一阶段:红卫兵、造反派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暴行动
第二阶段:夺权狂潮发展成造反派组织之间的激烈武斗。
结束标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各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影响: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践踏。
②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
③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④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主治了全民族为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3、20世纪50;;60年代英雄人物
①“铁人”;;;王进喜
②“两弹元勋’;;;邓稼先
③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④人民解放军好战士;;;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