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依据2000
材料科学家:个人先进的创新发现
材料科学家:个人先进的创新发现材料科学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基础材料到高级材料的各种物质。
在这个领域中,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些人更是凭借其个人先进的创新发现,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本文将介绍一位杰出的材料科学家,他的个人先进创新发现对于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人物介绍这位材料科学家名叫李明,他是一位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
李明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开始了对新型材料的深入研究,并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制备方法。
他曾在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担任研发部门负责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目前,李明在一家知名材料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领导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团队,专注于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二、创新发现1.新型纳米材料:李明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这种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和结构设计,该团队有望将这种材料的性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智能材料:李明还关注智能材料的研发。
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分子和纳米结构的智能材料,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适应地调整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材料有望在环境感知、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绿色制备技术:李明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研发绿色制备技术。
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绿色合成方法,能够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制备高性能材料。
这种方法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等优点,有望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一场绿色革命。
三、影响与贡献李明的个人先进创新发现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具体来说:1.推动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李明的创新发现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依据2000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依据2000-2010年间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汤森路透集团在上月初发布了全球顶尖100 位材料学家榜单。
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
本期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对这100位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基于ESI统计数据,汤森路透集团于3月2日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
依据过去10年中在材料科学领域(基于汤森路透集团ESI的学科分类体系)所发表研究论文(包括Article和Review)的篇均被引次数,这一榜单选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 名材料学家(入选者文章数不低于25篇)。
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这一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教授位居第一。
按国别分布,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有48位来自美国,11位来自德国,8位来自英国,4位来自法国、荷兰,来自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和瑞士的有3位,来自比利时、俄罗斯、瑞典的有2位,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以色列、日本、葡萄牙、中国台湾各1位。
从所属机构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有5人、帝国理工学院4人、麻省理工学院4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3人、斯坦福大学3人、剑桥大学3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人、马尔堡大学3人、密歇根大学3人。
表1对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介绍。
表1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科学家的研究方向排科学家文总被研究方向名(所在单位)章数引次数1杨培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613900半导体纳米线、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纳米线电池、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2殷亚东(加州大学河滨分校)326387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纳米器件、无机纳米胶体合成与表面改性、自组装方法、纳米电子和光子器件、复合纳米材料、生物医用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催化剂、胶体与界面化学、纳米加工利用方法、光子晶体结构磁响应、可回收的复合纳米催化剂、生物相容性纳米晶制备、生物分离用纳米团簇等3黄暄益(台湾清华大学)345439无机纳米结构控制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物纳米线、氮化钱空心球、金属氮化物纳米棒、有机硅薄膜、新型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纳米结构、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自组装等4夏幼南(华盛顿大学圣路8311936纳米材料合成化学与物理、纳米材料在电学、易斯分校)光学催化剂、信息存储、光纤传感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成像用金纳米笼造影剂、纳米材料集成与智能聚合物、空间/时间分辨率控释相变材料纳米胶囊、静电纤维在神经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干细胞、肌腱、现场修复插入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电池、燃料电池、催化转换器和水分离设备中的应用5孙玉刚(阿贡国家实验室)375231由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和复合材料组成的功能性纳米结构设计和合成;燃料转换用低成本稳定等离子光学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设计和合成;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用铜锢钱硒纳米粒子设计与合成;太阳能、薄膜和高容量电池、柔性电子产品和传感器、新一代锂电池中非常规技术开发等6吴屹影(俄亥俄州立大学)749590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燃料电催化剂7Jan C. HUMMELEN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84643富勒烯化学、光化学、分子材料在光伏技术中应用8Alan J. HEEGER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495788半导体和金属聚合物,主要关注聚合物场效应管中的栅诱导绝缘体-金属相变,以及低成本塑料太阳电池。
100位影响世界的科学家
100位影响世界的科学家1. 泰勒斯:科学之祖,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2.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的创立者,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3. 欧几里德:几何学之父,古希腊著名数学家,著有《几何原本》。
4. 阿基米德:力学之父,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5. 李时珍:明代“医圣”,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刊于1590年。
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典医学集大成者。
6. 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7. 维萨里:科学解剖学的奠基人,著名医生、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
8. 韦达:代数符号之父,法国数学家。
9. 伽利略: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还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
10.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11. 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者,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
12. 笛卡尔:近代科学始祖,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
13. 波义耳:近代化学之父,英国化学家。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这一观点称赞“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14. 惠更斯:光的波动说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15.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在经济学上,牛顿还提出了金本位制度。
16. 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奠基人之一,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从“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全部名单,中科大校友六人上榜”看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
从“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全部名单,中科大校友六人上榜”看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2月10日,世界一流的企业及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TOP 100 CHEMISTS,2000-2010),这份榜单依据过去十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影响因子而确定的.过去十年,有大约100万化学家在汤森路透认可并收录的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成果,能入选“顶尖一百”表明他们是百万化学家中最优秀的万分之一。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PAC)宣布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
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是配合国际化学年的庆祝活动之一,并表彰这些化学家自2000年1月以来所取得的杰出学术成就。
共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分别是:1.戴宏杰(Hongjie DAI),排名第7,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2.彭笑刚(Xiaogang PENG),排名第8,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3.杨培东(Peidong YANG),排名第10,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4.陈邦林(Banglin CHEN),排名15,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教授;5.孙守衡(Shouheng SUN),排名31,美国布朗大学教授;6.夏幼南(Younan XIA),排名35,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7.段镶锋(Xiangfeng DUAN),排名41,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8.Gregory C. Fu,排名4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9.曾华淳(HuaChun ZENG),排名49,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10.林文斌(Wenbin LIN),排名54,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11.殷亚东(Yadong YIN),排名55,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12.孙玉刚(Yugang SUN),排名61,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进入榜单的六名化学家杨培东、夏幼南、段镶锋、林文斌、殷亚东、孙玉刚,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
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的事迹(精选)
#396126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的事迹1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如:发明电话的诺贝尔;发明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发明孔灯的诸葛亮和发明固定连续摄影机的马莱……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
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
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
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
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
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
科学材料整理
1、相关人物成就:法布尔——昆虫学家(法国)詹森父子——制作第一架真正显微镜,有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
(荷兰)培根——制作增进视力的眼镜。
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
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英国)列文虎克——制作第一台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光学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荷兰)阿姆斯特朗——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
(美国)伽利略——发明望远镜。
(意大利科学家)贝克兰——发明合成塑料(美国化学家)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发明巴氏消毒法。
奥斯特——发现电能产生磁性。
(丹麦科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李春——桥梁设计师,赵州桥的设计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聂海胜——中国第一个在太空行走2、细胞有是什么作用?答:(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通过细胞进行;(3)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4)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5)细胞还能把能量储存在脂肪中。
(6)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全球变暖会造成哪些危害?答:气候变暖,地球南北极的冰川将会消融,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一些城市就有可能被海水淹没。
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的破坏,将导致生存在其中的许多动物将加速灭绝,气候变化会影响到粮食生产,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方传播,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这样的微生物生存等。
4、说说你了解的太阳系的知识。
答:(1)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已其绝对优势的质量,产生巨大引力。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3)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天体都在运动,而且是以太阳为中心在不停地运动。
5、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要从哪些发明考察?答:水域周围的环境;有没污水排放;水中生活着什么生物;水面上漂浮着什么杂物;水质情况(颜色、气味、是否浑浊、水中杂物)。
2020年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精品版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依据2000-2010年间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汤森路透集团在上月初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
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
本期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对这100位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基于ESI统计数据,汤森路透集团于3月2日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
依据过去10年中在材料科学领域(基于汤森路透集团ESI的学科分类体系)所发表研究论文(包括Article和Review)的篇均被引次数,这一榜单选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材料学家(入选者文章数不低于25篇)。
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这一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教授位居第一。
按国别分布,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有48位来自美国,11位来自德国,8位来自英国,4位来自法国、荷兰,来自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和瑞士的有3位,来自比利时、俄罗斯、瑞典的有2位,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以色列、日本、葡萄牙、中国台湾各1位。
从所属机构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有5人、帝国理工学院4人、麻省理工学院4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3人、斯坦福大学3人、剑桥大学3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人、马尔堡大学3人、密歇根大学3人。
表1对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介绍。
表1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科学家的研究方向表2列出了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科学家中,华人的简介情况。
表2、2000-2010年世界TOP 100材料科学家中的华人从科学引文数据索引数据库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中对华人科学家的高被引论文(引用次数>1000次)进行了检索,检索时间为4月15日,如表3所示。
表3 华人材料科学家高被引论文(>1000)。
材料力学中的名人
Thank you
人物简介
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 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 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 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 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 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除去科学技术,胡克 还在城市设计和建筑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其被某些科学史家称为“伦敦的莱奥纳多 (达芬奇)”
主要贡献
圣维南原理
验证弯曲基本假设
半逆解法
圣维南原理
设弹性体的一个小范围内作用有一个平 衡力系(即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则在远离作 用区处弹性体内由这平衡力系引起的应力是 可以忽略的。
弯曲基本假设
梁变形时横截面保持平面;梁的纵向纤 维在弯曲时相互之间无应力。
半逆解法
步骤: (1)假设应力的函数形式(根据受力情况,便捷 条件等); (2)由应力(d)式,推测Φ的函数形式; (3)带入 (4) (5)
主要贡献
胡克定律
力学贡献
天文生物
光学贡献光学贡献
发明创造
胡克定律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和 弹簧的长度变化量x成正比,即f = -kx。k是 物质的弹性系数,它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 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 压缩)的方向相反。 • 由胡克定律可以推广到。
广义胡克定律
光学贡献
在光学方面,胡克是光的波动说的支持 者。1655年,胡克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他认 为光的传播与水波的传播相似。1672年胡克 进一步提出了光波是横波的概念。在光学研 究中,胡克更主要的工作是进行了大量的光 学实验,特别是致力于光学仪器的创制。他 制作或发明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多种光学仪 器。
发明创造
力学贡献
2000-2010全球华人排名前100名的材料科学家名单
2000-2010 年世界排名前100 的优秀材料学家名单2011 年3 月2 日,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发布了2000-2010 年全球顶尖一百名材料学家名单,这份名单是根据他们自2000 年1 月发表论文(研究论文和综述)的引用影响分数(引用率)而确定的。
在这份榜单中,共有15 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 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杨培东位居第一(杨培东教授在全球顶尖100 名化学家中排名第十)。
以下为上榜15 名华人详细名单:杨培东(Peidong Y ANG),排名第1,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殷亚东(Y adong YIN),排名第2,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黃暄益(Michael H. HUANG),排名第3,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夏幼南(Y ounan XIA),排名第4,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孙玉刚(Yugang SUN),排名第5,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吴屹影(Yiying WU),排名第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段镶锋(Xiangfeng DUAN),排名2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邹祖炜(Tsu-Wei CHOU),排名34,特拉华大学首席工程师;万梅香(Meixiang W AN),排名4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任志锋(Zhifeng REN),排名49,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鲍哲南(Zhenan BAO),排名62,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蒋业明(Y et-Ming CHIANG),排名6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晓龙(Peter X. MA),排名76,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梁锦荣(Kam W. LEONG),排名80,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孟祥敏(Xiang Min MENG),排名99,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电镜实验室研究员。
大致了解了一下,几乎都与化学、纳米相关...看来材料牛人都是做这个的。
【doc】世界知名的晶体材料科学...
世界知名的晶体材料科学家、工程专家我国晶体功能材料学科带头人863新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erill,/k讯~V豳(er(elebr{tv基曼野曼田圈舅舅圈I曷量嬲愚世界知名的晶体材料科学家,工程专家我国晶体功能材料学科带头人863新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男,1935年8月出生,浙江临海人.1952年9月至1956年7月,在山东大学化学系学习,其中,曾赴京专修俄文9个月;】956年8月至1964年7月在山东大学化学系任助教,讲师,其间,曾去厦门大学化学系进修1年;1964年7月至1978年1off任山东大学晶体生长研究室主任,副教授;1978年4月至1993年12月任山东入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1987年lO月至1998年10月任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4月至1996年5月升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91年5月至1996年5月出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l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12月至2004年1月担任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山东大学材料科蒋民华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晶体材料圉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理事长,国际晶体生长会议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理事和执委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Fellow),美国《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主编,《功能材料》第五届编委会主任,蒋民华院士待人谦和,平易近博士生说:"能师从蒋院士是我们的幸人,毫无知名科学家的架子.他与运!""蒋院士既象严父,又象慈母.""他同行,同事,弟子们的关系都很融对我们工作上严格要求,学术上悉心指导,生洽.图为蒋民华院士在指导博士生活上亲切关怀"图为蒋院士在指导博士生撰查阅文献资料.您看,图示的场面写学术论文.与氛围多么和谐,亲切,感人!《功能材料信息》编委会主任,《人工晶体》主编,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蒋民华先生长期从事晶体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自1958年以来曾先后主持,指导和直接参加了数十种高新技术单晶的研究工作.五十年代末研制的酒石酸钾钠2009年第6卷第5—6期(总第32-33期)必封圃人韧Covl2rCelebrity"从严治学,精心育人".是蒋民华院士的一大特点.图为蒋民华院士在悉心指导博士生们进行科学实验,分析样品特性,探索内在规律. (KNT)大晶体曾闻名国内;六十年代初他领导研制了磷酸二氢铵(ADP)大单晶,获国家计委,经委,科委授予的工业新产品二等奖;七十年代,他和同志们通力合作研制的亚稳相生长磷酸二氘钾(DKDP)晶体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八十年代以来,他主持的"磷酸钛氧钾(KTP)晶体生长的研究和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发明专利,并出口日,美等国,被誉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零的突破".蒋民华先生还直接指导了探索新晶体材料的工作,很好地解决了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研制中存在的共轭基团非线性效应和紫外透光特性互相制约而产生的困难,找到了一种新的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L精氨酸磷酸盐(LAP).该晶体不仅具有较大的非线性极化率和短的吸收边,还具有高的抗光伤阈值和易从溶液中生长出大尺寸晶体的优点.它的发现,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并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蒋民华院士还在LAP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将有机基团和无机基团结合起来的有机金属配合物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领域,发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新晶体,形成了有特色的,国际上称之为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向,该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晶体材料改性及其功能复合啪2009年第6卷第5-6期(总第32-33期) 方面,他指导研制成功激光自倍频硼酸铝钇钕(NY AB),在国际上首先实现了绿光输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四方相钽铌酸钾晶体"和"实现半导体激光倍频输出新晶体"也均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蒋民华院士审时度势,不断扩展新的研究方向,如在80年代中期开始了"化合物半导体MOCVD生长薄膜超晶格材料的研究" (863课题),90年代末又开始了"双光子聚合带隙材料研究"(973课题)等.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半导体发光器件外延工艺及管芯技术"通过了国家鉴定验收,形成了年产管芯5亿只,外延材料4万片的生产能力,产品技术指标达到了同类产品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我国高亮度二极管外延片及管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对发展我国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数十年来,蒋民华院士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还编着了《晶体物理》和《功能材料学概论》,主编了《神材妙用丛国科霎薯鐾圭赏囊星霪鍪里翥书》,合会常务理事王继扬教授.编了《晶体生长》,《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等专着.蒋民华院士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他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学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1978年以来他先后培养了硕士生15名,博士生20名,指导博士后12名.现在,他们中许多人已做出了突出贡献,并成长为长江学者和新的学科带头人.蒋民华院士作为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工作的创业人和学术带头人,四十多年来,从研究到开发,从材料到器件,从无机到有机和半导体,从体块到薄膜,从晶体生长到性能测试,从凝聚态物理到材料科学,他不断地捕捉机遇,把握方向,带领大家开拓前进,使山东大学晶体所从只有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发展成为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体现理T结合和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硕士点,博士点,博十后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点,同时,创立和发展了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该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人工晶体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三结合的产学研基地.蒋民华院士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地领导,组织和参与了国内外相关的学术活动.在国际或地区问,经过他和他领导的科研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国际晶体生长组织,并促成了海峡两岸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在围内,他领导下的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着力推进了中国功能材料科技领域的学术交流:不但领导,策划,组织了《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使之取得了空前圆满的成功;而且领导建设了由《功能材料》学术期刊,《功能材料信息》学术?技术期刊,《中国功能材料网》,《功能材料》(英文版?筹)以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组成的"中国功能材料核心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已经并将继续在我国功能材料科技界与产业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珂圆人韧0V er(e{cbi'itv图为蒋民华院士在人民大会鲎出席第十届全国人大会议留影.四十余年来,蒋民华院士为发展我国晶体材料学科与产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功勋卓着,获奖丰厚.共获国家发明一等奖l项(1988),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l项(1987);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1988,l995,l996);山东省首届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2003),山东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1981),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9);并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同时,由于他在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期间,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五"期间的实施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获一等奖.鉴于蒋民华院士在晶体材料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华全国总工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先后给他授予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山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等.蒋院士1988,1995还两度被山东省委和省政府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拔尖人才;1989年获得了国务院授j;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杨亲民整理)2009年第6卷第5—6期(总第32-33期)031。
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评选出材料科学领域5大领军人物!
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评选出材料科学领域5大领军人物!近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评选出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先任务,无论是制造更好的电池还是释放大脑的奥秘,他们都以新颖的方式部署新颖的材料来解决紧迫的问题。
此次评选出的材料科学家必须早于其职业生涯,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距其第一篇论文被引用不到五年。
它们具有出色的按年出版记录,并且均具有非常高的年化h指数,该指标可识别所有期刊的产出和影响(使用引用作为影响的代名词),同时标准化差异学科和职业阶段。
斯威本科技大学的Blanca del Rosal罗莎(Blanca del Rosal)正在使用纳米粒子束窥视大脑内部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合成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颗粒)最大的优点是体积小。
因为它们与人类细胞的部分具有相同的规模,所以它们可用在细胞机械上进行间谍活动的微小探针,而不会引起太多破坏,Rosal正在开发一项技术来做到这一点。
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微光子学中心的团队一起,她正在研究发光纳米粒子如何在治疗脑瘤过程中跟踪温度的变化,从而可以开发出更安全的方法。
她的研究还可以提供一种微创方法,以观察大脑在中风和昏迷期间的行为。
del Rosal说:“通常的方法是将物理探针插入大脑。
资料来源:自然指数2014年,del Rosal在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测试了发光纳米粒子治疗小鼠癌症的能力。
用激光将注射到肿瘤中的纳米颗粒溶液加热至比正常体温高约20%。
辐照的纳米粒子产生的热量减小了肿瘤的大小,研究小组使用荧光来监测温度的变化。
在20天,在小鼠中的肿瘤根除。
“在动物模型中,这是任何人第一次使用这种非接触式方法来感测皮肤以下的温度,” delRosal说。
Rosal现在是斯威本Swinburne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正在研究如何应用这种新的温度感应方法实时绘制大脑活动图,希望开发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来观察大脑对诸如癫痫病等疾病的反应癫痫发作,脑损伤和中风。
全球引用百强化学家影响排名
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 Ranked by Citation Impact 【引用百强化学家影响排名】(among those with 50 or more papers)【50篇或更多】Rank 【排名】 Scientists 【科学家】Papers 【论文】 Citations 【引用】 Impact 【影响】 1Charles M. LIEBER 【查尔斯·利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7417,776 240.222Omar M. YAGHI 【奥马尔·亚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大洛杉矶分校】 9019,870 220.783Michael O ’KEEFFE 【迈克尔·奥基夫】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7312,910 176.854K. Barry SHARPLESS 【巴里·夏普勒斯】2001年诺奖得主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609,754162.575A. Paul ALIVISATOS 【保罗·阿利维沙多】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9314,589 156.876Richard E. SMALLEY †【理查德·斯莫利】1996年诺奖得主Formerly Rice University 【前莱斯大学】 609,217153.627Hongjie DAI 【戴宏杰】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8812,768 145.098Xiaogang PENG 【彭笑刚】University of Arkansas 【阿肯色大学】现全职浙江大学 598,548144.889Valery V . FOKIN 【瓦列里·福金】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546,853126.9110[MS 1] Peidong YANG 【杨培东】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9511,167 117.5511Benjamin LIST 【本杰明·李斯特】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al Research 【马普煤炭研究所】818,808108.7412[MS 50]Mark E. THOMPSON 【马克·汤普森】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535,394101.7713Robert H HAUGE 【罗伯特·豪格】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555,566101.2014Eric N. JACOBSEN【埃里克·雅各布森】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81 7,985 98.58 15Banglin CHEN【陈邦林】University of Texas San Antonio【德州圣安东尼奥大学】61 5,929 97.20 16David W.C. MACMILLAN【大卫·麦克米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55 5,267 95.76 17Mostafa EL-SAYED【穆斯塔法·赛义德】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佐治亚理工学院】111 10,135 91.3118 Ezio RIZZARDO【埃齐奥·里扎尔多】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Organization (CSIRO), Australia【英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52 4,747 91.2919Michael S. STRANO【迈克尔·斯特拉诺】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54 4,843 89.69 20Michael J. ZAWOROTKO【迈克尔·】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南佛罗里达大学】83 7,403 89.19 21Dmitri V. TALAPIN【德米特里·塔拉品】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56 4,981 88.95 22Ryoji NOYORI【野依良治】2001年诺奖得主Nagoya University【名古屋大学】62 5,486 88.48 23Chad A. MIRKIN【乍得·米金】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美国)】233 20,505 88.00 24Liberato MANNA【利贝拉托·曼纳】It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意大利技术研究所】62 5,431 87.60 25Richard P. VAN DUYNE【理查德·凡】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88 7,690 87.39 26Robert H. GRUBBS【罗伯特·格拉布斯】2005年诺奖得主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170 14,617 85.98 27Carlos F. BARBAS【卡洛斯·巴尔巴斯】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95 8,029 84.5228James R. HEATH 【詹姆斯·希斯】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695,83084.4929Moungi G. BAWENDI 【·巴旺迪】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524,36483.9230David A. CASE 【大卫·凯斯】Rutgers University 【罗格斯大学】 605,00783.4531Shouheng SUN 【孙守衡】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846,97082.9832[MS 10]Catherine J. MURPHY 【凯瑟琳·墨菲】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695,71782.8633M. G. FINN 【芬】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766,28682.7134Stephen L. BUCHWALD 【斯蒂芬·布赫瓦尔德】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16913,941 82.4935[MS 4] Younan XIA 【夏幼男】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6113,120 81.4936Stuart L. SCHREIBER 【斯图尔·特斯莱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665,36981.3537[MS 19]T aeghwan HYEO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首尔国立大学】 826,58780.3338George M. WHITESIDES 【乔治·怀特塞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22818,237 79.99 39Ryong RYOO 【刘龙(韩国)】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科学技术院】77 6,05778.6640Michael F . RUBNER 【迈克尔·布鲁纳】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514,00478.5141Xiangfeng DUAN 【段镶锋】645,02278.47[MS 20]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大洛杉矶分校】 42[MS 48]Michael GR ÄTZEL 【迈克尔·格莱才尔】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18714,602 78.0943Gregory C. FU 【格雷戈里·富】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1118,38475.5344[MS 89]Horst WELLER 【霍斯特·韦勒】University of Hamburg 【汉堡大学】 735,42874.3645Joan F . BRENNECKE 【琼·布伦内克】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院大学】 654,82774.2646Kenneth R. SEDDON 【肯尼斯·塞登】Queen ’s University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946,91673.5747[MS 8] Alan J. HEEGER 【艾伦·黑格】2000年诺奖得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大圣巴巴拉分校】664,75872.0948Andreas MANZ 【安德烈亚斯·曼茨】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urope 【韩国科学技术院-欧洲】70 5,03071.8649Hua Chun ZENG 【曾华淳】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 533,67369.3050Suprakas Sinha RAY 【·辛哈雷】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CSIR), South Africa 【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南非】 50 3,41168.2251Mikhail E. ITKIS 【米哈伊尔·伊特基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 604,06967.8252Osamu TERASAKI 【】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尔摩大学】 926,19867.3753[MS 29]Shaik M. ZAKEERUDDIN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洛桑联邦理工大学】634,20466.7354Wenbin LIN 【林文斌】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分校】104 6,93066.6355[MS 2] Yadong YIN 【殷亚东】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573,78766.4456John R. YATES 【约翰·耶茨】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865,69666.2357Samuel I. STUPP 【塞缪尔·斯图普】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美国)】 624,07365.6958Prashant V . KAMAT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院大学】 996,42664.9159John D. HOLBREY 【约翰·】Queen ’s University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634,01663.7560Jens K. N ØRSKOV 【延斯·内斯科乌】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技术大学】1227,73663.4161[MS 5] Yugang SUN 【孙玉刚】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阿贡国家实验室】935,89663.4062Evgeny KATZ 【叶夫根尼·卡茨】Clarkson University 【克拉克森大学】976,14763.3763[MS 75]Craig J. HAWKER 【克雷格·霍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大圣巴巴拉分校】 1418,89363.0764Christian SRRE 【克里斯琴·】Versailles Saint-Quentin-en-Yvelines University 【凡尔赛大学】 72 4,51762.7465[MS 71]Richard H FRIEND 【理查德·佛伦德】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744,64262.7366Jean M. J. FR ÉCHET 【吉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20912,985 62.13 67James M. TOUR 【詹姆斯·】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1348,32562.1368Robert C. HADDON 【罗伯特·哈顿】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 845,19161.8069Peter J. STANG 【彼得·史唐】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大学】1036,35661.7170[MS 24]Nicholas A. KOTOV 【尼古拉·斯科托夫】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 784,80961.6571F . Dean TOSTE 【迪安·托斯特】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845,16361.4672Michal KRUK 【米哈尔·克鲁克】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纽约市立大学】 543,31561.3973Didier ASTRUC 【迪迪埃·阿斯特吕克】University Bordeaux I 【波多尔第一大学】1146,88360.3874[MS 83]Michael GIERSIG 【迈克尔·吉尔西希】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柏林自由大学】 553,31060.1875George C. SCHATZ 【乔治·沙茨】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美国)】 20212,116 59.98 76Harold G. CRAIGHEAD 【哈罗德·克雷格黑德】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513,04259.6577Keith FAGNOU †【基思·法纽】University of Ottawa 【渥太华大学】 633,74759.4878Milan MRKSICH 【米兰·】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543,16858.6779Alois F ÜRSTNER 【阿洛伊斯·】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al Research 【马普煤炭研究所】 1518,85858.6680Karl Anker J ØRGENSEN 【卡尔·安科约根森】Aarhus University 【奥胡斯大学】1528,89358.5181Rustem F . ISMAGILOV 【吕斯泰姆·伊斯马吉洛夫】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593,43758.2582Richard A. FIESNER 【理查德·菲斯莱】985,69758.13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83 Jairton DUPONT【·杜邦】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 do Sul【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120 6,964 58.0384 John F. HARTWIG【约翰·哈特维希】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167 9,638 57.7185Robert LANGER【罗伯特·兰格】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98 5,632 57.47 86Mark E. DAVIS【马克·戴维斯】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66 3,791 57.44 87Manos MAVRIKAKIS【马诺斯·马福利卡基斯】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分校】56 3,205 57.23 88Adi EISENBERG【阿迪·艾森伯格】McGill University【麦吉尔大学】65 3,720 57.2389 Maurice BROOKHART【莫里斯·布鲁克哈特】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87 4,978 57.2290Amir H. HOVEYDA【阿米尔·】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122 6,967 57.11 91Charles R. MARTIN【查尔斯·马丁】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58 3,312 57.10 92Alexander ZAPF【亚历山大·查普夫】University of Rostock【罗斯托克大学】60 3,407 56.78 93Jeffrey R. LONG【杰弗里·龙】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大伯克利分校】98 5,563 56.77 94Neil R. CHAMPNESS【尼尔·钱伯尼斯】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诺丁汉大学】86 4,877 56.71 95 Naomi J. HALAS【纳奥米·哈拉斯】73 4,131 56.59Rice University【莱斯大学】96Abraham NITZAN【亚伯拉罕·尼灿】Tel Aviv University【特拉维夫大学】51 2,879 56.45 97Charles L. BROOKS【查尔斯·布鲁克斯】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歇根大学】67 3,778 56.3998 Helmut CÖLFEN【赫尔穆特·】Max Planck Institute of Colloids and Interfaces【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82 4,595 56.0499Jérôme CORNIL【吉勒莫·科尔尼】University of Mons【蒙斯大学】65 3,640 56.00 100Geoffrey W. COATES【杰弗里·科茨】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90 5,029 55.88 红色表示已去世!。
科学家100人排行榜
科学家100人排行榜1.伊萨克·牛顿与牛顿学说革命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20世纪科学3.尼耳斯·玻尔与原子4.查尔斯·达尔文与进化论5.路易斯·巴斯德与疾病微生物学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潜意识心理学7.伽利略·伽利莱与新科学8.安托万·劳伦·拉瓦锡与化学革命9.约翰尼斯·开普勒与行星运动10.尼古拉·哥白尼与宇宙日心说11.迈克尔·法拉第与经典场论12.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与电磁场13.克劳德·伯纳德与现代生理学的建立14.弗朗茨·博厄斯与现代人类学15.沃纳·海森堡与量子论16.莱纳斯·鲍林与20世纪化学17.鲁道夫·魏尔消与细胞学说18.埃尔文·薛定谔与波动力学19.恩斯特·卢瑟福与原子结构20.保罗·狄拉克与量子电动力学21.安德烈·维萨里与新解剖学22.第谷·布拉赫与新天文学23.德布丰伯爵与《自然史》24.路德维格·波尔茨曼与热力学25.马克斯·普朗克与量子26.玛丽·居里与放射性27.威廉·赫舍尔与天体的发现28.查尔斯·莱尔与现代地质学29.皮埃尔·西蒙·德·拉普拉斯与牛顿力学30.埃德温·哈勃与现代望远镜31.约瑟夫·J汤姆森与电子的发现32.马克斯·玻恩与量子力学33.弗朗西斯·克里克与分子生物学34.恩里科·费米与原子物理学35.利昂哈德·欧拉与18世纪数学36.尤斯图斯·李比希与19世纪化学37.亚瑟·爱丁顿与现代天文学38.威廉·哈维与血液循环39.马尔切洛·马尔比基与显微解剖学40.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与光的波动说41.卡尔·高斯及其数学天赋42.阿尔布莱克·冯·哈勒与18世纪医学43.奥吉凝特·凯薄勒与化学结构44.罗伯特·科赫与细菌学45.默里·盖尔曼与八维理论46.埃米尔·费歇尔与有机化学47.季米特里·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48.谢尔登·格拉肖与魅的发现49.詹姆斯·沃森与DNA结构50.约翰·巴丁与超导电性51.约翰·冯·诺曼与现代计算机52.理查德·费曼与量子电动力学53.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与大陆漂移54.斯蒂芬·霍金与量子宇宙学55.安东·冯·列文虎克与简易显微镜56.马克斯·冯·劳厄与x射线结晶学57.古斯塔夫·基尔霍夫与光谱学58.汉斯·贝特与太阳能59.欧几里得与数学基础60.格雷戈尔·孟德尔与遗传定律61.海克·卡末林·昂内斯与超导电性62.托马斯·亨特·摩根与遗传的染色体理论63.赫尔曼·冯·赫尔姆霍茨与德国科学的兴起64.保罗·埃利希与化学疗法65.恩斯特·迈尔与进化论66.查尔斯·谢灵顿与神经生理学67.特多西尔斯·杜布赞斯基与现代综合68.马克斯·德尔布吕克与噬菌体69.让·巴帕蒂斯特·拉马克与生物学的创立70.威廉·贝利斯与现代生理学71.诺姆·乔姆斯基与20世纪语言学72.弗雷德里克·桑格与遗传密码73.卢克莱修与科学的思想74.约翰·道尔顿与原子理论75.路易斯·维克托·德布罗意与波粒二象性76.卡尔·林奈与二名法77.让·皮亚杰与儿童的发展78.乔治·盖洛德·辛普森与进化的速度79.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与结构人类学80.林恩·马古利斯与共生学说81.卡尔·兰德施泰纳与血型82.康拉德·洛伦兹与动物行为学83.爱德华·O.威尔逊与社会生物学84.弗雷德里克·高兰·霍普金斯与维生素85.格特鲁德·百丽·埃利恩与药理学86.汉斯·塞尔耶与压力概念87.J.罗伯特·奥本海默与原子能时代88.爱德华·特勒与氢弹89.威拉德·利比与放射性年代测定90.恩斯特·海克尔与生物遗传原理91.约拿·索尔克与接种92.爱米尔·克雷普林与20世纪精神病学93.特罗菲姆·李森科与苏联遗传学94.弗朗西斯·高尔顿与优生学95.阿尔弗雷德·比奈与智商(1.Q.)测试96.阿尔弗雷德·金赛与人类性行为97.亚历山大·弗莱明与青霉素98.B.F.斯金纳与行为主义99.威廉·冯特与心理学的创立100.阿基米德与科学的起源。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第16卷 第2期 大学化学 2001年4月塑料,导体和有机光电信息材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裴 坚(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100871) 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习惯思维,这种改变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们也许已经习惯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思维方式的巨大冲击。
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也毫不例外。
它再次使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瑞典皇家科学会在2000年10月9日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导电高分子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高分子和有机固体研究所所长、材料科学系和物理系教授Alan J. Heeger;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教授Alan G.MacDiarmid和日本筑波大学材料科学学院教授Hideki Shirakawa。
虽然这项发明发生在20多年以前,但是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认为这项奠基性和开创性的科学成果使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半导体材料发展成为了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同时,这项发明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产生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应用成果,如新的导电材料的发现,将半导体材料和各种分子器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应用在抗静电,抗腐蚀,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方面;为新的发光器件提供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源;利用新材料可以制造各种更加轻便的彩色显示器以及用于计算机识别的商业用塑料电子标签等;同时更让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这类新材料可能使人类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便携的、可卷曲的、柔韧性强的电视机和其他大屏幕显示器。
那么,塑料是怎么变成导体的呢?正如我们所知,根据物质的导电性,材料可以分为绝缘体(电导率σ≤10-8S/m),半导体(σ=10-8~100S/m),导体(σ=100~108S/m)和超导体(σ→∞)。
而高分子材料,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塑料,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很好的绝缘体,是不导电的。
全球引用百强化学家影响排名
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 Ranked by Citation Impact 【引用百强化学家影响排名】(among those with 50 or more papers)【50篇或更多】Rank 【排名】 Scientists 【科学家】Papers 【论文】 Citations 【引用】 Impact 【影响】 1Charles M. LIEBER 【查尔斯·利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7417,776 240.222Omar M. YAGHI 【奥马尔·亚吉】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大洛杉矶分校】 9019,870 220.783Michael O ’KEEFFE 【迈克尔·奥基夫】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7312,910 176.854K. Barry SHARPLESS 【巴里·夏普勒斯】2001年诺奖得主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609,754162.575A. Paul ALIVISATOS 【保罗·阿利维沙多】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9314,589 156.876Richard E. SMALLEY †【理查德·斯莫利】1996年诺奖得主Formerly Rice University 【前莱斯大学】 609,217153.627Hongjie DAI 【戴宏杰】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8812,768 145.098Xiaogang PENG 【彭笑刚】University of Arkansas 【阿肯色大学】现全职浙江大学 598,548144.889Valery V . FOKIN 【瓦列里·福金】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546,853126.9110[MS 1] Peidong YANG 【杨培东】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9511,167 117.5511Benjamin LIST 【本杰明·李斯特】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al Research 【马普煤炭研究所】818,808108.7412[MS 50]Mark E. THOMPSON 【马克·汤普森】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535,394101.7713Robert H HAUGE 【罗伯特·豪格】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555,566101.2014Eric N. JACOBSEN【埃里克·雅各布森】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81 7,985 98.58 15Banglin CHEN【陈邦林】University of Texas San Antonio【德州圣安东尼奥大学】61 5,929 97.20 16David W.C. MACMILLAN【大卫·麦克米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55 5,267 95.76 17Mostafa EL-SAYED【穆斯塔法·赛义德】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佐治亚理工学院】111 10,135 91.3118 Ezio RIZZARDO【埃齐奥·里扎尔多】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Organization (CSIRO), Australia【英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52 4,747 91.2919Michael S. STRANO【迈克尔·斯特拉诺】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54 4,843 89.69 20Michael J. ZAWOROTKO【迈克尔·】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南佛罗里达大学】83 7,403 89.19 21Dmitri V. TALAPIN【德米特里·塔拉品】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56 4,981 88.95 22Ryoji NOYORI【野依良治】2001年诺奖得主Nagoya University【名古屋大学】62 5,486 88.48 23Chad A. MIRKIN【乍得·米金】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美国)】233 20,505 88.00 24Liberato MANNA【利贝拉托·曼纳】It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意大利技术研究所】62 5,431 87.60 25Richard P. VAN DUYNE【理查德·凡】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88 7,690 87.39 26Robert H. GRUBBS【罗伯特·格拉布斯】2005年诺奖得主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170 14,617 85.98 27Carlos F. BARBAS【卡洛斯·巴尔巴斯】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95 8,029 84.5228James R. HEATH 【詹姆斯·希斯】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695,83084.4929Moungi G. BAWENDI 【·巴旺迪】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524,36483.9230David A. CASE 【大卫·凯斯】Rutgers University 【罗格斯大学】 605,00783.4531Shouheng SUN 【孙守衡】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846,97082.9832[MS 10]Catherine J. MURPHY 【凯瑟琳·墨菲】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695,71782.8633M. G. FINN 【芬】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766,28682.7134Stephen L. BUCHWALD 【斯蒂芬·布赫瓦尔德】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16913,941 82.4935[MS 4] Younan XIA 【夏幼男】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6113,120 81.4936Stuart L. SCHREIBER 【斯图尔·特斯莱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665,36981.3537[MS 19]T aeghwan HYEO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首尔国立大学】 826,58780.3338George M. WHITESIDES 【乔治·怀特塞斯】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22818,237 79.99 39Ryong RYOO 【刘龙(韩国)】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科学技术院】77 6,05778.6640Michael F . RUBNER 【迈克尔·布鲁纳】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514,00478.5141Xiangfeng DUAN 【段镶锋】645,02278.47[MS 20]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大洛杉矶分校】 42[MS 48]Michael GR ÄTZEL 【迈克尔·格莱才尔】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18714,602 78.0943Gregory C. FU 【格雷戈里·富】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1118,38475.5344[MS 89]Horst WELLER 【霍斯特·韦勒】University of Hamburg 【汉堡大学】 735,42874.3645Joan F . BRENNECKE 【琼·布伦内克】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院大学】 654,82774.2646Kenneth R. SEDDON 【肯尼斯·塞登】Queen ’s University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946,91673.5747[MS 8] Alan J. HEEGER 【艾伦·黑格】2000年诺奖得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大圣巴巴拉分校】664,75872.0948Andreas MANZ 【安德烈亚斯·曼茨】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urope 【韩国科学技术院-欧洲】70 5,03071.8649Hua Chun ZENG 【曾华淳】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 533,67369.3050Suprakas Sinha RAY 【·辛哈雷】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CSIR), South Africa 【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南非】 50 3,41168.2251Mikhail E. ITKIS 【米哈伊尔·伊特基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 604,06967.8252Osamu TERASAKI 【】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尔摩大学】 926,19867.3753[MS 29]Shaik M. ZAKEERUDDIN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洛桑联邦理工大学】634,20466.7354Wenbin LIN 【林文斌】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分校】104 6,93066.6355[MS 2] Yadong YIN 【殷亚东】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573,78766.4456John R. YATES 【约翰·耶茨】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865,69666.2357Samuel I. STUPP 【塞缪尔·斯图普】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美国)】 624,07365.6958Prashant V . KAMAT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院大学】 996,42664.9159John D. HOLBREY 【约翰·】Queen ’s University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634,01663.7560Jens K. N ØRSKOV 【延斯·内斯科乌】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技术大学】1227,73663.4161[MS 5] Yugang SUN 【孙玉刚】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阿贡国家实验室】935,89663.4062Evgeny KATZ 【叶夫根尼·卡茨】Clarkson University 【克拉克森大学】976,14763.3763[MS 75]Craig J. HAWKER 【克雷格·霍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大圣巴巴拉分校】 1418,89363.0764Christian SRRE 【克里斯琴·】Versailles Saint-Quentin-en-Yvelines University 【凡尔赛大学】 72 4,51762.7465[MS 71]Richard H FRIEND 【理查德·佛伦德】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744,64262.7366Jean M. J. FR ÉCHET 【吉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20912,985 62.13 67James M. TOUR 【詹姆斯·】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1348,32562.1368Robert C. HADDON 【罗伯特·哈顿】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大河滨分校】 845,19161.8069Peter J. STANG 【彼得·史唐】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大学】1036,35661.7170[MS 24]Nicholas A. KOTOV 【尼古拉·斯科托夫】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 784,80961.6571F . Dean TOSTE 【迪安·托斯特】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大伯克利分校】 845,16361.4672Michal KRUK 【米哈尔·克鲁克】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纽约市立大学】 543,31561.3973Didier ASTRUC 【迪迪埃·阿斯特吕克】University Bordeaux I 【波多尔第一大学】1146,88360.3874[MS 83]Michael GIERSIG 【迈克尔·吉尔西希】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柏林自由大学】 553,31060.1875George C. SCHATZ 【乔治·沙茨】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美国)】 20212,116 59.98 76Harold G. CRAIGHEAD 【哈罗德·克雷格黑德】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513,04259.6577Keith FAGNOU †【基思·法纽】University of Ottawa 【渥太华大学】 633,74759.4878Milan MRKSICH 【米兰·】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543,16858.6779Alois F ÜRSTNER 【阿洛伊斯·】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oal Research 【马普煤炭研究所】 1518,85858.6680Karl Anker J ØRGENSEN 【卡尔·安科约根森】Aarhus University 【奥胡斯大学】1528,89358.5181Rustem F . ISMAGILOV 【吕斯泰姆·伊斯马吉洛夫】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593,43758.2582Richard A. FIESNER 【理查德·菲斯莱】985,69758.13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83 Jairton DUPONT【·杜邦】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 do Sul【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120 6,964 58.0384 John F. HARTWIG【约翰·哈特维希】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167 9,638 57.7185Robert LANGER【罗伯特·兰格】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98 5,632 57.47 86Mark E. DAVIS【马克·戴维斯】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66 3,791 57.44 87Manos MAVRIKAKIS【马诺斯·马福利卡基斯】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分校】56 3,205 57.23 88Adi EISENBERG【阿迪·艾森伯格】McGill University【麦吉尔大学】65 3,720 57.2389 Maurice BROOKHART【莫里斯·布鲁克哈特】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87 4,978 57.2290Amir H. HOVEYDA【阿米尔·】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122 6,967 57.11 91Charles R. MARTIN【查尔斯·马丁】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58 3,312 57.10 92Alexander ZAPF【亚历山大·查普夫】University of Rostock【罗斯托克大学】60 3,407 56.78 93Jeffrey R. LONG【杰弗里·龙】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大伯克利分校】98 5,563 56.77 94Neil R. CHAMPNESS【尼尔·钱伯尼斯】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诺丁汉大学】86 4,877 56.71 95 Naomi J. HALAS【纳奥米·哈拉斯】73 4,131 56.59Rice University【莱斯大学】96Abraham NITZAN【亚伯拉罕·尼灿】Tel Aviv University【特拉维夫大学】51 2,879 56.45 97Charles L. BROOKS【查尔斯·布鲁克斯】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歇根大学】67 3,778 56.3998 Helmut CÖLFEN【赫尔穆特·】Max Planck Institute of Colloids and Interfaces【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82 4,595 56.0499Jérôme CORNIL【吉勒莫·科尔尼】University of Mons【蒙斯大学】65 3,640 56.00 100Geoffrey W. COATES【杰弗里·科茨】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90 5,029 55.88 红色表示已去世!。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17)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17)“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了尽量获取一千个读者的心,我搜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总共28个版本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排行榜》。
这28个版本,总共有300多位科学家上榜,根据上榜次数(比如25个版本都有爱因斯坦,那么他的上榜次为25),我选举了前100名,列出来,与大家探讨。
如果上榜次数相同,按照出生年代排序。
本文排序,不是依照哪个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多高,而是大众投票,所以也受到了这些科学家名气的影响。
本文按照倒叙排序。
其实本榜单,并不只有100个科学家,其中包含了9个家族组合:“居里家族”、“达尔文家族、“玻尔家族”、“欧拉家族”、“汤姆孙家族”、“赫兹家族”、“伯努利家族”、“赫歇尔家族”、“莱特兄弟”,每个组合各占一个名额。
前天,我为大家认识了《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16)》,今天,我们接着领略这些科学家的绝世风流。
下面继续介绍上榜4次的科学家。
70、Karl Landsteiner(卡尔·兰德施泰纳)生卒年代:1868-1943国籍:出生在奥地利,有奥地利、美国籍研究领域:微生物学、医学上榜次数:4190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并在1909年分辨出A、B、AB和O四种主要的血型,为此获得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7年他又与亚历山大·维纳一起发现了Rh血型系统,这项发现拯救了很多从母亲那里得到不匹配的Rh因子胎儿的生命。
但是,作为一个多产的科学家,他主要的贡献是在免疫学,细菌学和病理学领域。
他是第一位研究免疫的物理过程的科学家。
兰德斯坦纳在动物实验中识别了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作用剂,检测了抗原和抗体的反应,并研究了过敏反应。
他测定了骨髓灰质炎的病毒性起因,该项研究也为骨髓灰质炎疫苗的最终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也发现了很多简单的化学制剂,这些化学制剂一旦与蛋白质接触,就会产生免疫反应。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36)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36)“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了尽量获取一千个读者的心,我搜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总共28个版本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排行榜》。
这28个版本,总共有300多位科学家上榜,根据上榜次数(比如25个版本都有爱因斯坦,那么他的上榜次为25),我选举了前100名,列出来,与大家探讨。
如果上榜次数相同,按照出生年代排序。
本文排序,不是依照哪个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多高,而是大众投票,所以也受到了这些科学家名气的影响。
本文按照倒叙排序。
其实本榜单,并不只有100个科学家,其中包含了9个家族组合:“居里家族”、“达尔文家族、“玻尔家族”、“欧拉家族”、“汤姆孙家族”、“赫兹家族”、“伯努利家族”、“赫歇尔家族”、“莱特兄弟”,每个组合各占一个名额。
前天,我为大家认识了《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35)》,今天,我们接着领略这些科学家的绝世风流。
下面开始介绍上榜6次的科学家。
34、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卡尔·高斯)生卒年代:1777-1855国籍:德国研究领域: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发明上榜次数:6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
1795年,高斯发现了最小二乘法,并猜测了质数定理,并成功得到“高斯钟形曲线”,其函数被命名为“高斯分布”,并在概率计算中大量使用。
1796年,高斯仅用尺规便构造出了17边形。
1801年,高斯著作《算术研究》,导出了全等三角形定理的概,作出了二次互反律的证明,成为数论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他总结了复数的应用,并且严格证明了每一个n 阶的代数方程必有n个实数或者复数解。
1801年,高斯在最小二乘法基础上创立的测量平差理论的帮助下,测算出了小行星谷神星的运行轨迹。
1818-1826年,高斯主导了汉诺威公国的大地测量工作,通过最小二乘法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的方法和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显著地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53)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53)“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了尽量获取一千个读者的心,我搜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总共28个版本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排行榜》。
这28个版本,总共有300多位科学家上榜,根据上榜次数(比如25个版本都有爱因斯坦,那么他的上榜次为25),我选举了前100名,列出来,与大家探讨。
如果上榜次数相同,按照出生年代排序。
本文排序,不是依照哪个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多高,而是大众投票,所以也受到了这些科学家名气的影响。
本文按照倒叙排序。
其实本榜单,并不只有100个科学家,其中包含了9个家族组合:“居里家族”、“达尔文家族、“玻尔家族”、“欧拉家族”、“汤姆孙家族”、“赫兹家族”、“伯努利家族”、“赫歇尔家族”、“莱特兄弟”,每个组合各占一个名额。
前天,我为大家认识了《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52)》,今天,我们接着领略这些科学家的绝世风流。
继续介绍上榜23次的科学家。
下面进入三强!3、Sir Isaac Newton(艾萨克·牛顿)生卒年代:1643-1727国籍:英国研究领域: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哲学上榜次数:23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这本书中,他还基于波义耳定律提出了首个分析测定空气中音速的方法。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
他还使用玻璃球制造了原始形式的摩擦静电发电机。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1704年,牛顿著成《光学》,其中他详述了光的粒子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44)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44)“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了尽量获取一千个读者的心,我搜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总共28个版本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排行榜》。
这28个版本,总共有300多位科学家上榜,根据上榜次数(比如25个版本都有爱因斯坦,那么他的上榜次为25),我选举了前100名,列出来,与大家探讨。
如果上榜次数相同,按照出生年代排序。
本文排序,不是依照哪个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多高,而是大众投票,所以也受到了这些科学家名气的影响。
本文按照倒叙排序。
其实本榜单,并不只有100个科学家,其中包含了9个家族组合:“居里家族”、“达尔文家族、“玻尔家族”、“欧拉家族”、“汤姆孙家族”、“赫兹家族”、“伯努利家族”、“赫歇尔家族”、“莱特兄弟”,每个组合各占一个名额。
前天,我为大家认识了《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43)》,今天,我们接着领略这些科学家的绝世风流。
下面开始介绍上榜9次的科学家。
18、John Dalton(约翰·道尔顿)生卒年代:1766-1844国籍:英国研究领域:物理学、化学、医学上榜次数:9约翰·道尔顿,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
1794年,道尔顿发表《关于颜色视觉的特殊例子》,给出了对色盲这一视觉缺陷的最早描述,总结了从他自身和很多人身上观察到的色盲症的特征,如他自己除了蓝绿方面的颜色,只能再看到黄色,所以色盲又被称为道尔顿症。
1800年,道尔顿进行气体的压强研究。
他加热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发现温度升高所引起的气体压强变化值与气体种类无关。
并且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气体压强变化也是相同的。
1801年,道尔顿将水蒸汽加入干燥空气中,发现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压强与其他组分压强无关,且总压强等于两者压强和,即道尔顿分压定律。
1803年,道尔顿作关于原子论的演讲,其中全面阐释了他的原子论思想。
其要点为:①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组成。
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48)
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48)“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了尽量获取一千个读者的心,我搜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总共28个版本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排行榜》。
这28个版本,总共有300多位科学家上榜,根据上榜次数(比如25个版本都有爱因斯坦,那么他的上榜次为25),我选举了前100名,列出来,与大家探讨。
如果上榜次数相同,按照出生年代排序。
本文排序,不是依照哪个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多高,而是大众投票,所以也受到了这些科学家名气的影响。
本文按照倒叙排序。
其实本榜单,并不只有100个科学家,其中包含了9个家族组合:“居里家族”、“达尔文家族、“玻尔家族”、“欧拉家族”、“汤姆孙家族”、“赫兹家族”、“伯努利家族”、“赫歇尔家族”、“莱特兄弟”,每个组合各占一个名额。
前天,我为大家认识了《世界科学史上100大科学家(47)》,今天,我们接着领略这些科学家的绝世风流。
下面继续介绍上榜12次的科学家。
11、Archimedes of Syracuse(阿基米德)生卒年代:BC287-BC212国籍:出生于意大利,希腊裔,叙拉古籍研究领域: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发明上榜次数:12阿基米德,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也被誉为物理学之父。
在数学方面,他利用“逼近法”算出球表面积、球体积、抛物线、椭圆面积,后世的数学家依据这种方法加以发展成近代的“微积分”。
阿基米德依此方法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介于223/71~22/7。
在其著作圆的测量中,阿基米德给出了3的平方根的近似值,介于265/153~1351/780。
他证明了圆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在球体和圆柱的研究中,他假设:一个任意的数在自加足够多的次数之后,会大于任意一个给定的数,这被称为实数的“阿基米德公理”。
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积是其内接最大圆面积的四倍。
而他导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这个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他还研究出螺旋形曲线的性质,现今的“阿基米德螺线”曲线,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材料科学领域TOP100科学家依据2000-2010年间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汤森路透集团在上月初发布了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
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
本期报告以表格的形式,对这100位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基于ESI统计数据,汤森路透集团于3月2日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100位材料学家榜单。
依据过去10年中在材料科学领域(基于汤森路透集团ESI的学科分类体系)所发表研究论文(包括Article和Review)的篇均被引次数,这一榜单选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材料学家(入选者文章数不低于25篇)。
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这一榜单,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教授位居第一。
按国别分布,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有48位来自美国,11位来自德国,8位来自英国,4位来自法国、荷兰,来自澳大利亚、中国、韩国和瑞士的有3位,来自比利时、俄罗斯、瑞典的有2位,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以色列、日本、葡萄牙、中国台湾各1位。
从所属机构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有5人、帝国理工学院4人、麻省理工学院4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3人、斯坦福大学3人、剑桥大学3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人、马尔堡大学3人、密歇根大学3人。
表1对这100位材料科学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介绍。
表1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科学家的研究方向排名科学家(所在单位)文章数总被引次数研究方向1 杨培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6 13900 半导体纳米线、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太阳能转换为燃料用纳米线、纳米线热电学、纳米线电池、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等离子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材料化学、无机化学,以及低维纳米结构在光电等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2 殷亚东(加州大学河滨分校)32 6387 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纳米器件、无机纳米胶体合成与表面改性、自组装方法、纳米电子和光子器件、复合纳米材料、生物医用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催化剂、胶体与界面化学、纳米加工利用方法、光子晶体结构磁响应、可回收的复合纳米催化剂、生物相容性纳米晶制备、生物分离用纳米团簇等3 黃暄益(台湾清华大学)34 5439 无机纳米结构控制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物纳米线、氮化镓空心球、金属氮化物纳米棒、有机硅薄膜、新型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纳米结构、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自组装等4 夏幼南(华盛顿大学圣路83 11936 纳米材料合成化学与物理、纳米材料在电学、易斯分校)光学催化剂、信息存储、光纤传感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成像用金纳米笼造影剂、纳米材料集成与智能聚合物、空间/时间分辨率控释相变材料纳米胶囊、静电纤维在神经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干细胞、肌腱、现场修复插入骨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提高太阳电池、燃料电池、催化转换器和水分离设备中的应用5 孙玉刚(阿贡国家实验室)37 5231 由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和复合材料组成的功能性纳米结构设计和合成;燃料转换用低成本稳定等离子光学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设计和合成;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用铜铟镓硒纳米粒子设计与合成;太阳能、薄膜和高容量电池、柔性电子产品和传感器、新一代锂电池中非常规技术开发等6 吴屹影(俄亥俄州立大学)74 9590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燃料电催化剂7 Jan C. HUMMELEN(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8 4643 富勒烯化学、光化学、分子材料在光伏技术中应用8 Alan J. HEEGER(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49 5788 半导体和金属聚合物,主要关注聚合物场效应管中的栅诱导绝缘体-金属相变,以及低成本塑料太阳电池。
当前研究领域还包括用于探测具体DNA序列、特异性蛋白质以及生物小分子的生物传感器9 Oomman K. V ARGHESE(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8 3021 钛基纳米管阵列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10 Catherine J. MURPHY(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31 3313 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功能化;基于金纳米棒的细胞成像、化学传感和光热治疗;纳米颗粒的环境影响11 Michael D. MCGEHEE(斯坦福大学)26 2651 有机半导体、纳米结构、太阳电池12 Christoph J. BRABEC(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43 4242 有机和混合半导体、太阳电池、半导体器件及其印刷和涂层技术、可再生能源用光电子器件、非破坏性成像方法13 Stephen R. FORREST(密歇根大学)25 2417 有机电子、光子集成电路、光子学材料14 N. Serdar SARICIFTCI(奥地利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74 6444 塑料太阳电池、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原位光谱电化学、有机场效应晶体管15 Herbert GLEITER(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29 2440 纳米晶材料16 Rodney S. RUOFF(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25 2060 全球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及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纳米操作与纳米机器人、生物医学新工具与方法等17 Frank CARUSO(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74 5589 粒子表面修饰、多层聚合电解质及复合膜、生物传感器、反蛋白石及大孔材料、密闭生化反应、空心球、粒子生物测定、药物释放系统等18 Philippe DUBOIS(比利时蒙斯大学)36 2628 聚合物和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转化、加工及应用等19 Taeghwan HYEON(首尔国立大学)37 2685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尤其是生物医药和电子领域的应用20 段镶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39 2825 纳米材料、器件及其在电子、能源、生物中的应用。
特别是纳米级多组分、多结构、多功能的异质集成21 Rachel A. CARUSO(墨尔本大学)27 1948 多孔结构与光电纳米材料、环境化学材料以及组织工程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等22 Galen D. STUCKY(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72 5095 有机/无机界面化学如材料系统的功能分子的组装;无机物种和表面用于定义生物分子组件(如跨膜蛋白)和生物系统过程(如血液凝血级联化学和止血);化学品和燃料的制备;光催化纳米复合系统以及梯度材料等23 Igor V. ALEXANDROV(乌法国家航空技术大学)38 2555 纯金属、铜合金和复合材料在不同结构层次塑性变形过程的实验研究与计算机模拟24 Nicholas A. KOTOV(密歇根大学)36 2388 纳米技术、复合材料与薄膜、组织工程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研究25 Craig A. GRIMES(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55 3626 在宏观、微观以及纳米层面上寻找合适的、低成本的材料来进行传感器设计与制造26 Ullrich SCHERF(德国乌帕塔尔大学)64 4099 高分子化学(共聚物光伏材料)27 Andreas STEIN(明尼苏达大学)47 2985 胶晶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纳米颗粒形状控制、中等孔径材料和分层多孔材料、光子晶体、生物活性玻璃和羟磷灰石结晶、锂材料和传感器、基于多酸有机衍生物的中孔分子筛、假形相变、方钠石和沸石28 Subra SURESH(麻省理工学院)64 4024 生物细胞和分子纳米力学、纳米材料、微纳压痕技术29 Shaik M.ZAKEERUDDIN(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27 1670 染料光伏电池30 Ray H. BAUGHMAN(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25 1503 纳米材料、光子晶体、铁电材料、材料表征、电化学过程及设备31 Paul W.M. BLOM(荷兰格罗宁根大学)37 2,176 有机半导体物理32 Jenny Nelson(帝国理工31 1821 分子半导体物理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学院)33 David J. MOONEY(哈佛大学)43 2512 生物材料在治疗性血管新生、肌肉骨骼组织的再生以及癌症治疗等方面的应用34 邹祖炜(特拉华大学)33 1915 材料科学、应用力学、纤维复合材料、压电材料、纳米复合材料35 Iain MCCULLOCH(帝国理工学院)30 1725 高性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开发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36 Andreas GREINER(德国马尔堡大学)30 1716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功能聚合物材料、聚合物金属催化、气相沉积聚合、聚合物结构和性能关系、液晶聚合物、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管、聚合物纳米纤维、传感器用聚合物、先进聚合物加工等37 Ferdi SCHÜTH(德国马普学会煤化学所)60 3395 无机材料制备与表征,尤其是多相催化,高孔隙率控制表面材料、纳米结构催化剂;反应研究包括模型反应、能源相关转换、甲烷活化、生物质转化、氨催化分解和氢气存储等38 Henning SIRRINGHAUS(剑桥大学)39 2173 自组装有机分子和聚合物电荷传输、有机半导体显示、电荷运输分子尺度实验技术(电子传输、光纤光谱仪和扫描探针技术)、高分辨率印刷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电池39 Samson A. JENEKHE(华盛顿大学)27 1490 聚合物中的电子、光电、光子现象;共轭聚合物激发态和基态复合物的形成;高性能,高耐用的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有机和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自组装纳米结构、分子识别功能介观结构定向大分子自组装等40 C. SURYANARAY ANA(中佛罗里达大学)33 1801 纳米结构材料、非平衡材料加工和性能、机械合金化、材料表征等41 James R. DURRANT(帝国理工学院)31 1669 太阳能光化学转换、太阳电池、纳米材料、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和光催化、柔性电子等42 Guillermo C. BAZAN(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55 2960 可控聚合反应有机金属指示剂、聚烯烃合成与控制、有机半导体、共轭高分子聚电解质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等43 万梅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9 1557 导电高聚物微管或纳米管的研究:分子设计和合成、微管或纳米管的结构表征、制备微管或纳米管的方法探索,尤其是无模板自组装法、微管或纳米管的形成机理、微管或纳米管的物理性能(光、电、磁)与结构关系;电磁功能材料在电磁屏蔽和隐身技术上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44 Pierre-Antoine ALBOUY(巴黎第十一大学)28 1503 凝聚态物质组织和动力学、软物质、物理生物学交叉、X射线衍射和散射、聚合物、隔膜、有机薄膜等45 Dietmar W.HUTMACHER(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39 2092 生物材料、生物力学、医疗设备和组织工程;软骨、骨移植、三维细胞培养及其临床应用等46 Anders HAGFELDT(乌普萨拉大学)26 1385 介孔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主要关注不同类型光电器件的介孔电极的物理化学表征47 Dago M. DE LEEUW(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飞利浦研究实验室)32 1704 有机半导体器件48 Michael GRÄTZEL(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52 2763 介观材料中能量和电子转移反应及其在太阳能转换系统、光电器件和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49 任志峰(波士顿学院)37 1963 纳米结构热电材料、热电能源转换;太阳能采集、碳纳米管、场发射、陶瓷50 Mark E. THOMPSON(南加州大学)28 1482 有机光电、有机发光二极管、纳米生物传感器、生物/非生物界面51 Andrey L. ROGACH(香港城市大学)34 1781 胶体半导体(量子点)和金属纳米晶体52 Rinat K. ISLAMGALIEV(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37 1926 塑性变形处理后的纳米结构金属与合金的强度和延展性研究以及结构表征53 Mats R. ANDERSSON(查尔姆斯理工大学)28 1449 高分子化学,特别是聚合物在太阳电池方面的应用54 Mietek JARONIEC(肯特州立大学)54 2771 气/固和液/固界面吸附过程的传统热力学和热力学统计;能量不均匀纳米多孔固体表面产生的吸附和色谱过程的计算机建模;多组分气液混合体(包括含水稀溶液)的吸附平衡预测;气液色谱法理论;表面异质性、吸附剂的纳米多孔性和分形性质、催化剂和其他材料的先进数值分析方法;碳黑、活性炭、活性炭纤维、聚合物吸附剂、沸石、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等多孔材料的表征;通过热处理、注入、涂覆以及化学键接等方法对固体粒子进行改性研究55 Fujio IZUMI(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25 1277 无机材料、晶体材料的应用物理特性、中子粉末衍射研究56 Simon R. PHILLPOT(佛罗里达大学)29 1481 核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热传导性、铁基材料的表面性能以及非晶体材料等的研究57 Neil COOMBS(多伦多大学)25 1269 设计、合成、制造与加工纳米、中观和微观结构材料,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58 Terry C. LOWE(曼哈顿科学公司)28 1416 金属纳米粒子的研发与商业化59 Wolfgang J. PARAK(马尔堡大学)27 1365 胶体粒子的合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以及表面化学和胶体粒子的生物耦合60 Marie-Paule PILENI(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32 1612 纳米材料合成、表征、物理性能与自组装特性;生化酶的化学修饰;凝聚态中的物理化学;胶体科学;太阳能;气相中的光物理、光生物和光化学等61 Jonathan N. COLEMAN(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30 1507 碳纳米管、聚合物-石墨复合材料、机械加固强韧化塑料、导电复合材料以及纳米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62 鲍哲南(斯坦福大学)38 1907 能源、有机和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传感材料和分子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学等63 Dieter NEHER(波茨坦大学)30 1499 充电各向异性层状聚合物装置,光活性无机/有机复合材料,聚合物薄膜的光电性能等的研究64 Dieter WOLF(爱达荷国家实验室)26 1285 界面与界面材料的计算材料学、材料微结构及辐射效应的多尺度模拟、纳米材料塑性变形的原子模拟、材料库仑效应的理论和模拟65 Kornelius NIELSCH(汉堡大学)27 1322 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形状、结构与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在磁性材料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研究66 Yet-Ming CHIANG(麻省理工学院)26 1254 无机材料设计、合成和表征,包括锂电池阴阳极材料、电活性材料相位转换、电化学设备设计、电化学-力学能量转换、胶体自组装等67 Joachim H WENDORFF(德国马尔堡大学)30 1430 液晶材料和共混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和表征、聚合物界面、分子强化、受限高分子、纳米结构纤维等68 Antonios G. MIKOS(莱斯大学)95 4507 生物材料、基因疗法、组织工程、纳米技术69 John R. REYNOLDS(佛罗里达大学)45 2131 应用于氧化还原以及光电领域(特别是电致变色、光伏、电荷传输以及发光等)的共轭聚合物70 David GROSSO(巴黎第六大学)55 2548 自组装纳米结构材料、薄膜椭圆偏振表征、纳米材料和器件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71 Richard H. FRIEND(剑桥大学)60 2775 共轭聚合物、时间解析光谱技术、分子导体和磁体72 Paula T. HAMMOND(麻省理工学院)42 1927 高分子设计与合成、采用表面模板直接组装技术、纳米生物材料设计、嵌段共聚物以及非对称形态、液晶高分子材料73 Richard W. SIEGEL(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31 1419 纳米结构材料(包括陶瓷、金属、聚合物和生物材料)的合成、加工、表征及应用74 Fred WUDL(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25 1141 共轭聚合物的光学、电光学特性以及自愈合聚合物75 Craig J. HAWKER(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34 1548 聚合物合成化学、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应用于光伏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共轭聚合物、下一代微电子及存储设备76 马晓龙(密歇根大学)30 1352 高分子生物材料、相位分离和自组装、纳米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生物活性支架、仿生材料、组织工程、控释77 Karine ANSELME(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25 1122 骨细胞/表面相互作用、细菌/表面相互作用、蛋白质/表面相互作用、胶体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纳米结构模型78 David L. KAPLAN(塔夫茨大学)77 3408 半晶质聚合物研究、生物物理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79 Donal D.C. BRADLEY(帝国理工学院)57 2522 分子电子材料及器件的物理学和应用80 梁锦荣(杜克大学)45 1991 生物材料设计、基于DNA疗法的纳米颗粒合成、再生医学纳米结构生物材料81 Yeshayahu LIFSHITZ(以色列理工学院)25 1097 半导体材料多功能纳米传感器、硅纳米线和其他半导体材料的电气和光学应用,无定形碳薄膜弛豫过程中新型碳结构的纳米形态,新型纳米结构硅和其他半导体材料的控制增长、增长机制和特性82 John A. ROGERS(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61 2671 纳米和分子尺度制造基础和应用、生物集成和仿生系统中电子和光子器件材料和图形技术83 Michael GIERSIG(柏林自由大学)36 1570 固体物理学84 Jean-Luc BRÉDAS(佐治亚理工学院)50 2177 有机光伏太阳电池85 Thomas E. MALLOUK(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35 1523 纳米无机材料化学、太阳能光化学和电化学、纳米线、功能无机分层材料、纳米级试剂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现场修复中的应用86 Caroline A. ROSS(麻省理工学院)27 1174 磁性薄膜及多层以及微小磁性结构的制备、磁光氧化物、嵌段共聚物自组装(主要用于纳米光刻)87 John W. HUTCHINSON(哈佛大学)42 1824 工程材料及结构的固体力学88 David BELJONNE(比利时蒙斯大学)25 1085 超分子结构与共轭材料光电性质相互作用的经典及量子化学方法建模、及其在有机电子和光子中的应用89 Horst WELLER(德国汉堡大学)25 1082 纳米材料90 Frederik C. KREBS(丹麦科技大学)48 2077 太阳电池材料91 Linda S. SCHADLER(伦斯勒理工学院)42 1817 纳米颗粒-聚合物界面、纳米颗粒表面修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92 RenéA.J. JANSSEN(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61 2633 聚合物太阳电池93 Young-Woo HEO(韩国庆北国立大学)30 1294 电子材料与器件(P型半导体和N型透明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及透明电子元件、氧化物纳米线和纳米器件、太阳电池氧化物材料)94 Alan H. WINDLE(剑桥大学)36 1552 碳纳米管(为主)95 Andrew I. COOPER(利物浦大学)30 1284 有机材料化学96 MarkusNIEDERBERGER(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36 1537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97 Antonio FACCHETTI(美国西北大学、Polyera公司)37 1579 塑料电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多光子有机材料、有机光伏、磁共振成像造影剂98 Nicola PINNA(葡萄牙阿威罗大学、韩国首尔大学)、25 1057 利用新型非水溶胶-凝胶路线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晶、混合材料和薄膜,及其表征99 孟祥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31 1309 低维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性能100 William D. NIX(斯坦福大学)49 2065 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微处理器和相关设备使用的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异质外延薄膜的应力松弛机制、衬底上金属薄膜的塑性变形机制、纳米结构的力学特性、应变梯度和尺寸对晶体材料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表2列出了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科学家中,华人的简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