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悲悯情怀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悲悯情怀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任小燕
来源:《名家名作》2018年第04期
[摘要]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沈从文是一个有着非凡经历的、阅尽血腥屠戮的人,一个亲历过世态炎凉的人,但他的小说创作却诗意化地表达着对善与美的歌颂与追求。
有如此经历的人,心里却还能充盈着满腔真诚的善意,眼里还能看到青山绿水、美好的风景,还能感受到人性的真善与真美,与其说是他的批判的辩证哲学思想,不如说是他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悲悯情怀直接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
[关键词]悲悯情怀;沈从文;创作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4-0028-01
悲悯情怀是面对世间万物的博大的爱,它体现为对人世间一切的极大的包容。
沈从文的成长经历让他洞察人世黑白,也明了人性善恶,他的小说创作,不矫饰,不隐恶,让平静安详与血雨腥风并存,让淳朴善良与粗俗鄙陋同在。
他的悲悯,首先给予了美丽可爱却无法掌握命运的弱者。
如《边城》中的孤女翠翠、《萧萧》中的童养媳萧萧、《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一派天真的小女人夭夭。
这些女孩子成长的环境称得上恶劣,但无论是孤苦无依的翠翠,还是身陷泥淖的夭夭,以及屈从命运而不自知的萧萧,在沈从文笔下都是唯美的,这种唯美与她们背后的环境是一个整体,虽然有宿命的悲哀,却不能剥离。
沈从文对此寄予的是深深的悲悯,表现她们人性自然美好的同时,叙事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
沈从文在用悲悯的目光注视这些可爱的人间精灵的同时,对那些强势群体也给予温暖的关怀。
他写这些人的为非作歹,却也没有把他们塑造成脸谱化的恶人形象。
如《边城》中的船总顺顺,“一个前清时便在营伍中混过日子来的人物,革命时在著名的陆军四十九标做个什长,”(《边城》)后来因为脚痛回到家乡。
因既明事理,又正直和平,所以代替原来的码头执事,来管水面上的行船纠纷。
他在当地算得上权威,但他平易近人、豁达洒脱、急公好义,极受人们尊敬。
就是这样一个好人,饱尝失子之痛,另一个出色的儿子因情出走,即使如此,他还能做到帮老船夫料理后事,照顧孤女翠翠。
这种人性的光辉,是沈从文最乐见的;而他宿命的结局,也是沈从文以悲悯的目光注视的。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妓女是出现频率极高的人群,也是他悲悯怜惜的一个人群。
在《桃源与沅州》《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等作品中,江水两岸美丽的吊脚楼、江上的花船、岸上的人家,都是她们生活和做生意的地方。
在一个叫“后江”的地方,“甚至妓女的数目占城中人口比例数不小”。
她们很认真地经营自己的职业,能够遇到像牛保那样的多情水手,就深情缱绻;更多的时候,她们就做军政各界,往来的烟贩、木商、船主以及种种因公出差过路人
的生意。
县里依据风俗默认她们的存在,只要求她们服从管理,上缴“花税”。
然而,这个人群毕竟是最底层的,她们的生命只是以此谋生;一旦病重,先是胡乱吃药,实在没有希望了,“就叫毛伙用门板抬到那类住在空船中孤身过日子的老妇人身边去,尽她咽最后一口气”。
如此平淡冷静的叙述,读来却感到阵阵悲凉;沈从文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抨击这种现象,只是平静地叙述她们的生,她们的死,悲悯地表现着她们曾经鲜活过的生命。
如果说沈从文以悲悯情怀关注和展现这些小人物的命运,那么,他所营造的与世无争田园牧歌式的湘西世界还算得上是个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然而,在改朝换代的时代背景下,表面的平静安详之中,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极不和谐的场景:血腥杀戮、暴力劫掠、苦难悲凉。
这些丑陋与罪恶却被沈从文以极其冷静的叙述,不着痕迹地隐藏在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对健康人性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中,如同静水深流,不起波澜,内里却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
例如在《菜园》里,和平善良、乐于助人的玉家母亲以勤劳智慧经营着菜园,菜园带给玉家富足,也带给城里人田园之乐。
然而这样与世无争的一家人却因政治原因被杀掉了。
沈从文极力渲染田园之美与人性之美,对“杀人”情节,却只是在强调玉家的“林下风度”中悄然掠过。
在《巧秀与冬生》中,巧秀的妈妈被族长处以沉潭之刑,一条鲜活的生命在残酷的宗族制度下被活活溺死,沈从文的叙述同样冷静至极,平静的叙述不起波澜。
我们看到的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完全是天然天真的“人”,很难用一个或几个词语去概括,在这些人物的身上,善恶交织,对错共生,构成了复杂的人物性格。
沈从文“正直而有信仰,始终相信善”,在杂文中称自己是“写作迫得我超越通常个人爱憎,充满兴趣鼓足勇气去明白‘人’,理解‘事’,分析人事中那个常与变,偶然与凑巧,相左或相仇,将种种情形所产生的哀乐得失式样,用它来教育我,折磨我,营养我,方能继续工作”。
沈从文的悲悯情怀,是一朵盛开在湘西善恶共生土壤之上的纯善之花,少年和青年的成长中见过的血腥与丑恶更使他明白善的可贵。
这种通达与智慧,使他站在一个空前的高度观照湘西世界,表面温润隽美的文字,如诗如画的风情,清新恬静的田园生活之下,实际上涌动着深沉炽热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沈从文.生命的光影形线:人生感想录[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
[2]杜昆.冷静与悲悯:试析沈从文小说《丈夫》和《贵生》的叙事风格[J].宜宾学院学报,2008,8(10):76-78.
[3]王文捷.论沈从文的自然人性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