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实践问题对策及模式影响论文(共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护理实践问题对策及模式影响论文
(共4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浅谈老年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对策
1.引言
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比重也越来越突出,到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亿人,占总人口的%。

根据联合国公布标准,据预估,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会达到亿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而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年龄高、体质差、患病几率大、康复时间长,再加上外界不同因素带来的压力等,使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也极大,作为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老年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给出相应结论。

2.当前老年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康复专业人才的匮乏。

由于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的生理、心里以及多病共存的情况,故老年康复治疗需要团队工作制来完成,医护人员需要完成老年患者
的康复、物理、心里、作业、言语等不同方面的治疗,另外老年康复治疗还需要老年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室的信息交流,需要医护工作者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并同时兼备老年护理和康复护理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但因为目前康复医学并未被中国社会及大众所重视,我国康复技术人员在从医人员中所占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康复人员大多是从原来的理疗和临床人员中进行培训,致使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康复效果也差强人意.
康复治疗设施不完善。

在许多发达国家,在老人常出入的地方都会设置无障碍通道,并配备各种方便老人通行的器备和多功能轮椅,卫生间装有供老人使用的可升降洗脸盆和扶手坐便器。

但目前国内医院所提供的方便老人使用的康复理疗设备还比较有限,影响老人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训练设施还不够完善,例如很多医院床栏空隙太大,老年患者可能有坠床的危险;还有用热设备标志不明显,容易出现烫伤现象等等。

护患沟通存在问题。

在老年康复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为护患沟通不良的问题,引发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社会风气的影响、老年患者的恐慌心理、一些年轻护士和老年人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等等,但
这些诱因主要还是因为护理工作者对老年康复护理各细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不够有耐心和言语方面的交流技巧不足。

据统计,有65%的医患纠纷是因为沟通不良引发的,可见,医患沟通技术和护理技术同样重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

3.预防对策
重视引进和培训老年康复护理专业人员。

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举办老年康复护理医疗培训,重视对临床康复专业治疗师、康复护理师、物理治疗师、作业师等团队的培训,打造具有高效管理和较高的康复护理技术的团队。

本着学科交叉交流和合作的理念,定期查房,联合管理,坚持医、护、养三位一体,根据不同老年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从临床到康复的全面治理方案和护理服务。

这样才能满足老年人的身體、心里、精神等多方面的康复需求。

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设施和优化的环境。

疾病和衰老很容易使老年人丧失对康复的信心,对护理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

因此康复护理不仅要关注老年患者的生理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心里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对于行动不变的老人应配备多功能轮椅,方便他们自主用餐、行动,排便;走廊、卫生
间等地面要做好防滑处理,也可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老年患者病房应做到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床栏空隙合理,给他们一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环境。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老年患者在病痛恢复过程中需要医护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细心照料,良好的护患关系对老年人的恢复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应对老年人提高耐心和细心,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语言沟通技巧,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对于他们康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悉心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各医院也要做好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估工作,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4.小结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家应该重视老龄人口的生活保障,为老年康复护理事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培养和引进老年康复护理专业人员和团队,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的设施和优化的环境,同时鼓励各大医院对护理工作人员实施绩效考核政策,加大对老龄患者的关心和照顾,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康复护理服务。

作者:李丽华
第2篇: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
响分析
老年痴呆症是常见于65岁以上病因不明确的阿尔茨海默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行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有多种原因诱发疾病,主要有社会环境原因、生物自然环境原因等方面影响。

老年痴呆的发病特征及时间不是很明显,难以清楚界定发病时间,但一旦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者身体疾病后症状会马上显现出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有调查表明,对老年痴呆症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特选取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观察,来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进行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患者共90例。

其中男性患者48例,平均年龄±岁,病程1-6年;女性患者42例,平均年龄±岁,病程1-5年。

所有患者根据随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研究。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措施:老年痴呆患者大多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常有焦虑失控情绪,影响疾病痊愈。

为了提高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要排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建立和患者的良好关系。

②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可适当开展给予音乐和放松训练,让患者卧床休息,放松身心,也可以适当进行按摩和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娱乐活动,例如散步、健身操等,活动要让患者不感到劳累。

③睡眠护理:老年痴呆患者都有一定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安静,避免诱发因素,如强光、噪音和不规律的作息等。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患者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督促患者按照执行。

④人性化沟通: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是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的较好手段,在交流时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语言要通俗易懂,态度要真诚和善,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⑤饮食护理。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提高患者抵抗力,降低身体疾病对于老年痴呆的诱发因素,患者要食用易消化、柔软、营养丰富、高热量的食物,注意摄入一定量的人体需要维生素,少食多餐。

严禁食用刺激性、富含纤维素的辛辣、油腻食物及蔬菜,忌浓茶、烟酒、生冷。

⑥生活护理:若患者为轻中度痴呆,需
要对患者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锻炼,包括独立用餐、洗漱、穿脱衣服和如厕等。

鼓励患者完成生活技能训练,并且要进行语言表扬,增强患者信心。

若患者为重度痴呆,就要安排专人护理,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保持患者身体清洁。

⑦用药护理:老年痴呆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由于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所以服药的依从性很差,护理人员要加强用药护理,提前做好药物的准备,督促患者定时定量服药。

如果患者坚持不服药,可以在经过家属同意后将药物碎拌在患者的饭中。

⑧记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让患者重复随机性数字的方法来加强记忆,或者让患者重复观看熟悉的物品,面对物品来回忆。

还可以让患者回忆身边熟悉的人的名字等来唤起记忆。

⑨语言护理:鼓励引导患者说话,先从最为简单的单词说起,由简到繁,逐渐强化训练量,从单词到完整的句子逐步引导患者完整表达内心想法。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The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进行评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

量表的最高分为30分,≥27分属于认知功能正常范围,21~26分属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分属于中度认知障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
用平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P;出院时,两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对社区内部人群健康进行动态化的监测,侧重点需要放在社区老年人身上。

(二)建设符合社区实际需求的卫生服务模式
社会卫生服务模式建设一定要结合社区目前的实际需求,以老年人为突破口,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三级医护监测、三段服务和三级预防服务。

一级医护监测为对于那些孤寡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进行家庭病床建设,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负责监测这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二级医护监测是针对那些生活可以自理,但是日常生活中需求较多帮助的柔弱体制老年人,社区内部的卫生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的到老年人家庭进行巡视,为这些老年提供上门服务。

三级医护监测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年龄在60-80岁范围内的健康老人,帮助老年人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并且对其进行身体健康维护知识的讲述。

三段服务即为老年病人在患病期提供的医护服务;疾病恢复阶段提供的康复指导服务;疾病终末阶段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

三级预防是针对社区健康、亚健康
(次健康状态)、患三类不同老人制定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健康老人的预防保健,通过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之家利用上课、声像等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广泛地介绍老年科普知识,为老年人提供自我保健技能,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目的。

(三)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医疗照顾和生活护理服务
社会卫生服務中心需要深入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高发疾病,找寻以往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对其提供临终关怀,并且加强老年人的安宁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针对老年人高发疾病进行咨询门诊设置,其中需要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咨询。

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与社区老年人建立固定的一环关系,这样可以使得医生和护理人员对社区老年人身体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老年人家庭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需求。

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家得不到适当照顾或在家护理有困难的老人为对象的养护照料病区,其中照料病区应设30%一40%比例,专收老年痴呆病人,此病房应有全方位安全保护装置
和摄像监控系统,便于日夜对痴呆病人的活动进行监护。

临终关怀安宁护理服务:以社区内患各种晚期肿瘤和高龄久病多脏器衰蝎为对象,均属病情不断恶化不可逆且为不可治愈的临终阶段病人,工作原则是提供安宁护理服务采用姑息、心理和社会为整体护理原则和全面照护适度治疗的原则。

不是针对的治疗,不以延长病人生命过程的治疗,也不以依靠监护和先进技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强调以支持病人和症状控制为主,以提高临终阶段生命质量。

病区实行家庭开放式管理。

(四)理顺三种关系,建立三个制度
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内二级医院的关系,合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建立双向转诊;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专业站所关系,在“条块”结合上,主要是以块为主,责任到人,掌握全面分块包干,明确条线,加强管理,协同组合;理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关系,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结语: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设符合社区实际需求的卫生服务模式。

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医疗照顾和生活护理服务,逐渐理顺三种关系,建立三种制度,从而保证社区卫生服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务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效,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可以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张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