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方案简介及软硬件介绍概要

合集下载

以太网介绍分析 (一)

以太网介绍分析 (一)

以太网介绍分析 (一)以太网介绍分析以太网 (Ethernet) 是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计算机通信技术。

它是由Robert Metcalfe和他的研究团队于1970年代末在美国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发明的。

与其他局域网技术相比,以太网更加廉价、易于部署和维护,因此被广泛使用。

一、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利用一种称为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协议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这种协议要求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包之前侦听网络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网络中没有数据包,则计算机可以发送数据包。

如果两个或多个计算机同时开始发送数据包,它们会发生碰撞,并自动停止发送,然后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再次发送。

这种反复检测和等待的过程称为CSMA/CD过程。

二、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其中,星型拓扑是最为常见的拓扑结构。

它的特点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交换机上,交换机起着调度和转发数据的作用。

总线型拓扑的特点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环型拓扑的特点是各节点连接成一个环形,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的节点,直到到达目的节点。

三、以太网的速率和传输距离以太网的传输速率通常为10Mbps、100 Mbps或1000Mbps。

在实际应用中,越高的传输速率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效率。

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受网线材料和信号衰减等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100米是以太网正常的传输距离。

四、以太网的优缺点以太网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原因之一是其优良的性价比。

与其他局域网技术相比,它更加便宜。

此外,它的部署和维护也更加简单。

另一方面,以太网的主要缺点是其速度相对较慢。

与一些现代的局域网技术(如光纤网络)相比,它的速度远远不够快。

总之,以太网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的计算机通信技术。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硬件设计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硬件设计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硬件设计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已经成为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高可靠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建设、数据中心构建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技术原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场景。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网络设备,它具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可以独立连接一台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交换芯片将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快速转发到目标输出端口,从而实现数据交换。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硬件设计包括主板、电源、网卡等的设计及其作用。

主板:主板是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核心部件,它承载了交换芯片、内存、总线等关键部件。

主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元器件的布局、信号的完整性等因素,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源:电源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提供电力支持,它需要具备高效率、低功耗、高温性能等特点,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网卡:网卡是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端口都配备了一块网卡,用于连接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

网卡的设计需要考虑传输速率、网络协议、接口标准等因素。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千兆以太网交换机需要运行操作系统,以便支持硬件设备和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操作系统需要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保障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应用程序:千兆以太网交换机需要搭载特定的应用程序,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配置管理、故障排除、安全控制等。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场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网络建设: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因其高速传输、低延迟、高可靠性等特点,成为企业网络建设的重要设备。

它可以提供充足的带宽,确保各种网络应用的稳定运行,同时能够满足大规模网络拓扑的需求。

数据中心构建: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交换能力,是构建数据中心网络的理想选择。

以太网简要教程

以太网简要教程

以太网简要教程一、概述通常我们所说的以太网主要是指以下三种不同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IEEE 802.3—采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Mbps;1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快速以太网,采用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1000Mbps以太网—又称为千兆以太网,采用光缆或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1000Mbps(1Gbps)以太网以其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建网技术。

虽然其它网络技术也曾经被认为可以取代以太网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的网络管理人员仍然把将以太网作为首选的网络解决方案。

为了使以太网更加完善,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局限,一些业界主导厂商和标准制定组织不断的对以太网规范做出修订和改进。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以太网的扩展性能相对较差,但是以太网所采用的传输机制仍然是目前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基础。

二、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碰撞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虽然以太网是由Xeros公司早在70年代最先研制成功,但是如今以太网一词更多的被用来指各种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网。

以太网被设计用来满足非持续性网络数据传输的需要,而IEEE802.3规范则是基于最初的以太网技术于1980年制定。

以太网版本2.0由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s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与IEEE 802.3规范相互兼容。

太网结构示意图如下:以太网/IEEE 802.3通常使用专门的网络接口卡或通过系统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

以太网使用收发器与网络媒体进行连接。

收发器可以完成多种物理层功能,其中包括对网络碰撞进行检测。

收发器可以作为独立的设备通过电缆与终端站连接,也可以直接被集成到终端站的网卡当中。

中国联通MSTP以太网产品及网络介绍

中国联通MSTP以太网产品及网络介绍

业务优势
• 使用及维护简单
大部分用户局域网设备上行接口都会提供FE,不用新置 接入设备,维护方式简单易行;
• 灵活性好,多种速率可供选择,带宽调整方便
作为FE 接口,可以从2M 增加到100M,而不需要更换 用户端、局端设备和线缆资源;
• 电信级以太网连接服务
广域以太网专线电路出租产品承载在SDH 传输网之上,
中国联通MSTP以太网产品及网络介 绍
服务与支持
•服务品质 •客户服务体系
▪ 大客户服务热线10060/10010,提供7*24小时咨询、障碍申告 受理
▪ 客户经理专人负责制,提供一站式服务 ▪ 为大客户量身定制技术解决方案
•服务品质 •运行维护体系
▪ 全网实行“二级管理、三级生产” 体制,确保调度生产实时 性与高效性
中国联通MSTP以太网产品及网络介 绍
骨干传输B平面拓扑
WDM网络
SDH网络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联通MSTP以太网产品及网络介 绍
中国联通上海城域网
• 上海联通结合城市规划、通信发展总体规划、传输 网络发展规划,已逐步建成了完善的、安全可靠的、 调度灵活的、能够满足上海市今后10~15年内通信 业务发展需要的通信网络,为本地业务的开展提供 充足的载信媒体。
• 到2010年,完成覆盖上海所有用户群。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联通MSTP以太网产品及网络介 绍
中国联通上海城域光缆网
• 光缆网分三层建设,即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 核心层采用单独的直达光缆构成,汇聚层采用单独的直达光缆和光交接
环光缆构成,接入层采用光交接环结合接入环构成 • 核心层为网状结构;汇聚层为环型结构;接入层以环型为主,在不具备

以太网的硬件组成

以太网的硬件组成

7
4 桥接器(网桥)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多个小的局域网连接 成一个大的局域网。 网桥中保留了节点的地址表,并检查数据帧 的发送地址和目的地址,如果这两个地址都 在网桥的一端,那么网桥的其它端就不会受 到这个帧的影响,可以降低整个网络的通讯 负荷。 常用的网桥有透明网桥和源站选路网桥。
8
5 集线器
10
6 交换机2


交换机与集线器比较:传统交换机工作在数 据链路层,传统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交换 机可同时建立多条临时交换路径,每条路径 独享带宽进行无冲突传输,大大提高了网络 性能,而集线器共享带宽,同一时间只能建 立一条传输路径,目前已经很少使用了。 交换机与桥接器比较:交换机主要用于连接 独立的计算机,而桥接器主要用于连接两个 子网。


为计算机提供了连入网络 的接口,实现了数据缓存 器的管理、数据链接管理、 编码和译码等 从总线类型来看,网卡接 口有PCI接口、USB接口、 以及PCMIA接口等 从传输介质接口来看,目 前适配器主要采用RJ-45连 接器和光纤接口。
6
3信号放大 整形后再转发出去。 一个系统中可以包含多根电缆段和多个中继 器,但两个收发器之间不能超过2.5公里,并 且任何两个收发器之间的路径不能跨越4个以 上中继器。
3
1 传输介质2

同轴电缆
根据传输频带的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 带同轴电缆(50欧姆同轴电缆)和宽带同 轴电缆(75欧姆同轴电缆) 按直径的不同,同轴电缆还可分为粗缆和 细缆两种

4
1 传输介质3

光缆

光缆的电磁绝缘性能好,信号衰变小,频 带较宽,传输距离较大。
5
2 网络适配器(网卡)

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

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

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以太网控制器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一种网络适配器。

在计算机与网络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提供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如适配器的速度、功能、可靠性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成本和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一种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

一、硬件设计:以太网控制器主要由网卡芯片、网卡电路板、光电整流器、集线器等组成。

在硬件设计上,需要考虑到适配器的速度,目前以太网适配器的速率有10Mbps、100Mbps和1Gbps等不同规格。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适配器的实际应用,如需要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需要考虑防水、防尘、防雷等设计。

同时,在适配器距离远离主机的情况下,还需要添加信号放大器或者中继器。

二、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适配器的驱动程序和控制程序。

驱动程序负责将数据从主机传输到适配器,并将适配器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回主机。

控制程序则负责适配器的操作,如初始化、发送、接收、错误处理等。

在软件设计上,需要考虑到适应不同操作系统的要求。

同时,需要考虑到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处理和优化。

三、接口设计:适配器的接口设计非常重要,它决定了适配器与主机之间的通信速度和可靠性。

在接口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信号传输的速率、时序、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接口类型的选择,如PCI、POT、USB等不同的接口类型。

四、错误处理:适配器的错误处理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适配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如传输错误、接收错误、缓存错误等。

为了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需要对这些错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错误处理的机制和处理过程的优化。

五、成本控制:在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中,成本控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适配器的成本不仅取决于硬件和软件成本,还取决于适配器的生产和使用成本。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成本的可控性,努力达到成本和性能的平衡。

综上所述,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需要从硬件、软件、接口、错误处理、成本等方面考虑。

以太网详细介绍

以太网详细介绍

Balanced Copper Xcvr Shielded Balanced Copper Cable
2005©
zqiangwu@
GBN支持的传输供介质
1000 Mbps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802.3z CSMA/CD Ethernet
1000BaseLX (1300 nm)
多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550米 单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3000米
铜基连接距离最大为25米,基于5类无屏蔽双绞线的连接距离增至 100 米的技术
可选的千兆位介质无关接口(GMII) 基于光纤的全双工和半双工操作

2005©
zqiangwu@
GBN的优点

千兆以太网采用和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一样的可变长的 (64-1514byte)IEEE802.3帧格式 千兆以太网在不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的前提下得到更高的 带宽。千兆网和以前的以太网以及快速以太网几乎一样, 都支持相同的IEEE 802.3帧格式、全双工和流控制模式。 根据IEEE802.3x的定义,当两个节点以全双工通讯时,线 路上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千兆以太网在全双工模式 下遵循该标准进行通讯 ,也遵循标准以太网的流控制模 式来避免冲突和拥挤简单、直接的转移低成本;支持新应 用程序能力强;弹性化的网络设计简单、直接的转移到高 性能平台
2005©
zqiangwu@
千兆网的技术规范
规范名称
1000BASE-LX
传输介质
62.5um 多模 50um 多模 10um 单模 62.5um 多模
编码方式
8B/10B 8B/10B 8B/10B 8B/10B
传输带宽
500MHz 400/500MHz

实验一、SDH系统软硬件简介

实验一、SDH系统软硬件简介

实验一、SDH系统软硬件简介SDH系统软硬件简介一、实验目的1、了解SDH传输系统硬件设备组成;2、掌握SDH设备管理软件E-bridge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OPTIX 2500+设备2套2、维护用终端1台3、E-bridge软件三、实验原理(一)、系统硬件介绍:本实验平台是华为公司较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采用MADM (Multiple-add drop multiplex,多分插复用)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同时提供多种速率和协议的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

1、平台组成:该平台由“传输设备”、“局域网”、“配置终端”和“业务终端”等四大部分组成。

其中? 传输设备:主要由__00+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设备组成,称为“SDH网元”,即交换网络的基本元设备;? 配置终端:采用SEVER/CLIENT方式,通过局域网(LAN)和SDH 网元通信,可以实现网元配置、维护、监视、管理等功能。

? 业务终端:SDH网元的业务终端用户,产生或接收用户业务。

(可选,因为SDH网元的上游或下游也可以是元)? 局域网(LAN):分为两类。

一类是SDH配置网,连接SDH网元与维护终端;一类是SDH业务网,连接SDH网元与用户终端。

业务终端配置终端业务终端业务终端称OptiX 2500+是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因为其上可以传输SDH/ATM/以太网/DWDM等技术的业务,并能实现带宽动态分配,完成VLAN控制和二层交换技术。

2、SDH网元组成:本实验室的OptiX 2500+设备由机柜、子架、电源以及若干可选“插入式电路板”等构成,干线传输速率为622M和2.5G。

⑴Optix 2500+设备实物图:业务终端业务终端一个机柜包含两个子架,可以放置两套__00+设备。

⑵SDH电源? 两套总电源,本应连在不同的供电箱上,由于实验室条件受限,均连在同一强电箱上,故使用时随便二选一。

(最左两大键)? 右四小键分别是对上/下子架供电的两套电源,对应总电源。

以太网方案简介及软硬件介绍概要

以太网方案简介及软硬件介绍概要

以太网方案简介及软硬件介绍(以太网模块图)本公司使用我们所推广的SILICON LABS 公司C8051F023设计出功能强大、性能完善的以太网模块,此以太网方案主要实现串口通讯和以太网通讯之间的转换,其主要应用在门禁楼宇控制,远距离数据采集,工业智能通讯,煤矿井下各种外设挂载转换,以及相关的接口转换通讯。

其通讯速度可以实现500KBPS以上,完全满足工业控制内的数据通讯要求。

以下为一个简单的由远程计算机和该模块通讯的示意图。

该232-TCP/IP模块可以挂接在世界上任意的以太网上,只要知道其IP地址,可以在世界上任意角落进行互联。

在Internet可以随意的进行控制和访问,进行远距离的控制更是得心应手。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家居安全智能设备也应运而生,232-TCP/IP模块解决了高智能性设备和以太网之接桥接的作用,也可以使用在门禁楼宇控制上,组建局域网。

主要芯片有MAX232(串口的电平转换),24c02(IIC总线的eeprom),373(8位锁存),62256(32K的RAM).其中的24C02也可以不要,可以通过存取网卡芯片(RTL8019)上的93C46来实现,62256为外部32K的Ram,也可以不用,可以用网卡心片上的RAM来代替,但是网卡上的Ram的存取比较复杂,速度会比加62256慢。

为了编程的方便,和实现快的传输速度,以及为完成更为复杂的应用,选择使用62256,用C8051F023单片机和外加62256,可以实现500KBPS以上的传输速度操作方式Operating Mode:跳线方式Jumperless(不是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端口I/O base:0240-25FH中断Interrupt:2/9输入输出地址:共32个,地址偏移量为00H--1FH,(对应于240H--25FH,240H 的地址偏移量为0,241H的地址偏移量为1,。

25FH的地址偏移量为1FH)。

以太网设备硬件入门

以太网设备硬件入门
网线规格
网线的规格通常由线规(线径) 和屏蔽类型决定,线规越大,线 径越粗,传输速率越高。
网线接法(直通线和交叉线)
直通线
直通线用于连接两个设备,其两端的水晶头接法相同,即遵 循T568B或T568A标准。
交叉线
交叉线用于连接两个设备,一端遵循T568B标准,另一端遵 循T568A标准,常用于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
和端口聚合等高级功能。
04
对未来以太网发展的展望
以太网技术将继续演进,支 持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远的
传输距离。
1
以太网将与物联网、云计算 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融 合,拓展其在智能家居、工
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以太网将面临更多的安全挑 战,需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如加密传输和访问控制等 。
以太网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以太网设备和组件
以太网设备
以太网设备是指支持以太网协议的硬件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这些设备通过以太网电缆连接在一 起,形成一个以太网网络。
组件
以太网设备通常包含一些关键组件,如网络接口卡(NIC)、交换机芯片、内存等。这些组件协同工作,使设备 能够实现以太网协议规定的各种功能。此外,以太网设备还支持各种扩展功能,如VLAN(虚拟局域网)、QoS (服务质量)等,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以太网设备硬件入门
• 引言 • 以太网基础知识 • 以太网设备硬件构成 • 以太网布线 • 以太网故障排除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以太网设备硬件是计算机网络领 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 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多方面知识。
02
主题涉及以太网设备硬件的分类 、特点、性能指标以及应用场景 等多个方面。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 t)以太网最早由‎X e 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 EC、lntel和‎X 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 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 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 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 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以太网光网络器件介绍

以太网光网络器件介绍

以太网光网络器件介绍1. 引言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通过传输以太网帧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然而,传统的以太网技术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会面临一些限制,例如信号衰减和传播延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发了以太网光网络器件,它将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更长的传输距离。

2. 以太网光网络器件的分类以太网光网络器件主要分为光收发器、光模块和光交换机等几个主要类型。

2.1 光收发器光收发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以便在光纤上进行传输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发送到光纤上,而接收器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换回电信号。

光收发器在以太网光网络中起到了连接电信号和光信号的桥梁作用。

2.2 光模块光模块是一种集成了发射器、接收器和其他必要组件的器件。

与光收发器相比,光模块更加紧凑且易于安装。

它可以直接插入到设备的插槽中,例如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等,从而使设备具备光纤连接能力。

光模块通常具有标准化的接口,例如SFP、SFP+、QSFP+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和升级。

2.3 光交换机光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转发以太网帧并管理网络流量。

它具有多个光口和电口,可以接收和转发光信号和电信号。

光交换机通过光模块连接到光纤网络,并通过电口与设备进行连接。

它能够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提高网络性能和带宽利用率。

3. 以太网光网络器件的优势3.1 高带宽以太网光网络器件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更高的带宽能力。

相比传统的铜缆介质,光纤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带宽容量,可以满足现代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3.2 长传输距离光纤的传输性能不受距离限制,因此以太网光网络器件可以在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的距离上进行数据传输。

这对于跨越大区域的网络连接非常重要,例如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或城域网之间的连接。

3.3 抗干扰能力强与铜缆相比,光纤对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的敏感度较低。

这使得以太网光网络器件能够在电磁环境复杂、噪声干扰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数据传输。

以太网简介

以太网简介
梅特卡夫发明的这套实验型的网络当时被称为 Alto Aloha 网。1973 年,梅 特卡夫将其命名为以太网,并指出这一系统除了支持 Alto 工作站外,还可以支 持任何类型的计算机,而且整个网络结构已经超越了 Aloha 系统。他选择“以太” (ether)这一名词作为描述这一网络的特征:物理介质(比如电缆)将比特流 传输到各个站点,就像古老的“以太理论”。 所阐述的那样,古代的“以太理论” 认为“以太”通过电磁波充满了整个空间。就这样,以太网诞生了。
10GBASE-LX4 -- 使用波分复用支持多模光纤 240-300 米,单模光纤超过 10 公里。
10GBASE-LR 和 10GBASE-ER -- 通过单模光纤分别支持 10 公里和 40 公里 10GBASE-SW, 10GBASE-LW,10GBASE-EW。用于广域网 PHY, OC-192 / STM-64 同步光纤网/SDH 设备。物理层分别对应 10GBASE-SR, 10GBASE-LR 和 10GBASE-ER,因此使用相同光纤支持距离也一致。(无广域网 PHY 标准)
(Fast Ethernet),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 100Mbps 带宽下工作的 FDDI 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
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
支持 3、4、5 类双绞线以及光纤的连接,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施。
快速以太网的不足其实也是以太网技术的不足,那就是快速以太网仍是基于
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最新的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的
有效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优点是继承了传统以太技术价格便宜的优点。
千兆技术仍然是以太技术,它采用了与 10M 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 网络协 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由于该技术不改变传 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操作系统,因此可与 10M 或 100M 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 工作。升 级到千兆以太网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

以太网的介绍

以太网的介绍

以太网的介绍以太网,属网络低层协议,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操作。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太网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制定的IEEE 802.3标准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FDDI 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Switch)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 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的总线争用技术。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 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LANs)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对DEC, Intel,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token ring)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计算机网络-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以太网
10:表示传输速率10Mbps。 Base:表示基带信号。 T:表示传输介质为非屏蔽双绞线 。
03 高速以太网
高速以太网
1. 快速以太网:100base-T
1995年5月推出,即IEEE 802.3u标准,采用 星形拓扑,RJ-45接口,使用CSMA/CD协议。
100base-TX
传输介质为非屏蔽双 绞线(2对4根线)
以太网
以太网
以太网概述
传统以太网
高速以太网
交换式以太网
01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概述
1、什么是以太网
以太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施乐公司推出。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在一条同轴电缆上,访问控制采用CSMA/CD方法
,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扑结构。
服务器
连接器
注意事项
(1)最初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仅为
传统以太网
2. 10Base-2以太网
10Base-2使用细同轴电缆, 总线拓扑,BNC接口,末端有 终端电阻。
10:表示传输速率10Mbps Base:表示基带信号 2:表示单段细缆最长185米(约等于200米)
传统以太网
3. 10Base-T以太网
使用非屏蔽双绞线和集线器组建星形拓扑,使用RJ-45接头,最多可使 用4个集成器连接5个网段。
100base-T4
传输介质为非屏蔽双 绞线(4对8根线)
100base-FX
传输介质为多模或单 模光纤
高速以太网
2. 千兆以太网
1998年推出,也称吉比特以太网,标准IEEEபைடு நூலகம்802.3z。
1000BASE-SX:传输介质为多模光纤 1000BASE-LX:传输介质为单模光纤 1000BASE-CX:传输介质为屏蔽双绞线 1000BASE-T:传输介质为5类非屏蔽双绞线

【办公资料】以太网基础知识ppt课件

【办公资料】以太网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继器:又叫转发器,在物理层任务 ; 对网络电缆上传输的数据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再发
送到其他电缆段 .留意运用中不能构成环路,并且有个数限制
网桥:又叫桥接器,任务在数据链路层 .有挑选/过滤功能,隔离不需求在网间传输的信息,
寻址和途径选择 靠DL层的帧头中的MAC地址,不能广播包抑制和子
网隔离.
路由器:任务在网络层,能广播包抑制和子网隔离,
。经过一段时间,随着站不断地发送帧,网桥就会知道一切活动站的地址-端口对应关系。
• 阐明:
• 〔1〕一个网桥衔接的LAN的数量没有限制; • 〔2〕每个站有一个全局独一的48位单播地址。这是很

2.LLC方式的选择取决于高层协议的要求。
1.3 以太网补充知识
• 1.3.1 网桥
• 网桥和中继器非常相像,它与 中继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可 以解析它收发的数据。网桥任 务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数 据链路层可以进展流控制、纠 错处置以及地址分配。网桥可
网桥原理
• 知目的地址的帧的转发
• 网桥内部有一个网桥端口与一切站相对应的地址映射表,当网桥的一个端口接纳到帧后, 网桥检查该帧的目的地址,然后查找地址表,确定与该地址对应的端口。

a.假设收到帧的端口正是帧目的地址所在的端口,那么网桥就会丢弃这个帧。由于可以
认定经过正常的LAN传输机制,目的机曾经接纳过这个帧。

b 假设收到的帧的端口不是目的地址所在的端口,为了使目的站正确地收到该帧,网
桥必需把这一帧转发到目的地址所在的端口。
• 未知目的地址的帧的转发 • 假设网桥当前还不知道站发送帧的目的地址,网桥在地址表中找不到该目的地址与端口,
1.2.2 Data link layer

以太网光网络器件介绍

以太网光网络器件介绍
网桥多网口和多网桥: 网桥多网口是指一个网桥由2个以上网口组成,多网桥是一个设备上有多 个网桥
内部用户
企业内部网
交换机 交换机
防火墙
服务器
交换机
交换机
因特网
Sangfor的设备 做单臂部署
路由器
因特网
单臂技术方式能在对用户环境最小改动的前提下部署设 备,增加了设备对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 。 因设备WAN 口不连公网,没有公网地址,所以远程管理同样不是很 方便,但这样部署丝毫不会影响客户的网络。但这样部 署只能对流量做分析审计。设备这样部署时一般只有一 个管理口和多个监控口,监控口是没有IP的,只能接受 数据,监控口一般和交换机的镜像口连接。
网关和路由的区别: 网关模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你内网所有的主机,全部使用设备的IP地址 (设备使用一个公网IP),把设备当做网关来出访,即启用把私有IP转 换成公有IP 。路由模式下就是设备不对数据包中的IP地址修改,直接进 行路由转发,完成三层路由功能。但是当路由与公网相通时,你内网主 机需用公网IP地址,不是私有IP地址,否则会上不了网。
不同速率的光模块需要特定网卡的支持。即万兆模块不能使 用在千兆网卡上,千兆模块亦不能使用在万兆网卡上。光口 一般不能协商速率。
光纤插孔: 光口模块和光纤对接的接口有两种,LC、SC。LC接口常见于SFP封 装的模块,俗称小头光纤口。SC接口常见于GBIC封装的模块,俗 称大头光纤口。
收发类型: 光模块根据收发用途,常见有如下几种 双纤收发:此类模块比较 常见,使用两条纤,一条用于RX,一条用于TX。单纤收发:此类 模块使用一条纤,同时用于发送及接收。单纤接收:此类模块使 用一条光纤,为纯接收,这种模块常用于分光环境,旁路部署, 单纯用于接收数据。

以太网设备硬件入门

以太网设备硬件入门

以太网设备硬件入门简介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局域网(LAN)技术,它是由Xerox、Intel和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共同开发的。

以太网的硬件包括网卡、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集线器等。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以太网设备的硬件组成和相关概念。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是以太网设备中最为重要的硬件之一。

它是计算机与局域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

网卡通常插在计算机的扩展槽上,有时也会集成到主板上。

网卡的工作原理网卡的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内的数据转换为以太网可以识别的格式(数据帧),并将其发送给局域网中的其他设备。

同时,网卡也负责接收来自局域网的数据帧,并将其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网卡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以Mbps(兆位/秒)或Gbps(千兆位/秒)为单位,速率越高,数据传输效率越高。

网卡的类型网卡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

•有线网卡:使用网线连接计算机和局域网,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千兆位/秒。

•无线网卡:通过无线信号与局域网连接,传输速率相对较低,但便于移动设备使用。

网卡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网卡是十分重要的。

在选择网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传输速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速率。

•接口类型:确定计算机的扩展槽类型,以选择合适的接口类型。

•兼容性:确保网卡与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兼容。

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以太网交换机是局域网中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连接多个以太网设备,并对数据进行交换和转发。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物理地址(MAC地址)识别每个设备,并根据每个设备的地址决定将数据包转发给哪个端口。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查看目标MAC地址,并通过交换表(Switching Table)将数据包转发至目标设备所连接的端口。

交换机的种类根据其端口数量和工作原理,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无管理交换机:通常用于家庭和小型办公室网络,具有固定数量的端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太网方案简介及软硬件介绍(以太网模块图)本公司使用我们所推广的SILICON LABS 公司C8051F023设计出功能强大、性能完善的以太网模块,此以太网方案主要实现串口通讯和以太网通讯之间的转换,其主要应用在门禁楼宇控制,远距离数据采集,工业智能通讯,煤矿井下各种外设挂载转换,以及相关的接口转换通讯。

其通讯速度可以实现500KBPS以上,完全满足工业控制内的数据通讯要求。

以下为一个简单的由远程计算机和该模块通讯的示意图。

该232-TCP/IP模块可以挂接在世界上任意的以太网上,只要知道其IP地址,可以在世界上任意角落进行互联。

在Internet可以随意的进行控制和访问,进行远距离的控制更是得心应手。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家居安全智能设备也应运而生,232-TCP/IP模块解决了高智能性设备和以太网之接桥接的作用,也可以使用在门禁楼宇控制上,组建局域网。

主要芯片有MAX232(串口的电平转换),24c02(IIC总线的eeprom),373(8位锁存),62256(32K的RAM).其中的24C02也可以不要,可以通过存取网卡芯片(RTL8019)上的93C46来实现,62256为外部32K的Ram,也可以不用,可以用网卡心片上的RAM来代替,但是网卡上的Ram的存取比较复杂,速度会比加62256慢。

为了编程的方便,和实现快的传输速度,以及为完成更为复杂的应用,选择使用62256,用C8051F023单片机和外加62256,可以实现500KBPS以上的传输速度操作方式Operating Mode:跳线方式Jumperless(不是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端口I/O base:0240-25FH中断Interrupt:2/9输入输出地址:共32个,地址偏移量为00H--1FH,(对应于240H--25FH,240H 的地址偏移量为0,241H的地址偏移量为1,。

25FH的地址偏移量为1FH)。

其中00H--0FH共16个地址,为寄存器地址。

10H--17H共8个地址,为DMA地址。

18H--1FH共8个地址,为复位端口。

对于8位的操作方式,上面的地址中只有18个是有用的:00H--0FH共16个寄存器地址。

10H DMA地址(10H--17H的8个地址是一样的,都可以用来做DMA端口,只要用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1FH 复位地址。

(18H到1FH共8个地址都是复位地址,每个地址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只要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只有18H,1AH,1CH,1EH这几个复位端口是有效的,其他不要使用,有些兼容卡不支持19H,1BH,1DH等奇数地址的复位)中的第7位RST跟复位有关。

网卡执行正确的复位之后该位为1。

在linux或windows的驱动程序中,一般在复位之后检查该标志位以确认是否正确复位,特别是在即插即用的检测过程中。

对于用单片机控制网卡来说,可以不检查该标志位,因为如果复位不正常的情况通常是网卡坏了。

寄存器:00H--0FH共16个地址是寄存器地址。

寄存器分成4页PAGE0--PAGE3,但NE2000兼容的寄存器只有3页(Page0-Page2),(第四页是RTL8019AS自己定义的,我们不用去管这些寄存器,因为你对第四页的寄存器的操作仅对这个网卡是有效的,序从main()开始执行:main(){delaymsecond(10);//延时大约1秒,保证电源稳定和网卡自身的上电完成。

netcardreset();//复位网卡的子程序。

}网卡的复位子程序:#define reg1f XBYTE[0xdf00] //网卡的复位端口的地址,对应于网卡的地址25F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int 代表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代表unsigned char,我比较懒,不愿意多写sbit reset=p3^4; //单片机的p3.4脚连接到网卡的RSTDRV复位引脚void netcardreset(){uint data i;uchar data temp;reset=1; //使网卡的RSTDRV引脚变成高电平,网卡是高电平复位的。

for(i=0;i<250;i++);//延时程序,至少需要reset=0; //使网卡的RSTDRV引脚变成低电平,网卡上电复位完毕for(i=0;i<250;i++);temp=reg1f;//读网卡的复位端口reg1f=temp; //写网卡的复位端口for(i=0;i<250;i++);}上面实际上是网卡复位的两种情况,reset=1;reset=0相当于冷复位temp=reg1f;reg1f=temp相当于热复位对网卡的复位端口的读或写将复位网卡,网卡内部将执行复位过程。

读写是随意的,写入任意的数都将复位网卡。

实际上只要使用冷复位就可以了,热复位程序可以不要。

热复位主要在电脑里有用,冷复位就像电脑的冷启动,热复位相当于电脑的热启动。

网卡的工作参数进行设置.以使网卡开始工作.子函数#define reg00 XBYTE[0xc000] //对应于地址240H 为命令寄存器CR地址void page(uchar pagenumber){ uchar data temp;temp=reg00;//command registertemp=temp&0x3f;pagenumber=pagenumber <<6;temp=temp | pagenumber;reg00=temp;}reg00命令寄存器:CR,command register,地址偏移量00H,为一个字节PS1和PS0这两个位用来选择寄存器页,PS1 PS0=00时选择寄存器页0,=01时选择寄存器页1, =10时选择寄存器页2,=11时选择寄存器页3.上面的程序的参数为pagenumber,用来指定第几页。

temp=reg00 ;//读入命令寄存器的值。

temp=temp&0x3f;//将高2位,即PS1,PS0清0pagenumber=pagenumber<<6;//将低2位移至高端temp=temp|pagenumber, //写入高2位reg00=temp; //设置第几页--RD2,RD1,RD0这3个位代表要执行的功能。

=001 读网卡内存=010 写网卡内存=011 发送网卡数据包=1** 完成或结束DMA的读写操作---TXP这个位写入1时发送数据包,发完自动清零---STA,STP这两个位用来启动命令或停止命令=10 启动命令=01 停止命令网卡的初始化子程序void ne2000init(){ reg00=0x21; //选择页0的寄存器,网卡停止运行,因为还没有初始化。

reg01=0x4c; //寄存器Pstartreg02=0x80; //Pstopreg03=0x4c; //BNRYreg04=0x45; //TPSRreg0c=0xcc; //RCRreg0d=0xe0; //TCRreg0e=0xc8; //DCR 数据配置寄存器 8位数据dmareg0f=0x00; //IMR disable all interruptpage(1); //选择页1的寄存器reg07=0x4d; //CURRreg08=0x00; //MAR0reg09=0x41; //MAR1reg0a=0x00; //MAR2reg0b=0x80; //MAR3reg0c=0x00; //MAR4reg0d=0x00; //MAR5reg0e=0x00; //MAR6reg0f=0x00; //MAR7reg00=0x22;//选择页0寄存器,网卡执行命令。

}PSTART 接收缓冲区的起始页的地址。

PSTOP 接收缓冲区的结束页地址。

(该页不用于接收)BNRY 指向最后一个已经读取的页(读指针)CURR 当前的接收结束页地址。

(写指针)--网卡含有16K字节的RAM,地址为0x4000-0x7fff(指的是网卡上的存储地址,而不是ISA总线的地址,是网卡工作用的存储器),每256个字节称为一页,共有64页。

页的地址就是地址的高8位,页地址为0x40--0x7f 。

这16k的ram 的一部分用来存放接收的数据包,一部分用来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包。

当然也可以给用户使用。

(例如把网卡设置成使用8K的ram,另外8K的ram就可以用来给单片机作为存储器,但我没有这样做,原因是操作网卡上的ram比较复杂)---在我的程序中使用0x40-0x4B为网卡的发送缓冲区,共12页,刚好可以存储2个最大的以太网包。

使用0x4c-0x7f为网卡的接收缓冲区,共52页。

因此PSTART=0x4c,PSTOP=0x80(0x80为停止页,就是直到0x7f,是接收缓冲区,不包括0x80)刚开始,网卡没有接收到任何数据包,所以,BNRY设置为指向第一个接收缓冲区的页0x4c)这四个寄存器用于接收的设置。

--CURR是网卡写内存的指针。

它指向当前正在写的页的下一页。

那么初始化它就应该指向0x4c+1=0x4d 。

网卡写完接收缓冲区一页,就将这个页地址加一,CURR=CURR+1。

这是网卡自动加的。

当加到最后的空页(这里是0x80,PSTOP)时,将CURR置为接收缓冲区的第一页(这里是0x4c,PSTART),也是网卡自动完成的。

当CURR=BNRY时,表示缓冲区全部被存满,数据没有被用户读走,这时网卡将停止往内存写数据,新收到的数据包将被丢弃不要,而不覆盖旧的数据。

此时实际上出现了内存溢出。

---而BNRR要由用户来操作。

用户从网卡读走一页数据,要将BNRY加一,然后再写到BNRY寄存器。

当BNRY加到最后的空页(0x80,PSTOP)时,同样要将BNRY变成第一个接收页(PSTART,0x4c)BNRY=0x4c;---CURR和BNRY主要用来控制缓冲区的存取过程,保证能顺次写入和读出)。

当CURR=BNRY+1(或当BNRY=0x7f ,CURR=0x4c)时,网卡的接收缓冲区里没有数据,表示没有收到数据包。

用户通过这个判断知道没有包可以读。

当上述条件不成立时,表示接收到新的数据包。

然后用户应该读取数据包,直到上述条件成立时,表示所以数据包已经读完,此时停止读取数据包。

--TPSR 为发送页的起始页地址。

初始化为指向第一个发送缓冲区的页,0x40。

--RCR 接收配置寄存器,设置为使用接收缓冲区,仅接收自己的地址的数据包(以及广播地址数据包)和多点播送地址包,小于64字节的包丢弃(这是协议的规定,设置成接收是用于网络分析),校验错的数据包不接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