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6利水渗湿药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甘、淡,寒。利尿通淋,渗湿泻, 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甘、淡,寒。利水通淋,清解暑热, 收湿敛疮。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本品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出,故 为治黄疸要药。凡肝胆湿热蕴结,即使无黄疸出现, 亦可应用。现临床常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病。
三、注意:1、常与行气药配伍。 2、易耗伤津液,阴津亏损致小便短少者忌用。
利水消肿药
茯 苓 : 甘 、 淡 , 平 。 利 水 渗 湿 , 健 脾 , 安 神 。
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水渗湿, 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
猪苓:甘、淡,平。利 水渗湿。
泽泻:甘、淡,寒。利水渗 湿,泄热。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一、定义:凡能通利小便、渗泄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二、分类、性能及适应证: 利水消肿药-甘淡、平(寒)-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茯苓
利水渗湿药 利尿通淋药-苦(甘),寒-清热利湿 -淋证-车前子、滑石
利湿退黄药-苦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湿热黄疸-茵陈蒿、金钱草
亦可用于湿温,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茵陈蒿:苦,微寒。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金钱草:苦,微寒。利水通淋, 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中药学6利水渗湿药123
2019/12/31
中药学
21
猪 苓《本经》
【药用】多孔菌科真菌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 的菌核。
2019/12/31
中药学
22
猪苓
【性味与归经】甘、 淡,平。归肾、膀胱 经。
2019/12/31
中药学
23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
特点:泻而不补;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 泻、带下、淋浊等。
2019/12/31
中药学
16
薏苡仁
【性味与归经】 甘、淡,凉。 归脾、肾、肺经。
【特点】 为种仁但不富含油脂
2019/12/31
中药学
17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湿健脾
利湿除痹
主治
特点:泄而兼补; 应用:水肿、脚气;淋证;脾虚泄泻
痹证(湿痹)之筋脉拘挛
清热排脓 肺痈、肠痈
2019/12/31
2019/12/31
中药学
4
淋症(热淋、石淋、血淋、膏淋、气淋、劳淋)
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
热,腰痛拒按。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
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血淋为溺血而痛。 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
2019/12/31
中药学
2
概述
药性特点: 味多甘、苦、淡, 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 经。
注意: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2019/12/31
中药学
3
概述
中药学课件-第六章.利水渗湿药分解
2024/9/14
中药学
22
猪 苓《本经》
【药用】多孔菌科真菌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 的菌核。
2024/9/14
中药学
23
猪苓
【性味与归经】甘、 淡,平。归肾、膀胱 经。
2024/9/14
中药学
24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水渗湿
主治
特点:泻而不补;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 泻、带下、淋浊等。
中药学
59
地肤子
【性味】辛、苦,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尿通淋—善治热淋。 止痒—湿疹,风疹,皮
肤瘙痒,阴痒。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2024/9/14
中药学
60
萆薢
2024/9/14
【来源】
薯蓣科多年生蔓 生草本植物绵萆 薢或福州薯蓣蓣 的根茎。
中药学
61
萆薢
【性味】苦,平。归 肾、胃经。
抗肿瘤,抗精神分裂症。
2024/9/14
中药学
14
茯苓
注意:捣碎入煎剂。 【处方用名】 1. 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去皮,蒸熟,切
片,晒干用。偏于健脾宁心) 2. 赤茯苓、赤苓(去皮,取菌核的淡红色部份,蒸
透切片,或辗碎用。偏于渗湿泄热) 3. 朱茯苓、辰茯苓、朱砂拌茯苓(取白茯苓净片,
2024/9/14
中药学
64
茵陈蒿
【性味】 苦、辛,微寒。 归肝、胆、脾、胃
经。
2024/9/14
中药学
65
茵陈蒿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治黄疸要 药 ,又治湿温,湿疮,湿疹。
【应用】 配栀子、大黄:湿热郁结之阳黄; 配附子、干姜:寒湿内阻之阴黄。 注意:血虚萎黄者慎用。
执业中药师基础精讲班:专业知识二02-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基础精讲班中药专业知识(二)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主讲老师:林老师第六章利水渗湿药1. 含义凡以通利水道、渗湿利水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2. 性能功效本类药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3. 适用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黄疸、水泻、带下、湿疮、痰饮等水湿内盛之病证。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冬瓜皮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猪苓功效:利水消肿,渗湿。
主治病证: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泽泻性能:甘,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应用: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2.淋证,遗精。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薏苡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2.脾虚泄泻。
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3.湿痹拘挛。
4.肺痈,肠痈。
用法用量:煎服。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泽泻性能:甘,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应用: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2.淋证,遗精。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冬瓜皮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应用:1.淋证,水肿。
2.泄泻。
3.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
善清肝热而明目。
4.痰热咳嗽。
能清肺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煎服。
宜包煎。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滑石功效: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主治病证:1.热淋,石淋,尿热涩痛。
2.暑湿,湿温。
3.湿疮,湿疹,痱子。
用法用量:煎服,10~20g。
宜包煎。
外用适量。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木通功效:利水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主治病证:1.热淋涩痛,水肿。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凡以通利水道、渗湿利水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味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多入膀胱、脾及小肠经,功能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
辨证信息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黄疸、水泻、带下、湿疮、痰饮等水湿内盛之病证。
本类药易耗伤津液,阴虚津伤者宜慎用。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脾、心、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1)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2)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3)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既往安神常以朱砂拌用,今则极少用。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渗利,故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猪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主治:(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渗利,有伤阴之虞,故水肿兼阴虚者不宜单用。
薏苡仁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主治:(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3)湿温病邪在气分。
(4)湿痹筋脉拘挛。
(5)肺痈,肠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亦可作羹,煮粥饭食,或入丸散。
清利湿热、除痹排脓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
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泽泻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痰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主治:(1)湿热淋证,小便不利,水肿兼热。
(3)肝热目赤肿痛,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配补肝肾药)。
(4)肺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布包;或入丸散。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第六章利水渗湿药概述概念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作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的药物,谓之利水渗湿药。
药性味以甘淡或苦为主,性多寒凉或平,主归肾、膀胱、脾、小肠、肝经。
药性沉降。
分类、作用及适应证1.利水消肿----性味甘、淡平或微寒偏于利水渗湿,通过利小便,增加尿量使能潴留的水邪从小便排出水肿,小便不利,腹水,及痰饮。
2.利尿通淋----性味以苦寒或甘淡而寒利水兼有清热作用主入肾、膀胱经能清利下焦湿热证小便短赤,淋漓涩痛等淋证。
3.利湿退黄----性味苦寒主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湿热黄疸,以及湿疮、湿疹。
此外,利水渗湿药中的部分药还可治疗湿浊所致的泄泻、尿浊、带下、结石等。
配伍:①兼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药;②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者,配补脾药;③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配温补脾肾药;④治湿热证,常配清热药,或清热燥湿药等;⑤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当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注意事项:阴亏津少者慎用或忌用。
考点:关注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各类的药性特点及适应证,关注配伍原则。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一、茯苓★★★★、猪苓、泽泻药性味均甘、淡,茯苓、猪苓性平,泽泻性寒。
功效共同点: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水湿泄泻。
各药特点:茯苓性平,利湿作用较平和,为利湿之常用药。
又可健脾:①通过利湿,而达健脾之功,脾喜燥而恶湿,湿困于脾而致脾失健运,所以这种情况下,去湿可以健脾。
②本身也具健脾之功,可补益脾气。
所以既可治湿困于脾。
又可治无湿之脾虚证。
还可治脾虚不运。
水湿停滞之疾。
又可(宁心)安神,用治心脾虚所致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猪苓利湿作用较茯苓强,且适应症同茯苓,若为阴伤而之小便不利者,常配阿胶等同用,也又可治淋浊带下,只是没有健脾及安神作用。
泽泻利水渗湿作用比猪苓强,又能泄热(泄肾,膀胱经之热),用于下焦湿热之淋浊,带下等。
内有湿热及滑精者忌用。
考点:关注茯苓的功用,特别是其既补又利的特点;关注三药的功用特点。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利水渗湿药剂汇总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利水渗湿药剂汇总
来源:文都图书
利水渗湿药也是中医药学知识(二)中,一个很重要的考点。
所以,就总结了一些常见药剂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有效地识记利水渗湿药的相关内容。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猪苓:利水渗湿。
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清热收敛。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金钱草: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海金沙:利水通淋,止痛。
瞿麦:利水通淋,破血通经。
扁蓄:利水通淋,杀虫止痒。
灯心草: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通草: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卑藓:利湿浊,祛风湿。
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通过试题检验我们对相关内容的掌握,希望大家能够好好使用这本书来复习相关考点。
中药学课件第6章:利水渗湿药
类别
原植物 前
药材
植物 车前科植物车前、平车
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 车前子、炒车前子、盐车前子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应用 车前通淋止湿泄,化痰明目能清热
1利尿通淋——热淋(八正散) 2渗湿止泻——暑湿泄泻(单用或配茯苓、白术等) 3清肝明目
肝热目赤肿痛(配菊花、龙胆草) 目疾
肝肾阴虚眼目昏花(配熟地、菟丝子等) 高血压 4清肺化痰——肺热咳嗽(配瓜蒌、贝母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湿热郁蒸(宣痹汤)
肺痈(苇茎汤)
3清热排脓
用法用量
肠痈(附子薏苡败酱散)
煎服,10-30g
茯苓与薏苡仁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茯苓 利水渗湿 健脾
苡仁
长于健脾渗湿,并能安神 长于清热排脓,并能除痹
王新午经验:薏苡仁,《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 下气。”诸家本草谓能利湿消水。……唯本草治筋急拘挛,人少用之 。1945年秋,孙君之妻,产后4日,无寒热,四肢皆向外反折拘曲, ,壮妇4人按之不能直,稍定,诸如常人,移时复作,痛极啼号。注 射西药镇静剂数日期,迄无效,举室惶惶。余诊其无他病,嘱以薏苡 仁5两(150g)煎汤滋饮,饮后即止。乃复疏补气益血方,加薏苡仁 5两(150g),服之再未复作。余于大筋拘挛症,予以薏苡仁罔不获 效,益信《本经》主治,非后世臆测所可及也。
《名老中医医话 》
兰友明经验:痛风病是由于血尿酸增高而 在组织内沉积引起组织损伤的病病。现代 药理试验证实,滑石能增加尿量,促进尿 素、氯化物、尿酸等的排泄。笔者在临床 实践中,用单味滑石煎煮代茶饮,治疗痛 风病,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单味滑石 40g(布包),加水500ml,浸泡30分 钟后煮沸,频服代茶饮,每日1剂。用药 期间逐渐停服秋水仙碱等药物。
中药学课件第六章利水渗湿药分解
2020/8/13
中药学
4
淋症(热淋、石淋、血淋、膏淋、气淋、劳淋)
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
热,腰痛拒按。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
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血淋为溺血而痛。 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
2020/8/13
中药学
12
茯苓
2.健脾—脾气虚证。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
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 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 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2020/8/13
中药学
13
茯苓
3.安神—心脾两虚之失眠、心悸、食少、乏 力等。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抗肿瘤,抗精神分裂症。
2020/8/13
中药学
14
茯苓
注意:捣碎入煎剂。 【处方用名】 1. 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去皮,蒸熟,切
片,晒干用。偏于健脾宁心) 2. 赤茯苓、赤苓(去皮,取菌核的淡红色部份,蒸
透切片,或辗碎用。偏于渗湿泄热) 3. 朱茯苓、辰茯苓、朱砂拌茯苓(取白茯苓净片,
2020/8/13
中药学
17
薏苡仁
【性味与归经】 甘、淡,凉。 归脾、肾、肺经。
【特点】 为种仁但不富含油脂
2020/8/13
中药学
18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湿健脾
利湿除痹
主治
特点:泄而兼补; 应用:水肿、脚气;淋证;脾虚泄泻
痹证(湿痹)之筋脉拘挛
清热排脓 肺痈、肠痈
2020/8/13
中药学
19
6中药学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海金沙
【性能特点】
海金沙
甘,咸,寒。归小肠、膀胱经。
功效
利水通淋 止痛
【临床应用】
海金沙
利水通淋 止痛
• 用于石淋、热淋、膏淋。
• 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要药。
– 用于热淋、石淋、膏淋,~金钱草、泽泻、滑 石、石苇等。
【用量用法】
用量:6~15g。 用法:包煎。
海金沙
石韦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茯苓
【附药】
茯苓
• 茯苓皮:即茯苓菌核的外皮。
性味甘、淡、平。 功能利水消肿。 适用于水肿。 用量、用法同茯苓。
【附药】
茯苓
• 茯神:即茯苓菌核中间抱有松根的部份。
性味甘、平。 功能宁心安神。 适用于心悸怔忡、失 眠健忘等症。 用量、用法同茯苓。
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痾。
猪苓
一、药用来源
三、性能特点
薏苡仁
【性能特点】
薏苡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
功效
健脾止泻
除痹
清热排脓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临床应用】
薏苡仁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除痹
清热排脓
• 1.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温。
– 1)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滑石、通草等; – 2)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杏仁、
蔻仁、竹叶、木通等;(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 3)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茯苓、白朮、
兼清热排脓,治疗肺痈、 肠痈。
泽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泻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药用来源】
• 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第6章-利水渗湿药(二)之萆薢等
利水渗湿药 —— 萆薢瞿麦地肤子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茵陈蒿金钱草虎杖赤小豆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
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关者,配祛寒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至于泄泻、痰饮、湿温、黄疽等,则应分别与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药切配伍。
萆薢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eae[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Hook.f.var.hypoglauca (palib.)pei et Ting 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根茎横走,断面黄色,生许多细长须根。
茎左旋,叶三角状心形,长10cm,叶脉通常7条,下面常具白粉,花雌雄异株,雄花为向上的花序;花被6裂,能育雄蕊3,与3个退化雄蕊互生;雌花为下垂的穗状花序;子房下位,柱头3裂。
蒴果近圆形,有3翅,成熟时向上反曲,种子四周有膜质的翅。
花期5~7月,果期6~9月。
[药材性状] 根茎多切成不规则薄片,大小不等,厚约5mm,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外皮。
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细腻,有粉性,有黄色筋脉花纹或筋脉点散在(维管束)。
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
气微,味苦微辛。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瞿麦herba dianthi[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瞿麦 Dianthus superbus L.或石竹 Dianthus chinens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多处生草本,茎丛生,直立,无毛,叶对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
中药学课件_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2020/12/12
中药学
3
概述
药性特点: 味多甘、苦、淡, 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 经。
注意: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2020/12/12
中药学
4
概述
分类: 1、利水渗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
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 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 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 疸。
2. 泄热—治相火妄动证,配伍知母、黄柏。
注意:肾虚精滑者慎服。
2020/12/12
中药学
31
冬瓜皮
【药用】葫芦科草本植物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 Thumb.) Cogn. 的外层果皮。
2020/12/12
中药学
32
冬瓜皮
甘,凉。 归脾、小肠经。 利水消肿—水肿。
一般用作利水辅助之品,常 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 药同用。 清热解暑—常配西瓜皮, 应用于暑热烦渴。
中药学
35
车前子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 归肝、肾、
肺、小肠经。
2020/12/12
中药学
36
【功效主治】
2020/12/12
中药学
37
车前子之配伍
配木通、滑石:应用于湿热下注治小便淋漓涩痛; 配白术:健脾止泻,应用于脾虚泄泻; 配熟地:补肝肾,泻热明目,应用于肝肾不足之目
暗昏花。 配黄芩:清肺热、化黄痰。 【注意】:包煎。孕妇慎服。
中药学
27
泽泻
【药用】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块茎。
【12执业药师中药二通关笔记】第6章:?利水渗湿药
【12执业药师中药二通关笔记】第6章:利水渗湿药前言:其中中药一:共48节药一:49节中药二:共83节药二:57节中药综合:56节药学综合:95节药事法规:40节第6章利水渗湿药【历年分值范围】2-3分。
【要点提示】1.常用利水渗湿药的功用。
2.相似药物的比较。
3.重要配伍的意义。
利湿薏仁猪茯芩,茵陈滑车泻二通;萆海篇石瞿麦灯,地肤金广连钱冬。
概述1.含义利水渗湿药是指以通利水道,渗湿利水为主效的一类药物。
2.功用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水肿、小便不利、淋浊、黄疸、水泻、带下、湿疮、痰饮。
3.配伍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属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湿热交蒸者配清热药。
4.注意阴虚津伤者慎服。
茯苓【性能特点】性平不偏,兼能补虚。
善渗湿利水,又健脾宁心,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咸宜。
【功用】1.利水渗湿——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2.健脾——脾虚兼便溏、泄泻。
3.安神——心悸,失眠。
【使用要点】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用。
【药理作用】利尿、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胃肠功能、抗肿瘤、镇静、保肝、抗菌。
薏苡仁【性能特点】生用渗利湿热,兼除痹排脓,水湿内停兼热者宜投,并治痹痛、肺痈、肠痈。
炒用健脾兼渗湿而止泻,脾虚兼水湿停滞者宜用。
【功用】1.利水渗湿——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2.健脾止泻——脾虚泄泻。
3.除痹——湿温病邪在气分,湿滞癣痛,筋脉拘挛。
4.清热排脓——肺痈、肠痈。
【使用要点】清热利湿、除痹排脓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大便燥结者及孕妇慎用。
相同点利水渗湿,健脾,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带下。
不同点茯苓性平,凡水湿停滞及脾虚诸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还能宁心安神,可治气血亏廉、心神失养或水气凌心之心悸、多梦、失眠、健忘等证。
惹苡仁生用清热除痹排脓、炒后长下健脾止泻。
泽泻【性能特点】能利水渗湿。
善清泄肾与膀胱之热,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六章利水渗湿药概述【性能特点】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功效】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适应范围】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证。
【使用注意】1.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2.有些药物有较强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茯苓【药性】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性能特点】甘淡渗利,性平不偏,并兼补虚,入脾肾心经。
既渗湿利水,又健脾宁心,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1)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2)脾虚诸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3)心悸,失眠。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配伍】茯苓配猪苓:茯苓甘淡性平,功能利水渗湿、健脾;猪苓甘淡性平,功专利水渗湿,两药合用,利水渗湿力强,治水湿内盛兼有脾虚者。
【用量】10~15g。
【药理】本品有利尿、调节免疫功能、调整胃肠功能、镇静、抗肿瘤、保肝、抗菌、促进造血功能等作用。
薏苡仁【性味归经】甘、淡,微寒。
归脾、胃、肺经。
【性能特点】甘淡微寒,渗利清补,入脾胃肺经。
具有利水而不伤正、健脾而不滋腻,主以健脾,兼以渗湿止泻,脾虚湿盛者宜用。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主治病证】(1)小便不利,水肿,湿热淋痛,脚气肿痛。
(2)脾虚泄泻。
(3)湿热病邪在气分者。
(4)风湿痹痛,经脉拘挛。
(5)肺痈,肠痈。
【用量用法】9~30g。
清热利湿、除痹排脓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利缓,宜久服多服。
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鉴别用药】茯苓、薏苡仁,同属甘淡渗利兼补虚之品,均能利水渗湿、健脾,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及脾虚诸证。
不同:茯苓性平,药力较强,凡水湿停滞及脾虚诸证无论寒热咸宜。
薏苡仁则生用微寒,利水力虽不及茯苓,但兼清热,凡水湿停滞轻证或兼热者宜用;炒用寒性减而长于健脾止泻,治脾虚泄泻多用。
此外,茯苓又能宁心安神,治心脾两虚或水气凌心之心悸、失眠;薏苡仁生用又能清热除痹、排脓,治湿热痹痛或湿痹拘挛、肺痈、肠痈。
猪苓【性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主治病证】(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水湿泄泻。
【用量】5~12g。
【使用注意】甘淡渗利,有伤阴之虑,水肿兼阴虚者不宜单用。
泽泻【性味归经】甘、淡,寒。
归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甘淡渗利,寒能清泄,入肾与膀胱颈。
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清泻肾与膀胱之热,故为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所常用。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病证】(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泄泻,痰饮。
【用量】5~10g。
【使用注意】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药理】有利尿、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减肥、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等作用。
【鉴别用药】茯苓、猪苓、泽泻甘淡而善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泄泻等水湿内停证。
不同:茯苓、猪苓性平,无论寒热咸宜;泽泻性寒,水湿内停兼热者尤佳。
此外,茯苓又能健脾、安神:猪苓专攻渗利而力强;泽泻兼泄热,治相火妄动。
车前子【性味归经】甘,寒。
归肾、肝、肺经。
【性能特点】甘寒滑利,入肾肝肺经。
既利水清热而通淋,治下焦湿热及水肿兼热;又利小便、分清浊而止泻,治暑湿水泻;还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热目赤及痰热咳嗽。
【功效】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主治病证】(1)湿热小便不利、淋痛,水肿兼热。
(2)暑湿水泻。
(3)肝热目赤肿痛。
配补肝肾药治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
(4)肺热咳嗽痰多。
【用量用法】5~15g。
包煎。
【使用注意】甘寒滑利,阳气下陷、肾虚遗精及内无湿热者禁服。
【药理】有保肝、降胆固醇、祛痰、镇咳、预防肾结石形成、缓泻、抗炎等作用。
滑石【性味归经】甘、淡,寒。
归胃、膀胱经。
【性能特点】甘淡性寒,入胃与膀胱经。
内服寒滑清解,既清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又清解暑热,为治暑湿、湿温之佳品。
外用清热收敛,治湿疮、湿疹常用。
【功效】利水通淋,清热解暑。
外用清热收敛。
【主治病证】(1)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2)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湿热泄泻。
(3)湿疮,湿疹,痱子。
【配伍】滑石配生甘草:滑石甘淡性寒,功能清暑利尿;生甘草甘平,功能益气清热和中。
两药合用,既清解暑热,又和中生津,治暑热烦渴可投。
【用量用法】10~20g。
块者宜打碎先煎,细粉者宜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寒滑清利,脾气虚、精滑及热病伤津者忌用。
木通【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小肠、膀胱经。
【性能特点】苦寒泄降,通行经脉,主入心与小肠经,兼入膀胱经。
上清心火,下利小便,导热下行。
善利水通淋、泄热,能通经下乳。
既为治湿热淋痛与水肿之要药,又为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肠之良药,还为治乳汁不下及湿热痹痛之佳品。
【功效】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主治病证】(1)湿热淋痛。
(2)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火下移小肠之心烦尿赤。
(3)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4)湿热痹痛。
【用量用法】3~6g。
清心火宜用关木通,利尿通淋宜用川木通。
【使用注意】苦寒泄降通经,脾胃虚寒者慎服。
通草【性味】甘、淡,寒。
【功效】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主治病证】(1)小便不利,淋痛。
(2)湿温病,小便短赤。
(3)产后乳汁不多。
【用量】2~5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金钱草【性味归经】甘、淡,微寒。
归肝、胆、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甘淡渗利,微寒清解。
入肾与膀胱经,善利水通淋、排出结石,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入肝胆经,善除湿退黄,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还能清热解毒而消肿,为治疮肿、蛇伤所常用。
【功效】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1)热淋,砂淋,石淋。
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
(2)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3)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15~60g。
鲜者加倍。
外用适量。
治热毒痈疮或毒蛇咬伤,可取鲜品捣汁服,以渣外敷。
【使用注意】微寒,脾胃虚寒者慎服。
外用鲜品熏洗,有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报道。
茵陈【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性能特点】苦能泄降,微寒清热,且兼疏理,入脾胃与肝胆经。
善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经配伍,亦常用于寒湿阴黄。
此外,治湿疮、湿疹瘙痒,内服外洗皆宜。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病证】(1)黄疸。
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2)湿疮,湿疹瘙痒。
【用量】10~30g。
【使用注意】微寒苦泄,脾胃虚寒者慎服。
【药理】有利尿、利胆、保肝、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杀蛔虫、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鉴别用药】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不同:茵陈味苦,又治寒湿黄疸,兼治湿疹、湿疮;金钱草甘淡,善利水通淋、排石,兼解毒消肿,治肝胆结石、砂淋、石淋、热淋、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萆薢【性味】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
【功效】利湿浊,祛风湿。
【主治病证】(1)膏淋,白浊(2)湿盛带下(3)风湿痹痛【用法】内服:9~15g。
【使用注意】味苦泻降,肾虚阴亏者慎服。
石韦【性味】苦、甘,微寒。
【功效】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1)热淋,石淋,血淋,水肿。
(2)肺热咳喘。
(3)血热崩漏、吐血、衄血。
【用量】5~12g。
【使用注意】苦寒清泄,阴虚及无湿热者禁服。
海金沙【性味】甘、淡,寒。
【功效】利水通淋,止痛。
【主治病证】(1)热淋,血淋,砂淋,石淋,膏淋。
(2)水肿。
【用量用法】5~15g,包煎。
【使用注意】甘淡渗利,阴虚者慎服。
瞿麦【性味】苦,寒。
【功效】利水通淋,破血通经。
【主治病证】(1)热淋,血淋,砂淋,石淋。
(2)瘀血经闭。
【用量】5~15g。
【使用注意】苦寒通利,孕妇忌用,妇女经期慎服。
篇蓄【性味】苦,微寒。
【功效】利水通淋,杀虫止痒。
【主治病证】(1)热淋,血淋。
(2)蛔虫病,蛲虫病。
(3)湿疹,阴痒。
【用量用法】9~1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能缓泻,故脾虚便溏者不宜服。
地肤子【药性】苦,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用法】内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苦寒清利,内无湿热,小便过多者忌用。
冬葵子【药性】甘,寒。
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用法】内服3~9g。
【使用注意】甘寒滑利,孕妇及脾虚便溏者慎服。
广金钱草【药性】甘、淡,凉。
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用法】内服:15~30g,鲜品30~60g。
【使用注意】甘淡渗利,阴虚津伤者慎服。
连钱草【药性】辛、微苦,微寒。
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用法】内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灯心草【药性】甘、淡,微寒。
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用法】内服:1~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甘寒清利,下焦虚寒、小便失禁者忌用。
典型例题【A型题】例题1.用治尿赤心烦、口舌生疮最宜选用的药物是A.泽泻 B.黄连C.灯心草 D.木通E.滑石【答案】C【A型题】例题2.茯苓与薏苡仁均有的功效是A.利水渗湿,止血 B.利水渗湿,除痹C.利水渗湿,泄热 D.利水渗湿,排脓E.利水渗湿,健脾【答案】E【A型题】例题3.既能用于淋证,又能用于湿热黄疸、毒蛇咬伤的药物是A.金钱草 B.茵陈蒿C.石韦 D.海金沙E.滑石【答案】A【X型题】例题4.茯苓常用来治A.脾虚泄泻 B.水肿C.痰饮病 D.心悸E.失眠【答案】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