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此时,夜晚变得漫长,白天则成为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在这一天,太阳的高度达到全年最低点,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
下面将介绍冬至节气的起源、习俗和与冬季相关的养生方法等内容。
一、冬至的起源与意义冬至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自然观察和农耕文化,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夏代初期。
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变化,发现在冬至这一天太阳高度最低,于是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一方面,冬至标志着冬季的到来,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工作告一段落,开始进入冬季休闲期。
另一方面,冬至也代表了一年的渐长之意,太阳在冬至后的每一天都会升高,天气逐渐转暖,人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二、冬至的传统习俗作为重要的节气,冬至在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习俗:1. 冬至祭祖:冬至这一天,许多家庭会举行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人们会烧香、献祭,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
2. 吃冬至饺子:吃饺子是冬至的传统食俗之一。
传说吃饺子能避邪消灾,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在北方地区,吃饺子还有增加体力、保暖驱寒的功效。
3. 过冬至:冬至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度寒冷的冬夜。
在南方地区,一些地方还有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传统庆祝活动。
三、冬至养生方法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天气的寒冷和气温的降低。
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冬至养生的方法供大家参考:1. 合理饮食:冬季气温较低,人们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瘦肉等。
还应注意保持饮食的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高脂的食物。
2. 注意保暖:冬季寒冷,身体容易受凉。
保暖是冬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可穿戴适当的服饰,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等。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注意适度加湿,以减少干燥带来的不适。
3. 适量运动:冬季运动对于身体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适量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并有助于缓解冬季抑郁的情绪。
冬至节气介绍
冬至节气介绍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标志着寒冷季节的正式开始。
冬至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它在古代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在饮食方面,各地在冬至都有独特的美食。
北方地区,饺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美味。
据说,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东汉时期,张仲景看到百姓在寒冬中耳朵冻烂,便用面皮包上一些驱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免耳朵生冻疮。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
而在南方,汤圆则是冬至的主角。
汤圆象征着团圆、圆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此外,江南一带还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的气候特点也十分显著。
随着冬至的到来,气温进一步降低,天气愈发寒冷。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了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经过九个“九”,寒冬才算过去。
此时,北方往往会有大雪纷飞的景象,而南方也会遭遇湿冷的天气,降雨减少,空气干燥。
在养生方面,冬至是一个关键的时节。
中医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因为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此时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颈部等部位,避免受寒。
饮食上,宜多吃温热、滋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红枣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同时,适当的运动也不可少,但要避免在寒冷的清晨和夜晚外出运动,以防感冒。
冬至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有的地方会举行“贺冬”仪式,大家互赠礼品,走亲访友,欢乐祥和。
此外,民间还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通过每天的填涂来记录寒冬的进程,期待春天的到来。
从天文角度来看,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阳光角度最小,获得的热量最少。
冬至的节气含义是什么
冬至的节气含义是什么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它标志着阳光到达南半球斜射最低点,北半球进入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有着丰富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冬至的历史意义从古至今,冬至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一年中真正的寒冷季节的开始。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的节庆,用来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吉祥。
各地的民俗活动也多与冬至有关,如北方有吃饺子、南方有吃冬至团圆饭等传统习俗。
冬至的文化内涵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代表着阴阳平衡的转折点,也象征着阴气极盛而阳气由此开始升发。
在中医理论中,冬至是一个转换阴阳的重要时间节点,人们应该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冬至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祭祀意义。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家庭的平安。
这种祭祀传统代表了对祖先的尊重和对家族传承的珍视。
冬至的饮食习俗冬至节是一个重要的饮食节日,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饮食习俗。
比如,北方人喜欢在冬至这天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祈福;南方人则会吃汤圆,寓意团圆和完整。
这些饮食习俗反映了人们对冬至的重视和祝福之情。
冬至的节气之美冬至虽然是一个寒冷的节气,但也有着它独特的美。
冬至时节,大地一片宁静,雪花飘落,寒风瑟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静好和自然的神奇。
冬至过后,阳光渐长,生机逐渐复苏,人们也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总而言之,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让我们在这个寒冷但温暖的节日里,珍惜眼前的美好,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期待新年的到来,迎接新的希望和挑战。
冬至节素雅中国风传统二十四节气冬至PPT模板
习俗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 阳气慢慢开始回升了。就如现代诗所云:冬天到了,春天 还会远吗?
古时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 终有所归宿”。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 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 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在民间,人们则亲朋相互拜访, 并以美食相赠。
“小年”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 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 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 “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 重要性。在现存文字记述中的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最早在 汉代。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冬季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 月等于如今的农历十一月,所以说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 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从现 存文献上考究,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 唐宋,相沿至今。
二、历史渊源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 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
冬至大如年
据现存文献上说,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开 始过冬至了。周秦时代是以冬天十一月为正月。《汉 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另外有云:古 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 环开始了,为“大吉之日”。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作为 节日来源于汉代。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大节日, 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四、传统饮食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 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
传统饮食
北方普遍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 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的由来与含义
冬至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的由来与含义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12月23日之间。
它标志着阳光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的时刻。
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是民间的重大节日,也有着丰富的传说和寓意。
冬至这个词汇来源于古代人们对太阳运行轨迹的观察。
古人发现,每年太阳的位置会在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停留在北回归线上的一个点,之后开始向南迁移,所以他们称之为“冬至”。
冬至这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最南端,阳光直射点达到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
从古至今,冬至都被视为中国农历的重要节气之一,与春节、清明、端午等节日齐名。
在中国农村,冬至通常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吃汤圆,象征团圆和祈求来年的幸福。
冬至也是养生的重要节点,因为冬至过后,阳光逐渐增多,阴寒之气逐渐消失,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保健,以迎接新年。
冬至所代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与阴阳气息转换有关的重要时刻。
冬至之后,阳气开始逐渐复苏,而阴气则逐渐衰退。
人们相信,冬至这一天阳气达到最弱的时候,万物开始向春天的生长活动转变。
因此,冬至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冬至也是人们反思过去一年的时刻。
一年的生活已经进入尾声,人们开始回顾自己的所想所做,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冬至是一个安静的时刻,人们在这个时候会对自己进行反思,为未来制定新的目标和计划。
除了在中国,冬至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在南半球的国家,冬至正好相反,标志着夏天的开始。
比如,澳大利亚的“夏至音乐节”是一个庆祝夏至的盛大音乐活动,人们在海滩上唱歌跳舞,享受夏日的开始。
总结起来,冬至作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人们反思过去、迎接未来的时刻。
冬至的到来象征着阴阳气息的转换和新的开始,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养生和内心的成长。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之冬至时节课件(共22张PPT)
冬至的传说
传说二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 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 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 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 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 鬼,防灾祛病。
冬至的传说
传说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 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 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 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的习俗
宁夏:冬至吃“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 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 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 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 了个古怪的名字—— “头脑”。
福建:“冬至暝”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 ”这是冬至一首儿歌。 《八闽通志·兴化府风俗·冬至》 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 ”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的“甜丸子” 祭祖的民俗。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 上坟扫墓等习俗。
冬至的习俗
绍兴冬至习俗
冬至是绍兴民间一年中的大节,谚称“冬至大如年”。在古代,人们一直是把它当作 另一个新年来过的。
《嘉泰会稽志》称其节“大略如正旦而差简”,且诸多事情 皆以冬至为起点。农历推算清明,即以冬至后106天为准, 谓“冬至百六是清明”。《九九歌》也以冬至起算为头九、 二九直至九九,以记季节变化。民间更有“冬至月初,石板 冰酥,冬至月中,赤裸过冬,冬至月底,卖牛买被”,“冬 前不结冰,冬后冻煞人”及“晴冬至烂年边,雨冬至晴过年” 之谚,以冬至迟早、晴雨占一冬寒暖与年边干湿。是日,民 间必家家团聚宴饮,一如除夕吃年夜饭之俗。
冬至是什么意思_冬至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是什么意思_冬至的含义是什么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它标志着一年的冬季正式开始。
冬至一词由“冬”和“至”组成,意味着冬天的“极点”或“最深处”。
冬至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代表着节气的交替和自然界的轮回。
冬至具有丰富的含义,它代表着以下几个方面:1. 宇宙之阴阳平衡: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平衡是宇宙法则的核心概念之一。
冬至时,阳气开始逐渐增长,标志着阴阳转换的开始。
冬至象征着阴阳达到平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能量。
2. 万物休养生息:冬至是寒冷的季节,自然界的万物逐渐休眠和休养生息。
此时,农作物进入冬眠期,人们也减少了户外活动,尽量保持温暖。
冬至提醒人们要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作息,合理安排休息和劳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3. 团圆与祈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重要的团圆节日。
冬至之夜,家人会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
这象征着人们希望团结、和睦,并期待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此外,冬至也是一些地区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上供祖先和神明,祈求平安和好运。
4. 文化传承:冬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人们会过冬至节,传承着民间的习俗和礼仪。
比如吃饺子、喝汤圆、挂红灯笼等,这些习俗都与福运、团圆和好运息息相关。
冬至也是文人墨客们描写冬天景色和抒发情怀的重要题材。
总之,冬至作为一年中的重要节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阴阳平衡、万物休养、团圆与祈福以及文化传承。
无论是天文学上的特殊时刻,还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节日,冬至都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家庭和幸福的美好期许和祝福。
让我们在冬至这一天,与亲人团聚,感受节日的温暖与快乐,同时也思考自然规律和生活的无尽智慧。
二十四节气冬至介绍
二十四节气冬至介绍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标志着冬季正式到来。
冬至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农民对于生活的期盼和过冬的准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冬至的由来、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冬至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天官冢宰》一书中,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冬至是以太阳到达黄经二百七十度时开始的。
所谓黄经,是指太阳在黄道上的经度,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昼最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作为农耕文化的核心节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冬至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正月初一,也是农历的年节之一,具有节日的意味。
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祭拜祖先,亲戚与家人会相聚一堂,共同辞旧迎新。
其次,冬至是农民过冬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冬至时节,农民要做好准备,储存冬季所需的各种物资,同时也是解放的喜时。
最后,冬至也是气候转变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冬季正式到来,并为春季的到来做好准备。
庆祝冬至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吃汤圆。
吃汤圆是中国人过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
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通常分为水磨法和蒸煮法两种制作方式。
中间加入各种馅料,如花生、豆沙、红枣等,蒸煮熟后,圆滚滚的形状十分可爱。
吃汤圆有丰收、团圆的象征意义,也寓意着新年美好的祝福。
除了吃汤圆之外,不同地区还有各种各样的习俗与庆祝方式。
例如北方的一些地区,会在冬至这一天洗浴桑拿,以驱除身体的寒气,保持健康。
南方的一些地区则有“补冬至”的习俗,人们会提前准备各种营养的食物,如鸡、鱼、糖藕等,以补充冬季身体的营养需要。
同时,还有一些地区会举办灯会、舞狮子等庆祝活动,吸引游客和市民的参与。
总之,冬至作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代表着冬季正式到来,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盼。
庆祝冬至的方式丰富多样,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但无论如何,冬至都是一个重要的团圆的节日,也是向前迈进的一个标志。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12月21日
或22日,南方很冷,北方天气较寒,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
半球(热带之内)。
冬至是一年的中心点,象征着阳气到达最低点,阴气开始转长的节气,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节气在中华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被看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因为它标志着冬天的开始。
在中国的古老传统中,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比如,人们会吃饺子来庆祝冬至的到来,因为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而在中医中,冬至也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冬至时节,人体阳气日渐衰退,阴气逐渐上升,处于阴阳转换的过程中,因此应当居室要保暖,忌冷食、冷水,适当食用温热食品以保持身体的阳气。
此外,冬至也被看作是一个寓意深远的节气。
冬至到来之时,万物凋零、寒冬临近,冬至这一节气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回归与希望的到来。
人们在这个时刻会深刻反思自身所处的位置,展望未来。
冬至也给予了人们希望,让人们在黑暗的时刻看到了光明。
综上所述,冬至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它象征着阳气到达最低点、阴气开始转长,也标志着冬天的来临。
冬至在中医中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人们要注重身体的保暖,合理饮食。
冬至也寓意深远,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
冬至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生命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的由来与含义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的由来与含义引言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时期的到来。
在冷冽的冬天里,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本文将介绍冬至节的由来和含义,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冬至的起源与历史1.1 冬至的定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通常发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它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标志,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1.2 冬至的历史渊源冬至作为节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古代,冬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因为它标志着冬天的正式开始。
古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轨迹,发现每年的这个时候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于是决定将这一时刻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来纪念和庆祝。
二、冬至的传统习俗2.1 冬至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地区,冬至这一天人们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吃饺子。
据说吃饺子能够让人保暖,因为饺子汤热气腾腾。
此外,还有一个迷信的说法,认为吃饺子能够驱邪,保平安。
2.2 冬至祭祖冬至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这一天,家庭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表达敬意并祈求祖先的保佑。
这是一种传承自古代的家族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冬至的文化内涵3.1 冬至的象征意义冬至象征着阴阳交替的过程,它标志着阳气开始逐渐增长,阴气逐渐减少。
同时,冬至也被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人们期待着阳光明媚的春天的到来,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2 冬至与人的健康冬至是冬季的转折点,标志着寒冬的正式到来。
按照中医理论,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此时是人体调养的关键时期。
因此,人们会注意保暖、健身和调养,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度过严寒的冬季。
四、结语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庆祝冬至,人们表达对冬天的敬意,同时也寄托了对春天的盼望。
冬至节促进了家人间的团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冬至中国农历中最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冬至中国农历中最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它标志着南半球的阳光开始北移,北半球则进入寒冷的冬季。
冬至代表着冬天的正式到来,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庆祝活动。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
它的出现旨在帮助农民判断收获的时机和农事活动的安排。
根据农历的变化,冬至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12月23日之间。
在古代,农民会根据冬至的时间安排种植和收获,因为这个时候太阳高度最低,阳光短暂,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人们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来迎接冬至的到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是吃“冬至饺子”,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
据说在中国北方,吃饺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吃饺子的习俗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化,人们希望通过食用饺子来带来好运和丰收的祝福。
此外,在冬至这一天,人们还会全家团圆聚会,共同享受美食,祈福家庭的安康和幸福。
除了吃饺子外,冬至还有其他一些传统的庆祝方式。
例如,南方地区的一些民间习俗,比如洗澡,“冬至洗澡”的习俗就颇有名气。
南方人相信冬至这一天洗澡可以祛病健身,年轻女子也常将冬至当作洗浴的好时机,以期希望能在来年找到好彩头。
此外,冬至这一天还有煮汤圆、打麻将等习俗,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也各有特色。
冬至的意义不仅限于农耕文化,它也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根据中医理论,冬至是阳气最弱的时候,从此之后阳气逐渐恢复,进入阳气渐生的过程。
因此,冬至这一天人们要特别注重身体的保养,注意保暖防寒。
一些中医养生的方法也多与冬至相关,比如食疗,按摩等。
总之,冬至作为中国农历中最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庆祝活动。
无论是农耕文化的传承,还是团圆的家庭氛围,冬至都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和祝福。
通过庆祝冬至,人们不仅向农耕文化致敬,也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代表着阴阳消长的转折点。
冬至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达到南回归线最南端,阳光直射北半球的程度降至一年最低,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
从冬至开始,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增长,直到到达夏至。
冬至也是农历阳历对应的时间节点,通常在公历12月21日至23日期间。
冬至,象征着阴阳转向,万物开始沉寂休眠。
曾有一位古代哲学家说过:“冬至一日而复增。
”即意味着从冬至开始,太阳的光和热能力逐渐加强,春天和夏天的希望在这一天诞生。
因此,古人认为冬至是一个特殊日子,受到重视。
在冬至这一天,中国人有着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吃饺子。
吃饺子已成为冬至节庆的一种传统习俗。
饺子的形状酷似古代金元宝,寓意着来年财运亨通。
吃饺子的过程中,家人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深感温馨和幸福。
此外,冬至还有浴汤的习俗。
在寒冬腊月的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将自己泡在温暖的澡盆中,以预防感冒和寒冷。
这个习俗源自古代的“冬至浴”。
相传在古代,受到当时的传统思想影响,有一种观念认为:“临冬之时,个人肢体皮肤要经过一次应节的浴汤,才能获得健康。
”因此,冬至浴汤也成为沿袭至今的习俗之一。
冬至还有一种特殊的民间传统——吃南瓜饼。
在古代农耕时代,冬至是农民们休闲的日子。
冬至这天,农民们会将秋收后剩余的南瓜加工制成饼干,取名南瓜饼。
南瓜饼的色泽橙黄,香气四溢,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被认为有驱瘟、驱邪、为农民带来好运的功效。
除了各种习俗和庆祝活动外,冬至还散发着深厚的文化氛围。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一同欣赏冬至的美丽。
各地有着各自的冬至文化活动,如众多的灯会、集市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传承了国家的历史文化。
总之,冬至是一个充满着庆祝和祝福的节日。
它不仅代表着阴阳转变,也标志着岁月更替,寓意着新年的到来。
在这一天,家人团聚、互相祝福,希望来年的生活更加幸福,万事如意。
冬至节气含义简介
冬至节气含义简介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代表着阳气日渐减弱,阴气渐长,日短夜长,天寒地冻,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节气交替,阴阳消长,人们在这一时刻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以下是关于冬至节气含义的简介:冬至的历史渊源古代中国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并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情况将其进行划分。
冬至节气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早在《周礼》就有详细的记录。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冬至标志着一年的轮回完成,也是新一年农作物生长的预兆。
因此,冬至节气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冬至的文化内涵冬至作为农历24节气之一,其含义不仅仅是物候的变换,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冬至是“阴至极也”的意味,有着阴阳消长、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是一对互补、对立的关系,冬至时代表着阴气到达顶峰,进入阴极之时,同时也象征阳气即将随冰雪而来。
冬至的节庆活动中国人在冬至这一天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冬至端午”的祭祖活动、“煮宋盅”、“祭汤圆”等。
在南方,人们还有吃冬至螤的习俗,用以祭祀神灵、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冬至期间,还有一些古老的习俗,如贴福字、包饺子等,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冬至的文学意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冬至往往被用作抒发孤寂、思乡等主题的写作素材。
许多诗人借助冬至这个节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
冬至也是一种诗意的象征,在古代文人筆下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综上所述,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人们在冬至这一天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节气的尊重和祝福,同时也感受到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
让我们在冬至这一天,感受着时节交替的气息,珍惜当下,期待新年的到来。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冬至
冬至养生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 节日。
冬至养生
多着衣、避寒邪
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 就是避寒邪,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所以冬至养生首先 要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 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 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张仲景看到此情景,便让其弟子建起医棚,在冬至那天他把 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用水煮,然后把羊肉、药物 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似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 问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 喝了“祛寒汤”,全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被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形状,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诗词
谚语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冬至这一节气在农历中标志着阳气逐渐减弱,阴气逐渐增强,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人们开始迎接寒冬。
冬至节气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风俗习俗。
1.阳气逐渐减弱:冬至节气标志着阳气逐渐减弱,天气开始变得寒冷。
人们感受到冬日的临近,开始穿上厚厚的冬衣保暖。
2.昼短夜长:在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这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节气,人们晚上会燃灯以庆祝冬至。
3.节气转折: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冬至也是农民们进行冬季农活的重要界限。
1.吃冬至饭: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家人团聚,吃一种叫做“冬至饭”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冬至饭的食材一般有糯米、红枣、花生等,寓意着“团圆、幸福”。
2.吃过冬:一些地方有“吃过冬”的风俗,即在冬至这一日,人们吃一顿特别丰盛的晚餐,以酬谢全年的辛劳和付出。
3.按摩:民间有冬至按摩的传统风俗,人们相信冬至这一天按摩有益身体健康,还可以驱寒保暖。
4.祭灶神: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祭祀灶王爷,以感谢其一年来的庇佑和使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5.燃红蜡烛: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晚上燃烛祈福,寓意着祛灾求福、祈求平安幸福。
6.咬饺子: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咬饺子的象征着年年有余、福禄绵长。
7.坐冷坑:在一些地区,有“坐冷坑”的风俗,即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泡温泉或者在农家乐的农家火炕里坐上一阵,以祈求健康幸福。
冬至节气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一天,人们会认真对待传统风俗,感受节日氛围,增进家庭和睦,感恩自然,祈福未来。
这些传统风俗习俗代代相传,保留至今,让人们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愿冬至节气为我们带来温暖和快乐,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幸福安康。
二十四气节之冬至简介
二十四气节之冬至简介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
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就是冬至的时候。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最长,因此也被称为“冬日之长”“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
“至”意指阳光到达极致,束缚在南半球,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天正式开始。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视为重要的节气。
早在3000年前的古代中国,冬至就有了特别的庆祝和纪念活动。
这一天,人们会坐在一起吃饺子,同时也有祭祖、祭神、祈福的仪式。
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也有许多农事上的意义。
传统上,农民们认为冬至是农作物的离土最远的一天,也是开始思考来年农事计划的时刻。
在冬至这天,一些家庭还会烧香祭拜土地神,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冬至这一天,阳气达到最低点,阴气达到最高点。
因此冬至也代表了即将进入寒冬的开始,人们需要充分保护自己免受严寒侵袭。
这也是为什么冬至这天,人们会煮饺子、吃汤圆等传统食物,以期增加身体的热量和阻抗寒冷的干扰。
除了中国,许多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庆祝冬至。
比如韩国的“冬至喝汤”活动,人们会用各种汤类食物来补充身体的热量;日本则有吃柚子浴的传统,泡在柚子浴池中,以驱寒保暖;越南也有吃汤圆和糖饼,庆祝冬至这一习俗。
冬至除了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气候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冬至的夜晚是北半球最寒冷的时候。
而在南半球,则是夏至,气温最高。
冬至的到来标志着一年的尾声,也意味着新年的临近。
人们会从冬至开始,准备过年的各种活动和准备工作,比如买年货、贴春联、打扫房屋等等。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提醒人们时光不等人,需要珍惜时间,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冬至作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具有浓厚的文化和传统意义。
它代表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一年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无论是农事上,还是生活中,冬至都承载着人们对寒冷季节的期盼和祈福。
冬至的节气代表什么
冬至的节气代表什么冬至,即一年中太阳到达黄经270°时的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冬至通常是公历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夜晚是一年中最长的夜晚,白天最短,标志着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间,从而迎来了阴阳互应的过程。
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年的转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往往会在这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冬至的到来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人们会家家户户吃饺子、汤圆等食物,以象征团圆和幸福。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龙王巡街、祭祀神灵等习俗,以祈福新的一年顺利吉祥。
冬至作为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标志着农民的辛苦耕作进入尾声,开始进入冬季的休息期。
农民们在冬至这一天通常会安排好冬季的农业生产计划,准备好冬季的种植、修剪等工作,以确保明年的丰收。
农历中一年的开始就是从冬至这一天起算,因此冬至也被视为收获的开始,代表着一年的新开始和希望。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冬至被认为是调整身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时刻。
据传统医学理论,冬至是阳气开始生发、阴气开始收敛的时间,人们在这一天应该保持充足的休息,适当作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冬至还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点,不同的时间点对应着人体不同的器官,因此在冬至这一天要特别注意调养身体,保持身体的健康。
总的来说,冬至作为传统的节气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一年的结束和新的开始,象征着阴阳互应、阴气藏身阳气生发的循环规律。
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吉祥如意,也会根据冬至这一天的气候特点来调节生活作息,保持身体的健康。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点,也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尊重,是中华民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体现。
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
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在农历中,冬至通常出现在农历的第十一月或者第十二月,每年的具体日期会有所不同。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气之一。
冬至的含义
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
在冬至之后,阳光逐渐开始增加,白昼逐渐变长,天气逐渐寒冷,代表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冬至也被视为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冬至的习俗
在中国,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许多与冬至相关的习俗和传统。
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水饺等传统食物。
另外,冬至还有吃冬至水饺、吃冬至饼、吃元宵等传统食物的习俗,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希望。
此外,一些地区还有冬至祭祀、冬至晒太阳等习俗,人们通过这些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冬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代表着家庭的团聚和希望的开始。
冬至与现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人依然会在冬至这一天团聚、吃传统食物,并借此机会祈求健康和美好的未来。
冬至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反映了人们对于团结和温暖的期盼。
结语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于团圆、和谐和美好未来的期望。
冬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尊重。
在这个冬至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传统习俗,共同品味节日中的美好时刻。
愿冬至带给我们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和谐和个人的幸福。
冬至的节气特点是什么
冬至的节气特点是什么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寒冷季节的正式开始。
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从天文角度来看,冬至具有显著的特点。
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
这就导致了气温的明显下降,尤其在北方地区,严寒的冬季氛围愈发浓厚。
白天的短暂让人们更加珍惜阳光的温暖,而漫长的黑夜则给人一种静谧和神秘的感觉。
气候方面,冬至后的天气通常会变得更加寒冷和干燥。
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大风、降雪等天气现象增多。
在我国北方,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降温,河流冻结,大地被白雪覆盖。
而南方虽然相对温暖一些,但气温也逐渐降低,湿度减小,有时也会遭遇冷空气带来的降雨和降温。
在农业生产上,冬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时节。
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进入了缓慢生长的阶段,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来抵御严寒,确保安全越冬。
同时,也是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冬季积肥的好时机。
饮食方面,冬至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在中国北方,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吃饺子。
饺子形似耳朵,民间认为吃了饺子在寒冷的冬天耳朵就不会被冻掉。
而在南方,很多地区则有吃汤圆的习俗,象征着团圆和圆满。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喝羊肉汤等温热滋补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寒冷。
在养生方面,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中医认为,此时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由于阳气最弱,阴气最盛,应该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背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适当进行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饮食上宜多吃温热的食物,如牛羊肉、核桃、红枣等,以补养阳气。
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从文化角度看,冬至也承载着深厚的内涵。
在古代,冬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感恩祖先的庇佑,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家庭团聚也是冬至的重要主题,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度过这一特殊的时刻。
总之,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汉服团整理提供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
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有7小时34分。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
‚冬至到,吃水饺。
‛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东平、汶上、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
《尚书·洛诰》记载:
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
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
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
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
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
‚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
‚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
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
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平静书斋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
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
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注:
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
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
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xx春官·xx》: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史记·孝武本纪》:
‚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
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
《xx礼仪》: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该文章来源于网上,由汉服团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