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的导游词分享
5篇有关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文
精品导游词,欢迎参使用5篇有关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文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下面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文(一)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
创建年代已不可考。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
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
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
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
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
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
5篇有关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文(二)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
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
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晋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
山西晋祠导游词
山西晋祠导游词晋祠是山西市的著名景点,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山西晋祠导游词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山西晋祠导游词一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因此,后人习称晋祠。
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
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
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
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
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
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山西省晋祠风景区导游词范文.doc
山西省晋祠风景区导游词范文晋祠是山西省太原市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皇室宗庙建筑群落,现为山西重要的旅游文化景点。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山西省晋祠导游词,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山西省晋祠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晋祠。
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晋祠。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
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
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
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
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
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晋祠导游词(10篇)
晋祠导游词(10篇)晋祠导游词1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著名中外。
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
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候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
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
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坐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效劳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
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
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效劳、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晋祠导游词2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
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
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平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开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最新山西晋祠导游词5篇
最新山西晋祠导游词5篇山西晋祠导游词5篇(一)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因此,后人习称晋祠。
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
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
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
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
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
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晋祠导游词200字(精选5篇)
晋祠导游词200字(精选5篇)晋祠200字篇1水镜台规模壮观,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台上西部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演戏时为前台,台下埋大瓮八口,为扩音之用。
在民间无论那种酬神还愿的祭祀活动,总少不于表演各类舞乐,以娱神兼娱人,历代皆然。
由于古代人民生活困苦,终年辛劳,仅得一饱,闲暇有限,为了调剂生活,每每借祭祀的机会鼓舞欢庆。
这种民间的迎神赛社的祭祀仪式,具有公开性、礼仪性和娱乐性的特征〈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天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为乐矣。
”〈东京梦华录〉栽北宋汴京城外神保观神诞时的盛况:“廿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
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
廿三日……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廿四日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
”宋元时期戏曲勃兴,为适应迎神赛社时的演出需要,在露台、乐亭的基础上分前场后幕,单面开敞的戏台。
场地也由四周围观,进而形成有固定方向的戏场,并在各祠庙中普遍出现了。
晋祠导游词200字篇2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因此,后人习称晋祠。
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导游词200字篇3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
山西晋祠导游词
山西晋祠导游词山西晋祠导游词山西晋祠导游词1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
创建年代已不可考。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
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1、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
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是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
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
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其余42尊侍女像分列两侧。
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
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
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侍女像身高与真人相仿,姿态自然,神情各异,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纤毫毕现,几乎可以给她们每人立个小传。
这些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受奴役的精神面貌,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雕像珍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
2、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周柏,又名“齐年柏”,也名卧龙柏,这是由于它形似卧龙,树身向南倾斜,与地面的角度成为45度,头枕撑天柏,形若游龙侧卧,人们才以卧龙之名称之。
这株古柏,位于晋祠圣母殿右侧的苗裔堂前。
这株古柏从周代至今,经历了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虽然老态龙钟,但它体魄依然健壮,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化身。
晋祠导游词(10篇)
晋祠导游词(10篇)晋祠导游词1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
创建年代已不可考。
北魏郦道元的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
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
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
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
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
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
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
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
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平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晋祠导游词2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绵山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山西太原晋祠导游词
山西太原晋祠导游词晋祠最闻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
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
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致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重,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
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讨论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宝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外形高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势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
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猛,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
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殊酷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苦痛。
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
正在焦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
铁人连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
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
”铁人一着急,连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
”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
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
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
船家不敢怠慢,连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
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听从戒律的惩处。
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
亭内陈设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
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
山西晋祠导游词7篇
山西晋祠导游词7篇山西晋祠导游词7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
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晋祠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西晋祠导游词1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晋祠,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您度过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
创建年代已不可考。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
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1。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
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是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
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
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其余42尊侍女像分列两侧。
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
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
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侍女像身高与真人相仿,姿态自然,神情各异,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纤毫毕现,几乎可以给她们每人立个小传。
这些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受奴役的精神面貌,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雕像珍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重要地位。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27篇)
太原晋祠的导游词(27篇)太原晋祠的导游词(精选27篇)太原晋祠的导游词篇1晋祠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中。
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写的,名为《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共一千二百零三字,旨在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政策,以达到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巩固自己政权的目的。
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墨宝,他在书法艺术上也有颇高的造诣。
《晋祠之铭并序》书法飞逸洒脱,骨格雄奇,笔力遒劲。
刻工以洗炼的刀法,充分表现出原书法的神韵。
“唐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对于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重要的价值。
祠区北侧有唐叔虞祠。
据郦道元《水经注》说:“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又北宋太平兴国修晋祠碑记中描绘它“前临曲沼”,“后拥危峰”,旧祠位置似与现在不在同一个地方。
现存建筑分前后两院,颇为宽敞。
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是唐叔虞殿。
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唐叔虞塑像。
神龛两侧有从别处移来的十二个塑像,多为女性,高度与真人相近。
她仍手持笛、琵琶、三弦、钹等不同乐器,似乎是一个较完整的乐队。
远些塑像约为明代作品,是研究我国器乐发展和音系史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区南瑞,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
塔高三十八公尺,七屋八角,琉璃瓦顶,远远望去,高耸的古塔,映村著蓝天白云,甚是壮观。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
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苍劲挺拔,与长流不息的维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这些古树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浓荫四布。
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
2024年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本(3篇)
2024年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本在去年暑假,我游览了山西的晋祠。
当当我还没进晋祠里面时,就被晋祠的大门所吸引。
大门是高大的红土围墙,右边大门上,镶嵌着汉白玉题刻。
大门两边台阶上各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石狮子。
这两头石狮子还有一种歪头咧嘴似笑非笑的样子。
整个大门给了我一种高大·壮观气势非凡·庄严厚重的感觉。
走过了古建筑的水镜台,我便来了八角莲。
爸爸顿时兴致盎然,给我们讲了八角莲池的历史。
从爸爸的讲述中,我得知了八角莲池原名是放生池,是古代信佛人买鱼放生之处。
夏秋之季,八角莲池荷叶密集,叶上的露珠好似晶莹透明的粒粒珍珠。
的确,夏季的莲花,荷叶不但密集,还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朵朵荷花,就像美丽的少女的笑颜,美丽极了!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了“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
知识渊博的老爸开始发挥了他那导游的天赋。
爸爸说“传说难老泉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而且难老泉在这三千年历史中,当干旱来临时水源不减,当洪水发生时它也不涨,到现在依旧流淌着水源,让人赞叹不止。
走了许久,我们也累了,便到一长亭中休息。
我突然看见了一颗非常高大的树,便问爸爸那是什么树,爸爸说“这晋祠中号称‘周柏’的古树共有两棵。
咱们眼前这一棵就是其中一棵,号称‘长龄柏’,已有将近____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饱经风霜。
你们仔细看看,这棵树的北侧已经干枯,南侧却仍是青枝绿叶。
而且它的形状独特,游人喜欢在此留念。
”爸爸接着说:“我们也拍一个吧!”说完,我立马摆了一个POSS,一张与长龄柏的照片也拍完了!2024年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本(2)今天我们来参观的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
古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而改唐为晋,后人祀叔虞于晋水之源,因称晋祠。
自《山海经》始,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齐、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六合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的华丽文笔,对悬瓮山的雄伟,晋水的秀丽做了拟人化的评赞:“其施惠也;则和风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
山西省晋祠风景区导游词(四篇)
山西省晋祠风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晋祠。
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晋祠。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____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
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
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
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
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____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
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山西古迹导游词(精选3篇)
山西古迹导游词(精选3篇)山西古迹篇1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
创建年代已不可考。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
这里殿宇、亭台、楼阁、小桥、古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驰名中外。
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
侍女像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建筑。
殿内,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
她们有的洒扫,有的梳妆,有的奉饮食,有的侍起居,还有音乐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
尽管她们职务不同,但都长期禁锢在宫廷之中,其哀怨、愠怒、厌倦和抑压之情,在她们的面部都有着细腻生动的刻划。
在我国古代泥艺术中是比较罕见的作品。
奉圣寺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在晋祠的最南部。
这里曾是唐代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有挂甲树仍立于院中。
奉圣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为七级八角形,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望,晋祠全景尽收眼底。
村庄、田野一览无遗。
金人台古称莲花台。
在晋祠中轴线会仙楼正西。
因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一尊,亦称铁太尉。
台正方形,四周砌栏杆,正中设琉璃瓦小焚帛炉楼,高约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为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绍圣四年铸”铭文,西北隅铁人为次年所铸,头为明永乐二十一年补造;东南隅为北宋元祐四年铸造,东北隅为补铸。
据《太原县志》载,祠为晋水源头,故镇以金神,为防水患。
鱼沼飞梁在晋祠圣母殿前,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
鱼沼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桥曰“飞梁”,亦称“板桥”,其结构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衬托桥面,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岸边。
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
2019年5篇山西晋祠的导游词_导游词
2019年5篇山西晋祠的导游词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xx年5篇山西晋祠的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晋祠。
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晋祠。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
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游晋1 / 34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
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
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
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
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
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山西晋祠的导游词范文5篇
篇一:山西晋祠,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晋祠。
晋祠是晋阳城的祭祀场所,也是晋代宗祠之一,是山西省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之一。
游览晋祠,您可以不仅了解汉族传统建筑文化,还可以领略晋代文化的独特风貌和气息。
晋祠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建筑群,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历代皇帝祭祀如拜祖、祭天、祭地等离不开的重要场所。
晋祠总面积63877.98平方米,建筑面积19299平方米,由南偏殿、正中殿、北偏殿等68个建筑组件组成,布局严谨,清雅秀丽,别有一番韵味。
在晋祠内,您可以看到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以及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的独特山西文化,您可以看到那些雕刻精美的石像,以及那些珍藏丰厚的文物。
这里还有会声会影的生动雕塑,还有博学延绵的古代书籍等等,都是晋祠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元素和来源。
晋祠不仅是一座囊括了山西文化、艺术、历史等多种元素的古建筑,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谁不想来一次这个“艺术殿堂”当晚景?篇二:晋祠,一部神奇的建筑历史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晋祠。
晋祠,是山西省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之一。
在晋祠里充满着博大精深的历史,今天我想通过导游的形式,向大家简短介绍下晋祠的建筑历史。
晋祠修建于公元1672年,是一座传承了晋阳建筑艺术脉络的古代建筑群,至今已有近350年历史。
晋祠面积达到63877.98平方米,是一座庞大的古代建筑群,其中有203间房屋,68个建筑组件组成,包括南偏殿、正中殿、北偏殿,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风貌和特色。
晋祠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原和北方文化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强调它的富有和谐、美观、敬神、庄重的特色,同时又融入了古代建筑中的斗拱和檐底装饰,色泽和调和的对比也独具一格。
晋祠的所有建筑物都是用中山青石、花岗岩和白玉等质量上乘的材料修建而成,而这些材料的选择也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古代宫廷建筑的雄奇气势。
总之,晋祠是一个神奇的建筑历史总汇,展示了范围广泛、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老泉有“晋阳第一泉”之称,泉水自悬瓮山下的岩层中涌出,潜流十多米,从水塘西岸半壁的石雕龙口注入溏中,看似白练飞舞,听如鸣琴合奏,构成晋祠八景之一的“难老泉声”。泉水温度为18℃,冬温而夏凉,碧玉般清澈,不分旱涝,奔涌不息。所以北齐时有人取《诗经"鲁颂》中的佳句“永锡难老”,命名为“难老泉”。
唐叔虞祠
晋祠本来是指唐叔虞祠,但自从圣母殿建成以后,叔虞祠便退居次席。位于献殿北侧的唐叔虞祠并不是最早的晋祠,而是一座较年轻的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距今仅220多年。尽管已不是主殿,但仍有气势。
献殿面宽3间,进深4椽,单檐歇山顶。前后檐明间敞门,四周无壁,只是在槛墙上安直棂栅栏,从形制上看很像一座凉亭。殿顶架构极为简便,梁身不弱不肥,简单轻巧,四角构造公道,坚硬耐久。殿内敞朗,檐头舒展,给人以稳健舒适的感觉。献殿在中国古寺庙建筑中不乏其例,但多为明清建筑,此前极为少见。而晋祠的献殿建于金代。是海内同期现存的古建中所独有,颇具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所以被文化部审定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晋祠,又名唐叔虞祠,因记念姬虞这位晋国开国元勋而得名。姬虞的封地古称唐国,本人为周成王之弟,故被叫做唐叔虞。围绕叔虞封唐有一段奇奥的故事。西周初年,武王姬发死后,长子姬诵年幼,便在周公姬旦辅佑下做了国君,即周成王。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姬虞在花园里玩,他把一个桐叶剪成圭形,送给弟弟并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去做唐国之侯吧!在旁的史官当即请成王择谷旦良辰封叔虞为侯。成王不以为然地解释说:我是和他闹着玩的。史官却很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周公旦也以为史官言之有理,成王便真的封叔虞到唐地作了诸侯。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桐叶封唐”或“剪桐封弟”的故事。
金人台
过会仙桥,前面这座砖砌短栏方形台就是金人台。中央这座琉璃瓦小阁是明代建筑,四角各立一尊铁铸武士,身披铠甲,十分威武,因为铁属五金,所以称此台为金人台。
稍作比力,大家就会发现,不论是铸造工艺,还是姿势神态,最为杰出的是西南角这尊,而且也是惟一原物保存至今的铁人。据胸前铭文所知是由太原府张元圭等人捐资铸造。据传,为了铸好金人,特地从中岳嵩山请来名师,名师确实高明,他所铸成的金人,不仅神态逼真,体态威武,而且风雨之中不蚀不锈,至今已有900多年仍亮光如初,可见其冶炼与铸造技艺之高。因为这尊铁人是出自外来匠师之手,所以被称为外来户,而其余三尊则是出于当地工匠之手的本地户。
叔虞到任以后,为政有方,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生活平安富足,深受百姓爱戴。先人为记念叔虞的功德便修建了一座祠堂,即唐叔虞祠。因祠堂位于晋水源头,叔虞为晋开国诸侯,所以唐叔虞祠又称晋祠。
晋祠的确立年代现已无从稽考,不过,按照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和《魏书"地形表》有闭记载可知,晋祠早在北魏之前已经有了。如许看来,晋词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那时已经是祠堂鱼沼皆有,游客贵人光顾的游览胜地了。
楼上水母则是供奉梳妆后的水母坐像。值得指出的是,两侧这8尊侍女塑像,早年面看完全是身段苗条的美少女;而从后面看则呈鱼形,衣纹飞舞十分美丽,可以称得上中国的“美人鱼”。
周柏唐槐
晋祠三绝我们已领略其二,所剩一绝便是这齐年古柏。
晋祠古木众多,若论树龄之长,就数植于周代的两株柏树了。一株为东岳祠西南的长龄柏,高15?16米,干细2米多,形如卷龙,叶如浓云,挺拔壮美。另外一株就是圣母殿北侧的齐年柏。原本大殿两侧各有一株,相传同植于周代,原生长于悬瓮山南涧,圣母殿建成后,将这对连理柏移来分栽于两侧,有比翼齐年之意,故称齐年古柏。怅惘的是南侧那株被迷信的乡民在道光初年砍伐,只剩北侧这一株了。或许是掉去了手足亲人以后哀思过度,高大的古柏渐渐向南倾斜下去,而且腰干一凸节处每遇刮风还会流出悲伤的“泪水”。古柏已有2800多年的树龄,高10余米,干细两围,侧身斜依于圣母殿顶上,与地面形成45度夹角,酷似卧龙。明终清初大学者傅山称它为“晋源古柏第一章”。令人称奇的是,不知何年卧柏下面又长出一棵翠柏,或许是仰慕德高望重的先辈,义不容辞地撑住了倾斜的古柏,而且干杈交错是那样的天然天成,令游人赞叹不已。这株翠柏被称为“擎天柏”,树龄亦在千年以上。古柏已成为不老的象征,与古柏合影便成为人们表达希望本人亦能长生不老的最好体例。
会仙桥
水镜台正西跨越智伯渠上这座小桥叫做会仙桥。此桥本身并没有特别惹人注视之处,可能是晋祠人觉得此桥承平平无奇,与晋祠的其他景观相比反差太大,所以赋予了它一段动听的传说,以引起游人对这座通向圣母殿必须经过的小桥的注意。
据传说,此桥是明代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处所,所以取名“会仙桥”。这罗洪先本是明代大奸臣大贪官宽嵩的儿女亲家,但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宽篙多有抵牾。有一年宽嵩造了一座豪华客厅,个中的一根梁是大鱼的骨头。前来庆贺的人对客厅均大加赞赏,惟独罗洪先诚实不客气地说:“好是好,就是梁太小。”宽嵩以为罗当众侮他“气量太小”,因而筹办罗织罪名加害于他。宽嵩的女儿不忍未来的公爹大祸临头,但又不便明言,急中生智就泡了一碗茶,命侍女送去。未过门的媳妇敬公爹一碗茶不为违礼。罗洪先揭开碗盖一瞧,内浮两颗红枣一撮茵香,罗沉思好久,名顿开:枣枣茴香莫不是早早回乡之意。因而连夜逃走,罗洪先就如许被罢官免职。
圣母殿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位于全祠中轴线西端,前临鱼沼,后拥危峰,坐西向东,独冠中居,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处。其珍贵的价值重要体而今大殿建筑本身和殿内塑像两方面,可谓宋代建筑水和善泥塑艺术的代表之作。
圣母殿是晋祠楹联匾额最为集中的处所,共有楹联10副、匾额16块,款款都是立意陈明而深长,书写和雕刻手法极为精辟的上乘佳作。最为惹人注视的除了前廊正中所悬慈禧御笔“三晋遗封”外,当数“永锡难老”一匾,此匾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祁县渠本翘所书,原本是弧形贴金大阴字,由于技艺高超,阳光反射映人人们视觉的却是时凸时凸,人称活字匾。
中间洞内这尊水母像为铜铸,高1米多,端坐于瓮形莲花座上,神态自若,束发未竟,一副村姑容貌,与一般神像大不相同。水母的这一形象源于一段瑰丽的传说。相传,水母名叫柳春英,太原金胜村人,嫁到古唐村(晋祠)为媳。春英生性善良贤慧,勤劳俭朴,能忍能让。而她的婆婆却十分刁蛮。柳氏所做饭菜,婆婆嫌缺盐少醋,经常倒掉落重做;柳氏从好几里以外挑来的水,婆婆嫌身后桶里的水不干净而倒掉落,只吃前桶,如许害得春英天天都得去挑水。但春英对这些刁难并没有牢骚。
殿内43尊彩塑更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也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作品为宋代原物,迄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主像圣母邑姜,头戴凤冠,身穿蟒袍,霞被珠璎,凝神端坐于中央,一副主人贵妇的仪表气质。42尊宫女宦官分立左右两旁,排列有序,职责有别,仪表各异,逼真地反映出宫廷侍女内心世界的喜怒哀怨。个中有着男服的女官4尊,宦官僚5尊,侍女像33尊。女官穿男服或许是为了出入宫廷利便,宦官是宫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更多的当然是丫环侍女了。
水母楼
难老泉亭西边这处两层建筑叫水母楼。水母楼是奉祀晋源水神的祠堂,俗称梳妆楼,别名水晶官,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四四周廊,但一层为三洞砖窑,形制特别。上下两名匾“悬山响玉”“沾濡悬瓮”,不仅道出晋祠风光的最大特色,也表达了对恩泽百姓的晋水的感激之情。
有一天,她正挑着水往回走,半道上遇到一名牵着白马的老头,请求让他的马喝点水。柳氏指着后桶水说,喝吧。老人为难地说,这马只喝前桶的水。柳氏爽快地答应。如此三日,柳氏都满足了老人的要求。尽管本人多挑了三趟水,但第三天饮完马柳氏正要返回重挑时,老人对春英说:我是白衣大仙,你是位心地善良的大嫂,我送你一条马鞭,把它放在水瓮里,用水时只要轻轻一提,水就会上涌,要若干就提多高,但千万不要提过瓮沿,否则就会遭水淹,切记!说罢,老人和白马化作一朵白云而去。柳氏望着空中拜了几拜,就高努力兴地回了家,从此免却了挑水之苦,而且四邻五舍也不用翻山越岭去挑水了。但这引起了婆婆的不快,一天她趁柳氏回外家不在,念把马鞭躲起来,可马鞭刚一提出水瓮,滔滔大水顷刻涌上,转眼间淹了整个村庄。正在外家的春英闻讯,来不及把头梳完便急急赶回家中,把一草垫扔在瓮上不顾一切地往上一坐,大水顿时变小,只剩下一股泉水从坐下溢出,这使是晋水源头——难老泉。洞中这尊铜像恰是依照这一传说塑造的。
这群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侍女像被毁为晋祠“三绝”之一,(其余二绝为周柏和难老泉)相信会给大家留下毕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难老泉
难老泉是晋祠“三绝”之一,亦是晋水的重要源泉。走出艺术殿堂圣母殿,驻足向两侧观望,即会发现南北各有一个八角亭。原来,亭下各有一泉,北为善利泉,南为难老泉,加上中间的鱼沼,构成晋祠三大神泉。只怅惘,鱼沼和善利泉均早已干涸,仅剩难老泉了。
宋初圣母殿建成以后,晋祠构造较前大为改观。圣母殿成为祠内主体,规模最为宏大,殿前重修了鱼沼飞梁,会仙桥西树金人台。金代增建献殿,明万历年问在献殿前建对越坊、钟鼓楼、水镜台等。从而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除了上述景点,元明清各代还添建或改建了两侧的其他建筑:旭日洞、三台阁、闭帝庙、吴天祠、东岳殿、文昌宫、三圣祠、胜瀛楼、景清门等,这就形成今天规模宏大的园林式建筑格局。
大致了解晋祠的来龙去脉以后,我带大家游览晋祠的各重要景观。
水镜台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一建筑是水镜台。它坐东朝西,是一座戏台。“水镜”之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寓意为善恶忠奸尽人皆知。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阔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殿楼建于明代,而卷棚则是清代补建,这种形制海内极为罕见。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词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毁为晋祠三学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落款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来到晋祠,当他信步走到智伯渠上的木板桥边时,见桥的西头有一手携竹筐的农家***,穿着得体,鬓发如云,楚楚动人,罗不由地随口吟出称赞的诗句:“世人常夸西施美,余视娇妇胜西施。”妇人听罢大为恼火,立马回敬两句:“官丢位去宜收敛,满口秽语怎学仙。”说罢飘然逝去。罗欲跨桥追赶,只见木板骤然起火。罗洪先方才觉醒:村姑并非常人。从此罗洪先潜心于佛道,成为对佛教道教造诣很深的学者,并写下咏晋祠诗一首:“悬瓮山中一脉清,龙蟠虎伏隐真名。水飘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临。”后来人们在烧毁的木板桥处修了石板桥,会仙桥由此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