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0篇
(精选)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20篇汇总
![(精选)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有答案共20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633e3d7580216fc710afd9a.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京)现代散文阅读惊叹,由“吁”到“芋”冯杰在我们北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你就是把全部的龟片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这个小小的“芋”字,文字比它本身走来得要更晚一些。
我开始把它的来历想象成一出乡村传奇:最早,是在很远的一天,我们北中原的先民在田野或荒无人烟之地苦旅,忽然,看到了那种未曾见过的大叶子,于是,发出惊叹的语气词﹣﹣“吁.!”米豆的批注①:“吁”这个感叹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哇”,朗读时声音可以由低到高再到低,而且拖得较长,是一种惊叹的语气。
再于是,这种植物就开始叫“芋”了。
这就是它的来历。
当然,还得给汉字戴上一笠遮雨的草帽。
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字,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
这是我赋予这种植物诞生记的小引子,自然是禁不起推敲的。
我只不过想用文字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
芋因充满乡土情结而可入画。
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
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
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
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
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
大的煮熟,让我们蘸着小碟子里的白糖吃。
小的也不丢,留下来。
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
原来母亲要种。
米豆的批注②:母亲种小芋头,可能是想把喜欢的稀奇食物留在一家人的生活里吧。
芋头开始在院子里发芽,抽枝时还要随着培土。
等到长大时,芋的风姿有点像陆地上生长的荷叶,大叶子在晚风中缓缓摇曳。
有串门的人也“a.吁.﹣﹣”:“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中国的芋头可能要数广西荔浦芋头最大最好。
据说过去都是“贡品”。
母亲生前,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过那个关于刘墉的喜剧,荔浦芋头作为角色在里面出场过。
那时,曾有黄昏里开心的笑声。
有一年,我随一个旅行团到过荔浦,专门在一个小火炉前买过一个,双手捧着,边上车边吃,干,面,掉粒,惹得一车人看我的贪相。
[最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共20篇
![[最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共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ad0acf5901020206409c5e.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苏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草原日出[英]多丽丝•莱辛①那年冬天,每晚睡前,他都对着枕头里面大声喊:“四点半!四点半!”直到确信脑袋已抓牢这三个字,才安然入睡,仿佛一片安眠药突然降临。
他脸朝着闹钟的方向,这样醒来后第一眼便能看到它。
②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得意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
再躺这最后一秒吧!不,他弹跳而起,如鱼跃水面。
冷啊!真冷啊!③出门,带上猎枪和狗。
天亮前他得赶完四里路。
他在疾行,狗在探路。
它们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但却是他最好的同伴。
为了几枪射击,他要赶很长的路,有了它们路上就不枯燥了。
④他在田埂上跑起来,大步慢跑,扎实前进。
这方法是他观察土著人学会的:上身的重量交替落在两脚上,保持慢速、平衡运动,这样不会疲乏气短。
当血液从腿部冲上胳膊,他对身体的得意和骄傲油然而生,直到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关住那股想大声歌唱的强烈欲望。
⑤草原。
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鸣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
他终于抑制不住,发出狂野的喊叫,然后野兽似的狂奔,他在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
⑥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我15岁啦!15岁啦!这话对他来说很新鲜,他满怀兴奋又若有所思,开始用手指感受走过的岁月,像数着鹅卵石,每一块既独立又离不开彼此,每一块都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这就是他: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十五年的男孩。
陪伴他的有这缓缓的河水,还有这充满挑战的空气:夏日正午,它闷热难耐;冬天早晨,它凛冽刺骨。
⑦没有什么他不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伟大而神奇的,完全是他自己的:“世上所有大人物都曾像我现在这样小,所以我也能成为大人物。
只要我愿意,我能把世界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⑧他的嗓音充满了紧迫性、真理性和非凡的勇气。
他又大声唱起来,歌声沿着河水旁的峡谷回荡,他停下来等待回声,然后又唱:“歌唱吧!这就是他﹣﹣只要愿意,他就歌唱,这个世界必须响应他!”⑨他等待回声。
整理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
![整理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ab21c3f18583d04864596a.png)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第5天训练中考阅读中记叙文含小说散文文体阅读第5天训练:中考阅读中记叙文(含小说、散文)文体阅读参考答案●能力训练与提升(一)风雨中的菊花(2010年四川巴中中考阅读)5.多尔看到一个小乞丐讨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深受感动。
(3分)(或:“小乞丐用辛苦讨来的钱买花献给死去的母亲”也可给分)6.小乞丐为讨足给妈妈买花的钱,忍受侮辱。
说明了讨钱的艰难(1分);这个情节与后面多尔给了小乞丐1美元形成对比,表现多尔的同情心。
(2分)7.“菊花”寄托着小乞丐对母亲的哀思。
“风雨”的环境渲染了气氛,更能表现出对母亲的热爱与怀念。
(3分)8.难过惊讶感动(共3分,每空1分。
意思相近即可)9.小乞丐买花献给过生日的妈妈。
(3分)(意思相近即可)10.(3分)(摘录1分,批注2分。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示例:(二)草屋的声音(2010年四川攀枝花中考阅读)17、2分,“聆听”在文中指的是对草屋及有关的人、事、景等(1分)的理解(感悟、体味等)(1分)。
18、4分,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或草屋使人感到温馨(1分),草屋的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1分),草屋环境宁静(安宁)而有情致(1分),草屋风景别样而意味无穷(1分)。
意思相近即可。
19、4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生动形象(1分)地描绘了冰棱串给人带来的美感(1分)。
20、2分,结构:总结全文,篇末点题(1分);内容:总结、提炼出了作者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深化了主题,给人回味无穷之感(1分)。
21、4分,作者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1分),表达了对草屋生活的回忆和留恋(1分),对草屋主人美好品质的赞美(1分),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分)。
意思相近即可。
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精选)中考语文阅读真题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
![(精选)中考语文阅读真题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4e54a0e518964bce847c9c.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
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
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
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
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
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
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
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
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
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
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1)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0篇【含答案】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868499b9d528ea81c779ef.png)
说明文阅读(1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1分)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①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在中国饮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仅推动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现在的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为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生理的需要,吃的文化已经超过了吃本身,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们可以将其社会意义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③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古人对食物求精的意识。
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在中国的宴席中,选料、烹调、配料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已把精视为一种重视、尊重客人的表现。
④美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审美要求的概括。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⑤食物不仅应该味道美,其色、香都应该符合美的要求。
《左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①盐梅以烹鱼肉,遳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⑥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喝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有着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功能。
朋友在一起小聚,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或诉说自己的情感。
⑦在中国传统的宴席上,大家围圆桌筵席而坐,这首先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人们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这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精选】全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共50篇汇总
![【精选】全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共50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89e5fbfad02de80d5d840c6.png)
【精选】全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共50篇汇总现代文阅读理解1.(2021青海)阅读《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徐文秀),完成各题。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心。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
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
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
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就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能否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时间的长短,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
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
《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他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他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拉,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
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
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中考阅读之记叙文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阅读之记叙文10篇(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8ed57e31126edb6f1a10d7.png)
中考阅读理解之记叙文专项训练(1)I love it at night. It’s peaceful. And when it cools down I sometimes do some ironing. I don’t really care for it. I work full-time and too busy for most housework. I remember the old woman who taught me to iron. I was about 15 and somehow got a live-in job taking care of a woman who had been an able-bodied, healthy woman until the accident that caused her to be paralyzed(瘫痪).The woman had an electric wheelchair. She could move her head and arms but not her hands or fingers. She had this clamp(夹子)attached to her arm and I’d have to open it and put a cup or a pencil in it and then she could move it. She would tell me how to do things. She would instruct me in great detail on the correct way to do things. Her home was perfect and beautiful. She would follow me around in her electric wheelchair to make sure I did everything exactly right. I’m sure she had been a perfect homemaker. She would have me fold everything, including socks and pillow cases. I would complain silently and wish terrible things on her. She taught me the right way to make the bed and tuck(塞)the corners. I know sometimes she’d get frustrated and impatient with me. I knew she wanted to grab it and do it herself. But she never yelled or scolded. Only insisted I do it r ight. I didn’t like it much, but I did it.Today I can iron pretty well. I know where to start on a shirt, the right way to do the collar and sleeves. Now that I think about it, I don’t think she is an old lady. I think she might have been about my age now. Anyway, when I iron, I think of her and silently thank her for all the things I learned.( )1: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the writer of the passage now is ________.A.a housewifeB.a full-time workerC.a clothes makerD.a college student( )2:The writer used to take care of the lady because________.A.she wanted to learn how to do houseworkB.she was a relative of the disabled womanC.she wanted to earn some money while sleeping and eating thereD.she had to do something in return to the lady for her kindness( )3:When the lady taught the writer how to do housework, the little girl was ________.A.eager to learnB.unwilling to learnC.forced to learnD.careful to learn( )4: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lady now?A.SympatheticB.FearfulC.HatefulD.Grateful答案:1.B 2.C 3.B 4.D试题分析: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小时候为了照顾一个偏瘫的老人所学会的很多的生活的技能,表达出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带答案(2019-2021)共20篇汇总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带答案(2019-2021)共20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66a60c4647d27284a7351c8.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京)报纸阅读:小轩拿来了同学们正在编写的社区报,你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C健康生活 2020年7月10日﹣﹣热点新闻﹣﹣减肥食谱里的“美丽餐”近日,有些健身馆推出名叫“美丽餐”的新一代减肥食谱。
该食谱安排减肥者在连续几天的低热量饮食后,可随自己的喜好任意吃顿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仍旧能保持减肥的良好效果,故名“美丽餐”。
这一食谱既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又能使人保持苗条身形,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不少减肥人士的热捧。
“美丽餐”真的这么神奇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化学和生物工程学宋教授。
宋教授解释说:“美丽餐”的推出与“瘦素”有关。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后,会参与多种激素和信号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参与糖、脂肪等能量代谢的调节,促使人体减少食物摄入,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进而减轻体重。
宋教授表示,这种“美丽餐”希望能“欺骗”人体,让人体相信没有能量摄入不足的状况,以继续稳定瘦素水平,保持减肥效果。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只有少量数据显示,正常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暂时提高瘦素水平。
(信息源自《科技日报》)怎样才能减肥物理学上有个公式:E=me2.从这个公式来看,我们吃饭一方面是为了获得能量,另一方面则是从食物里获取一些人体必需的物质,参与人体的合成与代谢,如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
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摄入的能量比消耗的多,也就是说吃得多却消耗得少就会长肉。
因此想要减肥得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减少能量摄入,二是增大能量消耗。
(选自《1分钟物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图说健康(1)看到报上的漫画,大家都笑了。
你分别模拟画上两个人物的口吻,展开对话。
胖者:①瘦者:②(2)读了热点新闻,米豆说:“如果有人想减肥,只要吃‘美丽餐’,用不着吃‘减肥药’了。
”你仔细读了新闻后,否定了她的想法,并作了解释。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精选10篇(带答案)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精选10篇(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de0428a8956bec0975e394.png)
九年级阅读理解(一)People often say that the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 They mean that the home is very important and personal to him. Most people in Britain live in houses rather than flats, and many people own their homes. This means that they can make them individual(个体的);they canpaint them, and change them in any way they like. Most house have a garden, even if it is a very small one, and the garden is usually loved. The house and the garden are the private(私人的)space of the individual.People usually like to mark their space. Are you sitting now in your home or on a train? have you marked the spacearound yourself as your? If you are on the train you may put your coat or small bag on the seat beside you. If you share a flat you may have one corner or chair which is your own.Once I was traveling on a train to London. I was in a section for four people and there was a table between us .The man on the space on my side of the table at all. Iwas angry. Maybe he thought that he owned the whole table.I had read a book abou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o I took various papers out of my bag and put them on his briefcase! When I did this he stiffened and his eyes nearly popped(瞪出)out of his head. I had invaded(侵犯)his space! A few minutes later I took my papers off his case in order toread them. He immediately moved his case to his side of the table. Of course, it is possible that he just wanted to be helpful to me!If you are visiting another country you may feel that you don’t have any private space. Hotel rooms look much the same in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All day long ,you share public spaces with otherpeople. You see the local people in their private spaces and you feel lonely and “outside”. Local people can create their private spaces by talking about things you don’t know about .And you even feel that they like you to be outside them so that they will enjoy being inside even more! This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being a traveler!But if you understand it then it helps you .Haven’t you enjoyed being part of a group and “owning” a bit of space? ( )1.The writer was angry as he was traveling on a train to London because______.A.he had no place to sitB.someone had invaded his “space”C.too many people shared a section with himD.some other people talked about things he didn’t know about( )2. “… you feel lonely and ‘outside’” in paragraph 4 means that_______.A.you are alone outside the houseB.you feel lonely because you travel on your ownC.you are alone and therefore you go outside tohave some funD.you feel lonely and you don’t belong to that place or that group of people( )3.In Paragraph 4 ,the pronoun “them’ refers to(所指)“___________”.A.public spacesB.private spacesC.local peopleD.other countrie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passage?A.British people dislike marking their space.B.You always feel at home in another country.C.Most British people prefer living in houses to flats.D.You can’t mark your private space in a foreign country.( )5.Tha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tell readers to_______.A.own private spaces by living in housesB.have one corner of their own in public placesC.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pace” in communicationD.create their private spaces by talking with local people答案:BDCCC(二)Every year there is a SpringFestival in China. Usually it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So before it comes, everyone has to prepare things. They buy pork, beef, chicken, fruits and many other things. And they often make a special kind of food—“dumplings”. It means “come together”. On the day before the festival,parents buy new clothes for their children. Children also buy presents for their parents. On the Spring Festival Eve(除夕)all the family members come back to their hometown. This is a happy moment. Some sing and dance, some play cards and others get the dinner ready. When they enjoy the meal, they give each other the best wishes for the comingyear. They all have a good time.( )6.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A. The Mid-Autumn Festival.B.The Spring Festival.C.Children’s Day.( )7. When is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usually celebrated?A. In March or April.B. InMay or June. C. In January or February.( )8. is the special kind of food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A. ChickenB. DumplingC. Fish( )9.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food “dumplings” for Chinese people in the Spring Festival?A. Look up.B. Helpyourself. C. Come together. ( )10. The family when they are having dinner together on the Spring Festival Eve.A. give each other the best wishesB. buy each other presentsC. sing,dance and play cards【答案】6—10 BCBCA(三)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bicycling and it is no surprise. It is fun, healthy and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Maybe that’s why there are 1.4 billion bicycles and only 400 million cars on roads worldwide today. Bikes can take you almost anywhere, and there is no oil cost!Get on a bicycle and ride around your neighborhood.You may discover something new all around you. Stopping and getting off a bike is easier than stopping and getting out of your car. You can bike to work and benefit(受益)from the enjoyable exercise without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You don’t even have t o ride all the way.Folding (折叠) bikes work well for people who ride thetrain. Just fold the bike and take it with you. You can do the same on an airplane. A folding bike can be packed in a suitcase. You can also take a common bike with you when you fly. But be sure to look for information by getting on airline websites. Not all airlines are bicycle-friendly to travelers.Health Benefits of Bicycling:It helps to prevent heartdiseases.Bicycling helps to control your weight. A 15-minute bike ride to and from work three times a week burns off five kilos of fat in a year. Bicycling can improve your mood (心情).Exercise like bicycling has been shown to make people feel better, more relaxed and self-confident. Bicycling ishealthier than driving.( )11.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bicycling is becoming very .A. surprisingB. excitingC. expensiveD. popular( )12 When you are riding your bicycle around your neighbourhood, you may .A.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aroundB. find something you didn’t noticeC. go everywhere and use a little oilD. get off your bike and begin to work( )13. If you travel with a folding bike, you can fold it and _ .A. get out of the carB. take it onto a trainC. put it in your purseD. go on airline websites( )14. One of the benefits from bicycling is that .A. you can fold the bicycleB. you will be friendly to othersC. you will be more relaxedD. you may get fatter and fatter ( )15. 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A. Bicycling is enjoyable exercise for people.B. Driving cars is healthier than riding bikes.C. Riding a bike pollutes your neighbourhood.D. Commonbikes are welcomed by all airlines.【答案】DBBCA(四)It’s not easy to be an astronaut’s son.Everybody expects you to be special orperfect.Ioften wonder how my father ever had a son like me.I mean he’s so special and so good at everything he does.Even inmiddle school he was class president and captain of the footballteam.Well,to be honest,I often dream about being some kind of hero or doing something special—like saving a child from a burning building or discovering a new star.I was daydreaming at school one morning when my teacher saidthere would be a Father’s Day writing competition for the whole sch001.“I hope we have a winner right here in my class.”When I got home,I started to think about what to write.My father is an astronaut.N0,Iwouldn’t start like that.That was the way others saw him.How did I see my father?Hmm.I saw him sitting with me in the dark when I had a terrible dream.I remembered how hehugged me for hours when my dog Spotty was killed by a car.Yes,these were the things Iwas going to write.To me,he wasn’t just a world—famous astronaut.Hewas my dad.My parents and l went to school Thursday night.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in the bighall! My dad looked at me,and I shrugged(耸肩).The third prize was announced and it was not me.1 was relieved(释然)and disappointed at the same time.The second prize wasannounced.It was me.1 went up to the stage and read what I had written,“My father’s son”.When I finished,the people stood up and cheered.I saw my father blowing his nose.Tears were running down my mother's face.Dad cleared his throat and put his hand on my shoulder.“Son,thisis the proudest moment of mylife.’’It was the proudest moment of my life,too.Maybe I’ll never be a great hero or win aNobel Prize,but it was enough just to be my father’s son.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河南中考记叙文真题阅读专项训练10篇
![河南中考记叙文真题阅读专项训练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955d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2.png)
河南记叙文真题阅读专项训练10篇一、老兵和军马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
“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
“奔出息。
”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
”“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
”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
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
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
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
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
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
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
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
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
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
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
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
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
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
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
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
“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
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a162f00066f5335b81215d.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17分)与芦苇相遇四平①与芦苇多次相遇,我总感受到一种无法遏止的精神大美。
芦苇是生命的一部分。
②与芦苇再次相遇,是5月在新疆阿尔泰山腹地的鸭泽湖。
鸭泽湖里的芦苇,在纯净的阳光中快速拔节,生长出一片明润的嫩绿,在高天大地之间展露出悦目的生命表情。
清明的晨光中,飘逸的晨雾里,这片清静无忧的芦苇,不仅呈现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象,也使人觉得它们就是山水间那一往情深的“伊人”了。
③芦苇实在是平凡的禾草植物,它们既可以扎根在沼泽、滩涂、湿地,又能够丛生于野塘、湖泊、河沟,无论水色清浊,不管水味酸咸,都可以平静适应而蓬勃向上。
④与芦苇初次相遇,是三年前一个春天,洪泽湖畔。
清嫩的芦苇摇曳在晨风里,摇醒了苇丛中水鸟的梦。
从睡梦中醒来的水鸟们,用欢快的呼叫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那些茂盛的芦苇,白天是水鸟们表演的幕布和道具,夜晚就成了它们的纱帐与梦床。
到了恋爱、成家或生儿育女的时候,芦苇丛便是它们的浪漫花园、温馨婚房或舒适的产房。
无数水鸟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就在芦苇的庇护和见证下,一代代地延续着。
⑤在漫长的岁月里,芦苇营造出一片片生命的家园。
⑥陪着湿地专家来到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区,与芦苇第三次相遇。
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
每当游人散去,喧闹过后,丹顶鹤便会在黄昏之际,尽兴地在安谧的家园戏耍欢歌,享受着一天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
在它们的生命深处,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
⑦生长在草海岸边的一些芦苇,竟然可以长到五六米高,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劲。
这些芦苇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释放出难以遏制的活力,也在高原冷峭的风里,抖擞着一身的豪气,不断舒展着坚韧、持久的生命旗帜。
⑧在很多地方,因为有了芦苇的存在,让人们收获到如同他乡遇故知一般的踏实和喜悦。
西北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居延海,同样自然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大概因为有了它们,这个大漠深处才有了一个安顿心灵的所在。
中考英语专项训练 任务型阅读10篇(含解析)
![中考英语专项训练 任务型阅读10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adcb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b.png)
任务型阅读10篇(23-24九年级上·浙江台州·一模)阅读下面材料,从下面所给的A-E五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其中一个选项是多余选项),将其序号填入1-4题,并回答5题。
Ways to ring in the new yearWhen New Year comes, people like to celebrat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in different ways. Here are some clever ideas to ring in the new year.________On New Year’s Eve, many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open a window as the clock rings at midnight to let out old year’s air, bring in the new air, and have good luck.________On sticky notes (便利贴), write down what you hope will happen in 2024—for yourself, your family or the world. Then stick them on a board or bedroom wall where you can read them for encouragement.________Challenge yourself in 2024. For example, if you want to learn to cook, you could offer to help your family prepare dinner every Friday night in January. You could help choose the recipe, supermarket for the ingredients, and then do the cooking.________Write “2024” on a bottle. When good things happen or someone gives you a hand in the year, note them on pieces of paper and put them in the bottle. Read your notes and reflect on the year you had until December, 2024. A.Show thanksB.Let in fresh airC.Wish for somethingD.Learn something newE. Write yourself a letter1.2.3.4.5.What else can you do to celebrat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23-24九年级上·浙江湖州·一模)Transportation means the way to go out. It has greatly changed with thedevelopment of society.Walking was the main way until humans used animals to carry things. More than 5, 000 years ago people made the wheel successfully. This made it possible for animals to pull carts. People can travel faster. They also traveled by water, at first with simple wooden boat.The steam engine (蒸汽机) was invented in the 1700s. It was an important thing in transportation history and it led the transportation into the modern times. Steam-powered boats and ships could easily travel without wind. On land, inventors used it to drive trains. This made railroads develop fast. The late 1800s saw the first successful bicycles and cars. This made quick and easy transportation possible to more people than ever before. People who bought cars needed more and better roads.In 1903 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 flew the world’s first plane. The invention of the jet engine in the1940s made air travel the fastest transportation in history.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has brought problems, however. Traffic jams, accidents and air pollut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Choosing a green way to travel may be a thing we can do for the earth. Let’s do it!任务A:补全第1—4题的信息。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0篇(含答案)(2003—2023)
![山东东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0篇(含答案)(2003—2023)](https://img.taocdn.com/s3/m/b79b49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5.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山东东营记叙文阅读10篇(2003—2023)目录秋荷(2023山东东营) (2)一路相伴(2021山东东营) (6)带着风声的花(2020年) (10)行走在岸上的鱼(2019年) (14)秋天的怀念(2016年) (16)界河(2015年) (17)命系悬壶①(2014年) (19)一只鸟(2013年) (21)猫(2011年) (23)喂——出来(2010年) (24)秋荷(2023山东东营)鸿林①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
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
②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
天很高,云却很低。
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
树下不时有穿灰布军装戴八角帽的战士来去匆匆,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有一些担忧。
③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
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
通信员告诉秋荷说连长上营部开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
秋荷是连长的女人,战士们自然都和秋荷熟稔,有好些个战士就要秋荷唱山歌听。
秋荷声音清清脆脆,唱起歌来悠扬动听。
经不住战士们的怂恿,秋荷站在庙门口的老樟树下清了清喉咙就唱了起来:“莲藕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
保佑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
”听得战士们愣了神,听得头上树叶哗哗响,好像千百双手在鼓掌。
唱完,秋荷就匆匆回了家。
④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
秋荷和男人刚成婚不久,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
可不是,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开过来。
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
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
乡亲们把门板都送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红军就打稻草铺,被子铺在稻草上睡觉。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2f5f0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0.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例【一】(2020·黑龙江绥化)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
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
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
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
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
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
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
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
中考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9b2521f705cc175427092d.png)
中考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永远的鹤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
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
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t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
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
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到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
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
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
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
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
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
是怎么回事呢?⑦谭立操起一把木桨,顺着竹楼的梯子飞快地奔到地面,再窜到水边,解开船缆,?咚?地跳上船,然后着力地划起桨来。
小船绕过一块一块的小洲,迂回着朝母鹤的方向划去。
虽是暮春时分,风凉嗖嗖的,不一会儿,谭立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热汗。
⑧小船划到离母鹤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水浅得载不动船了。
谭立停下船,把鞋、袜、长裤脱下来,跳到水里,水不深,但很清澄,看得见水底密密匝匝纠结在一起的绒绳般的丝草,像柔软的绿绒毡毯。
他突然明白了,肯定是丝草缠住了母鹤的细腿。
他一步步朝母鹤靠近。
公鹤见有人来,?呼?地飞了起来,母鹤则拼命挣扎,惊惶地鸣叫……谭立知道,此刻母鹤越挣扎,丝草会缠得越紧。
【最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共20篇
![【最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共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5fbda1f7ec4afe05a1df8d.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宿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怎样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宗白华①在我看来,我们生活的内容分为对外经验和对内经验。
“对外经验”,即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了解、思维、记忆;“对内经验”,即思想、情绪、意志、行为。
我们要想使生活丰富,就要在这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升我们对外经验的能力,使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增加;一方面提高我们内在经验的质量,使我们思想情绪的范围丰富。
②我们闲居无事的时候,独往独来,或是走到自然中,看着闲云流水,野草寒花;或跑到闹市里观看社会情状,人事纷纭。
在这个时候,最容易看出我们思想智慧的程度高下。
③有一次黄昏,我走到街头一个铁匠家门口。
看见那黑漆漆的茅店中,一堆火光耀耀,映着一个工作的铁匠,红光射在他半边的臂上、身上、面上,映衬那后面一片黑暗,非常鲜明。
那铁匠举着他极健壮丰满的臂膀,用一个极适当协和的姿势,击着那透红的铁块,火光四射。
我看着,心里就想到:这不是一幅极好的荷兰画家的画稿吗?内心充满了艺术的思想。
站着看着,我不忍走了,渐渐地转想到人生问题,心想人生最健全最真实的快乐,就是有一个安定的工作。
有了它,然后才得身心泰然,才得健全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社会中真实的支柱,也就是这班各尽所能的劳动家。
我想到此,则是从人生问题,又转到社会问题了。
后来我又联想到生物学中的生存竞争说,又想到哲学家生存意志的人生观与宇宙观。
诸君自由运用,可以使人生最小的一段,化成三四倍的内容,乃不致因闲暇而无聊,因无聊而堕落,因堕落而痛苦了。
④但这还不是我所说对外经验丰富的全部方法。
这不过是把我们的一种对外经验,一个自然界的对象,作多方面的玩味观察,把一个单调的、平常的环境,化成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对象,使它表现出多方面(艺术、人生、社会、科学、哲学)的境相。
这就是使我们的“心”成了一个多方面的折光的镜子,照着那简单的物件,变成多方面的形态色彩。
⑤以上的观照已经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丰富不少,但我们还要使我们“对内经验”也扩充丰富,使我们的感情意志方面也不寂寞,这有什么方法呢?这个实在很简单.......。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8ee4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4.png)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杨继盛传杨继盛在七岁时失去了母亲,庶母妒忌他,让他去放牛。
他在里塾里遇到读书的孩子,很喜欢,就请求兄长让他跟着塾师研究。
兄长告诉父亲后,父亲同意了他去研究,但他还是得继续放牛。
十三岁时,他开始跟着师傅研究。
家里很穷,他更加自我要求严格。
后来,他被贬为狄道典史。
那里是杂居的地方,人们不常识字,杨继盛选了一百多个有才华的子弟,聘请三经师教他们。
他卖掉了自己的马和妇女服装,用钱购买田地,资助那些学生。
当地有一座煤山,被少数民族占据,当地居民需要从两百里外买柴火。
杨继盛召集少数民族,告诉他们:“如果杨公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也会帮助他,更何况这座煤山呢!”少数民族信任并爱戴他,称他为“杨父”。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卖④市:买⑤资:资助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继盛经里塾B.请得从塾师学C.年十三岁D.家贫,益自刻厉2.翻译文中加点的词庶母()里塾()狄道()3.文中杨继盛为学生筹资的行为体现了什么?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4.解释文中的“龂龂然”和“染溪”分别是什么意思?A.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B.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C.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D.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褚玠的官场经历和品性特点。
4.文中提到的“高宗”是哪个朝代的皇帝?至之市,无案牍之劳形。
久之,目似瞑,撤屏视之。
褚玠少年丧父,是叔叔褚随将他抚养成人。
褚玠小时就有美好的声誉。
由于中书舍人蔡景历的推荐,他出任山阳县令。
高宗一开始并不赞同,后来才勉强同意了。
山阴县民张次的、王休达与诸奸吏互相贿赂勾结,把丁口多的大户都隐匿起来,不交纳国家的赋税。
褚玠将张次的等人关押起来。
皇太子知道褚玠没有钱返回京城,亲自写信给他,并赐给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褚玠才得返京。
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先达多以才器许之许:才器许之许表示许多人都承认他的才能。
1.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1.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127fa6581b6bd97e19eaad.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灿烂的红柳花》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的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
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伤势较重的同事,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
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
晌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胡杨林里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
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
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
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
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
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
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
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
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久久不愿移开。
⑪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1.选文段两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2.选文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两句的表达效果哪句更好?说明理由A.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5cbfa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c.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0篇1.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黄集伟①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这是一项业余爱好。
我认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②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如网络所说的段子化了,段子本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者一小段。
历经10年的网络演变,段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是无段子无饭局,无段子无聚会,无段子无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③再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近十年的网络语言最为活跃,这里仅列出三种修辞方式的变化,即压缩、反转和迭代。
④压缩,很多貌似无法压缩的词语或句子,被网友活生生地压缩了,像高大上不明觉厉等词。
按照语文修辞学,这些词是不能这样压缩的,但是网友就这么压缩了,而且传播范围很广。
⑤反转,本来是一种修辞格,在网络时代,反转修辞格的大量涌现有目共睹,如撩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撩的基本意思是撩逗,词性偏向于贬义,有轻薄的意思,但它被网络化以后,已经从贬义词转为中性词。
⑥迭代,本身是网络术语,一般用这个术语描迷网络语言的变化,汉语就是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
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里说:难道众筹真的不是要饭的别称吗?这句话虽然很刻薄,但也有一定道理。
从语文角度看,有时候所谓的迭代变来的词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⑦网络语言还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化,例如表情包社交,它最早是来源于QQ 的表情包,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膨胀而飞速发展。
表情包语言是一种图片语言,一种基于直观+吸睛合成的信息符号,近年成了网络交流的常用符号。
⑧牛津辞典曾经选出的年度热词就是一个表情包-一张喜极而泣的脸。
这张笑哭了的脸是当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包,这种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跨越了不同的语言局限,成为现代人最高频使用的单个有意义元素,在便利性与信息量上同时占优。
⑨表情包的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在泛社交年代,便捷交流是生活中的首选;二是丰富,表情包的使用,其实是既通用又个性,既清晰又含糊,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解读成苦笑、笑哭,也可以解读成无奈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来源:好语文网)1.根据选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网络词的一项是A.段子化 B.高大上 C.中性词 D.表情包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画线句子中,这指代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
B.本文的中心论点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C.第⑥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①)-分(②③④⑤⑥⑦⑧)-总(⑨)3.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会越来越丰富,需对其进行规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网络语言在作文、书面交流等方面应多运用。
B.将网络语言融入汉语,丰富汉语词汇。
C.有的网络语言只能在一定的语境范围内使用。
D.某些网络语言的自由性和主观性较强,应适当引导,使其走向规范。
【答案】1.C2.D3.A2. 柳州扣肉香图思明①岁月更迭,时代发展,柳州人餐桌上的菜肴也在变化,但在柳州人的重要宴席上,一盘香喷喷、热腾腾、软糯糯的扣肉总是少不了的,其实,不仅柳州,很多地方的餐桌上都有这道美味,正所谓无扣不成席。
②扣肉是一种把肉经过水煮、油炸、蒸煮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最后翻碗扣在盘子里的菜肴。
扣肉的种类很多,按颜色分,有红扣和白扣(白扣一般出现在丧事的席面);按荤食材可分为猪肉扣、羊肉扣、狗肉扣和鱼肉扣等;按跟猪肉搭配的素类食材分,有芋头扣肉、番薯扣肉、土豆扣肉、葛根扣肉、霉干菜扣肉等十几种。
素类食材起到吸收猪肉油脂的作用。
③柳州扣肉通常是猪肉芋头做成的红扣。
那么,这道传统大菜是如何做成的呢?④首先,挑选食材。
猪肉最好选用猪肚腩部位红白相间、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做出的扣肉口感软糯而不会过于肥腻。
芋头则最好是荔浦芋,又香又粉,还久蒸不烂。
(来*源:好语文网)⑤其次,处理食材。
芋头削皮洗净后切成长约12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6毫米的片状,油炸待用;猪肉刮毛洗净,切成12厘米见方的大肉块。
⑥第三,制作扣肉。
需经煮、炸、蒸三道主要工序。
⑦大肉块凉水下锅煮到半熟,捞出后用小竹签或锥子在肉皮上反复扎。
这样可使猪皮易入味,也是油炸后猪皮酥松的关键。
当猪皮千疮百孔时,便可以用酱油涂抹了。
上妆后的肉皮油炸后才会呈现漂亮的棕红色。
喜欢酸甜口味的人,可以在肉皮上妆前涂抹糖醋或山楂果脯制成的果汁。
上妆后的肉块需放置半小时以上。
⑧油炸肉块是最考验厨师手艺的工序,火候直接影响扣肉成品的外观、口感和味道。
能在油锅里把猪肉炸成棕红色,皮酥而不焦,瘦肉香而不柴,没有技术真不行。
有经验的厨师会把一个不锈钢蒸笼板放入油锅里,油量以浸过蒸笼板两厘米为宜。
待油热到冒烟,把肉块朝下放到蒸笼板上浅油烹炸。
肉皮膨胀,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并呈现出棕红色时,再翻转肉块炸其他部分。
直到肉的表面颜色变黄,敲击肉皮发出脆响时即可出锅。
出锅后,肉块要趁热放入温水里浸泡。
滚烫的肉块遇到温水,肉皮会迅速发胀,变得更加酥松。
冷静下来的肉块就可以捞出切片了,大小与芋头片相仿,厚6毫米左右。
(来*源:好语文网)⑨蒸扣肉之前,要制作调料。
扣肉调料一般由糖、醋、酱油、五香粉和豆腐乳调和而成,但每家配方各有不同,往往代代相传,延续着家的味道。
裹满调料的肉片和芋头片要相隔码放在大碗里,再铺上葱、姜、蒜等配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肉皮要朝下贴着碗底。
扣肉蒸煮四十分钟左右即可。
如果喜欢肉质软烂些,可适当延长时间,但时间过长,肉和芋头都会烂得无法整块夹起了。
⑩当扣肉蒸熟出锅,就要进行最后一道独属于扣肉的仪式了。
将一个稍大过碗口的盘子反盖在碗上,再盖上一块干毛巾隔热,双手的虎口将盘子与碗扣紧,猛地翻转,让盘子在下,碗在上。
这时再小心除去碗,一盘扣肉就大功告成了。
⑪热腾腾的扣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棕红色的肉皮与灰白色的芋头相间,形成半球状,仿佛一朵硕大的万寿菊绽放在餐桌上,煞是好看。
吃扣肉也有独特的礼仪,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把另一样不爱吃的留在盘里给别人是不礼貌的。
放到嘴里咬一口,芋头吸饱了猪油,有了肉的香味儿,口感粉而不干;猪肉被芋头吸去了部分油脂,多了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⑫柳州扣肉香,穿越时空,保留着记忆中的味道;柳州扣肉香,浓缩亲情,承载着属于家的独特风味;柳州扣肉香,传承礼仪,蕴含着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智慧。
1.关于了柳州扣肉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州扣肉的制作要经过水煮、油炸、蒸煮三道主要工序。
B.做扣肉的素类食材,通常有芋头、番薯、土豆、葛根、霉干菜等。
C.以芋头为搭配食材做成,有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D.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味道好,可谓色香味俱全。
(来*源:好语文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扣肉这道传统美味菜肴,许多地方的人喜欢,柳州人特别喜欢。
B.做猪扣肉的食材是有讲究的,肉料最好是肥瘦均匀的五花肉。
C.肉块煮到半熟,捞出用小竹签或锥子扎肉皮,可使猪皮易入味,炸后酥松。
D.不同喜好的人做的扣肉味道会有差别,因为做调料的材料会有不同。
(来*源:好语文网)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说明扣肉的地位和种类,接着说明柳州扣肉的食材挑选和处理,制作和吃法。
B.文章第②段说明扣肉的种类,应用了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C.文章对吃扣肉的礼仪也有简略说明,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
D.结尾以抒情性的文字照应开头,点题柳州扣肉香,使人回味遐想。
【答案】1.B(B项解说的是素类食材而非柳州扣肉,另外柳州扣肉通常是猪肉和芋头做成的)2.A(柳州人特别喜欢扣肉,文中没有体现)3.B (文章第②段没有运用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3.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
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
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其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试题由好语文网搜集整理)④桃花坞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
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狂、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
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
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采薇,选自《学生天地》2019.02,有删改)(本试题由好语文网搜集整理)1.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